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条件。
WWw.cY316.COm度茶叶属亚热带耐阴性的多年生植物,喜温喜湿,要求年平均气温、生产期间月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上。3月上旬连续≥3 d日平均气温≥10 ℃时,茶芽萌动生长、鱼叶迅速展开;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茶芽、叶片生长加快,并抽出新梢;15~20 ℃时生长较快;20~30 ℃时生长最旺盛,但易老化,因而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说法;最高温度在35 ℃以上时,生长停止;秋冬季气温下降到10 ℃以下时停止生长,进入休眠;茶叶生存的最低下限温度因品种差异而不同,为-12~-8 ℃。 水分水是茶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叶采摘过程中,新梢不断萌发,茶叶相继采摘,需要连续地补充水分,因而茶叶生产中要求年降雨量在1 500 mm左右,月降雨量在100 mm以上;灌溉条件好的茶园,年降雨量在1 000 mm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为宜。 光照茶树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对茶树生长、茶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红光、黄光易被茶树吸收利用。在海拔500~800 m的中山区,随着高度的增加,云雾、降雨日也相应增加,因而多漫射光,且所含红、黄光多有利于氨基酸、维生素形成,茶叶芽嫩、叶肥、香味浓,这正是“高山出好茶”的气候原因。 灾害性天气春季低温阴雨,盛夏高温少雨、干旱都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但在高温强日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却较高。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叶生长气候条件利弊分析
金溪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7.9 ℃,4~10月月平均气温为17.8~29.5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8 ℃,最低气温为-11.1 ℃;日最低气温≤-7.0 ℃的日数历年平均为0.2 d,1967年和1991年最多为2 d;≥10 ℃积温为5 651 ℃。年降雨量为1 787 mm,除当年9月至翌年1月期间的5个月月平均降雨量在93~57 mm之外,其余各月平均降雨量都在100 mm以上,每月平均雨日>10 d。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1%~8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697 h。 有利气候因素(1) 3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0.2 ℃,降雨量为58 mm,此后逐旬增多,有利于茶芽萌动生长。(2) 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为12.1~13.3 ℃。旬降雨量为62~77 mm,有利于鱼叶迅速展开,茶芽、叶片生长加快,可开始采摘优质名茶银毫、龙井等。(3) 4月上旬开始,旬平均气温为15.6 ℃,旬平均降雨量为96 mm,茶芽、叶片生长快,是春茶采摘旺盛期,此时仍可采摘少量优质名茶和大量优质毛峰、炒青绿茶等。(4) 5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2.3 ℃,旬平均降雨量为90 mm,有利于夏茶采摘。(5) 7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为29.8 ℃,旬平均降雨量为35 mm。此时虽适宜秋茶生长,但量少质差。 不利气候因素(1) 3月中、下旬<10 ℃低温阴雨天气≥3 d时,茶芽停止生长,叶片生长缓慢。如1998年3月15~30日连续16 d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致使春茶采摘期推迟到4月5日,采茶次数减少,优质名茶少且总产量低。(2) 夏、秋日最高温度>35 ℃的天气持续10 d左右时,茶树生产受到抑制。如1978年6月25日~9月8日,出现了52 d日平均气温≥30 ℃、69 d日最高温度≥35 ℃的强日照高温少雨天气,尤其是7月16日最高温度达40.8 ℃(为历年之最),导致夏秋茶难以抽梢,即使有少量抽梢,也因易老化而造成严重欠收。1978年茶叶总产量为75.6 t,比1979年减少39.2 t。(3) 秋旱多使秋茶量少质差。金溪县1959~1999年共出现不同程度的伏秋旱、秋旱34 a,机率为83%。(4) 冻害不利茶树越冬,严重的年份可导致茶树死亡。1991年12月28~30日连续3 d最低温度分别为-7.3 ℃、-11.1 ℃、-5.4 ℃,尤其是12月29日出现的异常奇寒低温天气,最低温度下降到-11.1 ℃(为历年之最)。此次低温维持时间较长,且地面(0 cm)最低温度下降到-16.1 ℃(为历年之最),此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致使全县有40%的茶树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有20%左右的茶树冻死。根据金溪气候特点,我们认为影响金溪茶叶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因此,根据1959~200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数学期望公式P=(M/N+1)×100%来计算茶叶生产关键期的温度保证率,从而得出:3月上、中、下旬平均气温≥10 ℃的保证率分别为58%、81%、86%;4月上旬平均气温≥12 ℃、≥14 ℃的保证率分别为91%、84%;冬季>-10 ℃的保证率为95%。
茶叶生长气候条件海拔高低
海拔高低决定茶叶品质的好坏。高山茶叶品质之所以较平地优良,主要是因为云雾笼罩、湿度足够且气压低、日照长,使得茶庐山云雾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化而不苦涩;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对茶叶的水色及出芽影响极大。以武夷山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地溪谷的“洲茶”,品质迥异,价格悬殊。
温度与海拔成反比,海拔愈高、温度愈低,在适合茶树生长的温度之下,海拔当然愈高愈理想,但这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判定茶叶品质,除海拔外,更要顾及其他因素,如湿度、雨量、土壤及品种适应性,如鱼池茶区,冬暖夏凉,雨量2500毫米,分布均匀,年平均气温15.4℃,生长大叶种阿萨姆或台茶7号、8号,品质产量均佳,生长清心乌龙小叶种却品质产量俱差。
海拔高的地区,影响茶树生长的另一因素为降霜期,降霜在150日以上,则非优良茶,如梨山地区海拔高达2000米,虽已植茶成功,但受此限制,产量不高,不符合经济栽培效益。在非洲,茶园以1000~1500米最佳,锡兰茶园则在1800~2100米,大吉岭高达3600米,因受其他条件影响,产量品质均为上乘。中国的高山茶也非常著名,如六安茶的产地,安徽的霍山茶区,海拔在1500米,湖南的楼峒山,海拔也在1200米以上,所谓高山秀岭之灵气、以茶最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