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316.com - 茶叶出现很多像灰】
中国是一个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茶叶就已经通过“茶马古道”走出国门,如今,随着各国间贸易的发展,海陆空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以及我国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茶叶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出口茶叶加工制作
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的中国茶叶走向海外却举步维艰。专家称,中国茶企“走出去”有诸多难点,“一带一路”倡议的现代丝绸之路建设或给茶企再创“走出去”辉煌带来机遇,但任重道远且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做。
各种艰辛
对于“走出去”的个中艰辛,做过多种尝试的老字号茶企吴裕泰深有体会。
2010年11月,吴裕泰与香港信达丰集团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计划对香港市场开展全面调研和规划,将香港市场的开拓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其后五年市场拓展战略之中。2012年10月,吴裕泰在京港洽谈会上与香港博达有限公司签署意向性协议,计划收购其99%的股权,并成立吴裕泰香港有限公司。此举曾被业界认为将成为吴裕泰借壳在海外上市的关键一步,通过资本市场助力,走进香港甚至走向海外。然而,几年过去了,不管是在香港开店还是在香港上市,都无果而终。
诚然,其间有吴裕泰自身发展战略转移的因素,但“走出去”困难重重并非吴裕泰这个老字号茶企专属,而是中国茶企普遍面临的难题。
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曦认为,首先是中国食品和农产品与欧美有着不同的标准,标准不能与国际接轨,再加上欧盟、美国、日本对茶叶农残限量频出新规,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障碍。其次,中国茶叶“走出去”的另一难点是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中国茶的了解还非常少,中国茶在国际上的地位还需提高,这与东西方茶消费习惯和茶文化差异有关。亚洲市场对中国茶的认知度较好,但欧美等国家消费者接受中国茶还需要一个过程。最后,在推广茶叶和茶文化方面,价格紊乱、品牌营销方式落后、创新不足,对茶文化总结、提升和向国外宣传推介不够。
文化先行
在国际上没有太多话语权,缺乏能够叫得响、记得住的品牌,甚至中国茶企出口总额还不抵英国立顿一家的销售额……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中国茶目前的处境的确尴尬。
然而,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中国开拓外需、拓宽国际市场的一次伟大尝试,也是一次中国茶文化的世界传播之旅,将为复兴中华茶文化提供重大的历史机遇。
陈曦认为,中国茶“走出去”要文化先行。的确,从更广的视角看,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代表着一种文化。“出国开店打算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只是通过展会把茶叶带出去。”吴裕泰总经理孙丹威曾向媒体介绍,吴裕泰的茶叶2003年在法国参展时就深受法国人的喜爱,2014年去阿联酋参展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后来通过北京东城区政府搭建的老字号企业“走出去”平台,把中国的庙会移植到海外。第一届在泰国举行的庙会上,吴裕泰的产品基本销售一空。陈曦表示,吴裕泰以后将继续借力展会及其他政府搭建的“走出去”平台,推广中国茶文化,为中国茶的国际化拓展奠定文化基石。
小编推荐
中国茶叶要“走出去”必须加强用药管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遇到了巨大挑战。3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各种技术壁垒累计达1000项左右。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今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受其影响,全国输日茶叶普遍下降,其中,福建省输日茶叶头7个月同比下降14%,其中6月、7月降幅分别达49.7%和37.3%。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大量没有出口经验的企业纷纷抢占国际市场,低价竞销现象时有发生,对市场经营秩序带来冲击,也影响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对规模化、健康型、高附加值等方面的要求,欧盟、日本等国对我国茶叶的“设限”速度不断加快。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启动新的农残检验标准,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比例从30毫克/公斤调整为0.01毫克/公斤,一下比原来提高了3000倍。有关专家表示,“肯定列表制度”的重大负面影响是,设限数量多了、标准严了,检测项目剧增将拖延检验时间,通关时间延长,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其出口成本。此外,我国的很多茶叶出口企业中,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在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势单力薄。同时,出口茶叶仍以散装原料茶为主,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多数产品充当国外品牌的原料,且多为外商定牌加工。
专家表示,尽管“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的规定使农残项目从原来的81项增到276项,无限量标准实行0.01毫克/公斤“一律标准”,部分茶叶农残项目检测方法也将改“茶汤检测法”为“全茶溶剂检测法”,但由于其产品两年前就开始加强农药使用管理,绝不使用有潜在风险的农药,有效地提高了出口茶叶的品质。而且,以前我国生产茶叶很多地方使用的部分药物没有标准,或者有些规定也是模棱两可,让出口企业很难操作。而“肯定列表制度”将农药的使用标准公开了,使出口企业有据可依,选择用药的余地就更大了。
因此,要提高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有竞争力的茶叶“出得去”,各茶叶生产和出口企业应加强用药管理制度,采取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等办法突破绿色壁垒。(采编自:搜狐网)
茶文化迈开腿 安溪茶走出去
泉州安溪,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因出产铁观音而扬名。吴荣山为了把安溪茶推广出去,向世界传播茶文化,不仅创建茶叶博物馆,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在世界开展茶艺表演等,去年,安溪茶出口达1.6万吨。
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数十位中外知名学者,考察安溪茶文化史迹,闻香品茗。
出生于铁观音故里安溪的三和茶业董事长吴荣山,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个梦想——复兴中国茶。早在宋元时期,茶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的重要商品之一,“作为一个世代种茶的茶人和茶企业的负责人,我希望通过茶文化的弘扬传播,让铁观音走向世界,让‘老外’爱上中国茶。”
从从事茶叶贸易、在家乡创办茶博物馆推广茶文化,到打入国际市场输出茶叶和茶文化,吴荣山正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在安溪所设立的三和茶博馆,占地3500多平方米,收集了全世界700多种茶叶的茶样,以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呈现千年茶史,今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来到安溪不可不去的展馆。
“茶不仅是茶,更凝聚着民族精神。”向全世界推广茶文化,已经成为吴荣山的一种自觉。据介绍,三和茶业自2008年起,就开展功夫茶世界巡礼表演,近年来又在罗马、米兰、威尼斯等欧洲城市的大学设立茶学社,设立专项经费,为每一位大学生会员提供功夫茶具和茶叶,教授泡茶品茗知识。如今,三和茶学社会员人数已超2000人。
吴荣山的文化自觉,也是安溪县委、县政府致力推进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方向。近年来,安溪通过一系列调研、学术研讨会以及茶业界专家交流等丰富的形式,积极构建安溪茶文化系统,同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深化茶文化对外交流,致力打造“茶香通道”,在3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持续锻造安溪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10年以来,安溪茶叶成功抱团登陆欧美茶叶高端市场,其中,三和茶叶成为法国、意大利、希腊政府的国礼茶,成为高端铁观音的代表;芦田兴溪茶厂也开启铁观音出口的“芦田模式”,每年出口茶叶1500吨销往日本、法国、德国等地;八马、举源、泉益等茶企业,也在逐步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场。
据统计,2016年安溪茶叶出口1.6万吨,销往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茶文化走出去农林大添基地
5月25日上午,全国首个“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在浙江农林大学揭牌。这是国家汉办在全国建立的第31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也是全国首家致力于汉语国际推广的茶文化传播基地。
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是国家汉办汉语推广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平台,旨在加强汉语言“走出去”的能力建设,为各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在浙江农林大学成立后,将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面向全球孔子学院院长、教师和志愿者开展茶文化培训。同时,还将结合孔子学院发展规划,探索中国和世界在茶文化交往等方面的共同性,建设茶文化体验中心,积极研发适用于国家传播的茶文化培训教材和教学资源。
现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农林大学等10多家机构共同发表《茶文化天目山宣言》,将共筑国际茶文化高地、共谋国际茶文化战略、共享国际茶文化成果、共创国际茶文化品牌,努力打造“全球茶文化传播总部”,为茶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一流的国际化平台。
据了解,早在2006年,浙江农林大学就已创办国内最早的茶文化学院。2014年,该校还与东欧国家塞尔维亚的诺维萨德大学共同举办孔子学院,并将其打造成全球首家以传播茶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
安溪茶“走出去”:打造茶叶品牌 培养专业人才
安溪作为“中国茶都”,不差知名度,就差美誉度,借助“一带一路”,让安溪茶走向世界。想要走出去,让世界认识到安溪茶的价值,就必须加速茶文化品牌发展,还要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助推茶文化“走出去”。
安溪茶园
一、不差知名度,就差美誉度走进位于安溪的“中国茶都”,茶香四溢。七月流火,正值茶叶淡季,但仍可见到茶商们忙着打包、送货。这个建于2000年的茶叶批发市场,占地250亩,共有1860间商住店铺、三个茶叶交易大厅和3000多个交易摊位,集茶叶交易、信息交流、品牌展示、文化旅游和综合服务为一体,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乌龙茶批发市场。每年,近1/3的安溪茶叶从这里流通到全国各地。2016年交易量达2.21万吨,总交易额23亿元。
“安溪茶产业目前正处于艰难爬坡的时期,我们不差知名度,就差美誉度。”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认为,安溪茶叶在“一带一路”上所作的文章还不够。安溪铁观音还是有机会走出去的,企业的整体实力够,着眼点要从东南亚、日本转向欧美国家。
三和茶业“茶文化创意博物馆”内的茶史长廊
二、加速茶文化品牌发展作为安溪茶企龙头之一,三和茶业除了茶叶生产、制作、销售、研发外,近年来将重心投向茶文化的推广。三和茶业在安溪除了拥有3.9万平方的厂房,还有3500平方的国际现代化茶文化创意博物馆。这座建于2008年,以茶为核心的专业博物馆,汇聚了全世界500多种茶样,所有能想到的与茶相关的诗歌、书法、器具,甚至茶文化延伸品都能在这里找到,每年吸引了2万多名游客参观。
“茶不仅是茶,更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三和茶业董事长吴荣山告诉记者,中华民族文化应该被保护、发扬、宣传推广出去,三和每年用于茶文化推广的费用多达1000-1500万元。
三和的出口对象主要以欧美为主,为了加速茶文化品牌发展,三和不定期举行功夫茶世界巡礼表演,并在欧洲高校成立“茶学社”。目前,三和已在欧洲的罗马、威尼斯、米兰和热那亚等4所城市的大学成立了茶学社,吸引了2000多名会员。未来,还将计划在全球开设30个中国功夫茶道馆,目前已在福州、深圳、北京开设。
把茶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认识到茶的价值,同时,提高了茶的附加值。走向国际化、高端化的安溪茶逐渐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吴荣山告诉记者,以往,一斤外贸茶叶仅能卖几美元,如今,一壶安溪茶就能卖到十几欧元。
安溪茶学院
三、人才培养助推茶文化“走出去”助推茶文化“走出去”,更多的是借助人才的力量,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支撑起安溪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办于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便是安溪茶业人才的培养输送基地。这所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县“校地”合作创办的特色学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茶业院校,虽是公办,却获捐民资5亿多元。
据安溪茶学院党委书记雷国铨介绍,茶学院按本一批面向全国招生,所有专业均围绕着茶产业链设置,6大专业囊括了茶自然科学、茶艺术科学、茶管理科学和茶经济科学等几大类,此外还设有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博士研究生专业以及面向社会招生的大专班。大专班每年招收250名学生,大多为茶叶合作社的一线茶农。
雷国铨告诉记者,学院已聘请多名台湾教授前来任教,同时,今年也派遣了25名学生到台湾进行交流学习。目前,学院还在筹备海丝茶文化研究院,期待多种渠道的文化交流能促使安溪茶文化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为呼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让安溪茶走向世界,安溪还通过“茶酒对话”“中法文化论坛”“闽茶海丝行”等活动载体,积极参与闽茶欧洲文化推广中心建设,打开了“一带一路”的茶香通道。
浙江:浙茶企携手青田侨商 助推中国茶走出国门
我们都知道,中国具有十分久远的茶叶历史,在种植与产量方面一直位居世界首位,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绿茶出产国。截至去年,我国茶叶的产量约占世界43%左右,其中浙江茶叶对此的贡献也是不小的。近期,浙茶推介会在青田成功举行,会上浙茶企携手青田侨商,助推中国茶走出国门。
推介会现场
24日,第三届世界青田人大会“浙江好茶”推介会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召开,旨在探讨借助侨胞之力,推动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走向国际。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当今全球茶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绿茶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6年,国内有茶园面积4400万亩、茶叶产量243万吨,均约占全球的43%左右,更是享有“世界绿茶看中国”的美誉。
在这份亮眼的数据上,浙江则贡献了浓墨重彩、不可忽视的一笔。
浙江省供销社理事会主任邵峰在会上表示,浙江是中国茶叶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中国绿茶数浙江”的崇高地位。“目前,浙江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均位列国内第一,且常年占据着国内茶叶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推介会现场
着眼当下,浙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认为,国内茶行业在标准化方面还需进一步科学化。且很多地方都在打造地区特色名茶,品牌市场需要更加规范。
展望未来,毛立民表示,应理顺茶叶的等级,形成行业标准,用一个拳头发力,推动中国茶叶品牌和茶文化走向全球。
“青田侨商对国内国外都比较了解,通过他们长时间的在外传播,肯定能影响更大一批外国消费者。”毛立民说道。
邵峰表示,浙江茶行业和青田侨商是天作之合,既有利于浙江好茶走向全球,也有利于青田侨商转型发展。“衷心希望两者携起手来,按照‘文化为先导,体验为基础’的要求,共同开创浙江好茶飘香世界、青田侨商籍茶发展的新天地,为全人类品茗浙江好茶作出新的贡献。”
税收优惠政策助推企业发展 为云茶“走出去”保驾护航
云南国税为茶企开出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茶企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助推企业发展,也为云南茶“走出去”保驾护航,其中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地的勐海县,也在税收“无形之手”的作用下越擦越亮。
税收服务擦亮“金字招牌”
在勐海县的南糯山上,有一片40多亩的古茶园,茶树树龄均在300至800年之间,这些“茶树王”见证了云南悠久的种茶史。
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一家集原料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普洱茶生产企业,其生产的“大益”牌普洱茶驰名全国,尽管如此,企业遇到的税收难题却让人头疼。“以前是挨家挨户地从茶农手里收购茶叶,现在向茶叶初制所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茶叶,由于是集中开具农产品销售发票,税收风险隐患较大。”财务工作人员董玉春说。
当地国税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上门服务,为公司送上了包括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出口退(免)税、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大礼包”,多次开展对营改增等政策的辅导,加强对茶叶初制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票管理,及时提醒茶叶收购、销售等环节的涉税风险。在国税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研发、仓储、物流等费用增加抵扣进项税额达720余万元,税负从原来的11%降至9%。
据悉,像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受益于税收政策的茶企几乎遍布当地每一座茶山、每一片茶园。我省全面推开营改增一年来,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地的勐海县,当地茶企税负平均下降1%左右,有效助推茶企的转型升级。普洱茶这块“金字招牌”也在税收“无形之手”的作用下越擦越亮。
优惠政策助推企业发展
迪庆香格里拉的藏族小伙取霹旺电每天都会煮上一壶酥油茶,煮茶离不开一种特制的紧压茶,叫做边销茶,取霹旺电常用的是产自大理下关的沱茶。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便是沱茶的生产企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云南最大、中国名列前茅的茶叶精制加工企业,中国最大的紧压茶加工中心和国家边销茶生产和原料储备定点企业。为了保障边销茶长期稳定供应,满足边疆少数民族饮茶需求,自2006年起,国家对定点企业生产的边销茶及经销单位销售的边销茶免征增值税。
“公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边销茶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让公司生产迅速走上了快车道。”公司财务科经理杨圭宏介绍,而增值税税率四档变三档的新政策则让他有些担忧:农产品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公司作为一家茶叶精制加工企业,根据供货方开具的农产品销售发票抵扣进项税,税负是不是会有所上升?
这也同样是很多茶企对新政策的顾虑。对此,省国税局及时联合省农业厅、林业厅等部门,对多家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政策辅导,详解“国家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购入农产品维持原扣除力度不变”的规定,避免因进项抵扣减少而增加税负,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也为茶企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为“走出去”茶企保驾护航
近年来,以滇红为代表的“云茶”在欧洲等国大放异彩。“滇红红茶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便蜚声世界,红茶出口业务发展迅速,国税部门的政策辅导和优质服务帮了大忙。”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天权感叹道。
依托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以及临沧毗邻缅甸的区位优势,省国税局积极搜集和整理缅甸、老挝、柬埔寨、印度等国的经贸、投资和税收信息,为茶企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投资指南。同时,积极主动为“走出去”茶企开展纳税辅导和风险防范,及时协调解决各类涉税争端,为云南茶企走出去保驾护航。
以滇红为代表的茶企正在越来越多地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和纳税服务,“轻装上阵”进军国际市场,步伐更加稳健轻快。
梧州:实施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为“六堡茶”走出去保驾护航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茶叶大国,其中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稳居世界首位,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茶叶走出国门,切实维护茶企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梧州市国税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为“六堡茶”走出去保驾护航。梧州出口茶企在出口退税的扶持下,截至目前共有五家企业签订近亿元的购销合同。
六堡茶
“我们公司每年对外出口六堡茶约500吨。近三年来,公司共享受出口退税160多万元。梧州国税局有针对性的政策辅导对我们企业‘走出去’帮助很大。”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一鸣说。六堡茶是中国黑茶的一种,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一带得名。据历史典籍记载,当地种茶制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东南亚不少国家很受欢迎。今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启动的“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中,广西梧州市5家参展企业签署购销合近亿元。
“在保留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我们注重对产品绿色有机的要求。我们这几年产品的研发、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优化离不开国税部门的大力帮助,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出口免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公司享受税收优惠‘红包’总额480多万元,使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生产研发。”董事长苏淑梅说。
在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马来西亚站,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分别与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客商签订销售合同约1200多万元。“我们公司在茶商云集的梧州算是一个初长成的孩子,在如此大的行销活动中业绩与老大哥们不相上下,与国税局的优质服务分不开。”董事长李月梅表示。据了解,梧州市国税局多次组织税务干部到茶企、合作社,为多家规模茶叶生产企业转变经营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出指导性建议,开辟“绿色通道”为纳税人提供税务登记、发票申领、代开发票、纳税申报等一条龙服务,举办纳税人学堂为企业讲解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应享尽享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梧州市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年产量1.2万多吨,年产值逾12.8亿元人民币。借“一带一路”东风,梧州出口退税扶持六堡茶走向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推进豫茶振兴 借“一带一路”让河南茶走出去
近日,我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们,从自身所处的行业出发,针对目前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来自河南茶产业的刘文新,提出了自己对于茶产业今后发展的见解。
刘文新
“借‘一带一路’应该让河南茶进一步‘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将给我国茶叶走出去带来机遇。”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建议在中小学教育中植入茶文化课程,在积极推进豫酒振兴的同时,也应推进豫茶振兴。
刘文新建议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大力支持茶旅游发展。“茶产业是一个生态产业、健康产业、名片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民生产业,开发茶旅游是一张具有重要文化特色的旅游名片,可涵盖吃、住、行、观光、体验等功能。”在刘文新看来,发展茶旅游可以增加茶农收入渠道,同时通过旅游发挥“以游带购”,打开卖茶通道,让茶农真正实现因茶脱贫,因茶而富!
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刘文新建议制定茶文化推广战略,“在中小学课堂中开设茶文化、茶知识课堂,将茶艺、茶道、茶礼教育等茶相关知识编进教科书,加大对大学茶专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培养茶学专业人才,对非茶学专业的大学生设立茶文化选修课,加大茶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从教育层面大力推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同时,刘文新建议各级政府协调茶叶学会等社团,联合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的活动,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大力弘扬全民饮茶的生活方式,当我们都开始喝茶了,就会深挖茶后面的茶文化,最终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刘文新表示。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茶企征霸全球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战略性举措,也是助力我国经济腾飞的一个伟大工程,更是为中国茶企扬帆远航,扩大全球影响力奠定了基石。
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诗仙”李白更有诗云“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以此来描述茶的养生作用。茶叶贸易在中国古来有之,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亦是一条“茶叶之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逐步走向现实,中国茶企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一带一路
中国茶产业在全球的地位举足轻重。据海关统计,2016年,中国茶叶产量达241万吨,增产7.4%;茶叶出口量32.8694万吨,同比增长1.2%;出口金额14.8488亿美元,同比增长7.5%。“近5年来,得益于国家实力增强和开放程度的加深,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认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三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荣山指出,近年来,茶产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了对茶叶文化和品牌的提炼塑造,公司也走向了转型升级之路。企业的出口从传统的间接大包装低值(原料茶)出口转向主动对接国外消费者,以茶为平台,以中国文化为突破口,通过“走出去”宣传推广、“请进来”参观体验的方式,拓展了国际高端定制市场,实现外国政府和跨国企业采购定制的“新出口”,效益可观。
对于如何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茶企参与国际竞争,吴荣山认为,企业必须既能“走出去”到国际大舞台上讲述和传播好故事、好声音,也能够把境外贸易商和消费者“请进来”到原产地体验和感受。吴荣山表示,目前三和与意大利合作的“直输欧盟万亩茶园基地”正加快建设,以扩大对欧盟市场的直接出口。同时,加快欧洲国家高校的茶学社建设和茶文化推广,以期获得更高收益。
实际上,三和从2008年就开始绸缪国际市场,无论是在基地建设、品牌推广还是资本市场上,都制定了方略。勇于在世界舞台上表达自己的三和,通过“三和中国工夫茶道世界巡礼”活动这一形式,在欧美创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三和更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的践行者和受益者,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和认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苏宏文表示,“一带一路”半数以上沿线国家有传统饮茶的习惯。茶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和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兼具引领中华文明传播及带动行业升级的双重使命,相关产业具有极高的开放投资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谈及中国茶企未来的发展,苏宏文指出,要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契机,以转型升级为主线,让中国的茶文化、茶产品“走出去”,力争使中国茶产业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