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茶种。
兰田村,这是江西省奉新县罗市镇一个地处偏远高山的小村庄,它毗邻著名的八仙飞瀑潭风景区,然而几百个村民在过去却一直过着穷苦的日子,当地很多农民只能靠砍毛竹换点零花钱维生,然而,如今这个村子成立了合作社,以种植高山绿茶、套种花卉苗木、套养家禽为主打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路,村民们的收入也从原先人均不足千元到如今的人均2万余元,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致富之路。
种茶致富
茶园套种花木赋予茶汤清香口感
兰田等村地处著名的八仙飞瀑潭景区内,由于海拔较高,形成高山小气候环境,而独特的环境可以造就茶叶独特的口感。
2012年,奉新籍种茶能手欧阳神佑来到兰田村考察,被这里的生态环境所吸引。他投资2000多万,治山整地近千亩,栽植红豆杉、桂花、红玉兰等树木7000株。
记者发现,该村茶园与别的茶园不同的是,立体种植和科学套种技术非常恰到好处,每隔一二十步,就能在茶园里看到一两棵红豆杉或一丛绿竹。
欧阳神佑介绍,红豆杉吸附能力强、自身吐氧多,极大地净化了茶树周围的空气质量。茶树吸收竹子独有的香气,赋予了茶汤清香的口感。这里的茶树周边还穿插种植了桂花、红玉兰等观赏树木,与黄金芽、百叶一号、乌牛早等名贵茶苗高低错落、相映成趣,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千亩生态茶园。
村民茶园种茶年人均收入2万元
欧阳神佑和当地茶农一起成立了奉新县禅林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120户社员,都是来自兰田等村的农民。
五年前,罗市镇兰田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售卖自家山上的毛竹,换点零花钱,守着青山绿树受穷,还影响了生态环境。如今,种茶致富已成为兰田村村民摆脱贫穷的阳光大道。原来在南昌做房地产销售生意的村民易乾告诉记者,“现在回家到茶园工作,天天可以看到孩子与家人。像这样在家乡的青山绿树中工作和生活真愉快”。
目前在兰田村,像易乾这样的外出务工返乡到合作社种茶的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2000元以上,与过去砍根毛竹才卖几元钱,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欧阳神佑告诉记者,合作社还为每位员工购买了保险,村民钟秀昌一次在山上采摘茶叶时不慎滚落山下,造成腰椎受损,正是由于茶园为她投了保,获赔到7000多元,后期的37000多元医药费也是合作社全部负责。记者在茶园看到,经过几个月的康复后,钟秀昌现在和大家一样,在茶园干活。
流转土地养鸡合作社村民利益分成
流转土地生态养鸡在兰田村也成为农民赚钱渠道变宽的新路子。合作社还与村民达成协议,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用于高山有机稻种植,统一为村民提供稻苗、肥料、工具等一切所需生产资料,所得利润由合作社与村民对半分。
为使生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合作社或专业企业还与农户签订饲养土鸡协议。由公司提供相关资源,农户只需对土鸡看管,每卖出一只土鸡可提成20元,每卖出一枚土鸡蛋提成1角钱,去年村民此项人均获利1万多元。
兰田村下一步还打算瞄准有机茶发展方向,建设农家乐、茶体验馆,发展乡村旅游业,将绿色生态牌越打越优,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cy316.com扩展阅读
广东五华县新光村:精准扶贫项目助推村民种茶致富
广东多山,有的地方四面环山,典型的山旮旯,就如五华县棉洋镇新光村,这个村庄与揭阳市揭西县良田乡相邻,都是环山地形,这两个小山村几十年来都只能“靠山吃山”,近些年,新光村家家户户上山种茶,走出了一条茶叶产业发展的致富路。
质量有保证 减产价更高
沿着崎岖的村道从新光村口一直往里走,田埂上、山坡上和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一排排的茶树。“去年下半年雨水偏少,今年大概会减产20%,每亩只能摘400斤茶青。”村民刘善炎指着眼前的一片茶田说。
虽然产量减了,但茶叶价格涨了。“每斤茶青售价接近20元,是历年来最高价。成品茶每斤要150元,纯手工茶就更值钱了。”刘善炎接着说,“村民们坚持不用农药、施专用肥,保证了茶叶的品质。揭阳的茶商每年都来订购茶青,用来做上等茶。”
茶商的青睐激发了村民种茶的热情。据新光村党支部书记刘荫妙介绍,现在该村家家户户都种茶,多的有几百亩,少的也有五六亩,全村种茶总面积达3000多亩。今年全村可采摘春茶约20万斤,预计收入400多万元。刘荫妙说,新光村称得上是茶叶专业村,种茶已成了村民的主要产业和主要收入来源,已有40多户村民靠种茶收入,在棉洋圩镇买了新房或店铺。
新光村发展茶叶种植,洛阳、阳光等邻近村庄的村民也跟着受益。“在春茶采摘期间,每天要请20多人来摘茶,每人每天的工资就有100多元,还管午饭。”刘善炎说。
贫困户种茶成帮扶典范
刘善炎和刘荫妙都有20多年种茶的经历,可以说是新光村全民种茶的领路人。据他们介绍,2005年,梅州市气象局挂钩帮扶新光村,鼓励村民种植茶叶,发展长效经济产业帮扶项目,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帮扶前,村里种茶面积大概有700亩,效益出来后,村民都自觉跟着种了。”刘荫妙回忆道,那时候有的村民卖了猪、牛等家畜,将钱投进茶叶种植。
现在,种茶仍是当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对贫困户实施产业帮扶的首选项目。贫困户廖幼珍说:“我家种了10多亩茶树,今年大约能摘100多斤茶青,可以补贴一部分家用。”她表示,随着茶树一年年长大,她家的收成也会一年比一年多,生活有了盼头。
和廖幼珍一样,新光村26户贫困户都开辟了茶园,面积大约有150亩。“正努力为种茶的贫困户争取每户5000元的补助资金。”棉洋镇驻村干部冯文峰说。据介绍,新光村动员贫困户种植茶叶的经验做法,已成了棉洋镇精准扶贫实施产业帮扶的典范。
种白茶 喜致富
【致富金点子】黄月勇的成功因素有很多。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投资建立茗茶场;种植、采摘、生产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追求高质量;经营上秉承诚信做人的原则,承揽天下客,做生意更做朋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中国晶茗有机白茶网,利用网络渠道优势推广技术,搭建客商间交易的平台。黄月勇种植白茶可谓面面俱到环环把关,相信初涉商海的农民朋友能做到其中的两点,便离成功不再遥远。
致富事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和平晶茗茶场有机茶基地,了一派繁忙的场景,老板黄月勇正忙着向客户介绍产品,带他们参观茶场,在他办公室里还有四五个客户正在商议,其中还有日本客商。“这些天茶场忙得不可开交,前来订购有机茶的人很多,根本供不应求。”黄月勇高兴地说,“现在正与日本客商商议,刚才带他们参观了炒制过程,去山上考察,他们对白茶很感兴趣,表示有意向与我们合作。”获得2007年度县“十佳”农村科技示范户的黄月勇,只要提到他,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
黄月勇家以前是开石矿的,由于经济效益不好倒闭了,沉重的担子落到他身上,为此他外出打工,在湖州某饭店当厨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走向了白茶开发的道路。2000年的一天,饭店老板拉来一车的白茶让他帮忙搬,顿时他想到了安吉那边的亲戚也有这样的白茶,后来就带了亲戚的茶叶给老板品尝,货比货,老板觉得他的茶叶好,决定与他交易,这次小小的交易让他看到了白茶的市场前景。
2001年,黄月勇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开始种植茶叶,投资建立长兴和平晶茗茶场。初期,由于资金短缺,不能形成规模,只有40亩的面积,加上那时候的他经济很紧张,造不起房子,向朋友借了钱买机器,租了房子加工茶叶,请人采摘时,村民们都是半信半疑,不肯去采摘。但他并不气馁,坚持自己的信念,跟村民沟通。那时候还是家庭小作坊型的,只能小面积的炒制,茶叶炒制都是他亲手干。接着,又遇到了茶叶销售不出去的难题,他开始四处求经,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茶叶炒制,提高茶叶质量,还专门请了师傅。2005年正式建立了晶茗茶场,注册了鑫月商标,实现了新的跨越。现在只要是有关茶叶的各类培训会,他都要去学习。
诚信做人是黄月勇的经营原则。通过朋友介绍他的茶叶市场渐渐打开,现在茶场主要的客源来自湖州、吴江、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并在湖州和山东济南均设有茶场直销部,栗阳设有代销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茶场,去年4月他注册了中国晶茗有机白,利用网络渠道优势推广技术,搭建客商间交易的平台。后发现网站经营的效果不明显,他又挖空心思在今年2月设立了中国长兴白。
在茶叶管理上,黄月勇有“硬规定”,他对采茶工要求苛刻,采摘要一叶一芽,严格把关采摘质量。花大资金栽培茶叶,施用有机肥和菜饼,专门使用国际认可、指定的植物用药治理虫害。加工过程更是严格,茶叶的加工干度都是通过质量监督局检验达标,每天都会有水分测定报告,检验合格后才包装。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亲自把关,追求高质量。
自白茶园发展以来,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新建规范化茶厂1400多平米,软、硬件设施齐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年销售收入达60万元,为白茶成功发展和推广作出了示范作用。
“高竹金观音” “土楼高竹金观音”带动葛竹村的发展
葛竹村位于福建省南靖县南坑镇,在南靖县的西部。走进这个茶村,变会发现周边茶山浓郁,这里的人们都是靠茶叶来谋生。
“2001年以前,由于交通不便,这里很多茶农渐渐放弃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茶叶种植,到外面谋生。”赖玉春回忆说。从南坑镇葛竹村到县城有40多公里的路程,道路坑坑洼洼,要走3个多小时。崎岖的山路导致茶叶等农作物在运输过程中品相损伤很大,卖不出好价格,很多茶农无奈之下只能外出务工。
2001年1月,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南靖县政府对南坑镇镇区至葛竹村段的公路进行修整、拓宽,并铺上了柏油。交通瓶颈破解后,外出的茶农纷纷回家从事茶叶生产,葛竹村茶产业迅速恢复了生机。不到一年时间,葛竹村就成了茶叶集散地,往来车辆增加了5倍以上,单车道的村路已经满足不了群众发展生产的需求。
赖玉春感慨地说,过去上山采茶,茶农在坑坑洼洼的路面骑摩托车,经常摔得人仰马翻。去年3月,当地政府在茶山修建了1.7米宽的水泥路,就再没发生类似事故了。
路通了,葛竹村因其风光秀丽,在热衷“采茶游”的游客的口口相传下,渐渐成了一个茶文化旅游村落。村民们自发组成了采茶队,在节假日即兴表演采茶技艺,与游客共同分享幸福。
近年来,南靖县大力提倡电气化制茶,保护生态环境。葛竹村村民陆续改用电力制茶机械,节约生产用能成本。葛竹村有1.5万亩茶山,上千台制茶设备,每年要加工500多万公斤茶青。如果没有电或者电压低,这茶就没法制作了。”赖玉春感叹道,虽然南靖县供电公司不断对线路进行整改,不断增容变压器,但每逢制茶高峰期,电网负荷猛增,经常会出现低电压、停电、断电。当地政府还投入630万元用于葛竹村、高竹村、高港村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对线路进行绝缘化改造,对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重新合理布局线路走向,有效消除了低电压现象。
2012年11月,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赖玉春整合资源,在家乡成立了南靖县高竹金观音茶叶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的1000多名社员提供茶叶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虽然葛竹村有200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当年却没有创建自己的茶叶品牌,茶叶只能卖给品牌厂家,利润十分微薄。”赖玉春说,在茶叶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扣除生产成本,一年到头茶叶生产不但没有利润,还倒赔钱。
“茶叶要有自己的品牌,这样才会卖出好价格。”赖玉春说。
赖玉春为家乡的茶叶统一注册了“高竹金观音”“土楼高竹金观音”两个品牌商标,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茶叶,也让家乡的茶叶提档升级。
随着茶叶品牌的推广,“高竹金观音”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销售市场逐渐拓宽,当地茶农的收入也随之提高。“现在,一个普通家庭一年卖茶的收入有10万多元,扣除劳动力和制茶成本,每年有6万多元的纯收入。
这些年葛竹村从一个交通不便、人人都想外出打工的落后山村变成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美丽山村,村里的人们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后的幸福感了。
返乡创业种茶帮助乡亲脱贫致富
何万忠,一个在外打拼二十余年,事业有成之际,不忘带着帮助乡亲脱贫的心愿,返乡创业种茶,并于家乡塔山瑶族乡狮园村成立了一个合作社,主事茶产业,近两年来发展不错。
他说,他最初想做土特产生意,帮助乡亲们把当地土特产品销出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乡党委书记彭小冬促膝谈心后,决定发展茶叶产业。
塔山瑶族乡狮园茶园
塔山平均海拔830米左右,昼夜温差大,高山多云雾,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是我省宜茶区之一。
塔山栽培茶叶历史悠久。但很长一段时间,塔山茶养在深闺人未识。有一些老茶园,有几个老茶厂,但规模和档次都上不去。
2015年,天堂塔山合作社成立。创业之初,合作社包括我在内仅有6人,茶园不过100余亩。如今,通过租赁、复垦、新辟等方式,合作社茶园面积已达2100亩,入社农户有281户,成为省扶贫产业项目。
合作社给入社农户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去年,邻村鳌头村77岁的村民吴石头带着7亩茶园入社。以前他自己打理茶园,毕竟年老精力不济,而且自己制作的茶叶质量不佳,很难卖出好价钱。费神费力,收入无几,他是当地贫困户。入社后,其茶园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干活有务工收入,加上采茶、卖茶,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
从合作社获益最多的要数狮园村村民刘宗任。他有10多亩茶园入社,自己搞管理,妻子在茶厂制茶,年收入有6万多元。刘宗任家摘掉了“穷帽”,还建了新房。
通过务工、摘茶、卖茶等,入社农户大多一年有两三万元收入。当初,入社农户有106户是贫困户,去年底绝大部分已摘帽脱贫。
种茶致富,造福一方百姓
最近,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乡曹营村茶农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绿杨春早”茶文化节了。据该村主任周国朝介绍,该村70多户茶农正积极准备借助茶文化节这个平台,让自己的茶叶卖个好价钱,得到好收成。
月塘乡曹营村是该乡茶叶种植较为集中的村,全村从2001年起发展茶叶种植,从当初只有几百亩茶田,发展到现在已拥有1200余亩茶田。该村仅康庄组与李庄组就有茶农50户左右。周主任介绍,2001年曹营村响应政府号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茶业经济。村里免费为村民开沟,提供种子,聘请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技术指导,送技术入户、入田,邀请技术专家到村就茶叶种植、幼龄茶轩管理、春季茶园管理、秋季茶园管理、茶园修剪技术、茶叶采摘技术等不同技术管理要点,组织农民集中培训,茶农由不同技术变成茶叶能手,调动茶农的积极性,成为以茶创业、增收致富的农村能手。目前该村共有耕地面积4181亩,茶叶种植面积占1200多亩。茶叶种植已成为该村村民致富的好途径。康庄组村民曹幸丰今年40岁出头,家里有4亩茶田,靠茶叶过上了好日子,通过收购鲜叶加工和自家炒制茶叶出售,他家的年收入达5万元左右。同时他不忘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以科学种茶创业、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同学科学、同发展、同致富,共同致富奔小康。
目前,曹营村村委会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共同致富、开拓创业为工作要领,大力推进一村一业,积极培养创业人才,茶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每年净增200亩茶叶,茶农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对于“绿杨春早”茶文化节的举行,茶农们积极向村委会表示,要通过茶文化节这个平台长见识,学技术,将曹营村的茶叶推出仪征,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仪征的茶,喜欢仪征的茶。
重庆城口县:种茶技术送上门 助农增收致富
春节过去,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也快要到来。对于茶园里的茶农来说,正是春耕的好时节。这时候的农户们要开始抓住春播时机,开始了一年的忙碌。近日,城口县鸡鸣乡茶园里,茶农们个个挥锄挖穴,精神抖擞,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中间多了一位种茶专家,正在给茶农们详细指导种茶技术。
为学习科学的种茶技术,城口县鸡鸣乡邀请县农委的专家给农户传播种茶技术。专家耐心细致的给大家讲解科学知识。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水土保持的方法,树冠的修剪,病虫害的防范,以及如何采摘鲜叶等等,种茶专家采用深入浅出、易学易懂的方式,传播现代化的种茶技术,不仅扩展了农户的理论知识面,还带头示范了实践动作。
据了解,茶叶在城口县鸡鸣乡的发展历史上追溯久远,“白鹤井中水,鸡鸣院内茶。”一语道破“鸡鸣茶”的由来。但传统的种茶技术未能给当地农户带来丰厚的收益,如何让这片茶园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金山?近年来,城口县鸡鸣乡都在“深做茶文章”,现代化科学的种茶技术必然是扭转低效益种茶的核心关键。
“我种了5年的茶树,以前不懂什么技术,靠天吃饭,茶树给我带来的收益并不多。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才明白种茶也是一门技术活,我得借此机会认真学好这门技术。”城口县鸡鸣乡茶坪村村民罗兴强说。
下一步,鸡鸣乡准备打造生态茶园,采用“产+销”相结合的模式,从产销两端入手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目前,鸡鸣乡已有茶树面积3000余亩,2018年,将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完成400余亩,种植100万株幼苗。在加大“鸡鸣茶”品牌推广力度上,已在江北机场免费开展为期1年品牌形象宣传推广,在印象中国-文化中国版块对其进行网络推介,组织专家为茶厂做工业设计、营销策划,进一步做大做强“鸡鸣茶”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我们带领农户学习科学技术,就是想转变他们的旧思想旧观念,通过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助农增收致富,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鸡鸣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白芽奇兰茶怎么种?白芽奇兰茶的种植技术
白芽奇兰茶是福建选育的珍稀乌龙茶新良种,种植白芽奇兰茶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茶苗的成活率和确保茶树今后的高产,一定要选好优质茶苗,在最佳定植时间,利用最好的种植方法,合理定植并做好植后管理等,具体方法如下:
白芽奇兰茶树茶叶
①选苗:必须选用生长发育健壮、根系发育、无病虫害、无混杂、苗龄2年以上,苗高25cm以上的茶苗。
②定植时间和定植方法:白芽奇兰茶适宜在早春1-2月或芒种,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也可以在霜降前后定植;移植时宜带土移栽,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多带土,定植前应对茶苗定剪、留高15-20cm,定植时先挖(或手扒开)15cm深的沟穴,扶正茶苗,使其根系伸展直,之后逐层回土,层层踩紧踏实,埋土过半后浇足定植水,待水分下渗后,继续加上,直至与泥门相平。
③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大行距1.2-1.4米,株距0.3米,小距0.3-0.35米的单项行双株栽种植,每亩3000-35株为宜。
④植后管理:定植后要做好幼龄茶护理工作即:做好抗旱防冻、间苗补缺、合理施肥、定期修剪、打顶轻采和病虫害防治等。
做好上述四个环节的工作,茶苗成活率高,也为今后茶叶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西名茶
1.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古称“闻林茶”,从明起始称云雾,至少已有300多年历史。该茶产于江西庐山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庐山种茶始于东晋名僧慧远。庐山为东晋佛教中心,慧远于山中居住三十余年,讲授佛学,发展种茶。本世纪五十年代,庐山云雾得到飞速发展,现有茶园5000余亩。
庐山北临长江,东毗鄱阳湖,平地拔起,峡谷深幽。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成云雾,常见云海茫茫,年雾日195天之多。由于高升温迟缓,候期迟,茶树萌发须在谷雨后,4月下旬至5月初。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造就云雾茶独特品质。尤其是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终日云雾不散,所产之茶为最佳。
由于天候条件,云雾茶比其它茶采摘时间晚,一般在谷雨后至立夏之间方开始采摘。以一芽一叶为初展标准,长约3厘米。
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茶汤幽香如兰,耐冲泡,饮后回甘香绵。
2.婺源茗眉
产于江西主要绿茶产区婺源县,属赣东北山区,1985年创制。婺源历来产茶以量多质优著称,当时婺源隶属安徽,闻名中外的“屯绿”,其中部分产于婺源。
茶区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云雾不绝,特别是海拔1000余米的鄣公山,宜于茶树生长。婺源茗眉以上梅州茶树良种和本地大叶种为原料,叶芽肥壮,萌发早,产量高。
婺源茗眉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芽叶白毫显露,肥壮,大小和嫩度一致。
成茶外形弯曲似眉,银毫披露,色泽翠绿光润。汤色黄绿清澈,香高持久。为眉茶之极品。
3.遂川狗牯脑
产于江西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狗牯脑产茶始于清嘉庆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曾用名“玉山茶”。
狗牯脑山矗立于罗霄山南麓,有著名的汤湖温泉。苍松劲竹,清泉不绝,云雾弥漫。更有肥沃的乌沙壤土,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栽培茶树的佳境。
该茶鲜叶十分细嫩,4月初开始采摘,一芽一叶初展。
成茶外形紧结秀丽,白毫显露,芽端微勾。茶汤略带花香,泡后速沉,汤色清明。
4.上饶白眉
产于江西上饶县,1982年创制,曾四次被评为江西生优质名茶。因其外形似老寿星之眉,故有此名。其鲜叶采自大面白茶树品种。
白眉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要求嫩、匀、鲜、净,缺一不可。根据鲜叶嫩度不同,上饶白眉分为银毫、毛尖和翠峰三个品种,以银毫最佳。
成品外形壮实,条索匀直,白毫特多,色泽绿润;冲泡后香气清高,滋味鲜浓。尤其是银毫,外形雪白,沏泡后芽叶在杯中雀跃,回味无穷。
5.宁红工夫及龙须茶
宁红工夫,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主产江西修水县,武宁、铜鼓次之,毗邻修水的湖南平江县长寿街一带的红毛茶,亦由修水茶厂加工为宁红工夫。修水在元代称宁州,清朝称义宁州,故名。
修水的产红茶始于道光初年,光绪年间,宁红产值占江西全省农业总产值之50%。输出至欧洲,每箱(25公斤)售价高达100两白银。彼时宁红之贵重若此。
宁红产区位于赣西北边隅,幕阜、九宫两大山脉蜿蜒其间。山多田少,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土质富含腐殖质,深厚肥沃。春夏之际,云凝深谷,雾锁高岗,茶芽肥硕,叶肉厚软,造成宁红工夫优良的自然品质。铜鼓县西北之棋坪、港口、大段、幽居等地所出之茶,为宁红之上品。宁红金毫为宁红之珍品。
宁红的采摘始于谷雨前,一芽一叶初展,长度3厘米左右。先制成红毛茶,然后经过精制,方为成品。
特级宁红成品茶,紧细多毫,锋苗显露,略显红筋,乌黑油润。鲜嫩浓郁,鲜醇甜和,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多芽。
宁红除散条形茶外,另有束茶名为龙须茶。
龙须茶用独特工艺加工而成,成茶身披红袍,叶条似须而得名。产于修水县漫江乡宁红村。该茶于道光年间,与宁红同时兴起。选料讲究,做工精细,风格独特。
制作龙须茶的鲜叶,要求生长旺盛、持嫩性强、芽头硕壮的蕻子茶,多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芽叶要求大小长短一致。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初干后,为半干半湿的茶条。将之理直,基部比齐,以90 - 100条为一把,两把并拢扎在一起,长条茶在外,短条茶居中,以白线由底至芽尖扎紧,呈饱含墨汁的大号毛笔形。然后烘焙28-36小时。最后拆去白线,底部仍用白线绕三圈,在用五彩线环绕,将整个龙须茶扎成网状,底部剪齐,扎好花线后,线头用针穿入茶内,部分线头略露在外,十分美观。每个产品干重7.8克,形如红樱枪之枪头。冲泡时,将花线头抽掉,白线不解,整个龙须茶成束下沉,芽叶向上散开,宛若菊花,若沉若浮,有“杯底菊花掌上枪”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