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六大茶山。
2013年4月中旬,我去到老班章。村长李开华对我说:“你来晚了,要是再早十多天来,我们这里可热闹了,每天都有100多辆车四五百人到我们村看茶收茶,可热闹了!”是时,卖价最高的第一拨春茶已经采摘并基本销售完毕,但不时地还有外地茶商带着茶友到老班章来参观那片令普洱茶客痴迷的古茶园。
老班章是勐海县布朗山上的一个哈尼族村寨,所产之血统纯正的老班章茶因质重、气强、香气独特且回甘快的特性,受到广东茶商的追捧后异军突起,成为山头普洱的标杆之一。“今年春茶卖得好的每公斤七八千元,均价每公斤3600元左右。”李开华这样介绍说。与2012年每公斤2500元左右的春茶价相比,2013、2014年老班章茶价涨势明显,从2008年的两三百元到2014年6000多元一公斤,每年都在大幅往上涨。茶价的上涨,让老班章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村110多户村民家家都盖起新房购置了私家车,一半以上农户还在勐海县城购置了商品房和商铺。现在老班章村即便最低的一户农家,单靠茶的年收入也可以达到六七十万元!
老班章只是普洱茶名山头的一个代表性缩影。葡萄酒玩的是酒庄,普洱茶玩得是山头,近年来山头主义在普洱茶界越演越烈。云南特殊而多变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得不同山头所出产的茶青,在口感和滋味方面会出现极大不同。故而自本世纪初内地普洱茶市场复兴后,从有历史传承的景迈、易武及古六大茶山,到越来越偏远的茶山村寨,那些有着优异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川地貌,但因偏远落后而与现代文明保持着适当距离的古茶山,被外地茶商和普洱茶爱好者刨了出来。处于茂密植被滋养和高大乔木庇护下的古树茶,一时间身价百倍。
从景迈的香到班章的霸,无论是冰岛、昔归、易武、南糯山、困鹿山还是勐宋、帕沙、攸乐、倚邦……几乎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秉性。甚至同一座山上,同一块茶林里,就相距几米远的地方,近千年的老茶树、几百年的次老茶树之间采下来的茶叶,口感不一样,品质不一样,价格也就不一样。甚至还有人玩起单株,也就是同一棵树上采下来的茶叶。
要说普洱茶的山头主义,其实古已有之。乾隆年间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说:“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这算得上是普洱茶山头主义的肇始。如今这古六大茶山有的已没落,有的产量有限,影响力已经很小了。更多山头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个易武可以分出麻黑、落水洞、刮风寨、高山寨、丁家寨、弯弓,一座布朗山可以分出贺开、班盆、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山头越分越细,大有每个村寨都要摆出一个山头茶的架势。这还不是山头的全部,比如景迈山你至少要分得清是景迈的还是芒景的;易武刮风寨说的可不只是一个寨子的茶,还得分是高海拔还是低海拔,是茶王树还是白沙河;倚邦分蛮松的和麻栗树的,蛮砖分八总寨的还是桃子寨的;班章在分辨得出是新班章还是老班章的同时,还要警惕临近的班盆……所以在普洱茶界,不好好浸淫个三五年,不花费去大把银子,不亲自去普洱茶山走走,连山头主义的门都入不了。
当然也有人对时下盛行的“山头主义”表示担忧。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项目召集人、《茶叶战争》作者周重林就认为,炒山头料最大受害者首先是辛辛苦苦经营数十年的品牌,悄然之间,品牌效应就被山头效应取代。其次误认为山头料就等于好茶,其实从料到饼只完成了普洱茶第一步,还有储藏等条件。最后茶厂沦陷为代加工厂,与品牌渐行渐远。一旦形成了用大树纯料就等同于普洱茶成品好的观念后,对于许多走拼配和台地茶企业是不利的,对整个普洱茶产业发展同样害大于利。
许多业界人士也认为,好的普洱茶是拼配出来的,选不同地方不同山头的茶,取它们各自的优点,或香气好,或汤好,或口感好,拼配成综合素质最突出的茶,所以历史上拼茶师傅的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抛开众多知名老茶不说,现在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大益7542,就是拼配茶中拥有众多粉丝的好茶,年年出年年有人追捧。8月份在广州芳村采访香港茶商龚志强时,他也认为普洱茶必须拼配,不拼配的茶没有丰富的口感,特别是经过若干年的放仓再发酵后。
与山头相对应的是树龄。许多山头之所以被炒,茶的品质固然是主因,但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因素,那就是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古茶园。一般地,从茶树的生长形态看,普洱茶可分为古树茶、乔木茶和台地茶。古茶树又可细分为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其中野生型、过渡型的树龄一般都在八九百年以上,但品饮价值不高;市场上的古树茶,一般指采自200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的茶,树龄高的有五六百年甚至更高。这类古茶树因已被完全驯化,结合生长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较高的品饮价值。
古树茶与乔木茶之间的区别很小,如果不区分树龄的话,实际上古树茶就是乔木茶,都是从根部发出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但在普洱茶界,一般将树龄在百年左右的老茶树,称为乔木茶。这类乔木型茶树属深根性植物,主根向着土壤深处生长,吸取到的养分较台地茶充足,茶叶品质较佳。
cy316.COM编辑推荐
古树普洱,茶中的贵族②
景迈山只是普洱古茶山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多次前往普洱古茶山,让我越发意识到澜沧江是条茶的河流。这种意识,不仅来自于飘荡在澜沧江两岸从大理、保山到核心产区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的绵延数百公里的茶香,还在于云南境内的澜沧江流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2010年5月在思茅区营盘山的中华普洱茶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茶树的始祖——距今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2012年3月,在景谷县茶办主任王强的带领下,我来到距景谷县城只有4公里的芒线村。这个宁静又略显平凡的小村庄,座落在威远江东岸丘陵地带。然而就是村庄所处的这片苍茫翠绿的大地,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第三纪景谷植物群分布区系”,是我国少见的第三纪渐新世植物群,也是惟一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波及的区系。
1978年,地质勘探人员在景谷盆地的芒线村,发现了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景谷植物群化石,并正式被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描述发表。经地质年代测定,这些宽叶木兰化石是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的植物群遗迹,距今约3540万年。“叶形大,倒卵形,长6.4至11厘米,宽3.4至5厘米,顶端缺失。但从叶形轮廓看为纯圆,基部为楔形收缩状。”地质生物学家何昌祥曾这样描述这些宽叶木兰化石。
茶树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被子植物,木兰是被子植物的原始代表,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及茶种的始祖。我国现已发现的木兰化石只有两种,其中宽叶木兰仅见于普洱市景谷县,中华木兰见于普洱市境内的景谷煤场、景东田心、澜沧勐宾等处,以及临沧市的沧源、凤翔,保山市的腾冲,德宏州的梁河等地。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2500万年。从叶片的形态、叶脉构造、侧脉对数及夹角大小、侧脉不达缘、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连、叶尖形态等特征对比,茶树与宽叶木兰、中华木兰植物化石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遗传上有亲缘关系。
结合云南的地质史,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在地球的中生代侏罗纪,云南高原已是一块露出海平面的陆地,濒临暖暖的海洋,地貌起伏并不大。那时到处长满了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还没在这块土地上出现。到了新生代第三纪,许多被子植物开始在这里生发、演化,出现了花果的同时,包括宽叶木兰在内的许多山茶科近缘植物,也开始在这里繁衍生长,为茶树物种的孕育形成创造了条件。到新生代第三纪的中新世,波澜壮阔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开始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光,青藏高原高高隆起,横断山脉也随之出现,昔日几乎是一马平川的云南大地隆起成为了高原。到新生代第四纪,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期来临,许多喜温喜热的第三纪区系植物遭到破坏。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由于地理的缘故,幸运地躲过了冰川袭击的浩劫,保留下许多新生代第三纪遗存的物种,如滇南木莲、树蕨、鸡毛松、苏铁、古莲等,起源于第三纪早期的山茶植物也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滋生、演化并繁盛起来。
由此推断,在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特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茶树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在未受到第四纪多期毁灭性冰川活动袭击的条件下,茶树最终在澜沧江沿岸的大地上得以生存、发展,并传播开来。
已经发现的木兰植物群化石,主要分布在北纬22°5’-25°之间,几乎为北回归线所平分,并横跨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中国境内段为独龙江)三大水系。野生茶树的分布则主要集中在北纬21°08’-25°58’,沿着北回归线南北方向逐渐减少,并自西向东延伸。野生茶树与木兰植物群化石分布多集中于澜沧江流域的北回归线两侧,均为常绿阔叶乔木型,都是南亚热带、热带雨林共生产物,生态习性上都具有喜温、喜湿、喜酸、耐荫怕碱等习性,这是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态习性接受了木兰遗传基因的结果。
从宽叶木兰化石到中华木兰化石,到2700年前的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再到1000多年前的邦葳过渡型古茶树和千年树龄的景迈栽培型茶树王,普洱是世界上唯一保存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链条的地方。尤其是分布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的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面积最大、最原始、最完整的以茶树为优势树种的植物群落。这些发现,向我们完整地展现了茶树所经历的垂直系统演化过程。
古树普洱,茶中的贵族①
“爷爷做茶孙子卖”,这句在普洱茶界广为流传的话语可谓是一语中的,说中了普洱茶的要害。普洱茶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件需要时间的沉积来完成的作品。这种沉积,来自于普洱茶本身的存放,更来自澜沧江流域莽莽群山里成百上千万年青山绿水的锤炼。
当从高峰之巅汩汩流下的澜沧江水与云南大地交融后,缔造了与可可、咖啡相并列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的茶。数百万年前,大自然的神奇之手让茶树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茁壮成长。数千年前,生活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原住民濮人发现并利用野生茶,尔后开始驯化和种植这些茶……从此,茶香开始在延绵的澜沧江两岸山谷间飘荡。
在这条河流的两岸,不但还恣意生长着数百万亩有着成百上千年树龄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聚群,还保留着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链条。如今,濮人的后裔们依旧过着与茶息息相关的日子,而普洱茶也俨然成了最响亮的云南符号。
景迈,最早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再上景迈,依旧是亲切。
澜沧江两岸的茶山,近年来因工作关系每年都会去溜达一圈。去得最多的,是景迈山;心中最迷恋的,是景迈山;还想再去的,依旧是景迈山。每次去,或者匆匆一瞥,或者停留几天,景迈带给我总是熟悉的新鲜,带着一种难言的亲切。
这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近的地方。千百年来,不管时光如何变幻,自濮人在景迈山上有意识地种下第一棵茶苗起,就注定景迈山将成为茶树的圣灵之地。也因此,每个走进景迈山的人,心头始终萦绕着一种奇妙的崇敬。
特别是初秋的景迈,那是一年间最舒适、最惬意的季节。葱郁的绿意依旧统领着这座连绵的山岭,而成熟了的庄稼,以及一些开始绽放缤纷色彩的树木,让景迈山变得斑斓起来。在这样的时节,我来到景迈。倘佯在景迈纯净的山水间,眼睛看到是葱郁的森林、茶园、村寨浑然一体的美景,耳朵听到是蝉的鸣叫、风的情语,整座山岭显得异常的宁静而安详。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贺开古茶山是人工培植历史久远的一片古茶园,这里的古茶树树龄长、植株高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1800米之间。走进茶园,古老的茶树一棵接着一棵,粗壮而健硕。对于许多茶来说,时间是敌人,新鲜度和口感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但对于古树普洱,时间的沉淀让它更加弥足珍贵。摄影/局部)
与我一样,许多人认识景迈山以至迷恋上景迈,是从茶开始的。在景迈山还没被写进书本之前,大叶种茶树就在这座山上以自己最自由的方式恣意生长。山上有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村寨房舍,就零零落落地散布在密林深处、古茶林边。千百年来,生活在景迈山上的各民族同胞,与这座山岭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赐予和古茶园的护佑下,安静而祥和地过着与茶紧密相关的生活。
“我要是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去;要是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怕你们吃光用光;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不完用不尽。”布朗族祖先帕岩冷临终前,给他的子孙们留下了这样的话语。
濮人是澜沧江一带最早的居民,最早利用野生茶和最早栽培、驯化野生茶树的群体,其后裔布朗族、哈尼族、德昂族、佤族等如今是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古茶树的主要主人。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说,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生活在巴蜀、云南一带的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尽管陆羽在《茶经》中没能提上云南一笔,但至少在比陆羽更早的1800多年前,在澜沧县的景迈山上,一场大规模的人工栽培茶树运动已经展开。
(普洱茶自古讲究产区,不同的山里所产茶叶的口感也有所不同。左下图为勐海县勐宋茶区的古茶树,茶区里既有高大的古树茶,也有近几年种植的小茶树。这一地区所产的茶叶山野气强,较苦涩,但回甘快,茶香纯正。摄影/段兆顺)
据《布朗族言志》和相关傣文史料记载,最迟在佛历713年(公元180年),布朗族的祖先帕岩冷就带领自己的子民,在景迈山上种下了一棵棵、一片片的茶林,帕岩冷也因此成为了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种茶的人。相传西双版纳的傣族头人曾把第七个公主嫁给帕岩冷,现在芒景村还有供奉茶祖帕岩冷的庙宇和七公主亭。经过无数代人努力后,布朗族、傣族的先民们不仅驯化了野生茶树,历经生态劫难,还留下了多达2.8万亩的景迈芒景古茶园。
帕岩冷或许想到,又或许没想到的是,正如他临终前的遗言一样,生活在景迈山上的子民们在1800多年后仍能享用着他的惠泽。自2004年国内普洱茶市场再次复兴起,景迈茶价格就一路攀升,到2014年春茶季,每公斤古树茶毛料已经卖到1000多元,茶农的家庭收入基本都在八九万元以上。
或许令帕岩冷更没想到的是,他和他的子民们一棵棵亲手种下的这片历尽沧桑的古茶园,如今依旧生机盎然地与原始森林交错生长在一起,成为了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因其见证了茶树从野生到驯化,再到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史,被日本知名的茶叶专家松下智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是茶叶生产规模划、产业划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缩影,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最重要的实物载体;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活化石,同时它保存的大量珍贵物种、完整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和起所具有的病虫害自我控制机制,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茶叶驯化和茶叶种植方式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
古树普洱,茶中的贵族③
2016年春茶,困鹿山皇家古茶园的春茶,每公斤突破了万元大关,成了整个普洱茶区与冰岛、曼松王子山、薄荷塘等并列,屈指可数的毛茶价每公斤破万元的几个山头之一。
在说困鹿山皇家古茶园之前,先说说古普洱府。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古普洱府城所在即今日宁洱县城。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此设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并在府城建立贡茶厂,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选取最好的女儿茶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
普洱府的设置及贡茶厂的建立,让普洱成为滇南重镇的同时,也让始终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普洱茶走向鼎盛。普洱府辖地包括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及临沧市部分地区,几乎囊括了普洱茶的主产区。史料载“普洱府年产普洱茶八万担”,当时的普洱茶制作、交易可谓空前鼎盛,普洱府城一时成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集散地,也是四通八达的茶马古道汇聚点。现在人们对普洱茶的称谓由来和等级划分,仍以“原产普洱府辖地,并以普洱这一原产地和集散地而得名”为重要依据。
离宁洱县城30来公里的困鹿山是莽莽无量山的一支余脉,为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海拔1410米—2271米,中心地段南北延伸十几里,东西宽数里。山中峰峦叠翠,古木参天,云遮雾罩,雨量充沛。继1986年在困鹿山发现1939亩半栽培型(过渡型)茶树群落后,2004-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组织多批专家,相继对困鹿山茶树群落进行了三次重点科学考察,并得出了权威结论:“困鹿山栽培型茶树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其半栽培型(过渡型)茶树已超过1000年以上。”这一结论,证明了困鹿山处于茶树植物的起源中心范围内。
现已发现的困鹿山古茶树群落总面积为10122亩,地跨凤阳、把边两个乡,由东、南、西、北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分布在把边乡团结村的中寨、新寨、丫口寨境内8183亩,凤阳乡宽宏村境内有1939亩。困鹿山附近的凤阳乡、把边乡、黎明乡境内还有大片的人工栽培型、过渡型的古茶树群落,而这些茶树与景谷、镇源两县的古茶树群落是一脉相承的。
对困鹿山的过往历史颇有了解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兴昌介绍说,困鹿山古茶园有东园、南园、西园、北园之分,清朝年间每到大茶林春茶采摘时节,官府都会派兵上山监督茶叶的采摘和生产制作,并把所有制作好的人头茶、七子饼茶、砖茶全部运抵京城,进贡朝廷,普通百姓根本喝不到这里上好的春茶。在这种情况下,产量和制作工艺都极其保密。正是基于这些渊源,现今困鹿山村的村民大都能做一手好茶,特别是早盛行于清雍正年间的人头茶和方砖茶。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探访古茶山,但困鹿山带给我的感觉依旧是清新而温暖的。村庄已与茶园融为一体,村前的古茶园中单是数百年的古茶树就有数百棵,因为古老,棵棵古茶树都虬劲峥嵘,嶙峋的枝干上长满了苍绿的树苔。古茶树的树身高度都在五、六米以上,采茶时得爬上树,或者是搭把梯子才能采到茶叶。
老社长薛金强告诉我们,仅在困鹿山周围地带,已经普查出的古茶树就多达372棵,树龄基本都在400年以上。这些古茶树每年只能产出300到400公斤的干毛茶,弥足珍贵,每年春节一过,尚未采摘上市的春茶就早已被外地客商抢定一空。
现在村里对这些古茶树实施了农户认养保护的方式,古茶园附近居住的村民,每个家庭都认养了几株古茶树,从4棵到20余棵不等,他们每天除了从事农事劳作,还把部分精力放在古茶采摘和简单打理上。“我们对自己认养的古茶树进行经常护理,这些树可是宝贵的东西。”
说话间薛金强抓了一把从百年古茶树上摘下的茶叶放在火塘前的陶罐里煨烤,琥珀色的茶水盛于粗陶盏里,他边烤边介绍说:“我们平常每天都喝茶,一天只在陶罐里烤一把茶叶,喝干了以后把剩茶再放到火上烤一遍,然后续水,反复冲泡茶味还是很浓。”这种随手而来的茶生活方式,已经深深融入到许多茶农的血脉中。
由于困鹿山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系统,再加上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所产的普洱茶不仅天出自然,而且品位独佳,香型独特。同行者中有一位挑剔的老茶客,近年来对困鹿山的茶情有独钟。他对困鹿山茶的评价是“茶香清雅、高锐、持久,韵长。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转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丰富沉厚,喉韵甘润持久,气蕴上扬而沉实。”对于早已被香烟熏坏了舌头和口腔的我来说,评价中的有些词语感觉玄之又玄,但能得到资深茶客如此高的评价,困鹿山无愧皇家古茶园的称谓。
就在困鹿山四周的莽莽原始森林里,还散落着上万亩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树群落,其中树龄最大的据考证已经2000多年了。这些布满了雨苔风锈的古茶树延续进化为云南大叶种茶的轨迹清晰可见,虽然经历过数千年的沧桑,依旧傲然挺立,年年吐着新蕊,恩泽着守护它们的子民。
2003年7月,在海拔2100多米、坡度达70多度的山坡上,经台湾著名资深茶商黄传芳先生牵线搭桥,著名影星张国立出资认养了三号古茶树。这棵困鹿山三号茶树,胸径2.53米,树高25米左右,分枝三杈,是目前发现的株型较为完好的、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
西双版纳茶区有哪些知名山头?(一)详解古六大茶山
再过不久2017年普洱春茶就将大范围上市,作为我国普洱茶三大主要产区之一的西双版纳,其部分地区的小树茶已经开始采摘,部分地区的早春茶叶开始上市。有茶友问,西双版纳茶区有哪些知名山头?本期就为茶友盘点西双版纳的知名山头。
西双版纳知名山头,总括来说主要是十四座,即位于澜沧江西北方的古六大茶山和位于澜沧江东南方的后起八大茶山。古六大茶山分别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后起八大茶山沿澜沧江,由北向南依次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下面就为茶友,逐一详细解析这十四大茶山。
1、攸乐
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四面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是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
茶山简介:攸乐古茶山,现称基诺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也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茶区。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海拔575~1691米,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8~20摄氏度,年降水量约1400毫米。现存百年以上的古茶园2900亩,年产干毛茶约50吨。
茶叶特点:攸乐古茶树为栽培型大叶种,其特点为香型和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因茶树的树龄较小,茶性较烈。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2、革登
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东北部,东连孔明山、位于孔明山下,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
茶山简介:革登古茶山,现称新乡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且因战乱等原因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就连传说为孔明所种的茶王树也早已死去。海拔565-1950米,累计古茶园不足500亩。此外还有少部分大小叶种混生的古茶树,零星的分布在密林之内,近些年逐渐被发现。
茶叶特点:革登古树茶为栽培型中小叶种,其特点为条索黑亮但不够紧结,属泡条系列,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杯底香好,苦涩不显,苦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汤饱满滑顺。
3、倚邦
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临易武茶山,习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
茶山简介: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山,倚邦茶山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在565~1950米之间。其中身为皇家贡茶的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因被选为贡茶,曼松茶成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价格最高的茶。
茶叶特点:倚邦古茶山既有大叶种也有小叶种,也有被认为是由四川引进的小叶种和当地大叶种混杂后而成的柳叶种。因而倚邦茶既有小叶种的香气,又有大叶种的厚重,其滋味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轻,回甘爽口,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历来为客商首推。
4、莽枝
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位于革登茶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
茶山简介:莽枝茶山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在元代就已经有成片茶园,明代末年已有中原商人进入莽枝贩茶,清朝康熙年间莽枝茶山内的牛滚塘已经成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不过在咸丰末年,莽枝古茶山境内发生严重的械斗,导致茶农出走,茶园大面积的荒芜,损毁严重。直至八十年代才开逐渐恢复元气,现存古茶园面积约为970亩。
茶叶特点:莽枝古茶山的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汤色呈深橙黄色,入口较苦涩,回甘猛烈、生津快,香气清新怡人。
5、蛮砖
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
茶山简介:蛮砖古茶山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因为没有经过过度采摘,以及人工树形矮化改造,老茶园得以较好保存,古茶树密度较高,是目前六大茶山中保存较为完善的。蛮砖古树山的古茶树主要集中在曼庄、曼林两地。曼庄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现有古茶园500余亩;曼林古茶园是目前在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最好的,现有古茶园1000余亩,两地平均树龄都在300年以上。
茶叶特点:蛮砖古树茶为大叶种,其茶条索黑亮、粗长、泡条,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涩较轻,相似易武,汤中带甜,回甘快而且较久,汤质饱满、厚滑,茶树生于山林、环境好,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
6、易武
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属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片区,紧靠中国和老挝边境。
茶山简介:易武古茶山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易武古茶山原属曼撒古茶区,后曼撒因经历天灾人祸,遭到较大损毁,易武逐渐壮大繁盛取而代之成为六大茶山之一。易武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温度17.7℃左右,年降雨量在1800-2100毫米之间,是大叶种普洱茶理想的生长地。古树茶主要分布在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三合村、张家湾等村落。
茶叶特点:易武茶山所产大叶种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显著。尤其是有一定陈期的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易武茶冲泡后汤质柔和顺滑、蜜香高扬、苦涩较弱、口感清甜、回甘持久、刺激性低,因而以香扬水柔、温润柔雅著称,在普洱茶界素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
西双版纳作为普洱茶最重要的三大茶区之一,其境内知名山头较多,本期就为茶友先介绍古六大茶山,下期将为茶友继续讲解西双版纳后起八大茶山,如果茶友想了解更多普洱茶产地、冲泡、品饮等知识,可添加掌柜
“古六大茶山”和今六大茶山,不同普洱茶品质特点
古六大茶山,又称江内六大茶山。
1、革登山: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兰,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新六大茶山(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兰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
2、布朗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非常独特有名。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古六大茶山
2012年春,从勐海到勐腊,我们走了一个星期,从勐腊易武,去象明古六大茶山,我们走了三天,发现象明乡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乡包含了古六大茶山的四座茶山。其中的路可以互相贯通,从蛮砖可以去到倚邦或莽枝,还能从倚邦辗转再去革登。最后从象明直接回到景洪,途径悠乐,古六大茶山算是大概走了一遍。
对于古六大茶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书上,只记得有一个倚邦茶办和易武古街。只有去走了,亲身到了茶园才会明白,为什么倚邦贡茶办曾经会如此辉煌,为什么易武的古镇会遗留那么多辉煌的事迹。那都是背后有庞大的古茶园和众多制茶人支撑着曾经的那个普洱贡茶时代。
车子行驶在山路上,窗外的风景几乎都是茶树,大茶树,小茶树,就算不是生长在路边,也能跳过眼前伏起的小山包看到山高处的那些茶树。只有带路的茶农才知道,到哪个界限,是蛮砖的,还是倚邦的,还是莽枝的。茶农说,古六大茶山真的是有你想象不到的古茶树,几十个寨子,每个寨子后面都有茶树,几乎家家做茶,你看这些大片大片的茶园,这一片是张家,这一片是李家,都是以前祖辈就分好的了,家家都有。
行走在古六大茶山,不管是去哪一家,哪一个寨子,家家都有新茶或是老茶若干,只要想喝,都能喝到最正宗的古六大茶山。我们去了古六大茶山,在茶村行走之后,就直奔了蛮砖。因为那里据说是诸葛亮曾经在那里安营扎寨,埋下铁砖,原名埋砖,后取谐音为“蛮砖”留下很多的趣事和古物。一路上辽阔草原和牌碑。自然是镜头最好的取景处。2012年的春季最后一站,我们途径很多个在广阔的草场,在那里摆最大的动作,在古茶办倚邦寻古迹,在蛮砖最安静的喝茶。这一站更多像是一场旅行。一场以茶为伴的旅行。
古六大茶山的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怎么样
1、攸乐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州景洪市境内,古六大茶山之一,今称作“基诺山”。攸乐茶山东西长750公里,南北宽520公里。古茶园有一万亩左右,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基诺人制茶历史悠久,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他们更加传统、认真。攸乐古茶条索紧实,色泽灰褐,内含物质均衡,香气稳定,滋味醇和,入口有明显的冲击力和冰糖韵,汤色绿黄。
2、革登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革登古茶山位于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是古六大茶山之一。革登茶山气候宜人,森林植被茂密,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革登古茶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水侵出物丰富有机化合物含量较高。革登古茶香气自然鲜纯,滋味醇厚,鲜爽,甘生津有良好的表现。
3、莽枝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莽枝古茶山位于勐腊县中北部,为古六大茶山之一。莽枝曾今是清代茶叶贸易的中心。莽枝古茶灰褐、显毫、沉手;加工地道,条索紧结,匀整,香气为兰花香,轻盈飘逸;汤色橘黄明亮;滋味鲜爽,浓纯,涩度稍显,入口舌面有阻滞感,回甘有力,生津较快,叶底嫩绿。
4、倚邦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倚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境内,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倚邦在傣语中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因纬度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得倚邦古茶芽尖细长,叶面沧桑,老嫩不匀;汤色橙黄,汁浓味厚,回甘生津较强,有古韵,香气具有从易武向班章过度的典型特征。
5、蛮砖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蛮砖古茶山位于勐腊县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蛮砖茶历史悠久,清代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当年的贡茶大部分产自蛮砖。蛮砖古茶外观色泽较深,乌润,有质感,汤色橙黄,胶体丰富,味酽,香高,舌面微苦,回甘强烈。
6、曼撒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曼撒古茶山距易武古镇二十公里,与老挝仅一界之隔,古六大茶山之一。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海拔最高为1950米,最低为750米。曼撒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大叶种,茶叶肥硕宽大,滋味甘甜,香气馥郁芬芳,茶力浑厚天然,有雄性之美。
深谈古树普洱茶的六大忽悠
普洱第一大忽悠:以湿仓来忽悠
湿仓的说法有很多,都说加速转化达到什么什么效果,发过霉不要紧凉凉就没事了,茶还比以前好喝呢,等等,如有漏的请大家指出
本人坚决抵制喝发过霉的茶,先不说有没有害,即使从纯品饮的方面来看,发过霉的茶都是逊色于没有发霉的茶。
普洱第二大忽悠:以汤色来忽悠
想使一杯茶的汤色好看,其实是十分易的事,见网上的评茶专家一见茶汤红点、黄点、绿点就有不同砖头乱飞。
个人认为影响茶汤颜色的原因有很多,同一个茶,不同的存放环境,不同的浸泡时间,拍摄时不同的光线,出茶汤放置时间不同,使茶汤色泽都会有所不同。即使以上条件都相同,仅仅以杯形及容量都可以改变其汤色。
普洱第三大忽悠:以茶树品种来忽悠
茶树种类的说法有很多,如:纯野生茶、栽培型野生茶、驯化型野生茶、野生茶、古树茶、老树茶、大树茶、大乔木茶、小乔木茶、野放茶、老台地茶、台地茶、新台地茶、大灌木茶、灌木台地茶、乔木台地茶、无人工管理茶、有人工管理茶、有人工管理的台地茶都是灌木茶、台地茶都是灌木型、老茶树中也有乔木型和灌木型、古茶树中有乔木型也有灌木型,已更新茶人老师的了,如还有漏了,请大家指出~~~
我认为喝茶,根据口感和观看叶底,略为分别一下树龄即可,毕竟我们是喝茶的茶人,以口感为主错不了多少,太过细化,往往越越搞越糊涂。
我是这样分的:
1、回甘、生津、喉韵在喉咙前面的,水路走下坡路比较快的,称为台地茶
2、回甘、生津、喉韵能到达喉咙,但不深(广东俗话说到喉唔到肺),水路没有明显的走下坡路,但耐泡度相对小点的,称为小乔木或老台地
3、回甘、生津、喉韵能到达喉咙,越深树龄越老吧,水路没有明显的走下坡路,且耐泡度很高,闷泡后茶汤胶质浓强度很高且苦涩感却很少,这些茶统称为大树茶
普洱第四大忽悠:以下农药化肥茶当自然生态茶来忽悠
下农药化肥的茶与自然生态的茶相比,有多大的不同呢?单从你买到的茶,从干茶,口感,叶底,汤色,能分辩得到吗?我就绝对分辨不了,感觉上下农药施化肥的茶,由于成长周期会快点,茶的质感相对会少点,燥感会大点,口感上应该不下农药的比较醇厚点吧!
普洱第五大忽悠:以神化茶气来忽悠
在论坛看到有不少专家都在谈论茶气,茶气是一种喝茶时的感受,其实很难形容,很难以形式文字表达。但见到大家在谈论茶气时,某些人过分神化,把茶气说得会通仙灵、清风生、可冲头顶打通经络……等等的神化,要知道过份神化就是忽悠了。有的人还把一个普普通通的新茶说得比一些砖家谈论老茶时形容的茶气还要厉害,能感受到毛孔的打开,从腿往上一路延伸到背脊逐渐打开,出汗如瀑布。真是看得我冷汗都出了,有点担心要不要给他打个120。
普洱第六大忽悠:以不苦不涩非好茶来忽悠
在论坛见茶友提出对“不苦不涩非好茶”的观点表示质疑,其实没什么好质疑的,谁会喜欢不苦不涩的茶呢。但苦与涩还得相对来看:茶区的特性,如布朗山的茶就带苦的了,茶区特性,如你选择了这个茶说明你喜欢了它的特性,它的苦也是有个性的,如我近来喜欢上老曼娥一样;采茶季节的特性,如春尾,秋茶相对春茶来说,也会涩点,这种情况岁月会把涩退走的,但还得看茶质,如果雨水茶太明显的,建议还是别买为上;转化期的涩,在存放过程中,某时期会比平时涩,这也是正常的;环境转换,如季节天气环境变化较大,或在异地寄过来,茶还没适应周围变化的环境,有时茶会比平时特别好喝,有时却又比平时特别难喝,出现苦涩味也是正常的,这种情况醒醒茶就可以了。
云南普洱六大古茶山细数
云南普洱茶独特的口感和耐贮存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据国家高级茶艺师华凤介绍,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有六座古茶山,每个茶山受地理位置、环境、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所产出的普洱茶品质、口感也各具特色。
1.攸乐茶山
又称基诺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境内,其产出的茶属于云南大叶种茶,叶形分为长叶和椭圆两种,芽叶又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这种茶虽然香气一般,苦涩味重,但回甘快,生津好。
2.革登茶山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东北部,如今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500亩。所产茶属于乔木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香气持久。冲泡后汤色橙黄,品饮时上颚香甜且微有蜜感,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3.倚邦茶山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至今保存有2900多亩古茶园。该茶山海拔1950米,所产茶属于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干茶色泽呈深绿或绿色,味道幽香。冲泡后汤色为深橘黄色,品饮时上颚香甜且微有蜜感,回甘快,生津较好。
4.莽枝茶山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至今保存有1056亩古茶园。莽枝茶山的茶属于乔木中小叶种,茶饼条纹工整,条索均匀。冲泡后汤色明亮,入口较为苦涩,回甘猛烈,生津快,味道清新怡人。
5.蛮砖茶山
蛮砖茶山地处倚邦、革登、曼撒三大茶山之间,古茶园面积1500多亩。出自该茶山的茶饼形状工整、松紧适度、条索粗大、芽头明显、香气醇和、生津回甘明显,品饮时舌面与上颚的中后段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
6.曼撒茶山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中北部,清朝初期这里就已成为茶叶的主产地,但如今大部分的曼撒古茶园已经衰败。曼撒茶山的茶属于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干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其香气高扬、汤水柔和,有“茶中皇后”的美誉。
买茶认山头,普洱古六大茶山你都知道吗?
现在正是秋茶陆续上市的时期,近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看涨。据媒体报道,目前云南山头茶价格更居高不下,涨幅均在30%以上,有的山头茶价格比去年翻了一倍。虽然说不能唯山头论,但是山头确是普洱买者衡量茶品的一个重要依据。作为普洱爱好者的你,对于普洱的“六大茶山”都了解么?
根据产量、面积、范围等标准,云南古六大茶山分别确定为易武(曼撒)、倚邦、攸乐、莽枝、蛮砖和革登。由于这六大茶山都位于澜沧江以内,而人们习惯上将江内之地称之为江北,所以这六大茶山又被称为江北六大茶山。
1、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明清两朝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政治、军事和普洱茶集散中心;明清两代普洱茶六大古茶山通往普洱府所属的思茅厅的要津,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特色:芽叶较小,条索黑亮短细、花蜜香、汤色黄绿、香甜,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细腻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山野气韵好,叶底柔软黄绿,杯底留香。倚邦茶在云南茶中,属小家碧玉型。
2、易武(曼撒)古茶山
易武古(曼撒)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易武(曼撒)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历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
特色:涩显化的快,微苦,生津强烈,回甘持久,滋味饱满,花果香,厚度稍微欠缺,持续性稳定,九泡后微微出汗,闷泡不涩,甜度很好。香气花蜜香,汤色橙黄明亮,入口甜,微涩,秒化,滋味饱满,汤感柔顺,舌面生津,回甘持久。滋味稳定,杯盖淡淡的木头清香。
3、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时就有茶园万亩。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现今保存的较好的一座茶山。
特色:条索松紧适度。色泽墨绿显毫,芽头肥壮,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沉稳,馥郁、持久,茶香溶于水,汤含香。香气从原始清凉变成菌香,冷香又回到花香并带有甜味。茶汤入口滋味饱满、顺畅、香甜中带有淡淡苦底,涩弱苦淡,回味带甜,口腔舒适愉悦,回甘韵长,有森林感。茶汤尾水顺畅温和许多,舌面已没有刺激感,正常时间浸泡已无苦底涩感,冰糖甜感强。口腔甜润、舒适······
4、革登古茶山
革登茶山,古六大茶山之一,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西部,包括今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委会辖区,东与易武、曼腊乡接壤,南与勐仑镇相连,西与景洪市勐养镇、基诺山乡交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从地名便知,革登有布朗族居住过。革登茶山在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面积虽小,但因离孔明山最近,并且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因而在六大茶山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傲人的名气。
特色: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清新怡人,具有山野花韵,香气高扬。汤色清黄通透,汤水柔和,水路超细腻,苦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汤感饱满滑顺。香溶于茶汤中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齿颊留香,喉韵深,甘韵持久,舌面和上颚有薄荷凉,整个茶给人感觉非常柔甜犹如冰糖薄荷水,茶气很强,耐泡。
5、莽枝古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境内,传说是诸葛孔明埋铜(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具体的位置位于蛮砖茶山南面,与革登茶山相连。莽枝古茶山留下来的古茶园,分布于安乐村委会行政管辖之下的各个寨子,主要集中在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地。其中,古茶园最为集中的寨子就是秧林村。
特色:外形匀整洁净,条索完整,开汤后汤色明黄透亮,入口苦轻涩稍重,但化的非常快,滋味丰富,茶汤层次感强,韵味悠长,回甘生津迅猛,沉稳的花蜜香沉于汤水中,饮完后满口留香,茶汤的滑度、厚度和饱满度都不错,茶气足,耐泡。
6、攸乐古茶山
六大古茶山中唯一一个不在勐腊县的,在云南省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基诺族还保留着很古老的饮茶方法,如凉拌茶和火烧茶;历史上攸乐古茶山是重要的茶产地,但并没有制作饼茶、砖茶、沱茶的记录,也不像其他茶山一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普洱茶名茶山之六大茶山
今六大茶山分别是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与古六大茶山全都位于澜沧江北岸不同,今六大茶山全都位于澜沧江南岸。
南糯
南糯在傣语里是“笋酱”的意思,传说傣族土司曾到南糯山巡视,当地哈尼族头人设宴招待,席上的笋酱深得土司喜欢,要求哈尼族每年进贡笋酱,南糯山因此而得名。
南糯山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8℃,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
南糯山村委会辖30个自然村寨,居民均为哈尼族。南糯山茶园总面积有21600多亩,其中古茶园12000亩。
南糯山普洱干茶条索长而紧结,茶汤金黄透亮,汤质较饱满;入口微苦,回甘快且持久,涩味持续时间长,生津猛烈;香气高雅,带有花香和蜜香和浓厚的山野气韵,叶底肥厚。
南峤
南峤茶山如今名为勐遮古茶山,距县城22公里,东邻勐海镇,东南连勐混镇,南与打洛镇交界,西南和西面与巴达、西定乡接壤,北依勐满镇,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
勐遮古茶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平坦,土地宽广肥沃,风光秀丽迷人。勐遮四周的山属于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受孟加拉湾的潮湿气候和干暖西风的交替控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雨量充沛又干湿分明。
甘蔗、水稻、茶叶为该地区支柱产业,建国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大面积茶树被砍伐改种甘蔗,至今,幸存的古树极少。
南峤茶属乔木中叶种,汤水细腻饱满,口感醇厚,入口甜,生津快,满口生香。
勐宋
勐宋古茶山,位于景洪市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62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北靠景洪市小街乡,东面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3.5公里,有傣、哈尼、布朗、拉枯等少数民族。
勐宋古茶山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上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
勐宋在普洱茶界有苦茶之乡的美誉。所产之普洱茶条形肥厚壮实,油性足。茶汤苦味浓烈,苦味化散慢,回甘持久。耐泡,香型独特,喉韵清爽。
景迈
景迈山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
景迈种茶历史逾两千年,茶资源丰富。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内,帮改村、笼蚌村、南座村、那耐村、景迈大寨村、勐本村、芒埂村、糯干村、芒洪村、翁哇村、翁基村、老酒房村等10多个自然村组成了占地面积2.8万亩的景迈山万亩古茶园。
景迈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干茶条索紧结,细而黑亮,茶汤甜味明显而持久,苦弱涩显。耐冲泡,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
布朗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山地区,沟谷纵横交错,山峦起伏连绵,平均海拔达1216米。
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村寨。主要聚居民族为布朗族,属百濮的后裔,世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布朗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平均气温18℃~2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布朗山的茶在普洱茶中的传奇,最出名的茶是“班章王”。
布朗山所产之普洱茶,汤色金黄,带强烈的山野气韵,茶气足,香气足,杯底留香持久。
巴达
巴达山位于勐海县西部,北连西定山地,南与打洛镇毗邻,东北是勐遮坝子,东南是勐冈山地与缅甸仅一江之隔,这里是布朗族与哈尼族聚居之地。
巴达山被誉为“茶树之王”的一株野生茶树高34米,主干围粗3.8米,直径约1米左右,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株野生茶树。据测,这株野生茶树有1700多年的树龄,主干分为并列5枝呈手掌形。
巴达山普洱茶,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汤色黄亮;微涩,苦味强;回甘好,生津快;茶香浓郁,耐泡,山野气韵浓厚。
行峰者胜普洱茶山行思记(5):六大名山皆不凡,无名山头好熟茶
普洱迷人千重雾,遍地英雄上茶山。茶山归来满眼泪,试问普洱该信谁。
接作者上文《行峰者胜普洱茶山行思记(4)》蛮砖、革登没敢上点,此次就不去了,到勐海的路上途经攸乐,攸乐的茶味更柔,喝了两道也就作罢。路过景洪,川哥朋友蔡哥请吃饭,席间旧话重提,蔡哥对当前的山头文化颇有感触,十年前,他们还是可以轻松地拿到正宗的山头茶,可当下却越来越困难,基本上拿不到正宗的古树茶,究其原因还不是钱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喝不明白不懂行。不懂行,多少钱都听不到响,“人心是个无底洞啊!”蔡哥很憾慨。
现在他基本上不追山头了,只要是对口味的,安全有保障的就可以,而且优质的熟茶是他当下追寻的目标,说到熟茶,刚好随车带有焖好的古树竹筒熟茶,蔡哥一喝,满心欢喜,话题自然转到熟茶上了。
高端熟茶是这几年的一个热点,很多人拿生茶的观念来做熟茶,结果都不理想,比如拿老班章,易武等名山来做的熟茶,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像我这种一直在生产第一线的,亲自参与并失败很多的人才深有体会,行峰者胜刚成立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自己做熟茶,当时想着在市场上找发酵好的原料压制就行,没想到,整整找了一年都没有找到理想的,最后决定从源头做出,找一个并不出名,但生态环境好,树种树龄都相当不错的地方,建立两个初制所,专门生产熟茶的晒青毛料,且只用春季的古树茶,解决了发酵过程原料因工艺及季节不同,而产生的不均衡。
对解决令人头疼的“堆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己发酵,工人队伍自己带。而现在所谓的名山茶来做熟茶,因价格等原因,一方面原料的量基本上在几百公斤左右,发酵的群聚效应不能充分发挥,离地发酵,小筐发酵还有很多弊端没有真正意义上解决,在没有理念突破,在发酵理伦上如果还在“厌氧发酵”为主的体系下,小筐基本上只是个噱头。
另外,山头茶原本的山场气息及特定地理及树种的特性,基本上集中在醇类物质中,这类物质极不稳定,在熟茶漫长的发酵过程中,这部分物质大都消耗怠尽,转化出来的代谢类物质失去了原来的特征。所以,名山与非名山,只要树龄上差不多,发酵技术与体系得当,两者差别几乎可以忽略。这点不要说在熟茶上,就是在老的生茶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几十年的老生茶,地域特性很难捕捉,很难区分。
按照茶人的说法,当下谁要在熟茶在还打名山以似珍贵,基本可以判定是“耍流氓”,“但如何让消费者减少体验次数,直接买到真正的好熟茶呢,名山标注又有那么好的识别度,你这又说是在‘耍流氓’。总之,普洱茶太复杂了,每个山头都有一群人在守卫着,每个群体又都有自己的山头,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出去了别人也不认,都是事。”蔡哥深有体会地说。喝酒,喝酒,搞不懂慢慢搞,川哥是不急的,蔡哥当然也是不急的。(文:许木公,
《普洱茶名山之路:从六大茶山到山头主义_古树普洱,茶中的贵族⑤》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六大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