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端绿茶、红茶口感反而比较"淡"?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绿茶红茶口感 为什么绿茶比红茶香 为什么红茶比绿茶贵

绿茶红茶口感。

在看此文之前,大家先知道一个问题:

所有的高端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都是采摘嫩芽制作而成。(普洱,乌龙类等除外,但同样适用下面内容,只不过反差的空间相对小一点);

为什么高端绿茶、红茶反而口感很淡?或者说为什么便宜的茶才做成重口味?作为一个茶行业从业人员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些新手经常说:“这个茶这么淡,为什么值这个钱?”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回答?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澄清两个概念,叫做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我们理解了“饱满度”,再来说“浓跟淡”。

浓跟淡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就算味精鸡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浓而已。喝多了了解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和浓。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

我们常说:好产品从种植开始。没有好的种植,不可能获得好的原料。但我们还说:好工艺成就好产品!真正决定口感的,是后期的制作工艺。澄清了以上两个概念,下面,我们从原料和工艺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先看来自原料端的解释:

简单地说,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最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

那么,影响茶叶价格的,就春茶和夏茶,嫩芽和叶来说:wwW.cy316.COM

茶多酚含量:春<夏,芽<叶;

咖啡碱含量:春<夏,芽>叶;

茶氨酸含量:春>夏,芽>叶。

所以,越贵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让你觉得淡了。便宜茶则相反:比如夏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让你觉得浓了。越贵的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没什么味道,但却耐冲泡的原因。

同时,越是好茶的,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初学者需要慢慢体会。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于:相同投茶量相同的冲泡方法,为什么感觉便宜的茶浓一点,贵的茶反而淡一点?上面讲到的是茶叶本身的原因,这是其一。

以下是来自工艺端的解释: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因为,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使茶叶更好喝。

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

便宜的茶一般意味着采摘时间晚、海拔较低、树龄较新、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其品种香气不明显,纯度不够,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师傅要把发酵程度,摇青时间等增加,以提高浓度,即口味重(正所谓:一白遮百丑)。

cy316.cOM编辑推荐

滋味淡的茶,反而比较好?为什么


有的茶,滋味浓,价格也便宜,而有的茶,明明喝着淡,价格却很贵。这就奇怪了,这么淡的茶,为什么值这个钱?

饱满度VS浓淡度

我们首先要澄清两个概念: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饱满度”是指茶汤入口后一种浓稠淡薄的感受,而“浓淡度”跟冲泡时间、投茶量等有关,跟饱满度没有绝对关系。

打一个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街边的涮锅水汤加了五花八门的调料,也仅仅是味道浓。

喝多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可能只是味道上的刺激性,不能作为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滋味浓的,可能口感薄,第一泡香气高浓,马上失了后劲,滋味淡的,淡而不薄,香气清幽持久,口感醇厚爽滑,是真的好茶。

好原料,舍不得下“重”手

好茶是好原料和好工艺共同决定的。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我们常说春茶好,春茶就是茶氨酸含量高,甜度、鲜爽度高,苦涩度低。

简单地说,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但是香气、韵味、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

上面讲到的是原料因素,再从工艺因素来解释,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呢?

资质平平的原料,或许采摘时间晚、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品种香气不明显等等,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人下手就要“重”一点,所以你就会喝起来浓一点。

高端的原料,要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优秀的饱满度、鲜爽度、品种香气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重火,会把它本身引以为傲的优点都掩盖过去,因此稍微轻一点,你喝起来也感觉淡一点。

茶人是这样“看茶制茶”的,厨师遇上高级食材,也会尽量使用清淡的烹调方式,不会用过多的调料去掩盖食材本身的风味,也是类似的道理。

“重口味”的黑茶也开始追求“轻发酵”

这里说的“轻发酵”是在黑茶发酵工艺范围之内的一种程度把控。刚接触安化黑茶的人,对于重发酵黑茶会印象深刻。这样的黑茶入口顺滑,水感细腻,苦涩度低,滋味纯和,因为重发酵加速了茶叶的转化进程,所以后期的变化非常小而且缓慢。

轻发酵的黑茶,口感会略带苦涩,滋味丰富醇厚,略带清香。跟重发酵黑茶比起来,似乎是有点绵软,但是有着自然散发的茶香和茶味,而且后期转化空间特别大,可以说一年一个样,甚至每个月喝都会有不同的口感和滋味,尽显黑茶后期转化的美感体验!

以天为房、以地为床、岩石当枕、云雾当被、露珠洗面,好茶,可以寻得到森林的清爽味道,轻嗅得馥郁香气,入口是清新草木,回甘长久,值得口中回味思忖。

为什么越贵的茶口感反而越淡


经常有茶叶新手抱怨道:“这个茶不是明前特级吗?怎么那么淡?根本不值这个价!”其实,老茶客都知道,越贵的绿茶口感往往越淡。今天就跟一次性说明白这问题。

两个概念:饱满度和浓淡度

首先澄清两个概念:“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而浓淡度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打个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就算味精鸡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浓而已。喝多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和浓。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

茶叶的浓淡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和制作手法。先从原料的选择来解释。茶叶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越贵的茶,采摘时间往往越早,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越高,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越低;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这就是让你觉得口感较淡的原因之一。

便宜的茶采摘时间往往靠后,其物质含量与贵的茶恰恰相反,苦和涩重一些,味道就浓一些。

再从制作工艺来解释或许你会疑问: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原因很简单,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使茶叶更好喝。

便宜的茶一般生长环境较为一般、树龄较新,采摘时间较晚,内含物质含量丰富但是比较杂,香气不纯、味道较乱,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把这些不好的影响压下去,茶师傅增加相关的工艺的时间,以提高浓度,即口味重。

茶的加工跟做菜是同一个道理:好的材料就越要尽量催发出它的原味,差的就用配料或工艺掩盖其缺点。中国人讲究淡泊明志、清心寡欲。好茶的淡雅,意趣跟这种处世思想不谋而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喝的是茶,品味的是人生。

为什么好的茶口感反而更淡呢?


为什么贵的茶反而口感很淡?

或者说为什么便宜的茶才做成重口味?作为一个茶行业从业人员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些新手经常说:“这个茶这么淡,为什么值这个钱?”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回答?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澄清两个概念,叫做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我们理解了“饱满度”,再来说“浓跟淡”。浓跟淡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就算味精鸡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浓而已。喝多了了解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和浓。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

我们常说:好产品从种植开始。没有好的种植,不可能获得好的原料。但我们还说:好工艺成就好产品!真正决定口感的,是后期的制作工艺。澄清了以上两个概念,下面,我们从原料和工艺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先看来自原料端的解释:

简单地说,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最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

那么,影响茶叶价格的,就春茶和夏茶,嫩芽和叶来说:

茶多酚含量:春<夏,芽<叶;

咖啡碱含量:春<夏,芽>叶;

茶氨酸含量:春>夏,芽>叶。

所以,越贵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让你觉得淡了。便宜茶则相反:比如夏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让你觉得浓了。越贵的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没什么味道,但却耐冲泡的原因。同时,越是好茶的,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初学者需要慢慢体会。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于:相同投茶量相同的冲泡方法,为什么感觉便宜的茶浓一点,贵的茶反而淡一点?上面讲到的是茶叶本身的原因,这是其一。

以下是来自工艺端的解释: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因为,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使茶叶更好喝。

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

便宜的茶一般意味着采摘时间晚、海拔较低、树龄较新、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其品种香气不明显,纯度不够,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师傅要把发酵程度,摇青时间等增加,以提高浓度,即口味重(正所谓:一白遮百丑)。

为什么越好的龙井茶反而口感越淡?


龙井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茶叶,其属于绿茶类,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醇香可口,但懂茶之人说越好的龙井茶反而口感是越淡的。对于老茶客来说,可能不解了,好龙井茶怎么会淡呢,滋味丰富又饱满啊!今天就来跟大家探讨下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说的茶的口感“浓淡”是什么呢?指的就是针对茶叶本身的苦涩味来说的,有些茶苦涩味重,会造成“口味很浓”的这种错觉!那好龙井为什么会让有的人觉得“淡”呢?为什么同样的龙井,老茶客会觉得“丰富饱满”?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感”。

首先,何谓茶汤的“饱满度”,这个其实就是品茶时的一种整体的感受,指茶汤进入嘴里,内含物质丰富,可以品尝到鲜、爽、甘、甜、醇、厚等非常丰富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茶叶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水溶性果胶等含量较高,且各成分比例协调。这种一般是出现在嫩度较高的龙井茶中,早期的春茶经过冬季休眠期的物质积累,水分适宜,地域气候好,形成滋味丰富又协调的特征。当然,也需要有好的制作工艺,将嫩叶中的内含物质激发出来。

而懂得品茶的人,自然是懂茶其中的美妙,更会追求饮好茶,而这个茶的“饱满度”带来的感受,正是我们追求好龙井的原因,我们品尝的是龙井茶中鲜、爽、甘、甜、醇、厚的感觉,这些口感都是属于“小清新”型的,每种滋味清爽雅致,如同“君子之交”,但却丰富饱满,一口饮下,满嘴清香,饮后回味甘甜,十分有趣。值得一口一口饮,慢慢回味。

其次,至于茶汤的“浓淡感”,其实指的就是茶味对味蕾的一个刺激的感受。在泡龙井茶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多酚类含量高,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含量下降,制成的茶苦涩味增加,协调感也下降了,鲜甜感也会减少。越后期的茶,喝起来鲜爽味越少,越觉得只有茶味,而茶味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会觉得茶味浓郁。这就是茶汤的“浓淡感”。这种就是“重口味”,大口大口喝下,只觉茶味浓郁,喝完口腔还有点紧紧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一种好茶叶,离不开一个好的种植环境,如果没有好的种植,就不可能获得好的鲜叶原料。但我们也强调,好工艺成就好产品!真正决定口感的,是后期的制作工艺。可能是好的原料,但却没有遇上好的制茶工艺。如,摊放不到位,也无法获得协调的滋味品质;后期再用高火杀青,有可能展现的“鲜爽甘甜”感就会被掩盖!这种情况的就真的太可惜了!

“喝好茶,喝淡茶”是喝茶的智慧,希望喝茶的人能从一杯茶中体会到自然的幽香,茶人们的妙手仁心,寻找到喝茶的乐趣!

为什么好茶的口感反而会偏淡一点呢?


很多便宜的茶往往口味要重一点,喝多了我们的喝茶口味也就重了。当喝到好茶时,可能就会觉得这茶那么淡,为什么要那么高的价?其实这里面的玄机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浓淡度”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打个比方,家里自己熬的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就算味精鸡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浓而已。其实所谓的淡和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和浓。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

茶好不好,原料是基础。但是工艺技术也很关键,没有好的后期工艺,有再好的原料也是白搭。我们从原料上和工艺上来作解答。

从原料上来说:

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而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最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那么,影响茶叶价格的,就春茶和夏茶,嫩芽和叶来说:

茶多酚含量:春

咖啡碱含量:春叶;

茶氨酸含量:春>夏,芽>叶。

越贵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让你觉得淡了。而便宜的茶则相反:比如夏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让你觉得浓了。越贵的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没什么味道,但却耐冲泡的原因。同时,越是好茶的,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于:相同投茶量相同的冲泡方法,为什么感觉便宜的茶浓一点,贵的茶反而淡一点。

从工艺上来看:

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其实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使茶叶更好喝。便宜的茶一般意味着采摘时间晚、海拔较低、树龄较新、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其品种香气不明显,纯度不够,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师傅要把发酵程度等增加,以提高浓度,即口味重。

一般越高端的茶,饱满度越高,茶汤越是有层次感,进入口腔后滋味会发生变化和转化,最终唇齿留香,妙不可言。做到以上这些,这跟它的水土、肥力、光照、气候、树龄等种植环境,以及尤为重要的后期制作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端的茶,要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最吸引人的饱满度、鲜爽度、品种香气特点,所以在工艺上要“轻一些”;而便宜的茶则要通过后期工艺来弥补原料的天生不足。

总之好的茶虽然口感淡一点,但口感醇厚爽滑,香气持久,耐泡!而便宜的茶,滋味浓苦,但茶汤口感寡薄,第一泡虽香气高浓,但不能持久。所以好茶是用来慢慢品的。

为什么贵的茶反而口感很淡?


或者说为什么便宜的茶才做成重口味?作为一个茶行业从业人员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些新手经常说:“这个茶这么淡,为什么值这个钱?”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回答?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澄清两个概念,叫做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我们理解了“饱满度”,再来说“浓跟淡”。浓跟淡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就算味精鸡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浓而已。喝多了了解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和浓。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

我们常说:好产品从种植开始。没有好的种植,不可能获得好的原料。但我们还说:好工艺成就好产品!真正决定口感的,是后期的制作工艺。澄清了以上两个概念,下面,我们从原料和工艺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先看来自原料端的解释:

简单地说,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最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

那么,影响茶叶价格的,就春茶和夏茶,嫩芽和叶来说:

茶多酚含量:春<夏,芽<叶;咖啡碱含量:春<夏,芽>叶;茶氨酸含量:春>夏,芽>叶。

所以,越贵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让你觉得淡了。便宜茶则相反:比如夏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让你觉得浓了。越贵的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没什么味道,但却耐冲泡的原因。同时,越是好茶的,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初学者需要慢慢体会。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于:相同投茶量相同的冲泡方法,为什么感觉便宜的茶浓一点,贵的茶反而淡一点?上面讲到的是茶叶本身的原因,这是其一。

以下是来自工艺端的解释: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因为,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使茶叶更好喝。

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

便宜的茶一般意味着采摘时间晚、海拔较低、树龄较新、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其品种香气不明显,纯度不够,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师傅要把发酵程度,摇青时间等增加,以提高浓度,即口味重(正所谓:一白遮百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