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发展轨迹,了解茶历史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黑茶的历史 黑茶历史 乌龙茶的历史

【www.cy316.com - 黑茶的历史】

1. 茶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拿来当药用。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 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 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 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2.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3. 饮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4. 茶区分布

1、世界产茶区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庭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2、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山脉高耸,气候多变,适合各种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培育。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文章来自多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茶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茶区,可以考证到中国茶大部分的演化史。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优越,对于茶树的生长得天独厚。华南茶区的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极多,茶树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大叶种偏多。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多雨,多丘陵地带,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江北茶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降水量因地区不同各异。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碗的历史发展


茶碗,顾名思义,喝茶的碗也。这是茶道具中品种最多、价值最高、是最为考究的一种,甚至被作为所有茶道具的代称。茶碗的历史悠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茶碗的历史发展。

茶碗的发展

茶碗的大小也随茶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唐宋时期的茶碗普遍都比较大。有托的茶碗的口径相差很大,唐代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宋代茶碗口径变小,一般在7-10厘米之间。这既与当时茶艺风格有关,也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将茶碗与食碗混用有关。不同阶层的人使用的茶具也是不同的,对普通人来说,饮茶主要是为了解渴,茶具当然要选择大一些的,而有闲阶层对于饮茶的讲究,他们不仅要品出茶的味道,还要品出茶外的味道茶碗自然要精致小巧。

茶碗的历史

最早的茶具是由酒具、水具、食具演变而来的。从在“马王堆”中出土的“君幸酒”耳杯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杯”这种容器已经出现了用途上的分工,虽然他们在形状上网上完全相同。因此有人推断,当时一定已经有了专门用来饮茶的的杯子。另外,从后来的茶具形式上看,也可以得出早期的酒具、食具有兼做茶具的结论。传说唐宣宗

时,有女子好饮茶,但又怕茶碗烫手,就把茶碗放在一个盘子里,为防止茶碗滑动,就用蜡油将茶碗粘住,后来有人将这个创意做成了带托的茶碗。这一传说说明带托茶碗出现的年代,也说明当时有不带托的茶碗。这种有带托的茶碗发展到后来就成了明清时流行的盖碗茶。

早期的茶碗中比较受欢迎的是越地的瓷器,在温州一带,无论是浙东还是浙东南,在西晋时期都是瓷器的主要产地,所产的以青瓷为主。晋人对青瓷茶具的推崇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以后很长时间里,青瓷为茶具中的主流。陆羽从茶碗与茶色的关系出发,解释了为什么要推崇越州的青瓷茶具。唐代的煎茶的茶汤颜色偏黄,如果用白瓷、黄瓷、褐色瓷器的话茶汤就好呈现出红、紫、黑的不好视觉效果,而青瓷碗盛茶汤颜色发绿,比较好看。宋元时期,点茶法因为贡茶的原因成为主流,但是煎茶法在民间还有存在唐代样式的有托的茶碗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间。

宋代的点茶茶汤是白的,所用的茶碗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唐代百姓用的黑、褐、黄茶碗都成为上等的茶碗。这样深色的茶碗可以衬托出茶汤的洁白,而唐代所推崇的青瓷茶碗的效果具就差了很多,需然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但是显然不是点茶用的茶盏。

明代的茶具除了传统茶碗以外,还出现了很多釉色和彩绘的茶具,其中以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白瓷与彩绘茶具最为突出,工艺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彩瓷技术给茶具的风格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彩瓷茶碗是明清茶具的一大特点。

黄茶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我国的茶叶分为了六大类,其中以绿茶的规模最为庞大,其次要算是红茶与黑茶,乌龙茶是功夫茶的主要来源,唯独剩下的黄茶有些尴尬。黄茶是什么茶?它具有黄叶黄汤的特点,所以才有了这个得名。

其实黄茶的诞生时间很早,历史上是从绿茶进行炒青过程中发现的,因为干燥时候不及时或者是火候不够,就会导致茶叶变黄,聪明的劳动人民灵机一动,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就有了黄茶的诞生。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黄茶其实也是一道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茶,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黄茶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最早人们是凭借肉眼的直观判断,色泽呈现出黄色的,就按照黄茶定义。一如在唐代,安徽寿州的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茶,都是按照色泽进行命名的。

在古代,人们对于黄茶茶叶的鉴别,并不系统,肉眼上的眼神判断也有误差的地方,这就导致了一些加工方法和品质不同的茶叶也被归为了黄茶一类,所以迄今为止黄茶在茶界的地位略显有些尴尬。但是黄茶跟绿茶、红茶、黑茶一样,也是我国茶文化中的一支分支,有着自己独特的茶性和茶叶功效,并非是模仿谁,谁也代替不了。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多元化的发展,渐渐的人们对于黄茶的知识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更多的茶客也步入了品茗黄茶的队伍中。

冰岛茶历史文化的了解


六十年前人们说冰岛茶指的就是扁岛老寨的茶,而今天冰岛是一个行政村即冰岛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冰岛、南迫、坝歪、糯伍、地界。从冰岛老寨俯瞰可看见山下的南勐河,南勐河发源于临沧南美乡,从冰岛进入双江地界,南勐河将勐库一分为二,勐库人将河两边的大山一边称东半山,一边称西半山。冰岛村委会所辖的坝歪、糯伍老寨,在南勐河东岸的山顶上,按勐库人的分法,它应属东半山;冰岛老寨、南迫、地界三个村在南勐河西岸,属邦马大雪山山脉,它应属于西半山。

冰岛老寨在邦马山脉北段的半山腰上,过去,从南勐河边走老路到冰岛老寨,至少要爬40分钟的山,现在土公路已通到冰岛老寨,上冰岛已不难。

冰岛村的傣族村民一直将自己居住的寨子称为“扁岛"或“丙岛”。傣语有两种译意,一为送青苔的地方,一为用竹篱笆做寨门的地方。冰岛现有52户人家,傣族有25户,拉祜族有5户,其余为汉族。

傣族从勐卯(今瑞丽)迁来冰岛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1480年勐勐新一任傣族土司罕廷发上任时,冰岛(扁岛)村已存在。1485年罕廷发派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冰岛成为勐库第一个傣族种茶的村寨。

一百年前冰岛村全是傣族,冰岛傣族多姓俸,姓俸的傣族与勐库坝子傣族寨中的上层贵族有亲戚关系,冰岛的傣族村民今天仍讲傣语。如从1485年去西双版纳引茶种算起,冰岛傣族种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勐勐土司统治时期,勐库许多村寨都来冰岛引过茶种,双江改土归流(1904年)之前,勐勐傣族土司向外送茶叶或茶籽都用冰岛的去送。冰岛一百年前是双江(勐勐)两个种茶的傣族村寨之一(另一个是忙波),冰岛茶是傣族土司罕廷发派人引来的种,冰岛茶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勐勐傣族土司的专用茶,冰岛的茶园也相当于是勐勐土司的私庄茶园、贵族茶园。勐勐傣族土司统治勐库400多年。冰岛茶在勐勐土司的重视和关照下,清光绪年以前已经声名远播。冰岛茶为后来整个勐库茶享誉国内外起过很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冰岛的傣族人口清朝时期比现在多,冰岛在1904年以前就有一个规模很大的佛寺,说明清朝时期冰岛村居住的傣族人户是很多的。汉人进冰岛定居是改土归流1904年以后的事,1949年以前冰岛有多少茶园现查不到资料记录,但1953年和1954年云南的茶叶科技人员贡惠英、肖时英就进冰岛调查,1958年冰岛建起茶叶初制所说明当时冰岛茶叶产量是很高的,茶叶产量高才需建初制所,1950年至1958年冰岛没有增种过新茶园。

冰岛离临沧的勐托不远,1949年以前冰岛人大多将茶背去勐托街卖,勐托街有博尚人专门在那里收冰岛茶,勐托有许多傣族,勐托的傣族专门喝冰岛茶。

冰岛的傣族村民说,土司统治时,冰岛的茶籽未经土司同意不能带出勐库,其他寨子来要茶籽,多少由土司分配。从傣族村民的讲述可窥出,冰岛的茶园如同勐勐傣族土司的私产,冰岛茶籽调出调进得听土司的。

勐库1904年以前由勐勐傣族土司统治,说勐库各个村寨都去冰岛引过或领过茶籽完全可信。从罕廷发起历任勐勐土司官都在大力推广茶叶种植,因为改土归流以前勐库山区已经是村村寨寨都有茶园。

冰岛茶园也是傣族土司的育种基地,傣族土司有责任有义务向各个村寨发送茶籽。但说冰岛傣族寨是勐库最早种茶的村寨就不可信,布朗族至少比傣族早定居勐库两千年,公弄一带的布朗族至少在唐代以前已在勐库山区种茶。

冰岛作为双江古老的茶种输出地,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起就进入了国家各级茶科所的视线,冰岛茶种的优良品质一直被重视,省内外不少著名的茶叶专家都去过冰岛。云南省内的临沧、凤庆、云县、镇康、勐海等20多个县都引过冰岛的茶种,云南出口的红茶,获奖的普洱茶都有冰岛茶的贡献。

冰岛曾经的勐勐土司的贵族茶园,明清时期勐勐的茶种培育基地,现已转变成为国家的茶叶良种培育基地、引种基地。冰岛茶经过几百年的培育优选,现已成为中国大叶种茶的最佳品种。

冰岛老寨1950年以前已是茶园围村,1958年起为了提高产量,双江县对冰岛的古老茶园进行改造优选,经过几十年的改造选育,1949年以前的茶园现还留下100多亩,明代的母树还存二三株,这些古老茶树生长在寨村子旁边,:凿在村民家门前就能看到。冰岛1958年以后又新种了六七百亩新的茶园,比起公弄、大户赛等村寨来说,整个冰岛老寨的茶园不算太多,但因冰岛老寨人户不是很多,每户人家拥有的茶地仍然可观。

冰岛茶声誉很高,不愁销路,价格在勐库为最高,可与版纳易武茶,澜沧景迈茶价相比,冰岛茶价格高,但要买到还不容易。近几年不少广东、香港的茶老板为了能买到真正的冰岛茶,每年都亲赴冰岛村收茶。韩国人对冰岛古树茶追捧入迷,每年春茶刚发芽就进村驻守,当茶农采茶时便站在树下等着收鲜叶。

冰岛茶几百年的历史底蕴不可小视,它对勐库对整个双江茶叶的拉动力,今天仍然是最大的,只要冰岛茶在,双江就永远是茶人们向往的地方。回眸历史,饮茶思人,勐勐土司罕廷发对冰岛茶、双江茶的历史贡献应予肯定。

花草茶历史及发展介绍


人类采集和饮用香草茶距今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把肉桂、姜黄和大蒜献给神祗和帝王。在那以后,把草药和香料用于烹饪和治疗疾病的做法传至UTEH度、中国以及希腊。贡献更大的则是古代罗马人,他们写了大概四十本专著,记录各种各样的药草,大大丰富了香草的知识。香草的英文herb就来自拉丁文herba,意思是“绿色的草”。他们建造大型的船只,横穿印度洋,往来欧亚之间。不过很快罗马人便发觉,阿拉伯商人们已经暗地里将香料贸易的商路武装控制起来,一时垄断了整个香料行业。

直到十一世纪,欧洲人才又重新控制了贸易之路。威尼斯成为了西方的商业中心。每个商人都有货物在那里出售,而每个人想要买东西,也都必须到威尼斯。香草在欧洲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写道:“迷迭香,是用来帮助记忆。”(There’srosemary,that’s for remembrance)

那之后,法国人和英国人也陆续加入了香料贸易的行业,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一度垄断这个行业。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里,大侦探波洛总是要来一杯花草茶,并认为这是“让他的小小身躯优越于其他人”的原因之一。美国则成为重要的香料进口国。当美国从英国独立时,它专门建造了属于自己的船只,从东印度进口香草和香料。今时今日,香草的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要来选择花草茶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

不要以为花草茶纯粹是西洋的产物,事实上,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饮食文化的中国,一直也在默默地传承着自己的花草茶,比如除湿去暑降火气的广东凉茶,对女性有益的红枣茶。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尽情享用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好东西吧!

六安篮茶的发展历史!


六安篮茶是一款历史悠久的黑茶,创制于明代的1630年前后,迄今为止有300年多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六安篮茶依然是众多茶友们心里非常受喜爱的茶叶,向来以陈为贵。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六安篮茶的发展历史。

《六安篮茶的发展历史》

1、明代

明代闻龙《茶笺》:六安品亦精,入药最效。

六安篮茶,始于明代1630年前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属于传统工艺名茶,内销两广及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颇负盛名,因其具有药用价值,在当地被誉为“圣茶”。

2、清代

六安篮茶从明代发端,至清光绪以前,盛极一时,早已名扬天下,得到海内外品茗者的追捧。最享盛名的要属“孙义顺”六安篮茶。具记载“安徽孙义顺茶厂向在六安采摘雨前上上嫰芽,加工拣选不惜资本…”

3、民国

具史料记载,民国21年就有“六安篮茶”茶号47家,民国22年“六安篮茶”产量已达2000担,在三十年代的电影中仍可看到广东的名门世家开竹篓泡六安篮茶的景象,可见六安篮茶之贵重,极受高端人群的喜爱。

4、历史记载

20世纪初期,岭南和东南亚一带瘟疫流行,一位姓戴的名医开三钱六安篮茶作药引,效果奇好,治好了不少病人。六安篮茶可以治病的消息,从此不胫而走,名声鹤起。因为其稀少珍贵,在岭南和东南亚一带,不仅是一种上乘饮料,而且被视为良药,尊为“圣茶”。

《六安篮茶的优点》

1、以陈为贵

六安篮茶,越陈越好,陈而不霉、不烂的品质差,陈韵味越是醇正;陈年六安篮茶,油光十足,紧结不松散,黑亮香醇陈味足,入口丝滑、柔顺,醇香浓郁,爽口回甘。

六安篮茶的独特品质、陈香,都是在制作过程中后发酵形成的,茶叶内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促使了茶汤、茶香都更加的好;市场上的陈年六安篮茶,在东南亚地区是非常受欢迎的。

2、茶性温和

陈年存放的六安篮茶,火气褪尽,茶性温和,味醇生津,饮用有祛湿、解暑的效果;尤其是在广东、南洋一带气候,是比较多雨湿热的,饮用六安篮茶的话,那么是可以达到祛湿的效果的。

3、药用价值

六安篮茶,向来都视为是消暑、生津、解渴的佳饮,并且在帮助消化、预防流感疾病都有相当不错的作用。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六安篮茶”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杀菌,解渴生津,消瘴避邪之功效,食之益寿而提神。

4、收藏价值

品质上乘的六安篮茶,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内质、香气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一些懂茶,喜茶的人,家里往往都会备受一些六安篮茶,存放过程中那种兴趣是非常高的,存放时间越长,那么品质也就越好,价值也是越高的。

以上就是关于六安篮茶的发展历史,还有相关的品质特点介绍了。从古至今,这款六安篮茶都堪称是黑茶中的贵族,品质优越,以陈为贵,收藏价值非常高,品饮保健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

北港毛尖茶的文化历史发展


北港毛尖的历史发展

北港茶在唐代非常有名,被称为“永湖茶”。十种贡茶被列入唐代斐济茶册,胡勇茶就是其中之一。唐代李肇的《国史补编》记载“岳州有胡勇湖之精华”。

北宋范志明在《岳阳地方志》中写道:“湖山老茶叫胡勇茶。李昭说,唐代岳州胡勇湖中的奶油非常重。它可以在片石找到。今天,人们种植的不多,但有1000多名白鹤和尚。这片土地和这座花园很相似。生产的茶只有12到12年的历史。当地的白鹤茶味道非常香甜。它可与其他草茶相比。茶园的颜色相似,但当地人不喜欢。”

明代,黄一正编著并注释了《万物之珠》(The Pearl of Things),列出了今天的99个茶名和101个古茶名,其中岳州的黄羽和岳阳的含霜寒属古茶名。明代,张乾德的《茶经》也记载了“岳州黄羽冷霜”。

清代的《广集》(怀疑出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也记载了“岳州的黄色羽毛、岳阳的精华、唐宋产茶的名称”。清代,黄本吉的《湖南方武志》引用了唐代戚迹和永湖写的一首茶诗说:“永湖是贡品,为什么它如此与众不同?它仍然是一首带有苦涩的心的诗,可以消除蜡和面粉的香味。研磨的声音穿过一个房间,在夕阳下烹饪。如果有春节,别忘了给Xi写信。”

散茶发展和冲饮历史


散茶的历史

散茶出现的较早,当时饼茶主要是社会中上层的饮品,或用来边销。在民间还有散茶,抹茶等非饼茶,这些都属于散茶之列。宋朝茶的种类有腊面茶、散茶、片茶,腊面茶与散茶都属于团饼茶,是茶饮的主流,散茶的生产也颇具规模。

一般情况下,散茶是下等人饮用的。偶尔士大夫也会饮用散茶,唐代的刘禹锡在拜访和尚朋友时,就与这个和尚朋友现炒我散茶对饮。在茶叶的杀青技术上早期的散茶和团饼茶没什么区别,都是用蒸汽的方法来杀青。《农书》中提到了元代的茶有三种:茗茶,抹茶,腊茶。其中茗茶和抹茶都是散茶之类。

散茶的发展

散茶技术的发展、流行与明太祖罢黜团茶有直接的关系。在他称帝前的所接触的基本是流行与社会底层的散茶。因此他对散茶有着天然的亲近。再者朱元璋秉性简朴,皇帝的喜好往往可以左右一个时代的风尚,散茶由此成为汉族的饮茶主流。而团饼茶这退出了汉族的饮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保持这固有的地位,这一格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明代散茶一开始都是用蒸青的方法,逐渐的,蒸青被炒青取代,明朝人对炒青技法的研究也成为明代茶著作不同于前一个朝代的一个亮点。炒青技法的成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将错就错的产生了一些新的茶类。

散茶冲饮最早现在什么时候?

唐代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第一个茶发展时期,这个时候人们主要是煎茶。

所谓煎茶就是将制好的茶饼在火边烤软,然后包裹在纸里防止精华外泄,待其放凉,将茶饼在碾中碾碎,同时将水烧开,一沸加盐,二沸投茶沫,三沸加上一瓢二沸时舀出来的水,茶汤出锅。此时茶汤类似菜汤。从唐人陆羽写的《茶经》共三卷,十章。其中从第四章煎茶煮茶饼的二十四种工具来看,这个时代主流,一定是煎茶,而且陆老先生的《茶经》被奉为经典,可以想见当时他这么写书是有事实根据的,也就是说唐代人,大都是煎茶。

唐刘禹锡(772—842)《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宋葛立方(?—1164)《韵语阳秋》:“自建茶入贡,阳羡不复研膏,祇谓之草茶而已。”可见唐代已有散茶炒青,只不过不是主流。

到了宋代,变成了点茶。所谓点茶相对简单,将水煮沸后,在茶盏内底放上事先碾成细末的茶叶末,然后沸水冲茶,(高潮来了)宋人点茶一手点水,一手拂击用茶筅打出汤花(泡沫)。此时茶道可以用来比试,所以,用这套规则宋人流行"斗茶"。斗茶看的就是水线出现时间,谁的泡沫保持的时间长,水线出现的迟谁就赢了,其中最高境界叫“咬盏”。宋代的点茶,成茶之后更加类似由于芝麻糊,(所以,类似于日本抹茶)。

宋欧阳修《归田录》:"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草茶即叶片散茶,到宋代已经流行开来。元王祯《农书》中提到"腊茶最贵","惟充贡茶,民间罕见之",可见民间已经全喝散茶了,但是宋元散茶还是以蒸青为主,《农书》也还有蒸青记载。到了朱元璋罢贡团茶、饼茶,明代茶书如《茶解》以炒青为主,散茶和炒青成为绝对主流。但是茶叶紧压并没有消亡,四川的沱茶、云南的饼状普洱,都是紧压茶的遗风。而西洋红茶,则多是以末茶为主了。

铁观音历史发展


创制年代

《清上明制茶法》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

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

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龙茶)。

中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4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

名称由来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元丰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

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

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猎将军 “乌龙”,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乡亲向他学习,以后,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

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品种分类

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等三大类型。

清香型铁观音: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由于新茶性寒,不可过多饮用,否则会有一定程度的伤胃、失眠。

浓香型铁观音: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相对清香型而言,浓香型铁观音性温,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

陈香型铁观音:陈香型又称老茶或熟茶,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并反复再加工而成,亦属半发酵茶叶。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其特质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红茶、黑茶,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炭焙的铁观音,是铁观音浓香的一种,这也是成品乌龙茶加工的最后一道改变质量的工序,是铁观音清香型的茶叶在经过用木炭后的焙制过程。焙制的时间、次数与火候看个人口感和市场而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