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茶汤就能鉴别茶品质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黑茶鉴别 鉴别黑茶 黑茶的鉴别

黑茶鉴别。

从色、香、味、形判断,是辨别一款茶叶的好坏基本方法。很多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会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判断茶叶的品质。但茶汤往往也会暴露很多信息,那如何从茶汤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呢?

一、茶汤和品质的关系

之所以看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是因为茶汤能反应出茶叶在原产地、制作工艺、储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原产地生态优良,茶树长势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制作工艺精良,没有明显加工缺陷的茶,茶汤亮度好,不会发灰发暗。储运过程把控严格的茶,较少碎末,茶汤干净透明。由此可见,茶汤是辨别茶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呢?

二、观察茶汤的三要素

观察茶汤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澈度三个方面辨别品质。

1、色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通常来说,绿茶是浅绿色,红茶是红色,白茶是杏黄,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这个茶基本符合该茶类的基本特征,就没有问题。

2、亮度

是指茶汤颜色的亮与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颜色混淆,有的颜色看起来很亮眼,比如金黄,有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比如土黄。

在颜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红茶,一些优质的红茶汤色十分艳丽,而低档红茶汤色却呈现暗褐,即使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丝毫不觉得明亮。

3、清澈度

茶汤的清澈与否,肉眼就比较容易识别,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断的时候必须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汤可以允许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观察清澈见底。或使用玻璃公道杯,是清澈还是浑浊,从侧面看更为明显。

三、从茶汤角度判断,要注意两点

1、趁热观察

茶叶泡后,放置过久,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导致茶汤变色和氧气结合,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茶色中茶汤之色应从茶叶刚泡好后的茶汤来辨别。

2、选用白瓷碗观察

使用白瓷茶具观察汤色更佳,透明的玻璃用于欣赏茶汤是好的,但是其特性会影响茶汤的真实呈现。

四、六大茶类基本的汤色特点

了解完观察茶汤的三要素,下面来介绍一下六大茶类基本的汤色的特点。(gif茶汤小图供大家参考)

1、绿茶,绿叶绿汤

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颜色翠绿鲜明,清澈透明。

2、红茶,红叶红汤

制法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颜色看起来较艳丽,茶汤在阳光的照射下,能感觉到颜色亮而鲜活,且碗底无沉淀。

3.青茶,汤色金黄

制法主要是渥堆变色,即茶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为油黑。色彩黑褐有光泽,汤色红亮琥珀色,滋味醇厚。

4、黄茶,黄叶黄汤

制法比绿茶制法多个闷堆工序。汤色一般是浅黄略带绿,清澈明亮。

5、黑茶,汤色橙黄或棕红色

制法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

6、白茶,汤色杏黄

制法分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汤色清淡,一般是杏黄色。

不难发现,每一类茶虽然汤色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优质茶汤通常需要具备色泽明显、清晰透亮、油润饱满的特性。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颜色,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很难一眼看过去就准确判断茶叶品质,不妨把茶汤当做判断茶好不好的辅助手段。先看茶汤再喝茶,如果能印证自己的判断,说明水平又提高了。

精选阅读

光看茶汤就能鉴别茶品质,学起来!


从色、香、味、形判断,是辨别一款茶叶的好坏基本方法。很多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会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判断茶叶的品质。但茶汤往往也会暴露很多信息,那如何从茶汤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呢?

茶汤和品质的关系

之所以看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是因为茶汤能反应出茶叶在原产地、制作工艺、储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原产地生态优良,茶树长势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

制作工艺精良,没有明显加工缺陷的茶,茶汤亮度好,不会发灰发暗。

储运过程把控严格的茶,较少碎末,茶汤干净透明。

由此可见,茶汤是辨别茶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呢?

观察茶汤的三要素

观察茶汤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澈度三个方面辨别品质。

1、色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通常来说,绿茶是浅绿色,红茶是红色,白茶是杏黄,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这个茶基本符合该茶类的基本特征,就没有问题。

2、亮度

是指茶汤颜色的亮与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颜色混淆,有的颜色看起来很亮眼,比如金黄,有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比如土黄。

在颜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红茶,一些优质的红茶汤色十分艳丽,而低档红茶汤色却呈现暗褐,即使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丝毫不觉得明亮。

3、清澈度

茶汤的清澈与否,肉眼就比较容易识别,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断的时候必须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汤可以允许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观察清澈见底。或使用玻璃公道杯,是清澈还是浑浊,从侧面看更为明显。

从茶汤角度判断,要注意两点:

1、趁热观察

茶叶泡后,放置过久,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导致茶汤变色和氧气结合,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茶色中茶汤之色应从茶叶刚泡好后的茶汤来辨别。

2、选用白瓷碗观察

使用白瓷茶具观察汤色更佳,透明的玻璃用于欣赏茶汤是好的,但是其特性会影响茶汤的真实呈现。

六大茶类基本的汤色特点

了解完观察茶汤的三要素,下面来介绍一下六大茶类基本的汤色的特点。

1、绿茶,绿叶绿汤

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颜色翠绿鲜明,清澈透明。

2、红茶,红叶红汤

制法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颜色看起来较艳丽,茶汤在阳光的照射下,能感觉到颜色亮而鲜活,且碗底无沉淀。

3、青茶,汤色金黄

制法主要是渥堆变色,即茶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为油黑。色彩黑褐有光泽,汤色红亮琥珀色,滋味醇厚。

4、黄茶,黄叶黄汤

制法比绿茶制法多个闷堆工序。汤色一般是浅黄略带绿,清澈明亮。

5、黑茶,汤色橙黄或棕红色

制法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

6、白茶,汤色杏黄

制法分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汤色清淡,一般是杏黄色。

不难发现,每一类茶虽然汤色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优质茶汤通常需要具备色泽明显、清晰透亮、油润饱满的特性。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颜色,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很难一眼看过去就准确判断茶叶品质,不妨把茶汤当做判断茶好不好的辅助手段。先看茶汤再喝茶,如果能印证自己的判断,说明水平又提高了。

看茶汤就能分出武夷岩茶的好坏?如何应该


手艺都是通过人一代又一代传承的,不能偷懒,也无捷径能走,还必须耐得住性子,不被利诱,这需要有理想,并且是几乎达不到的理想。

这句话很重要,理想很多时候是达不到的。换言之,理想越远,越不可实现,现在就越接近理想。话是反着说的。我们在生活中确实很希望有理想,但是往往被现实利诱。

最重要的,我说,“这一切,我们首先要感谢手艺,要感谢那些在手艺之下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工匠”。“手艺一定会在手艺人手中释放光芒,这个光芒不仅驱除了黑暗,还照耀了前景”。

茶叶是农业,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结合。一泡武夷茶的好坏则完全在于制茶师的本事了,说是本事,也可以说是手艺、技能、但是这个很奇怪,感官上的东西,有时候配方不出来。

武夷岩茶的汤色一般呈金黄或橙黄,带些微红、清澈亮丽,从不同角度看都有“金圈”这是多种因素协调作用的结果,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是对汤色起主导作用的两种成分。岩茶的发酵程度和火功会直接影响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成分,进而影响岩茶汤色。重发酵、高火功的岩茶,茶汤颜色较深、较红;轻发酵、低火功的岩茶,茶汤颜色较浅、较黄。当茶红素与茶黄素之比过高时,茶汤颜色过红,亮度偏暗,会导致审评时得分不高;当茶红素含量太低,会导致茶汤滋味青涩;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太高,又会导致茶汤浅薄,鲜爽度较差,使品质得分不高。

其中对岩茶品质至关重要的是茶黄素,它由多种化合物组成,是形成茶汤收敛性的主要成分之对茶汤的亮度也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岩茶茶汤“橙黄明亮“的成分也以茶黄素为主,以适量的茶红素与儿茶素轻度氧化产物以及黄酮等成分为辅。相较于茶黄素,茶红素的组成更为复杂,其成分的分子量也远远大于茶黄素,其中除了儿茶素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反应产物外,也有儿茶素氧化产物与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原花色素等非酶促反应的产物。

岩茶茶汤的清与浊也可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因素。毛茶或低火茶,汤色常常浑浊,并不能代表茶叶品质的好坏;如果足火岩茶的汤色浑浊则说明茶叶品质较差。返青的岩茶内质析出时会出现茶汤浑浊现象。

“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说明陈放后的岩茶茶汤会转成深红色。陈年岩茶的汤色主要是由茶褐色造成的。茶褐素的组成相当复杂,主要是由茶黄素、茶红素进一步氧化。

干看茶叶色泽 湿看茶汤色泽


茶叶色泽审评在于干看茶叶外表、湿看茶汤和叶底色泽。当然,不同的茶品也有不同的特色。

干茶和叶底的色泽与茶汤的颜色,是两种不同的色泽概念,由不同的化学组成所决定。在沏茶时,首先看到的是干茶的色泽,红茶是乌黑红色,绿茶是黄绿色的,黑茶是紫褐色的,乌龙茶是青褐色的,黄茶是黄色的,白茶是白色的。干红茶和叶底的色泽,是由叶绿素的水解产物、果胶质、蛋白质。糖以及氧化程度较足时茶多酚附于表面,经干燥后形成的,但绿茶则不同,由于未经发酵,叶绿素得到部分保留,加上热转化产生黑素类,再和叶黄素。胡萝卜素以及不同氧化程度的茶多酚一起构成了干茶和叶底的黄绿色。茸毛也含有茶多酚,绿茶的茸毛大多是未经氧化的,故呈白色,如黄山毛峰等名茶就如此;而红茶的茸毛大多已被氧化,所以呈金黄色,如九曲红梅就是这种样子。

茶叶冲泡后,叶子徐徐展开,时浮时沉,悦目的茶汤颜色慢慢呈现在您的眼前,阵阵的茶香也随之扑鼻而来。红茶汤色的红艳,是因为鲜叶通过发酵,有一半或更多的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之故。茶黄素呈橙黄色,决定着红茶汤色的明亮和艳度。在高级红茶的汤色中,还会明显地看到“金圈”,这是茶黄素含量高的表现。茶红素呈红色,这是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量越多,汤色就越红越浓。茶褐素呈暗褐色则使红茶汤色发暗的物质,品质差的红茶,汤色如酱,主要是茶褐素含量高的缘故。红茶茶汤在冷却后,有时会发现在茶汤中有一种乳凝状混浊,习惯上称为“冷后浑”,它是由茶黄素、茶红素和咖啡碱生成的,这是优质红茶的特征之一。“红汤红叶”的色泽特点,是鉴别发酵茶质量的一种重要标志。绿茶汤色是黄绿色的,形成汤色的主要物质仍然是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产物。它由一系列由黄到绿的物质组成,特别是其中的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被水溶解后,使绿茶汤色呈绿黄色。绿茶汤色,在室温过高、放置过久时,因茶汤中的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由于接触空气中的氧而发生氧化,会使茶汤色泽变深变暗。

我们从辨别茶叶色泽,可以了解茶叶品质的好坏、制工是否精良。这也是我们选茶、品茶的常用方式。

如果你不能通过看茶汤鉴别茶叶品质的话,那看完你就懂了


从色、香、味、形判断,是辨别一款茶叶的好坏基本方法。很多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会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判断茶叶的品质。但茶汤往往也会暴露很多信息,那如何从茶汤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呢?

1、茶汤和品质的关系

之所以看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是因为茶汤能反应出茶叶在原产地、制作工艺、储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原产地生态优良,茶树长势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

制作工艺精良,没有明显加工缺陷的茶,茶汤亮度好,不会发灰发暗。

储运过程把控严格的茶,较少碎末,茶汤干净透明。

由此可见,茶汤是辨别茶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呢?

2、观察茶汤的三要点

观察茶汤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澈度三个方面辨别品质。

色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通常来说,绿茶是浅绿色,红茶是红色,白茶是杏黄,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这个茶基本符合该茶类的基本特征,就没有问题。

亮度

是指茶汤颜色的亮与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颜色混淆,有的颜色看起来很亮眼,比如金黄,有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比如土黄。

在颜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红茶,一些优质的红茶汤色十分艳丽,而低档红茶汤色却呈现暗褐,即使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丝毫不觉得明亮。

清澈度

茶汤的清澈与否,肉眼就比较容易识别,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断的时候必须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汤可以允许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观察清澈见底。或使用玻璃公道杯,是清澈还是浑浊,从侧面看更为明显。

小贴士

从茶汤角度判断,要注意两点:

⒈趁热观察

茶叶泡后,放置过久,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导致茶汤变色和氧气结合,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茶色中茶汤之色应从茶叶刚泡好后的茶汤来辨别。

⒉选用白瓷碗观察

使用白瓷茶具观察汤色更佳,透明的玻璃用于欣赏茶汤是好的,但是其特性会影响茶汤的真实呈现。

3、六大茶类的基本汤色特点

了解完观察茶汤的三要素,下面来介绍一下六大茶类基本的汤色的特点。(gif茶汤小图供大家参考)

⒈绿茶,绿叶绿汤

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颜色翠绿鲜明,清澈透明。

⒉红茶,红叶红汤

制法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颜色看起来较艳丽,茶汤在阳光的照射下,能感觉到颜色亮而鲜活,且碗底无沉淀。

⒊青茶,汤色金黄

制法主要是渥堆变色,即茶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为油黑。色彩黑褐有光泽,汤色红亮琥珀色,滋味醇厚。

⒋黄茶,黄叶黄汤

制法比绿茶制法多个闷堆工序。汤色一般是浅黄略带绿,清澈明亮。

⒌黑茶,汤色橙黄或棕红色

制法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汤色橙黄或金黄、清澈明亮。

⒍白茶,汤色杏黄

制法分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汤色清淡,一般是杏黄色。

不难发现,每一类茶虽然汤色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优质茶汤通常需要具备色泽明显、清晰透亮、油润饱满的特性。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颜色,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很难一眼看过去就准确判断茶叶品质,不妨把茶汤当做判断茶好不好的辅助手段。先看茶汤再喝茶,如果能印证自己的判断,说明水平又提高了。

茶汤入口就能判断存贮年份、山头和树龄信息?真的吗?


对于很多老茶客来说品一款茶,在入口的时候就开始判断茶叶的存放年份、产地和树龄信息,那这些信息真的通过口感和茶叶的外观等方面可以判断吗?

首先,普洱茶的存贮年代是不能精准喝出来的。一是确定不下来标准样来对比参照,二是存储条件不同,会造成陈化程度的巨大区别,即使同一批茶相同环境存放都有可能变化不同。

其次,对于一款茶的大致产区很多老茶客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个倒是可能性大得多了,不同山场环境会赋予茶不同的气质,像冰岛、班章、南糯山等一些大地方、特征明显的,若是纯料新生普,很容易区分出来,普洱玩家最乐于做的游戏就是识别山头寨子了,但有的小地方树种杂乱不统一,地形复杂或者采摘时节、嫩度不同,再加上制作上的区别就不太好分了,只有制作人知道。一些大厂技术高手通过拼配,想要哪个小区域的口感香气,即使不含有那儿的原料也都能模仿出来,所以一般人想凭经验口感喝出来的可能性很小,多数是在那儿察言观色,装模作样地猜呢!

对于普洱茶的树龄,按照一般规律来说,乔木茶树越老,采摘其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在滋味、醇厚度、口感味道方面越显得丰富多变,有的老树长期被苔藓包裹,或居于某处灵气充足的所在,会出现个性脾气,因此通过口感等方面还是能判断的。

茶汤泛酸,就是品质不佳的表现吗?


一提到茶汤有酸,许多茶友第一反应便是茶品品质不佳。事实真如茶友所想象的这样么?翻阅专业资料,发现茶叶众多的内含物质中,竟有三分之一以上会呈现酸味。

武夷酸,一些品质优异的武夷岩茶,自然存化期内是会出现“武夷酸”的。欧美茶叶专家学者在岩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分离出“武夷酸”,后经证实武夷酸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对人体有益的混合物。

武夷岩茶武夷酸与工艺酸的区别要注意,武夷酸“酸而不腻”,而工艺失误造成的酸味,容易给人带来发呕的感觉,姑且称之为“酸呕”。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追求武夷酸。

观音酸,铁观音的假酸即本地话叫青酸,是发酵时间不长的酸,即是当天采摘当天炒的;

另一个酸叫青王酸,即传统制法的酸,是真正的由半发酵得来。品茶人说的观音酸,应该是一种由齿颊到喉咙的一种类似吃过糖后泛酸的那种微酸带微涩,回甘生津,舌后两侧有一种收敛的感觉。

红茶酸,一般来说,发酵后茶叶会有一定的酸味,但是喝着很明显的感觉茶汤发酸的话,是红茶在制作发酵过程中堆积太密,或者是发酵过度了,因为红茶是全发酵茶,如果发酵过度或者时间掌握不好,再烘干就会导致发酸。

另外放的时间太长,红茶受潮了,保存不当也会有酸味的。还有就是泡茶的时候水温的问题了,这个也是看红茶的细嫩程度了,不耐高温的红茶,如果水温过高,会导致红茶酸味明显。

熟普酸,于普洱而言,熟普本身具备酸、甜、苦、涩、香、滑的特点,其酸能化而转甜,韵达喉底而不锁,茶汤顺滑,此外还须低堆味。

除此之外,熟茶若渥堆工艺失当也会使茶品带有酸馊味。这种负面的酸馊味,品饮时会有酸而不化的感觉,同时会造成两颊紧锁等令人不悦的感觉。这种酸味是大家最不喜欢的。

普洱熟茶几成熟看茶汤和叶底


对于普洱茶发酵程度习惯用几成熟来表示,而看几成熟最简单就是看茶汤和滋味不过那时候木已成舟,所以更多是看叶底。

普洱熟茶常见的汤色有:

红艳:汤红艳,欠亮。是熟茶发酵程度较轻的表现。观察叶底,多呈暗红透青绿,滋味往往比较苦涩。“五成熟”的熟茶常见此汤色。

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光线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滋味较“酽”,“六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七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八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褐色:茶汤黑中透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九成熟”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九成熟“以上的普洱茶常见此汤色。

黄白:茶汤微黄,几乎接近无色。观察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条”,滋味平淡,这是发酵过度,已经“烧心”的普洱茶。

发酵程度

熟茶的发酵一共分为1~10成,10成为全发酵。鉴别发酵工艺的发酵程度主要看叶底,在叶底中活性度的强与弱直接影响了茶品后期的收藏,也直接影响了茶的后期转化与生命长短。

普洱茶汤

一、重度发酵:

发酵程度:7~8成

叶底:呈黑褐色或更深的颜色,叶底碳化较为明显;

优点:极大了提升茶汤的甜度,粘稠厚实感;

缺点:苦底加重,叶底活性度降低。

虽然重度发酵可以取得一款优秀熟茶厚实顺滑,甜度尤佳的极大好处,但同时已经将茶品的生命缩短了很多倍。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限的,所以普洱茶后期的自我陈化过程是需要叶片本身含有的内质依然存在才能继续转化,判断这种内质是否存在就看叶底的活性度,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叶底完全碳化干枯,没有任何韧性时,此茶就已经过了老年期,开始终了了。

所以选择普洱收藏就建议大家一定要鉴别茶品叶底的活性度,首先看叶底颜色辨别发酵的工艺,重度发酵到底是否可取,建议不要取,因为后期的存放意义已经不大了。

普洱茶茶汤

二、轻度发酵:

发酵程度:5~6成

叶底:呈浅褐色,与采用半发酵工艺的红茶叶底类似;

优点:极大提升了叶底的活性度,回甘也明显增强;

缺点:苦、涩味残留较多,略带杂味,陈香不够纯正。

发酵其实就是一个快速使其普洱茶长大的过程,因为现代人都不能等,都希望尽快领略到普洱茶的厚、滑、甜、香、气、韵。轻度发酵可以延长熟茶的生命,而且还可以提高回甘生津的强度,但缺点也是致命的,因为普洱熟茶需要的是纯正的陈香,轻度发酵会使熟茶的陈香不够纯正。

三、适度发酵:

发酵程度:6~7成

叶底:深褐色;

优点:能得其熟茶纯正陈香,叶底活性度较佳,汤甜粘稠厚实醇滑,回甘较好;

缺点:可以说较少,这是最良好的发酵工艺。

世界上鱼与熊掌兼得之事甚少,但此种发酵工艺是稀罕之例。适度发酵即可取得重度发酵的厚实饱满之汤及甜度,还可取得轻度发酵中十足的叶底活性度及回甘,还兼得其纯正的陈香,又可避开重度与轻度的缺点,实为美不胜收,但好的发酵工艺就像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样,这样的发酵工艺也是很少发酵师才具备的,因为这需要很多年的发酵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