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茶产业竞争力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绿茶产业 绿茶免疫力 黑茶洗茶

绿茶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的茶叶生产大国,每年生产出大量的茶叶以供市场需求。这几年来,随着中国茶叶市场的打开以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的茶叶生产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近期,农业部对2017年茶叶生产形势进行了调度分析,分析显示,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部方面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推进茶叶绿色发展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茶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稳定茶叶面积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巩固提升优势区,发展特优区,引导非优势区逐步退出茶叶种植。推进老茶园改造,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

推进集成创新加快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加强新品种登记和保护,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集成组装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提质增效。组织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攻克名优茶机采技术瓶颈,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推进机制创新培育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扶持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育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茶业休闲、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品牌创建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企业创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借助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平台,创响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cy316.com扩展阅读

【人大发声】人大代表柳红:提升茶产业国际竞争力


近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人大代表们出席了会议。在会议期间,各个代表从身边的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就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当前热切期盼得到解决的问题发声。其中来自福建省的人大代表柳红建议:做大做强我国茶产业,提升中国茶的国际竞争力。下面我们来看详细报道。

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柳红提交建议,建议做大做强我国茶产业,提升茶产业国际竞争力。

柳红建议,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逐步提高我国茶叶规模化生产水平,鼓励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搭建产区生态云平台,为整个产区提供生产种植导向性意见,建立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鼓励科研院所加大对新设备、新产品的创新研制力度,同时通过政策性补贴鼓励企业使用新设备进行生产。二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并积极开展国际互认工作。三要借助海丝茶文化溯源、“一带一路”茶文化推广、国际级茶博会、孔子学院等,打造中国茶文化体系,推广茶文化影响力。四要整合茶产业资源,打造领军企业,塑造知名品牌。主要茶产区的地方政府要根据各生产区域茶产业的优势和特色,集中塑造强势品牌和领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出口红茶产品的推广力度,对在国外重要城市推广和开办相关项目或品牌店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奖励和扶持。

农业部牵头组建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


5月18日讯 中国茶产业联盟终于成立啦!昨日(5月17日),中国茶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该联盟是由农业部牵头组建的,共联合157家大型茶叶企业集团及科研单位,为推动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茶产业必将做得更大更强。

中国茶产业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针对中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的问题,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会上提出:将聚力技术创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引领做强中国茶产业,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加强科企合作,共同推进茶树育种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加工工艺创新、产品创新。针对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料供应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引导企业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合作社共建紧密型茶叶生产基地。发展种苗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社会化服务,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原料稳定供应。

制定茶叶种植标准、加工标准、产品标准及品牌使用规则,完善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标准体系。参与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切实推动按标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提升品牌价值。搭建茶叶营销推介平台,组织联盟企业组团参加国内外茶叶博览会等,宣传茶叶品牌,扩大品牌影响。

加强信息监测,建立联盟信息平台,加强成员企业产销数据采集与分析,科学研判趋势,及时发布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发展生产。加强市场研究,组织相关力量开展市场调研,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宜不同消费群体和出口需要的茶产品。促进产销衔接,组织成员企业与大型茶叶专业市场及电商平台等对接,展示产品、推介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此外,还要组织联盟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中国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会上发布《中国茶产业联盟杭州宣言》,联盟成员共同承诺,坚持质量至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品牌战略、诚信自律,规范茶叶生产经营行为,共同维护中国茶的形象。

贵州贵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大茶叶基地建设


各种类的茶叶产地为了保证重点名优茶生产质量和数量,也划定一定生产区域范围作为生产基地。近日,贵州省贵阳市农委表示,贵阳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2018年春茶产量预计达5000吨以上,计划于2019年实现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00万亩。

目前,贵阳市茶园面积超过30万亩,投产茶园21余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8.5万余亩。眼下,随着气温回升,贵阳市的茶园迎来了采茶高峰。预计全年茶叶总产量将达1.35万吨,茶叶总产值26亿余元。

据介绍,贵阳将合理规划布局茶产业,在大力发展中高端名优茶的同时,鼓励企业提高茶青下树率,增加大宗茶产量。加强茶叶生产管理,对从业人员及茶农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效率。

为延伸农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贵阳将深入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的景观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将以开阳县为核心,乌当、花溪、清镇、观山湖等区(市、县)为重点,围绕田园综合体、富美乡村和特色小镇等,打造“多彩茶带”“茶旅一体化示范区”,到2019年形成12个茶旅一体化示范区,建成15个茶叶专业乡(镇),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00万亩。

在茶叶基地建设上,贵阳将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在建园前期对物种差异、色彩差异等因素统筹考虑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园、采摘园、创意农业园、共享庄园等农业新业态,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市民提供多样化旅游体验。

贵州有1500多个乡镇,将近400个乡镇是种茶的。专业村庄占乡镇数三分之一。在400个乡镇中,上万亩的茶园以乡镇为单位的有200多个,以村为单位的有100多个。专业的村庄、专业的乡镇、专业的县是贵州茶园的主力。此外,贵州88个县,其中茶园重点县有42个,占到一半。

贵州在清明时期就已经开始生产茶叶,只是因为交通不方便,那时候的茶叶就没有名气。到后来的抗战时期,中国茶叶科研所搬到了贵州湄潭后贵州菜开始有了大规模的种茶历史。

皖茶“添香”须提升市场竞争力


茶业是安徽省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然而,目前全省茶叶产量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三位下滑到第七位,安徽省茶业资源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挥,发展速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安徽省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涉及全省58个县(区)300余万茶农,全省从事茶叶加工经营的人员超过100万人,茶叶收入在主要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20%以上,重点产区达50%以上。

2000年以来,安徽省茶叶已连续8年实现增产增收,去年本省口岸出口茶叶居全国第三位。然而,与全国其他产茶大省相比,安徽省茶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品牌影响力较弱,经济效益不高。

时值春茶生产季节,记者走访了安徽省重点产茶区皖南山区的部分市、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正是安徽省茶产业转“危”为“机”、重新洗牌的契机。振兴皖茶,必须再练内功,迈过“三道坎”,破解“两张皮”。

重生产轻市场

由于茶叶是皖南山区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该茶区各级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效益为目标,对茶叶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一直紧抓不放,其中仅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宣城、池州两市均达 65%以上,黄山市则高达97.6%。

然而,皖南茶区的茶叶尽管原料好、品质高,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销售价格不高,质价不符;市场份额不大,“卖茶难”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安徽省茶业最为发达的黄山市,到去年底茶叶库存仍高达1.32万吨。

皖南茶区年产干茶约4万吨,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企业却有6000多家,每家企业平均加工茶叶不足7吨。处于散、小、差状态的绝大多数茶叶加工企业,由于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往往导致行业内部产品的无序竞争,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给皖南名茶造成“硬伤”。

黄山市农委负责人认为:“重生产加工轻市场流通,导致‘两张皮’现象。”皖南山区有140余万茶农,茶叶增收是农业增收、山区致富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对茶叶生产环节都不敢懈怠。而在茶叶统购统销年代,皖南茶区一直是安徽省茶叶的主要出口基地,目前茶叶出口仍占相当比重。欧盟、日本等执行茶叶农残新标准后,我国茶叶出口的“绿色壁垒”日益增多,这就迫使茶区从源头更加重视生产加工。

有品种缺品牌

皖南茶区是国内名茶品种最多的产地,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名列全国十大传统名茶。然而,多年来皖南的茶叶常常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或“有姓多名”。有姓,指有品种,如毛峰、乌龙等;无名,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多名,指一个茶叶品种多个注册商标。比如许多人在市场上购买黄山毛峰时,只知道是黄山产的毛峰茶,很少有人想到这是什么品牌的毛峰茶,这就让消费者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忠诚于某种品牌。

已连续3年蝉联中国茶叶行业百强的休宁新安源有机茶开发公司,茶叶60%以上出口国外。该公司总经理方国强深有感触地认为,正是因为品种与品牌之扰,导致皖南茶叶在国内市场上鱼龙混杂;由于没有知名品牌,出口茶叶只能以原料茶为主,不仅平均茶价大大低于其他国家,而且受制于人,难以开拓市场。天方茶业集团总裁、池州市茶业协会会长郑孝和认为,现在许多上规模的茶叶企业虽然也注重品牌建设,但仅仅为了多销售一些产品。我国茶叶企业应具有树立大品牌的思想,从精神、文化和情感诉求方面深度挖掘茶叶品牌的文化内涵及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实施真正的品牌化战略,成为行业的先头兵。

近几年,联合利华、上海光明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入驻黄山,从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出口、文化展示、品牌塑造等多方面,助力黄山茶业发展。黄山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认为,打造品牌,前提是培育、壮大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一方面要加大茶叶企业和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企业群体;另一方面要变革茶叶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茶园病虫草防治可控化、生产加工规模化、产品质量优质化。

抓机遇破困境

目前,茶业面临着茶叶出口下降、国内需求不温不火的现状。黄山市农委的一份调研报告表明,去年9月份以来,该市茶叶出口企业订单数量同比减少30%~50%,且外销茶价格同比每吨下跌800~1000元;国内市场销售额下降20%以上,不得不让利、降价销售。这份报告还显示,由于茶叶收购价格上升、人员工资增长、燃料价格上涨、店面租金上扬等因素,该市茶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逐年上升,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仅休宁、歙县、祁门三县的茶企欠款就近4亿元。

“如今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广泛,其影响对茶产业发展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洗牌过程。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将面临淘汰,有实力的企业则是成长壮大为龙头企业的一次机遇。”黄山谢裕大茶业股份公司是安徽省黄山毛峰最大的生产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谢一平认为,茶叶作为世界性的天然饮料,市场成长潜力巨大。即使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健康和文化两大引擎的带动,国内外茶叶消费还是日益显现出多元化、品牌化、名优化的趋势,这就要求茶叶市场拓展需要实现由传统销售向现代营销的深刻转变。

为应对冲击、破解难题,全力振兴安徽省茶产业,3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为皖茶“突围”指明了方向。该《意见》明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实施品牌战略,做强做精特色名茶,培育、壮大、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把茶产业培育成安徽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

据了解,安徽省将建立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茶产业技术队伍建设,从今年起全力实施茶产业“241”振兴工程,力争未来5年新开辟茶园20万亩,全省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

秀山县:调整茶叶产业结构 增加优质茶叶产出


秀山县处在大山深处,虽然经济远比不上县城,可是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上好茶叶的孕育之地。该县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出产的猛洞茶就曾被列为贡茶,由于茶叶品质十分上乘,当地更有“斗米换斤茶”的说法。近年来,秀山县更是把“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增加优质茶叶产出”作为发展的方向,茶农们的钱袋子慢慢地鼓了起来。

秀山县

进入九月,张茂华开始忙碌起来。每天天一亮,他就背上竹篓赶往茶山采摘鲜叶,一直忙到傍晚时分。

今年63岁的张茂华是重庆秀山县峨溶镇峨溶村村民。他告诉记者,该村从2009年开始种植茶叶,2013年引进重庆皇茗苑农业开发公司,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销售,目前已发展茶叶4000余亩。

记者在秀山峨溶镇大坪茶叶基地看到,漫山茶树层层叠叠,长势喜人。重庆皇茗苑农业公司总经理刘国军介绍,茶叶种植带动了当地400多户村民增收。

峨溶镇是秀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市最大的茶叶基地县,也是重庆市3大茶叶综合示范区之一。秀山县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该县茶叶种植面积9万亩,覆盖全县16个乡镇55个村,带动农户1.2万户。

秀山县

“选择将茶叶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培育,秀山县委、县政府是经过调研分析的。”秀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备茶叶生长所需的土壤、气温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秀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秀山所产“猛洞茶”就被列为贡茶,并有“斗米换斤茶”之说。

近几年来,秀山县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对于秀山茶产业来说,“调结构”就是调整茶树的品种结构和茶叶产品结构。秀山县农委产业科科长龙云辉说,秀山在改造川小叶老茶树的基础上,引进了福鼎大白茶、黄金茶、金观音等优良品种,并鼓励茶叶加工企业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散户发展茶叶基地。

为了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秀山县探索实施了“产业托管”“龙头企业先租后股”“国有企业助推”以及“农户自主经营”4种茶产业发展模式。

以产业托管模式为例。秀山县利用全县产业扶贫资金,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以农民土地入股、贫困户优先的方式发展茶叶基地,并实行统一购苗、统一管护、务工付酬。3年后茶园收益按土地承包权属交农户管理,获取收益。如今,秀山的地岑村、中寨村、凉河村已按照这种方式发展安吉白茶3600余亩。

目前,全县共有18家茶叶加工企业,产品销售辐射武陵山区的同时,也销往北京、湖北、福建等地,2016年全县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2亿元,茶叶产业覆盖的群众人均增收1540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