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316.com - 茶叶为什么要压饼】
白毫银针,除了芽头,还是芽头,没有一片叶子,是白茶中的“白富美”。
福鼎的白毫银针赢在颜值和口感,看起来白白壮壮,招人喜欢,喝起来滋味浓厚醇爽。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白毫银针却很少用来压饼,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白毫银针天然的工艺,自有一派出尘气,芽毫满披,如银似雪,着实给人一种“佳茗难得,难得能倾城”的感觉。
那么这么珍贵的茶品适合压饼吗?那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白毫银针为什么不压饼~
1、压饼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白毫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个知识:茶叶带毫毛越多,氨基酸的含量往往会越高,而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可以提高我们免疫力、记忆力,还能舒缓心情。
所以很多人在冲泡白毫银针时基本不用过虑网,如果白毫银针压饼,白毫受压会使毫毛脱落,自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会有所损耗。
2、白毫银针都是单芽,压饼会破坏它的芽形
不知道茶友们在用透明玻璃杯冲泡白毫银针的时候,有没有观察到,白毫银针都是以芽状立在水中,灵动闪烁。
而一旦压成饼,挺直的身躯就会变成七零八碎的样子,实在会让人感到可惜。
3、白毫银针采摘标准要求高,物以稀为贵
之所以白毫银针全是单芽,这是由它原料采摘的国家标准所决定的。白毫银针的原料采摘必须是春茶的嫩梢开始萌发最早期的一芽一叶时就马上摘取单芽,也就是说,白毫银针的原料是白茶春日里长出的头一批茶,采摘时间在清明之前,并且还都是刚长出的嫩芽!
这么鲜嫩的茶,用来压饼,实属暴殄天物。
4、白毫银针太名贵,不适合压饼
真正好的白毫银针是舍不得压饼的,茶饼要喝的话需要用茶刀撬,一撬就会撬碎,太可惜了,而且好的白毫银针相对来说,产量也不多,不愁卖,不会压成茶饼存放来节省空间。
其实,白毫银针到底压不压饼,直接说来还是市场的认同度的问题,部分消费者会更喜欢压成饼的白毫银针,从他们角度来看,储存更方便,送礼更有品质感。
初遇白毫银针,有人会感觉“欲说未说”,嫌之“寡淡”;相处久之,你会感觉“太多可说”,彼时彼刻,方知为何久等。
好茶需要善待,需要用心去对待,别自己想当然地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尊重茶性,才能更好地保存好茶。只有尊重茶性,才能让一杯好茶滋养我们。
小编推荐
白茶饼和散白茶区别 白茶散放好还是压饼好
近些年来,茶叶消费市场对于白茶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白茶的品牌越来越多,产品形态也不尽相同。传统的白茶并没有压制成饼的习惯,但是今天随处可见的都是压制成饼的白茶。究竟白茶饼和散白茶区别在哪里呢?到底哪种形态的的白茶更好呢?
从制作工艺上来看
白茶散茶是经过自然萎凋后干燥收集起来的干茶。饼茶则是在散茶的基础上经过蒸压制成的,蒸压的过程需要先将散茶蒸制变软,然后再进行压制。
在茶叶压制成饼的过程中,必须用蒸汽先将茶叶蒸软,在放进石制的模具里,压制成饼,再烘干包装而成。这个蒸压的过程,必然对茶叶的形状、温度、水分造成破坏。茶叶表面的保护膜被破坏,相当于进行了轻微的揉捻。
从保存形式上来看
白茶压饼,主要是为了保存、收藏。虽说蒸压过程会对白茶自然萎凋性状有轻微的影响,不过这一影响并不是很大。如果是存放,白茶饼比散白白茶需要几年的时间来陈化,做成饼的白茶压缩后节约空间易于存放。散白茶占据空间较大,且易碎,所以从存放角度上来说,白茶饼优于散白茶。但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存储散茶,因为茶叶越原始,它的保健功效越好。
从茶叶口感上来看
作为口粮茶,不管白茶饼还是散白茶,口感上可能你感受不出太大的区别。但是从审评的角度上来论口感则有一定的区别。散白茶香气相比饼茶更悠扬,散白茶相比白茶饼也能更快的将白茶原有的药香及天润感表现出来。耐泡程度也有所区别,散白茶茶味比白茶饼更持久一些。
以上就是关于白茶饼和散白茶区别的相关介绍,关于茶,每个人的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两种形态的白茶各有各的特点,到底是白茶饼好还是散白茶好还得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白茶压饼全过程最全内容
每天都喝白茶,或散或饼,散茶的清新醇雅、形秀妖娆,饼的浓醇甘爽、香味变化、汤熟稠糯。
观之可亲,品之怡情,可你思考过白茶为什么压饼?压饼有什么要求?什么时间压饼?白茶压饼的过程是什么?
为什么要压饼?
关于白茶是散的好,还是饼的好,这方面茶百科前期专门详细文章说明过。再简单总结罗列以下:
寿眉量大,节省仓库空间;
口感上更加独特,醇厚糯甜甘香;
更有着与散茶不同的枣香等花蜜香味;
在未来的岁月长河里,会转化出浓郁的药香;
通过蒸、包压,果胶溢出等,更易现果香;
饼茶易于保存,卫生安全,吸附杂味的可能性小;
运输的方便,避免太多的损耗;
圆月饼茶的团圆形美,寓意美好;
普洱茶压饼的技术成熟及启发引荐;
传统龙团凤饼的历史美好与传承,中华历史上唐宋时期就是以团茶为极致;
压饼的要求是什么?
尽管白茶压饼已经是必然,并且越来越普遍普及,茶友们也更多的接受了白茶饼的存放、品饮形式。
但也并不是说谁想压就压、想什么时候压就什么时候压、想怎么压就怎么压!
福鼎白茶的压饼历史尽管很短,但也是摸索了多次、尝试过很多种不同的人工及设备、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由于没有机械化,人工压,要么压的很紧,要么压的很松。紧的类似普洱的铁饼还铁,松的过不了一年半载就蓬松散掉。
随着技术的改进,设备的熟练应用,近几年白茶压饼已经很成熟。
茶厂多选择在福鼎的干季时节来压饼,相对来说湿度较低,对白茶饼的干燥、烘干,更加有利,比如夏季、秋季两季。
此两季时,相对干燥,茶饼干的快、通透少闷、里外更均匀,口感协调,少苦涩,香味雅致,也更利于后期转化。
而不能为了压饼而压饼,一年中想压就压、谁出钱订我就压,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必将未来受到天时的惩罚。
另外压饼,就是茶厂、茶季不忙的时节,比如春茶忙碌结束后。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人工、悠闲的心情,看着一个春天忙碌的收获成果,就着一起劳动压饼时的快乐,那种感觉,茶百科人每次参考其中,都看在眼里、也乐在心里,仿佛这些茶、茶饼,都也有了我们的辛勤和汗水。阵阵茶香,透过干茶、蒸汽的吹拂,轻盈的游走在每个人的心中。
最重要的一点,白茶是不能直接压饼的,需要陈化一段时间。
就是压饼前,散茶最好存放、静置一段时间。
这个时间段具体多久为好?虽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性,但师傅们都心中有数。
散茶存放一至三年左右,再压当然最为美好,可目前的情势来说,很少有厂家或个人什么为了压饼而等待三年。茶厂每年都有新的大量茶生产制作出来,第二年春天前要腾仓库空间,为新茶采制或入仓。
另一种就是多选择散茶存放收仓三四个月后再压饼,这三四个月的时长,是散白茶压饼的最快时间了。
这就是为什么茶百科的高山寿眉饼,每年都是八九月份才推出的原因。
三四五月份制作白茶散茶而成,再收仓存放四五个月,然后压饼成型,这期间就是要至少散存的时间段。
散存一段时间,茶内质更好的向外走,茶内物质平衡分布,这段神奇的时间,尽管很难直观感知,却是师傅们长年经验的总结和摸索。
白茶压饼的过程
白茶的压饼过程,其实和普洱的压饼过程,是总体一致,但又有细微差别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其讲究及长年的摸索而成。
一、苏醒
任何茶和人一样,都要有个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何况有些茶厂的散料存放地和压饼场合是两个地方,这更加必要了。
把散茶倒入一个大的空间上,或布或筛上,在压之前稍微翻动或静置一下。这就像做任何事之前的热身一样,使之更加舒展。
二、去末
白茶散存过程中,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干燥度极高,含水量低,容易断碎,碎末较多。
这个时候,压饼前这个步骤很多茶厂茶商会可能省去,因为尽管这个步骤很小,但却能为茶商节省很多成本。
如果压的量多,茶末产生量也很大的,很多不法茶商,就会节省了,这样饼内茶末就较多,影响美观,影响口感。
而以前的老白茶饼中,可能这种情况多见,因为那时还没有这么严格去末的过程。这是发展经历和阵痛,是可以理解的。
三、称量
散白茶散放于茶操作台上,称重。目前最常见的白茶饼是7两重,也就是350克,因此压饼前称重就要多一些,因为压制过程中可能会有损耗。
四、蒸软
称重好的量茶筒用布罩住置于蒸汽机上,以使茶叶吹水、软化。
五、包揉
蒸软的茶叶,量茶筒倒置过来,茶叶收入包揉布袋里,这需要有经验的师傅,顺势而为,缠绕布袋一端,再双手旋转,逐渐轻压、收紧布袋这一端,团成一团,进而成一块表面光滑的饼,型美而散边。这个过程叫“包揉”。
六、压型
把包揉好的茶饼,放进压制机饼模里,设置好力度,压制定型。
这个过程,就是非常考验师傅经验了,压的紧,后期不好干燥、拆喝时不易拆。压松了,过不几年,就崩开散掉,不利于后期存放。
这一过程,也因此造成了白茶饼饼心窝处,多有黑块、黑条的原因。因为饼窝心处受压最大,这并不是像一些茶友说的做旧原因而成黑色。
七、摊放
好成型的饼,放在水筛上,摊晾,透气,去湿、去热气等,让它干一会儿。
八、干燥
进箱,烘干。把晾过的饼,放到烘箱里,低温慢干,一般要至少三四天的时间,当然也不能过长时间。这段时间,人也不能随便就离开,要随时盯着。比如停电,比如机器故障,就得马上处理,免得饼闷在箱里,闷出馊臭味。
干燥过快、干燥过慢都不好,是师傅根据所压饼的重量、松紧而灵活掌握。
接下来,就是饼干燥达到标准要求含水量时,再静置、再包饼纸、再装入饼筒、再装箱封存转化等。
我们拿在手中一饼白茶,看似渺小、轻巧、简单,随手而拆,随心而泡,也许你不曾想这里面有着这么繁复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散白茶的制作过程:生长、采摘、萎凋、干燥、散存。
第二阶段是此文说的压制成型:静置、去末、称重、蒸软、包揉、压型、摊晾、干燥。
第三阶段是裸饼静放、包饼纸、装筒、装箱、封存等。
看似不起眼,却经历了这么多环节,这么多人勤劳的双手,这么多复杂的讲究,才来到我们的面前,才到得我们手中,赏形、品味。
其间经历,从始至终,只有参考其中,才深深的懂得珍稀和难得。当香甜的茶汤,入身、入心,或存放陪伴自己变得更加醇而又醇,这是一种缘,冥冥之中的遇见......
白茶的压饼,是不是毫无技术可言?
三不五时的,就看到有茶友拿着饼来诉苦。“我很不喜欢喝饼,喜欢喝散茶。”
“为什么呀?是喜欢散茶的口感清新淡雅,花香馥郁吗?”村姑陈很常规地理解着朋友的苦衷。
“不是的。是因为散茶直接从罐子里抓出来就可以喝,而饼茶,还要撬,比较麻烦。来了个朋友要喝茶,还要现打开箱子,拿一块饼出来,现撬,撬了还要马上把饼包起来,放回箱子里去密封好,这太麻烦了......”茶友泣血控诉着。
村姑陈赶紧安慰:“嗯,还好吧。撬饼也很快的,撬一下也很有意思啊,就像煮咖啡之前,烘一下豆子。”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有的饼还很难撬,像铁饼似的,非常硬。好不容易一刀扎进去,却撬得碎茶四溅,满桌子都是,可丢人了。”茶友又表露出了另一方面的困扰。这倒是所言非虚。
有时候村姑陈也会接到茶农寄来的茶样,比较硬的那种饼,李麻花开玩笑说,这饼要是站在10楼上扔下去,估计能砸死个人。
这种硬硬的、非常结实的白茶饼,撬的时候真是特别考验撬饼人的技术。
不够用力吧,撬不动。够用力了吧,很容易失控——一刀下去撬得碎茶满天飞,或者,撬出饼身,把饼穿上个极大的洞,那场面,堪比车祸现场,真的是很糗。
当然,撬饼是有技术含量的,不仅撬,压饼,也需要极强的技术含量。
有人会说,嗨,不就是把茶叶压成茶饼吗,现在都有机器在操作,按一个钮,就解决了,还需要什么技术?
非也,非也。
如果压饼不需要技术,那为什么有人买到铁饼,而有人却买到松紧适宜的茶饼呢?
为什么有的饼,陈化一两年,就很有老白茶的范儿出来,而有的饼,陈化了四五年,汤水还是达不到老茶的稠度?
压饼的技术,是很重要的。
就像制茶的技术一样,有高下之别,有云泥之分。
同样的产区出来的茶青,不同的人制作,就会制出不同的品质、不同的香气和滋味来。
压饼技术好的人,能把一饼白茶,压得松紧度刚刚好,这样的饼,不但撬起来得心应手,而且,陈化的时候,也很容易陈化出较好的口感来。
而压饼技术不好,或者压饼不认真的人,就会把饼压得紧紧的,硬硬的,丝毫没有缝隙。
这种身体结构,让位于饼身内部的茶叶,接触不到一丝一毫的氧,无法参与到正常的转化里,就算是在良好的环境里陈化了多年,仍然没有太多的转化。
这些茶叶,住在紧压饼里面的这些年,算是白呆了。
压饼的流程里,有哪些部分,是有技术含量的呢?
1.蒸软
蒸软,是第一道有技术含量的工序。
普通的压饼师傅在蒸软这个环节,通常会比较粗心,随便蒸一蒸,就拿出来进入下一步了。
这样做,是为了快速把几千斤茶都压成饼,尤其在夏天,那么热的压饼房,提早出来一秒钟,都是新生。
然而,这是不对的。
只是轻轻的蒸一下,也许里面还没有蒸透。没蒸透的叶片,不够湿,不够软,比较硬而脆,这样的叶片,在下一道包揉的工序里,是很容易被揉碎的。
到了下下一道压制定型的工序里,更容易被直接压成碎片。
叶片碎的太多,在冲泡时,就特别容易生出苦涩味来。
当然,这种内部碎片太多的茶饼,光看外部,是看不出来的。也就是说,你买回来一个茶饼,从外面看,是看不出里面究竟有没有碎片,有没有问题的。
只有撬开,才能发现问题。
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压制技术不过关的问题饼,才没有被大量的茶友发觉。
当然,也有的人,过分担心茶叶没有蒸透蒸软,而主动延长茶叶蒸的时间的。
超时蒸软的结果是,茶叶蒸得太软,太湿,水分太多,到了压制定型后,在烘干的环节,就需要延长烘干的时间,以及提高烘干的温度。
这样一来,就会让茶叶失去更多的养分,也会影响口感和香气。
2.包揉
包揉,顾名思义,是把茶叶包起来,再揉成饼型。
包,是用一个干净的布袋子(可能颜色会呈咖啡色,但那不是脏,那是因为返反复使用后,茶渍浸入了布纤维中所致),把茶叶包起来,用手揉成扁圆形。
揉,是用手,把被布袋子装起来的、蒸软了的茶叶,旋着揉成团状。像揉一块新疆的大饼。
这个揉的过程中,茶叶因为外力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要被挤压,被捏揉,被反复搓动。
于是,茶叶当中的一些细胞,就被破壁了,细胞液流出,成为粘合剂,让茶饼的形状更加的牢固。
包揉这个环节的技术含量在哪里呢?
在于包揉的力量、节奏,旋转的方向,和时间长度。
揉的力气太大了,茶叶当中较嫩的那些叶片,就有可能被揉得过于破碎,影响口感和后期转化。
揉的力气太小了,茶叶没有被充分揉透,就有可能形成一块饼,过厚,高度过高,宽度过窄。也会影响到后期的烘干时长。
揉的时候,旋的方向,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必须是同一个方向。顺着同一个方向旋,才能让茶叶顺向排形整齐,形成一个光滑的圆的平面。
万一在揉的时候,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茶叶们一会儿向左倒伏,一会儿又向右倒伏,那么,最终揉好之后,饼的底面,就会形成一个螺旋状的尖尖,像受到挤压而在两块大陆之间隆起的高峰。
这样不平整的饼底,在下一步压制定形的时候,在这一块尖的地方,会形成一个厚厚的结,像人脚底的茧子一样——过厚,过硬,不利于后期的转化。
3.压制定型
压制定型,是第三个技术含量高的流程。
这一过程,完全是由机器来完成的,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基本上没有技术含量的。
其实不然。
机器,它是死的,是由人控制的。
一块饼,要压多厚,要压多薄,要压多少时间,要压多少重力,全部是由人来调节的。你说这有没有技术含量?当然有。
压饼的白茶,有白毫银针,有白牡丹,有春寿眉,还有秋寿眉。
每种茶的芽头大小,叶片厚薄,梗长梗短,都是不相同的,如果要把它们压成相同的厚度,烘成相同的干度,需要的压制定型时间、重力,都是需要人工来精心调节的。
有经验的压饼师,会根据不同的茶,来调节。而没经验的压饼师,则是糊里糊涂,眉毛鼻子一把抓,所有茶,都压相同的时间长度,相同的力度。
有可能就把银针压成了铁饼;把寿眉,压得很松散;而把冬片,压成了千层饼——一松开饼袋,就会一层层起皮的那种效果。
甚至,把白牡丹,压得非常紧,一撬就全碎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技术的。
比如冲泡咖啡,比如煮面,比如洗茶杯。
看似简单的压饼,也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技术在里面。
有心的人,压几次就悟透了。没心的人,压了一辈子,还是只会压一种饼——紧紧的,硬硬的,难于陈化的铁饼。
这种饼,冬天放在户外冻一晚上,就能砸死人。刮台风的时候从阳台被吹下,会砸扁车顶。
如果大家买到这种难撬的硬饼,那还是远离吧。实在舍不得扔掉,就拿个茶包包起来,2克一袋封好,等冬天煮着喝。
煮茶,能修饰茶的缺点,把茶汤变得柔和,还能让这种压坏了的饼,有用武之地。
当然,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压得松紧适度的白茶饼。
毕竟,这种饼,才应该是茶界的主流。
它松紧适当,破壁均匀,利于陈化,能让茶饼在岁月长河里,焕发出无以伦比的生机。
冲泡这种茶饼,唯“好喝”二字,可得!
白茶为何要压饼?这些理由足够了
白茶,它的传统工艺几近自然,不炒不揉(新工艺白茶除外),浑然天成。
白茶在市场上基本以散茶、茶饼的形态示人。
散茶,依照采青、开青、晒青、凋萎而成,经过阳光的烘焙,或是室内的烘干,它纯真自然,可以说是难得可贵。
那为何又把白茶压了饼呢?是不是所有的白茶都会压饼?
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这其中的奥秘。
01.方便存放
早期的白茶是散装的,近些年来,才渐渐有商家把白茶压制成饼或砖。
压饼,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茶量大,散茶需要空间大,饼茶面积小,仓库存不下了便会压饼。
白茶压成饼,相对于散茶来说,可以减轻极大的库存压力,毕竟一百斤的寿眉压成了饼茶只有一百多片而已,两箱多就能装好,但是散茶的话装成箱就需要六大箱子还要多。
02.口感更好
散茶的芽叶之间接触面积过大,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摩擦和碰撞,导致散茶中的芽叶碎裂。
而饼茶就会好一些了,由于压制成了饼,所以芽叶中的接触面积较小。
即便运输过程中出现颠簸,饼茶的碎裂也会较少,而且一般都是在茶饼的圆边那一小部分中出现。
从口感上来说,饼茶自也有它独到的一面。
压饼加速了白茶的陈化,滋味变得更加醇厚甜醇,细胞里的物质大量溢出,果胶裸露在表层,更容易生成果香。冲泡以后,有股浓浓的枣香味。
04.便于收藏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越高,因此极具收藏价值。”这一观点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同。
白茶之中的营养物质若没有好好保存,会逐渐散发,压成茶饼除了可以更好的让茶转化,同时营养物质茶香也更容易保留。茶饼也更便于收藏。
虽然白茶压饼好处多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白茶都适合压成饼。
在福鼎当地流传着:“好茶不压饼,压饼非好茶。”实际这话说得太绝对了。
白茶压饼,首先要考虑到它本身的特质、产量是否适合压饼。比如白毫银针和高级白牡丹就极少压饼,优美的外形是它们的重要品质之一。
压饼会使其实葺毫受损,品饮时更容易撬碎芽叶等问题,另外也会损失香气和滋味,对品质还是有影响的。
所以压饼最多的白茶就是寿眉了。
白茶压饼:是对传统白茶的贡献,还是破坏?
关于白茶,向来都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但是请注意,这样的说法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这句话所形容的白茶基本上都是指传统的散白茶。
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在市面上有些年份的,而且能展示陈化效果的老白茶饼基本没有成批存在的。但是近年来,不少白茶都是压饼出售,并且销售人员还会告诉你,白茶压饼是自古以来的制茶传统,这是沿袭古法的好产品,比散白茶更值得拥有!
到底散白茶和白茶饼,哪个才是传统工艺?而白茶饼为何又会如此大面积的流行?白茶压饼的工艺会不会影响传统白茶的鲜爽口感和保健功效?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就来为大家聊聊白茶压饼的前世今生。
白茶压饼是古法传承吗?
走进茶叶市场,当你选择购买一款白茶的时候,很多销售人员都会为你推荐白茶饼。而且他还会告诉你,“白茶压饼是沿袭当年唐宋时期的古法工艺,要知道当年所有的茶都是需要压饼的哦。怪只怪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让我们传统的茶叶压饼工艺差点失传,幸好现在在众多茶叶大家的努力下,恢复了白茶压饼的传统工艺。所以您又可以品味到唐宋时期的白茶味道了!”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白茶压饼这事真能赖到人家放牛娃朱重八的头上?有人说,人家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里就记载了白茶,白茶自然是唐宋时期的产物,当然是被朱元璋给“废了武功”。但是,真相并非如此!
宋徽宗《大观茶论》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夸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可见宋朝的白茶,是茶树的一个品种或品系,其制法乃为绿茶制法。(引自王镇恒、王广智主编《中国名茶志》)
那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白茶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据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记载,清嘉庆初年(1796年),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约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县选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制作白茶。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喝到的白茶,其制作工艺最远只能追溯到清朝嘉庆时期。那么何来白茶压饼有唐宋古法传统之说呢?纯属为了营销而采取的胡编乱造、混淆视听!
白茶压饼其实是新工艺
说完了白茶压饼是古法传承纯属谬论之后,我们来谈谈工艺。从散白茶和白茶饼两种形态的白茶来界定,可以把白茶的制作分为传统工艺和新工艺。
传统工艺的要点就是日光萎凋、不炒不揉、低温干燥。新工艺白茶主要是因为当地天气的缘故,采用室内萎凋,而室内萎凋的湿度较大,因此在干燥时无法再采用低温而使用高温干燥。
而对于压饼,我们知道制作紧压茶需要经过蒸汽的高温使茶叶变软,同时压制时需要挤压茶叶使其成型。也就是说白茶压饼,茶叶要经历高温、经历挤压使细胞破裂(类似于揉捻)。
和传统工艺的白茶比较,紧压型的白茶汤色会偏深,香气的鲜爽度也明显不再,口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白茶饼是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白茶,我们不禁有些疑惑。
除了口感的变化,还有就是传统意义的白茶,在保健功效上也是很受关注的。传统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虽然最早白茶压饼距离现在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早期白茶饼制作很少,因此它是否具有传统白茶的功效也有待时间的考证。
白茶压饼这事是怎么来的?
说起第一片白茶饼的诞生,谁做的,或者哪家茶企做的,尽管多番寻访,但最终还是没办法定位到哪个人或者哪家茶企上。
根据现有的资料和线索,我们只知道在2000年之后,白茶企业效仿了市场不错的普洱风潮,开始压饼。
并且随着白茶产量销量增大,运输、储存的问题逐步凸显。散茶在运输时,容易碎,明明好等级的白茶,碎了以后,价格就要大打折扣,损失实在不小。这时,明显饼茶在运输上就更有优势。
而不管对商家还是消费者来说,和同样重量的散茶比,饼茶体积小多了,运输尤其储存更方便,不占地方,易于管理,自然更受市场欢迎。
这都是白茶压饼这个潮流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白茶压饼成了市场主流?
白茶这几年火了!如今我们常常在茶博会、茶叶市场看到了很多将白茶(也包括其他茶类如黄茶、乌龙茶)压成紧压茶来销售的。
茶城里,如果你要买白茶,销售人员一般会推荐白茶饼;淘宝上,输入关键词“白茶”,一半以上的产品也都是白茶饼。在对茶企的调查中,大多数白茶企业的紧压白茶,占比到所出产白茶的70%。
也就是说,压成饼的白茶,跟散装白茶相比,已经占了市场大部分的份额。其实,白茶到底压不压饼,直接说来还是市场的认同度的问题,消费者会更认同压饼过的白茶,从他们角度来看,储存更方便,送礼更有品质感。
最后,散白茶好,还是白茶饼好?
看清了白茶压饼的前世今生,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传统散白茶好呢?还是白茶饼好呢?
首先从工艺上来说,在压饼时,温度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而传统白茶本来是“不炒不揉,半晾半晒”,没有高温介入的工艺。而一旦加了高温蒸压后,口感、后期陈化都有了不确定变化,所以压饼的白茶究竟还是不是白茶,我们要打个问号。
其次从在口感上来说,也有人指出,压饼后的白茶口感更甜、汤更浓,但却失掉了传统白茶所拥有的鲜爽口感,这样新工艺介入所导致的口感变化,是否值得推广呢?
再次,我们文章开头已经说过,加入了高温高压的新工艺后制成的白茶饼,在多年存放以后,是否能转化后拥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传统白茶功效呢?至少目前我们还没有大面积的看到这样的现象,只能留待时间来验证。
最后,白茶压饼比较明显的优点还是:方便存储和运输,减少了商家在物流中的损耗,以及消费者用来送礼更有品质感。那么我们是否要因为这些优点而大力提倡白茶压饼呢?答案见仁见智。
以上就是白茶栏目给大家汇集有关《白毫银针为什么不压饼?好的白茶都不压饼吗?》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它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