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黄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松针,故名君山银针。君山银针属于黄茶的一种。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为“金镶玉”。君山茶历史悠久,据传说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而且还规定:“雨天不采”“风伤不采”“开口不采”“发君山银针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等九不采。叶片的长短、宽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计算,一斤银针茶,约需十万五千个茶芽。因此,就是采摘能手,一个人一天也只能采摘鲜茶200克,制作这种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方可制成。
老杨品鉴的君山针是2015年的春茶。干茶香气很独特,既有绿茶的清香鲜爽又有红茶的醇香,但清香高于醇香。干茶全部是黄绿的芽头,银毫包裹,形状完整呈松针形,很齐整。
开汤香飘四溢,汤色淡杏黄清亮。第一道茶汤,入囗舌上即有甜味,舌面和鼻腔飘浮看一层茶香。苦涩不显,具有独特的鲜味,比碧螺春、竹叶青等绿茶更醇厚。
第二道茶汤,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黄茶独有的香气更浓。有专家称这种香气为毫香,但又不同于白毫银针的毫香。茶汤微苦,舌面生津。汤质饱满,口感醇厚。
第三道茶汤,苦涩表现很好,不重,很均衡,舌底生津、化甜,香气在口腔中转圜。
老杨认为君山银针的美有三个特点:1.香美。君山银针的毫香很有特点,绿茶的清香融合红茶醇厚的高香,独树一帜。2.型美。金芽银毫,金镶玉振,芽头大小一致,冲泡时可直立于杯底,有韵律之美。3.味美。即有绿茶的清爽,又有红茶的醇和。可以用甜、爽、鲜、醇四个字来概括。饮在口中有一种茶种间过渡的跨界美。
说完品鉴,再讲黄茶。黄茶是中国特产,属中国茶叶的六大类之一。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保健功能。尤其对脾胃保健有较好的功效。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闷黄”工艺为黄茶独有,黄茶的独特囗感正是在闷黄工艺中形成的。
黄茶的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氧化反应,形成黄色。在发酵工艺上,与红茶的内源性酶促发酵工艺不同,更接近黑茶的发酵工艺。
黄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黄小茶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小编推荐
老杨说茶:小议云南白茶
云南大叶种芽苞白茶云南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说白茶,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白茶。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原产于福建。从制作工艺上讲,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晾晒或文火烘干、或者晒烘结合烘干加工,以保持茶叶原形的茶。传统福建白茶主要有四大花色种类,即:单芽制成的银针、两叶夹一芽同时芽叶不分离的白牡丹、叶片制成的寿眉或贡眉。其中,贡眉茶主要由叶片组成,含有少量毫芽。寿眉茶全部由叶片构成,不带毫芽。银针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白毫银针与白牡丹都具有白茶有香气—毫香。介绍完白茶的定义与工艺特点,回头我们来具体说说新兴的云南白茶。说到云南的白茶,我们现在不可避免的讲到景谷大白茶与月光白。云南地方良种—景谷大白茶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景谷大白茶在植物学上讲,是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产地及分布:原产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在当地广泛栽培。云南其他茶区有引种。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片特大,宽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缘平,叶齿浅粗,叶尖渐尖,叶质厚软。景谷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在制茶工艺上更接近普洱生茶,而非白茶。近年来有茶农和茶厂用白茶制作的工艺加工大白茶的茶菁制成产品,冠以景谷大白茶的名义销售。久而久之,有些人认为景谷大白茶是云南的一种白茶。纠其根源,景谷大白茶是云南的一个著名茶树良种。具有美丽传说的“月光美人”月光白又名月光美人,也被称为月光白茶、月光茶,是普洱茶中的特色茶。此茶主产于云南省思茅地区。传说,其采摘手法独特,须在月光下制作,并且加工工艺密不外传,每批茶叶的粗制要在一天内完成。其名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此茶采特殊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叶面呈黑色,叶背呈白色,黑白相间,叶芽显毫白亮像一轮弯弯的月亮,一芽二叶整体看起来就象黑夜中的月亮,故得名“月光白”;另一种说法是:此茶在夜里,就着明月的光亮,采摘嫩芽为原料,并且从采收到加工完成,均不能见阳光,而仅在月光下慢慢晾干,且采树的均为当地美貌年轻少女,故得名“月光美人”。布郎族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与此茶有关:南发来是景洪泰王召孟勐的七公主。她美丽善良,勤劳勇敢,是坝子里泰族美丽和智慧的化身。为了布朗部落与泰族部落的和平、友好,舍弃王宫天堂般的生活,上山与布朗人叭岩冷共结连里,共同开创了布朗社会的新纪元。南发来不仅教会布朗人开挖梯田种植水稻,并为其大面积人工种茶带来了技术,使布朗人从树皮遮身走进了文明社会。后来的茶文化,最早就是由布朗人开创而来。而南发来(即七公主)则被布朗人尊称为“族母”,即是“茶母”。“月光白”茶则是布朗人从众多茗茶中选用来进贡王族的极品,它被民间称颂如“七公主”般圣洁、高贵,是“七公主”美丽的化身。月光白龙珠月光白茶形状奇异,上片白,下片黑,汤色先黄后红再黄,一经冲泡,香气四溢,入口后,回甘无穷。具有乌龙的清香,又具普洱茶的醇厚,滋味独特。近年来,云南一些茶农与厂商使用普洱茶茶菁,釆用白茶制作工艺制成“云南白茶”销售,并且参照福建白茶的分类方法将云南白茶也分为银针与白牡丹等。云南古树白茶汤色更浓以老杨个人的品饮感受来看,采用传统白茶工艺制作的云南白茶与福建白茶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异同:1、云南白茶的香气以花香蜜香为主,福鼎白茶中银针与白牡丹独具的毫香在云南白茶中显现不强。2、云南白茶的口感与福建白茶相比更加醇厚,滋味更饱满。3、云南白茶与同等级的福建白茶相比更加持久耐泡。4、采用相同等级原料与加工工艺的两地白茶外形类似。5、云南白茶与福建白茶都具有苦涩弱,口感柔美甜润,回甘快,清淡雅致的特点。6、古树制成的云南白茶比同等级福建白茶茶气更强。
君山银针是黄茶么 君山银针是黄茶
君山银针是黄茶么?君山银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黄茶,它有幽香、有醇味,具有茶的所有特性,但它更注重观赏性,因此其中冲泡技术和程序十分关键。
君山银针属黄茶类,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其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为黄茶中的珍品。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
君山又名洞庭山,为湖南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三月至九月间的相对湿度约为80%,气候非常湿润。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
芽头茁壮,紧实而挺直,白毫显露,茶芽大小长短均匀,形如银针,内呈金黄色。饮用时,将君山银针放入玻璃杯内,以沸水冲泡,这时茶叶在杯中一根根垂直立起,踊跃上冲,悬空竖立,继而上下游动,然后徐下沉,簇立杯底。军人视之谓“刀枪林立”,文人赞叹如“雨后春笋”,艺人偏说是“金菊怒放”。君山银针茶汁杏黄,香气清鲜,叶底明亮,又被人称作“琼浆玉液”。
黄茶之冠,君山银针君山银针属于什么茶君山银针产地
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孰知茶中还有“金镶玉”?黄茶中的极品茶君山银针,因其出色的外形特质,一直享有“金镶玉”的美誉。
君山银针产自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岛,君山岛自古盛产茶叶,产茶历史悠久:君山岛上的崇明寺中,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碑文记载,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其妃子娥皇和女英亲自种下的。另有嘉靖年间《君山茶歌》记载:“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与山北。……李唐始有四品贡,从此逐为守令职”。同治年间《湖南省志》载:“巴陵君山产茶。……岁以充贡。君山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又《巴陵县志》云:“君山制茶自国朝(清)乾隆46年(公元1781年)始,岁贡18斤,有贡兜(叶片)、贡尖(芽头)两个品种”。
而君山银针历来是君山茶中的名优代表,相传文成公主出嫁,就曾选带君山银针入藏。我国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更在其著作《中国名茶》中提到:《红楼梦》中贾母爱饮的“老君眉茶”就是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更以其卓越的品质:外形茁壮挺直,重实匀齐,银豪披露,芽身金黄光亮;内质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鲜爽,香气清雅。而驰名中外。1956年,君山银针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一致获得国际评委“茶盖中华,价压天下”的极高赞誉,荣获金质奖章。1957年,君山银针被列入“中国十大名茶”。
君山银针卓越的茶品质自然得益于它精细的选料、精湛的加工工艺。
岳阳《巴陵县志》记载“谷雨前后,知县遣人临山僧采制一旗一枪,雨前雨后采茶忙,嫩绿新抽一寸香”。君山银针采摘季节性很强,采摘要求十分精细。
清明前后7-10天,遵循“九不采”原则:雨天不采、寡水芽不采、冻伤芽不采、紫色芽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虫伤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采摘单一壮实苞满芽尖,置于洁净白布垫衬的茶篮内,以防擦坏茶芽,或使茶芽上的茸毛脱落。因此,就算是采摘能手,一人一天也只能采摘200克茶芽。
制作君山银针,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八道工序,前后共需78小时。此外君山银针的制作不同于一般名茶,它在外形上不作任何修饰,务必保持芽体原状。只在色、香、味三个方面下功夫。银针的制作劳动强度不大,但技术要求高。
加工完毕后,还要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明暗进行分级,以壮、直、亮为上,瘦、曲、暗为次。拣茶分级的工具和方法也很讲究,盛茶盘须垫衬光滑的纸张,以免有损茶芽和金毫,手势亦需十分轻巧。拣剔分级后用皮纸包成小包,置于垫有生石灰的枫木箱中贮藏,茶叶品质方可久藏不变。
君山银针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悠久的历史、卓越的茶品质和精湛的加工工艺,还在于它奇趣独有的“茶舞”。
据传后唐皇帝明宗李嗣源,初次上朝时,侍臣为他奉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遂见一团白雾腾空而起,雾中现出一只白鹤。只见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转身飞出大殿。此时杯中茶叶全冲出水面,悬空竖立。后茶芽如雪花坠落,沉入杯底,状似鲜笋出土,又如刀剑林立,如此往来三次。明宗见后份感惊奇,遂问侍臣缘由,侍臣答语“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泡黄翎毛(即银针茶)之缘故。”明宗当下十分高兴,即刻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传说中茶芽在杯中沉浮的情景,便是君山银针独具盛名的“三起三落”茶舞。此“茶舞”奇趣飘摇、美感十足,穿越古今,曾令多少君王、文人墨客为之动容,驻足。不愧有诗人留下“三上又三下,巧手弄新芽。洞庭风物美,最是君山茶。”的佳句。
所谓千金易得,好茶难求,要识黄茶,必饮银针。极品黄茶,非银针莫属,黄茶之冠,君山银针当之无愧!
老杨说茶:树未发芽,茶从何来?
近些年,每年春节一过,云南的茶山便进入了春茶收购大战,这场由茶厂、茶商、爱好者共同发动的“战争”要从2月持续到4月中下旬。在这场大战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的价格大战外,近年还出现了抢“头采”、抢“茶王”等层出不穷的花样,抢早、抢茶王、抢小产区其实在这其中都有着商业利益在驱动。
每年到了新茶要上市的时候,都会很多茶友问笔者普洱新茶什么时候上市,上市价格怎样?还有很多茶友在3月初就拿着当年的古树“新茶”让笔者品鉴,这让笔者哭笑不得。众所周知,云南的普洱茶按照树龄和种植方式分为台地茶、小树茶和古树茶,其中台地茶每年最早发芽,其后是小树茶,再后才是古树茶。每年因为气候条件的变化,茶树大面积发芽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台地茶每年的3月初开始采摘,古树茶则要3月末至四月初才能大面积发芽采摘。据笔者了解,截止2018年3月25日,西双版纳州主要茶产区的古树茶尚未大规模发芽,个别发芽早的单株古树可以采摘炒茶,但无法成规模上市。
在古树茶尚未发芽之前,市场上为什么会在古树茶发芽之前就会有大量当年“新茶”上市呢?这其实是茶叶厂商们抢占市场的结果。每年茶叶市场的总消费量相对稳定,谁早抢到就是谁的,抢晚了今年就挣不到这份钱。于是,大小茶商就会拼了命去尽早抢占市场份额,一些不良商家就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新茶”送上市场。
古树茶发芽前,市场上古树“新茶”到底是什么茶呢?据老杨了解,这些穿越时空的“古树春茶”主要有以下几种:1、去年的秋茶经过特殊的生产工艺和存储,第二年春天当做新茶来卖。2、以当年的台地茶、小树茶冒充古树茶上市。3、以早产产区的茶品冒充晚产产区的产品销售。4、其他造假方式。
如何鉴别假冒的当年古树春茶呢?主要应该看以下几个方面:1、每年上市时间早于该产区古树茶发芽时间的茶叶“早产儿”,基本不靠谱。2、不具备该产区典型口感特征的茶,需要多加考证。3、苦涩度高、口感不均衡、不耐冲泡、香气较弱等具备台地茶、小树茶口感特征的茶品,要考虑是否是古树茶。4、当季新茶具有较强仓储味道、茶汤色泽较深、香气较为陈郁等异常转化特征的茶品,购买时要慎重。(苏州老杨说茶)
老杨说茶:普洱茶是什么茶?
《地理标注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11-2008)出台于2008年6月,并将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是普洱茶现行国家标准。在现行囯标中明确规定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现行国标中规定:云南大叶种茶分布于云南省内的各种乔木型、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的总称。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为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州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由现行国家标准我们可以知道,判断一款茶是不是普洱茶有以下几大大要素:1.采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叶和梢.2.釆用阳光晒青工艺的干毛茶进行加工.3.在云南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加工生产。4.采用特定工艺进行生产。如:渥堆发酵、蒸压成形等。5.具有普洱茶独特品质特征。
现行国标中规定:“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茶叶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0766-2014)中,将茶叶分为七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再加工茶。“分类原则:以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其中,晒青绿茶的规定为“干燥工艺主要采用日晒的方式制成的产品.”黑茶的定义为“以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云南黑茶的规定是“云南地区鲜叶经过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以茶叶分类的现行国标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普洱茶(生茶)属于晒青绿茶,普洱茶(熟茶)属于云南黑茶。
老杨说茶:先有绿茶还是先有红茶?
众所周知,中国的茶按照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其中,绿茶为不发酵茶,白茶为轻微发酵茶,黄茶为轻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为半发酵茶,红茶为全发酵茶,黑茶为后发酵茶。
从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上讲,无疑绿茶最先出现,红茶相对出现较晚。
一、绿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绿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中国绿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生煮羹饮、烧烤后煮饮、晒干收藏、原始晒青、原始烘青、原始炒青、蒸青粗茶、蒸青末茶、蒸青散茶、蒸青饼茶、炒青和烘青散茶、掺香绿茶、窨花绿茶、直到近代千姿百态名优绿茶的产生。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历代茶人不断创新的结果。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有一种论点认为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信史《华阳国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曾向周军献茶。这条文献记载将茶叶的种植历史追溯到3000年以前。两晋南北朝时期,为方便储藏和运输,出现了将散装茶叶跟米膏一起制成茶饼的晒青茶,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初唐时期。张揖《广雅》中有:“荆巴间采叶做饼,以米膏出之。”“荆巴”,是指现在的湖北与川渝地区,这是关于茶叶制作的最早记载。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
唐朝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蒸青饼茶取代了晒青饼茶成为当时茶的主要形式。蒸青茶克服了晒青茶加工后仍有浓浓的青草味这一缺点,使茶叶的味道更加鲜爽。陆羽在《茶经》中,对于饼茶的制作有详细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蒸青后压制的茶饼,穿孔是为了贯串烘焙的方便,通过烘焙干燥,去掉青气,增加香气,便于保存。唐代的蒸青绿茶主要采用煎茶法烹制。
为了进一步消除茶饼的苦涩,到了宋代,在鲜叶蒸青之后,又增加了一道压榨茶汁的工序。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写到:“蒸压惟其宜,研膏惟良。”由于蒸青饼茶在压制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茶香,而且制茶过程费时费力,于是就出现了蒸青散茶,蒸青散茶是将茶蒸后直接烘干,这样就很好地保持了茶叶的香味。自宋朝至元朝,蒸青饼茶和蒸青散茶一直并存,直到明朝初年,这种局面才被打破。宋代的蒸青绿茶主要采用点茶法品饮,宋代的蒸青绿茶制作工艺、点茶法和茶宴仪式传至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品饮抹茶为主的日本茶道。
我们现场品饮的炒青绿茶是在明代逐渐兴盛起来的。1391年,洪武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于是,不再有蒸青饼茶,而独存下来的蒸青散茶在明朝前期大行其道。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不过直到元朝才在王祯的《农书》中提及。到了明朝,炒青工艺日趋完善,已经有杀青、摊凉、揉捻和焙干等全套工序了,非常接近近现代的炒青绿茶制法。明代对于炒茶法的记载较多,比如明代许次纾著的《茶疏》中,在“炒茶”一节记述:“一铛之内,仅容四两,先用文火焙软,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钞转,以半熟为度。微侯香发,是其候矣。急用小扇钞置被笼,纯绵大纸,衬底燥焙,积多候冷,入瓶收藏。”这是烘青绿茶的制法。
二、红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众所皆知,红茶是源自中国。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相传正山小种由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江氏先祖,于明朝中后期(约1568年),创制而成,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朝董天工氏1751年所写的《武夷山志》中,记载有小种和工夫二种茶名。
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产红茶,而盛产绿茶,但到了公元1875年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当时由于绿茶销路不好,而红茶畅销,便在东至县设立红茶庄,祁门压口和闪里设分庄,仿制“闽红”.此为“祁红”的开端。祁红工夫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
红茶从中国走向欧洲是从17世纪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的。据史书记载,欧洲进口红茶的确切时间是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以东南亚为中心的整个亚洲贸易,他们最先把红茶带到了欧洲,随后饮用不发酵的绿茶的习惯传到了法国和英国。
三、小结
从中国六大茶类的发展历史看,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得知绿茶的发明远早于红茶,至少早了七、八百年。从制茶工艺由简至繁的发展规律看,不发酵的绿茶在出现也早于全发酵的红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中国绿茶的创制早于红茶,也就是说现有绿茶,后有红茶,红茶是在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
黄茶君山银针简介
传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4000多年前由娥皇和女英播种的。后唐的第二位皇帝,李思远的明宗皇帝,在他第一次去朝廷的时候给他一杯茶。开水一倒进杯子,他就看见一团白雾飞上天空,一只白鹤逐渐出现了。白鹤朝明宗点了三次头,慢慢地朝着蓝天飞去。再看一遍杯子,杯子里的茶叶都像地上发芽的竹笋一样挂在空中。片刻之后,它逐渐下沉,像雪花一样落下。明宗感到很奇怪,问朝臣们为什么。朝臣回答说:“这是因为君山有白色的何权水,浸透了黄色的羽毛(银针和泰国)明宗心里很高兴,立即颁布法令,给军山银针作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每个茶芽都站在杯中,令人惊叹。
君山银珍茶产于800英里外的洞庭湖罗清岛。它被描述为“洞庭湖帝子在春天变苦,草在2000年变长”。这是一种有1000多年历史的著名传统茶。成品茶芽头大而实,大小和长度均匀,茶芽色泽金黄,外层白毫外观完整,包装牢固。茶芽形状像银针,因此得名。
君山银针都是由没有叶子的又大又嫩的芽尖制成的。它们被浓密的丝状毛发覆盖,颜色鲜艳,香气清新。这汤是橙色的,味道很甜。虽然保存了很长时间,但味道还是一样。当它被冲洗时,树木直立在水面上,然后慢慢下沉。前三次都是这样。直立时,像竹笋破土而出;当雪花飘落时,它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君山茶历史悠久,制作于唐代,闻名遐迩。文成公主嫁给西藏时,喝了君山茶。君山茶在两朝后期被列为贡茶,受到历代王朝的攻击。酿造时,你可以看到锋利的银针直立,从清澈的杏茶汤里冲出来。几次波动后,他们站在杯底。
君山银针采摘要求极高。例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的7-10天内。还有九种情况不能采摘,即雨天不采摘,风化天不采摘,昆虫伤口不采摘,薄时不采摘,弯曲时不采摘,中空时不采摘,茶芽开口时不采摘,紫茶芽时不采摘,大小时不采摘等。此外,干燥过程有一些特殊之处。干燥分为四个步骤:一次干燥、一次包装、二次干燥和二次包装。需要三天时间。初始干燥温度为89℃,70%干燥后,用牛皮纸包裹,置于木箱内,称为初始包装。两天后,取出并再次干燥。再干燥温度低。90%干燥后,用纸包裹,放入铁盒中一天。当花蕾变成淡黄色并有新鲜的香味时,它会在低温下完全干燥并储存在铁盒中。采用这种工艺,芽叶中所含的有效化学物质可以随着叶片中水分的逐渐流失而形成良好的变化,茶叶的颜色、香气和形状可以更加完美。据考证,《红楼梦》中妙玉提到的前一年用梅花雪酿制的“老先生眉”,是君山的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