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规范化栽培技术指南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无墨记茶叶怎样 茶叶拼配技术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1、选用良种:福选九号、福鼎大白茶,为特早芽品种。

2、深翻改土:深翻60~80㎝,每亩翻盖作物秸杆1000~2000公斤,并在适当位置建好蓄水池和积粪坑。

3、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5000公斤,开沟深施,沟深沟宽各30~40㎝,施后灌足水,然后盖土。

4、合理密植:采用双行条植,宽行距⒈2~⒈5米,窄行距40~50㎝,株距20~30㎝,亩植3500~5000株。8~10月份栽苗,苗高10~20㎝。栽后灌足定根水。

5、及时追肥:栽后每隔15~20天根际追肥一次,每次用充分稀释后的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5~8斤(尿素栽后第二年才能用)。进入采茶期后不得再施尿素。

6、施足叶面肥: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主要种类有叶霸、富尔65、宝力丰、绿芬威、施丰乐等。

7、科学修剪:栽后茶苗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第一次修剪时间为全地3/4的茶苗高度达25㎝以上,剪留15㎝,此次不能剪分枝;第二次定型时间为3/4茶苗高度达40㎝以上,剪留30㎝;第三次定型修剪时间为3/4茶苗高度达55㎝以上,剪留45㎝。达到修剪时间须及时修剪,大肥大水管理条件下第二年可完成2--3次定型修剪,茶苗栽后来18个月(一年半)即可进入丰产期,收入一般可达2000~3000元,最高可达4000~5000元。

8、科学管水:连晴8~10天须灌水一次。地内须规划好排水沟,以便降雨过多时及时排掉积水。

9、病虫防治:采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技术措施。化学防治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对允许使用的中低毒农药每年施用一次,个别最多不超过2次。禁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污染农药。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茶叶作为一种日常饮料,其污染程度,有毒物质与农药残留,卫生质量等自然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茶叶出口国。1999年茶叶出口比上年下跌8%,库存比上年增加2.5%。出口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农残超标已提前影响出口。欧共体从1996年起将茶叶需检测的农药品种由原来的6种增加到62种,几乎包揽了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农药品种。其检测的允许残留标准却一再下降,2000年7月起,欧盟对进口茶叶实施新的农残标准,氰戊菊酯残留缩小100倍,新标准为0.1ppm。甲氰菊酯,优乐得新标准为0.1ppm,德国为0.02ppm。而且,欧盟已通过立法,对输入欧盟的茶叶在欧洲入境港口随意抽检,凡超过农残标准的不准进入欧盟,并实行封存、销毁或退回。从对部分茶样农残测试,氰戊菊酯、甲胺磷、优乐得、滴滴涕等均有不同程度超标。为此西欧进口中国茶减少二成。2000年实施新标准,中国茶叶出口西欧将大幅下降。不仅如此,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有机茶亦已进入国际市场,年产量已近6000t,(我国 800t),斯里兰卡、印度、东非等主要茶叶生产国都在扩大生产,有机茶的市场产销前景十分看好。 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1)、改进茶园种植模式 茶树原是我国西南部原始森林中乔木下的伴生树种,因此,茶园的种植模式应该是复合型、立体型、生态型的,以适应茶树的生态习性。针对业已存在的茶园,凡山区、半山区适宜种茶的地点,可在陡坡、路边、沟边、塘边及周围补植林木。再因地制宜建立有各自特色的茶园人工生态体系。复合型、立体型的茶园,首先符合了茶树的生态适宜性,其次减轻了水土流失,使茶园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茶园小气候协调,生物物种数量多,茶树生育、茶叶品质、亩经济产值均取得好的效益。低山丘陵地区更要强调这种种植方式,可隔 3~5行茶树种植一行遮荫树,以改变低山丘陵茶树处于强烈直射光下的状况,这是改变低山丘陵茶园生态和茶叶品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改进茶园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茶园过去在一年中三浅锄二削草一深耕便是这种方式的体现。茶园生产季节的耕作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和削除杂草,但由于疏松的土壤容易被雨水冲刷,且我国的茶大多在山区,本来就存在水土流失现象,这种经常性的耕作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建议采用茶园铺草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止杂草滋生、保持水土的目的。铺草是项传统的农业技术,亦是一项全面改善和保护土壤的栽培技术。可以减轻水土流失,据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测试,铺草后水土流失可减少 6~14倍。 (3)、茶园的施肥一定要强调重基肥和以有机肥为主的原则。在茶树新梢生育期,可适量补充一些化肥,有条件的话提倡施用速效性生物有机肥作追肥, (4)、改进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首先,选择多抗性茶树品种,提高茶树本身的免疫力;其二,建立与完善茶园的人工生态系统,为天敌昆虫和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保持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协调,使茶园生态中茶树→害虫→害虫天敌处于自然平衡之中。其三,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如及时修剪、采摘、疏枝清除病虫源;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杀死病虫源;放养天敌、以菌治虫;人工捕杀与诱杀害虫等等。当只能采用化学防治时,一定要合理用药,使用国家规定的易降解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无公害茶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环境恶化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局部茶区茶叶质量下降。目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符合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增加茶农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将无公害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茶园建设 茶园须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大气、水质、土壤等各项检测数据均应在国际农业运动联盟制定的标准允许范围内。有机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或营造人工森林、牧草,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米。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顶、山脊、梯田之间须保留自然植被。为加强固土、保水、挡风、生防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

品种、种苗选择 各地应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多抗性的品种。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茶园幼龄期的栽培管理技术

1、深耕改土。水是组成茶树有机体的重要成分,深耕改土,可以蓄水、保水,确保茶树根系生长发育良好。深耕时,表土、心土不要打乱,分别放在内侧和外沟,填土时表土入沟底,心土铺上面。深耕的深度需在50厘米以上。

2、移栽。移栽时间要因地因品种而定,一般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中旬,或秋末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宜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或下雨天气移栽。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米,每667平方米用苗量4000余株(3株为一丛)。种植沟内每667平方米施菜籽饼肥400公斤、腐熟畜禽粪2000—4000公斤。种苗应选择1—2级苗,起苗前1—2天浇灌一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以减少起苗根系损伤。起苗时根系带土,带土移栽,适当深栽(埋没根颈处为适度),不露须根,舒展根系,适当压紧,浇定根水,基部盖松土,铺草覆盖。

3、幼苗期管理。要勤锄草、勤浇灌,施薄肥,及时防治病虫,以达到保苗、齐苗和壮苗。幼龄茶园须人工锄草,禁用化学农药,年除草4次,对多年生茶苗,尽可能先在苗际30厘米范围内用手拔草,防止松动茶苗,影响生长,后在行间进行锄草。

4、定型修剪。主要是抑制茶树顶端优势,促进分枝生长,增加分枝层和枝数,培养形成丰满树冠,这是茶树优质高产栽培的基础措施之一。幼龄茶树必须进行三次定型修剪,不同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故整枝修剪技术也不同。一般第一次离地面20厘米处剪出主枝;第二次培养骨干枝,在树高超过35厘米时剪口离地面30-35厘米;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厘米,要求剪平,剪去弱枝和病虫枝。

投产后的栽培管理技术

1、按产定量,科学施肥。无公害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施有机复合肥。一般每采制100公斤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公斤、纯磷肥4—5公斤、纯钾肥4—5公斤,按要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量。要重施基肥,一般每100公斤干茶施厩肥、堆肥、沤肥1000公斤或饼肥90—120公斤,在8—10月挖沟施下覆土。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主要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

2、轻修剪时间。改变常规的春茶前轻修剪时间为:(1)夏茶前轻修剪,即采取春茶后轻修剪,将春茶适度提前结束,抓紧时间进行轻修剪,否则,大量夏茶已萌发,影响夏茶产量,修剪程度以轻度剪平为主。(2)秋茶后轻修剪,可在秋茶后的10月份进行轻修剪,对次年春茶能提早发芽,提早开园,修剪程度以轻度剪平为宜。

病、虫、草害防治

1、运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人工捕捉害虫。

2、茶园园林化,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的天敌,以生物防治,以虫治虫,降低害虫卵基数。

3、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如春雷霉素、华光霉素、乳状芽孢杆菌、颗粒体病毒、鱼藤酮、川楝素、昆虫病原线虫等,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实行茶园地面覆盖 采用绿肥、农作物秸秆等覆盖茶园土壤,以涵养土壤水分,提高茶园耕作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动植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期肥力。覆盖材料因地制宜,可选用无污染的稻草、豆秸、绿肥、山野杂草、落叶等。覆盖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厘米。最好每年覆盖二次,第一次在5—6月为宜,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第二次在10—11月,可用于抗害防冻。次年9—10月将铺料深埋当肥料。一般每667平方米一次铺草量为1000-1500公斤,第一次量少些,第二次量多些。

龙井43无公害栽培技术


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国家级无性系良种,适制红茶和绿茶,尤其适制扁形名优绿茶,适宜在长江中下游茶区种植。自2001年11月由恩施芭蕉侗族乡引种以来,至今龙井43在全州约有5000亩面积。现将龙井43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供广大茶农参考。

一、生育习性:

1、分枝特性:龙井43属灌木型,植株无明显主干,树姿半开张,分枝密,节间短而多,容易形成结节枝(鸡爪枝),育芽能力强,发芽整齐,发芽密度大(2961个/平方米),再生能力强,产量高。

2、根系生长特点:幼龄茶苗无明显主根,定植后根系迅速生长,5-6年生茶树根深可超过80厘米,根幅可布满整个行间,但主要吸收根系都集中在15-45厘米深的土层中。一般5-6月和9-11月是龙井43根系生长的高峰期。

3、吸肥特性:耐肥性强,对肥料反应十分敏感,肥料增产效应明显,能很好地吸收利用土壤中的硝态氮,对磷和钾的吸收速度快,强度大,土壤的PH值对养分的吸收影响极大,PH值为5.5时最高,低于4.0和超过6.0时,吸收强度明显下降。龙井43根系中共生着许多内生菌根,能促进磷和锌的吸收,因而它能在有效磷和有效锌较低的土壤中较好生长。

4、需水规律:龙井43长势强、产量高,耗水多,抗旱能力相对较低。一般产量的茶园全年需水量约为1500毫米,其中4—10月份需水占70—80%,其中7—8月约占全年总需水量的30%。在土壤相对湿度为75—95%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土壤滞水和临时性积水等都会对它造成湿害。

二、栽培技术:

1、茶园土壤准备:龙井43根系深而庞大,种植前土壤要翻耕80厘米,结合深施有机肥,每亩施厩肥1000—1500公斤,土肥相融。需要强调的是,稻田植茶,必须打破犁底层(深耕50—80厘米)。

2、种植方式和密度:从综合效益考虑,宜采用双行条栽,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米,株距0.33米,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

3、移栽:我州境内,移栽时间10—11月或2—3月均可,在无冬旱的地方10—11月移栽成活率更高,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并及时铺草覆盖,定型修剪。

4、修剪:一般栽苗后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每次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提高15—20厘米修剪,当树高达到60—70厘米时,树冠80—90厘米时,可正式采摘。因龙井43分枝密,极易形成“鸡爪枝”,要在每年秋冬季封园时进行轻修剪(剪去茶丛3—5厘米绿叶层),每4—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剪去茶丛15—20厘米绿叶层),经过4—5次的深修剪,要进行重修剪(剪去地面30—50厘米以上的部分)或台刈(剪去地面5—10厘米以上的部分)。

5、土壤管理:9月下旬至11月,秋茶结束后,要尽早足量深施有机肥,亩施菜籽饼肥150—200公斤,或其它农家有机肥(如沼液肥)1500—2500公斤,开沟深施,施后随即覆土。春季在茶树萌芽前15—20天以速效氮肥为主施好“催芽肥”。春茶后、夏茶后均需施用一定数量的肥料,夏季在行间铺草。

6、病虫防治:龙井43的常见病害有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可用多菌灵、百菌清等800—1000倍液喷施。虫害以茶象甲危害为主,可用2.5%的“天王星”乳油稀释750倍喷施。秋冬季封园时,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对减轻来年病、虫、螨害作用很大,效果明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机茶园中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投入品,上述方法符合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茶的栽培技术要求。

乌龙茶无公害栽培技术


福建安溪现在无公害栽培中,最关键的技术措施是掌握好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

一、茶园土壤管理技术

1、土壤耕作的技术措施及有效作用

无公害茶园更重视中耕和深耕。中耕通常在春茶前进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中耕后,有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深耕具有较强的熟化改良土壤,增厚活土层、减少竖年病虫发生技术等作用。一般每1~2a进行一次。但深耕容易伤断茶树根系,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和较难掌握的措施,因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深耕的次数与间隔时间。对于种植前以深垦过的幼龄茶园,头2~3a不作全园深耕,然后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挖一条深宽各30cm的条形沟进行深耕基肥,茶园内、外两侧的茶行只浅耕松土,不必深耕;而衰老茶园应结合树冠的改造更新,深耕的深度和宽度以35cm为宜。各种类型的茶园深耕均在秋茶(或冬季)结束后进行,并进行喷洒石硫合剂和全面清园工作。

2、土壤覆盖技术措施

选用安全、洁净无污染的稻草、麦秆或其他杂草,于6~7月份和9~10月份旱害、旱害来临之前,在茶园行间浅耕后,离茶树根部10cm以外进行覆盖,覆盖物要求铺放均匀,厚度8~10cm以覆盖后不露土为佳。坡地茶园应将覆盖物横坡向铺在茶行中,这样既可阻挡雨水直冲,滞留一部分水分,又可避免雨水流动时覆盖物堆积在一起;平地茶园可顺行铺放。秋冬季茶园深耕施即可将覆盖物翻入底层作肥料。通过覆盖,可抑制杂草发生和防治表层水土流失,调节土温,促进茶树生长。

3、客土培园的技术措施

无公害茶园应选择肥力较高的红壤土、黄壤土、红黄壤土或其他洁净田土,在每年茶季结束后挑入茶园行间。填土时,要求不同性质茶园客入不同质地的土壤。粘性土茶园客入砂质红壤土;砂质土茶园客入粘性土,衰老茶园则客入红、黄壤“心土”,厚度10cm以上,分批分期分步进行,每2~3a轮流客土一次。

4、茶园套种的技术措施

茶园套种技术重点在于因树制宜,合理掌握。对于幼龄茶园(包括台刈更新茶园),应选择豆科植物,如黄豆、绿豆、花生等,或选择匍匐性化物如马铃薯、甘薯等。套种时,密度应合理,绿肥与茶树之间需保持适当距离,采取双列穴种,每穴2~3株。当种植的作物基本成熟时应尽快采收,并将梗叶及时翻埋入土层中。对于成年茶园,应选择不与茶树争水争肥的深根性伞状型果树,如油柿、龙眼、杨梅、桃、李等,套种时应根据茶园覆盖率和茶树长势确定果树品种及种植密度,控制遮荫率20%~30%。

二、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1、我县无公害茶园常用的肥料

我县茶园选用的肥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大类农家有机肥,经过发酵腐熟后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厩肥、堆肥和沤肥,也施用少量饼肥;第二大类化肥,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硫酸铵、钙镁磷、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入,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之比为1︰1为宜;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茶前30d以内施下;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采茶前20d喷施;全年化肥施用量不能超过总施肥量的20%;第三大类复合肥营养较全面且便于运送施用。常选用氮、磷、钾比例为15%的国产复合肥,或氮、磷、钾比例为16%的俄罗斯三元复合肥,可以选用氮:钾为15︰10氮:磷为20︰16的二元复合肥;第四大类商品有机肥广泛应用的是:“利江牌”有机复混肥、“超大”有机肥,“福隆”复元混合肥,“肥力高”生物固氮有机肥,“大统”微生物有机肥等;第五大类叶面肥,如选用0.2%硫酸锌,可提高鲜叶中橙花叔醇的含量,增强乌龙茶香气。也可施用硫酸钾、金必来等叶面肥料。

2、茶园施肥技术措施

(1)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

“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每667h㎡施农家肥2000~1500kg或施商品有机肥300kg,配施磷,钾肥各25kg。

(2)因地制宜施追肥

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但是想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每667h㎡施复合肥、化肥共200kg,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不同树龄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1︰1;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1︰1.5。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

(3)巧施叶面肥

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虽然促进了茶树萌芽和新梢伸长,但因节间增长和鲜叶内含物含量减少,影响乌龙茶的品质,制出的茶叶香气低、滋味淡;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因新梢生长过密,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因此,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一是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二是选用一些即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三是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茉莉花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茉莉花属木犀科,茉莉花属。我县种植的茉莉花属重瓣茉莉。其生物学特性是喜暖怕寒,喜光怕阴,喜湿怕渍,喜酸怕碱,喜气怕闷,喜肥怕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我县茉莉花主要分布在石屯镇河谷冲积平原区,东平镇护田、范屯、新口等村沿河洲地也有种植。2000年我县开始实施茉莉花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今年已达到467hm2。采用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茉莉花,产量高,第二年投产,667m2产480kg,第三年进入盛产期,667m2产600kg;品质好,每kg价格比常规栽培的茉莉花高1.5-2元。窨制的茉莉花茶经过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商业联合会饮料·茶叶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符合NY5017《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规定。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茉莉园的建立

示范基地选择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建园的上年冬季进行深翻晒白,当年春季开排灌沟,清除杂草,整畦,畦宽1m,沟宽30cm。种植前15d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667m2施农家肥0.5—0.75t,饼肥或生物有机肥100kg。五月初栽植,每畦种2行,行距40cm,株距40cm,每667m2 2200-2400穴,每穴种3株。

2、茉莉园的管理

2.1 幼苗期管理

茉莉花苗栽后当天施定根水。7d后进行一次中耕浅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新根和新梢的生长。结合中耕除草施一次淡淡的人粪尿,以后每隔10-15d中耕除草结合施稀薄人粪尿一次。发现有死蔸及时补苗。对新植茉莉花进行适当的修剪,使植株粗壮,促其早分枝早封畦、早投产。

2.2 肥水管理

春季和5、6月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干旱季节,当土壤发白时,及时灌跑马水,采用沟灌,灌水深度不超过畦高三分之二,待畦面湿润后即排干余水。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态活力,增强茉莉花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根据因时、因树、因地、因肥料种类合理施用的原则,基肥和追肥结合,基肥重施,追肥薄肥勤施。秋末结合培土护蔸施基肥,每667m2施厩肥、人粪尿、土杂肥等农家肥1t,饼肥50kg或生物有机肥100kg;入春后结合中耕施第一次追肥,667m2施生物有机肥50kg或复合肥25kg或人粪尿0.5-0.75t;在孕蕾前施第二次追肥,667m2施生物有机肥50kg或复合肥25kg,并用0.3%-0.5%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氧钾、0.2%硼砂混和液进行根外追肥,促进花芽分化。此后每次采完大水花后都要及时施一次追肥,同时喷施一次250-300mg/kg多效唑。即每667m2每次用15%多效唑100g掺水50-75g喷施,以提高分枝能力,加大采摘面,提高单产。对生长过于旺盛的茉莉花树,采取疏叶的办法,适当疏去底部过多的叶片,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孕育更多的花蕾,同时还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病虫害防治

我镇茉莉花病虫害主要有白绢病、炭疽病和溃疡病,茉莉叶螟、茉莉蕾螟、蕾紫叶蛾、红蜘蛛等。示范基地在病虫害防治上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因树制宜,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⑴严格检疫,杜绝菌源,示范基地苗木均为本地应用秋冬季育苗技术培育的,苗木健壮无病虫害。

⑵采取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肥水管理措施,提高茉莉花树体的抗病能力。

⑶冬季清园,在培土护蔸之前,剪除或挖除被病虫危害的植株,并带出园外烧毁,对有病的茉莉园用1:1石灰和草木灰混合粉进行土壤消毒。

⑷开春后,3月上旬进行台刈清园,剪去离地面3-5cm以上全部枝条,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和病菌,对有病的园地再用1:1石灰和草木灰混合粉进行土壤消毒。

⑸在生长季节,加强病虫预测预报,经常巡视茉莉花园,发现病虫植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防止病虫害蔓延。

⑹春芽萌发一粒米大时,喷施一次1:2:100波尔多液防治炭疽病、溃疡病。

⑺在茉莉叶螟、茉莉蕾螟、蕾紫叶蛾等害虫羽化产卵期点黑光灯诱杀成虫。

⑻在病虫危害程度达到经济阈值以上时,采取治早、治少、治了的原则,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生初期,减少用药次数,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4 冬季越冬管理

茉莉花越冬保护工作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培土护蔸,二是覆盖稻草或其他杂草,以保证植株安全过冬。

2.5 茉莉花采摘

茉莉花采摘期从6月初至10月中旬,有130-140d,8-9月份花质最好、产量最高。采摘标准是,选摘花朵饱满、肥壮洁白、含苞欲放的花蕾。经过两年观察实验,以中午11点以后采摘的花朵质量好,重量重,尤其下午2点前后采摘的花朵更好。早晨10点钟采的,100朵花重40g,下午2点钟采的,100朵花重48g,比重20%。采后要及时装袋,每袋装花量5-10kg,过多会引起早开花或烧花。

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消费趋向理性化,人们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提高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是无公害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保证,也是当前茶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各地应当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积极推广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一、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 水分的存在及其代谢对茶树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据研究茶树生长适宜的环境水分指标是:土壤含水量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给茶树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整个植株死亡。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重点是茶园灌溉和茶园排水。茶园灌溉可采用自流灌溉、喷灌和滴灌,灌溉水源要未受污染、PH指标呈弱酸性,严禁使用地下水直接灌溉(因为地下水与表土温差大)。山区茶园最好能利用水源与茶园的落差,安装滴灌系统,既可节约水源、能源,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不破坏土壤结构。在茶园管理中注意观察茶园土壤干湿度(缺水时土壤搓不成条)和茶树是否有缺水症状(缺水时茶树芽叶萎焉)。 茶树怕涝,在新建无公害茶园时还应设置好茶园的排水系统。结合道路网的规划,把沟、渠、池及泵房等水利设施统一安排,要沟渠相通,渠池相连。暴雨后检查茶园是否有积水现象,及时开沟排水。同时根据当地土壤特点,进一步做好排湿排水工作。在茶园管理中结合土壤耕作、茶园铺草、合理间作等增强土壤的保水性能,也是茶园水分管理的关键。 二、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都依赖土壤供给,为获得高产优质的无公害茶叶,必须特别重视茶园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主要指茶园覆盖和茶园耕作。在茶园中广泛种植绿肥,就地埋青,同时采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提高茶叶保土保水保温能力,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覆盖物应为无污染源、不含农药残留及病虫害的作物秸杆,未结种子的杂草等。严禁在无公害茶园中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除草剂,严禁向茶园倾倒公共垃圾等。 茶园耕作分为浅耕和深耕。一般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结合茶园追肥进行浅耕,浅耕可改变土壤表层板结,改善土壤通气透水状况,清除杂草,浅耕深度不超过15cm。在秋茶结束后,结合茶园秋季施基肥进行深耕,进一步加速耕作层土壤熟化,深度为25cm左右。在不适宜种茶地区开辟茶园,还应对茶园土壤进行改良,调节土壤PH值至4.5-6.5。 三、无公害茶园的施肥管理 无公害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禁止或控制使用化学肥料,农家肥必须经过堆积腐熟,高温发酵,达到无公害化处理要求。商品化有机肥要通过国家有机颁证机构认可。 茶园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①基肥:每年秋季结束后(10月中旬左右),在茶行间开沟深施,每亩施有机农家肥2.5-5.0t或菜籽饼150-300kg并可配合部分天然矿产肥料或微生物肥料。②追肥:在茶树开始萌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时,在茶行间以每亩100-200kg的有机肥经堆腐后开沟施入,及时盖土;也可采用腐熟的农家肥水在茶树根部浇施,严禁使用硝态氮化肥作为追肥。在茶树新梢生长期间,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对茶树喷施叶面肥,无机叶面肥的施用要经10天后才能采摘,有机叶面肥需20天后才能采摘。另外茶园及其四周种植绿肥,就地埋青,也是无公害茶园主要的肥料来源之一,同时又可降低生产资料成本,改良土壤。每亩茶园埋绿肥1.0-1.5t(鲜重),绿肥种类以选择豆科绿肥为主,也可适当搭配一些其他科属植物,如黄豆、乌豇豆、绿豆、饭豆、油菜、紫云英、紫穗槐、爬地木兰等。种植绿肥时要注意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同时适当增施磷肥,以增加绿肥的产量。

无公害茶叶栽培概述


一、、无公害茶叶的产生及现状

无公害茶于上世纪80年代末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时)是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农业部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用8-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其中,无公害茶叶就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

随后农业部又进一步将无公害茶的生产定位为政府行为,已于去年6月初开始实行,凡是从事茶叶生产的企业必须取得QS(质量安全)认证,否则产品不能进入市场。

目前,我省有60多家茶叶企业产品获四川省无公害产品证书,有80多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认证面积达全省茶园面积的45%(占投产茶园面积的70%)。名山、峨眉、洪雅被列为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市);全省20多家企业的40多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全省26家茶叶企业16000多亩茶园获有机茶认证。

二、无公害茶(低残留茶)的内涵

无公害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

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低残留茶,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第二层次是A级绿色食品茶,它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标准超过国家标准,如六六六、DDT残留量<0.05mg,Cu、Pb残留量分别为30mg/kg、和1mg/kg。第三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是AA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其实,低残留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等都属于无公害茶,只是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同。(我们常说的无公害茶其实就是低残留茶)

绿色食品茶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茶叶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是受理绿色食品茶认证的惟一单位。)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

无公害茶叶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公众身体健康没有危害,是市场准入的最基本要求。

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


一、有机肥作为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主要基肥

1、施用商品有机肥和商品微生物有机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生产许可证的,经过省农业厅肥料登记的,在有效期范围内的肥料,这样可以保证质量和肥料效果,一般亩施用商品有机肥或商品微生物优质有机肥量在100-150kg,作基肥施用。

2、施用自制有机肥:经充分腐熟的生活垃圾,鸡、鸭、猪、牛的粪便自制有机肥,成本低廉,又可改善卫生环境,是值得推广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这些有机肥作基肥,要在9-11月份结合茶园深翻改土或开春前挖条穴施用,一般亩用1500-2500kg。

3、秸秆回田:在新植茶园、幼龄茶园和成年茶园的平台上,铺上一层水稻收割后遗留下来的稻草进行回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茶园中的水分过度蒸发;又可以防止杂草生长所带来争水、争肥和争空间的不利一面;稻草腐烂后自然回田还是非常好的有机肥。

4、种植经济绿肥:在新植茶园和幼龄茶园的平台和梯壁套种如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平托花生、印度豇豆等豆科经济绿肥,在初花产量最高时回田,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源。

二、合理施用化肥

1、施肥的原则:茶树因树龄、树势、产量指标,茶园土壤,所制茶类,种植密度而不同,施肥的数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施肥应掌握重施基肥,适施追肥,分期追肥,多肥配合,深浅适宜的施肥原则。

2、施肥的时间与数量:为了满足茶树生长周期需要的各种肥料,秋冬施基肥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配合部分复合肥,一般根据茶树新梢生长轮次和需肥的连续性,在各轮新梢生长前,及时分批施用追肥,一般全年3次,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和根外追肥,促进茶芽萌发。

三、根外喷肥

夏秋茶期间雨量较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快,茶树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较慢,此时除正常的施肥外,可隔5-7天进行一次根外喷肥,亩用0.5-1%的尿素水溶液50-100kg进行根外叶面喷肥,还可掺与少量农药一起进行,并可达到防治病虫害的良好效果。

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经验分享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消费趋向理性化,人们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提高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是无公害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保证,也是当前茶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各地应当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积极推广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一、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

水分的存在及其代谢对茶树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据研究茶树生长适宜的环境水分指标是:土壤含水量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给茶树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整个植株死亡。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重点是茶园灌溉和茶园排水。茶园灌溉可采用自流灌溉、喷灌和滴灌,灌溉水源要未受污染、PH指标呈弱酸性,严禁使用地下水直接灌溉(因为地下水与表土温差大)。山区茶园最好能利用水源与茶园的落差,安装滴灌系统,既可节约水源、能源,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不破坏土壤结构。在茶园管理中注意观察茶园土壤干湿度(缺水时土壤搓不成条)和茶树是否有缺水症状(缺水时茶树芽叶萎焉)。

茶树怕涝,在新建无公害茶园时还应设置好茶园的排水系统。结合道路网的规划,把沟、渠、池及泵房等水利设施统一安排,要沟渠相通,渠池相连。暴雨后检查茶园是否有积水现象,及时开沟排水。同时根据当地土壤特点,进一步做好排湿排水工作。在茶园管理中结合土壤耕作、茶园铺草、合理间作等增强土壤的保水性能,也是茶园水分管理的关键。

二、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都依赖土壤供给,为获得高产优质的无公害茶叶,必须特别重视茶园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主要指茶园覆盖和茶园耕作。在茶园中广泛种植绿肥,就地埋青,同时采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提高茶叶保土保水保温能力,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覆盖物应为无污染源、不含农药残留及病虫害的作物秸杆,未结种子的杂草等。严禁在无公害茶园中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除草剂,严禁向茶园倾倒公共垃圾等。

茶园耕作分为浅耕和深耕。一般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结合茶园追肥进行浅耕,浅耕可改变土壤表层板结,改善土壤通气透水状况,清除杂草,浅耕深度不超过15cm。在秋茶结束后,结合茶园秋季施基肥进行深耕,进一步加速耕作层土壤熟化,深度为25cm左右。在不适宜种茶地区开辟茶园,还应对茶园土壤进行改良,调节土壤PH值至4.5-6.5。

三、无公害茶园的施肥管理

无公害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禁止或控制使用化学肥料,农家肥必须经过堆积腐熟,高温发酵,达到无公害化处理要求。商品化有机肥要通过国家有机颁证机构认可。

茶园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①基肥:每年秋季结束后(10月中旬左右),在茶行间开沟深施,每亩施有机农家肥2.5-5.0t或菜籽饼150-300kg并可配合部分天然矿产肥料或微生物肥料。②追肥:在茶树开始萌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时,在茶行间以每亩100-200kg的有机肥经堆腐后开沟施入,及时盖土;也可采用腐熟的农家肥水在茶树根部浇施,严禁使用硝态氮化肥作为追肥。在茶树新梢生长期间,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对茶树喷施叶面肥,无机叶面肥的施用要经10天后才能采摘,有机叶面肥需20天后才能采摘。

另外茶园及其四周种植绿肥,就地埋青,也是无公害茶园主要的肥料来源之一,同时又可降低生产资料成本,改良土壤。每亩茶园埋绿肥1.0-1.5t(鲜重),绿肥种类以选择豆科绿肥为主,也可适当搭配一些其他科属植物,如黄豆、乌豇豆、绿豆、饭豆、油菜、紫云英、紫穗槐、爬地木兰等。种植绿肥时要注意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同时适当增施磷肥,以增加绿肥的产量。

以下是爱在网上找到有一个从事几年无公害茶园栽培的人经验给大家一起分享的。

1 首先是解决农残超标问题 做到合理用药

1.1 在茶树上和茉莉花树上不使用19种不易降解的农药。具体是:

三氯杀螨醇、六六六、DDT、1605、1059、氧化乐果、甲胺磷、水胺硫磷、毒杀芬、七氯、氯丹、稻脚青、杀虫脒、磷胺、氟乙酰胺、苯硫磷、异丙磷、久效磷、呋喃丹。

1.2 茶树病虫的主要防治方法

广泛普及农业防治:在白琳和市茶科所都分别实验如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健苗,合理种植,耕翻培土,中耕除草,合理采摘、修剪等可能起到压低虫口或减少病虫害发生的作用。其效果也较明显,病虫防治次数从1996年前的每年8次,降到1999年的5次,节约成本近50元/666.7m2。

尽量使用植物检疫:通过检疫,主要是防止病虫随苗木调运而传播、蔓延。

创造条件应用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如:捕杀或摘除;灯光诱杀、性诱剂诱集成虫等。

推广使用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如利用食虫昆虫、蜘蛛、捕食螨、食虫鸟和两栖类动物等。(2)“以菌治虫”,利用白僵菌871防治茶丽纹象甲,利用韦柏虫害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等,利用茶毛虫病毒制剂防治茶毛虫等,近两年我们在白琳岭头坪茶场等地推广使用的“天霸BTA”生物农药,收到良好的效果。(3)“以菌治病”如利用农抗101防治茶云纹叶枯病等。

谨慎应用化学防治:目前可在一定范围内选用的农药有:巴丹、扑虱灵、来福灵、天王星、杀灵精、速灭杀丁、敌敌畏、灭扫利、螨克、克螨特、托尔克、敌杀死、功夫等。

大力提倡综合防治:在白琳岭头坪场和市茶科所场都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力求体现“防重于治”,达到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使农残问题逐步下降,从1996年的50%超标降至1997年34.6%、1998年的14.6%和1999年的9.8%。

2推广使用有机肥或活性生物肥料

有机肥有效养份均衡,并含有多种适合茶树生长的微量元素,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因此,我们要求茶区多多使用有机肥。诸如,熟化后的牲畜、家禽粪肥及人粪尿、草木灰、饼肥、蘑菇料肥、堆肥、绿肥等。特别是新开茶园,台刈更新等改造的茶园更要施用有机肥。

白琳岭头坪场因推广施用活性有机生物专用肥,结合施用农家肥,平时只在催芽时施用5kg/666.7m2的尿素,茶叶品质明显提高,菁价与其他茶叶相比提高8%-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