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316.com - 中茶黑茶园】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普洱茶诞生地普洱市,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龙头企业。在普洱市拥有自有产权茶山8.5万亩,茶园面积4万亩,是目前国内经营茶园面积最大的茶叶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普洱茶、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红茶在内的各类茶叶产品,拥有“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 ”完整产业链。
茶园
上月,由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龙生有机普洱茶庄园”揭牌,依托已经通过了中国、美国、欧盟有机认证的8000多亩有机茶园,这里将打造一个万亩连片“有机茶庄园”。目前,公司还有2万多亩茶园正进入有机茶园转换期,有望通过2年左右全部达到有机茶园标准。
“有机茶+茶庄园”绘出普洱茶产业转型升级新风景,龙生公司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把基地建成体验式的茶叶庄园,打造集休闲养生、观光游览、康体疗养、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生态化庄园,探索茶旅融合发展路子。同时,通过做好茶园上层多品种覆荫树的种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以及化学除草剂的施用,进行茶叶初制所清洁化标准化改造,积极开展有机茶园的认证工作等措施全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推动普洱茶产业提质增效。
茶园
揭牌当天,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与华夏普洱投资有限公司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也同时在庄园揭牌,通过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服务普洱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转型升级需求。
茶园
龙生茶园都是远离污染、选用有机肥料栽培茶叶,并严格控制好每一个茶制作工序,产出各类高品质的茶叶,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精选阅读
安徽多举措推动茶产业发展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有着发展茶叶的众多优势,茶叶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近年来,地处中部的安徽农业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强科研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在探索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路径中不断贡献着“安徽智力”。
茶基础研究成果不断
2018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标志着我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茶树基因组的破译将推动茶组植物基因组进化、茶树起源和遗传多样性、茶叶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形成机理等重大基础生物学问题的研究。
茶叶
安徽农业大学以茶树基因组图谱为框架,整合了24种山茶属植物共计97个转录组、代谢组、甲基化组、种质资源以及大量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分布模式的相关性建立起各数据之间的联系,系统构建了全面的茶树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平台,实现了茶树组学大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该平台集成了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如功能富集分析、相关性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引物设计、序列比对等),有助于研究者快速检索以及深度挖掘数据库中丰富的组学数据并实现可视化。
酯型儿茶素是导致茶叶味苦的主要原因,但这一类型儿茶素是如何合成的,长期困扰着学界。安徽农业大学经过艰苦的攻关研究证实,有两种酶在酯型儿茶素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是学界首次发现酯型儿茶素合成的关键酶,证实了儿茶素合成途径的存在。由此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影响酯型儿茶素的合成量,从而对茶叶苦涩味进行调控。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研究发现,茶树萜类合成酶基因在茶树叶片和花中,通过转录过程中的再加工,生成了功能有别的两个转录本,分别催化芳樟醇和橙化叔醇的生物合成。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应用不同逆境信号物质,调节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改善茶叶香气品质的目的。研究还揭示了β-葡萄糖苷酶在茶叶香气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层面揭示了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这些研究都为生产环节提升茶叶香气和口感提供了现实途径。
推进茶机产业迅速发展
为了改变众多茶企业作坊式加工落后的现状,聚焦制约我国茶叶化加工技术和装备发展中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团队开发集成了茶叶连续化、清洁化加工技术。“十五”期间,项目组引入日本和台湾的茶叶加工设计理念,研建了国内外首条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由此开启了我国茶叶大规模连续化、清洁化加工的先河。“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将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黄山毛峰、滴水香等传统名茶的规模化生产上,先后开发了5条黄山毛峰茶、滴水香茶清洁化生产线并示范应用。“十二五”期间,在安徽省政府“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下,开发了六安瓜片茶、祁门红茶、霍山黄芽茶、黄大茶等生产线。茶叶清洁化生产线在名优茶生产上的示范应用,改写了我国传统名茶只能依靠手工配合单机加工的历史。项目成果通过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安徽三九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快速推广应用,先后在全国20个产茶省市推广生产线200多条。
由于茶叶色选技术装备受制于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价格昂贵,在我国很少使用。“十一五”期间,我国大米色选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于2007年开发了首台国产数字化智能茶叶色选机并示范应用,“安科”茶叶色选机已经在全国20个省推广应用并出口海外,打破了日本和韩国对我国茶叶色选机市场的垄断,并迫使国外茶叶色选机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茶叶色选机实现国产替代后,在合肥市带动一批如捷讯光电等民营色选机制造企业,合肥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色选机产业化基地,生产的茶叶色选机已经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茶叶数字化品控技术开发与推广。为适应茶叶大规模连续化加工对原料和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与品质控制中,先后开发出系列茶叶品控装备,应用于检测茶鲜叶原料质量、评判茶叶品质和等级、控制茶叶加工工艺、监测出口茶掺杂,为茶叶生产全程数字化品质控制奠定了基础。
茶叶
开发茶叶新品种市场
黄大茶是皖西特产,利用夏秋季原料加工,因原料粗老、加工粗放、包装简陋,一直属于低档产品。2016年,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和张劲松教授研究组发现,与其他茶类相比,黄大茶更有益健康,系列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发以健康为导向的功能性茶叶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而催生了皖西黄茶产业由冷转热、由弱转强。如今,包装精美的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和速溶黄大茶系列产品成为电商网店的热销品。利用安徽260多万亩茶园丰富的夏秋茶资源优势,安徽农业大学在皖垦集团等9家龙头企业,集成推广机采、机剪和机耕技术,示范推广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机采示范茶园15000亩;开发了桂花红茶、桂花瓜片、金寨红茶、安徽特色乌龙茶、黄大茶等系列夏秋茶产品,研建了生产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利用夏秋茶资源开发了多种类型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在浙江和安徽,研制了一批速溶茶和姜糖茶生产线,年加工速溶茶近万吨。以低档茶及茶园修剪枝等作为添加剂,研发含茶的动物饲料,不仅能够明显降低鸡肉和鸡蛋中胆固醇、甘油三酸酯的含量,提高肉中不饱和脂肪酸、肌苷酸、VE的含量与动物蛋白质量,还能够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减少甚至替代了饲料中抗生素、抗菌剂、防霉剂、生长促进剂等的使用,从而开辟了茶的应用新领域,拓展了夏秋茶资源的利用广度,提高了健康养殖技术水平。
早在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宛晓春、夏涛向安徽省政府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安徽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了“服务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从茶树品种选繁和茶园管理、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名优茶加工技术和装备推广、茶叶健康功能发掘、茶产业经济与茶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振兴安徽茶产业的技术路线。安徽省半数以上的茶园是20世纪70—80年代开垦的,多为低产老茶园,制约了茶叶产量、品质的提高和机械化采茶的推广。团队通过离子诱变结合杂交和系统选择等传统方法,先后选育了3个国家级品种,4个茶树新品系,在重点茶园广泛推广应用。并通过研发的新茶树扦插快繁技术,使得茶苗繁殖系数、苗圃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1倍。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近5年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茶叶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宛晓春教授先后3次作为代表团团长参加ISO/TC34/SC8国际茶叶标准化会议,并担任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茶工作组召集人,4项茶叶国际标准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扭转了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方面没有话语权的被动局面。
为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安徽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并开展了广泛的茶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与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茶文化交流不断。在此基础上,创立了4年制茶学专业茶文化与贸易方向,编写出版了系列茶文化教材,培养茶文化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2016年,依托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联合多所国际一流高校院所,已取得明显的合作成效。学校先后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建了联合研究中心,与新泽西州立大学、马歇尔大学组建了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成立了茶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提升项目合作研究的效率,增加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互派的频次和数量。
云南:举行首届“云茶”国际茶商论坛 推动云南茶企发展
云南是中国茶叶原产地的中心,世界上最早的茶树就是在云南发现的,云南有着悠久的茶叶发展史。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的生长,云南著名的茶叶有:普洱茶、七子饼茶、滇红等等,这些茶叶的品质特佳,非常受海内外的人们所喜爱。5月12日,首届“云茶”国际茶商论坛在世博园中国馆举行,160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茶”的发展战略,携手做强茶产业,联袂弘扬茶文化。
本次论坛立足云南、放眼全世界,以云南茶业“首席服务员”为主体,以全面提升云南茶业品牌影响力为主线,促进我云南茶业产业发展,旨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呼吁和感召更多的茶业界精英力挺云南茶业兴业、肩负推动云南茶业发展使命,建立认同、加强学习、促进传播、共同成长,打造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公信力、有发展观的云南茶业”全面综合性服务于茶业的平台。
2018首届云茶“茶商”论坛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主办。云南大道沧控股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茶正升介绍,举办此次论坛,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牵引,打好云南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三张牌”,共同推进绿色食品.茶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云南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省份的区位优势和云南是产茶大省和我国重要茶业基地的原料优势,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以“做优茶品质”为基础,以“唱响茶品牌” 为导向,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以“共建茶平台”为突破,以“做强茶产业”为主题,搭建一个云南茶产品的营销、推介大平台,推进云南茶业技术创新大合作,促进云南茶产业与茶经济的大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大交流,让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茶产业历久弥新、香飘世界。
80多岁的茶叶界泰斗张顺高的出席,引起现场雷动般的掌声。张顺高说:“自己活得健康的原因就是多喝茶。现代茶文化是沟通最高端的精英文化与最基层的民间文化的一座桥梁,是通往诗化生活的重要媒介,是抚慰人们心灵的清新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是世俗生活与宗教境界之间的中介体。其本身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过程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希望大家喜欢喝茶、多喝茶、爱喝茶。”
会上,中国科学院勐仑植物园研究员,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张顺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戴陆园 ,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李仁,云南省科协副主席向云,“大道沧”品牌创始人茶正升,为出席论坛的43位云南省茶叶专家授予云南省瑞茗源茶叶行业协会“委员会专家”聘书和大道沧商学院“导师顾问”聘书。
此次“云茶”国际茶商论坛的举办,是为云南的茶产品搭建了一个集营销跟推介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为了推进云南茶叶的技术,大力推进云南的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
贵州:700万亩茶园 年产茶叶32万吨
贵州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山地资源丰富的省份。贵州是一个有名的旅游大省,也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大省。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茶叶的蓬勃发展。12月29日,第六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举行,会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省茶园面积为717.6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25万亩),产量32.7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和15.2%。
贵州茶园
全省43个茶叶主产县主管部门及茶区的专家、学者、茶叶企业、经销商、销售商、采购商等社会各界人士共计600余人出席盛会。
年会旨在解析行业热点,探讨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贵州茶产业深层次问题,共同谋划产业发展,为贵州茶产业注入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活力。本届年会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茶文化研究会等主办。
年会上,来自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工程院的专家和院士针对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贵州茶未来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利用贵州先天优势,讲述如何打造贵州干净茶、健康茶。
2017年,全省加工企业(合作社)为4149家,同比增长10.3%;总产值361.9亿元,综合产值56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13%。全省茶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口49.85万人,脱贫人数16.11万人;涉茶人员的年人均收入达到8840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4855元,人均年增收2400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山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主导产业。
组委会分别为2017贵州最具营销创意公用品牌、2017贵州茶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贵州茶叶品牌进行了颁奖。
会议还举行了贵州绿茶北京地标授牌仪式,贵州十大茶农结对帮扶仪式,特向普安县颁发“2017贵州最具创意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北京一家投资基金向湄潭某茶业公司投资股权资金2000万元,债券资金1亿元,双方在经济年会上正式签约。
麻家渡镇:打造万亩“舌尖上的绿色银行”
麻家渡镇是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下面的一个镇,其素有“竹山西部粮仓”和“秦巴宝石之乡”美誉。这里的农业发达、绿松石加工贸易也非常繁荣。
麻家渡镇
近日,在麻家渡镇太山庙村许多村民放弃正月不过完不下地习俗,来到各自的茶园开展除草、施肥,力争春茶上市时有个好收成。
在鸡公梁村,该镇驻干部、村干部与县新闻办驻村工作队一起,冒着蒙蒙细雨,深入各农户落实茶叶种植地块,察看老茶园状况,计划今年在该村新发展茶园648亩,改造老茶园300亩,力争将茶叶产业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麻家渡镇有发展茶叶的得天独厚优势,茶叶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我们将抓住优势,把茶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推进,今年全镇计划新发展产业7190亩,其中无性系1800亩,让茶叶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镇党委书记耿恒举信心满满地说。
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该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茶叶产业作为镇域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的支柱产业发展,通过“支部抓产业、产业带农户”的工作模式和“大户牵头、连片开发”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建成生态有机茶园基地1万多亩,涉及罗家坡、总兵安、墩梓等16个村3000多农户。为了建设茶叶大镇,真正把茶叶产业建成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今年该镇党委政府把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和集约化管理作为重头戏来抓。计划再发展高标准生态有机茶园 计划新发展产业7190亩,同时加大现有茶园管护力度。
在茶园建设上“量身定做” 致富产业园,坚持走“专业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的模式,带动全镇茶叶产业发展。将以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为依托,联合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以打造精品园区为切入点,建立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等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的施肥、浇水、灭害、采摘、加工,全面构建起产前苗木繁育、产中种植加工、产后品牌销售、茶文化展示观光于一体茶叶产业链,推动全镇茶叶向名牌和高端发展。加大本镇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茶农带着茶园入股,消除茶农因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导致茶园管理低下、增收难的问题。
致力开发茶文化、茶旅游的“农旅名片工程”。将该镇女娲文化、十星文化与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整理“老牌楼”茶文化,不断丰富“麻家渡茶”文化底蕴,实现茶产品与茶文化一体化经营,让茶叶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陕西西乡茶产业推动经济驶入快车道发展
陕西省西乡县全力实施茶业经济强县战略,以发展现代茶业促产业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去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了4005吨,实现农业产值1.68亿元,茶叶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30.56%,占农业总产值15.6%,对全县GDP贡献率为14.36%。同时,拉动二、三产业增收过亿元,茶农户均增收2000元,人均增收400元以上,每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7万人,直接增加劳务收入8000万元,茶业经济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
“十·五”以来,西乡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茶叶基地。截止2007年底,22个乡镇种植茶叶,总面积达22.4万亩,其中建成万亩茶园乡镇10个,种植茶叶的乡镇和农户分别占全县的96%和75%。西乡种茶面积分别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43%和全省的25%,成为陕西省最大产茶县,被誉为“中国著名茶乡”和“中国经济林(茶叶)之乡”,曾获得国家首届“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殊荣。
该县建立茶业中专学校1所,茶叶研究所3所,茶叶技术服务中心站5个,培养国家二级评茶师13名、高级茶艺师5名、中级茶艺师200余名。推广实施茶叶实用技术与科研开发项目4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现已成功研制出乌龙茶、红茶、龙井茶茶叶新品。同时建成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4个,绿色食品茶基地2个,有机茶基地10个,实施了产地和产品认证的茶园基地面积达3万余亩。先后吸纳外资4000余万元,建成18家茶叶重点企业,并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加工和产品认证,9家企业获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2家企业获得了QS市场准入认证,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建立,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西乡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科研基地。
西乡成功开发研制的“午子仙毫”名茶,多次获得“全国名茶”、“陕西省优质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和部优、省优大奖20余项,被誉为“茶中皇后”。午子仙毫茶叶品牌成为西乡的金字招牌、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和陕西茶叶的知名品牌。该县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茶叶节、陕西省首届秦巴赛茶大会、汉中市两届赛茶大会和全国茶艺研讨会、陕西茶业研讨会、张飞文化挖掘等全国性茶事活动,开展了以茶为主的诗歌、茶艺、文化等文化活动,营造出讲茶话、跳茶舞、赏茶艺、品茶香、写茶文、游茶园的社会氛围。(侯峰)
武义县茶企组团赴景宁、松阳考察茶产业发展
茶叶在我国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已经逐渐规模化,并且逐渐走向产业化道路。在各地不同的茶产地上出现了不同的茶企,这些制茶企业将茶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地,近年来,在逐渐激烈化的市场竞争下,各地茶企业也在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希望通过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在市场中挣得一席之地。
近日,武义县茶文化研究会、县茶业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及“茶二代”赴景宁、松阳考察当地茶产业、茶文化发展。学习借鉴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及茶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1月8日,考察团在县政协原主席、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钟明祥带领下,赴景宁畲族自治县惠明茶业有限公司考察。惠明茶始于唐代,是景宁畲族自治县独有的茶叶。该公司加工生产的“金奖惠明”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2008年公司先后开设300多平方米的惠明茶系统产品展示厅、300多平方米惠明茶艺馆,同时组建了惠明茶艺表演艺术团,从根本上提升畲乡茶文化内涵。该公司的“惠明禅茶”、“畲乡迎客茶”茶艺演示,让人耳目一新。目前,该公司与北京张一元合作,以投资参股形式建设茶文化园。
考察团成员认为,景宁惠明茶文化开发值得借鉴。武义县南部乡镇柳城、桃溪镇的茶产业发展与景宁县非常相似。柳城镇和景宁县同属畲族自治区域,相同的民族风俗,相近的茶文化;景宁有惠明寺,成功开发了惠明禅茶产品、惠明禅茶茶艺节目及茶文化,武义县有桃溪镇延福寺、柳城镇冲真观等,同样可以开发以佛教、道教文化为主题的茶产品、茶文化。
1月9日,考察团一行30人,到松阳县碧云天茶业公司、振通宏茶业公司、茶产业加工集聚区、大木山茶园考察。松阳碧云天茶业有限公司的茶旅结合,民宿、茶酒生产等成为该公司茶叶多功能利用的一大特色。松阳县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近年来生产速溶茶粉,解决了茶叶滞销年份松阳茶叶的出路。同时该公司建成了1条抹茶生产线,接下来公司还将建设茶食品等,跟上了茶叶深加工时代的脚步。当天下午,考察团考察了松阳茶叶加工集聚区。该集聚区位于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的松阳县赤寿乡,总用地面积39207.74平方米,总投资1.04亿。内建制茶标准厂房有A、B、C三类不同大小共30幢34个单元,现已基本完成入住。松阳县出台对违章拆迁或土地征用拆迁的茶厂优惠政策,给这些茶厂购买加工区厂房优惠20%,入驻加工区的茶厂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证(SC证),再奖励房价的10%。
通过考察,大家认为松阳茶叶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松阳茶叶加工集聚区建设模式值得学习。在全省“三改一拆”政策压力下,武义县茶叶加工厂用地问题在近年集中爆发。茶叶生产是民生产业,主要惠及的是山区半山区的中老年群体,是农民种茶收入的来源。松阳茶叶加工集聚区的建成使用,给武义县解决违建茶厂安置提供了新思路。
山东日照:严格把控茶叶原料 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
近期,山东日照出产的碧波绿茶获得全国名茶的称号,这都要归功于以下三点:一、从茶叶源头进行严格把关,实现从生产到饮用的安全;二、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抗寒茶树品种;三、注重茶叶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
日照茶园
日前,从中国茶叶学会传来喜讯,碧波绿茶在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得佳绩,由山东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出品的“日照碧波”牌碧波春,荣获特等奖。这是继前不久碧波绿茶荣获“好礼山东,一城一品”称号后,碧波茶业公司获得的又一殊荣。
追求卓越、质量第一,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
为充分保证绿茶品质,公司导入并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认真梳理日照绿茶传统工艺,总结研究出一整套独特的生产加工工艺,完善操作规程,达到了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公司先后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ISO90001、22000等认证。
茶树
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管理,重点采取了“抓两头、控中间”的管理措施。在曲形茶工艺中加入了“杀二青”环节,在扁形茶工艺中加入了“回潮”环节,在所有工艺中加入了“提香”环节,等等,使日照绿茶特有的内质得到更充分体现。
为了让消费者喝到健康好茶,公司全面推行质量追溯卡制度。追溯卡记录了从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同时,结合公司建立的网上质量安全平台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获知产品全流程信息,可以追溯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全流程质量安全可追溯,让顾客买得放心、喝得舒心。
科技创新、品牌发展,打造百里绿茶长廊的璀璨明珠
公司积极实施科技领先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与研发。公司联合陕西、河南、山东三省41家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发起成立了“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立足北方茶业区域特点,进行茶叶课题研究与攻关,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公司实施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北方茶树抗寒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筛选出抗寒良种品系5个,抗寒优质单株2个。发明了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科技期刊论文1篇,形成了公司自有的知识产权,为推动北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照茶园
作为龙头企业,日照碧波茶业公司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园,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全面强化品牌建设,深度挖掘茶叶文化内涵,积极开发茶园观光、采摘体验、现场炒制、茶园品茗、茶艺观赏、茶文化交流、茶食品深加工等主题内容的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重点打造碧波山庄茶文化风情园,延长公司产业链条,将“日照碧波”打造成巨峰“茶香漫城”和百里绿茶长廊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东好茶在日照,日照好茶属碧波”。公司将继续发扬“仁德、诚敬、谦和”的企业精神,坚定实施质量强企、品牌兴企战略,精心培育日照碧波绿茶品牌,为广大消费者奉献一缕碧波茶香,为推动日照绿茶走向全国,打造全国著名品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