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口味。
前不久,影片《摔跤吧!爸爸》中的主演“米叔”来四川都江堰学习采茶和品茶,他的到来预示着四川茶登上了世界茶叶的舞台。四川茶在“互联网+农业”的背景下,进行茶产业的升级变化,开发一系列茶叶的衍生产品。四川茶为了能够更好地销往国外,调整欧美国家顾客的口味。一、“米叔”学采茶,感叹绿茶制作技艺讲究
印度影星阿米尔汗来华学采茶
第一次品尝了绿茶,“米叔”很快又经历了第一次采茶。在贡品堂茶业公司的青城山基地,有机生态茶园的茶树,绿油油地沿山舒展开来,身着传统服装的采茶姑娘们,斜挎小茶篓,双手熟练地交替采摘嫩芽,再小心地放进茶篓中。虽说茶树就近在眼前,阿米尔汗却完全不知如何下手。“采茶的手法影响茶叶加工的质感。不能用指甲去掐,而要用指腹提采。采下的叶子,在手中不可紧捏,需要及时放在阴凉处。”
现场听了技术要领,阿米尔汗小心翼翼地开始尝试,摘下来一组芽叶,他忍不住凑到鼻子前闻了闻。
“这些女孩摘得很熟练,一天能摘多少绿茶呢?”阿米尔汗发问。“一年之际在于春。如果采集春茶的话,一个人劳动一天,摘得的鲜叶,最多能炮制150克干茶。”王小琴介绍道。
“哇,那能喝到这样的手工茶,也是很不容易了。”阿米尔汗感叹,中国人很好的保留了传统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惯。
二、茶产业升级变化,全茶产业链在互联网拓展销路
王小琴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其实阿米尔汗感叹的背后,也有着四川茶叶产业的升级与变化。“因为传统的春茶生产,非常挑时机。采摘都要在晴天进行。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具体是在日出后半小时后,避免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萎凋与杀青。一般早上十至十二点之间完成采摘工作。”王小琴介绍,春天的绿茶只能进行人工采摘,产量并不高。如果人手不够多,采不赢,或者遇上下雨天不能采,茶叶就老了。在过去,茶园并不是完全能采摘完。因为考虑到人工成本高,有些茶叶就直接放弃采摘了。
但是,根据“互联网+农业”的特点,贡品堂茶业公司开始开发茶瓜子、茶叶枕头、茶叶面膜等全茶产业链的产品,这些原料并不需要手工来采摘,而是通过机器采摘来完成,因此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这些产品在网上的销路也比较好。
三、调整欧美国家顾客口味,发展茶叶生态旅游
通过茶艺表演、茶马文化展示、萌宠熊猫互动等方式推广宣传,贡品堂系列绿茶及茶瓜子、茶糕点等,销往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和地区。但是,中国人喝惯的绿茶,外国人觉得有点苦,树叶的味道也有点不适应,这个问题如何破?
王小琴介绍,调整欧美国家顾客的口味,是适销对路的关键。“比如,一般的绿茶浓度是3克、4克一泡,我们就调整为2克一泡,让国外的顾客既能品尝到绿茶独特的味道,又不至于被‘重口味’击退。”而针对90后喜欢快捷文化的特点,传统的饮茶方式,也在进行适应性调整,比如将绿茶打成茶沫、或者是冷泡茶的冲饮方式等。
让人们亲近茶叶,互动采摘,也成为茶溪谷基地拓展的生态旅游方式。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成为亲子游的选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式,将山、水、道、茶完美融合。全茶产业链的田园综合体,实现综合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
小编推荐
“茶云”大数据推动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近两年来,贵州省运用茶云”大数据,帮助茶品种选育、品质把控和品牌传播,对贵州茶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记者从贵州省政协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由贵州省政协牵头组织实施的“茶云”包括茶资源数据库,基因分析、生物物联、品质认证、文化传播平台,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茶云”已完成搭建包含全省茶树品种、基因、种植和质量监控等数据的贵州茶资源数据库;通过基因分析,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资源进行大规模测序和分析,为选育茶树品种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指导;实践建设现代茶园,在贵州省黎平、纳雍、江口三个试点县设置600余个传感器无线节点,对上千亩核心茶园实现实时监测,构建黔茶种植生态模型。
据了解,茶云将汇集目前贵州137万茶农,2336家茶企、1424家茶种植合作社的相关数据;面向茶企、合作社,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信息化服务、跨境贸易一站式服务,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服务,实现黔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整合;建立起消费者与茶产业区、茶企之间的信用通道。通过数据采集,挖掘和职能分析,为茶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引导提供决策分析。
根据2016年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贵州茶园种植面积达696万亩,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茶产量28.4万吨,产值299.8亿元。茶叶已成为贵州省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贵州茶叶加工企业将达到5000家,茶叶年产量40万吨,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产业调查:云南普洱茶小茶叶如何升级?
茶文化的兴起,电商对茶产业的影响,线上和线下的消费与交易,都给茶产业带来很大的调整,这几年普洱茶行业提档升级必须顺应潮流。
2017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茶,让从业者备感振奋,如何提档升级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云南普洱茶遭遇行业低迷。两年多过去了,有人仍在哀叹“生意不好做”,有人却感叹行业的“春天来了”。其中奥秘何在?春茶上市时节,记者走访普洱茶行业,看一片茶叶如何提档升级。
生产更规范——
“生态茶园”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兼顾产量和质量
走进津乔普洱昆明营销中心,还以为是误入了一个IT公司:环境现代,面孔年轻。“80后”总经理杨绍巍说:“销售前端颜值高,我们后端的工厂和茶园同样高颜值,是按照可以参观旅游设计施工的,茶园基地永远是‘第一车间’,不能有半点马虎。”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我国茶叶产量去年达243万吨,剩余茶叶加上收藏茶总量估计达60万吨,再加上中西部茶园的扩张,供大于求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3月初,云南产茶重地西双版纳州召开分析会,州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赵汝碧认为,今年春茶价格走势是“两平一升一降”,即古树纯料、稀少古树茶价格与去年持平,森林茶(原生态茶园)价格将有所上升,而台地茶价格可能稳中略降。他建议地方和茶企,加快有机茶园建设,发展优质原料基地。
普洱茶嫩芽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春茶上市,但有些地方密植的台地茶却出现弃采现象。茶农说,一公斤干毛茶才卖10多块钱,还不够每天七八十元的人工费。台地茶卖不上价,对茶农伤害大。分析认为,这和一个地方的茶叶有无龙头加工企业、品质和口碑如何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经过植株疏松并控制化肥农药使用的“生态茶园”,由于兼顾了产量和品质,逐渐成为茶园中的翘楚。
在“千年茶乡”保山市昌宁县,温泉镇松山村茶农刘红德家有50多亩生态茶园。去年,他家茶叶加工收入有6万多元。刘红德介绍,现在茶园里都是人工除草,没人打除草剂。如今来收购茶的人都要现场开汤试茶,甚至带着仪器检测,茶叶农残超标肯定卖不出去了。温泉镇是保山市第一茶叶大乡,镇党委副书记禹晓宁介绍,镇里重点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让消费者喝上安全放心的“温泉茶”。
如今,云南省的茶园面积已经超过600万亩,与全国一样,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年来,普洱市坚持对茶园进行生态改造,成效明显。如普洱祖像茶园通过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多项有机认证,茶园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甚至“抓到一条虫就奖励茶农五分钱”。除了传统茶园的生态改造,对茶园综合开发也在探索。杨绍巍认为,对许多品牌茶企而言,发展茶山游等融合发展的路子,将一举多得。
消费更时尚——
茶店“变身”,销售端的每项创新都让茶农钱袋子更鼓
在许多人眼里,茶店或者茶楼还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离年轻人有点远。大益茶庭,将彻底颠覆这个印象。在昆明长水机场的大益茶庭,店面很像是以茶元素为主题的星巴克:时尚简约的装修风格,里面售卖“金普芮”系列茶饮料和各式咖啡,有普洱手工饼系列茶食,甚至还有西双版纳一绝甜品“泡鲁达”!其一次性冲泡普洱茶的茶饮机,更让人大开眼界。茶庭的商业系统,使茶空间连锁经营一下子站到了时尚消费的前沿。
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介绍,茶庭项目自2012年就开始准备,如今全球共有20多家。此前他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区域进行商业试水,为的是摸索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我们计划开遍世界各大城市。”吴远之相信,“茶除了在家里、写字楼里喝,还可以在茶庭里喝。”
普洱茶采摘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坐落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大益茶庭,一天最高的销售额有上百万元,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找上门来的旅游散客。一位来自广东的先生告诉记者,就在这家店里,他们一行几家人买了20多万元的大益普洱茶!
大益茶庭,成为当前普洱茶时尚消费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火爆的“小青柑”,把普洱散茶和陈皮结合起来“混饮”,因为健康功效和方便品饮而受青睐。吴远之说,普洱茶市场熟茶的价值发现和柑普等单品的热销,都是消费新趣味和产品创新合力推动的结果。而销售端的每项创新,都关乎茶农的钱袋子。吴远之告诉记者:“茶产业是精准扶贫的产业,大益在勐海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动了各民族茶农增收致富。”
据统计,2016年,云南省茶农人均来自茶产业收入达2900元,较2015年增加300元,增长11.5%。
回味更美好——
茶产业发展要和休闲生活、康体旅游、保健养生等新业态结合
弘益大学堂“掌门人”李乐骏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信息:学堂的生活美学课程受邀走进云师大附小;春节后,这门课程陆续收到昆明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邀请。
在昆明北部雄达茶城“锥子周文创”工作室,周重林正在努力推进他的“茶书馆计划”。很难用既定的商业模式去概括周重林正在做什么,用他的话说,是文化变现和知识付费养活了自己,“没想到茶书会这么好卖”。
到2020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将稳定在600万亩左右,高产优质茶园面积占到七成;茶叶产量稳定在35万吨,精深加工提高到八成;茶叶综合产值将达800亿元,力争实现1000亿元。一面是“千亿产业计划”,一面是产能相对过剩的现实,周重林透露,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曾主动上门,“听听茶人的意见”。王敏正表示,茶产业要走出一条新路,必须和休闲生活、康体旅游、保健养生等新业态相结合。
当前,“互联网+”、融合发展、消费升级等潮流,早已把茶叶从农副产品里“点石成金”。周重林判断,茶叶消费正由“柴米油盐酱醋茶”,转向“琴棋书画诗酒茶”。推动和完成这场转变,关键的是高知群体的加入。目前,云南一大批受过正规高等教育、视野开阔、创新力强的“茶界80后”开始崭露头角,周重林、杨绍巍、李乐骏都是“80后”。吴远之介绍,为了便于延揽人才,大益集团在北京设立了大数据中心,在广州设立了营销中心,上海是大益茶庭的总部。“大益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他说。
外国友人现场学茶艺 感受中国茶文化
昨日(6月17日),“亲历中国茶艺与花艺”在马连道茶博物馆举办,本活动是“北京沙龙·亲历北京”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外国友人在这里可以亲手打包老北京花茶,冲泡之间感受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以茶会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为了让对茶感兴趣的外国友人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主办方精心策划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正值马连道茶文化节期间,活动现场弥漫着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活动开场,伴随着悠扬的中国古典乐在茶博物馆里轻轻传开,茶艺师摆开茶席,向到场嘉宾们展示着极富中国茶文化内涵的茶艺表演。取杯、投茶、入水,茶艺师的纤纤手指在茶席中穿梭,动作行云流水。在场的外国友人目不转睛地看着茶艺师们的表演,享受着茶艺表演带来的美感。随着第一泡茶水从公道杯中缓缓流出,全场茶香四溢。
中国花茶与国外有什么区别?花茶应该如何冲泡?当天,国家高级评茶师、北京二商京华茶业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楼国柱先生生现场为外国友人讲解了老北京最爱喝的茶叶——茉莉花茶。从花茶的分类、茉莉花茶的历史知识、制作过程到冲泡方法,楼国柱先生一边亲自演示,一边娓娓道来。活动现场,每一张嘉宾桌都有一位茶艺师做示范,真正达到台上、台下沏茶相同步调。随着活动的进行,满房间充满了茉莉香,让人恍惚间仿佛置身于老舍笔下的《茶馆》之中。
动手体验是亲历北京活动的最大特点,本次活动特意安排了老北京花茶打包与冲泡环节供外国友人亲身体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讲究之处。在茶文化专家的指导下,外国友人纷纷亲手体验了花茶打包技巧与冲泡技艺,一举一动都体现出对中国茶文化的投入与喜爱。体验环节结束后,许多嘉宾仍旧余兴未散,继续向茶艺师请教各种茶叶知识。
活动现场还有来自北京市花木公司的插花师带来的插花表演。插花的过程颇为雅致,是以花为主要素材,在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花卉艺术。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是由于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间,进行艺术加工。表演结束后,到场嘉宾在花艺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喜欢的花艺风格体验了插花艺术的魅力。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亲历北京活动令到场嘉宾体验了茉莉花茶冲泡与插花的乐趣,为的就是让大家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能够发现美,培养兴趣,充实生活。
亲历北京是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月讯杂志社精心策划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以体验为精髓,以中国及北京文化为脉络,邀请国际友人了解中国及北京文化、感受北京之美。活动自2013年始,每月一期,已成功举办了“体验中国结、“体验京剧文化”、“体验中国武术文化”等活动。自亲历北京活动举办以来,始终得到来自外国驻华使馆、外国商会和在京留学生的欢迎与肯定。随着亲历北京活动的不断开展,报名体验中国及北京文化的外国友人越发踊跃,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了亲历北京的忠实粉丝。
秀山县:调整茶叶产业结构 增加优质茶叶产出
秀山县处在大山深处,虽然经济远比不上县城,可是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上好茶叶的孕育之地。该县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出产的猛洞茶就曾被列为贡茶,由于茶叶品质十分上乘,当地更有“斗米换斤茶”的说法。近年来,秀山县更是把“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增加优质茶叶产出”作为发展的方向,茶农们的钱袋子慢慢地鼓了起来。
秀山县
进入九月,张茂华开始忙碌起来。每天天一亮,他就背上竹篓赶往茶山采摘鲜叶,一直忙到傍晚时分。
今年63岁的张茂华是重庆秀山县峨溶镇峨溶村村民。他告诉记者,该村从2009年开始种植茶叶,2013年引进重庆皇茗苑农业开发公司,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销售,目前已发展茶叶4000余亩。
记者在秀山峨溶镇大坪茶叶基地看到,漫山茶树层层叠叠,长势喜人。重庆皇茗苑农业公司总经理刘国军介绍,茶叶种植带动了当地400多户村民增收。
峨溶镇是秀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市最大的茶叶基地县,也是重庆市3大茶叶综合示范区之一。秀山县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该县茶叶种植面积9万亩,覆盖全县16个乡镇55个村,带动农户1.2万户。
秀山县
“选择将茶叶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培育,秀山县委、县政府是经过调研分析的。”秀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备茶叶生长所需的土壤、气温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秀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秀山所产“猛洞茶”就被列为贡茶,并有“斗米换斤茶”之说。
近几年来,秀山县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对于秀山茶产业来说,“调结构”就是调整茶树的品种结构和茶叶产品结构。秀山县农委产业科科长龙云辉说,秀山在改造川小叶老茶树的基础上,引进了福鼎大白茶、黄金茶、金观音等优良品种,并鼓励茶叶加工企业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散户发展茶叶基地。
为了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秀山县探索实施了“产业托管”“龙头企业先租后股”“国有企业助推”以及“农户自主经营”4种茶产业发展模式。
以产业托管模式为例。秀山县利用全县产业扶贫资金,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以农民土地入股、贫困户优先的方式发展茶叶基地,并实行统一购苗、统一管护、务工付酬。3年后茶园收益按土地承包权属交农户管理,获取收益。如今,秀山的地岑村、中寨村、凉河村已按照这种方式发展安吉白茶3600余亩。
目前,全县共有18家茶叶加工企业,产品销售辐射武陵山区的同时,也销往北京、湖北、福建等地,2016年全县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2亿元,茶叶产业覆盖的群众人均增收1540元。
泾阳茯茶“产学研”合作 搭建产业升级新平台
泾阳茯茶属于黑茶的一种,这种茶叶始于宋朝,在明清时期开始流行开来。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在我国陕西,生产的茶叶品种比较少,民间有句话说得好:“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茯茶已经成为陕西的一个地域标志,是当地的一种特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泾阳当地制茶方也在进行茯茶的研究以及改革。
泾阳茯茶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茯茶研发中心在泾阳县揭牌成立,成为该县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又一重大举措,为茯茶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搭建了技术平台。
据了解,泾阳茯茶研发中心是泾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合作共建的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茯茶科技研究试验示范中心,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2名专家组成多学科专家团队,重点开展泾阳茯茶产业技术示范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科技培训与人才培养、茯茶生产加工工程技术研发等。
近年来,泾阳县依托咸阳市、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地三方”合作平台,立足产业优势,不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作,先后建立了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泾阳茯茶研发中心,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传统产业二次腾飞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该县积极响应“陕茶复兴”计划,紧紧围绕“传承历史文化、复兴茯茶产业”目标,推动茯茶产业扩张产能、提质增效。目前全县茯茶生产企业52家,2017年茯茶产量3410吨,产值4.09亿元。投资10亿元的海航.泾阳茯茶中国集项目成功签约,与陕南两市六县深化茶产业战略合作,泾阳茯茶搭乘“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走出国门,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
峨眉山茶转型升级 打造全国茶产业样板区
峨眉山茶园
2月25日清晨,新春假期后的首个周末,峨眉山市双福镇同兴村,万亩茶山薄雾氤氲,茶农们正在茶园内忙碌。茶农陈贵元正在清除茶园内的残次林和退化林,在他的身边,一棵棵新茶苗已栽下,青翠欲滴,“每亩茶园都将栽植12到15株生态树,远看一片林,近看一片茶,形成生态茶园系统。”
峨眉山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梁琪惠介绍,这是峨眉山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项目之一,今年,产业园将以符溪镇、双福镇为中心,建起一条绵延10公里、6万多亩的绿色茶叶长廊。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去年10月,在财政部、农业部两部部署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中,峨眉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跻身创建名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国家确定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载体和引领平台。“跻身创建名单,不仅为峨眉茶产业的发展赢来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落实总书记要求,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有力举措。”峨眉山市委书记陈长明说。
目前,峨眉山市不仅聚集了以竹叶青、峨眉雪芽等为代表的企业集群450余家,还拥有国内一流的加工生产线,产业园涵盖16个乡镇、133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惠及人口13.2万,集聚了全市95%以上的茶企,园区内的大西南茶叶市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名优绿茶集散地。
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让园区创建者们倍感振奋。梁琪惠满怀信心:“要将园区打造成全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区。”
陈长明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点发力,推广优质品种,扩大种植规模;着力培育一批品牌,加大推广力度;依托优质茶园基地,发展精品民宿、度假农庄、自驾车营地等新业态,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峨眉山市的规划中,这条10公里绿色茶长廊项目,将成为一条融合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自然生态于一体的茶旅走廊。“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沿线景观风貌中,打造一条三产融合示范轴。”峨眉山市农业局局长江德伦介绍。
“总书记的话让茶人看到了未来。”峨眉山大西南茶叶协会副会长何建华干劲十足。他表示,将依托在双福镇已有20年茶叶交易历史的大西南茶叶市场,完善茶产业交易市场综合体,新建鲜叶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形成“一带一路”茶产品绿色物流交易中心。
梁琪惠表示,峨眉山市已明确,将全面出台并落实好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壮大、品牌推广宣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茶旅融合发展等系列奖补支持政策,高标准做好各项创建工作。
福建安溪的茶产业转型升级之茶业庄园化
就如同将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产业升级一样,如今安溪茶产业也开启了茶庄园之路,在这初冬时节,越来越多的游客走入安溪的老林深山,体验茶庄园的热情。茶庄园是安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所要抓的重点之一。
一有空,中闽魏氏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魏贵林就会从泉州市区“溜”出来,到自己的茶庄园转转。这座面积上万亩的茶庄园,位于海拔900多米的安溪县龙涓乡长新峰,凝结了魏贵林十多年的心血。
绿线、水面、园貌、慢道、天际线……人之所至,处处风景。燕尾脊、白墙、红瓦、红砖和石材等闽南传统材料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浓浓的乡愁味道,扑面而来。
魏贵林是安溪县比较早提出茶庄园概念的茶企经营者。一次到访欧洲,他被葡萄酒庄的文化氛围吸引住,他意识到:与酒有着异区同功之妙的茶,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来经营。
“当时我就判断,它一定是趋势。”2009年开始,魏贵林在中闽魏氏原有的茶叶基地基础上,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茶庄园,营造集种植生产、新品研发、铁观音采植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茶文化传播体验。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安溪茶产业陆续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产业升级。
所谓茶庄园,就是在一定的原产地区域内,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按照国家有机或绿色茶叶标准建立起来的可以追溯的茶园和加工厂。茶庄园里的茶叶,有严格的种植标准、加工标准;鲜叶流向和干茶流向很清楚,可以追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措施,使之品质长期稳定。
用安溪县副县长肖印章的话说,就是让茶树生长在天然“氧吧”里,喝上优质的山泉水、矿泉水,享受最好的“医疗保健”,再给它一张“身份证”。
多年来,安溪县像封存文物一样保护茶山原生态,保护茶山、茶庄园的原生态肌理,推动高坡度、低海拔、生态脆弱区、田地茶园退茶还耕还林,腾出生态容量。安溪县同时坚持山、水、茶、林、园一体规划,茶庄园茶文化生态旅游特色和风貌彰显。
在安溪虎邱镇双格村仙脚印山之巅,有一片上百亩的圆形平地,四周群峰高耸,列峙于前。远近峰顶,几十台巨大的风电叶片,随风转动,在蓝天白云下成为一幅幅雄阔大气的背景。山巅上几百亩茶园,隔畦间植的格桑花开得浓烈,游人不时驻足拍照,织就一幅悠然写意画卷。
茶庄园主人高碰来介绍说,茶庄园占地1000多亩,从2011年至今,先后投资1亿多元,初步形成一个以茶为主、兼具文化、旅游、休假、文艺创作、培训功能的综合性茶文化旅游平台。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多年时间培育,安溪县已初步建成中闽魏氏、华祥苑、八马、绿色黄金、三和等1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茶庄园,庄园化管控茶园28万亩,占该县茶园面积47%。
在满足茶叶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各个茶庄园纷纷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上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并开发了特色旅游路线,推动茶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
事实上,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中国茶业从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升级方面,安溪把打造茶庄园作为重要抓手。
2017年7月,安溪县发布《关于深入实施茶业庄园化战略的通知》,明确提出:至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金牌茶庄园”,庄园化、集约化管理的茶园占全县茶园面积的80%以上,让茶庄园成为引领安溪茶产业“二次腾飞”的新名片。
“茶庄园正在重新诠释安溪铁观音的高端形象。”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品牌化、个性化、高端化、体验化的“茶庄园”,正成为福建安溪一道新风景。
贵州贵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大茶叶基地建设
各种类的茶叶产地为了保证重点名优茶生产质量和数量,也划定一定生产区域范围作为生产基地。近日,贵州省贵阳市农委表示,贵阳市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2018年春茶产量预计达5000吨以上,计划于2019年实现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00万亩。
目前,贵阳市茶园面积超过30万亩,投产茶园21余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8.5万余亩。眼下,随着气温回升,贵阳市的茶园迎来了采茶高峰。预计全年茶叶总产量将达1.35万吨,茶叶总产值26亿余元。
据介绍,贵阳将合理规划布局茶产业,在大力发展中高端名优茶的同时,鼓励企业提高茶青下树率,增加大宗茶产量。加强茶叶生产管理,对从业人员及茶农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效率。
为延伸农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贵阳将深入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的景观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将以开阳县为核心,乌当、花溪、清镇、观山湖等区(市、县)为重点,围绕田园综合体、富美乡村和特色小镇等,打造“多彩茶带”“茶旅一体化示范区”,到2019年形成12个茶旅一体化示范区,建成15个茶叶专业乡(镇),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00万亩。
在茶叶基地建设上,贵阳将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在建园前期对物种差异、色彩差异等因素统筹考虑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园、采摘园、创意农业园、共享庄园等农业新业态,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市民提供多样化旅游体验。
贵州有1500多个乡镇,将近400个乡镇是种茶的。专业村庄占乡镇数三分之一。在400个乡镇中,上万亩的茶园以乡镇为单位的有200多个,以村为单位的有100多个。专业的村庄、专业的乡镇、专业的县是贵州茶园的主力。此外,贵州88个县,其中茶园重点县有42个,占到一半。
贵州在清明时期就已经开始生产茶叶,只是因为交通不方便,那时候的茶叶就没有名气。到后来的抗战时期,中国茶叶科研所搬到了贵州湄潭后贵州菜开始有了大规模的种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