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与酒。
民间有谚:“茶七饭八酒倒满”,还有些地方说的是“茶七酒八饭盛满”,这里的共同点是“茶七”,而对于饭与酒的量就有了区别,仔细想来,应是千年来随着各地的民俗不同才有的这些区别。
但不管怎么说,简简单单七个字,却蕴含了数千年来老祖宗们所总结出来的待客之道,或许你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接下来小编就来为你解释。wWW.Cy316.COm
茶七:七分茶
俗话说得好:“茶满欺客,话满欺人”,“七分茶”是中国大多数地方都遵循的一个待客礼仪。
中国人有多好茶自不必说,自唐代陆羽写下《茶经》一书,确定“茶”之一字后,就确定了我们“茶道”的开始,也由此衍生出了许多关于喝茶方面的礼仪。
比如“高冲低斟”,比如“端茶送客”,比如壶口不能冲人等等,而“茶倒七分满”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条。
主家来了客人,无论穷富,都会先为来客倒杯茶,而如果倒得太满,滚烫的茶水就有可能会溢出,这时客人就无法顺利喝茶了,否则就有可能会将手烫伤。
所以才会说:“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而这“三分”的人情,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饭八:八份饭
看到有些主人家给客人盛饭,生怕客人吃不饱,常常给盛的满满的。虽然这代表了主人家的热情好客,但很多时候,作为客人其实会很尴尬。硬着头皮吃完吧,饭量就那么大,吃不下去,不吃完吧,则会显得不礼貌,且还会浪费,就会卡在那里进退两难。
在农村还有个说法叫“碰鼻梁”,还有个说法叫“加楔子”,都是形容饭盛的过满,这样其实会显得对客人不尊重。
酒倒满:酒满敬人
依然要从老话——“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说起。
与倒茶不同,倒茶须给人留有三分余地,这是人情,而酒倒满则能显出对来客的敬重。但是这个“满”也要注意下,一定要“满而不溢”,溢出的话,客人就端不起来,那样就只能趴在桌子上喝了,反而会让客人觉得得不到尊重,最终弄巧成拙。
除了以上礼仪外,还有前面所说的“高冲低斟”,这个是倒茶时冲茶与斟茶的手法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懂,一般都是懂点茶道的人才会讲究这个,一般人家反而不太在意。
高冲低斟
而壶口不能冲人,这个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因为茶水有热气,将口对着人的话,热气蒸腾,就会直冲人脸,容易伤人,即使未伤人,也会显得不礼貌。
杯壶摆放
至于“端茶送客”,这可以说是待客礼仪中的一条“潜规则”了。
端茶送客
来者是客,以茶水待客是千年以来慢慢形成的习俗,但若是将该谈的事情谈妥,或者主人家还有其他事,不方便留客但又不能明说的时候,就会做出这“端茶”的动作,意即“你该走了”。
一般人都会明白这个“潜台词”,会立刻告辞离开。
当然,也会有一些没有眼力见儿的或者装作不懂的,那就只能明明白白的开口相送,又或者捏着鼻子留客了。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向来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这些待客的礼仪也会由于各地习俗的不同而有些区别,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能让来客感受到主人家的热情好客。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礼仪都少有人懂了,但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是我们去到别人家做客,别人如果做了哪些而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下次我们也一定要注意,要规避这些让人不舒服的事情。
毕竟,俗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让客人舒服的待客方式,才是正确的待客之道。
cy316.com扩展阅读
喝茶有哪些礼仪?不懂这些肯定要出洋相
中国人好以茶会客,朋友亲戚来访,首先就要倒上一杯茶,这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还是也是包含了许多小学问的。
我们都知道泡茶有诸多讲究,但是泡完茶以后,斟茶、品茶、添茶也都是有讲究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传统的茶礼仪。
一、茶不能倒满
茶不像酒,茶要趁热喝,因而是烫的,酒的礼仪是倒满,但是如果茶学酒一样倒满,满满的茶杯送到客人手上,看起来很客气,实际上滚烫的茶水,很容易会烫了客人的手,还可能因为被烫到而打碎茶杯,给双方造成难堪。
二、先客后主
中国传统礼仪,都是讲究论资排辈的,敬茶的时候也是一样,除了论资排辈,还要先客后主,先敬客人,然后才是自家人,这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敬。
待在场的人都喝过以后,司炉的人,也就是煮茶冲茶的这个人,才可以饮茶,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一种不敬了,这种行为就叫做待人不恭或者叫蛮主欺客。
三、尊卑老幼
斟茶时要注意礼貌用语,尤其要注意的是先尊老后卑幼。
客人在接受斟茶的时候要有回敬反应,喝茶的人是长辈的话就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话就用食、中指在桌面上轻弹二次以表感谢。
四、不要皱眉
客人喝茶的时候不能皱眉,因为这是一个对主人表示示警的动作,主人看到客人皱眉的话,就会认为客人是在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五、轻拿轻放
客人在喝茶提杯的时候,不能任意把杯子往茶盘沿上擦,喝完茶以后放杯子也要轻轻放,不能让杯子发出响声,否则就会被人看做是强宾压主或是有益的挑衅。
六、新客换茶
宾主在喝茶时,如果中途有新客加入,那么主人要表示欢迎,方法就是立即换茶,这也是对新客的尊重,否则的话就会被认为是慢客,待之不恭。
换茶时之后的二次冲茶,要叫新客先饮, 新客应欣然接受,因为如果一直推卸,就会被说成“却之不恭”。
七、注意茶色
主人待茶,数次冲泡后茶水从浓到淡,这时应当及时更换茶叶,如果不更换的话会被人认为是“无茶色”,“无茶色”的意思不仅仅是说茶淡了没有颜色了,还有一层隐秘的意思就是说主人待客冷淡,茶的颜色都淡了还在冲,没有尽到地主之谊。
八、察言观色
主人尽管热情好客,每每以茶待人,但是有时候因为自己的私事或是工作之类,必须先离开,又或者是和客人话不投机,没有兴趣在聊下去了,那么主人可能会故意不换茶叶,客人此时就要意识到,主人这是在下逐客令了,应当及时告辞,不要自讨没趣。
以茶待客或者是去别人家做客都是有很多礼仪的,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些优良传统是应当传承的,茶礼仪作为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知道,很可能会闹出很多笑话来,懂得这些礼仪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茶与酒的礼仪差别,你知道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与酒都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饮品。“客来敬茶”、“美酒赠佳人”,可见这两者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国人重礼,茶酒之事又往往与人情世事相关,更是看重礼数。这其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先尊后卑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长幼尊卑有别,这虽然带有很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也不全是糟粕,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而对于重要客人,优先照顾也是体现主人的涵养,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在主人心中的分量。所以不管是在斟茶,还是倒酒的时候,都应该按照长辈先,晚辈后;重客先,平客后;女性先,男性后的顺序,而中国讲究“以左为尊”,将重要人物安排在左向座位,也可以减少斟倒带来的礼节性困难。
相同:杯空应及时添上
中国人向来崇尚“圆满”,在交谈话事的过程中,茶杯或者酒杯空空如也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所以如果看到(特别是晚辈)对方的杯子已经空了,应及时为对方添上,就算对方不喝,你的行为也能得到赞扬,而一个不知道及时为客人添茶的主人,会给人一种没有礼数的感觉。
相同:通用的叩指礼
相传,叩指礼起源自乾隆年间,当时有一个广东的官员,为了不暴露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身份,用叩指礼(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代替三跪九叩大礼,化解了尴尬。叩指礼寓意厚重,在他人为自己倒茶倒酒时,简单的动作便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感谢,也能体现自己的礼貌涵养,如今流行的叩指礼,是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三下。
不相同:斟倒顺序规矩
在需要注意酒礼仪的场合,一般都是职场社交,所以倒酒的顺序,便从领导(或左侧)开始,再以逆时针顺序依次倒酒就行。茶多用在家庭和招待客人,斟倒顺序更有讲究,一般来说,左手倒茶便以顺时针方向倒,右手倒茶则以逆时针方向倒,这样倒茶的动作就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走势,恰似“招呼”,有欢迎客人来做客的意头,反方向,则像是挥手驱赶,对客人不礼貌。
不相同: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有一个说法,在古代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情谊,主人会把酒杯倒满,对饮的时候先碰杯,这样双方溢出来的酒就会溅到对方的杯子里,以表示自己奉上的酒无毒无害。酒要倒满表示对客人客气尊敬的意思,而多喝酒就要多吃菜,所以酒满敬人。
茶是热的,如果倒满了,不仅烫手,也难以拿取,这样等于是在对客人下“逐客令”,所以叫做茶满欺人。
倒茶的时候,最好是把握在七分满左右,酒的话,七~十分都是敬人了。当然喝酒要适度,如果客人已经表示不能喝多,强倒满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在日常茶酒中着重礼节,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是什么讲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也是具有很长的历史。中国人自古讲究一个“敬”字,不仅敬物、敬天、敬地;更是“敬”人:敬先人、敬长辈、敬宾客、敬朋友。
诗仙李白曾“举杯邀明月”,他孤单一人喝酒,只能向明月敬酒一杯。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规矩和讲究,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蕴。
标题中的七分茶、八分酒并不是给茶酒打分,三叩首也并非指真正磕三次头的意思。
七分茶、八分酒
给大家说个典故。
话说苏东波被贬到湖北黄州,临走时,王安石有个交待,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的水回来。
三年后,苏东坡才想起取水的事。
于是他急忙让船夫回头,可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的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
苏东波一想,也是啊,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
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茶泡好,王安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却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
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下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
苏东坡吓了一跳,以为王安石监视自己,就老老实实说了情况。
只听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
苏东坡这才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
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
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这蒙顶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茶叶,也就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
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苏东波听了,一句也不敢回应。
“七分茶、八分酒”意思是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三叩首
传说乾隆微服南巡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知道了这一情况,非常害怕皇帝老子出现意外,拼了老命也要去护驾,于是知府乔装打扮,到了茶楼,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置坐下。
乾隆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装模作样的把久闻大名、相见恨晚的话语一说之后,便要给知府倒茶,知府诚惶诚恐;
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叩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后来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很多人在敬茶喝茶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和谢意,就会用手指在桌上轻叩表示礼节,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之后在酒桌上也就流传开来。
三种叩指
酒有三叩首,指的是三种叩指:
1、子弟向老一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一路敲击桌面,相当于甘拜下风膜拜礼,一样平常敲三下便可。
2、同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注解尊敬。
3、老一辈向子弟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便可。如特欣赏子弟,可敲三下。
请记清楚啦,敬酒的时候,可不要叩错了哦。
从古至今,讲究“敬”的中国人,把“敬”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尊敬天地、尊敬身边的人和事,不仅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还体现出中华民族谦逊的美德。
你知道这些喝茶的基本礼仪吗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表示尊敬的礼节与仪式,礼是思想与精髓,仪是外在的程式表现。“礼出于俗,俗化为礼”,礼仪本无定式,只是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方式以示律己和对人的尊敬。
茶本性恬淡平和,喝茶也讲究一种氛围。喝茶并不主张繁文缛节,但保持基本的和谐礼仪也很重要,最终才可悦己悦人。基础的礼仪会让茶喝的更加轻松与惬意,让我们在喝茶时得到身心的享受。
一、礼:基础原则
礼仪基础原则即是“礼”,它是我们的行动的精神内涵。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并不知道特定的礼仪规则,只要怀有一颗敬意与宽容之心,就不会破坏茶的氛围。茶事礼仪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1.遵守与自律
遵守与自律要求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不可妄自尊大,每一位参与者都该自觉遵守一定的规则。
2.敬人与宽容
在茶事活动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更多的包容他人,不可失敬于人。
3.平等与从俗
事茶时,该有颗平常心,对所有的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礼遇;且宜入乡随俗,与大多数人的习惯一致。
4.真诚与适度
事茶时需以诚待人,适度得体,不卑不亢。
二、仪:外在程式
基于“礼”的精神内涵,也就形成了“仪”的外在程式。喝茶宜静。尽量用微笑、眼神、手势、姿势等示意,也一般不用动作幅度很大的礼仪动作,而采用含蓄、温文尔雅、谦逊、诚挚的礼仪动作,含而不露。
1.喝茶前的基本礼仪
座次
座次现在已不甚讲究,也主张“主随客便”“不分尊卑”。但在需要讲究的场合时,也会体现主与客的敬意,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另外,在一些地方忌讳“对头”坐,也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这样坐时难免有些尴尬。实在避免不了“做对头”的情况,可让小孩子来坐这个位置,或者如果人实在多,主人也一定会拿出宽容的态度,对于一个懂“礼”的人也不会成为问题。
着装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夸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试想,与服饰乖张的人同饮茶,难免会注意力转移,反不能专心体味茶之真味。
此外,女性的淡妆表示对人的尊重,但品茶时,尽量避免涂抹味重的化妆品,会影响茶的香气。同时,喝茶前如果方便,不妨洗个手,尽量避免长指甲,也是对茶的敬意。总之,品茶时,着装需整洁得体。
仪表
此外,基本姿势诸如坐姿、站姿等,对于专业人员有一定的规定,但对于平常喝茶也必不细究,但须避免掏耳朵、随地吐痰等不雅举止,做到基本的得体,不卑不亢,平常心即可。
2.喝茶时的基本礼仪
叩指礼/伸掌礼
主人给我们倒茶时,主人一般会给客人伸掌礼,客人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伸掌礼,两者都表示感谢之情。
叩指礼是大家常见的,传说是微服私访的乾隆某天在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拎起茶壶就给纪晓岚、傅恒等人倒茶,众人大惊,情急之下,纪晓岚“屈指扣桌”而示磕头,从而形成了一种敬礼。叩指礼的姿势:大拇指的指尖对食指的第二指节,伸直屈着的食指和中指,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的面,轻轻点击你面前的茶桌的桌面三下。
伸掌礼表示“请”与“谢谢”,主客双方均可采用。两人对面时,均伸右掌行礼对答;两人并坐时,右侧的一方伸右掌行礼,左侧的一方伸左掌行礼。 伸掌的姿势:将手斜伸向所敬奉的物品旁边,四指自然并拢,虎口稍分开,手掌向内凹。手腕要含蓄用力,动作不轻浮。行伸掌礼时应欠身点头微笑,一气呵成。
忌“一口闷”或“亮杯底”
茶本是滋味和精神的饮料,品茶时,如不是很渴,就别“一口闷”了。否则茶岂不成了“解渴的蠢物”?
尽量避免抽烟、喝酒
喝茶时,尽量避免抽烟。如果实在忍不住,不妨在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和宾客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刚刚落座,就开始发烟,则略显不敬了,不妨坐下来,先细细品一品茶也是乐事。此外,正式的茶会场合,还是避免喝酒出席。因为是陶冶人的性灵的一种艺术,重在渲染一种气氛,一身酒气难免会破坏了和谐的氛围。
避免吐茶
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即是自己并不喜欢,也不可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当然,茶已变质除外。否则这是极大的失礼,甚至有一种挑衅的意味。
此外,谈吐也应落落大方,避免高声喧哗。
最后品茶结束,如果茶还不错,不妨称赞下主人的茶或是茶室,也不失为是对主人盛情接待的一种肯定。
中国人喝茶,历来都是以礼待人,客来敬茶。茶礼讲究自然,不必拘于一格。优雅并非追求这些一招一式的形式,但开始习茶时,不妨先按照大家约定俗成的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基本方法之后,才能升华到“道”的阶段。
冬日饮茶,这些茶桌礼仪值得你了解
“扣指礼”是怎么回事?
叩指礼,顾名思义就是当主人给客人敬茶时,客人用手指在桌子上轻轻叩击,借此传达对主人的敬意和谢意。其实叩指礼不止流行于广州、港澳地区,在岩茶圈它早已变为一种习惯性的饮茶礼。
岩茶圈里“叩指礼”这个现象很是普遍,主人给我们敬茶时,我们总是用手指轻轻叩两下茶盘或是桌子,以示敬意。但是大家一般都是“依样画葫芦”,不知其中蕴含的深意。
扣指礼从何而来
民间传说之一是这么说的:某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时,去了一家茶馆学习“凤凰三点头”,他先给太监倒了茶,太监为了不暴露身份,又怕失了敬意,连忙用手指叩桌子,以“叩手”代替“叩首”,从那以后,喝茶时行叩指礼这个动作就延续下来了。
扣指礼中有大学问
叩指礼的礼数很讲究,主人与客人的身份不同,所行的动作也不一样。
晚辈、下级者如何行叩指礼?
晚辈或下级者,要把五根手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根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等同于“五体投地跪拜礼”的意思。通常是敲三下,意思是“三拜”,若是你很敬重的人,可敲九下,等同于“三拜九叩”,这样显得更加有敬意,有礼貌。
长辈、上级者如何行叩指礼?
长辈或是上级者,可用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二者只需取一根手指就好,等同于“点头”的意思。通常只需敲一下,表示点一下头,若是长辈或是上级特别欣赏、看重对方,也可以敲三下。
辈分相同该如何行叩指礼?
客人先把食指和中指并拢,两根手指同时敲击桌面,意为双手抱拳作揖,同时敲击三下,表示尊重。
现在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要行“叩指礼”,但大多数行的是平辈之间的动作,若是与对方辈分相同也就罢了,若是长辈或是上级,我们也行此“平辈之礼”,难免失了敬意。了解了喝岩茶要行“叩指礼”,也要行对“叩指礼”,这样喝茶会更礼貌一些。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是什么讲究?
中国人自古讲究一个敬字,不仅敬物:敬天、敬地、敬惜字纸;更是敬人:敬先人、敬长辈、敬宾客、敬朋友。
就连聚众喝茶饮酒,也是一定要敬的。诗仙李白曾举杯邀明月,他孤单一人喝酒,只能向明月敬酒一杯。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规矩和讲究,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蕴。
标题中的七分茶、八分酒并不是给茶酒打分,三叩首也并非指真正磕三次头的意思。
七分茶、八分酒
七分茶、八分酒有个典故。
话说苏东波被贬到湖北黄州,临走时,王安石有个交待,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的水回来。
三年后,苏东坡回京城考核,路上特意到三峡取水,可是只顾贪看两岸景色,直到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
于是他急忙让船夫回头,可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的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
苏东波一想,也是啊,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
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新赐的蒙顶茶,用东坡送来的水泡茶。
茶泡好,王安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却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
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下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
苏东坡吓了一跳,以为王安石监视自己,就老老实实说了情况。
只听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
苏东坡这才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
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
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
这蒙顶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茶叶,也就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
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
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苏东波听了,一句也不敢回应。
从此便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七分茶、八分酒是民间的一句俗语,谓斟茶斟酒不可斟满,斟茶以七分为宜,斟酒以八分为宜。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用茶壶斟茶时,应该以右手握壶把,左手扶壶盖。在客人面前斟茶时,应该遵循先长后幼,先客后主的服务顺序。
斟完一轮茶后,茶壶应该放在餐台上,壶嘴不可对着客人。
茶水斟倒以七分满为宜。俗话说:茶满欺客,如果茶水斟满一是会使客人感到心中不悦,二是杯满水烫不易端杯饮用。
三叩首
关于三叩首,还有一个典故。
相传乾隆在位的时候,很喜欢到江南一带微服私访。
有次他来到苏州巡游,当地官员听闻讯息,连忙四处寻找,结果发现乾隆独自一人在茶楼喝茶。
这些地方官就傻了,他们上去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他们担心这一跪让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万一附近有威胁皇帝安全的人,就糟糕了。
但也不能不向皇帝标识敬意,所以他们躬身致意。
乾隆帝看到地方官们窘迫的样子,不仅哈哈一笑。他也很有意思,就巧妙地用中指和食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三下。
意思是说,看到你们行礼,我也就回礼了。
这就是扣茶礼的一个由来。
茶有三叩首,指的是茶间三种叩指:
一、子弟向老一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一路敲击桌面,相当于甘拜下风膜拜礼,一样平常敲三下便可。
二、同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注解尊敬。
三、老一辈向子弟。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便可。如特欣赏子弟,可敲三下。
请记清楚啦,敬茶的时候,可不要叩错了哦。
从古至今,讲究敬的中国人,把敬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尊敬天地、尊敬身边的人和事,不仅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还体现出中华民族谦逊的美德。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有何讲究?
中国人自古讲究一个敬字,不仅敬物:敬天、敬地、敬惜字纸;
更是敬人:敬先人、敬长辈、敬宾客、敬朋友。
就连聚众喝茶饮酒,也是一定要敬的。诗仙李白曾举杯邀明月,他孤单一人喝酒,只能向明月敬酒一杯。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规矩和讲究,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蕴。
七分茶、八分酒
七分茶、八分酒有个典故。
话说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临走时,王安石有个交待,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的水回来。
三年后,苏东坡回京城考核,路上特意到三峡取水,可是只顾贪看两岸景色,直到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
于是他急忙让船夫回头,可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的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
苏东坡一想,也是啊,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
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新赐的蒙顶茶,用东坡送来的水泡茶。
茶泡好,王安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坡各倒了一杯,却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
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下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
苏东坡吓了一跳,以为王安石监视自己,就老老实实说了情况。
只听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
苏东坡这才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
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
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
这蒙顶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茶叶,也就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
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
苏东坡听了,一句也不敢回应。
从此便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此后七分茶、八分酒成了民间的一句俗语,谓斟茶斟酒不可斟满,斟茶以七分为宜,斟酒以八分为宜。
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不仅如此,用茶壶斟茶时,应该以右手握壶把,左手扶壶盖。
在客人面前斟茶时,应该遵循先长后幼,先客后主的服务顺序。
斟完一轮茶后,茶壶应该放在餐台上,壶嘴不可对着客人。
三叩首
关于三叩首,还有一个典故。
相传乾隆在位的时候,很喜欢到江南一带微服私访。
有次他来到苏州巡游,当地官员听闻讯息,连忙四处寻找,结果发现乾隆独自一人在茶楼喝茶。
这些地方官就傻了,他们上去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他们担心这一跪让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万一附近有威胁皇帝安全的人,就糟糕了。
但也不能不向皇帝标识敬意,所以他们躬身致意。
乾隆帝看到地方官们窘迫的样子,不仅哈哈一笑。他也很有意思,就巧妙地用中指和食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三下。
意思是说,看到你们行礼,我也就回礼了。
这就是扣茶礼的一个由来。
茶有三叩首,指的是茶间三种叩指:
一、子弟向老一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一路敲击桌面,相当于甘拜下风膜拜礼,一样平常敲三下便可。
二、同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注解尊敬。
三、老一辈向子弟。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便可。如特欣赏子弟,可敲三下。
从古至今,讲究敬的中国人,把敬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尊敬天地、尊敬身边的人和事,不仅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还体现出中华民族谦逊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