品味八宝闲情

发布时间 : 2019-11-12
品味乌龙茶 八马乌龙茶 八木春黑茶

品味乌龙茶。

……八宝一只手提着一米多长嘴的龙头铜壶,两个红球颤巍巍地,老远地对准盖碗冲下去,据说可以避免人太接近,有头发什么的掉进碗里。水顺着碗底翻上来,盖上茶盖泡五分钟就可以饮用了。

时间长混熟了,我缠着八宝要学冲茶。铜壶太重,得两只手才拎得起,新手当然不敢拿这么长嘴去对准客人了,就四处杯呀、坛呀什么的乱灌,凡是容器都遭了池鱼之殃。到后来连八宝茶的配制方法也被我磨了来。

有缺损的盖碗一律不能使用。将碗洗净用毛巾擦干,按顺序先放入冰糖,再放入罗汉果,然后是花旗参、甘草、枸杞子、红枣、葡萄干,最后用茉莉盖住配料,放上两朵菊花。这样冲出来只见碧绿的水,更显出菊花的幽致清雅。

一沸水温度太低,三沸水太老,只有二沸水才适合冲茶。但由于这个茶是用铜壶冲的,壶本身会吸收水的温度,所以要用比二沸水稍开一点的水。第一次只冲入半盏,然后再加满。

喝的时候右手食指、拇指、中指捏住盖顶,无名指、小指稍用力,使盖沿没入茶里罩住飘浮的茶叶,沿着碗边轻轻搅动,使各种配料味道均匀。左手连茶托端起,扶住碗盖,轻轻抿上一口。用舌尖去品,温温软软满是茶香、果香、药香、花香的水似一团真气停留在嘴里不散的才算冲得好。到得第四第五开,红枣、葡萄、枸杞、菊花味道渐淡,罗汉果、花旗参的味道才真正发挥出来,杯底的冰糖也接住了甘草的余味。六开七开就只是糖水,只剩菊花浮在水面了……  

茶经网小编推荐

千年黑茶,品味天下


安化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古时西北地区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们吃的大多数是牛肉、羊肉和奶酪等,不易消化,常吃易患疾病。

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因而被边疆牧民视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但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得茶始于长沙,长沙茶源自安化”。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最初是野生,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湖南是茶祖之地,而安化独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产茶历史悠久。安化野生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据此,历史学家和茶叶专家推断,神农尝茶始为安化野茶。

安化代代有贡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唐朝有“渠江薄片”,宋代有“芙蓉仙茶”,元朝有“云雾茶”,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

在中国五个黑茶主产地,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黑茶中心。现在狭义的黑茶指的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神秘何在?

“安化野茶,山崖水畔,田间地头,不种自生”。

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曾经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载茶马。那么,安化黑茶,到底神秘何在?

1、神秘的地理环境

六亿年前的“冰球事件”使安化成为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球含量的85%。目前世界上除南非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安化也因冰碛岩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类植物的生长,“有冰碛岩的地区必出好茶”之说正因于此。

安化地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峰峦叠嶂,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63座,最高的山海拔1622米,资水贯穿安化全境,境内溪谷纵横,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安化县内土壤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1.1%。茶园土质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高。茶园土壤以酸性和弱酸性为主,氮、钾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为1687.7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茶树的生长期长达7个多月。

因环境独特,安化云台山大叶茶种成为了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1965年,“云台山大叶茶树种”被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种之一。

2、神秘的千年工艺

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现已入选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发酵、复揉、烘焙干燥等工艺。

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发酵: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如果堆温过高则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堆均匀。堆积12-18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堆使黑毛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80%,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然后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干燥: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因许多人不喜欢松烟香,现不少企业改用日晒方式来干燥黑毛茶。

6、下焙入库:黑茶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

黑毛茶特点:叶张宽大,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香味醇厚,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叶底黄褐。

陈醇厚砖:品味时间的味道


陈醇厚砖:品味时间的味道

人们总在感慨,时光流逝飞快

有人踌躇满志,有人怅然若失

有人沉醉于回忆,有人迷失于人海

人们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孤独

时间会褪去斑斓七彩

也会沉淀精神思绪

时间赠予有准备的人礼物

给其他的人留下失落

我们在谈论时间的时候在谈论什么

从现在开始,坦然面对一切

热爱生命,热爱时光

与时间谈理想,同光阴读诗歌

人因时间而日趋稳重

情因时间而逐渐淳朴

事因时间而变得渺小

茶因时间而越发醇香

中茶百年木仓陈醇厚砖(机制茯砖)

卖点:历经中茶百年木仓“一仓两藏”三年自然陈化,有如岁月磨练历久弥厚的人生况味。茶砖紧实、乌黑油润、口感陈醇浓厚、回味悠长。

规格:800g×20盒

产量:1000件

【知识小贴士】

生态环境

湖南安化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资江横贯县境中部,境内群山连片,丘、岗、平地分布零散,山体切割强烈,溪谷发育,水系密度大,无霜期平均长达300天,冬暖夏凉,是茶树生长的黄金宝地。土壤肥沃,以板页岩、冰碛岩风化发育和广为分布的“砾土”所形成之土壤占71%,酸碱度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铁、锌、硒、氟等元素。安化所产之茶叶,油腻光润,呈乌油色,香气浓厚,水味先涩而后甘凉。

百年木仓

中茶“百年木仓”始建于1902年,采用松木为材质建造,木头导热性差且透气性好,茶仓常年稳定在18℃至25℃之间,且氧气流通充足;同时采用三层全架空建筑结构,4米高的核心藏茶仓内湿度维持在60%至70%之间;更为难得的是115年无间隔使用,菌落环境已经历经自然生成、自然选育和交互繁衍三个阶段,目前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优生菌落环境,从而形成了极利于黑茶陈化的黄金微生态和黄金微生物环境。

一仓两藏

将优质黑毛茶储藏于独有的百年木仓自然陈化一段时间,加工为成品后再次放入百年木仓中储藏陈化,最终完成“一仓两藏”的醇化工艺,形成中茶百年木仓滋味浓酽、木仓菌香的独特品质。

安化黑茶的品味为何出众?


我是安化黑茶,不懂我的人都会摇摇头。在很多人的眼里,我粗糙的外表,沉重的仓味,让他们对我看法颇多。

我既没有绿茶的鲜嫩,也没有普洱那么高的香气,更没有红茶饱满的薯香味。可还有很多人喜欢喝我?是因为我独特的价值,我的特色与其他茶叶大不相同。

安化黑茶:选料

每年的清明节前,漫山遍野的采茶人便争先恐后的赶着采春茶,春茶用来做鲜嫩的绿茶或红茶。即便是稍微次一点的茶,也要采摘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

而我却不是,我要在第一波茶叶采摘半个月后,茶人们才开始收集制作我的原料,别的茶类弃之不顾的粗枝大叶却是我的主要原料,往往将粗枝大叶连带长长的茶梗一块装进茶篓里。

安化黑茶:茶梗

对于我们黑茶的采摘标准中,对梗含量有明确要求。这主要缘于成品茶后期良性转化的需要。没有一定的含梗量,茶饼和茶砖缺乏一定支撑的空间,易压制得过紧,氧气不便供应,不利于后发酵,影响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和繁殖。由此茶品便难以有一个好的品质。除此之外,泡制取茶,也不便于撬开。

我的含梗量均有标准可依,湖南省就对我的含梗量做了详细的规定。例如普通茯砖茶的含梗量就需要小于等于20%,天尖含梗量应小于等于5%,贡尖应小于等于6%,生尖应小于等于10%。

黑茶:特殊金花

在加工过程中我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金花,学名叫“冠突散囊菌”,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体。

只有在安化独特的环境条件下加工出来的茯茶中的“金花”品质最佳。是其它地方的黑茶所不具有的,被列入国家机密,它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肠内代谢的特殊功效。

生长土壤特别

我家住在冰渍岩层上,这种岩层形成于6亿年前,安化特有的古老岩层。这种岩层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土壤风化完全,石砾较多,杂色,通透性能好,富含有机质和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让我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效品质成份和保健营养更丰富。

黑茶与养生

江南的人一般喜欢喝绿茶,鲜嫩的绿茶在玻璃杯中一浮一沉,伴随着茶香的香味演绎出最曼妙的舞姿。绿茶喝它的鲜爽,越新鲜的绿茶越好喝,但绿茶保质期在一年左右,时间再长,绿茶的香气便慢慢消散。

但我与众不同

我可以煮着喝,作为100%后发酵茶,在100℃的高温可以把我的营养成分全部发挥出来,所谓一煮菌,二煮茶,三煮四煮是精华;同时我没有保质期,越老越好,越陈越香。不仅好在口感,更好在其养生价值。所以我也被称为“能喝的古董”。

不影响睡眠

与红茶、绿茶相比,我的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降低,茶多糖、没食子酸等含量明显增加,香气成分中酯类、醇类、醛类化合物都明显减少。所以,喝我不会引起失眠。我含有的茶氨酸是一种脑内神经传递基质,具有调节大脑兴奋或镇静的功能,让人提高睡眠质量。

千年黑茶 品味天下


千年黑茶品味天下

安化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古时西北地区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们吃的大多数是牛肉、羊肉和奶酪等,不易消化,常吃易患疾病。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因而被边疆牧民视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但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得茶始于长沙,长沙茶源自安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最初是野生,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湖南是茶祖之地,而安化独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产茶历史悠久。安化野生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据此,历史学家和茶叶专家推断,神农尝茶始为安化野茶。

安化代代有贡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唐朝有“渠江薄片”,宋代有“芙蓉仙茶”,元朝有“云雾茶”,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在中国五个黑茶主产地,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黑茶中心。现在狭义的黑茶指的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神秘何在?

“安化野茶,山崖水畔,田间地头,不种自生”。

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曾经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载茶马。那么,安化黑茶,到底神秘何在?

1神秘的地理环境

六亿年前的“冰球事件”使安化成为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球含量的85%。目前世界上除南非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安化也因冰碛岩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类植物的生长,“有冰碛岩的地区必出好茶”之说正因于此。

安化地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峰峦叠嶂,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63座,最高的山海拔1622米,资水贯穿安化全境,境内溪谷纵横,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安化县内土壤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1.1%。茶园土质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高。茶园土壤以酸性和弱酸性为主,氮、钾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为1687.7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茶树的生长期长达7个多月。

因环境独特,安化云台山大叶茶种成为了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1965年,“云台山大叶茶树种”被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种之一。

2神秘的千年工艺

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现已入选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发酵、复揉、烘焙干燥等工艺。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发酵: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如果堆温过高则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堆均匀。堆积12-18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堆使黑毛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80%,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然后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干燥: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因许多人不喜欢松烟香,现不少企业改用日晒方式来干燥黑毛茶。

6、下焙入库:黑茶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黑毛茶特点:叶张宽大,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香味醇厚,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叶底黄褐。

古树普洱茶 品味人月团圆


中秋将至普洱茶饼却低调地引领了新一轮送礼风潮。据业内人士介绍,古树普洱茶因为产量有限,较为稀缺,备受普洱茶友推崇。今年以来,由于云南连续干旱,导致古树茶产量大幅下降,除了造成古树普洱茶价格大幅上涨之外,真正的古树茶在市场上更是一茶难求。为此记者走访了众多普洱茶销售渠道,一探究竟。

“圆饼+圆月”有卖点

中秋讲究月圆人团圆,所以月饼才会被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不过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月饼被贴上了“高油、高糖、高脂肪”等不健康的标签。可是,一年一次中秋,哪有不吃月饼的道理?所以营养学家建议:“赏月之时,泡上杯热茶配月饼,既能品出月饼真滋味,还可消腻去油,可谓最健康的品月饼之法。”解油腻的茶有许多种,唯独普洱茶通常以饼状包装保存,有着团圆美满的意义,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普洱茶饼比月饼还要受欢迎了。在岁宝、华润万家等卖场,记者也看到了“月饼+普洱茶饼”搭配出的“饼饼组合”。

“保健+保值”是关键

众所周知,普洱是一款健康饮品,它属于后发酵茶,具有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的健康功效。这些看得见的益处让越来越多追求健康品质的高档人群成为了普洱茶的忠诚粉丝。此外,普洱茶还有“越陈越香”的属性,“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品质普洱茶发酵后出现了大量衍生物质,这些衍生物质很多是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的“因子”,因此这让普洱茶有了收藏价值。所以普洱茶又有一个美名叫“能喝的古董”。

古树茶山保品质

古树普洱茶,顾名思义就是产自古茶树的普洱茶,由于古茶树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香浓馥郁,滋味浓厚,所以出品的普洱茶品质一流。目前世界上已发现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就是云南的贺开古茶山,这里树龄达800-1400多年的古茶园有1.62万亩。云南六大茶山公司深圳负责人熊先生告诉记者,普通消费者若是以普洱茶送礼,一定要选择大企业大品牌的产品,因为这些品牌产品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质量有保障,而且在回购、变现等方面也有保障。该公司独家推出的贺开梦境、仙境系列就是产自贺开古茶山的古树普洱茶,深受茶友推崇。

六堡茶怎样喝出黑茶好品味?


提到黑茶,很多人立即会想起普洱茶,其实黑茶的种类、产区有很多,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都有黑茶出产。

近年来,原料粗老本被称为边销茶的黑茶,被认为具有补充膳食营养、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降脂降糖、化解油腻、延缓衰老以及抗癌等诸多功效,受到热捧,尤其是普洱茶一度被炒成了天价神茶。其实,想饮用黑茶不一定专注于普洱,诸多的黑茶品种其口感、功效和普洱相比各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来自广西的黑茶——六堡茶。

六堡茶源自广西六堡镇

六堡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所特有的黑茶品种,在梧州、横县、桂林等地都有生产。作为广西著名的茶叶品种,六堡茶的生产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并因最早产于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镇而得名。

传统的六堡茶来自广西特有的桂青茶树,是以其鲜叶为原料,采摘时,要采集茶树成熟新稍上的一芽二三叶至三四叶,并于采摘后当天制作完成,形成六堡毛茶。

在六堡茶毛茶的制造工艺中,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以及干燥。

六堡茶是这样制成的:

一、杀青对六堡毛茶来说,其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但相比较而言,全程温度大致有一个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他要点和绿茶杀青相同,杀青方法则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二、揉捻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因要求耐泡,杀青叶揉捻前须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摊凉,粗老叶则不必摊凉,要趁热揉捻以利成条。

三、渥堆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目的是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促进茶中内含物质的转化,以减除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激发特殊的香气并破坏叶绿素,使叶色转变为深黄褐色。渥堆的原则是嫩叶薄堆,老叶厚堆,一般堆高33-50厘米,温度控制在50℃左右,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待沤至叶色变为深黄带褐色,茶坯出现粘汁并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

四、复揉沤堆后的茶坯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会回松,所以要复揉一次汤条索卷紧。通过复揉还可使茶汁互相浸润,干湿一致,复揉时间5-6分钟,条索达到细紧。

五、干燥六堡茶的干燥不能以晒代烘,对烘干所用的柴也有讲究,忌用有异味的樟木、油松等或是湿柴,否则会影响品质。

喝黑茶不必过于求“金花”

和普洱茶等黑茶一样,六堡茶的成品有散茶,也有制成块状、砖状以及坨状的。好的六堡茶,品质应有如下特点,即茶叶色泽黑褐光润,叶底为红褐色,特别耐冲泡,冲出的茶汤色泽红浓似琥珀,口感则醇和甘爽、滑润可口,细品有槟榔味。

喝六堡茶,有些人讲究必须有“金花”。研究发现,六堡茶中呈金黄色的“金花”是在晾置陈化后产生的黄霉菌,这不是有害的黄曲霉菌。黄霉菌可以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得茶叶的汤色变为棕红,并消除茶中原有的粗青味。

目前,有金花的茶还有茯砖茶,但金花是一种加工工艺,目前有很多茶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专门催生金花,所以,无论是普洱还是其他茶类,有金花不一定代表着品质就特别好、年代就久远,所以不必过于追求。

散仓味10月北风为最佳

黑茶讲究喝陈,且越陈越好,很多人因此买回黑茶后并不急着喝,而是储存起来。

六堡茶在买回家后,一定要注意贮藏条件,才能使其茶味更醇厚。贮藏时,要注意此茶不宜被密闭,应略透气一些,用棉纸、宣纸或是牛皮纸包裹的茶,可剥开一些后存入瓷罐或陶罐中,罐口不要盖紧,略为透气即可。如果买回的茶有些仓味,可将茶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待仓味散尽再储存也不迟。

如果家中的六堡茶储存已久,要散发茶中的仓味则可在每年的10、11月时,用自然风来吹最好,北风干燥利于仓味的散发。另外,如果是在其他时间散仓味,则要选在非下雨天,用电风扇的微风来吹,千万不要让阳光直射到茶叶上。

整筒的竹壳茶饼如果没有仓味,就可用纸来包裹存放,纸有调节作用,可抵挡过度的湿气对茶的侵袭。但是,对于受潮了的六堡茶千万不要自行烘焙,烘焙后的茶味尽失已无饮用价值。

此外,储存六堡茶还应远离厨房以及有特殊气味的地方,茶叶吸附味道的能力强,特殊味道会让茶染上怪味。

对于储存了一定时间的六堡茶,如果喝的时候感觉茶汤的口感“紧”或是“涩”,则可将大的茶片剥散或是把散茶摊开,这样会使茶叶自然“回润”,滋味及香气就会重新回归。

鉴别年代的方法30年以上“金花”已不可见

喝六堡茶也是陈茶最好,所以区分茶叶年代的方法就变得很重要,鉴别方法如下:

一、看外包装,一般来说,正规茶厂生产的茶叶,包装纸、盒等材质上,都会标注茶叶的商标、生产日期等。

二、不同年代的六堡茶,原料构成是不一样的,早期的六堡茶用料十分考究,选用的全部是纯正的桂青种为原料,特点就是叶张肥厚、色泽黑褐油润且均匀一致,比较新的六堡茶,在用料上部分采用了拼配原料,叶张显薄、瘦,含梗也稍多,色泽较黄褐,且欠均匀一致。

三、不同年代的六堡茶,其“金花”的色泽也不一样,刚出产或年份不是特别久的六堡茶,茶内会着生大量的金黄色的大颗粒,就像是米兰一样的“金花”,如果是这样的茶,一般年份是在10年以内的。随着陈放年份的延长,六堡茶中的“金花”会萎缩变小转白。30年以上的六堡茶,有些可能已经基本看不到“金花”了,有些还可能有,但已不像新茶时那么多、那么大了,只隐约可见白色欠均匀的斑点。

四、一般情况是,六堡茶陈放的年代越久,陈香味就越浓,陈香带有一定的刺激性,称为茶气,茶气越足,表明年份越久,这种茶气相当持久。

五、看耐泡性,陈的六堡茶在多泡以后,茶叶已淡,但茶气犹存并且依然纯正。越是陈放时间长的茶汤越易冲泡出来,且茶汤色泽红艳明亮,似陈放多年的洋酒。如果按1︰30的茶水比例冲泡六堡茶,15分钟后茶汤色泽仍能保持红艳。

六、一般来说,六堡茶的茶汤滋味甜醇爽滑,陈放多年的则滋味甜醇,入口即化。所谓“化”,即是茶汤入口后无需吞咽,很自然地顺喉而下。“甜”是六堡茶的主要特色,甜须纯而不腻,丝丝甜味沁入喉嗓,沁人肺腑。十几泡之后,茶汤色泽逐渐变淡,但甜味犹在且更加纯正。

七、喝完茶后要观察叶底,陈放多年的六堡茶,叶底黑褐均匀,质地稍硬,用手轻轻一捏叶底即碎。

关于黑茶,你应知道的

一、黑茶是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最早为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日常饮用。

二、黑茶有多个品种,包括湖北的青砖茶,湖南的茯砖茶、黑砖茶、千两茶、花砖茶、天尖,四川的康砖、金尖,云南的普洱茶,广西的六堡茶。

如何品味出普洱茶的茶气


茶气之“气”与生气之“气”虽字形相同,但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生气之气有形而难看,茶气之气无形而舒逸。茶气,对普洱茶品茗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那我们该如何品味普洱茶之中的奥义呢?

茶气对大多数品茗者来说非常含糊。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含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绵密;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五是,只有极少数品茗者,由于体认茶气的气感,而正确指出了茶气很强。

普洱茶叶内所含成分多样而丰富,制成茶后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茶中多糖类和有机锗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产生除了茶香外的其他各种美妙气息。品饮陈年普洱茶茶汤后,有机锗进入品茗者体内,达到补气功效。古往今来饮茶者不可计量,但真正能品味普洱茶气的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一者真懂得品尝茶气者不多;二者有茶气的好茶可遇而不可求。

普洱茶以温饮最为适宜。如果茶汤太热,饮用时热气盖过了茶气,只会令血液循环加速而发汗;如果茶汤太凉,凉汤则降低了体温,不易引起热感,无法体验飘然欲仙的境界。

想要体会普洱茶的奇妙茶气,需要一定的经验累积。当茶汤初入口时应细抿,体会其劲道,令热气在胸腹间激荡,毛孔随之松弛张开,汗气徐徐舒发。而后,在继续品饮,一直喝至七杯,自然清风腋下生,直至飘然欲仙。

《中国六堡茶》(八)


明代,南方及广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从明代万历《明会典》卷37《茶课》记载的资料上来看,明代广西各府州均有茶叶生产,每年茶税在1183贯(1000文铜钱为一贯,亦作缗,约合一两银子)左右。其中产茶较多的州县是:桂林府的临桂、兴安、义宁,柳州府的象州、宾州,庆远府的思恩,浔州府的贵县,平乐府的恭城、修仁,南宁府的宣化,梧州府的岑溪。

《明会典》,全称为《大明会典》,是一部以记载明代典章制度及行政法规为主的官修书。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三月,180卷,经正德时参校后刊行。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撰成重修本228卷。该书记录了明代前中期的社会发展、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分化以及明代官修史籍活动是其产生的社会学术背景。尤其对典章制度记载十分完备,凡《明史》所未载者,多有交代,为研究明代史的重要文献。

明代起,茶叶产区基本保持稳定,加之朱元璋“罢造龙团,唯采芽以进”,的诏令,茶业发展的一大束缚被破除了,从而使得芽茶和叶茶(散茶)开始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茶树的栽培也有了新的突破,发明了育苗移栽法,在降低了茶树的养护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茶树的成活率。茶树成活率的提高,使得人们可以将精力转移到茶叶加工工艺和培养地方特色茶类方面。于是乎,各地不同的茶类纷纷出现,六堡茶也不例外。

从明中期到清雍正、乾隆时期,是六堡及其周边地区茶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兴起阶段”。当时,六堡及周边地区茶园规模不断扩大,为之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考,从隋代初开始出现“族、闾、保”的乡村建制,到宋代为“牌、甲、保”。明代开始推行保甲制度,至清代相沿。苍梧县下设多贤乡等十一乡的建制,以浔江西江为界,江以南设五个乡,江以北设六个乡,乡以下设“堡”、“闸”、“洲”、“甲”(清代乡村中的行政组织极其繁杂,名称五花八门,有乡、里、区、社、城、镇等)。多贤乡设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六堡由此得名。

图为清同治年间保甲制度下的“十家总牌”。从1644年到1646年,清政府为治查反抗者和牢牢控制人口。开始推行总甲制,十户为一甲,立一甲长,百户立一总甲长。以此将民众束缚在一地,利用总甲来阻止人们流徙。

随着六堡当地茶产量开始逐步扩大,以及加工技艺的提升,六堡茶的知名度开始提高。在广东特别是西江流域一带,六堡散茶以其浓厚独特的滋味而广泛传播,得到粤地民众的一致认同,“六堡散茶”这个名称也就此流传开来。至今,在很多茶类书籍甚至是专业书籍中,仍会直接使用“六堡散茶”这个名称。

明朝时,六堡散茶以其浓厚独特的滋味,在广东特别是西江流域一带逐渐传播。

在一张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的手绘苍梧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当时人们的比例方位略欠准确,但龙峝(现称龙洞,粤语同音)、老二(现称老义,粤语同音)、山心、石桥之西南,即今六堡镇附近位置赫然标注为“茶亭”,从其地名带“茶”字判断,当时六堡一带已经种茶制茶,并以茶扬名周边了。

清康熙三十二年苍梧县图,红圈处“茶亭”即为今六堡镇附近。

从宋末、元、明,一直到清,史上出现过大大小小几次汉人南迁。随着汉人为躲避战乱或避祸南迁,六堡茶乡人口渐渐增多,使得茶产量也逐步增长起来,并渐渐在广东的西江流域中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慢慢地,开始有本地或广东茶商在六堡设庄收茶、运销。制茶工艺上,出现了原始的焗堆做法,但未正式形成工艺。

据考证,当时六堡茶同时有散茶、饼茶(罗盘状)、六安茶和花卷茶(柱状的茶柱,类似湖南安化千两茶)等产品。

而六堡茶能够迅速发展,还得益于当时严苛的茶税茶法。由于明代严苛的茶税茶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茶类的推广。这样一来,只在岭南一带生产,且仅在粤地销售的六堡茶,反而以其价廉物美,逐步赢得了南粤珠江流域民众的欢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喜爱的茶。

接下来,六堡茶的发展,还会迎来怎样的情况,请听下回分解。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品味八宝闲情》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品味乌龙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