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能治病。
说起台湾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大名鼎鼎的高山乌龙?旅游必买的纪念品?香高味醇的体验?
在很多人眼里,台湾茶有种专属的味道,那是来自宝岛的香韵与滋味。
独特的风土、坚守的茶人、严格的农残检测……一片小小的叶子,经过天地的滋养,水火的历练,最终在舌尖留下了属于宝岛的味觉享受。
宝岛是个神奇的地方。它不仅地型独特,整个岛中间高,两边低,岛内最高地玉山主峰海拔达到了3952米,整个海岸线长达1566千米,自北向南实现了由亚热带季风气候到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
这样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造就了丰饶的特产,也造就了风格迥异的台湾茶。
那么,关于台湾茶的那些事,你又知多少呢?
早在1645年,荷兰统治时期就有荷兰人提到台湾有野生的茶树。
18世纪初清代亦有官方记载“水沙连内山产土茶,色绿如松萝,味甚清洌,能解暑毒消腹胀,亦云佳品。”由此可知台湾原本就有土产的茶叶。
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
1796—1820年,福建武夷茶种传进台湾,植于台湾北部,之后在北部的新店、大溪等地大量种植,制茶业逐渐兴起,茶商后把茶销往福州。
1866年英国商人JohnDodd在买办李春生(台湾茶业之父)协助下引进安溪茶种,鼓励栽种和制茶并收购至厦门烘制,试销澳门,名声远播,并于台北艋舺街开设“茶馆”,请来福州、厦门师傅精制乌龙茶外销,此为台湾“乌龙茶”(Oolong-Tea)之开端。
台湾由南到北,由西至东几乎都产茶,但风味却差异甚远。台湾茶以各式品种的乌龙茶为主,以不同的产区和工艺作区别。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金萱乌龙、东方美人、梨山茶等。
日常所见的台湾乌龙大致可分为芬芳系乌龙和高冷系乌龙两大类。
芬芳系乌龙茶,香高甜醇的入门茶
芬芳系乌龙,自然是入门茶的首选,香气高扬,滋味甘醇,很适合初尝者。
比较典型的就是带着淡淡花香及奶香的金萱乌龙、清扬的冻顶乌龙还有带花蜜香的东方美人。
金萱乌龙,以台农八号作母本,人工培育而成的第一代。目前金萱的种植面积,仅次于青心乌龙,占全台第二。
金萱茶滋味甘醇浓厚,有特殊的品种香,类似桂花香或牛奶香。初尝台湾茶的茶友们,要是喝到了金萱,定会被那香甜软糯的奶香味惊艳。
冻顶乌龙,产于台湾鹿谷乡冻顶山一带,算是台湾茶的鼻祖,其身世与福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传1855年(清朝咸丰年间),鹿谷「林凤池」赴福建应试,高中举人,还乡时,自武夷山带回36株青心乌龙茶苗,其中12株由「林三显」种在「麒麟潭」边的「冻顶山」上而来。
而其半球形包种茶的制作工艺,则是1941年前后由安溪人王泰友、王德传引入。冻顶乌龙茶结合了闽北、闽南的特色,香气清雅,花香中略带焦糖香,口感甘醇温厚。
东方美人的外观颇显美感,由于虫子的叮咬,加上重发酵的工艺,叶身呈五色相间,斑斓美丽。其叶背和芽心上细小的绒毛清晰可见,隐隐泛着荧光。
一般乌龙茶的发酵为60%,东方美人的发酵则高达75%-85%,故不会产生青涩味,甘甜、醇滑,且兼具了红茶的蜜香和乌龙茶的花香。
高冷系乌龙茶,老茶客的心头好
享受台湾茶,自然不能错过那些“高冷茶”。
由于高海拔、气候、土壤、茶园条件、制茶工艺等不同,“高冷茶”的品质特点有别于芬芳系的花果香,有着更冷艳、更馥郁的香气和口感。茶汤甘滑又饱满,且带有冷矿山特有的山场气韵。
阿里山乌龙茶,台湾高山茶的代表和滥觞,产于台嘉义县阿里山区。茶叶多以山泉水灌溉,故具有高山冷冽茶味。
其风格更偏向焙火甜香,汤中有花果香,汤感扎实,且有果胶质感,是老茶客的心头好。
梨山地处台湾台中市,高山气候显著。
梨山茶芽叶柔软,叶肉厚,果胶质含量高,香气淡雅,滋味甘醇,茶汤冷后更能凝聚香甜。果园与茶园相伴相生,所产的茶也都果香满溢。
大禹岭,海拔高度在2200公尺以上,是目前全世界生长海拔高度最高的乌龙茶产地,所产之茶口感醇厚,香气芬芳。
此茶珍贵之处除了香醇味甘外,更是因为采收困难。许多种植之处无道路接通,故采收搬运皆需使用人力,十分辛苦,尤显珍贵。
cy316.com扩展阅读
从小罐茶说起,谈谈中国茶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午后来上一杯中国热茶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情。但是现在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各种茶叶品牌林立,对于不懂茶的新手来说,在如何挑选好茶上可谓是面临诸多考验。在种类繁杂的茶叶品类及价格面前,因为不懂,也没有标准可供参考,心里总是没个底。或是因为此,很多人纵然想喝茶,也就作罢了吧。多么平常的想法,或许这正是茶叶消费的核心痛点所在吧,值得茶企思考和突破。
小罐茶
从小罐茶说起
由以上说起的茶叶消费的痛点及茶业的发展,便不由想起最近做地风生水起的小罐茶。小罐茶自从上市便在行业内引起了一场风暴,受到茶叶行业及饮茶者的极度关注。旁观者也从开始的鄙夷不屑挑剔,发展到了今天的不得不承认其营销的成功,以及其所给予的传统茶叶行业的一记重拳和带给传统茶人的一些思考。
小罐茶从开始就明晰传统茶业的“品类众多、产品繁杂、价格杂乱、过于传统、标准确实”等现状,所以产品的创意定位直奔主题而去。以八大名茶品类的名茶非遗传承人作为背书,直接以“小罐茶、大师作”作为诉求,来树立小罐茶的产品品质。同时,标准化的产品、价格、规格以及大规模的广告传播,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也给了消费者一个标准化产品的价值参考。同时,小罐茶大气、轻奢、时尚的包装直接切入茶叶最核心的市场:茶礼市场,定位于高端商务礼品茶,并直接点明“总裁办公室的待客茶”的定位。与此同时,还强化产品细节,注重消费体验等,紧紧围绕消费者来做文章。
中国茶业发展五大趋势
有人说,我家的茶比小罐茶好喝多了,那又如何?就如很多酒厂说,我们的酒比茅台品质不差,那又怎样,茅台就是茅台。小罐茶与茅台现在还不可相提并论,但是,从它比其他茶企早迈出的这一步看,不仅值得茶企好好思考,也可以看出茶业发展的几大趋势和方向。
趋势一:茶企品牌化
我们可以轻松的说出“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茶叶品类及核心产区,却很难想起哪个茶叶的品牌名称,这就是茶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典型而突出的现状。随同消费者品牌化消费需求的强化,以及小罐茶等茶企对于茶叶品牌的锻造及对于茶叶行业的不断搅动,必然会推动茶叶企业意识的转变及对于品牌的重视,同时也必定会推动整个茶业的品牌化发展进程。
茶企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趋势二:产品标准化
小罐茶就是产品标准化的典范,标准的规格、标准的包装形式、标准的价格,正是这些标准化的要素,让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不用因为价格的高低、品质的优劣而疑惑,不会因为对于价格、品质没有参考标准而担心自己被欺骗。因为它是标准化的产品,它有着统一的标准、级别、价格,让消费者消费中有了价值参考。同时也让收礼人知道礼品的价值所在。礼品的价值共识是送礼过程中最先考虑的,因为它是社交工具,关乎着送礼人的面子。
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化不仅可以解决价值共识的问题,同时产品卫生、饮用过程体验等也必须通过产品标准化要解决的问题。
趋势三:包装时尚化
是年轻人不喝茶吗?数据显示,大多年轻人是了解茶叶的健康价值,同时也有喝茶的意愿,对于喝茶并不排斥,只是茶企没有给予年轻人喝茶的理由。茶叶企业根深蒂固的思想和运作思路,让他们固守着茶叶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难以突破自我,他们太过于固守自我,而忽视了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以往经常看到的茶叶包装大多要不是奢华富丽的礼品盒,要不就是自饮散茶的毫无个性及品质感的包装,而随同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产品品质、追求格调化,喜欢与自己个性相吻合的产品格调。在产品包装上则追求时尚化、简约、有格调且具有品质感的包装。同时,随同大家环保意识的加强,包装设计一定要考虑环保需求。
因此,茶企一定要跳出固有的思维,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来打造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趋势四:消费便利化
想一想,为什么很多人有喝茶的想法但却一直没有行动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买茶便利性不足。传统购茶的场所一般停留在茶城或茶叶专卖店,除非是购买礼品送人,不然单单为几两茶叶跑一趟茶城总觉得有点不值当,当然很多老茶客是会为了茶叶而不辞辛劳的,但是很多潜在消费者或是偶尔喝茶者,迈出这一步都比较艰难。近几年,电商平台的崛起,使得茶叶消费有了新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很多自饮的问题,但是依旧不能达到快消品的随处购买的便利。
而茶叶要想走进年轻人或是说更多群体之中,那么一定要解决消费便利性的问题,当然,电商渠道是必不可少的,而快消品的核心渠道例如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则是茶叶便利化进程中必须攻克的渠道。当然,茶叶消费便利化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个过程一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企业们的共同努力。
趋势五:注重消费体验
小罐茶那个著名的撕膜师其实就是对于消费体验的优化与锻造。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可以通过企业在产品细节、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企业的诚意与付出,因此而对企业产生好感及信任,从而形成品牌忠诚。
消费体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企业从理念、运作思路、服务体系等各个细节系统构建并长期坚持的事情,尤其是茶叶企业在品牌化、标准化的进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体验,更要打造茶叶快消化产品的美好消费体验,这是必然趋势。
常喝老茶,怎么能不知道它的好处呢?
老白茶——降火消炎最有用
俗话说白茶三年药七年宝,一杯老白茶入口,独特爽滑的口感便令人难以忘怀。除了老白茶的口感,它的功效也是极好极好的。在降火、消炎方面有较好的功效,以及感冒咳嗽效果也比较明显。因为老白茶能够有效调节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增强机体清除损伤因子的能力。专家曾对新白茶与老白茶同时做了研究,发现白茶年份越久,消炎功效会更好。
陈年铁观音——醇、滑、清、爽
陈年铁观音是铁观音茶叶中的高级茶品,经过烘焙冷却后密封,放在了有石木结构的仓窖中储藏,酷暑不热且严寒不冷,通过长时间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后,陈年铁观音中沉淀着丰富的精华物,口感尤为得“醇、滑、清、爽”,沉香凝韵,绵甜甘醇。
老普洱——暖胃效果好
在制成普洱茶后,随着时间慢慢发酵,普洱茶原料本身的刺激性就会越来越小,香气反而会越来越大,汤色越来越浓,口感越来越滑。因此,发酵时间越长,普洱茶越好。
而年份新的生普对胃有一定伤害,特别对有着胃病的人,而5年以上的生普就不会了。新生普口感苦涩味重,舌头发麻,年份老的生普就不会。老茶具有暖胃、强化血管弹性,更能预防体内毒素累积和利尿效果,有去水肿及去尿酸的温和特性。
陈年岩茶——消食减肥
陈年岩茶,冲泡后香气四溢,有着独特的木香、陈香。汤色红艳透亮犹如陈年红酒一般。茶汤入口后顺滑醇厚,喝完后润滑生津,喉韵明显,青涩味全无。老茶耐泡度极高,泡至十多泡仍有余味,且越泡越甘甜。暖胃祛寒,消食减肥,明目安神。
新出厂的武夷岩茶最好陈放半年甚至一年再饮用,口感与香气会增加。尤其经过五年甚至更久的陈放以后,岩茶不但不会降低品质,而且口味会变得更加醇和丰富。
认识中国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直到今天,江南茶区还流传着神农氏为解除人民病痛,亲尝各种植物中毒,又吃茶而解毒的故事,福鼎白茶的太姥娘娘采茶治病的传说也是发生在上古时期。这一神化传说是中国自古即饮茶的历史的反映,但迄今为止福鼎白茶的在一些地区仍有作为药物之用。
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据文献记载,我国西南地区三千多年前已产茶。晋常璩(qu)撰写《华阳国志》,是有关我国地区产茶的最早记载,认为“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可知最早有茶饮者,亦在我国西南地区。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20年代就以科学的论证,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驳斥了茶的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错误说法。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宜于茶树的生长。据近年来的科学调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在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文献和实证都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趣谈中国茶
一、趣谈六大茶类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茶叶当作益寿保健之物,中医更视茶如药。
茶的防治疾病的功效在历代的医学、茶学文献中均有记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对茶的功效应用、制作过程、饮用方法均有详尽的记载;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中称“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仅仅用于解渴,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保健灵物,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茶叶的选择?
绿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发酵程序,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鲜叶中的保健成分,对抗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红茶是全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鲜叶所含的茶多酚被氧化,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独特功效。
乌龙茶(青茶)性质温和,在减肥瘦身和美容养颜方面更受欢迎。
黄茶与绿茶品质接近,也常被误解为绿茶,在消炎和抗氧化方面有独特作用。
白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症。
黑茶最大的作用在于调节脂肪代谢,具有很强的解油去腻的功效,爱食肉的少数民族尤其喜欢喝黑茶。
二、茶字趣解
陆羽《茶经》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先秦古籍中没有“茶”字,只有它的原始过渡形“荼”字。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荼字书作繁,文曰:“苦荣也,从卅,余声,同都切。”卅,即草,用作文字之草。旁(又称草头)。余,音涂。宋代徐铉等校订的《说文解字》文后有“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三、茶寿
茶字趣解古人将“茶”字趣解,赋予其美好吉祥的含义,其中流传最广的解法有两种。第一种,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的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边的“木”则可分解为“八”和“十”。将由“茶”字分解出来的“廿”加上“八”再加“八十”等于108。因此,古代文人便把108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
久而久之,“茶”字被用来代表长寿的意思。
四、人在草木间
古人以“茶”字倡导回归自然。“茶”字可分为草字头以及“人”和“木”三个部分,“人”在草之下,木之上,即为茶,爱茶人将其解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饮茶,同时也有倡导人们回归自然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