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普洱茶。
清嘉庆四年(1799年)勐勐地澜沧江边的忙糯、大文的拉祜族举行起义,几个寨子的拉祜人全部参加起义马上遭到了清军的压,拉祜人伤亡惨重,拉祜族起义组织者被杀头,汉人领导者被招安投降,勐勐地的拉祜族和傣族之间的矛盾更深。
拉祜族的第一次起义被史书上称的倮黑大山是拉祜人的主要聚居地清政府镇压,拉祜人的政治要求没有实现,拉祜人仍然不断举事,大闹小闹连年不断。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政府也感到勐勐傣族土司已统治不了忙糯、坝卡(大文)的拉祜人,为了缓和矛盾,将勐勐地的忙糯、坝卡(大文)即史书上说的倮黑山从勐勐傣族土司管辖地上划出来,划给缅宁厅管辖,由缅宁厅的流官们来直接治理,并将忙糯、坝卡(大文)合并起来改其地名为上改心,忙糯、坝卡从此又称改心地,勐勐傣族土司的辖地从1813年起就少了一大片。
忙糯、坝卡(大文)的拉祜人终于脱离了勐勐傣族土司300多年的统治,转由缅宁厅的流官们(主要是汉族人和满族人)来统管。上改心(忙糯、坝卡)虽然脱离了勐勐傣族土司的管辖,但拉祜人的理想愿望并没有实现,不但没有实现民族自治,税赋皇粮比勐勐土司时代更高更重。流官们维护的是朝廷的利益,流官们最关注的最擅长的就是清查田亩、审计算账、催缴钱粮,上改心的拉祜人深感流官统治下压迫更重,日子更苦,更无自由可言。WwW.cy316.cOm
拉祜族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民族,拉祜族是氏羌后裔,唐代初年从青藏高原迁入云南,拉祜族原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常迁徙的民族,元朝末年进入双江时还处于氏族公社的社会形态,到清代才进入部落联盟的社会形态,这些从迁徙游猎转入定居农耕不久的拉袖人对国家这个概念是陌生的,拉祜人还保持着游牧时代的古老观念,他们认为,山川|土地是上天给的,水田旱地是自己开的,为何还要上皇粮交田亩税?
上改心的拉祜人长期封闭,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又快,他们并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农耕收入仅仅够糊口而已,无法承受缅宁厅的流官们索要的繁重税赋。1881年上改心的拉祜人又举行起义,这次起义持续了7年,上改心(今忙糯、大文)成了拉祜人的割据区、根据地、大营盘。
云贵总督岂能让拉祜人长期闹下去,1887年云贵总督岑毓英调集上万的清兵围剿上改心,缅宁团练彭锟随清军进入上改心围剿起义军,彭锟谋术颇深,采用离间法分化瓦解了上万的拉祜族起义军,将起义军首领张秉权、张登发、杨定国等杀害,摧毁了张秉权、张登发私设的倮黑衙门,随即又用剿抚兼施手段稳住了局势。此次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再次改变澜沧江沿线的行政区域,新设了镇边厅(今澜沧县),将不愿归服缅宁厅的上改心从缅宁厅划出来又划归镇边厅,并在忙糯街上设了巡检,说是为了捕盗捉匪,其实是监视拉祜人的日常聚会和串联活动。
上改心的拉祜人遭到第二次残酷镇压,生活更加悲惨,地位更加低下,勐勐坝子的傣族土司有点幸灾乐祸,更不尊重拉祜族,他们已不像他们的先祖罕廷发那样仁慈为上,爱民如子。
光绪二十九年一月(1903年1月),两位拉祜族村民在勐勐坝街上卖柴火时与一帮傣族贵族青年发生冲突,在冲突中拉祜族村民被打死,此事成为引发拉祜人再起义的导火线。上改心大坟山(今大文)的拉祜族头人李三民、张朝文联合佤族攻打勐勐坝和勐库坝的傣族村寨,两个坝子的傣族土司府邸被烧,傣族寨的房屋、寺庙几乎毁尽,勐勐城几百年间建起的辉煌建筑化为灰烬,勐勐傣族土司为自己的骄横跋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未完,
cY316.com延伸阅读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四)
上改心拉祜人的第三次大起义再次震惊缅宁和省城,缅宁的清军不知该如何行动,这时缅宁团练彭锟自告奋勇率兵出征上改心,彭锟这已是第二次进上改心围剿拉祜族起义军。彭锟是缅宁(临沧)人,对上改心和整个勐勐的情况非常熟悉,彭锟分路出兵,又买通下改心(澜沧县境内)的拉祜族头人,使上改心失去援兵,彭锟很快就击溃上改心的起义军,将誓不投降的起义军首领张朝文、罗扎布及几十个起义军骨干杀害,将逃脱的另一个起义军主要首领李三民追至缅甸境内,上改心对勐勐(双江)进行全面改土归流的策划人、执行人——彭锟(忙糯、大文)一带拉祜人的第三次起义再被彭锟剿灭,这是1903年4月的事。
彭锟平息了拉祜族的第三次起义后,云贵总督任命彭锟为驻防勐勐的管带官,彭锟带兵驻扎在了勐勐的四排山那赛营盘(今沙河乡营盘村),这里离耿马、沧源、澜沧都很近,驻扎在营盘可扼控四地。彭锟驻扎营盘后随即就上书云贵总督对勐勐进行全面的改土归流。彭锟已看出勐勐傣族土司政权的腐败、没落无能,勐勐傣族土司在山区各个民族中已无威信,失去号召力、凝聚力,已无能力再统治其他民族。要使拉祜族、佤族不再起义,只有进行改土归流,进一步削弱傣族土司的权力。在彭锟的策划下,勐勐故地(今双江县全境)一分为三,今勐库全境和邦木、邦协、营盘从勐勐土司的辖地中划出来,在营盘设立四排山巡检负责管理勐库、邦木、邦协的事。上改心仍隶属镇边厅(澜沧),勐勐土司所在的勐勐坝子的傣族寨仍由傣族土司管辖,但彭锟又在勐勐坝子设屯门驻兵,这样一划分,勐库全境和西半山、东半山、四排山全由彭锟亲自管辖,勐勐傣族土司再一次失地,能管的地盘仅剩勐勐坝子那几个傣族村寨了,统治勐勐地达400多年的罕氏傣族土司自此走下政治舞台,再也没有向清政府上奏文的权力。
1904年以后双江进入了另一个历史阶段,彭锟驻扎双江,社会形势平稳下来,彭锟开始推行一系列安抚夷民发展经济的措施,从《双江县志》和其他双江县文史资料中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彭锟彭锟在营盘发展的茶园(藤条茶采培法虽然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但他也做过不少有利于边疆稳定、发展民生的实事。彭锟自小在缅宁(临沧)长大,比那些从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来的流官们更懂边疆民情,他清楚拉祜族、佤族不断起义的原因,他懂得朝廷利益、地区利益、民族利益都要兼顾。
上改心第三次起义平息后,彭锟马上下令招抚迁逃夷民,让迁逃夷民回寨安居,发给夷民盐巴、粮种、茶籽,劝导夷民恢复生产,打击汉人放高利贷,推行开街市促交易,号召山区夷民多开荒地、多种茶,至今双江山区不少村寨还在流传彭大人发盐巴、发茶籽的故事。邦丙岔箐人去四排山(邦木、邦协、营盘带)引过茶籽,大文梁子寨拉祜头人李发科也去邦木引过茶籽。如果说1904年以前对双江(勐勐)茶业最有贡献的推动者、倡导者、领导者是罕廷发,那么1904年至1950年双江茶业最大的推动者、倡导者、最有贡献的人应是彭锟。彭锟摄政双江二十年后双江就成为云南声名很高的产茶大县。1930年前后勐库茶已能和易武茶、佛海茶比肩同价,这其中彭锟有很大贡献。有史料可查,彭锟执掌双江时从1908年至1923年先后有顺宁(凤庆)、缅宁(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腾冲的官方和绅民到勐库引过茶种。勐库在民国初期成为云南最大的茶籽引种地,勐库茶在民国初年享誉省内外,彭锟功不可没。
彭锟对双江茶业有影响,彭锟对双江清末民初这段历史也有很大影响。
彭锟长期生活在边疆,熟知当地的社会状况。彭锟深感部落民族只知服从其卡些和酋长,不知国家、政府、政令、法规为何物,要使他们识大局顾大体,必须办教育开其心智、教其文明,使其明理懂法。彭锟驻扎四排山营盘后不久,就开始在各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寨子开办蒙童小学、土民小学,普及汉文化教育,开启民智,陶养顺民性情。
在彭锟武压文治、恩威并施的策举下,勐勐改土归流成功,闹了100多年起义的拉祜族和佤族,服其威,感其德,誓不再叛。这其后,双江40多年无战事。没有了战乱,经济发展才有好环境。彭锟掌控双江时,忙糯、大文、邦丙、岔箐等百年战区开始重新种茶。上改心很快就成为勐勐故地新的大茶区,勐库老茶区又迁进大量汉人,东半山、西半山又新建茶园几千亩,彭锟时代所种的茶园,今天在双江县各个老寨子都能看到,按临沧人彭桂萼1935年写的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二)
从1480年罕廷发管理勐勐到1795年(清乾500多年前傣族土司罕廷法将佛教带隆末年)的300多年间,勐勐地方安宁,各民族入勐勐地方和睦相处,勐勐地从荒走向文明兴旺。竿官记载:当时的动动城建筑为丽、房屋挨连、人口数千腊人(布朗人)、缅人(拉祜人)、阿佤人(佤族人每隔五天就来动勐城赶摆勐勐城佛寺香烟袅袅信佛的各族民众都来佛寺敬献结南勐河是勐勐人的母亲河条、鲜花。在勐勐土司的引导下,勐勐山区的布朗族寨、佤族寨也建起了佛寺(缅寺),男子从少年时代就进佛寺学傣文、读佛经,在佛教的熏陶下他们懂规矩守章法。勐勐的土司官用佛教教化了一方民众,民众恭顺而勤劳,勐勐地佛教兴盛300年,地方安宁无战事。罕廷发是勐勐兴盛的奠基人,罕廷发是勐勐人应该记住的好官。
说双江的茶叶不能忘了罕廷发,他是双江大茶业的首位规划者、奠基人。罕廷发上任的第五年即1485年就派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在扁岛(冰岛)栽种。从动库现存的古茶园来看,应该说从罕廷发开始,管理勐勐的傣族土司官就直在鼓励、领导、推动勐勐山区各村寨种茶。茶叶在一百五十年前有货币的功能,什么物品都可以换到,茶叶给勐勐地的人带来过许多福祉。
勐地是傣族土司管理,但勐勐地人口最多的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拉祜族,拉族比川来的楼族早进双江几十年。双江96%的土地都是大山,拉祜族人双江后定居在森林密布的高寒山区。当时拉祜族社会发展程度较低,还处于半游猎半农耕的阶段,还没有从原始公社中完全走出来;另一方面明代以前迁人动动的拉族还不多,拉枯族虽比麓川(今德宏瑞丽一带)来的傣族早进勐勐,但却有成为勐勐的统治民族。拉族还入双江后,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到清嘉庆初年人口已增加几倍
社会经济进步了很多,农耕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每个村寨都有了大量的梯田,原始公社的社会形态已不明显,部落联盟已经形成,生产力提高,实力增强,人口已超过傣族,居住的地域比傣族大得多,强盛起来的拉祜族有了更高的政治要求,他们不愿再服从勐勐傣族土司的管理。
从大环境来看,清嘉庆年间,澜沧江东岸早已改土归流,成立了普洱府,流官掌权,原土司政权下的封建领主经济已经分解,地主经济已经形成,与普洱府辖地隔江对望的就是勐勐地的忙糯和大文,忙糯和大文的拉祜人早已知道,江对岸的傣族土司政权已经被改土归流,傣族土司们已没有什么权力,另一方面忙糯、大文紧靠澜沧江,已有不少汉人落籍。
忙糯、大文一直是拉祜族的主要聚居地,拉祜族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田地,在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山林土地归土司所有,拉祜人开地种地都要纳赋税,封建领主的经济制度束缚着拉祜人,拉祜人要求民族独立,自己管自己的事。
傣族土司政权是中央朝廷授封的,土司要负责向朝廷纳贡交税,朝廷不断下令清查田亩增加税收,傣族土司又将各种税赋转嫁给他所统治的各个民族,此时的勐勐土司不思改进,不关注拉祜人的困苦与要求,他们已不如他们的先祖罕廷发,勐勐土司正在走向衰落,勐勐地方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积怨越来越深。
顺宁府、缅宁厅的流官们又偏袒勐勐土司,勐勐地民族矛盾面临激化,流籍的汉人插进来了,为拉祜人出谋划策,对山外的事知道得很少的拉祜人决定起义脱离勐勐土司的管辖,要攻打支持勐勐土司的缅宁厅、顺宁府。(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一)
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
云南是26个民族共同的家园,这片土地上有30多以际个民族自治县,其中有一个以四个少数民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这就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双江这个很表意的地名,一听便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地方一定与两条江联系。双江全国唯一的由四个主体民族组成的民族自治县名副其实,双江确与两条江依连:澜沧江在其东面,是双江县与景谷县的分界线;小黑江在其南面,为双江县与澜沧县的隔界江。两江为双江,双江地名便因此而得。
双江之水流了千亘万古,而双江作为县名其实只有80多年的历史,、是个汉化县名。在此之前,双江不叫双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勐勐。勐勐为民族语,对云南民族语稍有了解的人一听就知道是个傣语地名,说明这个地方历史上与傣族有关。1904年以前傣族土司曾经统辖过双江(勐勐),双江的历史与傣族不可分割。
傣族进入双江定居,是元朝末年1358年的事,傣族未进双江之前,双江称濮满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
傣族土司政权对双江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说双江的茶叶,勐勐傣族土司政权是个必须要说的话题。
傣族是云南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有多个分支,双江的傣族求自麓川(又称勐卯,今德宏州瑞丽一带)。飑川傣族政校在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曾经是
云南最强大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1358年麓傣族首领思我南省少民汉法率领军队和部分平民从勐卯(今瑞丽)经过耿马翻过动句一察邦马大雪山进入了双江,这队人马中有小部分傣族留了下来,分别定居在南勐河上游今冰岛村下边的河谷和南勐河中游的勐库坝子。傣族有顺水而居顺水而迁的习俗,1381年定居在勐库坝子的部分傣族又顺着南勐河而下迁到了今双江县城南勐河西岸建立了一个新寨,取名为允景庄,也称勐景庄。这些元末明初定居在双江的傣族当时由耿马傣勐勐傣族土司统治勐勐(双江)400多年族官统管,此时元朝已经崩溃对云南政局早已失控,明朝军队还没有进入云南以思伦法为首的麓川|傣族政权已控制了半个云南,麓川|政权(果占壁)所占的地盘包括今云南德宏、保山、临沧、元江、大理以及缅甸的一部分,这是1383年前后的事。
强大的麓川傣族政权震慑着明中央朝廷,朱元璋岂能让麓川政权坐大,1383年明朝军队开进云南,明军遇到的最大的抵抗力量便是麓川|军队,1387年思伦法的军队与明军于景东、元江、新平一带的哀牢山地区展开大战,思伦法部战败,一部分傣族军民跟随思伦法退回澜沧江西岸,又一批傣族民众和兵士进入双江,驻扎在今双江坝子南勐河东岸,他们也建了一个寨子取名叫勐允养。勐允养的傣族人是从澜沧冮东岸景谷退回来的,建寨初期勐允养归勐谷(景谷)傣族首领管辖。
1472年闹了几十年的麓川叛乱平息下来,勐谷(景谷)傣族官将原来属于自己管的勐允养送给了耿马傣族官去管。耿马傣族官为了让南勐河两岸的傣族人和睦相处,将勐景庄与勐允养合并起来组成一个大勐并给白象寺记载着麓川之战后修族人迁居双江的历史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一动动,意为
两个大寨子合起来的地方。勐勐这个地名从此诞 生,用傣语读起来很好听,很亲和很柔软。这个地名沿用至今,今双江县城所在地仍叫勐勐,已有538年历史了。
明中央朝廷承认耿马的傣族土司政权,1479公想地年耿马的傣族土司官派他的亲戚罕俊发来管理勐双江布朗族、佤族都会织的棉毯,勐,从此罕家便开始统治勐勐,直到1904年。此工艺是两千年前古哀牢国时期已有的纺织技术。
第一位勐勐官罕俊发上任不到一年就去世,1480年第二任勐勐官罕廷发上任。罕廷发是耿马土司官的侄子,他上任之前曾去缅甸景栋学习过佛教,他到勐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景栋请佛爷,取经书。罕廷发通过传布佛教,用政教合一的方式将早已定居在南勐河两岸山区的布朗族、佤族、拉祜族统一起来,今天双江的地界基本就是罕廷发时代定下的,从罕勐勐古城的缅寺(佛寺)廷发开始,勐勐罕家管辖的地方都称为勐勐地。
勐勐地罕氏家族效忠明朝廷。1599年,罕官劝降了反叛明中央朝廷的大勐麻(今云县)土司官。明中央朝廷论功授封罕廷发之孙罕竞为土巡检,封认罕氏家族为勐勐地方世袭土司官,从此以后勐勐土司官便和耿马土司官平起平坐,不再是耿马土司的属官《明史》记载:“顺宁附近有三勐,勐勐、勐撒(耿马)、勐缅(临沧),勐勐最强,部落万人。(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默默奉献的双江茶
1951年以后,双江茶香归何处,身去何方,让我们打开封存的档案,真真 切切看双江茶。 双江县档案馆23-2-1号档案记下了1953年的双江茶。今年(1953年)仍有 私商马帮到双江四个乡抢购茶叶,下关永昌祥、成昌号、复春和等私商与中茶公 司在缅宁、博尚抢购茶叶。 中国茶叶公司缅宁收购处1953年收购工作总结:“我处于1953年3月奉示, 将下关厂之缅宁收购站、顺宁厂之双江收购站合并扩大为缅宁收购处,下设缅 宁、勐库、镇康、邦睦(邦木)4个收购组”。中茶公司5月18日决定拨大米 40000、谷子20000斤(后于8月又拨40000斤)配合收购茶叶。 政府用大米在双江4个乡以盐、米、面条、辣子等换荼叶。 1953年,邦木、勐库设荼叶收购站,1953年3月30日开秤收茶,同时建贸易 公司卖百货,用实物换茶叶。 1953年,缅宁荼厂在勐库收荼2049担,在邦木收购886担。 1954年,档案23-2-2号内容 南桑(南伞)市场历年走私较多,双江营盘商贩张育才走私荼叶,运茶出口 被耿马税局查获。 1954年,顺宁茶商、昆明商人、祥云商贩不敢来缅宁地区收茶了,由政府 出面打击私商走私茶叶,由贸易公司设点收购茶叶。
19541955年公弄6274790000邦改9836012000坝卡1122313000坝糯1444320000那赛2464730000懂过2141330000东来1108412000勐库2079125000章外935312000邦木9573212000营盘2861000合计(市斤)3700792570001954年,政府在双江拨大米300000千供应茶农收茶,邦改、邦木、懂过、勐库茶农用大米换茶叶。
1954年4月,勐库组计划收购111市担,实际收购2123市担。
邦木组计划收72担,实际收购865市担。
1954年5月,勐库组计划收购684市担,实际收购749市担。
邦木组计划收购251市担,实际收购9156市担。
收购单位: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云南省公司缅宁办事处勐库收购组。
1955年4、5、6三个月,双江调去下关茶叶1780担。
1955年4、5、6三个月,双江调去昆明茶叶2820担。
1955年7、8、9三个月,双江调去下关茶叶1200担。
1957年,统计双江有老茶园约22446亩。
1960年,双江老茶园可采面积有20409亩。
1960年,双江种植新茶园12342田。
1957年,双江有初制所17个,产红茶4313市担。
1960年,双江有初制所45个,年产红毛茶14798担。
1963年,3月20日至4月20日止勐库镇收青茶、红茶合计88040市担。
1965年,三季度双江调给外贸局茶叶334127元。
1980年,1月双江茶调下关106市担。
1980年,4月县外贸局从双江调出茶叶2874担。
1980年,4月至8月县外贸局从双江县调出茶叶8792担。
1982年,县外贸局收购双江县茶叶16589担。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大户赛茶区
大户赛的拉祜族新寨
从公弄村委会的豆腐寨顺着土公路往上盘行约5公里就来到勐库的又一个古茶村——大户赛。大户赛这个地名比起小户赛、中户赛(豆腐寨)来说知道的人就多得多,自1998年邦马大雪山那片野生大茶林和那棵世界茶王被媒体报道以来,大户赛这个地方就常常有专家学者、各种媒体光顾。要去考察邦马大雪山那片野生大茶林和那棵世界茶王最佳的选择路线就是从太户赛进去。大户赛海拔比公弄大寨和豆腐寨还要高,在勐库西半山中它的海拔高度仅次于公弄的三家村。
大户赛现有150多户人家,有拉祜族和汉族,拉祜族有60多户,其余为汉族。汉族集中住上边的梁子,拉祜族则集中住下边的洼子,汉族寨与拉祜族寨炊烟相望,相距约半公里路。
佤族和拉祜族是大户赛早期的住民,拉祜族至少300年前已在大户赛种茶,大户赛的拉祜族寨还保存有五六十亩汉人没迁来时就已种下的茶园。汉族迁来大户赛约有150年左右,清咸丰年间大理杜文秀起义,战事延及巍山、凤庆、临沧等
地,这场战乱持续十来年,战区大量汉族迁入双江。大户赛的汉族村民还记得,李家从临沧迁来,张家、李家从大理迁来汉人们刚来时是住窝棚帮拉祜人做农活得到拉祜族卡些(村长)同意后才在拉祜族赛上边盖房定居住下。汉人有手艺,技能多,他们会烤酒,会做豆腐,会酿酱油,还种出一些拉祜族和佤族从没吃过的蔬菜,会算账的汉人们用一瓶瓶酒、一瓶瓶酱油与佤族和拉祜族进行土地、茶园的交换,汉人们很快就有了田地、茶树。酒大户赛拉祜族老寨(河边寨)的古茶树香醉人又迷人,佤族和拉祜族因喝酒上瘾而渐渐失去一块块田地、一片片茶园。
清同治年间,滇西大理地区战乱结束,光绪初年从滇南通往滇西的商道再通,大理人、巍山人、临沧博尚人又奔来勐库收荼叶,大户赛的汉人们开始在远离寨子的山坡上开地种茶。1904年彭锟对双江进行改土归流后,傣族、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对汉人已没有管理权和制约权,土地买卖和开垦更为自由,汉人在大户赛开出大片大片的土地种茶。大户赛现在留下来的光绪末年民国初年的茶园至少还有500亩,全是汉人开的茶园,离汉族寨很近。大户赛汉族寨70岁以上的老人们还能说出哪块叫李家茶园,哪块叫张家茶园,这些100年左右的茶园全是按满天星顺坡栽的方法栽种,虽然这些茶园现已被矮化改造过,但由于根部和主干较粗,一看便知是老茶园。
大户赛保留得最好的古茶园在拉祜族居住的河边寨,大户赛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茶大部分都在这里,这露态天
片古茶园约有五六十亩,不知为什么没有被矮化,长得枝干高粗,叶亮浓绿。茶树树围大多在9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拉祜人说这片茶园是他们的先祖们种下的,有多少年已说不上来,连70多岁的老人都3)说不上来是哪代先祖种的,说明这片茶园已是上数六代、七代的事了。双江改土归流以后,大户赛有一半的拉祜人迁走,而这片茶园也让一半的拉祜人留了下来。
民国初年基督教传进双江,美国传教大户赛的古茶树士进入勐库。民国二十年代小户赛已有基督教堂,大户赛的拉祜人每个礼拜日都去小户赛做礼拜,唱圣经歌。1949年以前大户赛的拉祜人汉话讲得不好,英文版的圣经歌却唱得很流利,大户赛的拉祜族自住一寨,没有和汉族杂居并寨,保留下来不少拉祜族传统,至今大户赛的拉祜族依然讲拉祜话,爱喝烤茶,妇女们爱穿拉祜族服装。
清朝末年大户赛已有汉族20多户,1904年双江改土归流后,公弄、大户赛换由汉族官员来管理,迁入的汉人又增加,1904年至1927年彭锟在双江推动种茶,这一时期双江茶叶发展形势非常好,各个村寨茶园增加,做茶叶生意的多起来,大户赛的汉人们和小户赛、懂过、邦骂的汉人们相约一起组成马帮跑博尚、跑缅甸,费家、李家卖茶赚了钱最先盖起了大房屋。
大户赛的毛茶与西半山其它村寨的有点不同,题干后乌乌润光亮,勐库人称之为大黑叶泡出河边寨是拉祜寨有许多古茶树期茶汤明黄透亮,民国时是商人最爱买大户赛的茶。
大户赛的汉人在民国时期去过缅甸、博尚的不少,如今还健在的只有赵国祥。赵国祥在勐库颇有名,知道他的人不少,赵国祥今年已85岁,性格乐观,身体硬朗,走路稳健,年轻时的英武之气犹存可见,赵国祥14岁开始走马帮,20岁便当上小锅头。赵国祥1949年以前跟着公弄的黄子树去过博尚、景谷、缅甸,还帮营盘的彭四驮过大烟,小驳枪、机枪都用过。赵国祥跑过的地方多,对勐库茶当年在外边的影响及名气记忆犹新,赵国祥说,勐库茶新中国成立前名气就大得很,博尚街价格最高80多岁的赵国祥依然保持着赶马人的气质的茶就是勐库荼。下关的商人最喜欢勐库茶,每年春茶上市,下关的老板要先让勐库茶进了下关以后才让其他地方的茶进下关。我们驮出去的是散茶,下关人买去压成沱茶,那沱荼表面的芽很亮很好看。
赵国祥是大户赛年纪最大的老人,他对在公弄当了10年区长的黄子树有很深的印象。赵国祥说,黄子树脾气好,不骂人,黄子树会讲布朗话、拉祜话、佤族话,和各个民族的村民都处得好,他的那位太太一点架子都没有,对人很客气,不管谁去她家里,她都要留你吃饭,赵国祥毫不掩饰地总是夸黄子树和他的太太。看来普通百姓对地方官的评价是不论时代、政治、党派的,只凭自己的感觉说话。
大户赛在1949年时已是勐库的主要产茶村。双江新中国成立后,大户赛的茶叶优势很快被关注,1954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的领导彭承鉴和刚从茶叶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贡惠英、肖时英就进大户赛考察,为大户赛茶叶的改造、发展作规划,1957年大户赛建起了荼叶初制所,从凤庆来的技术员开始教农户做红茶。大户赛的汉人在民国时期大多读过几年书,有文化学什么都来得快,二三年的功夫大户赛人做的红茶其品质在勐库就名列前茅,在其后的30年里大户赛红禁直由外贸站收去供出口。
大户赛水田不多,茶叶是主要产业,茶园面积大茶叶产量大,大户赛村又坐落在高山上,离勐库坝子有20多公里,路况不好,上大户赛收荼的老板很少。可多年来大户赛的茶却少有积压,有个叫张华的大户赛人每年都将大户赛的茶一车一车地拉出大山。
张华出生在大户赛,自小在茶林里长大,10多岁便跟着茶叶推广站的技术员学做茶。改革开放以后,别人去跑运输、搞建筑,而他选择了办禁厂大户赛人张华已是勐库有名的企业家他爱他的家乡,他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大户赛,知道大户赛的茶,让大户赛的茶走得更远,不让茶囤在山上。1998年张华自筹资金在勐库办起了精制茶厂,他的红茶、绿茶、七子饼茶,在广州、北京、西安、内蒙古等地颇受欢迎,大户赛这大富赛富个地名也随着他的茶传扬四方。
太户赛是双江具上个世纪50年代就划定的重点茶叶发展区,1958年起(大言大富赛年年都在新植茶树,大户赛到底有多少茶园很难说得准,大户赛可采摘的茶园一头连公弄的三家村、豆腐寨,一头接懂过地界,几个山头翠翠绿绿全是园,要将大户赛的茶园走完得从太阳出来走到夕阳下山,要将大户赛的村寨风光和荼园景色一眼览尽,得去与大户赛遥相对望的懂过大寨眺望。(未完,
詹英佩:世界茶源核心地,云南双江,茶祖居住的地方
致谢!本书的完成得到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市茶办,双江县人民政府、县茶办及双江县内各个乡、镇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还有各个村寨、各个民族的父老乡亲也给了我真切的关照和帮助。
云南著名茶文化学者詹英佩女士爱茶,更爱“种茶、传承茶的人”。
关于茶文化的研究,詹英佩女士出版过两本专著,一本是2006年出版的《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一本是2007年出版的《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现在她又将出版一本茶文化与民族文化交融的力作—《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这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实地采访笔录,系统记述了双江地处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的客观事实和在这个地区最早活动的族群—古濮人以及他们的后裔活动轨迹,用大量的事实充分论证这一地区的最早原住居民是古濮人,人工驯化栽种的古茶树年代最早者为古濮人所栽。在历史步伐继续往前驶进的同时,迁入这一地区居住的人类族群越来越多,各族群为了繁衍生息,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存条件,增加经济收入,也和濮人一样种茶、做荼叶交易,把茶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面积栽种,促进了边地经济发展,也留下了深厚茶文化。
据我所知,为了撰写《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这本书,詹英佩女士历经千辛万苦,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走访了双江所有茶区,她每到处,既要访问当地长者、基层干部、种茶群众,又要亲自到茶山观看茶园,到茶叶企业制作车间参观制荼流程、工序等。她一路考察采风,一路把挖掘到、看到、听到的东西用笔记本和照相机记录下来。在实地考察后,为了验证一些数据和说法的真实性,她又专门到双江县档案馆和云南省档案馆查阅资料进行核对。詹英佩女士的严谨、务实和执著的探究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从我与詹英佩女士谈聊中,我深深感悟到,她之所以长期致力于澜沧江流域民族历史、民族荼文化的研究考察,是她对客观历史的尊重和对目前仍然处于贫困状况的边寨荼农的同情。我钦佩她的精神和毅力,更钦佩她的高尚的普世济民品德。
《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一书,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概括本书的基本观点,我认为它在澄清历史事实和理凊文化脉络的前提下,突出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云南古濮人是中国最早发现茶、吃茶、种荼的民族。
一、双江地处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
从地理坐标看,双江地跨东经99°35′15″~100°0933″,北纬23°11′58″~23°48′50″″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县境中部,因澜沧江纵流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两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双江地理位置正处在澜沧江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是世界荼树发源地,是最适宜茶科植物生长的地区。双冮境内既有野生荼林,也有人工种植茶园。经2002年国家级专家组考察鉴定,“当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密、抗逆性最强、分布面积最大、超过万亩的野生古荼树群落”就坐落在县境东部的马鞍山与西部的邦马山脉原始森林里,世界上年代最久的野生大茶树就生长在双江县勐库镇大户赛和公弄村委会辖区的大雪山上。
二、“古濮人”是世界上最早识茶、吃茶、种茶的先民
詹英佩女士说,“一万年前甚至更早,活动在澜沧江两岸大山里的古濮人在进行采集活动时,一定是从采花到采叶,因为花最引|人瞩目,花的颜色、形态很容易记住,哪些花无毒可食用,吃上几次采上几次便可永远记住。古濮人在采集野花、野果、野菜的过程中发现茶花能吃,从而发现茶叶也能吃的可能性极大”。“古濮人长期吃荼,对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就会认识”,“当古濮人从游居到定居,开始刀耕火种,进入半农耕半狩猎的时代,自然要将已认知的野生茶树引为家种”。这些观点虽然是根据濮人后裔的生活习俗、遗迹考证和逻辑推理,但它于情于理都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正如书中所讲:“古濮人一定居就种茶,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在云南不管哪个地方只要发现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细查那个地方的历史,那地方一定有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居住过。”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著名学者黄桂枢先生于1993年4月在中国普洱荼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澜沧邦葳古茶树是古濮人驯化的”。这个观点后来被荼学界普遍认同。
三、双江的地理、土壤、环境、气候,适宜生长好茶
双江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部帚型地带的扩展部位,地势西北高耸、东南低凹,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69米,全县地形成深切中山河谷、河谷盆地和V型中山窄谷三种地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水量1010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287.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23小时,无霜期为352天。
双江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非常适宜茶科植物生长。双江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原产地,勐库大叶种茶以内含物质高、纯度高、萌发力强、产量高等优良品性而驰名,被誉为“勐库良种,世界名荼、“云南大叶茶品种英豪”,是制做红茶、普洱茶、绿茶等茶类的最佳品种。中国茶科所著名茶学专家虞富莲教授认为:勐库大叶茶树势遒劲、芽叶肥壮,从芽叶生化成分来分析,勐库大叶种茶荼多酚和儿荼素含量较高,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和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制成的滇红荼,橙芽满披香高味浓;制成的红碎茶,颗粒匀润、金芽尖细、汤色红艳、味浓爽口;制成的普洱茶,乌润多毫、滋味醇厚;制成的蒸酶茶、烘青茶是绿荼的上品。几十年来,云南送出去获得过国内、国际大奖的茶品中都能寻到勐库大叶茶的身影。
詹英佩女士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探寻澜沧江流域各民族种茶的历史和留下的古茶园,不断笔耕著书,作为一名当代学者,欲撰写这样一本过去时专著,必须具有坦荡的胸怀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和观点,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客观的原则,坚持不畏艰难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才能信手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把岁月流逝之轨迹的本来面目展示给读者。詹英佩女士的书,会让中外更多的茶界人士认识云南,认识濮人。濮荼传友情,濮荼送和谐。朋友,让我们捧起这本“茶书”,相会在远古的濮人世界和那四季常绿的古茶园里,尽情享受那回甘无穷的濮茶盛宴!(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藤条茶之美
在双江县勐库镇及沙河乡、忙糯乡许多村寨的老茶地里可看到一种形态奇特的茶树,这种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般低垂柔软的姿貌。双江人将这种树上尽是长藤,叶片很少的茶树称为藤条茶。藤条茶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是双江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
藤条茶要经过多年细心的采留、修整、培养才能长成。每年春茶发后,将每根枝条尖端发出的新芽只留下两个芽头,每个芽头下边留两片嫩叶,多余的芽和叶带根连蒂全部抹去。每根枝条每年向上伸3~4寸,10至20年后,伸长的茶树枝又细又长,形似藤条。年岁越久藤条越长,又细又长的藤条弯来绕去再加上人工塑型,形成蓬网状,茶芽发出时长在每根主藤和岔藤顶端,一根藤条上只有两个芽,每个芽头都圆实肥硕,茶农采摘时只采一芽一叶,留下一芽第二轮再发再摘。这种留采法单产很低,但采下来的鲜叶很嫩很规整,无老梗老叶,晒干后一个个芽头茸毛厚密,颜色银亮。做成七子饼,饼面银光闪烁,做成沱茶,外表尽嵌银丝,美伦至极,人见人爱。
大叶种茶的王者之地——勐库东半山西半山是历史茶区
勐库的地形为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指邦马山与马鞍山,一河指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经流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南勐河西边的山称为西半山。马鞍山在河东,勐库人称为东半山;邦马山在河西,勐库人称为西半山。双江县茶树树龄在120年以上的古茶园80%都分布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东半山和西半山凡200年以上的古村寨,村村都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勐勐傣族土司统治勐勐(双江)时,勐库山区村村寨寨都在大面积种茶。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冰岛茶区介绍
勐库西半山冰岛茶区
冰岛这个地名在云南茶界可谓是无人不晓,它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南糯山。冰岛在勐库镇的最北部,离勐库镇33公里,与临沧市南美乡接壤,乘车从勐库镇出发沿南勐河而上,不用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冰岛寨。冰岛寨在半山上,全寨房屋坐北朝南视线开阔,冰岛不下雪也无冰,四季如春,葱葱绿绿,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个适宜人群居住的好地方。冰岛寨1904年以前是个纯粹的傣族寨,傣语读为“扁岛”。1960年以前的双江史书、文册也远眺冰岛老寨是将冰岛记为“扁岛”或“丙岛。而现在用冰岛代替“扁岛”作为老寨子的地名确有汉文翻译不准确的因素,弄得既不表音又不表意,不中不洋,没有去过冰岛村的人听那地名还以为那是一个江中很冷的小岛,还有人一提起冰岛即联想到欧洲的小国家冰岛国。真不知后来的各种书籍地图是如何将傣语村名“扁岛”译成冰岛的。但当你走进冰岛寨时,寨子里的傣族村民仍将自己居住的寨子叫做扁岛”或“丙岛。
说双江勐库的大叶茶,无论如何都要说到冰岛,查1949年以后双江、临沧的史书史料及云南的各种茶书在介绍双江勐库种茶的事的,都是说双江勐库种茶始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茶种是勐勐(双江)傣族土司派冰岛人去西双版纳引来的(另一种说法是从缅甸滚弄山引来的)。于是,时至今日不少只看书不作实地考察的人便下结论说双江种茶的历史仅有520多年。
关于勐库冰岛茶种从西双版纳引来之说,笔者多次进双江深入调查得知,此说法源自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谱记载,这本土司家谱是用老傣文记载,过去双江有懂老傣文的学者看过,此记载应该是真实的,冰岛的傣族人的确去西双版纳引过茶种。
清代以前,双江这片土地居住过布朗、佤、拉祜、彝、傈僳等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傣族有文字,所以双江300年以前的历史文献现存的只有傣文版本,要查找双江清代以前种荼的记录只有勐勐傣族土司家谱中有那么几句话的记载。双江1904年才改土归流,在此之前,1479冰岛古荼园曾是勐勐傣族土司的贵族茶园年至1903年勐库一直是勐勐傣族土司管辖,1903年以前勐库及双江全境种茶的情况找不到汉文记录,因为找不到汉文记载,1904年改土归流以后凡是写双江种茶历史的人都依据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谱来定论。可那些写双江茶叶历史的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起始点,那就是勐勐(双江)的傣族从勐卯进入双江的时间是元朝末年(1358年),在勐勐傣族土司没有统辖双江之前,双江布朗族种茶的情况没有人为他们留过文字。
双江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勐卯的傣族没有迁入之前有布朗族居住,这是研究南民族史的学者都知道的事。
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古称濮人。濮人是云南最早种荼的族人,云南的云县白莺山、凤庆香竹箐,勐海布朗山、勐腊革登山、勐库公弄、勐库小户赛(13世纪前小户赛是布朗族居住)等地留下的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树都与布朗族有关,这些地方留下的罕见的大茶树足以证明布朗族二千年前至八百年前已在从拿人工种茶,凡布朗族居住过的古村赛都能找到特大的茶树,这是今天还能看到的活历史、活档案。从双江历史来看,拉祜族也比从勐卯来的傣族先定居于双江,从勐库坝糯、懂过、小户赛、南迫这些拉祜族居住过的古寨留下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来看,在勐卯傣族还没进入双江之前,拉祜族已在进行人工种茶,因拉祜族没有文字,拉祜族在傣族迁入之前已在勐库种茶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
冰岛(扁岛)100年前是个纯粹的傣族寨,1903年以前一直由勐勐傣族土司管辖。1485年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入荼种,而1485年当时的勐勐土司是罕廷发,罕廷发是耿马傣族土司的侄子,来勐勐(双江)任职之前,少年时代曾去木邦的景栋(今缅甸景栋)缅寺学习佛教多年。1480年成年后才回到勐勐当新一任的勐勐土司,景栋离西双版纳的打洛仅几十公里,罕廷发从景栋回勐勐必须要经过勐海,勐海的布朗山、巴达山、南糯山等当时已在大规模种荼(这一段历史我已在我的另一本书《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中作过阐述),罕廷发经过勐海时对这一情况是知道的。罕廷发上任后派冰岛(扁岛)的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罕廷发经过西双版纳时看到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正在大力发展茶叶,村村寨寨都在种荼,这对他是有启发的,他上任后,也要让他管辖的地方的子民们也种茶。
明代和清代傣族土司、贵族、上层人物间是有联系、有来往的,经常进行联姻、互赠土地、联合抗敌等,罕廷发与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关系一定很好,他才会派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还有一个方面可以断定,当时(1485年)勐库的布朗族、拉祜族已在种茶,布朗族寨、拉祜族寨已有茶树,罕廷发知道勐库那片土地适合种茶。罕廷发1480年才到勐勐任职,1485年派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时,罕廷发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勐勐全境(今双江全境),他还没有完冰岛过去有佛寺,这是佛寺用过全掌控住山区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罕延发的石柱礅后来是通过传布小乘佛教在山区各寨子建佛寺,用宗教手段将山区各个民族统一起来的),从维护稳定,避免民族纠纷来讲,罕廷发不可能也不愿去向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种,西双版纳离勐勐并不远,今天的澜沧县县城勐朗坝当时还归西双版纳冰岛古茶园曾是勐勐傣族土司的荼种培育基地,勐库各村寨管辖,勐勐与西双版纳算近都有冰岛引去的茶种邻,西双版纳的傣族与勐勐的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且语言相通,罕廷发派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比向公弄的布朗族、坝糯的拉祜族索要茶种更妥当、更合情、更容易、更方便。罕廷发刚刚上任当勐勐土司,大局稳定是最重要的事,从搞好与被统治民族关系的需要来看,罕廷发也不会去向山区的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种。
另一方面从当时的现状分析,罕廷发1480年到勐勐任土司时,勐勐山区的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已在种茶、已有茶树,已有茶喝。勐卯的傣族迁入勐勐(双江)还不到100年,傣族多住坝区,采不到茶籽,没有茶树,当时没有茶喝的就只有傣族人,傣族人也要喝茶,罕廷发和土司府的人也要喝茶,罕廷发派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是很有必要的。从小处讲,冰岛(扁岛)有了茶树后,全勐勐的傣族就有茶喝,勐勐傣族土司就有了自己的贵族茶园,有了自己可以随意支配、送礼的茶叶、茶籽,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送给顺宁府的茶籽就全部来自冰岛(扁岛);从大局讲,罕廷发要当好地方官,就要发展地方经济为一方百姓造福,荼叶在明、清两代如同货币,什么物品都可以换来冰岛引茶籽、种茶可以推动全勐勐大规模发展茶叶,提高各族民众的生活水。
从双江(勐勐)1485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傣族土司华廷发派冰岛的傣族村民去西双版纳(车里)引茶种应该确有其事,符合勐勐当时的历史现状,但说勐库及整个双江地区种茶是从1485年冰岛人去外地引来茶种开始就有些不符合历史状况,因为在勐库的公弄、小户赛、南迫、坝糯、懂过这些布朗质、拉枯族居住过的古村赛现今还能看到许多树龄超过600年的人工栽培大型茶树。至于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与顺宁土司联姻,勐勐土司送数百斤茶籽给顺宁府也应该确有其事,勐勐土司用扁岛(冰岛)的茶籽做女儿的陪嫁礼是很容易、很体冰岛老寨面的事,冰岛是傣族村寨,冰岛的茶园就等于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园、贵族茶园,用冰岛茶籽送礼无疑是最方便、最合适、最有面子。
冰岛是勐库地区海拔最高的傣族寨,也是勐库地区唯一一个高山上的傣族寨。冰岛的土壤气候与勐库其他山区的村寨一样非常适宜种茶,冰岛茶口感好,这也是茶界公认的,但冰岛茶与公弄、小户赛、坝糯、懂过等村寨的茶相比各有风格,孰高孰低,难下定论。冰岛茶几百年来在双江(勐勐)独享尊荣、声名远播,这与双江过去一直是傣族土司统治有关,冰岛傣族村民种的茶园相当于勐勐土司的私产,也相当于勐勐土司的贵族茶园,勐勐土司的对外活动,对外交往会首选冰岛茶,勐勐傣族土司几百年的特权、地位为冰岛茶身价独高、声名远播提供了条件,名气大、身价高并不等于就是资格老,就是年代最长最久。最早在勐库定居、最早在勐库种茶的是布朗族而不是傣族,从民族迁徙的时间、从村寨的历史、从勐库各村寨现存的古茶树的大小树龄分析来比较,公弄、小户赛、南迫、坝糯、懂过等布朗族、拉祜族村寨种茶的时间要早于冰岛(扁岛)1485年开始种茶的时间。冰岛不是勐库最早种茶的村寨,也不是勐库大叶茶最早的发源地。(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冰岛坝歪茶区介绍
坝歪冰岛村委会还有两个寨子坝歪和糯伍在南勐河对岸的大山上,两个寨子与冰岛老寨隔着高山深谷对望,白天山两边寨子的人种地采茶相互都能看见,走拢说话却至少要4个小时。坝歪老寨和糯伍老寨不通公路,山道上时时听见马铃声,骡马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坝歪老寨2000坝歪拉祜族寨在大山上,属于搬迁寨,因为有茶年之前有50多户人家,由一个拉祜族园,部分村民又迁回来大寨和一个汉族小寨组成,2004年县里安排全寨搬迁下山,但两年后有10多户拉祜人又从山下新寨迁回山上老寨,山上的老寨有100多亩旱地,四五百亩茶园,这可能是拉祜人迁回老寨的主要原因。坝歪老寨120年前还是个纯粹的拉祜族寨,居住的全是拉祜族。汉人光绪末年才迁来坝歪,汉人从云县和临沧迁来,主要有张姓人家和纪姓人家,汉人建的寨子离拉祜人的寨子约1公里路。坝歪200年以上的古茶园几乎全在拉祜族寨如今留下的不下100亩,汉族寨四周也有100多亩老茶园,看上去茶树比拉祜寨的小得多,那是民国年间种的茶园,从两个寨子的茶园便可看出拉祜人早于汉人在坝歪种茶。坝歪在马鞍山也就是勐库人说的东半山的北头,离临沧勐托仅有3个小时的路程。在勐库所有的村寨中坝歪是离勐托最近的村寨,勐托100年前已有茶叶交易市场,汉人迁来坝歪无疑是奔着茶叶所来。1940年以前,勐托的商人每年都要来坝歪买茶,坝歪的汉人嫌上门收茶园太多拉祜人不愿迁走,又回来居住摘茶茶的勐托人收购价太低,就自己驮着茶跑勐托、跑博尚。拉祜人善于种茶却不善于经商,更不爱赶着马帮驮着茶叶去远方做买卖,他们一般都在家里等着外地商人来寨子里买茶或将茶叶卖给寨子里的汉人,这就为不怕出远门的汉人们留下了赚钱的机会,所以汉人们来坝歪没多少年便盖起了大坝歪的汉族小寨已无人居住房子。纪家寨的汉人们早已迁下山纪家寨的老屋现已坍塌,但从老屋的规模、房前的大石条、院坝仍可看出茶叶让后迁来的汉人们先富了起来。坝歪老寨海拔近2000米,又远离动库坝子,在勐库算是交通极不方便的村寨。但双江县政府1958年至1965年间仍然在坝歪老寨发展了二三百亩我家有“腊折玛”(我家有大茶树)拉祜族小女孩说我会“腊盆”(摘茶)茶园,可能因为坝歪一直没有茶叶初制所,茶园终究没能大规模发展起来。坝歪的茶园远远少于冰岛、懂过、大户赛等村寨,但坝歪1980年以后再没有新种过棵茶树,所以坝歪老寨的茶是100%的纯勐库大叶种,而纯正勐库大叶种的原料在双江售价要高于其他品种。近几年每到收茶季节,买冰岛茶的茶商便在南勐河边等坝歪老寨的拉祜人背鲜叶下山。坝歪老寨有几百亩茶园,拉祜人是不会丢下老寨的,年轻人还买来了小型发电机安在溪沟旁要让老寨亮起来。看完坝歪的古茶园顺着小路往南行5公里,便到了另一个拉祜族寨糯伍老糯伍老寨2003年还住有35户人家,2004年双江县政府安排全寨搬迁至山下的公路边,政府拨款建起了糯伍新寨。寨子虽已搬迁,拉祜人到采茶的季节仍然回老寨采茶,糯伍还有五六十亩古茶园,茶树大小和坝歪老寨的差不多,应是和坝歪同一个年代所种。糯伍茶在勐库颇有名气,勐库的茶老板每年都派专人上糯伍老寨收鲜糯伍茶芽头亮,绒毫厚,回甘长,加之产量又少,其价格与冰岛老寨的不相上下,买纯正糯伍老寨的茶比买纯正冰岛老寨的茶更不容易。冰岛老寨有公路可通行,上糯伍老寨你得爬3个小时的大山。(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丙山大寨茶区介绍
丙山大寨丙山大寨现是丙山村委会所在地,离邦骂寨约5公里,有土公路相接,从邦骂大寨顺土公路走一路风光一路翠绿,过了哨房山丫口便可看见丙山大寨。如不由邦骂走,从勐库坝子也有公路通丙山大寨。丙山大寨分为上寨和下寨,上寨为汉族寨,有50多户人家,下寨主要为佤族,有70多家,丙山大寨是个大茶村,村子四周方圆5公里都是茶地,老茶地新茶地已混接连片,已难分出哪些是1956年以前的茶园。丙山过去叫邦丙,因为与邦丙乡同名后改为丙山,丙山(邦哨房山丫口是观风景的好地点,站在这个丫口丙)1950年以前到底有多少茶园已难找可将勐库坝和勐库东半山尽收眼到记录,可知的是1957年双江县决定在茶园多的村寨建茶叶初制所,丙山首批入选,处见当时丙山就有很大面积的茶园,1950年至1956年丙山还没有新种茶园,茶园都是老的。丙山大寨是老寨子,汉人还没有迁来时,佤族已在此居住,佤族村民说他们的祖上从小黑江边的大勐峨迁来,来得较早的是金家,迁来丙山已有七代。在佤族没来丙山之前,丙山曾有拉祜族居住过,汉人来得晚,是清光绪年才迁来丙山的,最早来的汉人是云县的李大林,时间大约在1895年左右。李大林来丙山后与位佤族女子成婚,生得儿子李扎倮,李扎倮成年后也娶了佤族女子为妻,丙山的佤族李家算是佤族与汉族的结合。丙山下寨的佤族称金家与罗家是纯粹的佤族,100多年来直未与汉族通婚,但他们与汉人接触早,八十年前已会讲汉话。自李大林之后,洪姓、杨姓汉丙山佤族寨人也迁来,他们在离佤族寨约200米的坡头上建起了上寨,此时双江已改土归流,彭锟掌控双江,主张大力发展茶叶。李大林因来得早,与佤族女子成家后在丙山开种了五六十亩茶园,1920年李大林的儿子李扎倮已长大成人,李大林带着儿子做茶叶买卖,开始时没有资本,收了茶后就背到勐库坝子去卖,后来资本多起来父子俩便跑博尚、缅甸,博尚、缅甸荼价卖得比勐库髙一些能多赚些钱。李扎倮的儿丿子李万方说,爷爷李大林在世时,家里已有很多田地和茶园,爷爷去世后,父亲爱喝酒,将一部分田地茶园拿去换了酒喝,茶园卖给了上寨的汉人。李大林在世时,寨子里有几位佤族青年曾跟着李大林去过博尚,这几位佤族青年汉话讲得不好,又不会算账,跑了两趟博尚还是不会做生意。李大林是佤族的上门女婿,生的儿女皆入佤族,但因李大林是汉族出身,李大林的L孙们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李家的丿儿孙们]思想不封闭都爱往外跑做生意,李朝栋、李朝富跑博尚、跑缅甸,卖茶叶赚了钱又买下五六十亩水田,10多头牛,是下寨里最富的人。1953年李朝富、李朝栋被划为地主,所以下寨虽为佤族寨也出了两户地主。上寨的汉族洪家在丙山也算殷实之家,洪家长子洪凤祥抗战以前就去过缅甸腊戍、仰光,喝过印度红茶,吃过硬壳面包,回家后对寨子里的人说勐库人应将茶做成红茶去卖,红荼汤又好看又好喝。抗战爆发后洪凤祥再也没有去过缅甸,他的红茶梦也就中断了,1953年他被划为地主,1958年丙山的茶叶初制所做出了红茶,洪凤祥说丙山的红茶汤比仰光的还好看、还好喝。勐库地区汉人进得较晚,大批汉人进来是清咸丰年以后的事,汉人们来到各少数民族村寨定居后,不少人就靠做烤酒生意,将烤酒卖给拉祜族、佤族喝,一一些拉祜族、佤族因为嗜酒上瘾,又无钱买酒,就用田和茶园换酒,卖烤酒的汉人用酒麻醉拉祜人、佤族人,从而进行不公平不等价交换,拉祜人、佤族人因为嗜酒失去生产生活资料,生产萎缩,生活越来越穷困。少数做烤酒卖的汉人用酒进行不等价交换逐步并吞拉祜人、佤族人田地、茶的做法实在是有些不地道、不光彩。一个叫杨三的汉人在丙山寨(邦丙)长期做以酒换地盘剥佤族人的事最终遭到了恶报。杨三光绪末年到丙山寨(邦丙),除了烤酒卖不事农活,他长期卖酒给佤族人,有时还赊酒给佤族人喝,佤族人喝酒成瘾欠他的酒钱太多还不起,只得用水田用茶园抵债,杨三的酒房越做越大,丙山的佤族人失地失茶园的也越来越多。杨三机关算尽还懂得资本转换,他将用酒换来的水田和茶园又卖给村里有钱的大户,赚的钱又拿去耿马、沧源搞赌博,杨三算来算去没想到也有算不着的时候,1940年杨三在耿马丙山大寨民国初车的茶回赌场上押了个大数却输了个惨透,从此霉事灾祸就缠上了他,老婆紧接着就染病身亡,杨三原本有女,女儿早已病逝,老婆死后,与杨三相依为命的只剩刚成年的儿子,赌输了钱的杨三还想再翻,又带着儿子去向佤族人要欠下的酒钱,要佤族人还不出酒钱再用田地来抵,因酒而穷的佤族人积愤已久,于是相约起来将杨三的独儿子打死,杨三终于落得个家破人亡,钱财散尽。被佤族人教训以后的杨三规矩了许多,已50多岁的杨三不再烤酒卖了,心情悲凉的他想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没落孤单的杨三看上了山对面邦改姚家寨的中年寡妇姚老妹,姚老妹虽人到中年,但依然风韵犹存,姚老妹又勤劳又能干,把丈夫留下的几十亩田地和茶园管得好好的,带着一双儿女日子过得宽松有序,她对杨三不务正业、巧取豪夺的德行鄙视而反感,对杨三的求爱不理不采,杨三求不到姚老妹更加悲观失望,没过多久,头发花白的杨三又离开了丙山,又往耿马方向去了,几天后传来消息,杨三被人打死在赌场上,杨三葬于何处无人知晓,杨三的大瓦房现还留在丙山,七十多年过去了那墙还不倒不裂,成了寨子里唯一的一栋老房子,寨子里的年轻人不知道这房子是谁盖的,只有两位80岁的老人知道这房子的主人和他背后的故事。丙山寨子不算很大故事却不少,丙山上寨还出了一个让双江人难以忘记又难以评说的人物—戎光彩,查阅《双江县志》从1950-1952年段可以看到有关戎光彩的不少文字,双江县志记下了戎光彩1952年带蒋军残部和土匪反攻双江抢劫勐库的事件,戎光彩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不识时务,站到人民的对立面,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追溯历史,还要还原历史,抛开戎光彩1952年的那段恶行,1949年以前的戎光彩是另外一个戎光彩他也曾是个勤奋刻苦、正直勇敢的青年。戎家在丙山原本很穷,戎光彩的父亲戎定开是遗腹子,大约生于丙山人戎光彩在昆明读过陆1895年,早期戎家是孤儿寡母的家庭,曾经有过很多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军军官学校,1952出逃缅甸年的贫苦艰难日子,经过戎定开的辛苦奋斗,戎家在民国二十年前后终于摆脱贫困,进入小富之家。戎定开有4个儿子3个女儿,大儿子戎光彩自小就很懂事事,读书刻苦,从双江小学一直读到临沧高等师范,师范毕业后去大理当兵,后来又去昆明上军官学校,是丙山文化最高的人,也是勐库西半山几十个村寨中唯一一个由国民党正规军授过军衔的人,戎光彩从军校毕业后作为军人被顺宁署派来双江当军事科长负责地方安全。军事科办公处就在营盘街旧县政府内,离彭戎光彩的姐夫王忠文,新中四的宅院不远。当时双江社会秩序很乱,官匪勾结官台湾,多年前已病逝于台湾商串通种大烟,买卖大烟,赌博、抢劫、偷盜之事公开泛滥,百姓苦不堪言,些穷苦乡民、小富人家受豪门、官府欺压无处申冤,就来找戎光彩诉苦、告状,戎光彩年轻气盛又有武器,见不惯的事他都爱管。戎光彩管事太多便得罪了双江的实权派人物彭四、彭五以及公弄的黄议长,彭四串通县保安大队找借口将戎光彩关起来,放言要戎家人筹2万块钱才放人,否则就废了戎光彩。戎光彩的姐夫王忠文也在军队做事,听到消息,马上跑到昆明找到戎光彩在军界的朋友,通过关系逼迫彭四将戎光彩放了出来。当年双江人都知道在双江敢和营盘的彭四叫板的只有戎光彩。戎光彩性格刚烈,不畏权势,但他对人也有和气的一面,丙山的老人们还记得戎光彩,戎光彩家田地多、茶园多,农忙时戎家要请10多个帮工,帮工有佤族、有汉族,戎光彩待帮工都很好,从不骂帮工,还杀牛羊给帮工们吃,戎光彩还与帮工们一起吃饭,丙山村的老人说,戎光彩住在邦丙(丙山)时,土匪们不敢进村抢劫。戎光彩的妻子是勐库东半山坝糯的大户夏家的小姐,戎光彩与坝糯的李自然、李桓阳等关系很好。李自然、李桓阳等是双江民国时期30年代有文化正在仕途看好的年轻人,若不是因为解放,戎光彩、李自然、李框阳等就是双江军政两界的掌权人,彭四、彭五、刘华锋等老地头必将被他们所取代。1950年双江政局变化,戎光彩和他的死对头彭四、传彭五、黄议长等一同逃往缅甸,彭四、彭五、黄议长等仅是士绅阶层,加之年纪已老,在境外已得不到蒋军残部的器重。而戎光彩当时仅30来岁,又是军人,退逃缅甸的蒋军残部总司令李弥看丙山邦骂村古茶园中了戎光彩,李弥当时手下还有不少人马一直都在云南边境沿线反扑进扰,戎光彩是双江人,对边境几个县都熟悉,李弥便委任戎光彩为沧怒纵队司令,这个官衔比双江那个军事科长要大几级。戎光彩错估形势当了这个司令官,不知他是得到提拔心存感激立功心切,还是不愿失去在老家那份已得到的风光与权势,30岁左右的戎光彩精力充足、浮躁好强静不下来,1952年春戎光彩带着100多名蒋军残部军人扑回双江,并在他的出生地丙山上寨扎下大营,很快又在双江招募了二三百名不明真相的山民与他一起乱,戎光彩把枪口直指新生的人民政权,戎光彩在双江乱了两个月,杀了几十人,还烧寨子,抢了100多头牛,给双江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两个月后解放军和民兵对戎光彩的人马进行围剿,戎光彩的人马溃不成军,人员大都被歼。戎光彩在沧源被民兵捕获,会说佤语的戎光彩竟然说通佤族人将他放走,戎光彩逃去缅甸后一直没有回过双江,没等到大陆改革开放便病逝。这位年少时勤奋好学,勇敢刚直的双江人当年若能识时务不为官禄所诱,不与人民政府对抗,双江史页对他应是另外一种写法。戎光彩在双江干过好事也犯下过罪行,双江人已不再提他的名字,只有他出生长大的丙山大寨的几位老人还记得他的故事。(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冰岛南迫茶区介绍
南迫六十年前人们说冰岛茶指的就是冰岛老寨的茶,而今天冰岛是一个行政村,即冰岛村委会。冰岛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冰岛、南迫、坝歪、糯伍、地界。冰岛村委会是勐库最北端的一个村委会,与临沧南美乡接壤,发源于临沧南美的南勐河进入勐库后南迫拉祜族老寨在大山深处,已列为搬迁寨将勐库地理一分为二,河东面的山称为东半山,河西面的山称为西半山。南勐河从冰岛老寨山脚流过,冰岛村委会所辖的坝歪老寨、糯伍老寨在南勐河东岸的山顶上,按勐库人的分法,它应属于东半山;冰岛老寨、南迫、地界三个村在南勐河西岸的山上,应属于西半山。如果按行政辖区来分,将冰岛村委会所辖的五个自然村的茶都称为冰岛茶的话,则冰岛茶既有东半山的,也有西半山的,所以在买冰岛茶时一定要弄清是买冰岛老寨的,还是买冰岛村委会所辖地的。到勐库看古茶树,南迫老寨是一个不能忘掉的地方,勐库现存的南迫茶王树英姿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就在南迫老寨。南迫老寨离冰岛老寨约5公里,在冰岛老寨的山背面,站在冰岛老寨看不见南迫老寨,冰岛老寨下边的那个南迫寨称新南迫寨,是南迫老寨的搬迁寨。南迫老寨是个拉祜族寨,过去有70多户人家,因海拔太高,交通不便,2000年双江县政府决定南迫老寨整体搬迁至冰岛村下边的公路旁,但迁到新寨后部分拉祜人舍不得天下老寨的田地、核桃林和老茶园,又有10多户迁回了老寨。从冰岛村至南迫老寨无公路,只能走古道,路程约1个小时,要翻过山顶才看得见南迫老寨。南迫古茶树多,分布广,离老寨还有1公里便可看见森林里有连片的古茶园,来到老寨首先看到的便是赛头那几棵3人合围、5人合抱的柏树和大青树,那是拉祜人留的寨心树。一个寨子寨头有如此巨大的塞心树,这个寨子的历史就不会少于500年。南迫老寨由于是属于搬迁寨,政府没有在这里实施通水通电工程,老寨已迁过次,现老寨已没有一间像样的砖房,只有二三十间木板房和竹篱笆房,看上去像个原始部落,因已有10多户拉祜人迁回来定居,寨子里依然是炊烟缭绕,鸡鸣狗叫。没有电灯,每户木板房里都很暗,白天也烧着火塘,一是煮饭用,二是取光一亮。寨子旁边便是古茶园和古核桃林。寨子里的拉祜人已说不清这些古茶树和古核桃树是哪代人种下的,古核桃树有的已有这位拉祜女子很爱美,穿着自己缝制的服装10多米高,与古茶树交混生长在起,从两种树的树龄、形态和分布情况来分析,当年拉祜人在种茶树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种核桃,而且在勐库有个规律:几乎所有的拉祜族古寨都是既有古茶树也有古核桃树。而南迫的古核桃林是保存得最好的,看来500年前,茶叶、核桃都是拉祜人的常用食品。南迫有棵大茶王勐库人都知道,这棵人工栽培的大茶王就在拉南迫的这棵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其树围、树幅、树高在勐库排名第一祜人的菜园子里,拉祜人天天都看见它。大茶王有三层楼那么高,树固已超过3米,寨子里的拉祜人对茶王树不修不砍,任其生长。大茶王的树梢枝干上挂着一条条野藤,野藤上的叶片和茶树叶混缠在一起,整棵荼树浓密不透,人爬上树去便被遮盖。南迫老寨还有上百亩古茶园,寨子里的拉枯人吃不完,但因拉祜人加工技术不行,加工的干毛茶卖不起价,拉祜人大都将采下的鲜叶背去冰岛老寨卖。南迫的拉祜人说他们的古茶树最早是老祖宗从大森林里挖的小茶树苗来栽种的,大森林里长着许多茶树。从南迫留南迫的山上到处可见古茶树下的10来棵特大的古茶树来看,无论树高、树围都超过冰岛村的。南迫是拉祜族又古寨,冰岛过去是傣族寨,拉祜族比傣族早进双江,拉祜族在双江种茶的时间应早于傣族,南迫老寨的那两棵大茶王看上去比勐海南糯山800年的茶王树还大,所以南迫拉祜人种荼就不可能始于冰岛引种,在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之前,南迫的拉祜人已在种茶或者是南迫已有茶树,在拉祜人迁入南迫之前不知是否还有布朗族在南迫居住过。离南迫老寨5公里还有一个拉祜族寨——地界老寨,地界老寨原有60多户人家,也因交通不便又靠近原始森林,2004南迫寨子边的古茶树年双江县政府安排整个寨子迁到公路边 但到2007年又有10多户拉祜人迁回老寨。地界老寨有五六十亩古茶园,拉祜人每年 可摘1000多公斤鲜叶卖给冰岛村的茶商。 2008年双江荼叶价格跌到低谷,但地界的 古茶树鲜叶仍可卖到10多元1斤,拉祜人 说这是老祖宗留给他们的钱。(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忙波茶区
勐库西半山忙波茶区勐库有两个傣族村寨有古茶园,个是冰岛、一个是忙波,忙波傣语读宛波,位于南勐河西岸勐库坝子的边缘,现属护东村委会管辖,寨子距勐库街约3公里,有土公路相通,驾吉普车10多分钟就可到达。忙波(宛波)寨现有80多户人家,傣族有50多户,佤族有20多户,另有几忙波寨户近几年才迁入的汉族。1958年以前忙波是个纯粹的傣族寨,1959年忙波上面的丙山大寨的佤族迁了部分到忙波,忙波才成为一个傣族与佤族合住的村寨。傣族大多住坝子,临水而居,很少种茶树,傣族主要是开水田种水稻。忙波在勐库坝子的最边缘,坝子在忙波结束,山地自忙波开始,忙波的傣族人因地制宜又开水田又种茶园。傣族来忙波定居约有400年,在傣族没有迁来前,忙波曾有拉祜族居住过,忙波的傣族老人说,听祖上讲,傣族迁来时,忙波已有一些盾腊弄(大茶树),是拉祜人在时种下的。最早来忙波的傣族仅有四五户,是从坝子中央城子寨分出来的都姓俸。到清嘉庆年间住在勐库坝子南勐河东岸独拉山下的傣族人因与山上的拉祜族、佤族忙波寨有佛寺为争地起纠纷,傣族人作出让步,从独拉山下又迁来忙波与先来的傣族人合住,忙波寨人户多起来。忙波离勐库坝子最大的 傣族寨城子寨很近,傣族人挨近住更有安全感,清朝时期,忙波的傣族人过了100多年太平安顺的日子,傣族人还在寨子里建了一个很大的佛寺,寨子里的男子无论老幼都要去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读经书学老傣文。亥弄大茶园勐库坝子1903年以前有四五百户傣族,忙波的傣族有四五十户,城子寨是勐库坝最大的傣族寨,有较高级别的村官,傣语称法弄,忙波寨小一些村官叫布岗,法弄和布岗都必须当过和尚精通老傣文。忙波的布岗(村长)姓俸,俸家一直世袭忙波的布岗官职。傣族过去是实行封建领主制,各级官员都享有一定特权,布岗在村里也有特权。布岗负责税赋的缴纳,布岗也负责土地的分配,布岗的土地在村里是最多的,忙波的茶园大多数都是布岗家的茶园。从忙波现在留下来古荼树来看,忙波的傣族人从迁来忙波后一直都在种茶,忙波寨后面那片茶园叫亥弄大荼地,忙波最大的古茶树都在那片地里。“亥弄”在傣语里意为很大的一片地,说明在布岗管寨子时,忙波已有很大的一片茶园。1903年以前“腊丽宛波”(忙波最好的茶)每年都要送许多给勐库城子寨的大村官—法弄,法弄还要将“腊丽宛波”送一部分给勐勐傣族土司,勐库坝子的傣族喝的茶大部分也来自忙波。傣族1903年以前是勐勐(双江)的统治民族,忙波茶和冰岛茶一样是供土司饮用的,是贵族和统治民族首选的茶,在傣族土司统治勐勐时期,忙波茶的身份是很高的,忙波茶的名气和身价一百多年前就已奠定。1903年以前,云南茶业界的人即便是没有去过双江也知道双江有两个很有名的茶,一个是冰岛茶,一个是忙波茶。冰岛因与欧州一个小国家同名无法注册,忙波1995年就被当时的双江县茶厂注册为茶叶商标。这两个双江的老牌名茶都产自傣族村寨,这两个茶的名气和品牌影响力与傣族土司政权和过去傣族为勐勐(双江)的统治民族有直接关系,说通俗一些,不是茶贵,是喝这茶的人贵,茶因人而贵。1903年双江发生了一场大战乱,拉祜族、佤族的起义军攻入了傣族聚居地勐勐坝和勐库坝,两个坝子的傣族村寨、佛寺被烧大半。此场战乱决定了勐勐傣族土司政权的结束,战争带来的灾祸致使大量傣族迁离勐勐地(双江),从那以后傣族人口数量在双江各个民族中降为最少,比布朗族人口还少。1904年彭锟平息了战乱后对双江(勐勐)进行彻底的改土归流,傣族土司政权结束了,但傣族土司时代打造的两个茶叶品牌“冰岛”和“忙波”的影响却留了下来。100多年过去了,这两个茶的名气依然不减,而在这100多年间,云南茶叶无论是起跌落涨还是热闹冷寂,勐库茶都始终在人们的记忆里、视线中,这与冰岛茶、忙波茶深积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改土归流后,傣族土司政权退出历史舞台,傣族人失去了以往统治民族的特权和优越感,笃信佛教、性格温和。不崇武的族人安分守法,谨小慎微地过日子,波赛的像族此时仅留下10多户,这10布岗的后人俸自良会写老傣文多户大多姓俸,他们不迁走与那片亥弄大茶园有关系青年来到忙波寨买茶,与布岗(村长)交上了朋友,布岗有个女儿已长大成人模1910年临沧博尚叫王二的汉族样俊美还未出嫁,王二看上了布岗的女儿,向布岗表明愿意入赘做女婿。布岗见王二勤劳聪明又懂礼貌,便答应将女丿L嫁给他,王二成为忙波寨第一个迁入的汉。王二是临沧人,坐镇双江的彭锟也是临沧人,王二做了布岗的女婿,忙波的傣族人不用再担惊受怕。 王二从博尚来熟悉博尚的茶叶市场,勐库茶在博尚街价格很高,王二将忙波荼直接驮去博尚卖,从王二开始,忙波茶不再是傣族贵族的专用茶也不再是傣族村寨的免费消费茶,忙波茶走出了勐库正式进入商品市场。王二很勤劳,不怕累和苦,缅甸腊戍茶叶卖得更高,于是王二又驮着茶跑缅甸腊成戍,二三年的时间王二就赚回不少钱,将家里房子翻修一新,更得老丈人布岗的信任和夸奖。王二想把茶叶生意做得更大,又在亥弄大茶园上边新开了几十亥弄大茶园里还能看到被矮化过的古茶树亩茶地,他将忙波茶全部按藤条茶形状养培,采下的芽茶又肥又亮,正当王二茶叶生意蒸蒸日上之时,他的新茶园即将开采之时,王二不幸染上了虐疾,1918年,年仅30岁的王二去世,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女。王二去世后忙波寨再没有人驮着荼叶去外地卖,忙波的傣族人不喜欢外出卖茶叶,但忙波茶的名气却吸引着外边的人,临沧人云县人开始年年来忙波收茶。云县人尤其喜欢忙波的茶,忙波的的茶树民国时期都是按藤条茶形状采留,长出的芽头肥滚银亮,云县人夸忙波茶忙波寨的菩提树、菩提树是像族人供秦的神树形条好,香气好,汤色好看,云县人将忙波茶当做盖面茶收购,给的价也很高。1952年以前,云县人几乎成了忙波茶的总经销商。忙波寨海拔在1200公尺左右,比起勐库东半山和西半山其他村寨海拔要低好几百公尺。忙波的茶地坡度不大,不旱也不涝。忙波的傣族人种茶与东半山西半山汉族寨的汉人不同,忙波的傣族人过去在茶地里留有不少大树,太阳光照到茶地里就漫射成散光。傣族人说茶园里要有盾买(大树)茶叶才长得好,盾买(大树)留得住水,盾买给茶园遮着阴,茶树热不得也冷不得,有盾买在地里,人采荼时也不会被太阳烤。不知是不是茶地里有盾买(大树)的原因,忙波茶在口感和汤色上与山上寨子的茶不一样,云县人才特别喜欢忙波茶。菩提树呵护着亥弄大茶园可惜的是忙波亥弄大茶地里的那些大树在1959年改造茶园时大部分被砍去,现在留下的只有二三棵了,那些盾买(大树)成了老人们的回忆。茶地中间傣族妇女在认真捡“腊丽优级茶的大树被下令砍掉,但忙波的傣族人没有砍伐茶园四周的森林,忙波的茶地旁边忙波的生态茶园有树林围绕。忙波在勐库坝子边,交通比起山上的村寨方便得多,1953年忙波已设有茶叶收购点,1957年以后忙波就成为新式茶园试验区,忙波的藤条茶树在双江是首批被改造的,忙波1949年以前种的茶树全部都被矮化过,忙波现已看不到条茶形状的古茶树,亥弄大茶园里有许多树干很粗树高仅有1米左右的茶树,那些至少都是1940年以前种的茶树,也就是过去的藤条茶树。忙波1958年以后新开了一些茶园,又在老茶地里补种了不少新茶树,忙波寨现有茶园400多亩。忙波的茶园景貌在勐库数最佳,忙波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寨子,傣族有爱护森林的传统,忙波的茶园无论是新的还是老的,茶园外围的树林都保护得很好,整个山坡看上去苍翠润绿,看不到裸露的山包,这一点与勐库山上的汉族寨截然不同,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哪个寨子的山上树木少,那个寨子一定是汉族住户占多数。要看勐库最美的茶园就去忙波寨,亥弄大茶园是勐库最美的茶园,三面连森林,一面接寨子,茶地中央一棵千年菩提树伸展着巨臂呵护着满洼子大大小小的茶树,整个茶园弥散着一种宁静、和谐、吉祥的气氲。现在的专家学者们在大力呼吁建生态茶园,忙波的傣族人几百年前已在实行。忙波的荼园风貌,映照出了傣家人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未完,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三)》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