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什么要倒七分满

发布时间 : 2019-11-28
喝绿茶为什么要洗茶 喝红茶为什么要洗茶 黑茶为什么贵

【www.cy316.com - 喝绿茶为什么要洗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为什么要倒七分满”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标题:茶为什么要倒七分满

茶道文化中有“酒满敬客,茶满欺客”之说,是因为酒凉茶热,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水溢烫手。“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所谓“茶七酒八”是指主人给客人倒茶斟酒时,茶杯、酒杯满到七八分的程度。主若以茶待客,则以倒七分为敬,不宜过满。那么,为什么茶倒七分为宜呢?原因有五个:一是茶水倒七分满首先不至于烫着客人或洒到桌子及衣物上。二是品茶需要一遍遍品,一壶茶要平均倒好几杯,所以不可能一杯倒得太多。三是品茶时,不仅喝茶汤,还要看汤色、闻茶香,茶水太满品鉴起来不方便。四是茶水倒得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一杯浅茶,在轻抿慢啜中方能悠悠地品出一番情谊来。五是茶杯倒七分茶水,茶水的面距离杯口有一定空间,茶水的清沁芳香就不容易失散,在饮茶前,能闻到浓郁的茶香。

总之,七分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分寸上的把握。行事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以宽容之心待人,处世淡泊从容。茶倒七分满似乎也在提醒人们,为人做事一定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不可锋芒毕露,要谦和含蓄,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其实,人生正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艺仪程 奉茶“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分”


奉茶

“客来敬茶”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民族风俗。饮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认为饮茶除了可以强身健体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赞美“茶有十德”。唐宋时期,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众多的文人雅士,不仅酷爱饮茶,而且也有过很多歌颂和描写茶叶的佳作传于后世。

奉茶之道最基本的就是有客来访时马上奉茶。其实,关于奉茶,我国有一系列的相关礼仪和讲究。奉茶前最好能够先请教一下宾客的喜好,如果有茶点的话应该在奉茶前先将点心端出,然后再奉茶。由于我国南方北方接人待客的礼仪习俗有所不同,因此有时奉茶也可以不拘一格。最常见的奉茶方法一般在客人左边用左手端茶奉上,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姿势进行对答礼仪;也可以从客人正面用双手奉茶,双手是在表示请客人用茶,客人同样用手势进行对答。同时,在奉茶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先长后幼、先客后主的顺序。俗话说: “茶满欺客,酒满心实”。因此在斟茶时应该注意茶杯不宜太满。“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分”。通常情况下,倒茶要倒七分满,这不仅能够表明宾主之间的良好感情,同时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因为茶杯在七分满时非常好端,又不易烫手,但是如果十分满的话,不仅不易端取,而且容易烫伤客人。此外,如果茶杯是有柄茶杯,奉茶时一定要注意将茶杯柄放在客人的顺手方向,这样有利于客人右手拿茶杯的柄。

此外,如果有两位以上的宾客同时到访时,应该注意端出的茶杯茶汤色泽一定要均匀,并且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是在奉茶前端出的茶点是放在客人的右前方,那么茶杯应该顺势摆在点心的右边。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红茶这种可调饮的茶品招待客人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同时要替每位客人都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客人杯旁的碟子上,以便客人自行取用。

倒茶七分满就好,喝茶待客需注意礼节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就好,‘杯满就欺人’了”。日常生活中,居家待客时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些该有的泡茶礼仪,这可能会让客人觉得不够礼貌,甚至有可能让别人误认为是一种常识的缺失。

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然后问客人喝什么茶。准备好几种茶后,主人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及文化背景等,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开水冲烫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杯。用左手拿起碗盖,注满盖碗,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冲泡:

1、将茶荷中的茶叶放入壶或盖杯中。乌龙入宫时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2、“浸茶”,也称为“洗茶”。是将沸水冲入盖碗或壶中,待盖碗或壶满时,用杯盖轻轻刮去碗口的泡沫。再冲洗掉残留在盖口的泡沫。高长的滚水注入盖碗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更不失为一种礼貌的表现。切记:一定要“刮沫”,有些人泡茶时忽略这一点。

3、泡茶。

冲泡第一泡茶,倒茶时应将小茶盅一字儿排开,提起茶壶来回冲注,俗称“巡河”。切忌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浓淡不均。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还要注意高冲低斟,低斟是以免香气散失,防止茶汤溅出滴到客人的手,造成不礼貌。

三、敬茶

1、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2、“七茶八酒”

茶倒七分满即可,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时也不容易烫到手。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七分茶三分情,作为主人这些茶礼你得知道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茶排在最后,但是也说明了茶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我们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你知道客人到来之后,茶水倒几分满才最合适?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最后,添茶。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敬茶只沏八分满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敬茶只沏八分满的习俗


中国向来就有“客来敬”的风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已被奉为礼物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交际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许“有十德”,以为饮除了可健身(健身食物)外,还能“以表敬意”、“以可雅心”、“以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更成为大家平常交际和家庭生活中遍及的来往礼仪。俗话说:酒满半。奉茶时应注重: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避免客人不小心被烫坏。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盘端出的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盘底部,右手扶着盘的边际,如有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时应以右手端,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眼睛食物)凝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待客时,杯耳和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预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便利客人自行取用。

喝的环境应该静寂、幽雅、洁净、舒服,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受。选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爱饮香味,江浙人喜爱饮清芬的绿,闽粤人则喜爱酽郁的乌龙、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巧共同的,也可以用简略质朴的。

当然,喝的客人也要以礼行礼,双手接过,允许称谢。品时,考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别的,可适当称誉主人好。壶中可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饮尽,主人可为其续,客人散去后,方可收。琛瓯洗尘沏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平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兄弟的尊重,也能表现本人的涵养。

普洱茶为什么又叫七子饼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为什么贵客入席要坐在西边?


喝茶请客,以客为尊,那么尊客应该坐在什么位置比较合理呢?这事很有讲究。

按中国儒家伦理观念,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反映在座席上也是有规矩要讲究的。

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

家塾教师和官僚们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所以古人尊称授业解惑之师为“西席”。

那桌上的主位是哪个位置呢?

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南为尊,北为卑,人的座位有南北面向之分,不能僭越。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国之君主的座位,必须坐北朝南。

其实我国古代的礼节,席位尊卑有君臣和主宾两种。

君臣主要是南北方向来说,皇上以南面作为独尊之位,也就是南面称尊,北面称臣。

而主宾之礼则取东西方向,出于对宾客的尊敬,主人自坐东位;而让客人坐西位,即面东而坐。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正向朝南的座位,也就是正座儿了。

这个正座儿,在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一定要留给家中辈分最高的人物。

当然在生活中,大家都不是以方向来区分座次,而是将座席面对门的位置定为上席。

同席时,应以长辈、领导让为上席,背对门的位置为下席,一般为晚辈的席位,左右为普通席位,可由主人安排就座。

针对圆桌,还有人做出了以下图表明座次讲究:

在注重礼节的中国历史上,对于座次也多有记载。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赵)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自己面东而坐在尊位上,藐视其他的军吏,将夸夸其谈、狂妄自大的赵括刻画得活灵活现。

再如《汉书·王陵传》记载,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让使者看到自己对王母是尊敬的,以此想来招降王陵。

由此可见,在室内坐西面东是上座。

所以古人将宾客和老师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当然在过去,“西席”还有着其他指代意义。

如古典文学作品里也常把老师称为“西席”。

唐代柳宗元有诗曰:

“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红楼梦》第二回中写道:

“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

《儒林外史》第二回中说:

“申祥甫连忙斟一杯酒道:‘梅三相该敬一杯。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

另外在民间有一副对联赞美老师教育有方,得意门生遍布乡里:“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喝茶有讲究,为什么喝茶之前要洗茶?


小时候看长辈们泡茶总是将泡一遍水倒掉,其实这就是茶道里面说的“洗茶”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的用处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什么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泡茶要洗茶。

“洗茶”起源

“洗茶”一词最早起源于北宋,是当时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他们认为不洗茶是不卫生、不懂茶艺的。所以采茶回来之后要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这样做不仅能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

泡茶为什么要洗茶

在当时他们认为不洗茶是不卫生、不懂茶艺的,其实洗茶还有关精神层面之事,就是寓意洗涤凡尘,而不是单单是为了卫生,当然洗茶也是为了洗掉有害物质,或者里面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如果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这一步也是泡茶的操作。

洗茶的时间不适宜超过3秒

其实第一泡的有效成为居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有关实验表明,茶的香味和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会在第一泡的三秒之后泡出来,一旦超多3秒倒掉茶水,茶中的有益成分也会大打折扣。

不过喝茶之前还是建议先洗茶,因为现代茶叶中很可能会含有农药残留,洗洗更健康,只要洗茶的时间把握好了,茶还是一样的好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