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茶里的香

发布时间 : 2019-12-04
绿茶的茶香 茶香鸡柳里面的茶叶能吃吗 普洱茶香的

绿茶的茶香。

有研究发现人类的嗅觉能够识别超过1万亿种不同气味,在这千奇百味中,香味显然是最为讨喜的。有些香味浅显、有些浓烈、而有些则是多层次的,需要人慢慢品味,比如茶香。

不仅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味,即便是同一种茶,香也是有不同层次的,茶香可以反映出一杯茶的好坏。有人为茶香划分了五个层次,分别是: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水飘香

这个是茶香的最初级,也是最容易迷惑新茶客的。茶还没入口,就闻到了香味,茶香在空气中肆意地飘散着,让人期待值剧增,不过入口后,却发现香气平平,令人大失所望。所以,并不是闻起来香的茶,喝起来就是香的。

香入水

这个也是茶香弥漫,但实则喝起来并没有如此的可口,因为大部分的茶香都贡献给空气了,在水中的香气也就所剩无几。不过比水飘香好点儿的是,入口后还是能够品到细微的香味。

水含香

从上面两个层次就可以发现,茶香越张扬的,就越容易消散,在水中所剩的比例就越低。水含香是只有少部分是飘散在空气中,大部分都融入了茶汤里,因此在入口的时候,齿间可以比较明显的感觉到香味。

水生香

基本上是好茶才能够达到此层次。茶香和茶汤很好的融合,是一种低调的香气。闻起来不想,但入口后,香气开始在口腔中弥漫,持久飘香。

水即香

到达这种层次也就是所谓茶水合一的感觉了吧,基本上要顶级的好茶才有此口感。茶香行云流水般,和茶汤完美的融为一体,入口后,久久回香,让人回味无穷。

虽然不能够一概而论,但从茶的这五个层次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一个规律:越低调的茶香,越耐人寻味。越少释放在空气中,则越多的融入茶汤中。这个似乎也跟茶人的谦逊精神不谋而合。

cy316.Com精选阅读

简说普洱茶的人工香和地域香!普洱茶人工香地域香


很多老茶友们都知道,一些有名山头的普洱茶,有着其独特的口感和香味,有一些经常喝茶的人只要一闻就知道,这杯茶出自哪个茶区,优质的普洱茶都有其特别香味。而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一些大厂的加工工艺技术比较好,也可以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出一些人工赋予的香味,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新茶友来说还是不太好区分的,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很多茶友们也分不太清楚人工香和自然香,只是觉得是在古树茶自然香的基础上添加了人工的香味,下面简单的说一下二者的关系:

普洱茶的地域香味,简单的说就是山头味,在云南不同的茶山会有不同的香气。这点喝过一些不同的普洱茶的茶友们都知道,一些名山会有一些独特的问题,很多老茶友都会钟情于某一个山头的口感。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下是可以靠口感来分辨,也不能完全按照口感和香气来分辨茶叶的产区,一个茶山的山脉延绵比较深远,在很多深山老林里面还有很多未知的香气,并没有被大家广泛的知道。所以还是不能完全的按照平时经常喝的口感来分辨茶叶的产区。

地域香的茶叶在体验的时候会越泡越明显,古树茶的香味是非常好的融入茶汤里面了,就算冲泡了几泡之后,茶汤的味道已经很淡了之后,古树的茶香还是会存在的。而不像人工加工出来的香味,是非常的难于融入到茶汤之中,香味很难在品尝之中品出来,而只能让人闻出来。

人工香味的形成,茶饼在压制成型之后,放在烘干房里,当温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就会出现一些幽雅的花香。不过这种香气特点就是,刚开始非常的香,闻起来非常的香,杯底也会留香,不过入口香气不实,喝完茶叶之后会比较干燥。这些香味不入汤,香气也不持久,越泡越不香,入口之后散发的只有茶味并没有香味。

并不是说人工香味的茶叶不好,而古树香气的茶叶就特别好。一款优质的普洱茶应该是完美的结合了古树香和工艺香两种香味。这样才是对于茶叶的锦上添花,工艺香也是代表了厂家在的加工工艺上的技术高超,但是也不能认为工艺香就是特别好的茶,茶叶本质的口味还是相当的重要的,所以好的茶叶是要茶叶本质好加上好的加工工艺。

正说普洱:普洱茶的“梅子香”与“霉香”


2007年夏天是火热的,2007年的普洱茶比火热更热一些。我来到某村市场进到一家茶店,店主拿出了一款上世纪70年代的茶来招待我。

“老板,你这个茶似乎有些特别的气味。”我用请教的口气询问老板。

“你觉得是什么气味呢?”老板讳莫如深的看着我说。

“感觉有点像发霉的味道。”我照实说,大不了换一家喝。

“对了,这个就叫——霉香!”

这里说的是笔者亲身经历,近段时间又有朋友问起到底什么是沉香让我想起这件事,那就大概说一下熟普中有可能携带的各种气息。

在不好的气息中除了比较严重的烟霉酸馊臭,熟茶里还可能有很多不应有的气息。如果非正做的普洱茶,会携带有酶促发酵的气息(类红茶)、类似饴糖的甜香、或者类似花果香、麦芽香等气息。而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普洱茶,会携带例如烟熏味、太阳味、布袋味、等环境异杂味,这其中也包括各种沉香、檀香、荷香等等……当然,还有较重的堆味。凡不是普洱茶品种与工艺所赋予的所有气息——哪怕是纯正的香奈儿五号,都属于不良气息。

渥堆的气味虽然不爽却是普洱熟茶与生俱来的,想要消除堆味,通常只能静静的等待。人们对熟普的等待,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退却堆味品尝陈香,而陈香是普洱陈化后产生的自然香气。好吧好吧,或许还有枣香。

好的普洱茶几乎是相同的,陈香陈韵、汤滑水细。你不会喝到这个有苹果味那个有玫瑰香,这个是蜜糖色那个是秋水韵。我禁不住还是要用那句用了一百遍的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经常听说梅子香,偶尔也听说“霉香”;经常听说陈香,偶尔也会听说沉香味。这让我觉得普洱茶除了健身养性,有时也能寓教于乐。不同的是有些人得教,有些人得乐,有些人得惑。

品茶,品自我。(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图源于网络)

普洱茶为什么会有花蜜香?新茶里的花蜜香是怎么形成的?


茶叶中产生香气的物质

每年春季新制的生茶,花蜜香最为明显,这种香型勐库大叶种也是特别有代表性的。其实,新茶中的香气是茶叶本身内部处于优势状态的香气物质决定的,这些物质的种类和比例,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主导茶叶香型的香气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青叶醇(顺-3-己烯醇):在所有的茶叶香气物质中,其含量最高,约占鲜叶芳香物质的60%。当青叶醇浓度较高时,其具有强烈的青草气息;低浓度时,则有清香气息。

苯甲醇:产生微弱的苹果香气,在鲜叶和各类茶中均有存在,揉捻和发酵过程会促进其大量形成。

苯乙醇、醋酸香叶醇、醋酸橙花醇:产生玫瑰香气。

苯丙醇:产生类似水仙花的香气。

芳樟醇:产生百合花或兰花香气,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

香叶醇: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产生玫瑰香气,含量随嫩度的增加而增加。

橙花叔醇:产生木香、水果百合香韵,常见于乌龙茶及高级名优绿茶。

1-戊烯-1-醇、苯乙醛、n-壬醛、n-癸醛和芳樟醇氧化物、辛二烯酮:产生陈香味。

己烯醛:产生花香,红茶和乌龙茶中含量较高。

肉桂醛:产生肉桂香气。

香草醛:产生花香味。

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产生有紫罗兰气息。

茉莉酮:产生茉莉花香,常见于茉莉花茶。

醋酸香草醇、醋酸芳樟醇、橙花醛:具有柠檬香气,常见于红茶。

苯乙酸苯甲酯:有强烈的、甜润的、细腻的蜂蜜香味。

蒎烯:产生松木香味。

醋酸苯乙酯:产生果香味。

普洱茶的花蜜香从何而来

从香气类型来看,普洱新生茶里的花香主要是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苯乙酸苯甲酯、醋酸苯乙酯等芳香物质作用的结果。这些芳香物质含量虽少,但对茶叶的香气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的影响

经常喝茶的朋友也会发现,不同区域的新茶香型也会有所区别,一个地方的茶花香比较明显,另一个地方的茶则蜜香浓郁,就比如提到兰花香,很多茶友就会想到景迈茶。再从气候来看,同样产自勐库的生茶,往年的新生茶给人的感觉是蜜香清甜,而今年由于经过了一个暖冬天气,茶叶的花香更显。

由此可见,新生茶中最常见的花蜜香主要是由茶叶本身的香气物质构成,而花香的种类、蜜香的轻重又会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茶树品种等因素影响,无需人工添加,也与我们所栽培的茶树周边生长着什么样的香气植物没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说普洱茶越陈越香?


都说老酒贵在陈,酒越陈越香。在茶界,也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普洱茶越陈越香。

跟酒一样,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并非只是一个专业概念名词,而是有一定的原理所在。今天,就来说一说普洱茶为什么能够越陈越香?

1、越陈:时间的转化

普洱茶的陈,主要体现在存放的时间期限。我们经常会在普洱茶品的外包装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存储条件为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无污染条件下,可长期保存。

这个“长期”是多长,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市面上的陈年普洱茶,存放年限有三至五年的,到十几年的,甚至更久。

一般来说,厂家或品牌出品的同款产品,随着存放年份越长,其品饮与收藏价值越高,价格也会越高。

2、越香:物质的转化

时间是决定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因素之一,也是前提条件之一,它为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存放普洱茶过程中,在外界因素阳光、温度、湿度等因素作用下,普洱茶在持续发酵,其中的微生物发生氧化聚合反应,

如茶多酚、咖啡碱、茶皂甙、等多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缓慢络合与转化,使得普洱茶的香气由原来的多样化(杂)转向单一化方向,逐渐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芳香类物质。

这些芳香类物质通常具有特殊香型,也让一款普洱茶具备了良好的品质特征,故普洱茶越陈越香。

3、其它变化

在存放的岁月里,在走向越陈越香的过程中,除了香气,普洱茶的其它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滋味

在普洱茶与微生物发生作用过程中,茶多酚氧化酯性儿茶素减少,可溶性糖增多,使得普洱茶收敛性降低,苦涩味消除,甜味增加,达到苦尽甘来的效果,呈现出特殊的陈香。

对于普洱生茶而言,滋味会出现醇和、滑爽的感觉;而普洱熟茶,一般存放几年后,便能品尝到其最佳风味了。

汤色

普洱茶经一定时间的存放后,普洱生茶的汤色通常会由原来的黄绿或橙黄向普洱熟茶的红浓明亮逐渐过度;

普洱熟茶本身经人工后发酵已经具有汤色红浓,陈香明显,滋味浓纯,叶底红褐的品质特征,

所以存放过程相当于一个后熟过程,存放久了,汤色会变黑,并秀紫,呈现红而亮现象。

普洱茶“越陈越香”特征,正是其价值与魅力所在,正因如此,它的陈与香,值得让人去等待。

酒是越陈的香,那普洱茶为什么也说越陈越香呢


农村里有句话,百年陈酒十里香,意思就是说这酒经过多年的陈放,这个酒就会慢慢的老熟的现象,酒的味道也发生了变化,即香味浓郁,甜度甘醇,喝起来清口甘爽,回味良久。

那普洱茶为什么也会越陈越香?

其实,真正上等的普洱茶好茶的核心就是“越陈越香”,好像这也是爱喝茶的人坐在一起讨论最多的问题,其实,我们从这个核心上面来说,“越陈”和“越香”是两个话题,越陈感觉更多指的是时间长短问题,越香指的是质感。

那上等的普洱茶是如何造就的呢?

一般有三个问题或着说三个衡量的标准

第一、时间

时间越久,造就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以前我做黑茶的时候,比如安化和六堡的,有的黑茶可以放到十年、十五年甚至更多时间,这些茶企都会把年代和生产日期也会打印在包装上面,我在喝的时候,感觉放的时间久的茶叶确实喝起来它的口感、柔度、香气、汤色、底韵是不一样的。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这句话没错,很多食物经过发酵之后,产生让人意外的收获。

越陈感觉就是黑茶和普洱茶最大的代表了,但是,绿茶则没有发酵的,也可能有,可能小编没有喝到过吧。

第二、质的升华

我们上面说了,越陈对于普洱茶来讲是时间,那越香呢?就是质的升华吧,比如普洱茶的香气、汤色、茶表面的颜色等,这些当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茶汤和茶香,年份少的茶喝起来感觉涩,汤没有那么柔滑,据科学分析,刚刚加工出来的普洱茶当中,芳香物质就有近50种,这么多芳香物,让人闻起来感觉很杂,不易品尝。但经过时间的陈化,其中的芳香物质会降低到8种左右,所以,时间久的普洱茶越好喝吧。

所以,真正意义的“越陈越香”,科学上解释就是由茶多酚、茶皂甙和咖啡碱等成分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普洱茶的茶性到底是属热还是属寒呢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本草纲目》中就已经记载了,果部第三十二卷中果之四茗说道“茶苦而寒,属阴中之阴,沉也,降也,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我们通过李时珍写的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茶有这几个意思,第一就是茶性寒,去火气,所以,平时火气大的朋友,可以多来点喝喝。第二就是说茶的饮用的方法,冷热都可以,适各人的爱好。第三就是身体强壮的年青人,为什么要说的年青人呢?文中说了,少壮之人,心、肺、脾、胃四火很旺,但是,现在的年青人,都喜欢喝国外的碳酸饮料,还有啤酒,造成体内寒冷过多,造成人的身体内湿过多,影响健康。

理一理普洱茶的历史,说一说越陈越香的道理


普洱茶是比较受大众欢迎的一种茶,而且收藏价值颇高。关于普洱茶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普洱茶传承历史非常悠久,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

最早出现在文献记载中的普洱茶

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的唐吏樊绰,他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在其《蛮书》卷七中写道:“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里的“茶”即指普洱茶;“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东的哀牢山和城西的无量山,表明这些地区在唐代已驯化、利用和开发茶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南诏时“银生节度”辖今普洱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大理、临沧部分地区。“散收、无采造法”指当时茶叶主要是散收,没有采用内地“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的制茶法。

“蒙舍蛮”指当时南诏的统治民族;“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指当时饮茶的方法是将茶叶、花椒、姜、桂片等物一起放在锅内烹煮后饮用。

普洱茶这一名称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云南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清康熙年间的《元江府志》也说:“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可见从这时开始,普洱茶这一叫法就已有了。

普洱地区在唐代已盛产茶叶,今普洱市及周边地区是最早驯化和规模种植、开发茶叶的地区。

清檀萃所撰《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端、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此六茶山均在普洱府辖内。

普洱府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普洱厅所属六大茶山的茶叶大部分集中到普洱府,经加工精制后,运销国内外。

普洱茶究竟是否越久越好

有着历史悠久的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越陈越香真的有道理吗?

有关专家为我们做出了解答。国家评茶员工种考评员陈楚平先生说,普洱茶肯定是越久越好。因为普洱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

普洱茶的贮藏过程实质就是茶叶中化学物质的缓慢氧化过程,普洱茶存放到了一定的时间,茶中的很多化学成分会产生一种质变,这个变化会表现在茶的汤色、香气、口感等比之前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存放越久的老茶,它所形成的独特品质和陈香也就越好。

普洱茶收藏家王京生先生也从茶的健康功效上做出了解答,他说普洱茶中所含的一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这两项功能对于防止衰老有很强的作用,这些特有的性质,是在普洱茶的存放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存放时间久的茶,它的发酵作用也就更加明显,它的健康功能也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也是存放越久就越好。

普洱茶的“越陈”到底是多长时间

目前对于普洱茶的保质期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科学定论。云南普洱建市时曾从北京故宫迎接的“万寿龙团”就有一百年的历史,从外观上观察,从色泽到表面裸露的条索都没有出现霉变与碳化的迹象,从这看来,普洱茶的保质期比我们预想中的要长久的多了。

但是越陈越好也是有一定的的前提条件,普洱茶的储存环境、茶的本质真性、陈放的年限都对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同样的茶如果存放环境和条件不同,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其价值也就不可同日而语,而如果原本就是原料低劣的茶,就算藏上一百年也不会有任何的价值提升。

所以说普洱茶的越陈越好,要求茶本身品质好再加上储存得宜。

或塑叶成形,或包揉为饼,或杀青晾晒,或碾磨成粉。茶,都有着它截然不同的状态和表情,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历史带来的无限生机。

说普洱茶的越陈越香,这3个条件你必须知道


说起普洱,大部份人都有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说普洱放几年口感更好,时间越久,口感越佳,越陈越香。其实,这个越陈越香只是一种较为通俗的说法,这个“香”是指普洱在存放过程中自然发酵后,普洱茶品质口感向着更好的方向转化。

因为在存放这个过程中,附着在普洱茶上的微生物利用茶叶为基质,进行发酵,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及香味物质,从而导致普洱在口感上发生变化。

说起普洱越陈越香,并不是指随意的放几年口感就真的会变好,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使普洱越陈越香。

一是必须在合适的储藏条件下。普洱茶的存放是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一个条件不满足,都会使普洱发酵转化缓慢或者发生质变。如不小心与汽油、油漆等放在一室,或者是放在新装修的房屋内都会使得普洱吸入其他味影响茶品;

二是越陈越香的茶,是建立在优质茶菁的基础上,如果茶质不好,其存放年限再久,也不能转化出优质的口感;

三、越陈越香”,只是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的越陈越香。每一种普洱茶,都有一个最佳的陈化期,在这个时间内,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普洱茶的品饮品质会与时俱进。但当茶叶的品质在经历一定时间达到一个峰值状态后,其品饮品质反而会随时光的流逝而被缓慢损耗。

老杨说茶:抛开干仓、湿仓说茶仓


每个茶友都希望自己存的茶能为精品老茶,茶的仓储成为茶友们最操心的事之一。干仓或自然仓已成为广大茶友存茶的共识。老杨结合自己玩茶九年的经历,抛开干仓、湿仓、做仓,就自然干净的仓储前提下,谈谈自己对各地茶仓的理解与感受。

茶仓根据地理位置不同,由北向南大致可分为:东北仓、华北仓、华东仓(以上海为代表,可简称为沪仓)、云南仓(以昆明为代表,有人称为昆明仓)、广东仓(以广州和东莞为代表)、台湾仓、港仓、马来西亚仓(也称为大马仓)。仓味规律特点可以总结为:越往东南沿海地区,湿度越高、温度越高,转化越快,仓味越重。反之,全年平均温湿度越低的地方存茶,转化越慢,仓味越低,口感越纯净。其中,马来西亚仓(大马仓)的茶仓味最重。

相同的茶品在不同的地区存放相同的年份,会因存储环境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转化呈度和口感。老杨喝过几款九十年代7581普洱熟茶,相同相近年份的茶口感应该相近。但事实却是因仓储地点的不同,呈现出不同口感特征。可以说,南仓、北仓、大马仓,仓仓味不同。

东北仓和昆明仓因气候干燥,茶品的转化速度转慢,香气和苦涩滋味保持好,囗感纯净无杂味。但有茶友觉得这两地存的茶喝起来汤感有些薄利、干寡、微酸。广东仓的茶品转化快,陈味、木香很快显现,仓储形成的味道不可避免的会有一点。仓味大多数茶友不喜欢,但也有很多茶友认为广东仓的仓味不是仓味,是陈味、陈香,是广东仓最大的魅力。以老杨的个人感受,广东仓的转化速度是东北仓的三至五倍。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老杨认为在老茶判断标准中应该考虑仓储地点这一因素。

总体来说,地域的地理气侯特征,决定了当地仓储茶品的香味口感特点,也决定了当地饮茶人对茶叶仓储的认知和对好茶的评判标准。

广东人认为广东及周边的仓最好,因为为广东仓转化快、陈味足。上海人认为自己的城市位于南北之间,即不像广东仓味重,又不像东北仓过干转化慢,上海仓存茶最好。东北喝茶以沈阳为中心,沈阳人认为东北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不易霉变,香气保持好,无仓味,存茶最好。昆明人认为茶出云南,产地存茶最好。

因为,喝惯了东北干仓茶的味道的茶友,会觉得广东仓的茶有仓味,不喜欢,不适应,也不太会从心理认同这是好茶。我身边很多江浙沪的茶友在喝过大马仓的茶,一般也会觉得有霉味,不太适应。

综上所述,老杨认为:在什么地方住,就喝什么地方仓储的茶。好的新茶,好的仓储条件,精心管理,才能存出精品老茶。坏茶、坏仓、坏管理同样存不出好喝健康的老茶。南仓、北仓、云南仓,健康无害,喝了适服就是好仓。

茶谜趣说


有关茶的故事谜由于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自古以来,备受茶人和谜友们喜爱。

“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道生动有趣的茶谜。

谜,是古今盛行不衰的传统文化;茶,是中国人的“国饮”。闲暇或工余,品茗猜谜,别有一番情趣。

“草木有本心”,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茶谜了,这是古代谜家巧撷唐朝张九龄《感遇》诗所配制的“茶”谜。在我国、日本及韩国都有为老人祝寿赠送茶叶的习俗,其实这本身就绝妙的茶谜。你看那“茶”字的下部,不是包含着“人”“八”“十”么?再加上草字头(指廿),正好为一百,“祝贺茶寿”正是最好的生日贺礼。

说起赋体谜,我想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它采用形象思维手法,谜面用茶的特征、性质、功能等巧妙暗示谜底,常用拟人化的童话或歌谣形式,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如:

“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

“命里苦心里更苦,清明节抛家别祖。太阳火里算逃过,到后来水灾难过”;

“孔明祭东南风,周瑜设计用火攻。百万雄兵推落水,赤壁江水都变红”。

这几则赋体谜的谜底,说的便是幽默有趣的茶叶及其泡沏特征。在茶事中,茶壶是茶客们最喜爱,也是茶具中最重要的宝器,于是也就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赋体茶壶谜,如:

“颈长嘴小肚子大,头戴圆帽身披花”

“一只无脚鸡,立着永不啼。喝水不吃米,客来把头低”。此类赋体谜可谓是一种另类的休闲茶点。

有关茶的故事谜由于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自古以来,备受茶人和谜友们喜爱。

相传,古代江南有座寺庙,住着一位嗜茶如命的和尚,与寺外一片食杂店老板是谜友,平常喜好以谜会话。有一天晚上,老和尚茶瘾、谜兴齐发,就遣哑巴小徒穿上木屐,戴着草帽去找店老板取一物,店老板一看小和尚装束,心有灵犀一点通,速取茶叶一包叫他带去。原来,这是一道活生生的”茶“谜,小和尚头上戴草帽,暗合“艹”,脚下穿“木”屐为底,中间加上小和尚(“人”),组合起来不就是个“茶”字么?

文义谜言简意赅,具有精炼、精妙、精彩之特点,茶友谜人喜闻乐见。如“饮茶结知己”(猜集邮名词“品相好”);“岁首一枝春”(猜茶类“山茶”);“旧居品茗室”(猜北京名店“老舍茶馆”);“茶客签到簿”(猜七言唐诗一句“唯有饮者留其名”);“雁阵已飞寒雨前”(猜俗语“人一走茶就凉”);“一盏香茗值千金”(猜文学名著“《茶花女》”)等等。有些文义谜则直接将“茶”端上让猜者“品尝”,如“聊饮香茶乐融融”(猜文艺名词二“小品、喜剧”);“人到西湖共品茶”(猜字“藻”)。

所有这些文义谜散溢着扑鼻茶香,谜趣诱人,谅能不饮亦醉。有的文义谜制得相当有味,扣合严谨。四川大邑县有座子龙庙,相传为纪念赵子龙所建。庙前有一古井,有人以“子龙井”为面,打药名“儿茶”。面句顿读成“子/龙井”,以“子”扣“儿“,“龙井”为茶名,扣合别致,耐人寻味。再如字谜“茶心倒有四五两”,意为先采茶心(人),再将四和五的两倍(十八),倒过来与“人”组合,变成“伞”字。

云南小叶种有哪些代表?解读十里香宝洪茶翠华茶的特征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我不知道明代刘伯温是怎么预言云贵胜江南的,也不知道现在实现了没有,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以大叶种闻名的云南茶,也有品质优异的小叶种和中小叶种代表,比如抢救复活的云南高香型绿茶“十里香”,据检测内含物比西湖龙井还好。

在介绍云南绿茶之前,先简单说下什么是大叶种、中小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叶子角质层厚度约为2μm~4μm(μm即微米),通常只有一层栅栏细胞,其栅栏组织:海面组织约等于1:2。这种叶子叶绿素含量稍低,类脂物质较低,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适宜制红茶,达到红茶的浓、强、鲜标准。中小叶角质层厚度4μm~8μm,通常有2-3层栅栏细胞,其栅栏组织:海面组织约等于1:1。因而,中小叶种色素含量较高,类脂含量也较高,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适宜制作绿茶。当然,云南也有用大叶种制作成的绿茶,比如云南腾冲有名的“清凉山磨锅茶”。

“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的茶以北纬25度线划分两种,以南为大叶茶,如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绿春玛玉茶、云龙山大叶茶等等;以北多为中小叶种,如昆明十里香和宜良宝洪茶。

十里香

茶中珍品“十里香”,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山麓十里铺,早在唐代就有栽培,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被作为贡茶专供皇家享用,又名“十里贡茶”。据《昆明县志》记载:“仅距城十里之十里铺及其附近的大麻苴与城西碧鸡关附近等地所产,名为十里贡茶。”

昆明还专门开设过十里香茶馆,专卖十里香茶,用吴井水泡饮,因而有“吃水要吃吴井水,喝茶要喝十里香”、“一杯十里香,满屋都飘香”的说法。19世纪80年代左右,在十里铺周围还存有200多亩十里香茶园,由农业部门派技术人员代为管护,交由当地农户采摘买卖。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十里香茶园逐渐变成了高速公路和工厂,十里香茶几乎绝迹。上世纪50年代,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张芳赐在植物学家蔡希陶的指导下,花了50年时间,坚持保护、选育、杂交等研究方法,硬是把“昆明十里香茶”这一珍稀名茶及其悠久文化抢救并保护下来。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78岁高龄的张芳赐教授最终证明石林县特有的砂质土壤比较适宜栽培“十里香茶”。经张芳赐教授精心选优、培育的昆明十里香茶,香气更加高锐、独特,茶汤更加鲜爽、甘甜。

昆明石林十里香茶业有限公司是生产“十里香”的唯一企业,于2008年在石林县石林镇投资建设昆明十里香茶种植推广示范园。目前,公司已在石林镇山头上村建立了300亩的“十里香”贡茶繁育生产示范基地,已有80亩可以采摘。“十里香”已经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并通过国家QS食品安全生产许可,在2011年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上荣获最高金奖。

龙井之于杭州,犹如十里香之余昆明,虽然十里香的名气不如龙井,但是“复活”过来的十里香屡屡摘得绿茶评比金奖,逐渐得到更多茶友的喜爱。奇特的是,一般绿茶只能泡两三泡,而十里香可以泡八到十泡,是本人见过的最耐泡的绿茶。而且,每一泡的口感都不尽相同。

今年得了一罐十里香,得闲就与茶友分享。杯中茶芽舒展:飞、飘、旋、弋,茶香袅袅:蜜、花、露、叶,口中茶汤如液态绸缎,丝丝缕缕都在味蕾绽放刚刚过去的春天。

宝洪茶

“云南龙井”宝洪茶,因其产于宜良县宝洪寺而得名,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茶种植而成。和十里香一样,也属高香型茶树品种,香气高锐持久,鲜叶采下一、二小时即散发出花香。民间赞誉宝洪茶:“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良……为该地之特品”。

宝洪寺所在的宝洪山,海拔高约1000多米,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3℃,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山上,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茶树的生长和芽叶有效成份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宝洪茶奠定了物质基础。

宝洪茶采摘精细,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每年春分后清明前开始采摘,清明时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分,去除青草气,便于炒制。

我有幸在翠湖一茶楼的露台目睹宝洪茶的炒制过程并尝鲜,条索扁平深绿,酷似龙井,汤色黄绿相间,滋味嫩爽清鲜,很有龙井神韵。

过去,宝洪茶基本上是传统种植方式,导致产量不高,品质参差不齐。2010年,云南马帮贡茶有限公司“接手”宝洪茶场,开始了重振宝洪茶之路,先后对茶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良种基地、改良茶园等一系列工作。宝洪茶现种植面积300多亩,“提纯复壮”后的宝洪茶,将重新成为云南绿茶的一张名片。

翠华茶

翠华茶是产于云南省大关县翠屏山麓翠华寺,翠华寺产茶已有500多年历史,初期称为“金耳环”。1960年代,改制成全炒型扁形茶,称之“龙井茶”。1980年又改名为翠华茶。翠华茶以“色绿、香高、味甘、形美”的特点赢得了荣誉,1980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云南省名茶。

茶园地处海拔1100米的山峰上,树木葱郁,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018毫米,具有山高谷深云如海,岩峭坡陡日照短的生态环境,适合茶树喜温耐阴的生理要求。

清雍正年间,僧尼就在翠华寺周围种植茶树80余株,清明节前后采摘一芽二、三鲜叶,经杀青、三炒三揉和晾晒,精制加工后茶叶弯曲呈环状,略呈金黄色条纹,其色如翡翠,其味醇香甜郁。大关翠华茶曾作为贡品,又称“翠华贡茶”,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

《中国茶经》载:“大关翠华茶是云南历史名茶,形扁平、光滑、匀整、色泽黄绿,香气馥郁,滋味甘醇可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成朵”。传统的翠华茶加工工艺则是要杀青,搓揉,烘烤几个程序。这种茶叶加工后要求呈“条、弯、亮”的外观,即体型须是长细条状而弯如蛾眉,颜色略黑而带光泽,其汤头绿中带黄,取名为“眉茶”。

1999年,大关县茶叶公司改为承包经营后,规模发展到年产上百吨,产品注册为“黄连河”牌贡茶系列。

普洱茶里的沉思


淡,是茶的品质。即使再浓的茶,也会有淡淡的清香,也能看到它淡雾轻摇的身姿。茶是饮中贵族,具有形而上的品格。茶和粥的区别,就像天和地、云和尘的对比一样。所以,即使皓齿轻开、青葱捻勺的小家碧玉,或者教养颇高的现代淑女,也不想在喝粥时展示自己的魅力。

当然,倘若饥肠辘辘了,狼吞虎咽一番,也没人说你失了文雅。甚至,这种“饥不择食”的情态,还会让人想到那些西风猎猎之中开怀大饮的豪爽汉子。但你要是敢抬头挺胸、手握海碗、迎风痛饮一番,而碗里是茶,不是酒,也不是粥,那就不能原谅你的粗豪了。

品茶需要心静,用碗不行,即使是精雕细镂的白瓷小碗,也要伤了茶的雅致——紫砂壶,玉竹盘,古色或透明杯具,在小园香径,等燕子归来、落红轻坠时节,沐衣弹冠,心怡神闲……然后,静坐品茗。可以谈些清淡的笑话;可以谈些凝重的历史;可以沉思默想;也可把平淡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在茶香弥漫里,过滤成淡而有味的趣闻。当然,也可以在午睡刚起、无精打采的时候,在夏日绿阴下,在夕阳却上时,沏一壶茶,燃一支烟,静坐夕阳下,石台上,沉思,发呆,在茶香里,让睡思昏沉渐渐退去,如同晨雾,徐徐散尽。此时,你全身舒展,神清气爽,就像紧缩的叶片,在清水中,云卷云舒;又似闲庭漫步——舒展的叶片,在杯里,悠悠旋转。

然而,在这个灰尘蔓延、绿色被囚的时代,去何处,寻一块青山绿水,好让我们采菊倦归之后,能眼望南山,悠然品茗,心之所至,逸兴遄飞……又到何处,去寻一种世外淡然的心境,好还原一片悠古的宁静?

与其说,我们是在寻一处品茶的环境,不如说,我们都在寻一处心灵的港湾——让灵魂如缕缕茶香,随烟轻扬,从疲倦之躯袅袅升腾;与其说,我们都在寻一种茶里滋味,不如说,我们都在寻一处有古典风韵的情怀,寻心灵的皈依之地,可茶香飘来,茶香又散。这就是人生。

我们脱不了尘世之苦,因此断断续续的收获,就更值得我们欣喜和激动,这短暂的心灵放松,就更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人生如茶,有苦有香。你需要在苦中理解香,但我们似乎只品尝着这份苦,却体会不到那份香。是我们麻木了?还是这个世界收走了人间的美?是这个快速前进的经济时代,让我们沉默在前途和金钱面前?还是我们把不能承受的幸福之重,全压在青春的肩膀上了?或者,过重的期待和亲情,让我们不敢停下“在云端”的脚步。当品茶时,我们在沉思,在寻找,正如这茶,当它面对我们时,也在沉思,也在寻找。

净德说茶:茶的冲泡要素


蟹眼松涛润,器洁茶生色。独啜曰为神,七碗腋生风。

“适口为珍”这应该被视为每一个喝茶人的共同基础。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每个人对茶的口感都有不同的差异,对茶品的接受度也就大不相同。举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做菜,以同样的放盐量来说,有的人说咸淡适中;有的人说太咸;有的人却说还是淡了点。茶亦如此,那么又该怎样把控茶冲泡时的各个要素呢?

“水”水为血,冲泡时的水质、水温对茶的口感冲泡是第一要素。这一要素往往被现代都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所忽视。

唐·《茶经》》“飞湍雍潦,非水也。”“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宋·《大观茶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明·《茶疏》“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也。”。许次纾用精茗蕴香、借水而发,高度概括了水对茶的重要性。优质的水源,在圣贤们的典籍中星罗列举,皆以山泉清轻甘洁为最美之水,数不胜数。

茶冲泡时水的温度决定了茶的味道,所以掌握水烧开时的温度最为艰难。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茶品、水质和茶具。北宋·《茶录》“汤嫩则茶力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唐·陆羽《茶经》“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明·冯时可《茶录》提出“三辨法”,“汤有三辨,形辨、声辨、气辨。”明·许次纾《茶疏》“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都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细致水温辨别方法。蟹眼松涛就是最形象的比喻!

“器”器为肉,茶器外乎于形,是茶人冲泡品茗时的第一直接观赏物。犹如人的外表,故称之为肉。茶器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煮茶器、冲泡器、分茶器和盛茶器等。茶器的选择也因人的喜好不同而自由搭配。

唐·《茶经》“膻鼎腥瓯,非器也。”明·《茶说》“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明·《茶疏》“器必晨涤,手令时盥。”可见茶器的清洁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器的清洁度不仅仅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同时在美学上也有赏心悦目之感。

古人对选择冲泡茶器的大小也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茶疏》“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以散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冲泡时小能留香,以小为佳,这也符合现代人冲泡品饮的基本标准。

“人”茶为骨,水为血,器为肉,人是魂。四者相须,缺一则废。人又称“汤者”从水的选择,水温的把握,茶器的选择,茶器的洁净度,候茶时的冲泡手法,这些都是人为可以干预茶在冲泡后口感的一系列环节。

唐·《茶经》“操艰搅遽,非煮也。”明·《茶说》“汤者,茶之司命,故候汤最难。”由此可见人也是茶的冲泡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面,从水、器、人三个方面阐述了茶在冲泡时的一些基本要素。其实,影响茶在冲泡时的因素还有很多,这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说天气、海拔等因素。蟹眼、松涛这种视觉直观判断水温的方法就不适合高海拔,低沸点的地区了!还有,现代人都市化的生活对水的选择就不像古人那样随处可取,因此平时的饮用水可多选几家知名品牌的山泉水、或矿泉水。而在品评茶品时,建议尽量采用有品质保证的纯净水或蒸馏水,尽可能减小水质对茶的影响。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闲说茶里的香》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绿茶的茶香”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