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小商标带动茶产业大发展

发布时间 : 2019-11-30
湖南安化黑茶 黑茶湖南安化 湖南安化黑茶价格

湖南安化黑茶。

黑茶是湖南安化县最引以为豪的一个经济产业,这里的人都喜欢喝安化黑茶,也打响了不少黑茶品牌,以小商标带动茶产业的大发展。

10月30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王勇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王勇来过安化县一个茶叶基地,眼见为实,他说安化黑茶质量过硬,品牌宣传也做得好。

安化黑茶

据了解,安化县以商标做响品牌,以品牌促进茶产业发展。目前,该县注册茶叶类商标2150个,占全县注册商标总数的80%。茶叶类商标中,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17个、湖南名牌8个、中华老字号1家、湖南老字号2家。前不久,全省地理标志商标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该县召开,其做法获得好评。

为全力打造“安化黑茶”品牌,安化县先后注册了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茶等证明(集体)商标,以及天尖、贡尖、生尖、黑砖、花砖、花卷等保护性商标。“安化黑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后,该县统一打造“安化黑茶”品牌,改变了县内茶叶品牌多、杂、小的局面。同时,由县市场监督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大规模茶叶生产经营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去年6月以来,先后取缔无证照生产企业7家,责令停产停业8家、整改25家。

服务引导和严格监管双管齐下,安化茶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实现综合产值125亿元。目前,安化茶叶三大公共品牌“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茶”估价达28.8亿元,在全国综合排名第19位。

Cy316.com延伸阅读

湖南永州双牌野生古茶树带动茶产业发展


古茶树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达百年以上,目前在我国云南以及湖南等地区均有大面积存在。近日,历时3个月的“寻找双牌县野生古茶树树王”活动圆满结束,最终从200余棵百龄野生古茶树中评选出了双牌县“最美野生古茶树”一棵,“野生古茶树王”十棵。获得“最美野生古茶树”的茶树位于泷泊镇塔山村,树龄210年,树高8米,直径13.1厘米;获得“野生古茶树王”第一名的茶树位于打鼓坪乡单江,树龄210年,树高5.8米,直径16厘米。

茶叶

双牌县地处湘南,潇水中游,是全国重点林业县和山区县,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良好的物候条件和丰富的野生茶资源。近年来,双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护野生古茶树,发展野生茶产业。目前,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及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ISO9001质量认证企业2家,共完成1个有机认证、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形成优质茶叶生产基地8000余亩,年均加工成品茶近100吨,产值4000余万元。其中,藤茶、苦瓜茶、高山白茶、野生茶、安吉白茶等一批特色茶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

广东清远:举办首届茶叶产业大会 加强茶产业发展


清远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是广东省的茶叶主产区,清远以茶叶作为新型支柱产业,据悉在2017年清远市的产业产量达6000吨。英德红茶是清远市的特产名茶,具有“东方金美人”之称。近日,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在广东省清远市举行。广东省副省长叶贞琴,中国工程院唯一茶叶院士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以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驻穗代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省直有关单位、茶行业专家、茶叶企业和种植大户等近千人参加大会。

大会举行了广东十大好春茶颁奖和广东最美茶园授牌仪式,举办了茶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以及广东茶叶产业发展成果展、茶叶企业风采展、全民饮茶日活动。大会还组织参观了广东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自动化、茶园机械化现场演示、茶树品种资源库,体验了英德红茶文化。

叶贞琴强调,举办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重要举措。接下来要继续做强茶业,拉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补强科技链,丰富文化链,全面提升茶产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广东茶美名远扬、风行天下,“让世界爱上广东茶”。一要做优茶品质。引导茶叶产业向生态优势区域聚集发展,高质量打造一批茶叶专业镇、专业村,建设一批现代茶产业园,用最健康的土壤,生产最优质的茶叶,把最优质原料变成最优质的产品,把茶品变成旅游产品。二要唱响茶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战略,做大做强广东茶品牌。探索设立广东茶产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茶叶领军企业。特别要把陈宗懋院士誉为全国最好红茶的英红茶迅速做强做大,力争发展到百万亩。三要拓展茶市场。继续发挥广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优势和枢纽功能,重点发展茶业电子商务与建立区域型现代物流平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港口对接,努力让广东茶叶走向全国、影响世界。四要弘扬茶文化。把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传承相融合,讲述广东茶故事,让世界通过小小的茶叶,触摸岭南文化脉搏,感知广东发展活力。五要共享茶红利。要优化服务、强化监管,密切利益联结,使茶农、加工商、贸易商形成发展共同体,让一片片茶叶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

清远市建立了大批的茶叶标准园以及标准化的茶叶加工生产,提高了茶产品的质量,清远大部分的茶农增收效益有着明显的提高,实现了茶茶产业带动清远市的发展。

普洱澜沧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带动农户经济发展


澜沧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每年的茶叶产量在云南省中均可排首位。“我们好像经历了两个世界,变化太大了。”走在古茶园中,云南普洱市芒景村村委会主任科哎华感慨颇多,“自然环境没有变,但是生活完全改变了。看,这就是一棵三四百年的古茶树。”他指着身后一棵三四米高的茶树说,“我们这里的变化,就是因为它。”

茶叶,给封闭了千年的景迈山带来了财富,也带动了澜沧的发展。

2018年1月,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在普洱澜沧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茶,正是澜沧县发展打造的“一业”,全县50万人口至少有一半人的生计与这片小小的茶叶有关。

澜沧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当地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地百姓是否能真正实现可持续脱贫。

改变从砍茶开始,从台地茶到生态茶收入翻番

对很多人来说,景迈山是伴随着普洱茶的热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2007年是普洱茶狂风暴雨的一年,原先我们虽然种茶,但是收入很少,2007年收入一下子提高了。”科哎华说,然而好景不长,经历了2007年的高价,2008年普洱茶市场高台跳水。

澜沧县是普洱茶的主产区,对当地茶农的打击可想而知。

“市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身茶产业散、弱、小、乱,不成规模,没有标准。”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刀永强说,2010年省政府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澜沧县决定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实行茶园转型升级,树立优质品牌。

他介绍,澜沧县台地茶属于高产密植,当地政府将景迈山作为生态茶园试验田。当地村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茶树,而这几乎遭到了所有村民的反对。

芒景村上寨党支部书记杨国光见证了这场“茶之变”。

茶叶

“我是负责做这项工作的,原先一沟茶田能种300多棵,按要求砍的话,就只能种80多棵,大家都问我,把茶树砍了,怎么过生活?”杨国光说,当时不仅是村子里其他人反对,就连他的家人都反对,没有办法,他只好先从自家茶树开始砍起。

按照规定,每两棵茶树间距必须2米以上,但杨国光也下不了手,“很多茶树都是父母辈甚至祖辈种下的,我看这棵长得好,那棵也长得好,根本舍不得。”最后他砍完茶树,发现株距只有1.5米,“检查的时候没过关,只好又砍了一遍,结果变成3米的株距了。”

虽然茶产量了但是茶树长得更好了,品质也提升了,“原来一公斤1元钱,砍了茶之后,一公斤涨到十几元。”杨国光说,三年后已不需要他再做工作,没有砍茶树的村民也会自己去砍了。

谁用化肥农药停电三年,真正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澜沧县森林覆盖率达69.8%,几乎还未进入景迈山,公路两边就是碧波翻涌,枝繁叶茂,进入景迈山更是每一口呼吸都是满满的负氧离子。

而在过去,生态有优势的地方,往往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山青水绿的潜台词则是偏远落后。

“我还有记忆,小时候我们是过着刀耕火种的部落日子,人们都没有鞋子穿,也没有人会说汉语。”4月16日上午,76岁的苏国文坐在自家门口的椅子上看村民准备次日的山康茶祖节,这是布朗族的盛大节日。

苏国文说,解放后布朗族与其他民族一道脱离了原始社会,随着改革开放,景迈山也发生了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这里显然还相当落后。

“我记得很清楚,我读初中的时候都是走4个小时的山路到惠民乡去读书,那个时候其实是有大巴车了,但是车路太不好走了,到乡上要花10个小时。”科哎华说,美丽的大山让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异常艰难,不要说去外面,就是到80公里外的澜沧县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辈子无法到达的远方。

科哎华说,曾经因为过度采茶和破坏环境,景迈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威胁,“茶叶价好的时候,天不亮就起来采茶,只要茶出来了就采,一片叶子都不放过。”

2011年,村里人还开始了用网捕鸟,“那一年太严重了,哎冷山上的茶叶几乎全被虫吃掉了。”茶产业在当地发展起来后,不少村民在种植台地茶时都学会了使用化肥农药。

伴随着生态茶园建设工程的开展,当地村规民约中增加了内容:坚决不许使用化肥农药,一旦发现停电三年,且严禁捕鸟,6、7月的雨季也禁止采茶,给森林古树以恢复。

但是回报也是丰厚的,2005年以前当地几乎都处于贫困状态,而如今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景迈山的茶农全部脱贫,少至年入十万,多至年入百万,曾经贫困的村民们真正脱贫了。

“外面的游客来我们这里,是因为觉得我们这里环境好,产的茶叶好,只要我们的绿水青山在,我们就真正保住了金山银山。”科哎华说,如今村民们都有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意识。

文化科技助力,未来茶产业大有空间

2018年,澜沧县共有茶园面积38.4万亩,其中:生态茶面积34.8万亩,其中获得有机认证4.5万亩,古树茶面积3.6万亩。

全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92万吨,亩产76公斤,亩产值4063元,实现一、二、三产总值29.9亿元,产业覆盖农户6.3万户2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万户9.3万人,实现年人均收入7429元。

小小茶叶,托起了澜沧县扶贫大产业,绿叶子真正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叶子。

而对于当地来说,茶叶的价值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2007年,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以其自然资源优势和显着的保护利用民间文化遗产成效,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2010年,景迈山古茶园申遗工作启动。

2012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

2012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普洱市被国际茶业委员会确认为“世界茶源”。

如今,景迈山不再是单纯的茶山了,客栈酒店纷纷建起。山上保存完好的翁基村寨,已成了吸引游人的旅游观光点。

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并将茶叶产业作为八大重点产业之一。

借着这股“东风”,他们希望将大数据和区块链引入到茶产业中。“如果我们有一项难以造假的茶叶溯源系统,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现实场景中,或许能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痛点。”澜沧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钟习卫说,尽管澜沧茶产业有所发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以及自身和行业的信用缺失,无法及时获得融资或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希望,未来澜沧的茶不仅仅是产品,还可以有其他衍生,变得更有价值。”钟习卫说。

湖南安化黑茶的历史!


湖南安化黑茶,产自于湖南省益阳市的安化县,可以说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是先有茶,然后有县的。在这安化黑茶的背后,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安化黑茶背后的源起、兴起,还有发展。

载于唐

安化黑茶,有文字记载是公元的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中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代,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五代毛文锡《茶谱》中"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茶叶,专家推测来自安化,距今达2300多年。

兴于宋

安化黑茶,生于水畔湖边,不种自生。在公元1072年,安化县饮茶设县,在公元1088年,朝廷就已经在县境内设立了博易场,运入米盐布帛换取安化茶叶。南宋时期,朝廷加强对茶盐的管制,公元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护运安化黑茶。荆湖路安抚使在安化龙塘设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运输。由此可见,安化黑茶在宋朝是多么兴盛。

贡于明

公元1391年,名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茶芽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公元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这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当时安化已大量生产黑茶。公元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由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被定为官茶。

盛于清

明未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随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兴办茶庄、茶号、茶行,最盛时资江沿岸茶行、茶号达300多家,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茯砖金花茶的诞生

在明末清初,陕西、甘茶商,把在安化采购的黑毛茶,压制成“包”,运往陕西泾阳,压制成茯砖茶。

因在这遥远的路途中,茶叶发酵变质,繁殖了一种叫做“金花”的益生菌,学名叫做“冠突散囊菌”,成为了茯砖茶的一个重要标准。

产品远销西北、俄罗斯、中亚地区。

湖南安化黑茶:千两茶


湖南千两茶产于湖南省安化县,传统意义上的千两茶已经于20世纪50年代绝产。因每卷茶叶合老秤一千两(37.25千克)而得名,又因为这一卷类似于一匹布,外面再用篾子编织包装,所以又称“花卷茶”。千两茶使用云台大叶茶制作,非常珍贵,是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在华人茶圈中享有至高的地位和声誉。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生产千两茶,但工艺上和传统工艺有所不同。

1、好茶不怕尝

湖南千两茶茶胎非常紧结,一般使用小锯子锯下小块饮用。色泽黑中带灰,仿若铁块。冲泡后,汤色橙黄清澈,香高持久,滋味醇和绵爽,叶底黄褐嫩匀。

2、价格与品牌

现代生产的千两茶的价格一般在10-20元/50克。千两茶适合馈赠给男性茶友以及有减脂需求的茶友。

3、选器与水温

使用紫砂壶闷泡。水温100°C,洗茶,第一泡池8分钟出汤。也很适合煮饮。

4、好茶有料

千两茶的优异品质从哪里来的?首先,原料选择有优秀的云台山大叶种制成的黑散茶,其次,在工艺上虚经过23道工艺处理,再次,千两茶追求胎实如铁,曾有茶商将茶浸泡七年,茶心任然不湿,这为茶的后期陈化提供了基础。

又次,经加工成型后,还要置于晾晒之上,经自然日嗮,夜露,风吹但不能淋雨,进过30~50天的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才进入长期陈化期。

利用茶的吸收特性,将包裹与茶身的蓼叶,粽片,竹蔑中的香气和自然精气吸入茶之体内,从而使千两茶的色泽,香气,滋味等独具风味。最后,千两茶的生产全年只有四五个月,产量很少,也是物以稀为贵的一个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