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大户赛茶区

发布时间 : 2019-12-09
云南普洱茶区 普洱茶片区 怎么区分红茶绿茶黑茶乌龙茶

云南普洱茶区。

大户赛的拉祜族新寨

从公弄村委会的豆腐寨顺着土公路往上盘行约5公里就来到勐库的又一个古茶村——大户赛。大户赛这个地名比起小户赛、中户赛(豆腐寨)来说知道的人就多得多,自1998年邦马大雪山那片野生大茶林和那棵世界茶王被媒体报道以来,大户赛这个地方就常常有专家学者、各种媒体光顾。要去考察邦马大雪山那片野生大茶林和那棵世界茶王最佳的选择路线就是从太户赛进去。大户赛海拔比公弄大寨和豆腐寨还要高,在勐库西半山中它的海拔高度仅次于公弄的三家村。

大户赛现有150多户人家,有拉祜族和汉族,拉祜族有60多户,其余为汉族。汉族集中住上边的梁子,拉祜族则集中住下边的洼子,汉族寨与拉祜族寨炊烟相望,相距约半公里路。

佤族和拉祜族是大户赛早期的住民,拉祜族至少300年前已在大户赛种茶,大户赛的拉祜族寨还保存有五六十亩汉人没迁来时就已种下的茶园。汉族迁来大户赛约有150年左右,清咸丰年间大理杜文秀起义,战事延及巍山、凤庆、临沧等

地,这场战乱持续十来年,战区大量汉族迁入双江。大户赛的汉族村民还记得,李家从临沧迁来,张家、李家从大理迁来汉人们刚来时是住窝棚帮拉祜人做农活得到拉祜族卡些(村长)同意后才在拉祜族赛上边盖房定居住下。汉人有手艺,技能多,他们会烤酒,会做豆腐,会酿酱油,还种出一些拉祜族和佤族从没吃过的蔬菜,会算账的汉人们用一瓶瓶酒、一瓶瓶酱油与佤族和拉祜族进行土地、茶园的交换,汉人们很快就有了田地、茶树。酒大户赛拉祜族老寨(河边寨)的古茶树香醉人又迷人,佤族和拉祜族因喝酒上瘾而渐渐失去一块块田地、一片片茶园。

清同治年间,滇西大理地区战乱结束,光绪初年从滇南通往滇西的商道再通,大理人、巍山人、临沧博尚人又奔来勐库收荼叶,大户赛的汉人们开始在远离寨子的山坡上开地种茶。1904年彭锟对双江进行改土归流后,傣族、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对汉人已没有管理权和制约权,土地买卖和开垦更为自由,汉人在大户赛开出大片大片的土地种茶。大户赛现在留下来的光绪末年民国初年的茶园至少还有500亩,全是汉人开的茶园,离汉族寨很近。大户赛汉族寨70岁以上的老人们还能说出哪块叫李家茶园,哪块叫张家茶园,这些100年左右的茶园全是按满天星顺坡栽的方法栽种,虽然这些茶园现已被矮化改造过,但由于根部和主干较粗,一看便知是老茶园。

大户赛保留得最好的古茶园在拉祜族居住的河边寨,大户赛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茶大部分都在这里,这露态天

片古茶园约有五六十亩,不知为什么没有被矮化,长得枝干高粗,叶亮浓绿。茶树树围大多在9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拉祜人说这片茶园是他们的先祖们种下的,有多少年已说不上来,连70多岁的老人都3)说不上来是哪代先祖种的,说明这片茶园已是上数六代、七代的事了。双江改土归流以后,大户赛有一半的拉祜人迁走,而这片茶园也让一半的拉祜人留了下来。

民国初年基督教传进双江,美国传教大户赛的古茶树士进入勐库。民国二十年代小户赛已有基督教堂,大户赛的拉祜人每个礼拜日都去小户赛做礼拜,唱圣经歌。1949年以前大户赛的拉祜人汉话讲得不好,英文版的圣经歌却唱得很流利,大户赛的拉祜族自住一寨,没有和汉族杂居并寨,保留下来不少拉祜族传统,至今大户赛的拉祜族依然讲拉祜话,爱喝烤茶,妇女们爱穿拉祜族服装。

清朝末年大户赛已有汉族20多户,1904年双江改土归流后,公弄、大户赛换由汉族官员来管理,迁入的汉人又增加,1904年至1927年彭锟在双江推动种茶,这一时期双江茶叶发展形势非常好,各个村寨茶园增加,做茶叶生意的多起来,大户赛的汉人们和小户赛、懂过、邦骂的汉人们相约一起组成马帮跑博尚、跑缅甸,费家、李家卖茶赚了钱最先盖起了大房屋。

大户赛的毛茶与西半山其它村寨的有点不同,题干后乌乌润光亮,勐库人称之为大黑叶泡出河边寨是拉祜寨有许多古茶树期茶汤明黄透亮,民国时是商人最爱买大户赛的茶。

大户赛的汉人在民国时期去过缅甸、博尚的不少,如今还健在的只有赵国祥。赵国祥在勐库颇有名,知道他的人不少,赵国祥今年已85岁,性格乐观,身体硬朗,走路稳健,年轻时的英武之气犹存可见,赵国祥14岁开始走马帮,20岁便当上小锅头。赵国祥1949年以前跟着公弄的黄子树去过博尚、景谷、缅甸,还帮营盘的彭四驮过大烟,小驳枪、机枪都用过。赵国祥跑过的地方多,对勐库茶当年在外边的影响及名气记忆犹新,赵国祥说,勐库茶新中国成立前名气就大得很,博尚街价格最高80多岁的赵国祥依然保持着赶马人的气质的茶就是勐库荼。下关的商人最喜欢勐库茶,每年春茶上市,下关的老板要先让勐库茶进了下关以后才让其他地方的茶进下关。我们驮出去的是散茶,下关人买去压成沱茶,那沱荼表面的芽很亮很好看。

赵国祥是大户赛年纪最大的老人,他对在公弄当了10年区长的黄子树有很深的印象。赵国祥说,黄子树脾气好,不骂人,黄子树会讲布朗话、拉祜话、佤族话,和各个民族的村民都处得好,他的那位太太一点架子都没有,对人很客气,不管谁去她家里,她都要留你吃饭,赵国祥毫不掩饰地总是夸黄子树和他的太太。看来普通百姓对地方官的评价是不论时代、政治、党派的,只凭自己的感觉说话。

大户赛在1949年时已是勐库的主要产茶村。双江新中国成立后,大户赛的茶叶优势很快被关注,1954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的领导彭承鉴和刚从茶叶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贡惠英、肖时英就进大户赛考察,为大户赛茶叶的改造、发展作规划,1957年大户赛建起了荼叶初制所,从凤庆来的技术员开始教农户做红茶。大户赛的汉人在民国时期大多读过几年书,有文化学什么都来得快,二三年的功夫大户赛人做的红茶其品质在勐库就名列前茅,在其后的30年里大户赛红禁直由外贸站收去供出口。

大户赛水田不多,茶叶是主要产业,茶园面积大茶叶产量大,大户赛村又坐落在高山上,离勐库坝子有20多公里,路况不好,上大户赛收荼的老板很少。可多年来大户赛的茶却少有积压,有个叫张华的大户赛人每年都将大户赛的茶一车一车地拉出大山。

张华出生在大户赛,自小在茶林里长大,10多岁便跟着茶叶推广站的技术员学做茶。改革开放以后,别人去跑运输、搞建筑,而他选择了办禁厂大户赛人张华已是勐库有名的企业家他爱他的家乡,他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大户赛,知道大户赛的茶,让大户赛的茶走得更远,不让茶囤在山上。1998年张华自筹资金在勐库办起了精制茶厂,他的红茶、绿茶、七子饼茶,在广州、北京、西安、内蒙古等地颇受欢迎,大户赛这大富赛富个地名也随着他的茶传扬四方。

太户赛是双江具上个世纪50年代就划定的重点茶叶发展区,1958年起(大言大富赛年年都在新植茶树,大户赛到底有多少茶园很难说得准,大户赛可采摘的茶园一头连公弄的三家村、豆腐寨,一头接懂过地界,几个山头翠翠绿绿全是园,要将大户赛的茶园走完得从太阳出来走到夕阳下山,要将大户赛的村寨风光和荼园景色一眼览尽,得去与大户赛遥相对望的懂过大寨眺望。(未完,

cy316.COM编辑推荐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冰岛坝歪茶区介绍


坝歪冰岛村委会还有两个寨子坝歪和糯伍在南勐河对岸的大山上,两个寨子与冰岛老寨隔着高山深谷对望,白天山两边寨子的人种地采茶相互都能看见,走拢说话却至少要4个小时。坝歪老寨和糯伍老寨不通公路,山道上时时听见马铃声,骡马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坝歪老寨2000坝歪拉祜族寨在大山上,属于搬迁寨,因为有茶年之前有50多户人家,由一个拉祜族园,部分村民又迁回来大寨和一个汉族小寨组成,2004年县里安排全寨搬迁下山,但两年后有10多户拉祜人又从山下新寨迁回山上老寨,山上的老寨有100多亩旱地,四五百亩茶园,这可能是拉祜人迁回老寨的主要原因。坝歪老寨120年前还是个纯粹的拉祜族寨,居住的全是拉祜族。汉人光绪末年才迁来坝歪,汉人从云县和临沧迁来,主要有张姓人家和纪姓人家,汉人建的寨子离拉祜人的寨子约1公里路。坝歪200年以上的古茶园几乎全在拉祜族寨如今留下的不下100亩,汉族寨四周也有100多亩老茶园,看上去茶树比拉祜寨的小得多,那是民国年间种的茶园,从两个寨子的茶园便可看出拉祜人早于汉人在坝歪种茶。坝歪在马鞍山也就是勐库人说的东半山的北头,离临沧勐托仅有3个小时的路程。在勐库所有的村寨中坝歪是离勐托最近的村寨,勐托100年前已有茶叶交易市场,汉人迁来坝歪无疑是奔着茶叶所来。1940年以前,勐托的商人每年都要来坝歪买茶,坝歪的汉人嫌上门收茶园太多拉祜人不愿迁走,又回来居住摘茶茶的勐托人收购价太低,就自己驮着茶跑勐托、跑博尚。拉祜人善于种茶却不善于经商,更不爱赶着马帮驮着茶叶去远方做买卖,他们一般都在家里等着外地商人来寨子里买茶或将茶叶卖给寨子里的汉人,这就为不怕出远门的汉人们留下了赚钱的机会,所以汉人们来坝歪没多少年便盖起了大坝歪的汉族小寨已无人居住房子。纪家寨的汉人们早已迁下山纪家寨的老屋现已坍塌,但从老屋的规模、房前的大石条、院坝仍可看出茶叶让后迁来的汉人们先富了起来。坝歪老寨海拔近2000米,又远离动库坝子,在勐库算是交通极不方便的村寨。但双江县政府1958年至1965年间仍然在坝歪老寨发展了二三百亩我家有“腊折玛”(我家有大茶树)拉祜族小女孩说我会“腊盆”(摘茶)茶园,可能因为坝歪一直没有茶叶初制所,茶园终究没能大规模发展起来。坝歪的茶园远远少于冰岛、懂过、大户赛等村寨,但坝歪1980年以后再没有新种过棵茶树,所以坝歪老寨的茶是100%的纯勐库大叶种,而纯正勐库大叶种的原料在双江售价要高于其他品种。近几年每到收茶季节,买冰岛茶的茶商便在南勐河边等坝歪老寨的拉祜人背鲜叶下山。坝歪老寨有几百亩茶园,拉祜人是不会丢下老寨的,年轻人还买来了小型发电机安在溪沟旁要让老寨亮起来。看完坝歪的古茶园顺着小路往南行5公里,便到了另一个拉祜族寨糯伍老糯伍老寨2003年还住有35户人家,2004年双江县政府安排全寨搬迁至山下的公路边,政府拨款建起了糯伍新寨。寨子虽已搬迁,拉祜人到采茶的季节仍然回老寨采茶,糯伍还有五六十亩古茶园,茶树大小和坝歪老寨的差不多,应是和坝歪同一个年代所种。糯伍茶在勐库颇有名气,勐库的茶老板每年都派专人上糯伍老寨收鲜糯伍茶芽头亮,绒毫厚,回甘长,加之产量又少,其价格与冰岛老寨的不相上下,买纯正糯伍老寨的茶比买纯正冰岛老寨的茶更不容易。冰岛老寨有公路可通行,上糯伍老寨你得爬3个小时的大山。(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丙山大寨茶区介绍


丙山大寨丙山大寨现是丙山村委会所在地,离邦骂寨约5公里,有土公路相接,从邦骂大寨顺土公路走一路风光一路翠绿,过了哨房山丫口便可看见丙山大寨。如不由邦骂走,从勐库坝子也有公路通丙山大寨。丙山大寨分为上寨和下寨,上寨为汉族寨,有50多户人家,下寨主要为佤族,有70多家,丙山大寨是个大茶村,村子四周方圆5公里都是茶地,老茶地新茶地已混接连片,已难分出哪些是1956年以前的茶园。丙山过去叫邦丙,因为与邦丙乡同名后改为丙山,丙山(邦哨房山丫口是观风景的好地点,站在这个丫口丙)1950年以前到底有多少茶园已难找可将勐库坝和勐库东半山尽收眼到记录,可知的是1957年双江县决定在茶园多的村寨建茶叶初制所,丙山首批入选,处见当时丙山就有很大面积的茶园,1950年至1956年丙山还没有新种茶园,茶园都是老的。丙山大寨是老寨子,汉人还没有迁来时,佤族已在此居住,佤族村民说他们的祖上从小黑江边的大勐峨迁来,来得较早的是金家,迁来丙山已有七代。在佤族没来丙山之前,丙山曾有拉祜族居住过,汉人来得晚,是清光绪年才迁来丙山的,最早来的汉人是云县的李大林,时间大约在1895年左右。李大林来丙山后与位佤族女子成婚,生得儿子李扎倮,李扎倮成年后也娶了佤族女子为妻,丙山的佤族李家算是佤族与汉族的结合。丙山下寨的佤族称金家与罗家是纯粹的佤族,100多年来直未与汉族通婚,但他们与汉人接触早,八十年前已会讲汉话。自李大林之后,洪姓、杨姓汉丙山佤族寨人也迁来,他们在离佤族寨约200米的坡头上建起了上寨,此时双江已改土归流,彭锟掌控双江,主张大力发展茶叶。李大林因来得早,与佤族女子成家后在丙山开种了五六十亩茶园,1920年李大林的儿子李扎倮已长大成人,李大林带着儿子做茶叶买卖,开始时没有资本,收了茶后就背到勐库坝子去卖,后来资本多起来父子俩便跑博尚、缅甸,博尚、缅甸荼价卖得比勐库髙一些能多赚些钱。李扎倮的儿丿子李万方说,爷爷李大林在世时,家里已有很多田地和茶园,爷爷去世后,父亲爱喝酒,将一部分田地茶园拿去换了酒喝,茶园卖给了上寨的汉人。李大林在世时,寨子里有几位佤族青年曾跟着李大林去过博尚,这几位佤族青年汉话讲得不好,又不会算账,跑了两趟博尚还是不会做生意。李大林是佤族的上门女婿,生的儿女皆入佤族,但因李大林是汉族出身,李大林的L孙们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李家的丿儿孙们]思想不封闭都爱往外跑做生意,李朝栋、李朝富跑博尚、跑缅甸,卖茶叶赚了钱又买下五六十亩水田,10多头牛,是下寨里最富的人。1953年李朝富、李朝栋被划为地主,所以下寨虽为佤族寨也出了两户地主。上寨的汉族洪家在丙山也算殷实之家,洪家长子洪凤祥抗战以前就去过缅甸腊戍、仰光,喝过印度红茶,吃过硬壳面包,回家后对寨子里的人说勐库人应将茶做成红茶去卖,红荼汤又好看又好喝。抗战爆发后洪凤祥再也没有去过缅甸,他的红茶梦也就中断了,1953年他被划为地主,1958年丙山的茶叶初制所做出了红茶,洪凤祥说丙山的红茶汤比仰光的还好看、还好喝。勐库地区汉人进得较晚,大批汉人进来是清咸丰年以后的事,汉人们来到各少数民族村寨定居后,不少人就靠做烤酒生意,将烤酒卖给拉祜族、佤族喝,一一些拉祜族、佤族因为嗜酒上瘾,又无钱买酒,就用田和茶园换酒,卖烤酒的汉人用酒麻醉拉祜人、佤族人,从而进行不公平不等价交换,拉祜人、佤族人因为嗜酒失去生产生活资料,生产萎缩,生活越来越穷困。少数做烤酒卖的汉人用酒进行不等价交换逐步并吞拉祜人、佤族人田地、茶的做法实在是有些不地道、不光彩。一个叫杨三的汉人在丙山寨(邦丙)长期做以酒换地盘剥佤族人的事最终遭到了恶报。杨三光绪末年到丙山寨(邦丙),除了烤酒卖不事农活,他长期卖酒给佤族人,有时还赊酒给佤族人喝,佤族人喝酒成瘾欠他的酒钱太多还不起,只得用水田用茶园抵债,杨三的酒房越做越大,丙山的佤族人失地失茶园的也越来越多。杨三机关算尽还懂得资本转换,他将用酒换来的水田和茶园又卖给村里有钱的大户,赚的钱又拿去耿马、沧源搞赌博,杨三算来算去没想到也有算不着的时候,1940年杨三在耿马丙山大寨民国初车的茶回赌场上押了个大数却输了个惨透,从此霉事灾祸就缠上了他,老婆紧接着就染病身亡,杨三原本有女,女儿早已病逝,老婆死后,与杨三相依为命的只剩刚成年的儿子,赌输了钱的杨三还想再翻,又带着儿子去向佤族人要欠下的酒钱,要佤族人还不出酒钱再用田地来抵,因酒而穷的佤族人积愤已久,于是相约起来将杨三的独儿子打死,杨三终于落得个家破人亡,钱财散尽。被佤族人教训以后的杨三规矩了许多,已50多岁的杨三不再烤酒卖了,心情悲凉的他想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没落孤单的杨三看上了山对面邦改姚家寨的中年寡妇姚老妹,姚老妹虽人到中年,但依然风韵犹存,姚老妹又勤劳又能干,把丈夫留下的几十亩田地和茶园管得好好的,带着一双儿女日子过得宽松有序,她对杨三不务正业、巧取豪夺的德行鄙视而反感,对杨三的求爱不理不采,杨三求不到姚老妹更加悲观失望,没过多久,头发花白的杨三又离开了丙山,又往耿马方向去了,几天后传来消息,杨三被人打死在赌场上,杨三葬于何处无人知晓,杨三的大瓦房现还留在丙山,七十多年过去了那墙还不倒不裂,成了寨子里唯一的一栋老房子,寨子里的年轻人不知道这房子是谁盖的,只有两位80岁的老人知道这房子的主人和他背后的故事。丙山寨子不算很大故事却不少,丙山上寨还出了一个让双江人难以忘记又难以评说的人物—戎光彩,查阅《双江县志》从1950-1952年段可以看到有关戎光彩的不少文字,双江县志记下了戎光彩1952年带蒋军残部和土匪反攻双江抢劫勐库的事件,戎光彩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不识时务,站到人民的对立面,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追溯历史,还要还原历史,抛开戎光彩1952年的那段恶行,1949年以前的戎光彩是另外一个戎光彩他也曾是个勤奋刻苦、正直勇敢的青年。戎家在丙山原本很穷,戎光彩的父亲戎定开是遗腹子,大约生于丙山人戎光彩在昆明读过陆1895年,早期戎家是孤儿寡母的家庭,曾经有过很多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军军官学校,1952出逃缅甸年的贫苦艰难日子,经过戎定开的辛苦奋斗,戎家在民国二十年前后终于摆脱贫困,进入小富之家。戎定开有4个儿子3个女儿,大儿子戎光彩自小就很懂事事,读书刻苦,从双江小学一直读到临沧高等师范,师范毕业后去大理当兵,后来又去昆明上军官学校,是丙山文化最高的人,也是勐库西半山几十个村寨中唯一一个由国民党正规军授过军衔的人,戎光彩从军校毕业后作为军人被顺宁署派来双江当军事科长负责地方安全。军事科办公处就在营盘街旧县政府内,离彭戎光彩的姐夫王忠文,新中四的宅院不远。当时双江社会秩序很乱,官匪勾结官台湾,多年前已病逝于台湾商串通种大烟,买卖大烟,赌博、抢劫、偷盜之事公开泛滥,百姓苦不堪言,些穷苦乡民、小富人家受豪门、官府欺压无处申冤,就来找戎光彩诉苦、告状,戎光彩年轻气盛又有武器,见不惯的事他都爱管。戎光彩管事太多便得罪了双江的实权派人物彭四、彭五以及公弄的黄议长,彭四串通县保安大队找借口将戎光彩关起来,放言要戎家人筹2万块钱才放人,否则就废了戎光彩。戎光彩的姐夫王忠文也在军队做事,听到消息,马上跑到昆明找到戎光彩在军界的朋友,通过关系逼迫彭四将戎光彩放了出来。当年双江人都知道在双江敢和营盘的彭四叫板的只有戎光彩。戎光彩性格刚烈,不畏权势,但他对人也有和气的一面,丙山的老人们还记得戎光彩,戎光彩家田地多、茶园多,农忙时戎家要请10多个帮工,帮工有佤族、有汉族,戎光彩待帮工都很好,从不骂帮工,还杀牛羊给帮工们吃,戎光彩还与帮工们一起吃饭,丙山村的老人说,戎光彩住在邦丙(丙山)时,土匪们不敢进村抢劫。戎光彩的妻子是勐库东半山坝糯的大户夏家的小姐,戎光彩与坝糯的李自然、李桓阳等关系很好。李自然、李桓阳等是双江民国时期30年代有文化正在仕途看好的年轻人,若不是因为解放,戎光彩、李自然、李框阳等就是双江军政两界的掌权人,彭四、彭五、刘华锋等老地头必将被他们所取代。1950年双江政局变化,戎光彩和他的死对头彭四、传彭五、黄议长等一同逃往缅甸,彭四、彭五、黄议长等仅是士绅阶层,加之年纪已老,在境外已得不到蒋军残部的器重。而戎光彩当时仅30来岁,又是军人,退逃缅甸的蒋军残部总司令李弥看丙山邦骂村古茶园中了戎光彩,李弥当时手下还有不少人马一直都在云南边境沿线反扑进扰,戎光彩是双江人,对边境几个县都熟悉,李弥便委任戎光彩为沧怒纵队司令,这个官衔比双江那个军事科长要大几级。戎光彩错估形势当了这个司令官,不知他是得到提拔心存感激立功心切,还是不愿失去在老家那份已得到的风光与权势,30岁左右的戎光彩精力充足、浮躁好强静不下来,1952年春戎光彩带着100多名蒋军残部军人扑回双江,并在他的出生地丙山上寨扎下大营,很快又在双江招募了二三百名不明真相的山民与他一起乱,戎光彩把枪口直指新生的人民政权,戎光彩在双江乱了两个月,杀了几十人,还烧寨子,抢了100多头牛,给双江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两个月后解放军和民兵对戎光彩的人马进行围剿,戎光彩的人马溃不成军,人员大都被歼。戎光彩在沧源被民兵捕获,会说佤语的戎光彩竟然说通佤族人将他放走,戎光彩逃去缅甸后一直没有回过双江,没等到大陆改革开放便病逝。这位年少时勤奋好学,勇敢刚直的双江人当年若能识时务不为官禄所诱,不与人民政府对抗,双江史页对他应是另外一种写法。戎光彩在双江干过好事也犯下过罪行,双江人已不再提他的名字,只有他出生长大的丙山大寨的几位老人还记得他的故事。(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冰岛南迫茶区介绍


南迫六十年前人们说冰岛茶指的就是冰岛老寨的茶,而今天冰岛是一个行政村,即冰岛村委会。冰岛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冰岛、南迫、坝歪、糯伍、地界。冰岛村委会是勐库最北端的一个村委会,与临沧南美乡接壤,发源于临沧南美的南勐河进入勐库后南迫拉祜族老寨在大山深处,已列为搬迁寨将勐库地理一分为二,河东面的山称为东半山,河西面的山称为西半山。南勐河从冰岛老寨山脚流过,冰岛村委会所辖的坝歪老寨、糯伍老寨在南勐河东岸的山顶上,按勐库人的分法,它应属于东半山;冰岛老寨、南迫、地界三个村在南勐河西岸的山上,应属于西半山。如果按行政辖区来分,将冰岛村委会所辖的五个自然村的茶都称为冰岛茶的话,则冰岛茶既有东半山的,也有西半山的,所以在买冰岛茶时一定要弄清是买冰岛老寨的,还是买冰岛村委会所辖地的。到勐库看古茶树,南迫老寨是一个不能忘掉的地方,勐库现存的南迫茶王树英姿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就在南迫老寨。南迫老寨离冰岛老寨约5公里,在冰岛老寨的山背面,站在冰岛老寨看不见南迫老寨,冰岛老寨下边的那个南迫寨称新南迫寨,是南迫老寨的搬迁寨。南迫老寨是个拉祜族寨,过去有70多户人家,因海拔太高,交通不便,2000年双江县政府决定南迫老寨整体搬迁至冰岛村下边的公路旁,但迁到新寨后部分拉祜人舍不得天下老寨的田地、核桃林和老茶园,又有10多户迁回了老寨。从冰岛村至南迫老寨无公路,只能走古道,路程约1个小时,要翻过山顶才看得见南迫老寨。南迫古茶树多,分布广,离老寨还有1公里便可看见森林里有连片的古茶园,来到老寨首先看到的便是赛头那几棵3人合围、5人合抱的柏树和大青树,那是拉祜人留的寨心树。一个寨子寨头有如此巨大的塞心树,这个寨子的历史就不会少于500年。南迫老寨由于是属于搬迁寨,政府没有在这里实施通水通电工程,老寨已迁过次,现老寨已没有一间像样的砖房,只有二三十间木板房和竹篱笆房,看上去像个原始部落,因已有10多户拉祜人迁回来定居,寨子里依然是炊烟缭绕,鸡鸣狗叫。没有电灯,每户木板房里都很暗,白天也烧着火塘,一是煮饭用,二是取光一亮。寨子旁边便是古茶园和古核桃林。寨子里的拉祜人已说不清这些古茶树和古核桃树是哪代人种下的,古核桃树有的已有这位拉祜女子很爱美,穿着自己缝制的服装10多米高,与古茶树交混生长在起,从两种树的树龄、形态和分布情况来分析,当年拉祜人在种茶树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种核桃,而且在勐库有个规律:几乎所有的拉祜族古寨都是既有古茶树也有古核桃树。而南迫的古核桃林是保存得最好的,看来500年前,茶叶、核桃都是拉祜人的常用食品。南迫有棵大茶王勐库人都知道,这棵人工栽培的大茶王就在拉南迫的这棵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其树围、树幅、树高在勐库排名第一祜人的菜园子里,拉祜人天天都看见它。大茶王有三层楼那么高,树固已超过3米,寨子里的拉祜人对茶王树不修不砍,任其生长。大茶王的树梢枝干上挂着一条条野藤,野藤上的叶片和茶树叶混缠在一起,整棵荼树浓密不透,人爬上树去便被遮盖。南迫老寨还有上百亩古茶园,寨子里的拉枯人吃不完,但因拉祜人加工技术不行,加工的干毛茶卖不起价,拉祜人大都将采下的鲜叶背去冰岛老寨卖。南迫的拉祜人说他们的古茶树最早是老祖宗从大森林里挖的小茶树苗来栽种的,大森林里长着许多茶树。从南迫留南迫的山上到处可见古茶树下的10来棵特大的古茶树来看,无论树高、树围都超过冰岛村的。南迫是拉祜族又古寨,冰岛过去是傣族寨,拉祜族比傣族早进双江,拉祜族在双江种茶的时间应早于傣族,南迫老寨的那两棵大茶王看上去比勐海南糯山800年的茶王树还大,所以南迫拉祜人种荼就不可能始于冰岛引种,在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之前,南迫的拉祜人已在种茶或者是南迫已有茶树,在拉祜人迁入南迫之前不知是否还有布朗族在南迫居住过。离南迫老寨5公里还有一个拉祜族寨——地界老寨,地界老寨原有60多户人家,也因交通不便又靠近原始森林,2004南迫寨子边的古茶树年双江县政府安排整个寨子迁到公路边 但到2007年又有10多户拉祜人迁回老寨。地界老寨有五六十亩古茶园,拉祜人每年 可摘1000多公斤鲜叶卖给冰岛村的茶商。 2008年双江荼叶价格跌到低谷,但地界的 古茶树鲜叶仍可卖到10多元1斤,拉祜人 说这是老祖宗留给他们的钱。(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忙波茶区


勐库西半山忙波茶区勐库有两个傣族村寨有古茶园,个是冰岛、一个是忙波,忙波傣语读宛波,位于南勐河西岸勐库坝子的边缘,现属护东村委会管辖,寨子距勐库街约3公里,有土公路相通,驾吉普车10多分钟就可到达。忙波(宛波)寨现有80多户人家,傣族有50多户,佤族有20多户,另有几忙波寨户近几年才迁入的汉族。1958年以前忙波是个纯粹的傣族寨,1959年忙波上面的丙山大寨的佤族迁了部分到忙波,忙波才成为一个傣族与佤族合住的村寨。傣族大多住坝子,临水而居,很少种茶树,傣族主要是开水田种水稻。忙波在勐库坝子的最边缘,坝子在忙波结束,山地自忙波开始,忙波的傣族人因地制宜又开水田又种茶园。傣族来忙波定居约有400年,在傣族没有迁来前,忙波曾有拉祜族居住过,忙波的傣族老人说,听祖上讲,傣族迁来时,忙波已有一些盾腊弄(大茶树),是拉祜人在时种下的。最早来忙波的傣族仅有四五户,是从坝子中央城子寨分出来的都姓俸。到清嘉庆年间住在勐库坝子南勐河东岸独拉山下的傣族人因与山上的拉祜族、佤族忙波寨有佛寺为争地起纠纷,傣族人作出让步,从独拉山下又迁来忙波与先来的傣族人合住,忙波寨人户多起来。忙波离勐库坝子最大的 傣族寨城子寨很近,傣族人挨近住更有安全感,清朝时期,忙波的傣族人过了100多年太平安顺的日子,傣族人还在寨子里建了一个很大的佛寺,寨子里的男子无论老幼都要去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读经书学老傣文。亥弄大茶园勐库坝子1903年以前有四五百户傣族,忙波的傣族有四五十户,城子寨是勐库坝最大的傣族寨,有较高级别的村官,傣语称法弄,忙波寨小一些村官叫布岗,法弄和布岗都必须当过和尚精通老傣文。忙波的布岗(村长)姓俸,俸家一直世袭忙波的布岗官职。傣族过去是实行封建领主制,各级官员都享有一定特权,布岗在村里也有特权。布岗负责税赋的缴纳,布岗也负责土地的分配,布岗的土地在村里是最多的,忙波的茶园大多数都是布岗家的茶园。从忙波现在留下来古荼树来看,忙波的傣族人从迁来忙波后一直都在种茶,忙波寨后面那片茶园叫亥弄大荼地,忙波最大的古茶树都在那片地里。“亥弄”在傣语里意为很大的一片地,说明在布岗管寨子时,忙波已有很大的一片茶园。1903年以前“腊丽宛波”(忙波最好的茶)每年都要送许多给勐库城子寨的大村官—法弄,法弄还要将“腊丽宛波”送一部分给勐勐傣族土司,勐库坝子的傣族喝的茶大部分也来自忙波。傣族1903年以前是勐勐(双江)的统治民族,忙波茶和冰岛茶一样是供土司饮用的,是贵族和统治民族首选的茶,在傣族土司统治勐勐时期,忙波茶的身份是很高的,忙波茶的名气和身价一百多年前就已奠定。1903年以前,云南茶业界的人即便是没有去过双江也知道双江有两个很有名的茶,一个是冰岛茶,一个是忙波茶。冰岛因与欧州一个小国家同名无法注册,忙波1995年就被当时的双江县茶厂注册为茶叶商标。这两个双江的老牌名茶都产自傣族村寨,这两个茶的名气和品牌影响力与傣族土司政权和过去傣族为勐勐(双江)的统治民族有直接关系,说通俗一些,不是茶贵,是喝这茶的人贵,茶因人而贵。1903年双江发生了一场大战乱,拉祜族、佤族的起义军攻入了傣族聚居地勐勐坝和勐库坝,两个坝子的傣族村寨、佛寺被烧大半。此场战乱决定了勐勐傣族土司政权的结束,战争带来的灾祸致使大量傣族迁离勐勐地(双江),从那以后傣族人口数量在双江各个民族中降为最少,比布朗族人口还少。1904年彭锟平息了战乱后对双江(勐勐)进行彻底的改土归流,傣族土司政权结束了,但傣族土司时代打造的两个茶叶品牌“冰岛”和“忙波”的影响却留了下来。100多年过去了,这两个茶的名气依然不减,而在这100多年间,云南茶叶无论是起跌落涨还是热闹冷寂,勐库茶都始终在人们的记忆里、视线中,这与冰岛茶、忙波茶深积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改土归流后,傣族土司政权退出历史舞台,傣族人失去了以往统治民族的特权和优越感,笃信佛教、性格温和。不崇武的族人安分守法,谨小慎微地过日子,波赛的像族此时仅留下10多户,这10布岗的后人俸自良会写老傣文多户大多姓俸,他们不迁走与那片亥弄大茶园有关系青年来到忙波寨买茶,与布岗(村长)交上了朋友,布岗有个女儿已长大成人模1910年临沧博尚叫王二的汉族样俊美还未出嫁,王二看上了布岗的女儿,向布岗表明愿意入赘做女婿。布岗见王二勤劳聪明又懂礼貌,便答应将女丿L嫁给他,王二成为忙波寨第一个迁入的汉。王二是临沧人,坐镇双江的彭锟也是临沧人,王二做了布岗的女婿,忙波的傣族人不用再担惊受怕。 王二从博尚来熟悉博尚的茶叶市场,勐库茶在博尚街价格很高,王二将忙波荼直接驮去博尚卖,从王二开始,忙波茶不再是傣族贵族的专用茶也不再是傣族村寨的免费消费茶,忙波茶走出了勐库正式进入商品市场。王二很勤劳,不怕累和苦,缅甸腊戍茶叶卖得更高,于是王二又驮着茶跑缅甸腊成戍,二三年的时间王二就赚回不少钱,将家里房子翻修一新,更得老丈人布岗的信任和夸奖。王二想把茶叶生意做得更大,又在亥弄大茶园上边新开了几十亥弄大茶园里还能看到被矮化过的古茶树亩茶地,他将忙波茶全部按藤条茶形状养培,采下的芽茶又肥又亮,正当王二茶叶生意蒸蒸日上之时,他的新茶园即将开采之时,王二不幸染上了虐疾,1918年,年仅30岁的王二去世,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女。王二去世后忙波寨再没有人驮着荼叶去外地卖,忙波的傣族人不喜欢外出卖茶叶,但忙波茶的名气却吸引着外边的人,临沧人云县人开始年年来忙波收茶。云县人尤其喜欢忙波的茶,忙波的的茶树民国时期都是按藤条茶形状采留,长出的芽头肥滚银亮,云县人夸忙波茶忙波寨的菩提树、菩提树是像族人供秦的神树形条好,香气好,汤色好看,云县人将忙波茶当做盖面茶收购,给的价也很高。1952年以前,云县人几乎成了忙波茶的总经销商。忙波寨海拔在1200公尺左右,比起勐库东半山和西半山其他村寨海拔要低好几百公尺。忙波的茶地坡度不大,不旱也不涝。忙波的傣族人种茶与东半山西半山汉族寨的汉人不同,忙波的傣族人过去在茶地里留有不少大树,太阳光照到茶地里就漫射成散光。傣族人说茶园里要有盾买(大树)茶叶才长得好,盾买(大树)留得住水,盾买给茶园遮着阴,茶树热不得也冷不得,有盾买在地里,人采荼时也不会被太阳烤。不知是不是茶地里有盾买(大树)的原因,忙波茶在口感和汤色上与山上寨子的茶不一样,云县人才特别喜欢忙波茶。菩提树呵护着亥弄大茶园可惜的是忙波亥弄大茶地里的那些大树在1959年改造茶园时大部分被砍去,现在留下的只有二三棵了,那些盾买(大树)成了老人们的回忆。茶地中间傣族妇女在认真捡“腊丽优级茶的大树被下令砍掉,但忙波的傣族人没有砍伐茶园四周的森林,忙波的茶地旁边忙波的生态茶园有树林围绕。忙波在勐库坝子边,交通比起山上的村寨方便得多,1953年忙波已设有茶叶收购点,1957年以后忙波就成为新式茶园试验区,忙波的藤条茶树在双江是首批被改造的,忙波1949年以前种的茶树全部都被矮化过,忙波现已看不到条茶形状的古茶树,亥弄大茶园里有许多树干很粗树高仅有1米左右的茶树,那些至少都是1940年以前种的茶树,也就是过去的藤条茶树。忙波1958年以后新开了一些茶园,又在老茶地里补种了不少新茶树,忙波寨现有茶园400多亩。忙波的茶园景貌在勐库数最佳,忙波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寨子,傣族有爱护森林的传统,忙波的茶园无论是新的还是老的,茶园外围的树林都保护得很好,整个山坡看上去苍翠润绿,看不到裸露的山包,这一点与勐库山上的汉族寨截然不同,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哪个寨子的山上树木少,那个寨子一定是汉族住户占多数。要看勐库最美的茶园就去忙波寨,亥弄大茶园是勐库最美的茶园,三面连森林,一面接寨子,茶地中央一棵千年菩提树伸展着巨臂呵护着满洼子大大小小的茶树,整个茶园弥散着一种宁静、和谐、吉祥的气氲。现在的专家学者们在大力呼吁建生态茶园,忙波的傣族人几百年前已在实行。忙波的荼园风貌,映照出了傣家人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藤条茶之美


在双江县勐库镇及沙河乡、忙糯乡许多村寨的老茶地里可看到一种形态奇特的茶树,这种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般低垂柔软的姿貌。双江人将这种树上尽是长藤,叶片很少的茶树称为藤条茶。藤条茶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是双江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

藤条茶要经过多年细心的采留、修整、培养才能长成。每年春茶发后,将每根枝条尖端发出的新芽只留下两个芽头,每个芽头下边留两片嫩叶,多余的芽和叶带根连蒂全部抹去。每根枝条每年向上伸3~4寸,10至20年后,伸长的茶树枝又细又长,形似藤条。年岁越久藤条越长,又细又长的藤条弯来绕去再加上人工塑型,形成蓬网状,茶芽发出时长在每根主藤和岔藤顶端,一根藤条上只有两个芽,每个芽头都圆实肥硕,茶农采摘时只采一芽一叶,留下一芽第二轮再发再摘。这种留采法单产很低,但采下来的鲜叶很嫩很规整,无老梗老叶,晒干后一个个芽头茸毛厚密,颜色银亮。做成七子饼,饼面银光闪烁,做成沱茶,外表尽嵌银丝,美伦至极,人见人爱。

大叶种茶的王者之地——勐库东半山西半山是历史茶区

勐库的地形为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指邦马山与马鞍山,一河指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经流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南勐河西边的山称为西半山。马鞍山在河东,勐库人称为东半山;邦马山在河西,勐库人称为西半山。双江县茶树树龄在120年以上的古茶园80%都分布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东半山和西半山凡200年以上的古村寨,村村都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勐勐傣族土司统治勐勐(双江)时,勐库山区村村寨寨都在大面积种茶。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懂过茶区(一)


勐库西半山懂过茶区

离大户赛直线距离最近与大户赛梁子对梁子、寨子对寨子的另一个大寨就是懂过。懂过大寨是懂过村委会所在地,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村寨,现有400多户人家。懂过大寨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从大户赛望过去整个大寨房屋密集,逶逶连连有2公里懂过大寨、长,看上去比一般的小乡镇所在地规模还要大。懂过四周已没有大森林,水田很少,地多为旱地,山坡上一级级一台台的旱地种的几乎全是茶。整个懂过村委会一共有4个自然村,村村都以种茶为主,4个村新茶地、老茶地各占一半,新、老茶地合计面积已达5700多亩,是勐库西半山茶园面积最大的村委会。懂过虽然在南勐河西岸,地理上属于西半山,但它却不像大户赛、三家村、公弄那样对着东半山。懂过坐落在邦马大雪山斜伸出的一条小山脉上,整个寨子看不见东半山,面对着的却是大户赛和邦马大雪山,懂过所处的位置如同是西半山自生出的小东半山,从勐库坝子看不到懂过,在东半山的坝糯、那蕉也见不到懂过,两条大河阻隔着懂过,五六层山峰遮挡着懂过,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懂过连接外界的路只有两条3尺宽的古道,2000年可行拖拉机的路才伸进懂过,2007年汽车才开进懂过,地理环境的封闭,让懂过与外边大市场接轨的速度慢了几拍,也让懂过失去了许多扬名的机会。双江县以外的人对懂过知之甚少,年产茶叶上百吨的懂过没能得到它应有的名声与地位,懂过被掩藏得太久,他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不为外人所知。

懂过现还有很大一片一人难围的栽培型大茶树,证明着懂过是个古村寨种茶历史悠久。懂过现在居住有汉族与拉祜族,老寨也称大寨,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一个叫以寨,一个叫外寨。以寨全是汉族,外寨为汉族、拉祜族合住,拉祜族有20多户,这20多户拉祜族比汉族早来懂过几百年。

懂过清道光年以前还没有汉人迁入,是一个纯粹的拉祜寨,懂过以寨那片保存得很好的明代大茶树是拉祜族所种,那片大茶树最大的棵树围已超过160厘米,懂过人尊称为茶王树。在茶王树旁边还有七八棵树围已超过120厘米的小茶王树,这片古茶树株距、行距都有规有懂过以寨的古茶树格,一看便知是人工栽培的茶树。笔者在进懂过之前曾在冰岛做过三天的考察冰岛村目前保存下来的古茶树其树高、树围没有哪棵能超过懂过的茶王树。过去有不少介绍双冮荼叶的书说,勐库最早进行人工种茶的时间始于冰岛傣族人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从西双版纳引|人茶种。冰岛人从西双版纳引荼种的事不能完全否定,但说整个勐库人工种茶始于冰岛人1485年引种就值得商榷。对勐库种茶历史感兴趣的人士,如能到懂过、公弄、小户赛、坝糯、南迫几个古寨看看定会对勐库种荼始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的说法产生疑问。有茶叶专家断言过西双版纳南糯山那棵最大的茶王树有八百年树龄,而像南糯山那棵800年树龄茶王树一样大的古茶树在勐库的公弄、小户赛、懂过、南迫、坝糯都能看到,勐库现在保存下来的大茶树足以说明勐库人工种茶时间不会晚于南糯山。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是傣族土司入主勐勐(双江)后开始规划启动要在双江)将茶叶做成大产业的时间,而不是勐库最早进行人工种茶的时间。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丙山茶区


勐库西半山丙山茶区勐库两山对峙分为东半山和西半山,西半山若以公弄为中点,往北顺着邦马山脉向上走分别是大户赛、懂过、坝卡、冰岛,往南顺着山脉往下走便是邦骂、丙山、邦改。丙山、邦骂都是勐库西半山主要的产茶村,勐库的高产新式茶园最集中连片的就在丙山大寨丙山寨和邦骂寨。丙山、邦骂都是老寨子也留下了不少古茶园。丙山1960年以前叫邦丙,是邦骂与丙山的合称,又因与小黑江沿岸的邦丙乡同名,后改称丙山。丙山是一个行政村,村委会下辖邦骂大寨、丙山上寨、下寨、滚上山等几个山村。丙山村委会的几个自然村水田很少,地里种的几乎都是荼,这个寨子的茶园连着那个寨子的茶园,中间无空地,也不知哪里是分界线,丙的新荼园有上千亩修剪得很整齐很好看,等髙的茶地一层层一块块阶梯状铺展,远远望去,茶园表层密密的嫩芽朝天直立,嫩叶在上,看不见老叶粗杆,那是新式高产茶园特有的形表势貌。邦骂大寨是丙山村委会的一个大自然村,有130多户人家,大多为汉族,邦骂大寨离公弄大寨很近,相距仅4公里,1950年以前邦骂归公弄区公所管辖。邦骂大寨现汉族人户居多,但清道光年以前邦骂是个纯粹的拉祜族寨,汉人清咸丰年才迁入邦骂。汉人没来邦骂之前,拉祜族已在邦骂种过茶,邦骂大寨竹棚洼子还有20多棵大茶树没被矮化过,长得有四五米高。村里的汉族老人说他们的祖先迁来时,那些大茶树已在,那是拉祜族住在邦骂时w种下的,清光绪年间邦骂已有10多户汉物人,到光绪末年拉祜族迁走,邦骂成为汉族寨。1904年双江改土归流,随后大量汉人迁入勐库,邦骂又迁来不少汉人。1908年至1928年在彭锟倡导下双江大规模地扩栽茶园,邦骂在那段时期至少扩栽了500茶园,这些茶园现还保留着,从邦骂到勐库坝子有条古道,古道两边都是老茶园,邦骂大寨的70岁以上的老人们还指得出哪块茶园是他爷爷或父亲种邦骂古茶树下的,哪些是七十年至一百三十年树龄的茶园。邦骂大寨背后是座小山,翻过小山便可看见对面山的小户赛、豆腐寨、三家村等,站在山顶往下看是个面积很大很陡的大斜坡,斜坡地里全是茶园,这就是邦骂著名的大撇坡茶园。大撇坡茶园是邦骂现在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园,现在至少还有300亩,根据村里的老人们的回忆推算,那是1880年至1945年间种的。邦骂大寨还有几位老人是地主、富农的后代,他们还能准确地说出大撇坡茶园里哪几块是自家祖上种下的。邦骂大寨过去做生意的人多,出过许多富户,1953年被划为地主、富农的人数远远多于公弄、小户赛、大户赛、邦改等寨子,七十年前邦骂的大户人家的大瓦房盖得比公弄的黄议长家的还气派,王家、刘家、张家杨家,都曾是邦骂有脸面的大户。邦骂大撇坡古茶园王家光绪初年已到邦骂,开得许多山地又种了不少茶园,到民国初年王家已有很厚的家底。1920年前后几年,王家四兄弟合作做茶叶生意,大哥王田仲、二哥王田采负责销售,弟兄俩结伴跑临沧博尚、缅甸麻栗坝,老三、老四则在家负责原料收采、加工,1949年以前王家的茶园在村子里是最多的,仅王田仲家每年春茶发时要请30多个帮工摘茶。刘家也是人多势大之家,刘家四兄弟都是身强体壮,刘发从、刘发甲、刘发科个个都随马帮去过缅甸麻栗坝。麻栗坝的茶价比博尚高,跑麻栗坝能换到洋铁锅、洋布,洋锅、洋布驮回来到沧源岩帅就可卖掉。张家两兄弟张东福与张二非常勤奋,做茶叶生意各有各的招,哥哥张东福求稳将自家做的茶卖给公弄的黄议长,赚头不多,但奔波少、风险小;弟弟张二志向更大,不畏艰辛每年跑两趟缅甸腊戍,他想赚更多的钱要盖一座大宅院,还想当帮骂的首富。张二财运好,每跑一趟腊戍都能赚很多钱,那时勐库还没有钱庄和银行,张二将赚的钱藏在家中的两个大木柜里,并将两个大木柜拼成一张床,张二在家时夭天睡在钱柜子上,张二跑缅甸时便叫哥哥张东福来替他睡钱柜子,张东福说那钱柜子半夜会响,睡不着觉。张二辛劳过度遭疾病缠身,1945年最终病逝于那两个钱柜子做的床上。张二去世后不久,土匪来抢邦骂,张二留下的一妻一妾无力保住那两柜子钱,钱被土匪全部掳去,如今张二的钱柜子早已无踪无影,只有张二留在大撇坡丫口地势最高的那片老茶园今天仍叫张二茶园。杨家也是邦骂有钱有势的家族,杨发、杨有两兄弟八十年前就在邦骂当坐商,每年都有蒙化、下关、云县的商人来杨家收茶。杨发、杨有的爷爷来邦骂较得一片较好的地种茶,杨家那片地丙山邦骂寨的老房子盖得很有特色肥,茶叶产量高,长出来的茶芽头又肥又亮,味道特别好,每年都是老主顾来定杨家的茶,大撒坡上看上去最齐整、最茂盛的那片茶地就是杨家荼园。大撇坡大茶园留下了邦骂几大家族八十年前的许多故事,要了解邦骂1900年至1950年的茶史、茶话,大撇坡是一定要去的地方。(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邦改茶区


从丙山村委会的滚上山村往前走约4公里过了邦改河便进入邦改村委会的地界,但这条路只能步行,邦改河上目前还没有大桥,若驾车去邦改得从勐库坝子顺土公路而上,这条路约13公里。邦改村委会有一个拉祜族寨、4个汉族寨,个个寨子都是以茶为主。顺公路去邦改,离邦改拉祜族老寨还有3公里便看见满山满沟的茶园,这幅景观已让人看懂茶叶是邦改的主要产业。进到邦改看见的第一个大寨子是拉祜族寨,邦改人称为邦改大寨或邦改老寨。老寨有99户拉祜族,是勐库西半山中仅次于小户赛的拉祜族大寨子。老寨坐落在邦马大雪山横伸出的一条小支脉的山背上,整个寨子房屋全都面向东方,清晨太阳一出来,家家户户都霞光映照,屋里明亮而温暖。寒子依坡而建,户与户之间不遮不挡,视线很远,站在家门口可观30里之外。从邦改老寨可看出古时拉祜人很懂居住生态学,不仅邦改大寨,整个双江的拉祜族村寨选址都很独特,很适宜人居,寨子大都在山腰上部,背靠森林,临近溪水,打猎、砍柴、取水都方便。寨子前边都没有高山挡邦改以寨目,一出门几十里的风光都看尽,人住在这种环境里,心境豁然,心情舒悦,怡而不忧。拉祜人迁入双江已近700年,不知他们定居邦改有多少年,邦改大寨有古水渠、古梯田,都是拉祜人所开所修,但寨子里的拉祜人已说不上是哪代人开建的,只记得汉人还没迁来时拉祜人已修好这些水沟水田,汉人迁来邦改是清道光年间,拉祜人定居邦改就不止200年了。离邦改大寨300米就能看到古荼园遗址,古茶园已被改造过,留下一些古茶树树桩,这些仅留下树桩的古茶树是汉人还没迁来时拉祜人种的。清光绪年间邦改大寨仍有拉祜人当卡些弄(大村长),寨子里的事由卡些弄管。民国时期,邦改大寨有掌爷,掌爷叫罗扎布,是卡些弄的后代。拉祜人原来信厄莎神、信自然神,相信万物有灵,万物有神。1926年左右美国传教士来双江拉祜族聚居区传播基督教,邦改的拉祜人转而信基督教。邦改1950年以前还有基督教堂,寨子里的拉祜人罗兆曾去缅甸学过3年基督教。罗兆会说英语,会写拉丁老树千藤文,罗兆还教拉祜人读圣经、唱圣歌,拉祜人讲卫生、勤洗衣被、少喝酒。掌爷罗扎布也是基督教徒,会读圣经。罗扎布有四五十亩水田,十来亩茶园。罗扎布汉话说得好,还和以寨的汉人一起去博尚跑过受叶生意。临沧、云县的商人驮着粉丝、挂面来邦改换荼叶就住在罗扎布家。罗扎布新中国成立后被划为地主,被批斗,想不通,独自搬出寨子在地里搭了个窝棚住,当时他已50多岁,又患上重病,没多久罗扎布就在窝棚内上吊自杀了。小小年纪已会采茶双江新中国成立后,拉祜人不再信基督教,教堂也拆了。人民政府培养民族干部,邦改大寨的拉祜人罗小石被选送去昆明上云南民族学院,罗小石在民族学院学了两年多,毕业后会看书、会看报、会写汉字,回到勐库后当村长当乡长一千就是几十年。罗小石虽然到昆明读过书,又当了几十年村千部、乡干部,见过不少大世面,但他身上依然保留着许多拉祜人的传统美德,他爱劳动,没有架子,富有同情心,关心拉祜人的经济发展,为勐库各个民族的老百姓服务做事鞠躬尽瘁。年纪大了,罗小石不再当乡长、支书,一退就退回家里,他没有退休金,也没有退休干部的名分,但他却无怨言无牢骚,对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不当干部也就不用开会了,也不用去县城了,可天天在家享天伦之乐。罗小石每隔几天就要给儿孙们煮糊米荼喝,他说喝了糊米茶胃舒服,不会拉肚子,拉祜人喝了几百年丢不得。一次,一位茶老板给了他一包从日本人手里弄来的糊米茶给他看,罗小石看后说,不像不像,没有做合,做成娘来花拉祜人罗小石读过云南民族学院,当了几十年的罗小石天天喝他的糊米荼,精神矍铄的村干部、乡干部,会说四个民族的语言很寓意、很吉利的名字,开科、开甲、开荣、开富、开祥,他的几个儿子还真不负厚望,个个成大器,读书的成秀才,种地的、经商的成富户。姚家人丁越来越多,家族扩大,到光绪末年姚家已有30多口人,房子盖起五六院,邻寨的人就将姚家人安居的那片地叫做姚家寨。姚家的儿孙们像老祖母一样勤奋,将房子背后那片坡地都开成了茶园,姚家的男人们跑博尚、景谷、缅甸麻栗坝做生意。1927年以前,姚家已是资产雄厚的大家族,姚家自种的茶园不够卖,又将拉祜人的大茶树买过来不少。姚家的男人能干,姚家的女人也不简单,姚家有个女儿叫姚老妹,长得秀丽端庄,是远近闻名的美人,父亲将她说给一个会做生意还会走船的男人,但这个姚美人命不好,结婚没几年丈夫就病逝,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年仅23岁的姚老妹像她的老祖母一样承受命运给她的苦涩,为了守住丈邦改的古道走过许多马帮夫留下来的几十亩茶园和田地,姚老妹长年累月下地劳作,农忙时才请几位短工。茶树太多摘不完,请帮工,摘下的茶叶和帮工对半分算作工钱。能干、坚韧、会持家、会管理的姚老妹靠自己的辛劳,将3个孩子养大,家中的田地、茶园一块也没卖,邻近几个寨子的男人们对这个又漂亮又能干的寡妇都敬佩不已。姚老妹守寡几十年,奋斗几十年,保住了丈夫留下的那几十亩田地、茶园,没想到这几十亩田地、茶园又给她的晚年带来祸灾。1953年头发花白、满手老茧的姚老妹被划为地主,每次政治运动她都要站到台上认罪。勐库人都知道勐库有两朵大黑花,一朵是西半山的汉族女地主姚妹,一朵是东半山的拉祜族女地主马娜倮,这两位容貌如花的女地主其实都很块坷、很勤劳、很会做农活。从邦改拉祜族寨往后走2公里就可看见另外3个汉族寨,以寨、外寨、下寨,这3个寨各相距半公里,3个寨的茶园已接拢。邦改1900年至1980年的茶园大部分都在这一片区,双江人都知道双江1983年以前没从外地引过茶种,茶种都采自勐库本地,人们将这些茶称为正宗勐库大叶种。以寨是邦改最大的汉族寨,现有180户人家,以寨也是汉人迁入邦改后集中定居的寨子。汉人究竟哪年迁入以寨已无法说准。81岁的董后发大茶园李双发说,他的爷爷李老四出生在以寨,他的曾祖父那代已在邦改了,从李双发的介绍来分析,汉人至少清咸丰年间已在邦改以寨定居。李家从缅宁(临沧)迁来,董家也是临沧来的,时间晚一点,董家1900年左右才迁来。76岁的董春付说,他的爷爷叫董后发,董后发从临沧来邦改时还很穷,人们都说他名字取得好,叫后发,预示着他先苦后发,董后发来邦改后果真发了,董后发在邦改安家后养得6个儿子,还种了七八十亩茶园,现以寨小学边那片老茶园就是董后发所种,以寨著名的泼罗嘎箐大茶地大部分也是董后发的茶地,这些已满100年的茶树长得很茂盛,是邦改目前面积最大、保留得最好的藤条茶茶园。邦改以寨、外寨、下寨这3个汉族寨民国初年曾大面积地种这棵藤条茶像绿色大花篮过茶,现在还能看到四五百亩民国时期的老茶园,都是满天星的栽种法,这些茶园应该是改土归流后彭锟时代种的。彭锟在1904改变了双江,那些在清朝末年迁入双江的汉人们遇上了茶叶发展的好时期,双江改土归流为地主经济的发展,为双江茶业的大提升大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从邦改的老茶园可看出,民国初年双江茶业发展速度很快。双江新中国成立后,邦改1954年就设立了茶叶收购站,当年收得茶叶98364斤,这些茶叶全部产自1949年以前的茶园,这个数字说明1949年时邦改茶叶面积已相当大。邦改的藤条茶比玉兰花还美邦改1957年就办起茶叶培训班,临沧专区派出茶叶技术员在邦改指导村民加工茶叶。邦改人对茶叶的现代加工技术接触较早,几十年的学习、探索、积累,邦改人已熟知茶叶加工工艺,邦改人加工的茶叶质量都较好,售价也较高,勐海、凤庆的茶商每年都派人来邦改以寨收茶,双江勐库戎氏茶业公司在邦改各村寨设有鲜叶收购点,邦改的鲜叶大部分由戎氏公司收去。邦改所有村寨都是以茶叶为主要产业,茶叶是邦改人的衣食饭碗,邦改人知道茶业的重要,不管茶叶市场如何变化,邦改人从不浮躁,踏实做事,不断学习,茶农们常去县里、市里参加各种培训班,邦改人说要将邦改茶做成特优原料,树起品牌,扩大知名度,让大企业、大茶商都来邦改买原料。(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坝卡茶区


从懂过大寨往北走6公里是懂过村委会最远的一个寨子坝气山寨,与坝气山寨隔河相望的便是坝卡。坝卡海拔很高,已近2000公尺,站在坝卡看邦马大雪山觉得邦马大雪山已不是那么巍峨了。坝卡由上寨、中寨、下寨三个寨子组成,共有200坝卡大寨多户人家,其中95%为汉族。坝卡的三个寨子都像懂过那样面向邦马山,在坝卡看不见勐库坝子也看不见东半山。坝卡在邦马大雪山北段离勐库坝子有30公里路,坝卡去耿马县大兴乡较近,走山路只有10多公里,翻过寨子对面的大尖山就是耿马大兴乡的地界,在勐库至坝卡的公路没有修通之前,坝卡人做买卖、赶街常去耿马大兴而少下勐库坝。

从勐库坝到坝卡寨的土公路很险峻,至少有3公里是在悬崖峭壁上弯行,驾车技术不好的人最好不要自驾车上坝卡。

说起坝卡,勐库以外的人对它知之甚少,连双江的许多人都不知它在东半山还是在西半山。

坝卡在勐库有些奇特,像个世外桃源,不受外界染扰,寨子很宁静,很少听到汽车和拖拉机的轰鸣声,也很难见到有外地人转悠。寨子民风纯朴,村民们安居乐业,待人温和有礼。坝卡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较好,地貌有些像东半山的坝糯,几个寨子地势平缓,耕地较多,坝卡人家家粮食充裕,每户都养有不少牲畜鸡离,有的村民还在大树上养着蜂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让坝卡人日子过得很心怡,有多种经济收入支撑,茶叶价格的升降对坝卡人的生活似乎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几年勐库茶价格常被市场调得变幻多端,但坝卡人从不去掺和其他村寨茶叶价格的拉升抬拾压。坝卡人有点超脱,凡事不急不躁,或许是良好的自然环境,培养出坝卡人温和的性情。坝卡人在山坳上安安怡怡地过自己的日子,他们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一种很满意、很爱恋、很珍惜的感情。

在勐库界内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凡是汉族居多的寨子,森林树木砍伐严重,生态保护较差。凡是少数民族居多的寨子森林树木留下的就会多一些,生态环境也好许多。但坝卡例外,坝卡虽是汉族人口占95%的寨子,生态保护却很好,坝卡寨子里树多而且大树多,寨子看上去葱葱绿绿,出寨子不远就可看见大森林。

坝卡分为上寨、中寨、下寨,下寨背后有一片面积达100多亩的毫林,毫林在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各个民族心中是神林,坝卡的这片毫林在双江很有名,这片鼋林是一片原始林,保护得非常好。鼋林内的树木长得很高大,枝叶浓密,遮坝卡的鼋林旁边有大片民国年间的老茶园天蔽日,阳光都射不透。林内还有几十株三四个人才能合围的千年古树,树上挂满了青藤蔓叶。这片鼋林远看浓绿森严,近看神秘幽邃,林子内灌木、蕨草很深,人进不去,也不敢进去,这站在这片林前,看着那一棵棵庄严挺拔的千年大树,就让人心生敬畏,相信片毫林真有神灵住着。

有原始耄林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在几百年前有布朗族佤族、傣族居住过。坝卡的汉族村民也很崇敬这片龟林,从不去砍伐这片鼋林,汉族寨还能保留下这么好的鼋林在双江甚至是在云南已属罕见,坝卡人爱护毫林相信神灵一定会护佑坝卡人。

坝卡现有1500多亩茶园,主要是20个世纪80年代种的,坝卡老茶园不坝卡中寨多,现留下来的仅有100多亩,成片的主要在下寨。毫林旁那片古茶园保存得最好,茶树大多有碗口粗,是清末民初所种,坝卡最大的古茶树在下寨的顾家小寨,顾家是坝卡的大家族,过去住在一起,寨子里的人称他们住的那片房院为顾家寨。顾家寨保存下来的古茶树有30多棵,成一条直线排在古道旁边,每棵茶树间隔2米左右,排列整齐一看便知是有规划所种,这30多棵古茶树大小粗细相差不多,树围大都在80~90厘米之间,应该是同一个年份种下的。顾家后人说这片茶园过去叫顾家茶园,是顾家祖上光绪初年种下的,1970年以前还有100多棵,现在仅有这30多棵了。

1950年以前坝卡茶园面积不大,从留下来的老茶地来看,估计不会超过3300,坝卡的老人们说他们的爷爷辈、父亲辈当年跑缅甸、跑博尚,寨子里茶叶不够,每年都要去懂过买许多茶叶。

新中国成立前坝卡人虽然没有大面积种茶,但坝卡人却很有经营头脑,勐库80年前除了茶叶是主要出口物,六子也是出口的大宗六子是一种生长于原始森林里的药材,有消炎止痛、治疟疾的作用。傣族、布朗族染牙中药材—六子齿离不开六子,缅甸疟疾多更需要六子,双江人都知道,茶叶和六子是勐库最出名的两种货物,是有多少卖多少的东西,双江马帮去缅甸驮的主要就是这两件东西。

顾家小寨已失去旧日的风光古道旁边的古茶园

离坝卡不远的南迫有大森林、大箐,森林和大箐里就长着六子,南迫寨的拉祜人每年都要进山去采六子,聪明的坝卡汉人们每年都要烤10多坛酒去南迫寨换六子,然后又将六子驮去缅甸麻栗坝、腊戍去卖。民国初年,下寨的顾文兴、顾洪兴、顾怀兴、李朝纲等几个汉人用赊酒、赊钱的方式把南迫的六子全包下,六子的价格和利润在缅甸市场上比茶叶还高。坝卡这几位聪明的汉人用坝卡的茶、懂过的茶、南迫的六子去缅甸换回洋线、洋布,又卖给布朗族和傣族再换回粮食和钱。李朝纲跑的地方多,信息广,他还经常收大户赛、小户赛、懂过的茶籽去保山卖。

民国初年双江大兴办教育,坝卡人1928年就在坝卡办起了小学,他们]将懂过、南迫、冰岛及山那边耿马大兴的各族孩童招来坝卡读书,还免费提供食宿。

坝卡离勐库坝较远,但却是勐库西半山南北两头和耿马大兴的交汇点,坝卡人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1930年前后在上寨开了街市,定为五天一街,吸引西半山南北两头10多个村寨和耿马、临沧的人都来坝卡做买卖。坝卡人坝卡上寨这棵大青树下过去是赶街的街场当起了坐商,将从缅甸驮回的各种洋货展于街世市,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

坝卡人与相邻的懂过人在发展思路上有区别,坝卡人没有像懂过人那样大面积发展茶园,他们把更多的目光盯在市场交换上,懂过茶叶产量大,坝卡人把大量的懂过茶低价买过来高价卖出去,将自己作为懂过茶的经销商。聪明的坝卡人靠卖别人的茶,靠开街市、搞交换依然赚了不少钱,坝卡人靠智慧将一个既无资源优势又无政治靠山和人脉关系的山坳上的小寨子搞得声名远扬。

正当坝卡越来越热闹兴旺时,抗日战争爆发,日军攻进缅甸,坝卡人的茶叶、六子运不出去,洋货拉不进来,生意越做越淡,街市越来越冷,坝卡走向衰落。1941年以后整个双江茶从鼎盛跌入低谷,那年头双江世道混乱、匪患严重。1946年前后土匪盯上了坝卡,一次又一次的抢劫,让坝卡人家财损尽,赶街的人也不来坝卡了,坝卡不少住户都往大寨子懂过搬,到1950年时坝卡的三个寨子加起来仅剩40来户人家。1952年划分阶级成分时,已被抢穷的坝卡只有顾文兴一人被划为地主,因他还有30亩地、5头牛。

1950年以后坝卡因为茶园不太多,光顾它的人很少,1960年以后坝卡新种了1000多亩茶园,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坝卡荼都是送往懂过的初制所加工,于是坝卡茶被当作懂过茶外调。自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临沧至双江、临沧至耿马的公路修通后,古道失去优势,坝卡和懂过、大户赛样成了交通最不方便的地方,坝卡与外界交流很少坝卡人一直处在一种自给自足较封闭的经济环境中,坝卡虽有1500多亩茶园,但因对外宣传展示不够,坝卡茶叶价格一直较低。

坝卡离冰岛较近,这两坝卡的老茶园无污染很生态年冰岛荼价格高挺,冰岛老寨茶叶产量并不多,长期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专有卖冰岛茶的老板们将目光盯住了坝卡茶,坝卡人只要将茶叶拉到南勐河边,便有老板用车接过来往冰岛方向拉。坝卡人都知道每年从冰岛运出的那些茶中有不少就是坝卡茶,坝卡和冰岛同在一条山脊上,坝树卡茶的味道和冰岛茶的味道很相似,外地人根本无法区分哪是坝卡茶哪是冰岛茶。坝卡茶一直为冰島茶做嫁妆,对此,坝卡人并不在乎,坝卡人很大气地说:“只要老板喜欢,只要消费者爱喝,坝卡茶有没有名分并不重要”。(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默默奉献的双江茶


1951年以后,双江茶香归何处,身去何方,让我们打开封存的档案,真真 切切看双江茶。 双江县档案馆23-2-1号档案记下了1953年的双江茶。今年(1953年)仍有 私商马帮到双江四个乡抢购茶叶,下关永昌祥、成昌号、复春和等私商与中茶公 司在缅宁、博尚抢购茶叶。 中国茶叶公司缅宁收购处1953年收购工作总结:“我处于1953年3月奉示, 将下关厂之缅宁收购站、顺宁厂之双江收购站合并扩大为缅宁收购处,下设缅 宁、勐库、镇康、邦睦(邦木)4个收购组”。中茶公司5月18日决定拨大米 40000、谷子20000斤(后于8月又拨40000斤)配合收购茶叶。 政府用大米在双江4个乡以盐、米、面条、辣子等换荼叶。 1953年,邦木、勐库设荼叶收购站,1953年3月30日开秤收茶,同时建贸易 公司卖百货,用实物换茶叶。 1953年,缅宁荼厂在勐库收荼2049担,在邦木收购886担。 1954年,档案23-2-2号内容 南桑(南伞)市场历年走私较多,双江营盘商贩张育才走私荼叶,运茶出口 被耿马税局查获。 1954年,顺宁茶商、昆明商人、祥云商贩不敢来缅宁地区收茶了,由政府 出面打击私商走私茶叶,由贸易公司设点收购茶叶。

19541955年公弄6274790000邦改9836012000坝卡1122313000坝糯1444320000那赛2464730000懂过2141330000东来1108412000勐库2079125000章外935312000邦木9573212000营盘2861000合计(市斤)370079257000

1954年,政府在双江拨大米300000千供应茶农收茶,邦改、邦木、懂过、勐库茶农用大米换茶叶。

1954年4月,勐库组计划收购111市担,实际收购2123市担。

邦木组计划收72担,实际收购865市担。

1954年5月,勐库组计划收购684市担,实际收购749市担。

邦木组计划收购251市担,实际收购9156市担。

收购单位: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云南省公司缅宁办事处勐库收购组。

1955年4、5、6三个月,双江调去下关茶叶1780担。

1955年4、5、6三个月,双江调去昆明茶叶2820担。

1955年7、8、9三个月,双江调去下关茶叶1200担。

1957年,统计双江有老茶园约22446亩。

1960年,双江老茶园可采面积有20409亩。

1960年,双江种植新茶园12342田。

1957年,双江有初制所17个,产红茶4313市担。

1960年,双江有初制所45个,年产红毛茶14798担。

1963年,3月20日至4月20日止勐库镇收青茶、红茶合计88040市担。

1965年,三季度双江调给外贸局茶叶334127元。

1980年,1月双江茶调下关106市担。

1980年,4月县外贸局从双江调出茶叶2874担。

1980年,4月至8月县外贸局从双江县调出茶叶8792担。

1982年,县外贸局收购双江县茶叶16589担。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公弄茶区(四)


小户赛在清朝初年还没有汉人居住,拉祜族明朝初年已定居在小户赛,拉祜族没来之前,小户赛、公弄一带是布朗族居住。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云南无论何处只要发现有上千年的栽培型古茶树,追根寻源,总与布朗族有关,最早在小户赛种茶的是布朗族。从小户赛现在留存下来的几十株特大的古茶树来看其树高、树幅、树围都超过冰岛村的茶王树,《双江县志》记载,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从西双版纳引人入茶种开始种茶,傣族进入注的时间比拉祜族进入双江的时间还要晚,在傣族还没进入双江之前,公弄小户赛带的布朗族、拉祜族早已在人工函种茶,从民族迁徙的时间来看,小户赛种茶的时间比冰岛还要早,说勐库种茶历史始于1485年傣族土司从西双版纳引种至冰岛开始是不准确的。小户赛背后的山巅上原始森林里就生长着成林成片的上千年的野生茶树,逢小户赛的古茶园记载着勐库茶深远的历史暴雨时落在地上的野生古茶树的茶籽顺着山水冲到小户赛都有可能,小户赛茶山河两岸的悬崖上现在也能到野生茶树的身影,从小户赛到山顶的野生大茶林仅2个多小时的路程,居住在公弄、小户赛一带的布朗族、拉祜族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是很容易的事,说小户赛的茶籽都是从冰岛村引来就令人有点不可信。

小户赛的汉族寨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年间汉人陈忠德带着家眷从与小户赛隔河相望的豆腐寨迁来,在离拉祜寨约1公里的地方搭起竹棚住下,随后又有杨姓、李姓、唐姓的汉人迁来小户赛,汉族寨慢慢形成。拉祜人将汉人们建的新寨子称为以寨,意为最里边的寨子。光绪年以前,小户赛汉族住户不多,汉人还要帮拉祜人种地、盖房子,汉人和拉祜人和睦相处,拉祜人不排斥汉人。小户赛背靠大山,溪流丰沛,汉人们在寨子下面的荒坡上开了一些水田,粮食够吃了。拉祜寨早已有茶园,汉人们也想有茶园,汉人们向拉祜寨头人送米、送酒换得开山权,汉人们在自己住的寨子上边烧出一片坡地,建起了茶园。

清光绪年大理杜文秀起义被平息,滇西商道又通,临沧博尚街茶市再兴,来勐勐坝、勐库坝收茶的商人也多起来,勐库茶好销,小户赛的汉人们很快就发起来。最早来的汉人陈忠德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家里又有田又有茶园,3个儿子也长大成人,三子陈有桓最勤奋又开出上百亩新茶园,还烤酒卖,陈有桓很快成为小户赛的首富。陈有桓子脉旺又有了5个L子,5个儿子成年后都会经商,有的跑缅甸,有的跑博尚,1925年前后陈家已是人口众多家族富裕,陈家的成年男子个个都盖了新房子,以寨大半个寨子都是陈家的房院,陈家子弟多经商,读书人少,1928年双江成立县后,陈家政界无人,生意难以做大,1940年以后陈家开始衰落。1952年陈家因茶园多、田多,几兄弟都被划为地主,陈学奉还被劳改了五年。

除了陈家,来小户赛较早的几户汉人也过得不错。刘家也算富户,刘保光绪末年从临沧马台乡来到小户赛,在以寨娶妻安了家,经过30多年的奋斗,积下20多亩田地,五六十亩茶园,还将小儿子刘四合送到昆明去读师范学校,刘等四合成为民国年间公弄、小户赛一带唯一一个进省城读过书的人。以寨人说刘四合会写洋文,抗战爆发后刘四合被父亲刘保招回小户赛,要他回来管理家业,为了让他安心,刘保还给刘四合在小户赛讨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可在省城读了几年书的刘四合对收地租、卖茶叶的事不感兴趣,整天不是弹弦子就是拿一本洋文书看,后来去公弄教了2年书嫌收入低又回家来,他想去昆明做事但父亲不同意陈有桓的大坟1953年不爱管家连一亩地产多少根食收多少租都不知道的刘四合还是被评为地主,漂亮媳妇离他而去,“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四合在村里第一个被斗被抄家,几年后刘四合病逝。

汉人们在小户赛种茶的时间比拉祜族要晚,汉人们种的茶园多为百年左右,汉族寨的老人们还说得上来哪茶山河在这里与南勐河汇合块是陈家茶园,哪块是刘家、徐家、杨家的茶园。

小户赛拉祜族居多,占总人户的70%,拉祜族住在梁子寨和洼子寨。这两个寨离得很近,小户赛面积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园大部分在这两个寨。梁子寨的古茶园是勐库也是双江县保存得最好的,树围超过1米,树高超过5米的古茶树成林连片至少还有300亩以上,有10多株古茶树树围已超过150厘米,树幅宽展,根扭枝盘那形态已不是二三百年能长成的,那应该是明代或更早时期种的茶树。小户赛虽然交通不便,但因古之茶园面积大,双江的大茶厂和昆明的茶老板春秋两季都在梁子寨定点收这片古茶园的茶。

梁子寨是个很有特色的古茶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前房后都有古茶树,碧绿叶茂的古茶树围着一排排房屋,说不清到底是寨子建在茶林里,还是茶树种在寨子里。梁子寨的拉祜人白天闻着茶香劳作,夜晚枕着茶香入眠,他们尽享茶叶带来的福分,年年小户赛的拉祜儿童把快乐留在茶王树上卖茶得收入,收入年年在增加,寨子里的拉祜人高兴地说:“继泊、腊扎罕依玛达(现在茶叶好卖日子好过)。”

小户赛的拉祜人姓铁、姓李、姓张的较多,姓铁的拉祜人说他们最老的先祖是蒙古人,且姓铁的每一代的上辈人总要告诫下辈人永远拉祜儿童快乐的童年不能改姓,要记住祖宗姓铁是蒙古人。不仅在小户赛,在整个双江县的各个拉祜族寨,凡姓铁的说法都一样。拉祜族是氐羌系,曾在甘肃、青海、西藏、四川迁徙过,是否有一支为蒙古人的后裔值得研究,有志于研究拉祜族历史文化的人不妨深入考证,这可是个极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因为成吉思汗铁木真也姓铁。

小户赛另一处大茶园在茶山河附近,从梁子寨到茶山河有条古道约3公里长,古道两边的地里尽是茶。这一路的茶园有1958年以后种的,也有民国时期种的,民国时期种的茶树主干已有小碗口粗,但这些老茶树已被矮化过,粗矮的树桩上,发出大蓬大蓬的嫩叶嫩芽,一个个芽头紧实绒亮,让人一见就喜爱不已。小户赛的这片茶园面积太大,走3个小时也看不完,茶园往上已连到原始森林,往下接到山脚的水田边,茶山河沿岸的土埂上也有不少老茶树,因被荒木野藤包围两朵小茶花已无法进去采摘。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东半山亥公茶区(三)


亥公亥公地界的行政中心早已从东来村移到了亥公村,从214国道边的亥公大丫口往下看就是亥公村,半山腰的是上亥公,谷底的是下亥公。上亥公是汉族寨,下亥公为汉族与拉祜族合住寨。亥公原为佤族语,意为敲木鼓的地方。下亥公是非常古老的寨子,亥公村拉祜族还没迁来时佤族曾在此居住过,拉祜人曾经在民国时期在下亥公挖出不少佤族人用过已说不清年代的土陶罐碎片,还挖出过佤族人古时用石头砌的屋基。佤族与布朗族有族源关系,古时皆称濮人。濮人是云南最早吃茶种茶的民族,双江种茶始于濮人。下亥公村有一条很大的溪流,溪流两边还生长着不少古茶树,汉族村民说他们祖上迁来时这些古茶树已经有了,拉祜族村民也说不上这些古茶树到底有多少年,不知这些古茶树是拉祜人所种还是佤族人所种。亥公村姓顾的汉族村民有家谱,顾家祖上清咸丰年间已迁来亥公,到光绪年上亥公汉族仅有10多户,那时亥公上下两个寨主要是拉祜族居住,拉祜人的田和地比汉人的多,汉人们收茶叶和六子拉去缅甸卖,拉祜人帮汉人赶马帮,1940年以前亥公就有不少拉祜人随汉人一道去过缅甸麻栗坝、腊戍。下亥公的拉祜族信仰基督教,1937年前后拉祜人铁扎主还去缅甸美国人办的基督教堂学习过3年,铁扎主会写拉丁文,还会讲不少英语,铁扎主从缅甸学习回来后,教拉祜人唱圣歌、读圣经,劝拉祜人不要再喝酒。1949年双江战事不断,亥公的大部分拉祜族迁去了缅甸,1950年下亥公村仅剩6户拉祜族,原本很有人气的拉祜族寨变得空寂穷潦。岁月更换,新时代开始。上个世纪50年代214国道修通,亥公几个村得其地利,发展提速,几十年间,亥公已从一个封闭落后、没有影响力,产茶量在勐库居后的茶区十分高调地排靠到了前位。亥公有9个自然村,现茶园面积已达7800多亩,早已超过老牌大茶村坝糯、冰岛、公弄等。亥公生态环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茶树生长。临沧茶科所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亥公推广新式高产茶园,亥公新式茶园多,新式茶园种植规范,易于管理,双江县又将亥公列为首批有机茶建设基地,亥公目前已有有机茶园3000多亩,有机茶园面积在勐库排名第一,有机茶正在成为亥公茶的牌子,双江的大茶厂做出口茶、做红茶时都首选亥公的原料。为了将亥公的有机茶做精、做大、做响,亥公村委会与勐库戎氏茶叶公司合作,组织茶农们]成立了一个有机茶生产协会,在茶农中普及推广科学种茶、制茶知识,村民们都懂得要和大企业联手,按标准化做大产业、做大品牌亥公人目光很远,目标也很大,他们计划5年后要在从亥公拉出去的每一箱、每一袋茶的外包装上印上“双江县亥公有机茶、联亥公有机茶园国粮农组织认定”一行字,要让亥公茶成为出口首选茶。(未完,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大户赛茶区》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