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普洱是什么茶,与其他贡茶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 : 2019-12-04
宫廷普洱茶 贡茶用的是什么红茶 宫廷级普洱茶

宫廷普洱茶。

宫廷普洱,顾名思义是上贡宫廷的普洱茶。它与其他贡茶茶种相比实在是与众不同的,在当时被视为稀有名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当年乾隆皇帝首品普洱,便赐此美誉,并非虚言。民间虽然也有普洱,但其品质与皇家普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因为清朝的满族祖先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入关称帝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尽其极,故那些皇亲国戚们独青睐普洱。普洱茶于是成为当时宫廷皇族最为青睐的御用饮品。

当时的皇家普洱只有皇室成员可以享用,是独特身份的象征,若无皇族血统,实是无缘得见。即便是权倾朝野的开国元勋,抑或辅佐社稷的三朝元老,也只有在立下特别功勋或功德圆满告老还乡之时,才偶尔有幸在千叟宴上,一亲皇家普洱的芳泽。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宫庭普洱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就让笔者来给小伙伴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茶叶小科普:普洱散茶

普洱散茶有十一个等级,从特级到十级,其中“特级”最高。经过精制分选等级后和普洱散茶是十分干净的,它就象滇红、正山小种一样,是可以用来直接泡饮的。还未压制成饼的普洱散茶让你将它看得一清二楚:芽、叶、梗,孰优孰劣无处隐藏。

学会这四招,立马提升你的待客档次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大小小的“礼仪”遍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爱茶一族,也千万不能忽视了日常以茶待客的小细节,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性,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到底还是不同的。今天笔者就来跟大家侃几个以茶待客的细节,希望笔者的茶粉在茶待客的时候,能够更从容更自信。

第一招:沏茶忌太满

给客人沏茶的时候,不能将水泡得太满。水太满在端的时候容易晃出,此为不雅。沏茶的水量一定得讲究,“茶倒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

第二招:茶水忌太烫

茶水太烫的话,一是端的时候容易烫着手,二是客人品饮时容易烫着嘴。一不小心就会弄得双方很尴尬,特别是泡绿茶,本身就不建议用100度开水,80-90度不仅更能彰显绿茶之香,也不失主人对茶的了解和端茶时的优雅。

第三招:忌“弹尽粮绝”再添水

在续茶的时候,千万不要等到客人茶杯里的茶汤“弹尽粮绝”了再添。因为茶杯见底再添的水,茶的滋味就很淡了。还会给客人一种很扣门的感觉。

第四招:茶杯花纹莫对己

在递茶的时候,如果用的是带有花纹的茶杯,应该将有花纹的那面对着客人递过去。此举不仅能让对方看清您精心挑选的茶杯之美,也是一种对别人的尊敬。原题:《不是所有的普洱都叫“宫廷普洱”》

小编推荐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


(一)普洱茶与黑茶

在很多的教材中,都把普洱茶归入了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原因是普洱茶是后发酵茶,然而,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在加工上有质的区别。黑茶加工的初级原料是中小叶种茶叶,从鲜叶到成品是连续完成的,鲜叶杀青、揉捻或初步干燥后,在一定的湿度下渥堆20多个小时,再经过干燥,连续完成生产过程。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绿茶为原料,经过适度潮水渥堆形成。其品质的形成是在水分、微生物、热量、空气、长时间存放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产品。

(二)普洱茶与绿茶

在清朝,当马帮通过茶马古道把茶叶运到藏区,形成了独特的普洱茶的品质和文化,但是当时的宫廷却未必有口福品尝到这样的味道。当时,普洱人进贡给皇帝的蕊芽由于采制精细、包装完善,运输过程中又倍加小心,因此是不会形成自然陈化的,仍是绿茶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普洱茶。

(三)普洱茶与乌龙茶

普洱茶和乌龙茶都属于重滋味的茶,在冲泡时,紫砂壶是首选的泡茶用具。因紫砂壶内部的双重气孔,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泡茶不走味,能较好的保存它们的香气和滋味。与紫砂壶配套的茶具选用透明的公道杯。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盛在玻璃公道杯中,如红酒一般,晶莹剔透,极具观赏性;乌龙茶则呈现密绿色和密黄色,望之而解渴。普洱茶和乌龙茶都呈现多次冲泡而味道鲜美的特征。尤其是普洱茶,可以冲泡十次以上,这与其他茶类明显不同。

如果要对普洱茶的优劣、真伪、新陈、香味有较高的认识,就必须培养对普洱茶的“情感和热爱”,并躬身实践,以便修炼成出色的普洱茶人。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区别


普洱茶在茶叶的各大类别里一直是非常特别的存在的,很多茶友们刚开始接触普洱茶的时候都会觉得非常奇怪,他们都会觉得普洱茶与他们之前喝的茶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不仅仅是味道的不一样,还有其他非常多的不同点。

到底它和其他茶叶有哪些不一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其他茶叶有什么不一样呢?

普洱茶的形状奇特:普洱茶与其他众多茶叶非常的不一样,市场上大部分的茶叶都是以散茶的形态存放销售,而普洱茶多少年来大部分的茶叶都是以紧压型的茶叶为主,如:饼状、砖状、沱状、瓜状、圆球状,以及其他小众的形状。

普洱茶的原料:普洱茶一定是要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而且一定是在云南省范围内的茶叶,其他地区的茶叶是无法制作出普洱茶来的。

普洱茶茶类名:普洱茶以云南普洱府为茶叶类别命名。云南普洱府最早产于云南,早年也是以普洱府为茶叶贸易销售的集散地。

普洱茶的保持期限:普洱茶与其他茶叶最大的区别在于普洱茶可以长时间的保存,而一般的茶叶都是以春茶为上品,一般一年内的保质期限为优质产品。普洱茶如果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中,茶叶的品质也是陈化的时候越来越好。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一般绿茶三五泡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味道了,乌龙茶叶已经比较而泡了,也只能泡七八泡还有余香,而普洱茶如果使用品质比较好的谷熟普洱茶,最多可以达到十五六泡有余。

普洱茶的包装奇特:现在大部分的茶叶外包装都是以塑料密封包装为主,而普洱茶多少年以来都是以棉纸包装为主。而且一直如此并没有改变过。

普洱茶与其它茶有何“与众不同”?


我们从网络上看到关于普洱茶与绿茶、红茶等类别的不同之处有很多,大部分都是从工艺、各种成分含量多少、对身体的益处等来告诉茶友。今天我们从最特别的角度来告诉茶友普洱茶的最“与众不同”之处来区别。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自然后发酵或人工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首先,“大叶种”是核心标志。

大、中、小叶种分类的定量依据:按叶片大小分类,分为特大叶种、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在我国,差不多一半的是中叶种。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茶树叶片大小,以定型叶的叶面积: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7

1、叶面积>50cm2的属特大叶;

2、叶面积为28-50cm2的属大叶;

3、叶面积为14-28cm2的属中叶;

4、叶面积<14cm2的为小叶。

其次,地域性是核心标志--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一定区域内主要集中在滇西南,怒江、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现在比较公认的普洱茶区分法是按区域划分,即勐海茶区、临沧茶区、易武茶区和普洱茶区。

因为这里处于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交汇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500mm左右,平均湿度80%以上,具有温热湿润的气候特征。普洱茶正是在这样适于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环境下得以茁壮成长。

历史上普洱茶产地以“六大茶山”最负盛名。“古六大茶山”指倚邦、革登、蛮砖、莽枝、曼撒、及景洪境内的攸乐,其中曼撒就是今天的易武。除此之外勐海的南糯山,普洱市芒景、景迈也有千年以上的种茶历史。

早在唐代樊绰所写的《蛮书》中就有记载“茶出银生域界诸山”,这里说的“银生域界诸山”就是今天的普洱、景东、景谷、澜沧、勐腊、景洪、勐海一带。光绪《普洱府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滇游日记》等都有记载普洱茶的悠久历史。随着近代、现代普洱茶种植的推广,普洱茶种植已推广到全云南,但主要的产区还是沿袭了自古以来的种植历史传统。

区域性的限制条件就限定了,普洱茶必须是云南区域内产出的。近年有川贵地区引种云南大叶种,但这样出来茶不能称之为普洱茶,口感也不能相提并论。

这两个标志或称标准,使普洱茶“区域性”和“云南大叶种”成为独树一帜的茶叶品种。笔者认为这才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当然,制作工艺与其它类茶叶有所不同,也是普洱茶的重要区别。

白茶和黄茶有何不同?


黄茶是小众茶,产销量占六大茶类不到1%;白茶是近几年市场复苏的茶叶,在六大茶类中的市场份额小于5%。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白茶和黄茶的认识和理解。

1、工艺不同。白茶是指将鲜叶经过晾晒萎凋到九成干,然后用文火烘至足干制成,属于微发酵类茶叶。黄茶是指将鲜叶经萎凋、高温杀青、闷黄、烘干的茶叶。黄茶属于轻发酵类茶叶。

2、生产周期不同。白茶生产过程缓慢,从鲜叶萎凋开始计算,一般需要24-72小时;黄茶要求茶青当天炒制,闷黄分为初烘前的湿闷和初烘后的干闷两种,也可两种方法并用。湿闷时间短,时间从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干闷时间长,时间为48-120小时之间,须等到茶坯产生甜香味后开始足烘。

3、核心工艺不同。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重要工艺是干燥,不炒不揉;黄茶的核心工艺是闷黄,工序很繁琐。以君山银针为例,分萎凋、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10道工序。

4、核心技术不同。白茶的核心技术是萎凋走水,保持茶青表面持续、均匀、不间断水分蒸发,带动茶青内部走水,促进内含物的生成、转化和积累。黄茶的核心技术是闷黄,闷黄火候不够,黄变不彻底;火候过头,容易降低品质产生水味和闷味,甚至变性成黑茶。

5、加工温度不同。白茶晾晒萎凋(包括热风萎凋)和干燥整个过程,温度低于70℃;黄茶加工温度高,一般杀青为120℃-150℃,初烘为100℃-120℃,足烘80℃-100℃,老烘60℃-80℃。

6、劳动强度不同。白茶生产工序少,劳动强度小;对比而言,黄茶工序较多,劳动强度大。譬如,霍山黄芽的拉老火工艺,20-30斤的茶叶,由两个工人抬着在木炭明火上方烘焙,每一烘往返数千次,需要20-40分钟,步行3-5公里。

7、生产成本不同。白茶工艺简单、工序少,生产成本较低;黄茶的工序多,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较高。

8、品质稳定性不同。目前阶段,多数企业的白茶生产受天气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品质不稳定。但是,茶人洪治认为只要解决萎凋环境问题,白茶的品质稳定性很高,优良品率可以接近百分之百。黄茶因为工艺复杂,影响品质的因子较多,如萎凋的长短、杀青火候、闷黄的条件和火候、干燥的程度等。

9、营养成分不同:根据湖南农业大学杨伟丽教授的试验,白茶的茶多酚含量为13.78%,黄茶16.71%;氨基酸含量白茶为3.155%,黄茶为1.361%;咖啡碱含量白茶3.86%,黄茶3.09%;可溶性糖白茶12.5%,黄茶10.57%;黄酮类白茶为2.05mg/g,黄茶为1.15mg/g;水浸出物白茶31.9%,黄茶为27.6%。除茶多酚外,白茶多数营养成分含量高于黄茶,有更好的保健功效。

10、口感不同。两者之间风格相似,但又有不同。白茶柔绵甜,自然气息浓,耐冲泡;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嫩香清锐、滋味醇和,青味和苦涩味较轻,栗香明显。

11、茶性不同。多数人认为白茶性寒,其实不然,白茶如果萎凋走水充分,叶底堪比武夷岩茶,半红半绿,茶性温良,适宜男女老少四季饮用。黄茶较温良,闷黄过程中产生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但是新上市的黄茶火气大,最好1个月后品饮。

12、冲泡要求不同。白茶对于茶具、水、水温、浸泡时间的适应性较强;黄茶相对比较苛刻,受光源影响较大,不宜长时间浸泡。

13、存储要求不同。白茶保质期长,无需保鲜,适宜长期储存;黄茶保质期短,季节性强,需要全程保鲜,以新茶为优。

14、外形颜色不同。白茶沧桑古朴如老者,有阅历、有故事;黄茶铅华洗尽,沉稳内敛如中年人。

15、历史不同。白茶始于5000年前的神农时期;黄茶诞生在绿茶之后的唐代中期,也有人认为黄茶始于明朝炒青茶发明之后。

16、发展势头不同。白茶近五年发展迅猛,产销量直线上升,未来十年,白茶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10%;黄茶产销量不大,上升空间很小。

普洱茶与其它茶有何“不同之处”?


我们从网络上看到关于普洱茶与绿茶、红茶等类别的不同之处有很多,大部分都是从工艺、各种成分含量多少、对身体的益处等来告诉茶友。今天我们从最特别的角度来告诉茶友普洱茶的最“与众不同”之处来区别。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自然后发酵或人工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首先,“大叶种”是核心标志。

大、中、小叶种分类的定量依据:按叶片大小分类,分为特大叶种、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在我国,差不多一半的是中叶种。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茶树叶片大小,以定型叶的叶面积: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7

1、叶面积>50cm2的属特大叶;

2、叶面积为28-50cm2的属大叶;

3、叶面积为14-28cm2的属中叶;

4、叶面积<14cm2的为小叶。

其次,地域性是核心标志--云南省一定区域内。一定区域内主要集中在滇西南,怒江、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现在比较公认的普洱茶区分法是按区域划分,即勐海茶区、临沧茶区、易武茶区和普洱茶区。

因为这里处于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交汇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500mm左右,平均湿度80%以上,具有温热湿润的气候特征。普洱茶正是在这样适于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环境下得以茁壮成长。

历史上普洱茶产地以“六大茶山”最负盛名。“古六大茶山”指倚邦、革登、蛮砖、莽枝、曼撒、及景洪境内的攸乐,其中曼撒就是今天的易武。除此之外勐海的南糯山,普洱市芒景、景迈也有千年以上的种茶历史。

早在唐代樊绰所写的《蛮书》中就有记载“茶出银生域界诸山”,这里说的“银生域界诸山”就是今天的普洱、景东、景谷、澜沧、勐腊、景洪、勐海一带。光绪《普洱府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滇游日记》等都有记载普洱茶的悠久历史。随着近代、现代普洱茶种植的推广,普洱茶种植已推广到全云南,但主要的产区还是沿袭了自古以来的种植历史传统。

区域性的限制条件就限定了,普洱茶必须是云南区域内产出的。近年有川贵地区引种云南大叶种,但这样出来茶不能称之为普洱茶,口感也不能相提并论。

这两个标志或称标准,使普洱茶“区域性”和“云南大叶种”成为独树一帜的茶叶品种。笔者认为这才是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当然,制作工艺与其它类茶叶有所不同,也是普洱茶的重要区别。

宫廷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宫廷普洱茶有什么特点?产于西南地区勐海茶区,属后发酵茶,经传统工艺制成。普洱贡茶在清宫中已历经近两百年之久,依托史料记载和老号工艺,严依古方选、采、制、包还原而成的精品“宝藏”贡茶。具有降脂,降压养颜,养胃之功效,适合中老年及胃寒人群饮用。

《普洱茶记》中曾经对宫廷普洱的采茶季节和制作方法有一定的描述,“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

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大概的意思是说,宫廷普洱只是摘取上好的牙尖,好的牙尖采摘完毕后,剩下的部分才允许民间采摘。

宫廷普洱是公认的茶叶中的名门贵族,曾经在清宫盛行了两百多年,是中国所有茶叶中的皇族,非常名贵。宫廷普洱茶本身的品质上乘,再加上皇族专用的特权,使得它声名显赫,位压群茶。

茶面取上好野生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经渥堆轻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色泽褐红,条索整齐紧结,金豪显露。

茶香、汤色茶汤清香,口感滑润,相当饱满。汤色明亮红浓,香甜度高,更适合日常饮用。

叶底冲泡后叶底柔嫩褐黑,富有弹性。

“喝茶”与“品茶”有何不同?


说到茶,有说“品”也有说“喝”。看似差不多的动作,实则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之差语境、氛围就完全不同了。

字面来说,喝茶与品茶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喝茶,是一种随意的状态。常三两知己围桌而坐,天南地北,侃侃而谈。不强调喝的内容,喝的茶,或许就简单带过,以很休闲的状态聚会。

品茶是一件雅事,更具有仪式感。配什么茶具,用什么水,听什么音乐都可以讲究。把品茶看作诗歌艺术的欣赏,在“品”字上面下功夫,茶的好坏、茶的滋味、茶的意境,都要品出个究竟。

喝茶是生活,是一种健康的习惯。品茶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更美好的境界。

生活来看,喝茶与品茶也可能是同一个意思。

有时,说“喝茶”也是“品茶”的一种谦称,轻松地约上三五好友,席间一泡好茶拿出,实现了品的美好。而说“品茶”,看似严谨,或许也只是为了借一个仪式让大家难得聚聚。皆善也。

美好源于平凡的累积。纵观现如今,大多数人容易忽略生活平凡的质感,执着于表面的精彩,结果疲于追逐。正如品茶源于喝茶,喝茶都未有成为习惯,直接谈“品”,未必品到真谛。

东晋诗人陶渊明常描写的田园生活,他的诗歌被苏东坡评价为:“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但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韵味隽永。

在当时玄言诗盛行,文尚雕琢的时代,他的“平淡中见真情,质朴中含韵味”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园地。

其实喝茶和品茶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喝茶、品茶都需要花时间、花心思。再平淡的日子也有美好,也要积极,重要的日子,才能够用心准备。

任何事就是由喝到品,再到喝的过程。喝茶多了,生活的品质会慢慢提高,对生活的审美、感悟会慢慢提升,喝茶会带来一种不可思议的回报,慢慢的遇到了好茶,也就学会了品。当品成为了一种习惯,对于你来说,它就是喝茶。

喝茶与品茶,都是一种生活的修行。茶是你的,生活是你的,不论何事用心对待,平凡与不凡之间就没有界限。选择决定了走向,拿起茶杯,则一切都在盏中。

普洱茶饼和散茶有什么区别?收藏价值有何不同?


爱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有两种常见的形态,一种是茶饼,一种是散茶。

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不过一般人们只认识到了形状上的差异,却忽略了它们的本质区别,以及收藏价值等等。

这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疑惑:普洱茶饼和散茶有什么本质区别?哪个更好一些?

一、普洱散茶

1、散茶,没有经过重力紧压成独特的形状、依然保持其茶叶本来的零散叶形。

2、普洱散茶的优点:

其一,茶条完整,有助于初识普洱茶者认真观察叶片的外形,颜色,通过触摸叶面,感受普洱茶的手感。

其二,由于没有再加工,保留了本真的清香和鲜甜。

其三,取用便捷。

二、普洱茶饼

1、经过高温蒸压、做成独特的形状。

2、普洱茶饼的优点:

其一,茶饼便于运输。

其二,茶饼香气保持时间持久。

其三,茶饼有利于收藏,长期被压制的茶叶有更好的自然后发酵条件,而促使其越陈越香。

三、普洱散茶和饼茶哪个更好,哪个更有收藏价值?

1、从收藏的角度上来说,散茶不利于长期存放,收藏价值较低。

散茶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加快其陈化速度,但转化快并不等于转化好。

正是因为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易于散掉。

而且散茶容易损坏,对储存条件(空气温度、湿度、光线)要求较为高,因此散茶不适合长期储存。

2、普洱茶饼的收藏价值更高一些。

其一,茶饼较紧实,所占空间小,大大减少了储存所需空间,有利于小空间的大批量储放,减低了存茶成本费用。

其二,普洱茶饼经过高温蒸压,茶叶中某些低沸点的青涩味物质,随着高温蒸发后挥发减少,这就促使普洱茶紧压茶收藏的基础比散茶好。

其三,普洱茶紧压茶的温度、湿度较稳定,有助于陈化均匀、持久,耐贮藏。

所以普洱茶饼更适宜长期收藏。

四、普洱茶饼和散茶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中,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两者本质不同。

在国家地理产品标志的定义中,普洱茶有明确的加工程序,就是“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入库。”

依照官方的定义来讲,要经历过这四道完整工序的茶,才能称为普洱茶。

也就是说,只有蒸压成型的茶饼才能称为普洱茶。

散茶的话,严格意义来讲它的名字应当是“晒青毛茶”。

所以说,有没有经过蒸压成型这道工序,是散茶与普洱茶饼的本质区别。

当然,以上是官方的标准定义,人们可以有不一样的见解。

总结

看完上文,大家对普洱茶饼和散茶的本质区别有所了解了吗?

两种类型的茶,到底哪种更好一些呢?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答案。

普洱生茶与熟茶的陈化空间有何不同?


大家平时谈论老茶比较多,老茶为什么这么贵?存放生茶和熟茶哪个更有收藏价值?

一般来说:陈年老茶贵的理由有几个方面,一是老茶的口感滋味确实比新茶入口要醇和很多;二是老茶存放时间越长,它所占用的资金时间价值就越高;三是老茶的稀缺性,导致市场的供求失衡,价格就随之推上顶峰;三是老普洱茶它具备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普洱生茶存储经过十多年的陈化后,只要仓储环境够好,保存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中,茶香气会特别好,茶气韵足、较有层次感,生津和回甘也较为明显”,存茶是一种期待,收藏是一种爱茶情怀,只要你愿意用心对它,茶会越藏越惊喜,每隔三五年开撬一泡,都会发现陈年生茶的变化,汤色更透亮了,汤质更醇和了……

上面我们分析了收藏生茶的好处及后期转化空间,那收藏熟茶是否有转化价值空间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熟茶的生产初衷,熟茶采用人工干预快速发酵的工艺,是为了快速销售及消耗,做到“当年出厂,当年品饮”的市场效益。因此,熟茶的口感及后期转化基本由原料及发酵工艺决定了。如果发酵程度恰到好处的熟茶,只需半年时间让发酵堆味散去,就已经挺好喝的了,没必要再花时间去存储。

熟茶的后期转化空间主要在两个方面:1、熟茶“堆味消退”后,口感上会有较大的提升,这个时间周期很短,只需存放半年至两年内即可,从这个角度来说,熟茶更适合短期存放后品饮的茶品;2、熟茶在人工干预发酵时,保留了少许生茶的成份,就是未全发酵,该生茶部份陈化后,茶品口感会有所进步,这是保留了生茶的小部份特性,换句话说,如果是十成发酵的熟茶,陈化下去的空间就很小了。

熟茶收藏,口感转化特点主要表现为“更醇和、更甜美”,但还是没有生茶转化后那种“活力”与“回甘”。因此,建议茶友:若准备存茶10年以上的,还是存生茶,如果短期品饮,熟茶更适合,更养胃,更保健。

什么是“宫廷”普洱茶?有什么特性?


每次听到“宫廷”二字,大脑里便自动脑补清宫里金碧辉煌的大屋顶、朱红的木制廊柱、门窗和宽阔洁白的汉白玉台基。宫廷中上演的故事,仿佛一幕幕就在眼前。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宫廷表面雄伟壮观,实质是富丽华贵的象征。而能称得上“宫廷”的茶,自然是好茶。你是不是也这么觉得?

反正我第一次听说“宫廷”XX时,心里都会暗暗给它加分,嗯,这茶肯定很好。因为在古代,只有皇朝权贵住的地方才称得上“宫廷”。后来,翻阅了相关书籍才知道,此宫廷非彼宫廷。

普洱茶宫廷为何意?

原来宫廷只是普洱茶选料等级。普洱熟茶选料等级可分为:宫廷、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等级划分的标准是茶菁的老嫩程度,由宫廷级开始,嫩度逐级降低。可见,宫廷级是最幼嫩,九级是最粗老的。

为什么最幼嫩的选料等级称之为“宫廷”。

《普洱茶记》中记载了普洱贡茶的采制时节、制造方法:“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意思就是说,所有进贡朝廷的皇家普洱茶,都是只取上好野生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宫廷,意味着幼嫩的芽头要达到70%以上。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宫廷普洱熟茶是最佳饮品?

最优质的普洱茶是如何的?

一款普洱茶是否优质,除了要看其口感,汤色,叶底之外,还要看其耐泡度。耐不耐泡度,彰显出该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是否丰富。内含物质丰富的茶,在后期的陈化中,才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也唯有耐泡度高的普洱茶,才不会辜负岁月和我们的期待。

从普洱熟茶选料等级来看,宫廷比九级幼嫩很多,那宫廷比九级的耐泡度是不是也如此?其实不是的。在我们品饮宫廷普洱时,你会发现它出味很快。因为芽头比较多,内含物质一下子就浸出来了,结果才几道,内含物质就浸完了。虽滋味清新,茶香浓郁。就是可惜了点,不耐泡。

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些,只是希望你不要误以为“宫廷”就是普洱茶中的佼佼者,罢了!

消费者问:普洱茶与沱茶有何不同?


消费者问:普洱茶与沱茶有何不同?

沱茶的名称有很多传说,有的说,它是因销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有人说此茶在古代称为团茶,沱是由团转化面来。云南沱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沱茶最早产于云南省景谷县,所以又称“谷茶”。谷庄沱茶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关庄沱茶采用滇西勐库茶、凤山茶、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滇青在下关设厂拼配、揉制,其品质胜于谷庄,因而后来逐步取代了谷庄沱茶。

如果沱茶按制作工艺不同,可有青茶沱茶(简称“青沱”)和熟茶沱茶(简称“熟沱”)之分。“青沱”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而“熟沱”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之后再经蒸压而成。这一点沱茶和普洱茶的区别不大。

普洱茶产地是云南省,它的品牌古今中外都有盛名。现在,云南临沧、西双版纳,思茅思茅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主产区,有“茶城”之称。据史籍记载,唐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产茶区,而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运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著称。因此,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它也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制作工艺上沱茶和普洱茶的区别不大。

什么是“宫廷”普洱茶?


宫廷普洱的由来

我们先来了解宫廷普洱茶的得名,清朝时期进贡到皇宫里的普洱茶被称为宫廷普洱茶。

贡茶有一套“五选八弃”的挑选标准,而宫廷普洱茶更是万里挑一的品质,从此普洱茶就多了一个等级:宫廷级。

我们再来了解宫廷茶的等级,宫廷茶在熟茶等级里排首位,品质从高到低分别是宫廷级,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九级是很老的叶子,基本只能丢了。

等级越高,茶叶的茶毫就越多,内含物质也就越丰富,品质也就越好,也才有收藏价值!

达成宫廷普洱的三个条件

条件一:刚刚成熟的芽头才是宫廷普洱茶的选料

刚成熟的芽头里纤维度刚刚好,饱含了充足的内质,芽头纤维过嫩或稍老的芽头都会内质不足,虽是芽头但都达不到宫廷级,所以说不是所有的芽头都叫宫廷。

条件二:用早春茶发酵耐泡度达到15泡以上的宫廷普洱

普洱茶一年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市面上的熟茶基本都是夏茶做的,夏天雨水多茶的含水量高,内质少,样子看上去很像宫廷茶,但泡起来味道偏淡,3-4泡就没味了。

春茶的内质高,宫廷熟茶汤色应该是栗红浓艳的。

只有用早春茶发酵的宫廷熟茶,茶汤才有浓厚的黏稠度,也才能达到15泡以上的耐泡度。

春茶又分为早春,正春,春末,早春茶是一年中所产的茶里物质达顶峰的茶料。

条件三:成熟度好的芽头条索完整壮硕,收藏价值能达到顶峰

宫廷茶的香气比其他熟茶的香气都要高扬,不然皇宫的人不会如此亲睐他;宫廷茶的甜度,是熟茶里的巅峰之作,

细腻——茶和水完美融合,没有一丝单薄,柔软——不同于普通熟茶的高甜多胶质,珠圆玉润,一切都是刚刚好,多一分少一分就不是宫廷熟普。

宫廷普洱茶具体冲泡方法:

1.取茶

取茶样6—7g,按照个人的口感浓淡喜好,适当增加或减少茶量。选择厚薄适度的均匀茶样,这样更好掌控茶汤滋味的均匀释放。

2.温杯洁具

冲泡前,需将冲泡器具用沸水清洗提温。

3.润茶

茶叶投入盖碗后干蒸约30秒,让茶叶逐步升温苏醒再冲泡,利于内质发挥。

因为宫廷茶芽细嫩,内含物质析出较快,所以润茶时注水轻柔,中等水柱,高度适中,注满水润一道即可。

4.冲泡出汤

保持平和安静的心态,专注于手中的茶。轻柔绕圈注水,注水时手一定要稳,水柱不能忽大忽小、断断续续,平稳连贯的注水方式才能诠释好一道细腻的茶汤。

水柱高度、粗细适中,主要观察汤色控制浸泡时间,1-5泡快速出汤,6-10泡浸泡时间延长5-10秒,10泡以后采用浸泡方式冲泡。要注意的是最佳冲泡水温为80℃。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宫廷普洱是什么茶,与其他贡茶有何不同?》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