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衰老茶园改建成高产的绿色茶园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红茶抗衰老 什么茶叶泡出来是绿色的

中茶黑茶园。

为了适应茶叶市场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将衰老茶园建成高产优质的绿色茶园势在必行。

一、选园

1、环境条件。茶园及其周围不得有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不得有污染源。必须满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用水的要求,灌溉水不能含有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毒害的物质。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应该是土壤元素值位于正常区域,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过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2、选良种茶园。从衰老茶园中选出品种优良,抗病虫害,抗逆性都较强的茶园作为改建绿色茶园的对象。

二、茶园改造。 对选准的衰老茶园视其衰老程度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园相较好,因采管不善造成未老先衰的茶园以重修剪为主,结合改土重施基肥以复壮树冠,扩大采摘面,提高发芽密度达到高产优质。园相较差病虫害严重的茶园应采取台刈的方法进行改造。对通过过重修剪或台刈剪下的树枝、树叶要及时运走,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和害虫。

三、茶园管理

1、适宜的土、肥、水管理。在不伤害茶树根系的前提下进行深耕。重施有机肥,主要以农家肥、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料等为主。禁止使用其他化学合成肥料,特别是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深耕施肥后,在茶园行间应铺草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茶树生长。覆盖物可选用植物茎叶、嫩草、秸秆等,铺放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

2、病虫害防治。以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方针。如采取中耕除草的方法使虫蛹暴露地表而死亡,同时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寄生场所。合理施肥,氮、磷、钾的合理配比,茶树营养平衡,能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合理采摘可以抑制茶蚜、小绿叶蝉的发生,也可以消灭部分螨类害虫。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如趋光性、趋湿性、趋温性、群集性、迁飞性等特性进行诱杀。开发应用性诱剂进行防治,也就是利用性诱剂对天敌无毒,但对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的性外激素。以菌治虫治病如苏云金杆菌可防治茶毛虫,浏阳霉素可防治螨害,各种抗菌素可防治茶病。进行化学防治时一定要进行茶园病虫害监测,从而合理使用农药。应在病虫发生初期进行防治,并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如大功臣、功夫、扑虱灵、虫螨克等做到适时用药、一药兼治。药剂使用时,应尽可能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严格执行农残标准和安全间隔期,杜绝使用禁用农药。

精选阅读

茶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黎明农场是云南大叶茶的原产地之一,农场茶园分布于勐海县勐遮、勐阿、勐满、勐混等4个乡(镇),茶园与闻名于世的南糯山八百年栽培型“茶王”树和巴达曼贺松1700多年的野生型大茶树邻近。

地理位置处北回归线以南,介于东经100°′100°39′和北纬21°55′—22°16′之间,海拔高度830—1300米,年平均温度18.4—20℃,雨量1300—1500毫米,相对温度82—85%,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冬春雾日11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于茶树生长。以下介绍栽培茶树的技术要领:

一、茶园建设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茶园必须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带等天然屏障。坡地种植茶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脊、山顶之间要留有自然植被,减少水、土、肥的流失。

二、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的云抗10号、矮丰等速生、优质、高产、多抗性的品种,种苗必须选择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三、投产茶园的栽培管理

1、优质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一般每采制100公斤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公斤,纯磷肥4—5公斤,纯钾肥4—5公斤,按要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1000公斤或油枯饼肥90—120公斤,在每年10月挖施肥沟施下,并覆土、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茶树是忌氯作物,钾肥施用以硫酸钾或硫酸钾型复合肥为主。

2、茶园修剪。秋茶停采后,11月初进行茶园带面修剪,茶园带面减成平型或凹型为主,修剪时必须要刀口锋利剪口平滑,枝梢无撕裂和损伤,剪下的树枝不能覆盖在蓬面上,应清除干净。

3、茶带中耕除草及深翻。每年6、7、8月,每月进行除草一次,停采后植茶带面冬翻一次,并进行带面维修,以保持带面内倾外高,起到保水、保肥减少水土流失。

4、及时采摘。对已成龄投产茶园,做到“及时、分批、留叶,按标准采”,严禁“抹光头”和“一把抓”采,不搬马蹄,不采芽苞等。

要认真掌握采摘标准,采摘标准根据成品茶种类对鲜叶要求而定,可分为要嫩采、中采和粗采。根据饮用需要和生化成分的组成,外销红茶以采摘一芽二叶为标准。内销烘青、晒青茶以采摘一芽三叶为标准,也可一芽三叶初展。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茶树害虫可分为吸汁害虫、食叶害虫、钻蛀害虫和地下害虫,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可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就是运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病虫。

2、农业防治:就是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素,使之不利于病虫的发生和为害,达到保护茶树防治病虫的目的。主要措施有:①发展新茶园时,选用抗病虫品种;②对假眼小绿叶蝉、茶白星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可进行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其发生;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可减轻毒蛾、蚧类、粉虱等危害;④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可以减少鳞翅目和象甲虫类害虫和密度;⑤清理深埋茶树根下落叶及表土,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及越冬害虫。

3、物理防治。就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利用害虫的群聚性和假死性,进行人工捕钉,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等。

4、茶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充分考虑病、虫、草发生和所处环境,从茶园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项措施,强调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防治次数,选择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的植物源农药。

高产茶园建设技术要点


一、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酸性或徽酸性(pH4.5-6),交通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缓坡地段成片建设茶园。坡地宜改为梯地,梯地宽度应为茶树栽植带距1.5米的倍数。尽量做到等高等宽,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二、选用良种:选择信阳10号、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等高产优质无性系良种。 三、栽植日期:春秋两季比较适宜茶苗移栽。 四、整地及施底肥:栽植带距1.5米,在栽植带内挖栽植沟0.6米,深0.5米,沟内回填0.15米种植土,粗细整平。亩施优质腐熟有机渣肥2000公斤以上(或腐熟的作物秸秆3000公斤),磷肥200公斤,菜枯粉50公斤混合施用,复土填平以后移栽茶苗。 五、合理密植:在栽植沟内采用双行双株或三株错窝栽植。行距0.33米,穴距0.33米。亩栽6000株~8000株左右,茶苗移栽时,应在根部打泥浆水,做到根理直,下踏紧,上表松,灌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应小行内铺秸杆覆盖,可起到保温、保湿、减少杂草的目的。脱窝断条,及时补栽。每个茶园采用的规格应一致、选用的品种要纯正合格,不宜多。 六、定植修剪:定植时要减去0.15米以上部分,栽后第二春季修剪,保持高度0.30米,栽后第三年春季修剪一次,控制高度0.5米。以后每年春季或秋季修剪一次,每次在上次剪口上提高0.1米。 七、加强管理:茶苗定植后施肥要少饮多餐,每年春、秋两季应各施复合肥50公斤,清粪30担为宜,以促苗生长,培育壮苗。注意防治芽虫,小绿叶蝉、红蜘蛛、茶毛虫等害虫,及时中耕、松土、除草。 八、搞好配套建设:茶园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规模生产、因地制宜、完善措施。要搞好道路、水利、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茶园周围和圆内路旁、沟边栽植防护林、营造“小气候”环境,创造茶树良好的生长条件。

如何为衰老茶园改植换种


1.深挖老茶树,连根拔起,注意清除残根。

2.实行深翻,结合施足底肥。翻垦深度50~60厘米以上,有条件的可进行土壤消毒。消毒剂常用的有二溴乙烷(EDB)及氯化苦等。确定茶行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厘米、宽60厘米,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亩施人畜肥2~3吨,加饼肥200~400千克、磷肥300~600千克,施后覆土,间隔一段时间后种植。

3.完善茶园基础设施。

①整修梯坎和人行道路,在茶园周围、路旁、沟边及山顶,种植适合茶园的树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比如杉树、桉树等。

②完善茶园灌溉系统,修建蓄水池,以利于茶园管理。每10~15亩修建一个15~20立方米的蓄水池。

4.茶树种植。

①茶行布置。要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耕作、采摘管理和保持水土。

②种植密度。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依地形和品种而有不同,同时有利于茶园机械化管理。实行双株双行,大行距1.5米、小行距0.33~0.4米、穴距0.3~0.34米左右,亩植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株左右。茶树品种选择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茶类品种要求而定。重庆地区适宜生产名优茶的品种主要有巴渝特早、福鼎大白等品种。

③茶苗移栽。茶苗移栽最佳时间为9月中、下旬和10月上旬。茶苗的移栽宜选择无风的阴天定植。定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加土后一手轻提茶苗,一手将土压实,茶苗“泥门”平地。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为节约用水,在种植最后覆土时,应使茶行两边盖土略高,使种植坑形成凹形,有利于再次浇水时水分集中,不致流失。

5.幼龄茶园的管理技术。

①定型修剪。第一次,定高度,促分枝。在移栽定植时,离地20厘米下剪;第二次,培养骨干枝。在上一次定型修剪后,茶树长到40~50厘米高时,在第一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5~20厘米下剪;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在第二次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0~15厘米修剪,把茶树高度控制在60厘米以下。

②施肥及抗旱保苗。幼龄茶园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薄肥勤施。定植后的茶园,第一年初夏,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用腐熟人畜粪尿50~100千克或尿素2~3千克对水稀释后浇施。当年夏、秋季节还应再施追肥(或根外追肥)2~3次。第二年开始每年分春、夏、秋三季施追肥3~5次。幼龄期茶园的追肥用量应随树龄增长逐年增加。注意抗旱,及时补苗。

③茶叶采摘。幼龄茶园以培养树冠为主,幼龄期实行打头采摘。按照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打顶留侧、打高留低、采中留边的方法。第一年不采。

④茶树病、虫、草害防治。茶树的病虫草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加强预测预报,做好防治工作。一是以农业防治为主,采取加强肥培、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清除虫源等有效措施。二是开展优化防治,做到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生产茶园中用药要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三是在茶园中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天敌,应用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重点防治螨类、叶蝉类虫害。合理间作,及时锄草。

造成茶树衰老的原因|衰老茶园的改造


茶树与其全木本植物一样,其一生中经历着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可以短至20年~30年,也可长至百年以上。茶树衰老以后,长势明显减弱,发芽少,发芽晚,芽叶瘦薄,对夹叶增多,树完表面“鸡爪枝”明显增多,有部分枝叶枯死,出现从根颈直接抽出“地蕻枝”的自然更新现象,形成新老两种叶层的“两层楼”蓬面。整个茶园从表面上看去,是一幅衰败下阵来景象。

造成茶树衰老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树龄大,自然衰老。

二是疏于肥培管理,茶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加上过度采摘,造成未老先衰。

三是茶树立地条件土壤善不好,如土层浅薄,在一事实上深度的土层中有一层坚硬的隔土层,科学上称之为“铁锰结核层”,影响了根系的发育;或是地势低畦常积水,发生茶园湿害,土壤通气善不良,影响根系发育,造成营养不良;或是土壤酸大班度不适宜,严重酸化或是碱性土,不适宜于茶树生长。

四是茶树遭受了病虫的严重危害,或是防治病虫用药不当,造成药害;或是用肥不当,造成肥害等。茶树衰老以后,产量明显降低。正常生长的茶树,茶园亩产干茶一般都在100千克以上嵩县产茶园亩产干茶可达200千克~400千克,甚至更高。衰老茶园的产量往往亩产干茶都在100千克以下,有的只有二三十千克左右。衰老茶园不仅产量低,茶叶质量也明显下降,对夹叶增多,叶张薄,叶色偏黄,内含苞欲放物中品质成分含量明显下降。制成的茶叶叶色枯暗,香气低,滋味淡,不耐冲泡。由于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下降,茶园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衰老茶园进行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对衰老茶园的改造成一般从改、改土、改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改树的措施一般通常使用重修剪和台刈的方法。茶树经过多年采摘和轻修剪,爱步趋向衰老,用修剪的方法,已无法使茶树恢复树势,必须采取重修剪。方法是春茶后离地表30厘米~40厘米处剪去上部的枝叶,经过一二年的肥培管理,茶树又能会出现枝繁叶茂的状况。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由爱收修整理。但是,当茶树生机明显衰退,枯枝多,茎杆寄生苔藓,出现不少“地蕻枝”,开成两层楠叶树冠时,必须采取台刈的方法使茶树重新复壮。台刈就是在春茶后离地表5厘米~6厘米处,砍割去地上部所有枝条,并加强肥培管理。一般经过二三年的恢复,茶树又能长出粗壮的枝条,肥大的枝叶,发芽势头明显提高,似乎“返老还童”了。改土、改管理是对不良土壤条件进行改造,采取深耕,破除隔土层,二次方程有机肥;对低畦地开排水沟,排除积水;对严重酸化或碱性土进行客土改造;对有严重病原体虫害的茶树,对症下药防治病虫。对那些劣质品种或品种混杂的茶园,可采取换种改植的办法,重新种植优良茶树品种。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完整的、完全一样的DNA序链。当它离开了母体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器官的束缚,成为游离状态,那么在一定的营养和植物的作用下,细胞经过分化而恢复其遗传的全能性,起着类似受精卵的发育功能,从而进一步长成完整的植株。

如何将黑茶喝出新趣味


比起白茶绿茶的清爽,乌龙茶的香、红茶的甜,相貌朴实的黑茶对年轻人相对陌生。他们甚至以为黑茶是类似于茯苓膏之类的东西,很多不明就理的人对黑茶的认识很是模糊。

黑茶独立来清饮,品味其中的松烟香、菌花香等香气,体味当地的风土,是茶客们的感官世界。搭配着进行调饮,也可以获得新的感受。

黑茶的历史悠久,唐代便有黑茶的身影,明代时黑茶制茶工艺基本形成,并成为销往中国西北边境的主力茶,即边销茶。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两侧,蒙古、藏、回、裕固、锡伯、哈萨克等20多个民族,平日以牛羊肉和奶酪等高脂肪食物为主,加上生活环境气候寒冷、干燥,体质上缺少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分解脂肪、舒畅肠胃、补充维生素等功能的边销茶便成为了他们长期的生活必需品,如同盐、水、粮食一般的地位。

胡马的嘶鸣声早已随西风流云而去,而浓郁的茶香依旧飘溢在西北边疆。在今天,西北边境地区,我们仍能看到牧民支起一个小锅,点起一堆篝火,从背囊中取出一块乌黑的黑砖茶,抽出短刀,砍下一块丢入锅中,又随手放些盐巴、酥油、牛奶等物。只要你走进牧民毡房,主人先给你端上来的,依旧是一碗飘着奶香或枣香的热乎乎的黑茶。

“改善人体肠胃功能,抑制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降解”的功能同样被俄罗斯人认可,他们用五花八门的调饮方式去增加对黑茶口感的接受度。

在索契,俄罗斯人民一天的生活是离不开黑茶的。一杯黑茶,几块面包馅饼,几根火腿或腊肠,拉开了俄罗斯人一天的生活。他们以家里有一套精美的茶具为傲。亲友欢聚、客人造访、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他们会摆出茶具,围坐在一个叫做“萨莫瓦尔”的茶炊旁煮茶。

底子就是来自中国的黑茶,但极少清饮。他们会将茶壶用滚开水涮一下,放入茶叶,倒入开水,煮茶的同时可以加进一小块砂糖或蜂蜜、果酱、奶油、柠檬汁等,3~5分钟后开喝。喝茶时,茶炊的水始终咕咕开着,俄罗斯人认为,黑茶好喝不仅因为添加了各种“味道”,也源自这不断翻滚的开水。

光有茶是不够的,俄罗斯人还要搭配蛋糕、馅饼、甜面包、奶渣饼等茶点,在俄罗斯人看来即便是刚用完丰盛的正餐,最后这一道茶点也不能马虎,因为喝茶以及喝茶的仪式感,如同吃好正餐一样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黑茶之所以称为黑茶是因为其所制成的茶叶在颜色上看起来是黑色,因此得名。湖南的安化黑茶、广西的六堡茶、湖北的青砖、陕西的径阳茯砖,以及云南的普洱熟茶,都是黑茶,他们也是黑茶的主要产地。其中安化黑茶规模最为庞大,占了全国市场的近40%。名气最大,国内是普洱熟茶;东南亚华人中,则是六堡茶。

历史上黑茶也出过很精制的茶饮。当年晋商在安化采谷雨前最细嫩的芽尖制成黑毛茶后,再用106目皮篾小雨筛,筛选出极细的精制茶,这样的芽尖茶,明洪武到清乾隆,都有岁贡。在当代,从2005年开始,黑茶逐渐从粗加工的边销茶走向了清洁化、高质量的内销茶生产,产品思路也由外销茶思路转变为“精选原材料、完善更新制茶工艺”的思路。近几年来,熟普也开始使用古树原料来制茶。

现在安化黑茶的体系中,除了天尖、贡尖和生尖这三类散形茶,名气最大的是茯砖和千两茶。其中茯砖砖内含有浅黄色像蛋花般的金花。这一当年在运输途中偶然产生的物质,如今已经已可以熟练生产。茯砖茶的金花是一种微生物,是在当地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俗称“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湖南农业大学著名茶学教授刘仲华已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茯砖茶中的金花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长期饮用能起到调理肠道、降血脂等作用。

某种程度上,黑茶的功能性要大于品饮的价值,且尤其适合女性。黑茶因是全发酵茶,在茶性上较为温和,不似绿茶,性寒,女性的体质多不适应喝绿茶。再加上黑茶味浓,调饮起来别有风味,一时间,身边的女性朋友黑茶爱好者开始增多。

中国黑茶与风靡欧洲的下午茶在俄罗斯、法国均酝酿出了新的文化,其核心是调饮与仪式感。在中国,黑茶本就是历史最悠久的调饮茶,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上有着调饮黑茶的习俗,如蒙古族、哈萨克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土族的熬茶,南疆维吾尔族的香茶,东乡族、撒拉族的八宝茶等等。在湖南安化的瑶族后裔,仍能看到瑶族特有的用桂皮、山姜等煎黑毛茶的习俗。他们认为这黑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

调饮的思路很简单,黑茶+X的组合。搭配一些其他食物混合调饮黑茶,尤其适合自己创新喝法,犹如一场发现之旅。

我们可以把黑茶调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步是黑茶茶汤的准备,第二步是添加物的调配。黑茶的茶汤,一般是煮、焖、泡三种。

煮饮

烧至一沸时,将茶投入,至水滚沸后,文火再煮两分钟,停火滤渣,茶水比1:50。

杯泡

普通玻璃杯,5克茶沸水冲泡,茶水比1:50,加盖2~3分钟后即可饮用。

工夫泡饮

用盖碗或紫砂壶,沸水冲泡,投茶量约为盖碗或紫砂壶的1/5。

茶汤的准备可随心所欲,煮饮佳,以工夫泡、杯泡清饮后的茶叶子再煮亦可,有了茶汤为底,调饮即可展开。黑茶茶水分离后,根据口味可加入众多元素,成为自制茶,比如加入牛奶、蜂蜜、柠檬片、枸杞;在煮饮时,可以添加姜片、红枣或陈皮等共煮;在泡饮时,可同时添加菊花、玫瑰花、茉莉、桂花、熏衣草等共同冲泡。

朋友从英国回来,介绍了“英伦范”的黑茶调饮办法,再次证明了黑茶调饮的乐趣。他告诉我,现在曼彻斯特有两个时尚“茶馆”,将黑茶茶汤摊凉后放入切块的哈密瓜或苹果,放入冰箱冷藏后饮用,果香配黑茶,非常可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