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二)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熟普是黑茶 熟普花茶 熟普洱茶

熟普是黑茶。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就像小女孩,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熟茶就像女孩转变成的少女,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一)


尽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发酵使茶叶提前转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渥堆发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内含物还未完全转化,香气尚待提升以及韵化出其他气味,堆味、杂味需散去,燥火味要减轻,滋味需达到醇厚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去酝酿,这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结合实践而言,四个维度决定了熟茶的转化时间。

等级嫩度

等级、嫩度高,一般也就意味着内含物丰富,转化空间大,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这类似于渥堆发酵中嫩芽的发酵周期远大于梗、黄片,熟茶陈化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一级紧压茶陈化年限可达20年以上,但是黄片砖这种类型10-15年满打满算都算高的了。

发酵程度

发酵偏重,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有一定的转化年限,但是由于重发,内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转化空间小,比如7581砖,重发酵,3-5年即可出陈香,10以内品质就达到了巅峰状态,10年后内质衰减。

发的轻,保留的内含物多,转化空间大,甚至可以人为延长熟茶的转化时间,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的特别轻发酵熟茶,主打收藏,不过这就又有点跑偏了。

仓储环境

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熟茶在这样的的环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湿热作用明显,后转化速度明显而剧烈,相比昆明区域,陈化速度超出50%-100%,广州存三年,相当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长时间,比起北方地区那种温度低、还干燥的区域尤甚,广州一年就可超过北方三年多。

压制紧实度

压的紧,后转化过程中与温度、微生物、空气的接触面小,甚至厌氧发酵,当然发酵缓慢;相反压的泡松一点,孔隙大,砖饼沱的透气性好,与微生物、空气充分接触,后转化速度就快。如铁饼这类产品,陈化时间可以长达30-40年,一般泡饼则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属于哪一类,对号入座,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即可大致判断其可转化年限。

而当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转化时,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身体: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身体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对此,我们把普洱茶熟茶的存放及转化分为四个阶段。

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告诉你普洱熟茶可以转化多久


尽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发酵使茶叶提前转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渥堆发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内含物还未完全转化,香气尚待提升以及韵化出其他气味,堆味、杂味需散去,燥火味要减轻,滋味需达到醇厚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去酝酿,这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结合实践而言,四个维度决定了熟茶的转化时间。

等级嫩度

等级、嫩度高,意味着内含物丰富,转化空间大,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这类似于渥堆发酵中嫩芽的发酵周期远大于梗、黄片,熟茶陈化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宫廷级紧压茶陈化年限可达20年以上,但是黄片砖这种类型10-15年满打满算都算高的了。

发酵程度

发酵偏重,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有一定的转化年限,但是由于重发,内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转化空间小,比如7581砖,重发酵,3-5年即可出陈香,10以内品质就达到了巅峰状态,10年后内质衰减。

发的轻,保留的内含物多,转化空间大,甚至可以人为延长熟茶的转化时间,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的特别轻发酵熟茶,主打收藏,不过这就又有点跑偏了。

仓储环境

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熟茶在这样的的环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湿热作用明显,后转化速度明显而剧烈,相比昆明区域,陈化速度超出50%-100%,广州存三年,相当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长时间,比起北方地区那种温度低、还干燥的区域尤甚,广州一年就可超过北方三年多。

压制紧实度

压的紧,后转化过程中与温度、微生物、空气的接触面小,甚至厌氧发酵,当然发酵缓慢;相反压的泡松一点,孔隙大,砖饼沱的透气性好,与微生物、空气充分接触,后转化速度就快,铁饼这类产品,陈化时间可以长达30-40年,一般泡饼则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属于哪一类,对号入座,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即可大致判断转化年限。

而当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转化时,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身体: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身体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对此,我们把普洱茶熟茶的存放及转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熟茶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熟茶勇敢、迷人,但也为年轻而犯错。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的熟茶是一种魅力,一种执着,一份珍藏,一种安静。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的存放、转化、品味和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原料、讲工艺、讲时间,讲存放条件。

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技术、好的存储、再加上时间的味道(3--5年以上的存放转化),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植物烘干后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了解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


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躯干:用来感受茶气。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躯干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 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严格来讲,高明的品鉴家应该可以蒙着眼睛来判断一款茶的年份和好坏。我们知道了人体五种器官和部位在鉴别普洱熟茶中的分工之后,就可以开始来鉴茶了。普洱茶是存在在多维空间(原料、 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中的物体,而我们 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熟茶在转化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以下就简单为你介绍一下普洱熟茶四个阶段的口感:

第一阶段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

普洱熟茶转化的四个阶段口感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

第一阶段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

熟茶在转化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以下就简单为你介绍一下普洱熟茶四个阶段的口感:

第一阶段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

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口感特点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以下就简单为你介绍一下普洱茶四个阶段的口感:第一阶段“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以上

盘点 | 普洱茶熟茶的四个问题


第一: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浓熟发酵

4-6成发酵程度视为轻发酵,7-8成视为适度发酵,9成为浓熟发酵,9-10成为重发酵。那么,在发酵中是如何实现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以及浓熟发酵呢?是否发酵时间越久,发酵的程度就越重呢?

这与发酵周期关系不大,而是与发酵温度、加水量有关。通过对发酵温度和加水量的控制,可以来控制发酵的成熟度。翻堆的时机掌握,就是渥堆温度的掌握。这一点,对于发酵的成熟度有着极大影响。

第二:春茶、夏茶、秋茶发酵有何不同?

传统里,一直用夏茶发酵。近年来,许多商家号称采用春茶发酵,也确实见到了一些优秀的产品。事实上,春茶发酵难度较大;因为春茶的嫩度较高,芽头较多,为了保守起见,通常发酵程度较轻;发酵起来容易出现酸味。春茶发酵出来的熟茶,感觉上香气较高扬,水路细,层次感明显,而厚度则有不足。

春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过夏茶,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过春茶。通过渥堆发酵,夏茶发酵出的茶,茶汤较红浓,厚重感强,而香气较低。同比春茶和夏茶发酵的熟茶,通常夏茶的耐泡度较高。秋茶发酵的性状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关于用哪个季节的茶发酵会更好,大滇一直不敢肯定。各有各的好吧。发酵完毕,最后再拼配,也许是最后实际操作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普洱熟茶年份的断定

关于普洱生茶,我一直在说,不要试图随便找一片茶,让我分出具体哪个山头的茶。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我也不相信有任何人做得到。基本上,一个人能判定的茶,首先只是大概的方向;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亲自到过当地,亲自做过这个茶;然后还要经常喝这个茶。云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较为出名的山头茶,不下200个。

找个非典型地区的大树茶,足以让专家汗颜,让教授折腰——绝无可能知道这些地方。

自然界并非是能用统一不变的逻辑来衡量的。比如邦崴的茶,一个制茶的朋友称为茶树博物馆;覆盖了过渡性、栽培型、野生型的树种;从很小的,到近千年的茶树;各种香或者不香的;很苦或者不苦的;大叶种的、中叶种的、小叶种的都有。

一句简单的某某茶如何如何,并不是大滇能够轻易给予肯定结论的。所以,普洱茶的熟茶,关于山头产地的判断;首先我要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精确起来。

其次,是年份判断。

(1)1-3年的熟茶,相当容易判别。堆味明显、汤色浑浊,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正常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如果堆味不明显,汤色较透;只是表明在出厂前,商家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陈化。

关于新熟茶,为什么会汤浑?一个较为不负责任,但是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是新熟茶。所谓的第三代普洱茶发酵工艺,酵母发酵;目前来看,在这一点得到了改善;汤色较清澈,堆味轻或者没有;但缺陷是没什么茶味。

(2)3-7年以上的普洱茶,我认为是可以喝的普洱茶了。3年内喝,确实有个问题,许多人都觉得容易上火。3-7年的普洱茶,堆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清澈,经过醒茶后,基本无杂味,部分会有轻微陈香味。

(3)7-15年的熟茶。这个时间段的熟茶,通常主要根据陈味的轻重来判别。等级较高的茶,如宫廷级会出现荷香,粗老茶做的会出现枣香或者中药香。汤色透亮是必须的,玫瑰红如同红酒。对于这个阶段的茶,如果不能根据口感来判别,那么还要根据包装纸,仓储条件等综合判别年份。而且,还不是那么精确地判别。如果想精确,还需跟生产厂家的生产记录做对比。

第四:熟茶的造假

关于熟茶的造假,目前主要是两类:

一、渥堆发酵阶段的造假。某些高人发现了某些高明的发酵方法,在堆子里加入了强氧化剂。缩短了发酵周期,减少了损耗,茶的外观更漂亮了,条索完整,芽头金黄,汤色极其红亮。但这种强氧化剂,对人来说危害极大。伤胃伤肾甚至致命。所以关于熟茶,也许除了农残,还要关注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污染。

二、仓储中的造假。这个主要是入仓,做老茶。通过在干仓和湿仓之间的变化,做旧茶。这一点,市场上也很普及。对老茶的盲目追捧,产生了这样畸形的市场。小心慎入老茶,踏踏实实存自己的新茶,放心喝自己存的老茶;是大滇提倡的喝茶理念。与各位茶友共勉!

四个阶段,在时间刻度上品味熟茶


普洱茶是存在于多维空间中(原料、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的物体,而我们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

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我把排列在这条直线上的普洱熟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3至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

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量不算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并不多,因为那几年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茶上了,而且做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而拒绝普洱者则大多因为“不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叶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甜”应该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

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至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至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勐海系熟茶以重发酵见长,即发酵度达到七成以上,并经相当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后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一款好的勐海系熟茶从1泡至15泡,会形成“焦糖香”、“蔗糖香”、“枣香”的依次排列,愉悦感很强,引人入胜。

只是这样的好茶并不多见。这个阶段的下关销法沱的特点是口感带酸,原料的区域特征明显。昆明茶厂从06年开始恢复7581砖的生产,口感比较中庸、平稳,优缺点都不明显。

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至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到8至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至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我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选购普洱熟茶,这四个问题必须要知道!


秋季最适合喝普洱熟茶,因为熟茶性暖驱寒,有助于养胃。那么选购熟普您应该了解什么呢?这四个问题要了解清楚!

1、普洱熟茶的发酵

一般情况下,正常发酵的熟茶存二到三年左右口感开始变好,如果轻度发酵,存储时间需要三年或三年以上口感才出来,发酵过重则反之。

另外存放地点所决定的转化速度,潮湿、闷热的地区,茶叶的转化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但容易出霉味、渥堆味;反之干燥的地区,茶叶转化相对较慢,但口感更佳,因此,对于普洱熟茶,比较强调干仓存储、汤感纯净无杂味,收藏价值更高!

2、普洱熟茶的三个品饮期

第一个品饮期:刚压制好两三个月以后,这个时候的熟茶肯定是不好喝的,堆味重,性燥热,高温蒸压之后的水味还在,但也有熟茶独特的醇香甘甜,这个时候喝它,主要是为了试茶,也是尝鲜,决定一款茶适不适合后期存储就在这次品饮中。

第二个品饮期:三年之后,昆明干仓转化慢,两三年的熟茶堆味才会褪的差不多,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此时的熟茶,可细品其味,感受时光带给它的缓慢变化,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偏寒体质适宜常饮。

第三个品饮期:十年以上是熟茶最适合品饮的时期,茶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可口,香气纯粹,甜滑细腻,饱满丰润,老少皆宜。

3、如何判断熟茶的年份?

1-3年的熟茶,最显著的特征是仓味明显、汤色浑浊。

3-7年的普洱熟茶,仓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清澈,经过醒茶后,基本无杂味,部分会有轻微陈香味。

7-15年的熟茶,一般可以根据陈味的轻重来判断。等级较高的茶,如宫廷级会出现荷香,粗老茶做的会出现枣香或者中药香。汤色透亮是必须的,玫瑰红如同红酒。

4、普洱熟茶如何存储?

对于茶来说,适不适合喝,存多少年好喝,都有两个前提条件:原料工艺好,存储环境得当。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存多久都不会好喝。

普洱熟茶的存储需要科学的储存方式:最佳存放温度20-40℃,湿度50~65%,干燥通风、无异味、不让阳光直晒。若存储不当老熟茶会有“仓杂味”,所以茶友们的存放方式也要万分注意。

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能读懂就是大神!如何辨别普洱熟茶品质?


导读: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鼻子、嘴巴则是减伤熟茶最重要的两个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读懂普洱茶的四个阶段,你就可以呈作茶界“大神”。

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体味不同茶香带来的愉悦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品味顺滑与香甜

躯干:用来感受茶气带给身体的安宁与舒畅。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

通过躯干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严格来讲,高明的品鉴家应该可以蒙着眼睛来判断一款茶的年份和好坏。

我们知道了人体五种器官和部位在鉴别普洱熟茶中的分工之后,就可以开始来鉴茶了。

普洱茶是存在在多维空间(原料、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中的物体,而我们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

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我们可以把排列在这条直线上的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应该跟原料有关。

“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热粥的粘稠感觉,而不是凉了的稀粥,不信你去试试(*^__^*)。小编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成“香”的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

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勐海系熟茶以重发酵见长,即发酵度达到七成以上,并经相当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后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蔗糖香”“枣香”的依次排列,愉悦感很强,引人入胜。只是这样的好茶并不多见。这个阶段的下关销法沱的特点是口感带酸,原料的区域特征明显。昆明茶厂从06年开始恢复7581砖的生产,口感比较中庸、平稳,优缺点都不明显。

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我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


尽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发酵使茶叶提前转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渥堆发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内含物还未完全转化,香气尚待提升以及韵化出其他气味,堆味、杂味需散去,燥火味要减轻,滋味需达到醇厚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去酝酿,这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结合实践而言,四个维度决定了熟茶的转化时间。

等级嫩度

等级、嫩度高,一般也就意味着内含物丰富,转化空间大,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这类似于渥堆发酵中嫩芽的发酵周期远大于梗、黄片,熟茶陈化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一级紧压茶陈化年限可达20年以上,但是黄片砖这种类型10-15年满打满算都算高的了。

发酵程度

发酵偏重,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有一定的转化年限,但是由于重发,内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转化空间小,比如7581砖,重发酵,3-5年即可出陈香,10以内品质就达到了巅峰状态,10年后内质衰减。

发的轻,保留的内含物多,转化空间大,甚至可以人为延长熟茶的转化时间,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的特别轻发酵熟茶,主打收藏,不过这就又有点跑偏了。

仓储环境

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熟茶在这样的的环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湿热作用明显,后转化速度明显而剧烈,相比昆明区域,陈化速度超出50%-100%,广州存三年,相当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长时间,比起北方地区那种温度低、还干燥的区域尤甚,广州一年就可超过北方三年多。

压制紧实度

压的紧,后转化过程中与温度、微生物、空气的接触面小,甚至厌氧发酵,当然发酵缓慢;相反压的泡松一点,孔隙大,砖饼沱的透气性好,与微生物、空气充分接触,后转化速度就快。如铁饼这类产品,陈化时间可以长达30-40年,一般泡饼则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属于哪一类,对号入座,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即可大致判断其可转化年限。

而当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转化时,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身体: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身体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对此,我们把普洱茶熟茶的存放及转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就像小女孩,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的熟茶就像女孩转变成的少女,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的熟茶像那个刚出校园的你,勇敢、迷人,但也为年轻而犯错。

生产压制成型后,存期在10年至20年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的熟茶像成熟女人,是一种魅力,一种执着,一份珍藏,一种安静。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的存放、转化、品味和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原料、讲工艺、讲时间,讲存放条件。

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技术、好的存储、再加上时间的味道,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普洱熟茶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二)》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二)》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熟普是黑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