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时这样做,泡出的茶更好喝!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泡茶叶茶 红茶咋泡好喝 红茶泡茶器

【www.cy316.com - 泡茶叶茶】

说到普洱茶,就绕不开“醒茶”这个词,有人将泡茶的温润泡环节也称为“醒茶”,但实际上将冲泡前期的茶叶准备阶段称为“醒茶”会更为贴切。

普洱茶的醒茶,其实是打破茶叶原有的稳定状态,让茶叶经过短时氧化的过程。醒茶就像是泡茶的前戏,使冲泡出的茶汤口感更加和谐,香气更舒畅,醒茶醒得越好,冲泡出的茶汤就越能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醒茶”一词经常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在要喝前一段时间,把茶撬散装进醒茶罐中进行醒茶;还有一种是在冲泡时,洗茶的过程,也有醒茶的目的。

“醒茶”的目的,是将茶在存放中产生的杂味和不好的气息消退,使要喝的茶品达到较高的适口性的一种实用手段。

普洱茶都需要醒茶吗?

对于普洱茶而言,无论老茶还是新茶,都是需要醒茶的。

普洱新茶:特别是一年以内的生茶,口感相对粗糙,苦涩味重,对口腔的刺激性过强,而熟茶还容易有堆味。经过醒茶,可以加速茶叶内含物质的融合,增加茶汤的协调性,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茶叶中的堆味,从而明显改善茶汤的适口度。

普洱老茶:尤其是十几年以上的老茶,其存放是在一个低氧、干燥、无光的环境,内含物质处于低活跃状态,此时的茶汤味平,不顺,香气陈闷,有点散。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醒茶,所有内含物质会重新变得活跃,茶汤稠度,醇度都会明显提高,仓味也会大幅度降低。

如何正确醒茶?

醒茶的容器

醒茶的材质不限,铁制的,竹编的、陶器的都可以。讲究点的茶人,醒茶多选用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材质制成容器。如果想醒茶快,用烧结度低的粗陶;若果要慢慢醒茶,则用烧结度高的紫砂。

茶叶易吸附异味,而新制紫砂罐或陶罐容易带土气和火气,会导致茶叶出现杂味,因此尽量选用没有异味的老罐(盒)子为好。

醒茶的时间

一般来说,醒茶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但具体情况下略有不同。

熟茶:如果是新茶就很好喝的茶,醒茶的时间可以略短,一周即可。

生茶:醒茶的时间稍微要长点,大概要一两周。

老茶:十几年以上的普洱老茶,茶叶本身已经松散了,不能强行使劲撬开,需用手温柔的从外向里一次拆开,再装入紫砂罐中,醒茶两个月到三个月。

醒茶步骤

1、从密闭到开放

整件的普洱茶茶叶,一般要么竹筐装起来,外面套上麻袋捆得严严实实,要么纸箱封紧。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茶陷入了“沉睡”之中,若立刻喝,难免会有沉闷之感,甚至夹杂有各种异味。

如果是散茶,那么就敞放在空气中;如果是紧压茶,还需要继续分解为小块;如果是饼茶,需要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老茶也许已经很松,条索完整保存的机会较大,通常已经用不着去撬茶,简单拨动下,就散开了。在保持条索完整的前提下,茶分解得越小越好。对于很紧的砖茶来说,实在分解不开的话,至少也得分解到7-8克一小块为宜。

2、摊开静置

撬散的茶叶直接放在无强光直射、无异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1-3天,上面盖上棉纸静置。如果是仓味较重的茶,这个时间可能是10-30天,具体以闻干茶仓味不明显为止。

3、入罐

经过第2步,然后再放入陶罐或者紫砂罐。没有罐子也可以用无异味的干净纸盒、纸袋替代。

4、干醒阶段的结束

这个过程,根据不同的茶,需要7天到半年。

5、湿醒

这个湿醒,其实就是大家日常所说的洗茶。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虽然是湿醒、洗茶是同一个过程,但湿醒的意义大于洗茶。

我们洗茶,一般是为了卫生,所以会不管茶的种类,都用高温来洗茶。拘泥于洗茶,忽略了醒茶的意义,就会造成冲泡普洱茶犯下致命错误。冲泡出来的茶,口感并不理想。

湿醒的过程,又称润茶。润茶,而不是烫茶,从字眼上也可以看得出,要温柔很多。新茶,春茶,较嫩的茶,用大约85度左右的水去润茶,后续的滋味明显好过用95度以上的水温。

醒茶的技巧

醒茶也不能过头,不然会导致氧化过度,茶香散失,茶味寡淡。特别是对于好的茶,如果没醒好,反而对茶是种伤害。下面分享几条醒茶的心得:

1.越是好的茶,越要慢慢醒,特别是好的普洱老茶。

2.如果急着要试茶,醒茶也可以速成,撬散的茶块直接放入茶荷,一两天后就可以,前提是不能受潮和有异味。

3.茶叶如果吸附少量霉味异味了,可以尝试通过醒茶来补救。醒茶方式略有区别:把茶叶尽量撬散,装入紫砂罐中,放在比较通风透气的地方,开盖醒茶两三天。

如何判断一款茶是否醒好了?

醒茶前,可以先品试这款茶,如果觉得这款茶的涩感太重,或者难以分辨其香气,那么该茶就是我们说的“封闭的”,是需要醒茶来释放其香气和改善其口感的。

经过一段时间醒茶后,如果一款茶的风味变得浓郁且令人愉悦,那么就表明该茶可以饮用了;如果觉得普洱茶的口感和风味仍无改善,说明此茶还未醒透,还需一定时间。

cY316.com延伸阅读

泡普洱茶之前,这么做更好喝


葡萄酒在喝之前,有“醒酒”的说法。让酒与空气接触,使酒的香气散发出来。在冲泡普洱茶时也有醒茶的步骤。

具体如何通过醒茶,让普洱茶更好喝呢?

今天杯小茶与大家分享普洱醒茶的几个好方法。

醒茶是在空气、水、温度的作用下,使茶叶里的物质剧烈运动,这样一来,茶叶的滋味和香气都得到释放。对普洱来说,醒茶能显露其醇厚滋味和陈香来。

同时醒茶能去除普洱不够愉悦的气味,比如普洱生茶可能带有的烟火味、日晒味,普洱熟茶的渥堆气,普洱老茶的沉闷味等,因此醒茶对普洱有重要的意义。

普洱醒茶的方式有两类,分为“干醒”和“湿醒”。

干醒

1.整饼撬散法

一次性将紧压的茶全部撬开,之后不需要再多次撬茶饼,可直接冲泡品饮。

将全部撬散的普洱放入醒茶罐中,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用,一般熟普存1周,生普存1~2周,老普洱茶则至少需要存放1个月。

醒茶罐建议选择透气性较好的紫砂罐、陶罐。这种醒茶方法尤其适合熟茶,可以散开熟茶的渥堆气。

2.随撬随喝法

将“撬茶饼”这件事分次完成,每次要喝茶时再撬取茶叶,随撬随饮。这种“干醒”方法适用于相对忙碌,没时间和工夫专门挑时间撬整块茶的茶友。

将普洱茶饼在通风处保存,或存于透气性良好的茶罐或饼茶袋中2周。之后想喝的时候拿出来喝即可。撬饼时沿着茶饼边沿转着撬,先喝与空气接触的那个部分即可。

小贴士:不论是否一次性撬散茶饼,都需要注意存放茶叶的环境,避免杂味、潮湿和光线直射。杯小茶建议,将茶叶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可以避免降低茶叶的品质喔。

湿醒

1.闷香

先将盖碗用沸水温热,再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盖碗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

2.温润

闷香过后,打开盖碗的盖子,采用环绕注水的方式注入100℃刚刚沸腾的热水,将茶叶浸润,随即将茶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紧压扁实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

温润的次数视情况而定,一般生普温润1次即可,熟普要温润2次,老普洱茶、老茶头温润2~3次。

如果是散茶,而非紧压茶,则无论生普熟普温润1次即可。

普洱的醒茶不单单包含冲泡时的“洗茶”,还有冲泡之前的“唤醒”,两者兼顾才能呈现出普洱茶更好的品质。

冲泡前的醒茶需要一段等待的时间,不过总有些喜欢琢磨的茶友,爱研究普洱茶存放过程(干醒)中品质的变化,从第一次遇见喝起,直到喝到他们心中最佳的普洱茶口感。

其实喝茶无定法,这种品味时间对茶叶口感的影响,也是值得一试的喔。

品评普洱茶,这样做会更好!


品评普洱茶应注重三个问题:

一是合理利用舌头;

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

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心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正确的,较全面的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

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其方法是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重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注重拌匀、铺开、揿平,观察茶叶的老嫩程度、是否均匀整洁、色泽状况、揿按叶底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雨季如何泡茶更好喝?


近日进入雨季,经常大雨倾盆、间断上演,撑着大大的伞,衣服还是打湿了一大半,暴雨天的冰冷沉闷占据了情绪的大部分。

冰凉雨天,泡一杯茶,聆听风雨,本该是件雅事。

但下雨天泡茶,总感觉哪里不对,要么原本香气高扬的茶叶变得香气不突出了,要么原本滋味厚实的茶汤喝着竟也是水水的味道。

雨天要怎样泡茶才更好喝呢?

一、提前防潮

平日将要喝的茶叶存入气密性好的容器中存储,如陶罐、土罐、紫砂罐等,这类容器相对能保持茶叶存储环境的干燥,能锁住茶叶的香气,在冲泡时让天气对茶叶香气的影响降低;

二、选对茶具

用气密性较好的茶具冲泡茶叶,能保持温度,更好地激发茶叶的香气;

三、少于平日的投茶量

由于下雨天,茶容易受到空气中湿度的影响,酸涩味较重,所以尽量冲泡时,让茶汤淡一点。

在雨天冲泡普洱茶,应该比平时少2—3g比较合适,口感淡醇,才能感觉舒适;

四、持续滚烫的水温

下雨天,气温较低,水的降温速度比平时快一些,首先保证持续滚烫的水温,其次温杯后应尽快冲泡,每道茶水出汤的前后时间不宜间隔过长,避免盖碗的茶叶温度过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茶香;

五、平静的心情

连绵不断的下雨天会影响人的心情,往往比较低落,泡出来的茶自然就没有那么香了,所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最重要。

盖碗泡茶时,出汤快慢对茶汤口感的影响


在冲泡一款茶时,仅仅是延长冲泡时间,茶叶浸泡时间和内含物浸出情况基本均一。但放慢出汤时间,泡茶器内不同位置茶叶内含物浸出情况就会呈现梯度分布。而茶叶内不同内含物质有不同的析出速度曲线,同样的物质其析出速度也是呈非线性的,一点点条件的改变足矣影响茶汤内含物质的构成。

茶汤色泽是由茶叶中析出的茶色素来形成的,但茶色素并非是茶汤中唯一的茶叶析出物,因此哪怕色泽完全一致,也不能确定两杯茶有同样的内含物质构成与比例——但在品饮端能否准备的辨识又是另一回事。

除了不同的内含物质析出比例,不同的状况还会造成茶叶受热时间与温度变化曲线不一。这种情况除了影响本道茶汤的析出物构成,温度还会作用于茶叶,这种影响会影响茶叶在接下来冲泡中的表现。

而且学习工夫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好出汤时间,也就是要:专心致志。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假设在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在前三泡时,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一般情况都是超时),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短、苦显、汤涩等现象。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搭。

而且,有些茶,比如高等级的正岩岩茶,一旦在前三泡泡失误,后面的几道茶就很难再挽救回来。因为出汤时间没掌握好,把一泡好茶给泡废了。

另外,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道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高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

赶紧收藏,原来这样泡茶才好喝!


泡茶之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的说法,简单的茶具对于茶的味道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一款不错的茶具,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茶叶的优点,让很多人爱上喝茶、爱上泡茶。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由于中国茶叶品类繁多,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因此需要一系列能充分发挥各类茶叶特质的器具,这才能使得中国的茶具异彩纷呈。

而茶具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盛茶的工具,也构成了中国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器皿。

不同茶叶适合不同的茶具

以普洱茶为例,因为种类比较多,有新茶、老茶、生茶、熟茶、老茶头等,当然在云南还有很多红茶、白茶,不同茶类的茶性不一样,对器具的要求也就不一样,总之,不同的茶类应该选择不同的器型及材质来冲泡,这是泡好一款茶的基础条件。

1、盖碗是泡茶器具中的“万精油”

第一,瓷质盖碗对于茶叶本身的影响最小。第二,盖碗出汤速度较快,泡茶之人更易于掌握浸泡时间。因为如果用茶壶,茶壶出汤速度一般都比盖碗慢。

一不小心,容易浸泡时间过长,达不到冲泡者所希望的浸泡程度。所以,如果要试新生茶,瓷质盖碗是首选。

如果某款茶,新茶就很适口,要喝其鲜爽。我个人觉得瓷质的盖碗或者茶壶皆可。如果是陶器,则首推紫砂里的朱泥。

因为朱泥聚气,且相对其他紫砂或者陶器而言,不夺香。而且如果使用朱泥冲泡新生茶,如果该新生茶的品质很好,用朱泥壶更容易把茶汤的质感冲泡出来。

2、紫砂茶具,更适合泡新熟茶

无论是什么茶壶,只要是陶质的,多多少少对于清新的花果香气有所影响,不如瓷质茶器那样,对于茶香及茶汤的影响减少到最少。

另外,如果新茶苦涩度高,质重,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这种口味。那么,笔者建议使用紫泥、清水泥、降坡泥一类的紫砂壶,又或者一些柴烧的陶质茶壶来冲泡。

对于新熟茶,建议首选柴烧陶质茶壶,又或者岩矿壶,然后是采用清水泥、紫泥、段泥的紫砂壶。一把好的陶壶(紫砂壶),只要使用得当,可以很好的掩盖住新熟茶的缺点。

尤其是岩矿壶,对于新熟茶的一些缺点的掩饰,简直非常之完美。对于品饮新熟茶的茶杯,个人建议用陶质或者紫砂材质的茶杯。

3、建水紫陶,更适合老茶

对于一些半生不旧的生茶(一般为5-10年的茶),青味慢慢褪去,但是又似乎还存在,老味还没大规模出现,但似乎又有。

口感有时候没啥苦涩,有时候又很苦涩。但是有时候,又需要喝这类茶。咋办?

对于这类茶,我一般就用建水紫陶来泡,可以掩盖住这类茶的青味,也可以适当的提升茶汤质感。而如果是想试试这类茶的陈化程度,则瓷质盖碗依然是不二之选。品尝的话,首选瓷质茶杯。

4、新生茶更适合用盖碗冲泡

人们多数使用盖碗来冲泡香气较浓的普洱新茶、铁观音等。因为盖碗本身能够激发出这类茶叶的品质,而且也能够增加整个饮茶的文化氛围。因为盖碗是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的茶壶品种。

5、老熟茶,不挑茶具

其实对于5年及以的干仓熟茶,堆味、水味都已经褪掉了。只要保存得当,没有杂味,基本上都很好喝。所以,老熟茶对于茶器是最不挑的。

陶质也好,瓷质也好,只要你泡茶水平不是太次,基本上都可以泡出一杯香醇可口的老熟茶出来。品饮方面,个人觉得陶质茶杯更适合。

这是多年来泡普洱的心得,并不绝对。什么样的茶配合什么样的茶器,还是要因时制宜。茶器也好,茶也好,是为人服务。这才是茶器之道,茶之道。

这样的茶“高温”冲泡更好喝_老茶怎么泡?_什么茶需要高温冲泡?


导读:刚接触茶,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别人家泡出来的茶就是好喝,但仅限于别人。那会儿,还不知道“高冲”和“低冲”,还不知道水温对于茶汤的影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学什么样的茶需要“高温冲泡”?

茶叶的适制性受其品种、地域影响,就好像我们每天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接触到生长环境、品种、大小都各不相同的食材一样。

虽然我们也可以“任性”地只用一种相同的烹饪方式对待它们,然而,结果呢?

几经试验:某些食材,非得煮,才香;某些食材,非得炒,才可口,某些食材,非得蒸,才鲜美,并且,还得讲求火候、烹饪时间、配料......

同样,受茶本身加工工艺、原料老嫩不一的影响,每种茶都拥有自己专属的“最适宜冲泡温度”

因此,泡茶前,我们得先学会“观茶、辨茶”,进而真正做到“识茶”,这样一来,才有助于我们后期掌握如何“品茶”,长期坚持,反复实践折腾,渐渐地,也能慢慢“懂茶”了。

就算“好茶不怕滚水烫”,也是有“度”的。先来说说水的沸点,我猜大家对“水的沸点”这一认知难免存在小小误区,这与摄氏温标定义——“在标准大气压下,以水的冰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中间分为100等分的温标。”脱不了关系。

其实,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人们对热力学认知的不断提高,早在1990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采用第十八届国际计量大会及第77届国际计量委员会作出重新修订国际温标决议后,标准大气压状态下水的沸点已不再是100℃,而是99.974℃。国际通用的也不再是100摄氏温标,而是国际(摄氏)温标。只不过,这一国际(摄氏)温标新定义我国使用较晚。

唐代陆羽《茶经》中将泡茶水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沸:当水如鱼目,微微有声时

第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

第三沸:势若奔涛、腾波鼓浪

而今,我们更习惯使用低温(70℃~80℃)、中温(80℃~90℃)、高温(90℃以上)来区别泡茶所用水温。

那么,什么样的茶更适合“高温”冲泡?

要明白,茶叶中的有效内含物质溶解度与水温呈正比,我们不难发现,日常泡茶过程中,在冲泡时间差不多的前提下,水温相对高的那一泡茶,出汤入口后浓度明显要大一些。

可是,受茶叶加工工艺影响,各类不同成品茶最后保留的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等内含物质比例以及可溶性温度不相一致。所以,我们只有在弄明白不同物质的可溶性温度、茶叶成品最终内含物质大概比例,才可通过控制水温,几尽完美的展现茶汤滋味,又不失其有效内含物。

有了类似的实践思考过程,你会发现,原来,在冲泡过程中,那些已经划分在常规“低温”、“中温”、“高温”冲泡梯度范围内的茶,有时甚至需要忽略它的所属茶类,跨梯度适当提高水温冲泡。

其实,这类茶,往往都具有一些共性,那就是:要么用料粗老、要么焙火重、要么经过重揉捻、要么是陈年茶、要么茶叶紧结成块、成团(接触水的面积小、不易出味)。

普洱生茶 怎么泡更好喝


普洱茶生茶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普洱生茶经过晒青后味道收敛,通常喝散茶或紧压撬饼而饮;普洱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后,内部物质发生变化且容易浸出,多以紧压茶为主,有饼形、沱形等。通过工艺,我们可以简单发现,生茶泡饮时怎么样将它的气味和滋味释放,熟茶则是怎么样让它缓慢的优雅的浸出。

首先,冲泡之前对茶叶的了解

冲泡之前,首先得观察茶叶的年份。通常来说,三年以内的新茶,色泽以绿黄为主,个别颜色较深的会以墨绿为主。而超过一定年份的茶叶,随着茶叶内含物质的氧化程度不断加深,茶叶色泽会慢慢转向深色,十年左右的普洱生茶,通常会黄褐为主,毫芽也会呈现出淡淡的金黄色。

色泽是对于茶叶年份的大致了解,而紧压程度则是较为直观的感受。紧压程度的差异,体现在撬茶时条索的完整程度和浸泡时茶汁的溶出速度有关。一般来说,压制较紧的茶,条索短碎的可能性比较大,茶叶在水中溶出物质的速度也比较快。

看过色泽与紧压程度,接下来要注意观察的就是茶叶的叶芽比例。通常来说,普洱生茶常见的是以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的成熟叶为主,伴有少量的芽茶。对于叶芽比例的了解,主要体现在冲泡时的浸泡水温和浸泡时间有关系。一般来说,当芽茶的比较较大时,冲泡的水温可以适当降低,尤其是在刚开始冲泡时。

其次,冲泡过程的把握

对于普洱生茶的冲泡,器具的选择尤为重要。选择器具的原因主要和茶叶的年份有关,当我们大致了解或判断这款普洱生茶是近几年的茶时,通常会选择用盖碗来进行冲泡,而不用紫砂壶一类具有高度保温性能的茶具,是为了避免新茶在紫砂壶里过早出现“闷熟”的情况。

避免直接用开水冲击茶叶则是冲泡普洱生茶的另一个要点。尽可能用柔和的方式来冲泡普洱生茶,可以避免普洱生茶中苦涩感物质溶出过多,过快,从而获得相对可口的汤感。

除了器具和避免直冲以外,普洱生茶的冲泡比较讲究浸泡的时间。通常来说,在醒茶充分的基础上,普洱生茶前三泡的浸泡时间一般都是入水既出。这是因为普洱茶的内质较为丰厚,过久的浸泡时间反而容易使得滋味过重过浓,从而降低了茶叶的品饮性。

普洱茶怎么泡更好喝?


近年,普洱因茶味清新,能解腻消食,受到不少人的青睐。如何泡普洱茶才能更香醇?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茶艺技师姚松涛为大家支招。

纯净的水是关键。好茶配好水很重要,无论泡何种茶,都不要用自来水或硬度高的水,建议用桶装的纯净水。

醒醒茶更好喝。对于紧压的饼茶、砖茶、沱茶,需提前两三天将茶打散,醒醒茶味道会更好。

用茶针撬茶时要先撬面,再撬里,让茶叶不要太散、太碎。过于紧致的茶叶也可以事先用木锤轻轻地敲打或将其放在蒸汽前熏一下,撬完后再迅速晾干、收起。

茶水比1∶50。泡普洱宜淡不宜浓,建议150毫升的茶壶,投茶量3~5克就行。当年的新生普洱茶由于刺激性太大不适合饮用,需等三五年后才行。

洗茶更安全。生普洱洗茶宜用较低水温,90℃左右即可,快速冲洗后再快速倒出。熟普洱因其经过人工渥堆,含水量较大,灰分较多,则要用高温沸水冲泡,冲入后还应浸泡一下再倒出来,以保证安全卫生。

泡多久,茶说了算。生普洱是干茶,需充分浸透,一般第一泡三四十秒可出汤,第二泡稍微短些,以后每一泡需逐次延长5秒。熟普洱溶出速度较快,一般前三泡在十几秒至二十秒可出汤,之后溶出速度变慢,可根据茶汤的浓淡自己调整冲泡时间。

另外,人多时喝茶最好使用公道杯,可让茶汤更均匀,香气和浓度更持久。(受访专家:姚松涛,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茶艺技师)

怎样泡普洱茶熟茶更好喝?怎样泡普洱茶熟茶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怎样泡熟普更好喝?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茶性温和,苦涩度降低,绵柔醇顺厚糯。

熟茶是一种相对比较难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或者泡出不讨喜的酱油色。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如果喜爱冬日里泡熟普刮油解腻、去脂助消化又温暖身心,可以参与此文的详细介绍。

一、熟普茶应该怎么泡?

要点一,醒茶。

饼、砖、沱等紧压熟普茶,在准备品饮的前一周左右,就可以进行醒茶。将熟茶饼或砖分拆散为一元硬币般大小的块,存放在陶罐或紫砂罐中,让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新茶的渥堆味与老茶的仓味会适度消散。不要小看,此小小的拆散醒茶,对茶的滋味改善相当有益。

要点二,选对泡茶器具。

一般来说,冲泡熟茶,推荐使用紫砂壶。紫砂壶因其特有的保温性、透气性、吸附性能使茶汤更为顺滑,还能盖上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更为适合熟普这样需高温冲泡的茶类。

如果没有紫砂壶,盖碗也可。盖碗泡茶不失真、不走样,在保温性能稍差的背景下,应变把握好投茶量和出汤时间,也能冲泡出好喝的茶汤。

而日常饮用,在没有茶壶、盖碗也不适宜的情况下,飘逸杯、快客杯也不失为可用之选,方便快捷。

要点三,泡茶用水。

对于日常泡茶而言,选择桶装纯净水,可作为一个相对简单和保险的选择。

要点四,投茶量。

按照饮茶“宜淡忌浓”的原则,总体来说,熟茶茶水比一般为1:50~1:30,即3~5克茶叶150毫升水。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要点五,润茶。

熟茶无论散茶还是紧压茶,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紧结或结块,润茶有助于使其均匀舒展,从而更好地发挥茶性。其次,熟茶经过洒水渥堆发酵,难免会沾染上一些灰尘,经过一道润茶程序,有助于将茶上的杂质灰尘等洗去。

润茶时,注水要温柔,保持水流的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润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要点六,水温。

熟普一般可直接用沸水冲泡,针对具体茶品以及各地沸点为基准进行调节。比如选料细嫩的,水温90℃左右即可;而陈年老茶,则需要高温冲泡,沸水温壶及壶外追温都可有效提高冲泡温度。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所以,连续高温的浸泡是激发老熟茶陈香的不二法门;对于年份较新的熟茶,要适当降低水温,以免泡出“堆味”。

要点七,注水与出汤。

泡新茶时,为尽可能屏蔽渥堆味,注水时水流要低缓、稳定,减少茶叶在壶、碗中的翻腾激荡。这样泡出的茶汤软、粘,呈现出豆沙汤一样柔软、沙润的口感,而气味则较浅淡。

陈年熟茶采用低冲旋转的注水方法。低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最少,水与叶底的激荡较大;旋转注入则提高了茶叶各部位接触水的均匀性。这样泡出的茶汤,汤色红亮,滋味圆厚、温润。

泡熟茶每次出汤时,一定要沥干水份,不要留根。前几泡都宜及时出汤,否则时间长易成“酱油汤”;如冲泡过程中有间断,再复冲泡时,第一泡出汤也要迅速。到最后几泡时,宜以急冲注水冲击、翻腾叶底,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二、煮饮熟茶小贴士

熟茶也可煮饮,煮饮普洱熟茶要注意五点。

首先,不宜直接用没有泡过的茶来煮。那样煮出来的口感会过浓,用泡过的叶底来煮会更好喝一些,可使用已经泡过5~8泡的叶底来煮饮。可用茶包袋装好再煮,避免茶渣太多。

其次,煮茶的工具没有什么要求,炭炉、电炉、电陶炉,陶壶、铁壶、耐热玻璃壶,都可以。

第三,茶叶不用太多,1000ml的茶壶投入10克左右已经冲泡过的量就行,根据壶的大小和自己的口感调整。

第四,煮茶前备一些温水,这样可缩短煮水的时间,以及防止加水时冷热温差太大损伤器具。

第五,小火煮到沸腾后,随时观察汤色,个人感觉适宜即可。出汤时,壶中留1/2的茶汤(这样后续茶汤香气滋味更容易持久),再入温水继续煮。随着出汤次数的增加,可逐渐延长茶汤煮沸保持的时间。

三、调饮熟茶乐趣多

因其温和的茶性和绵柔的口感,熟茶可以搭配牛奶、蜂蜜以及菊花、桂花、柠檬、枸杞等各种花茶、水果等,调制成各式花样的健康茶饮,赏心悦目而又口感独特,趣味无穷。

这里为大家附上几款常见的熟茶调饮搭配:

①熟普+陈皮。广受好评,其理气化痰、健脾燥湿的功效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年柑普茶的流行,熟普和陈皮、柑皮的搭配更是广受好评。

②熟普+红枣。既暖胃消食又美容养颜,十分适合女性朋友。

③熟普+枸杞。又甜又润,明目又养补,不可错过的搭配。

④熟普+蜂蜜。既有熟茶的甘醇,又有蜂蜜的清甜,营养丰富又回味无穷。

⑤熟普+菊花。菊花清热、熟普温和,十分适宜秋冬时节饮用。

⑥熟普+柠檬。茶香里带着些许的甜酸,滋润生津,别有风味。

⑦熟普奶茶。醇和润滑,奶香、茶香、茶甘交相映衬,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天这么冷,给自己一杯热茶,或煮上一壶,氤氲的茶香中,暖暖的,很贴心。

盖碗泡茶时,出汤快慢对滋味有什么影响?


茶汤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何况所谓的“同样色泽”未必就一定真的是“同样”,目测误差太大了。

仅仅是延长冲泡时间,茶叶浸泡时间和内含物浸出情况基本均一,但放慢出汤时间,泡茶器内不同位置茶叶内含物浸出情况就会呈现梯度分布。而茶叶内不同内含物质有不同的析出速度曲线,同样的物质其析出速度也是呈非线性的,一点点条件的改变足矣影响茶汤内含物质的构成。

茶汤色泽是由茶叶中析出的茶色素来形成的,但茶色素并非是茶汤中唯一的茶叶析出物,因此哪怕色泽完全一致,也不能确定两杯茶有同样的内含物质构成与比例——但在品饮端能否准备的辨识又是另一回事。

除了不同的内含物质析出比例,不同的状况还会造成茶叶受热时间与温度变化曲线不一。这种情况除了影响本道茶汤的析出物构成,温度还会作用于茶叶,这种影响会影响茶叶在接下来冲泡中的表现。

而且学习工夫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好出汤时间,也就是要:专心致志。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假设在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在前三泡时,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一般情况都是超时),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短、苦显、汤涩等现象。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搭。

另外,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道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高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

如何才能把普洱熟茶泡的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以下让“老司机”从器皿、水、冲泡手法等分析,分享泡茶心得。。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

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提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形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茶道茶道,以茶入道。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泡茶时这样做,泡出的茶更好喝!》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