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陈年老茶?教你辨认陈年老茶

发布时间 : 2019-11-28
陈年老白茶汤色 陈年黑茶 安化陈年黑茶

陈年老白茶汤色。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什么是陈年老茶?教你辨认陈年老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什么是陈年老茶?那陈年老茶应该怎样辨认呢?还不清楚的朋友就跟着我一起往下看一下吧。

什么是陈年老茶:

一些喜爱茶叶生活的人总结了这样一句话:“饮茶要新,喝酒要陈”不过这个当然,每个人对茶叶的理解都不同,其实,茶叶当然也是新的好,但是有一些茶叶的种类可不是这样的,反而你把它储存一段时间,它的茶质会更好,滋味会更醇和,一般人们选择的储存的茶叶都有普洱、武夷岩茶等,这些茶叶“陈饮的话会去除新茶叶的那种燥感,所以你可以选择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再饮用,至于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存放5至10年的茶算旧茶,存放10至20年才能成为陈茶,而陈年老茶主要就是要经过时间的作用,改变茶叶本身的本质,产生对人体更加有益的物质的变化过程。

陈年老茶的辨认方法:

1、外观:真正的陈年老茶茶叶颜色一般都是深褐色或者黑色的,颜色很自然,闻起来会有陈年味道。

2、茶汤:如果你在外面买到陈年老茶,准备拿回家泡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茶汤的颜色来辨认陈年老茶的真假,真的老茶茶汤是呈现淡琥珀色,存放时间越久颜色就越深,而假的茶汤则会呈现乌黑油亮,这个通常就是碳烤出来的“新鲜老茶”了,并不是真的陈年老茶。

3、滋味:一般老茶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味道会略带一点酸味,但如果你喝到的老茶是炭味的话就是假的,因为真正的老茶是不用炭烤的,炭烤观念是近年才发展出来的方法。

其实中国茶叶知识丰富多彩,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都有它们各自的特色,只要符合自己口味的就是好茶。

茶文化精选阅读

岁月古道,陈年茶香


岁月的茶香普洱茶历史文化

普洱茶,名重天下,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后茶就作为商品对外地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时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典籍中西双版纳产茶的记载,始见于唐代,樊绰《云南志》(卷7)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所谓银生城即南诏所设(开南)银生节度区域,在今景东、景谷以南之地,为唐时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驻地,辖今西双版纳及思茅地区。诸山指的就是今西双版纳境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大茶山。

普洱茶成为一个名词,始见于明代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那时已有加工揉制的紧茶了。茶叶主产于六大茶山,之所以命名为普洱茶,盖因当时普洱为茶叶贸易的集中地,茶叶市场在普洱,由此运出,所以称为普洱茶。

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茶入贡清朝宫廷,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及印度、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名扬中外。因普洱茶贸易需要,形成了源起于六大茶山的茶马古道。所谓茶马古道,就是普洱茶的外销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茶马北道

茶马北道指的是思茅至昆明经昭通到四川泸洲、叙府、成都、重庆达北京。这条道最初是以运送皇家的贡茶为主,但在普洱茶名重京师之后,它成为六大茶山茶叶流向中原市场的主要通道。

(二)茶马西道

茶马西道起始于六大茶山,经思茅、普洱、景谷、景东、南涧、弥渡等十三个驿站进入下关,再分两路,一路经保山入缅甸、到印度再到欧洲,这是东方土地上最早与外界沟通的南丝绸之路;另一条向西北而行,经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县)、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

(三)茶马南道

茶马南道分为三线:即东出老、越,南出缅、泰,西出缅、印。东线由勐腊的易武茶山起始,由马帮运至老挝的丰沙里,再到河内,上火车至海防装船,远销南洋;南线由勐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到缅甸、泰国;西线由勐海至打洛经缅甸到印度、西藏。

茶马古道促进了国内外经贸发展,对繁荣边疆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云南边疆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为便于马帮运输,茶叶制成了团、砖、饼等形状之紧压茶。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茶叶产生后发酵,而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陈香味。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人工发酵工艺的普洱茶,港、台地区及日、韩等国掀起普洱茶热,国内需求也日益增长,陈年普洱茶和古普洱茶饼备受争宠。

千百年来,普洱茶声誉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其产自高山云雾之中,远离污染,品质纯真,滋味醇厚,耐冲泡,且有药用和保健之功效。

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


想了解《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知识吗,丰富的《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内容等你来看!

茶无上品,适口为珍。于我而言,世间最好的茶便是手中的这一杯。因为,它是触摸得到、闻得到、品得到的真实存在。

当然,随着市场的形成,茶被分为各个等级,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好的茶叶在热水的浸润下,便可得其味,感其道。相比而言,冲泡等级较差的陈年茶和粗茶就麻烦一些。就消费者而言,茶叶的等级越低,茶的粗老气味就越重,特别是夏秋茶叶的涩味相对重一些。

就算是名茶,在适当的存放很长时间之后,茶叶的色泽会变深,茶汤颜色偏黄色,香气显得熟些,叶底也较深黄。这是茶叶在正常氧化过程后形成的。因此,小编提醒大家,不仅要注意保存茶叶的环境,还应注意茶叶的保质期。

针对以上粗茶和陈茶,我们可以用以下不同的两种方式来冲泡。

对于冲泡粗茶,针对其质量不高,涩味过重的特征,可如此泡饮。用热水温润茶具,取出适量的粗老茶叶置于茶具之中,按照每100毫升水添加1.5克白糖的比例,往茶具中加入白糖,如此便可以减少茶中涩味,还能达到调茶味的效果。

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因氧化型类脂物质的增加,茶叶的味道变淡,陈味加重。冲泡此类陈茶,可加一点新鲜的橘子皮,以此压低茶叶的陈味,并且可以起到理气和护胃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品茶时,还可加入少量的干花,来调节茶汤的香气及味道。弃之可惜的陈茶与粗茶,可以如此泡饮。

关于本文《粗茶和陈年茶怎么喝》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陈年藏茶收藏传奇从盛唐开始


在深圳锦绣中华大门附近有一家荣誉公馆,馆里附设了一个藏茶的茶舍,茶舍题写着藏心茶说的大幅牌匾。走进内里,就是宽大的茶桌以及错落的椅子,靠墙整齐地码放着来自川藏的茶叶包,茶叶包都是长条形的,类似于铁路上枕木的形状,其包装异常精致,两端是用精致的绸缎缝制,中间部分则是精细的蒲草编制,有了这样精美、传统的包装,内里的茶叶应该也不简单。

茶舍主人常海先生,是痴迷于藏茶的收藏者,他介绍说,更传统的包装是狼皮的,因为保护动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今已经不这样做了,说着,他就向记者展示一个灰色狼皮的四方的囊,这东西应该有些年份了,打开囊的上盖,里边则是纸包的老藏茶,有着这样包装的陈年藏茶,如今的市场价已经相当昂贵。

文成公主的传说

常海介绍说,藏茶是今天的人们所不熟悉的,但它的饮用和收藏,已经开始走进了城市人的生活。藏茶的传奇,起自一千多年前的盛世唐朝,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将皇室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王子松赞干布,这一年的正月十五,由官员、军队、医师、工匠、商人组成的上万人庞大的队伍在京城长安集结,马匹和骆驼以及载重车辆,满载着杭州的绸缎、成都的蜀锦、太湖的香米、江西的瓷器,还有皇室的书籍、黄金、白银,浩浩荡荡,迤逦而直奔西南。

特别重要的是,队伍还携带着来自雅州(今天的四川雅安)的大量茶叶,这种茶叶被压成饼状,也叫饼茶。携带茶叶,是皇室采用了经常往返吐蕃的大唐使节和吐蕃大臣的建议漫长旅途、西南高原恶劣气候下的日常生活,没有这种饼茶是断断不可的。果然,进入川藏之后,队伍行进之路,随着海拔的升高,尤其是汉人的高原反应逐渐强烈起来,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心跳、呕吐,队伍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顿与疲累。此时,文成公主听从了藏人的建议,命人打开茶饼的包装,烧出大量的茶水,供所有人饮用,人人顿时觉着神清气爽,种种不适一扫而光。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继续前行,这样的大队人马就是依仗茶饼的劲道,终于来到了吐蕃,更把这种神奇的茶饼作为礼物,赠送给吐蕃上层人士和僧侣。这个古老的传说,在今日的藏族聚居区依然被盛传着,藏族老乡中至今一直保持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俚语,那个茶,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藏茶。

茶马古道上的官茶

常海说,文成公主进藏之后,汉族的茶叶开始成了藏族人的宝贝。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康藏高寒地区的人们,缺少蔬菜,所摄取的大抵是些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等高热量的东西,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国家的战事、兵役、工程需要骡马,藏区需要茶叶,换马和运茶也就成了国家垄断的生意,由唐以来形成的纵横交错的茶马古道,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换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司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雅州碉门茶马司规定,上等马给茶40斤,中等马给茶30斤,下等马给茶20斤到了战马稀缺年份,雅州碉门茶马司又改规定上等马给茶120斤,中等马给茶70斤,下等马给茶50斤。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说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其中的黑茶,就是现今的藏茶,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山间铃响马帮来,千百年来,那些国家或民间的千百万商人与民夫们,要涉过汹涌泡哮的河流,攀过巍峨的雪峰,则非常人所敢体验,马帮中盛传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至今还在述说往昔那些艰难困苦的景况。川茶就是在这艰苦的条件下运至藏区各地的,川藏茶路就是汉藏人民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开拓的。

蒙顶山上的那片绿

国家一级评茶师、成都茶与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雷波在深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藏茶为什么从雅安进入藏区,雅安和藏茶怎么个关系?

雷波说,雅安不仅是茶马古道上藏茶入藏的起点,更因为这里是藏茶的唯一产区。雅安境内有座蒙顶山,传说西汉时期有位叫吴理真的道士在蒙山收集野茶,种下七株仙茶,取甘露井水熬煮,创造了茶这个流芳百世的饮品,吴理真自然也就成了传说中的茶圣,这个茶圣要比唐朝的陆羽早上很多年。蒙顶山盛产品位极佳的茶叶,这就让雅安成为藏茶生产中心和茶马交易的集散地,同时又集中了从四川泸州、宜宾、灌县、重庆等地和一部分云南的原料茶重新整合,规模空前壮大。历史上运送藏茶的马帮在古雅州集结时,最多达到三千壮丁,两千驮马,几乎每年都有15000匹以上甚至多达20000匹马在雅安成交。

解放以后,雅安藏茶的生产和入藏一直得到高度重视,1950年5月,国营公司直接向雅安18家茶商订购17.2万包茶叶,组织入藏;1985年2月,雅安茶厂受中央代表团和国家民委的委托,历时72天,完成为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生产的40万份印有中央代表团赠的康砖和金尖礼品藏茶,由中央代表团赠送给西藏每户牧民。

康砖已难寻

深圳资深的藏茶收藏家王欢来有不少陈年藏茶,甚至有用狼皮包装的藏茶,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口袋的上盖,里面就是5块一层的茶砖,上下共分4层,每块茶砖上都有一张标签,那应该是几十年前的标签,标签的正上方是五角星与红旗,正下方注册商标则是民族团结牌,左侧标着康砖两个大字,最底下标着四川雅安茶厂的小字。他说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藏茶,已经很难寻觅了。

王欢来介绍说,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曾经拍卖一件牛皮包装的一包藏茶,是1958年生产的,30公斤装,起拍价48万元,最后以90万元成交。这样的拍卖几乎每年都有,2009年,在广州白天鹅宾馆拍卖上个世纪60年代的藏茶,最终以每包50万元成交。1992年雅安茶厂出产的藏茶,现在的价格已经被推高,达到每包3.8万元,业内人士一致看好那批藏茶,相信再过十年八年,涨到几十万元一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198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雅安茶厂生产了一批康砖,总计40万块,作为礼品赠送给藏族各界群众,如今这样的康砖已经难寻了,因为大多已经被消费掉了,偶尔出现,价格高得咋舌。有鉴于此,200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时,雅安茶厂又出了10万茶砖,除了赠送给藏族群众一部分外,茶厂也搞起了市场经济,对外销售,价格也不低,结果被广东的两三个收藏家把仓库里剩余的茶砖全部买下了。这批茶砖未来的市场走势应该也十分坚挺,时下人们最看好的是康砖和金尖。

王欢来说,在全国藏茶收藏家里面,广东最为著名;而广东省,东莞和中山这两个城市则是所谓的藏茶之乡,就是说那里收藏、储存藏茶的最多,有个别人贮藏数十吨。至于深圳,藏茶的收藏刚刚起步,有着大手笔的人已经开始运作了。

王欢来又说,你问到,藏茶的收藏为什么会火起来?我想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出自雅安蒙顶山的藏茶,能够让地处高寒地区、长年吃肉的的藏族群众千百年来喜好,必有它内在的道理,也就是这种茶叶至少能够去油脂、软化血管的功效。现代医学也证明了,长饮藏茶,能够治疗亚健康、高血压、糖尿病等城市病,这种消费品价格当然是一路上涨的,收藏者和商家当然不会错过拿货的机会;二是藏茶比起爆炒过的普洱、龙井、大红袍来说,价格较低,原因是2000年以前,雅安茶厂的产销还是沿用统购统销的做法,销往藏区茶砖的价格就异常地低,2000年之后,雅安茶厂开始搞活经营,价格虽然上来一些,但还是十分低,如今一些聪明商人已经开始介入,大量地吃货。至于收藏者,更为关注的则是陈年茶砖,因为藏茶是深度发酵的黑茶,它存放的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干爽、陈香,年份越久的藏茶,其经济价值就越高,所以陈年藏茶是越久越好,具有非常好的收藏价值。

普洱茶中的陈年普洱茶历史回顾


普洱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今天这篇文章讲的是陈年普洱的这么一个概念的东西,偏向茶史方面的吧。

陈年普洱茶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就像古树茶一样还没有相关机构、专家、学者明确说明到底多少年才算古树茶。陈年普洱茶一样,同样没有相关机构或者专家明确说明要多少年的茶才是陈年普洱茶。

但是大部分茶友普遍称10指30年的普洱茶为陈年普洱茶,5-10年的称为中期茶。而且陈年普洱茶的价格和新茶比,价格相差非常大,那其中的原因是啥呢?

因为刚做出来的普洱茶生茶苦涩、刺激性比较大,很多茶友都不能完全接受新茶的口感,而陈年普洱茶经过时间的自然转化,苦涩、刺激已经没有了,这时候的陈年普洱茶就像熟茶一样,温和、醇厚、不刺激、无苦涩味。

还有就是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与有些茶类只有两三年年保质期不同,普洱茶无保质期,只要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普洱茶接触空气以后就会自然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实际就是在慢慢发酵的过程。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得更加醇和,水性更柔。

后来到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昆明茶厂(现在的中茶普洱)研发出来人工涡堆的技术,让普洱茶在短时间内转化,本来几年十几年的事情,现在几个月就完成了。所以现在熟茶出厂直接就可以饮用了。但是,人们发现,即使是熟茶也是存放时间长的更适合饮用,更醇和滑口。

所以,普洱生茶除了要求存放环境、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存储,才能转化出好的口感,所以陈年普洱生茶的价格相对比较贵。

看完这篇文章,其实应该懂得很多关于普洱细节上的问题,例如普洱生茶、熟茶等等的区别。

为什么说陈年铁观音以老为贵


众所周知,普洱茶不论生熟都以年份长为佳,铁观音则以鲜香为最大特点。相对于普洱,陈年铁观音到底具有什么特殊的保健作用,是否值得收藏和炒作?相对于当年当季的铁观音,陈年铁观音在口感、韵味上又有何不同?

陈年铁观音是以浓香型铁观音作为基础长时间醇化而成,民间也称之为老茶。据悉,包括安溪铁观音集团、珍田丁香茗、八马、华祥苑在内的不少知名铁观音茶企都有推出铁观音陈茶产品,几家茶企推出的陈年铁观音覆盖了5年、8年、10年、15年、20年、28年等几种年限,最高年限的陈茶为30年,市面上的陈年铁观音定价高的甚至达到每斤数万元。

陈茶的数量非常有限,只有历史悠久的茶厂才有。安溪茶厂始于1952年,是现存的最早生产铁观音的茶厂之一。安溪铁观音集团把安溪茶厂存有的少量陈年铁观音进行市场化包装,已经形成丰富的铁观音产品系列,力求让消费者在品饮中接受铁观音的传统制作工艺。

陈年铁观音推出并被市场接受,正是铁观音茶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可以让部分资深茶客重新体验铁观音的传统韵味。但是,市场上出现的以清香型否定浓香型或以浓香型否定清香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还指出,陈年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清香型铁观音均要遵循适度发酵的原则。但是市面上个别山寨版铁观音片面追求清汤绿水,制作过程中发酵严重偏轻或者拖酸,饮后常常不适。

越老药用价值越高陈年铁观音以老为贵

清代有首《闽茶曲》唱道: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可见我国古人早已认识了陈年茶的药理保健作用。

林荣溪说,陈年铁观音以保健功能为最主要卖点,民间一般将其作为祛火、消暑、除腻的佳品。此外,陈年铁观音还有一定的消炎功效,对于痢疾等常见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陈年老茶性温,有暖胃、补气、降脂、降压和安神的作用。陈年铁观音是铁观音茶叶中的高级茶品,经烘焙冷却后密封,置于石木结构的特别仓窖中储藏,酷暑不热,严寒不冷,促进其后熟作用及一系列变化,醇、滑、清、爽沉淀着大量精华物,沉香凝韵,绵甜甘醇。

陈年铁观音以老为贵,是因为茶越老,药力越足。经十年以上贮藏的陈年铁观音,其内含物质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口感更佳,药效也明显增强。

滨江楼 江阴的百年老茶馆


老北门的人都知道,在江阴北大街社区章家场,有一座百年老茶馆滨江楼。说起滨江楼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六年。

清代咸丰六年,即1865年的冬天,一位叫何锦泰的老板独资在江阴城北的后街45号开办了滨江楼茶馆。这是一座两层五开间门面的茶楼,北倚长江,位于繁华的北门闹市中心,周围各类商店鳞次栉比,大街小巷行人如织,从黄田港至内河的运输船只来来往往,装运海鲜江鲜的渔船就停舶在附近码头。滨江楼刚开张的炮仗硝烟未落,茶客们已落座举杯了。

时光流逝,20世纪60年代初,历经四代的老茶馆依然生意红火,茶客满座。此时的滨江楼,已是一店两家,老大何永涛、老板娘缪楚珍占北半间,老二何永彬、老板娘王婷娟则占南半间,两家两隔,仅以几张芦菲蔽之。分家后仍以滨江楼冠名的何氏弟兄,各有各的固定客源,互不相扰。

茶客们饮用茶叶一般都是宜兴茶商提供的中、次档茶叶,也备有一些苏州、浙江产的较高档红绿茶招待初来茶客或身份较高的茶客。那时的茶客分为早客、中客,早客一般凌晨3点多就入座,到上午10时许散去,下午客一般不满1点就入座,到下午4点多散去。

1979年5月,小儿子何菊明与母亲承包了滨江楼茶馆。在1991年3月,他将茶馆搬至章家场现教场巷9号。仍有许多老客前来喝茶,还有一批本地居民和外地租房户来扎水,每月的收入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略有多余。

随着近几年拆迁,百年老茶馆滨江楼也淹没在一片废墟中。

上海新场古镇探访百年老茶馆


上海新场古镇探访百年老茶馆

由于电影《色戒》曾在这里取景,使得位于上海南汇的新场古镇重新浮出水面。近日,笔者从一位茶友处得知,古镇竟然还遗存了一座一百多年的老茶馆,于是萌生了“结识”老茶馆的意愿。前天,与“江南茶人茶馆”馆主有约,一起前往浦东南汇新场古镇“第一楼茶园”寻找过去生活在新场镇里人吃茶的“老味道”。

新场古镇“第一楼茶园”位于上海南汇区,现为浦东新区,因该区拥有世界级大港——上海洋山港自由贸易区,故在去年把南汇并入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是过去南汇县的一个小镇,距离上海市中心约40公里。但这座古镇却是目前浦东地面上保存最完好的古镇。明清院落,牌楼林立,水乡街巷,天井式民居院落,粗略统计,目前仍保存将近十五万平方米的古建筑,有百幢古宅院,还有一千多米明清时代的石驳岸,以及六十九座古仪门。仅现遗存石桥就有洪福桥、千秋桥、白虎桥、扬辉桥、玉皇阁桥、永宁桥、盛家桥等,它们与“十三牌坊”环环相扣。

古时新场镇原是南汇下沙盐场的南场,是这里的盐民晒盐场所。随着海滩东移,这里渐渐变成江南水田交融之地,盐民变成居民,小桥流水人家在此渐成端倪,人口逐渐增加,继而形成镇落。于是穿镇而过河流,雕刻精致的石拱桥,傍水而筑的民居,小船停靠的石驳岸,构成了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画面。当时镇里歌楼、酒楼、茶肆陆续兴起,商贾云集,于是对于新场镇的繁华程度,也就有了“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说法。新场古镇与周边的同里、?直、周庄、朱家角等古镇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味道。

及至宋、元时期,在这“南北街长四五里,东西各二里许”的古镇上,已成“科第两朝称盛”的文化名镇。仅“南屏书屋”这样呤诗泼墨的场所就有二十多处。到了光绪二十八年,新场古镇已经有了女子学堂,这在一般意义上的古镇是不多见的。

据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在这里调查后得出新场古镇有五大特征:海边盐民生息之地、商宦文人聚居之所、明清市井繁华之镇、宗教文化依存之乡和江南水乡民居之苑。而据南汇县志记载,历史上新场古镇有十景:溪湾石笋、书楼秋爽、雷音晓钟、横塘晚棹、仙洞丹霞、海眼原泉、高阁晴云、上方烟雨、千秋夜月、南山雪霁。如今是徒有其名,不存其貌。可惜,历史不再重温旧情,留给世人的只能是一种回忆。

冬日的寒风裹挟着零星雪花漫舞在古镇上,嘴里的哈气瞬间变成了冷雾。即便如此,与友人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欣赏街景,倒也兴致勃勃。从“三世二品”牌楼步行进去,一种老旧感觉和痕迹映入眼帘,时不时被街旁的木雕门窗和桥上的石刻所吸引驻足,仿佛置身于一个隔世年代。

由于天气寒冷,游人稀少,此时的古街倒也显得格外清宁和闲散。踏进古镇“第一楼茶园”的瞬间,一种怀旧的氛围扑面而来。茶园给人以既精致又朴实之感,很亲切。幽雅的环境辅以老式楼梯、雕梁门窗、古色牌匾、陈旧木椅,营造出一种传统茶文化生活的“标识”,颇具恍若隔世的老旧风格。即便在这里不喝茶,只是坐一坐也特别有味道。这样的清淡生活很是令人向往。

据有关资料显示,“第一楼茶园”建于清同治末年,将近一百四十多年历史。茶园位于新场古镇新场街与石拱“洪福桥”边,依河而建,在二、三楼喝茶可揽洪桥港(河名)风景。从外表看,一座三层木结构茶楼矗立桥边,尽管历经沧桑,却也是保存不错的一座老建筑。然而,兴许是这次来的不凑巧,在古朴迷人的老味道之中,也有着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滋味。

上得楼上,二、三楼空空如也,就连一张茶桌也无,给人感觉:人去楼空!唯独一楼有几张桌椅继续在唱着独角戏。想象中临窗品茗,聆听浦东说书,欣赏河面清幽,享受一壶清香的那种往日茶园繁荣景象荡然无存。茶园二楼沿洪桥港侧书写着“第一楼茶园”五个大字,而在茶园正门有“第一楼”牌匾悬挂,只是在中文字的上方标有颇具酒吧式英文“THEONETEAHOUSE”字样,颇显不伦不类,原先悬挂在外面的“清风茶楼”牌匾居然也被挂在了室内,让人难以对这座百年老茶楼产生探古访幽的感觉。

至于为何要起名“第一楼”就不得而知。笔者猜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茶园是古镇上唯一的三层建筑,这“第一”是由此而来;二是新场古镇在历史上曾是浦东第一大镇,后因盐场变迁以及战乱等因素,虽曾几经兴衰,但一百多年来茶园名称依旧延续下来。这座老茶楼的历史应该说与上海湖心亭茶楼在同一时期诞生,只是第一楼茶园所处地段偏僻而始终默默无闻,不被人知。

据了解,茶园过去曾以说书闻名,茶客听书,熙熙攘攘,这里也成了“莫论天下大事”的聚集地。为了再现“江南水乡古镇行,百年茶楼书场内,浓浓一杯清茶茗,听书品茶山海经”的悠闲韵味,前几年“第一楼茶园”大修开张后,这里书场复兴,吸引大批退休老人,每天人头攒动,老乡云集,为的是那杯久违的香茶,为的是听到过去的浦东说书,为了浦东忘却的纪念,重新又让茶楼书场魅力四射起来。

令人惬意的地方,或许不只为了听听浦东说书,仅仅能在茶园吃一杯茶抑或是身临其境也是一种安闲无比的享受。但问题的关键,这种经营模式能维持多久,毕竟,茶客舒舒服服地呆上一个下午听书,每人只需出资二元钱,可以看得出,这是贴钱赚吆喝的买卖。茶园的盈利点在哪里?茶馆经营要有效益,既要有保护、挖掘传统文化的信心,又能使茶园经营精益求精,稳妥地实现盈利,所以,如何把握老茶馆的保护和开发之间尺度,值得人们去思考和探讨。

据熟悉当地的人告知,新场古镇的开发定位主要是使之成为“三民文化”的展示和保护基地,即“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激活“沉睡”古镇新细胞,并与附近的迪士尼乐园实行有效对接。但愿“第一楼茶园”作为新场古镇的一张文化名片早日“抛头露面”,成为茶客追逐的知名茶馆,与古街、老宅、秀水和石桥等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一大去处。

阿拉斯加小镇有云南陈年普洱砖茶


经过两天的艰难下撤,全球9大极点顶级探险活动主力队员金飞豹及其队友安全返回麦金利山脚下的托克特纳镇。

听当地人说小镇连续几天阴雨绵绵,今天突然放晴。飞豹告诉我们他的心情也像天气一样好:“19天没有洗澡,今天享受到了热水淋浴,19天都吃方便食品,今天吃到了热腾腾的米饭,心里愉快的简直没法形容。”

吃饱洗净,飞豹又忍不住到小镇上逛。在一家由当地人经营的小商店里,他惊喜的发现六块250g的云南普洱砖茶,泛黄的包装纸上写着“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字样。店主说他并不清楚这些薄纸包的块状物究竟是什么,在很多年前接手经营这家店时就已经有了,多年来这些货品也无人问津,更没有人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没想到今天竟然由一个来攀登麦金利的中国人解开了这个迷。飞豹马上拨通了在昆明的普洱茶专家的电话,据这位专家分析,从公司的名称及茶饼的成色推断,这些砖茶应该是70年代出口的,该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44年的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这批茶可能是由华人带去的,也可能是云南茶叶分公司通过广交会出口到美国的。飞豹觉得十分有价值,于是将六块砖茶全部买下。电话里飞豹激动地说:“云南普洱茶近年来流通很广,但了解它的人其实并不多。我们现在的宣传深度还不够,需要结合普洱茶文化在省外甚至国外做一些有文化内涵的活动来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的普洱茶”

明天飞豹和队友将乘车返回安克雷奇,随后,他将开始历时十四天的美国巡回演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