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步普洱茶。
普洱茶作为后发酵茶,在冲泡之前是需要醒茶的,醒茶的完成程度,会影响直接茶叶的内在品质和茶叶最后呈现出来的实际口感。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关于普洱茶醒茶的那些事。
为什么要醒茶?
所谓醒茶,就是让沉睡的茶叶苏醒过来,从而散发出茶叶的本质。准确来说,就是将茶叶和空气、水分等结合在一起,推动茶叶中内含物质的充分析出,形成更好的茶叶口感。
如何醒茶?
一般来说,醒茶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干醒,一种是湿醒。但是不同的茶叶类型,醒茶方式也不同。
由于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新老之分,还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所以不同状态下的普洱茶,醒茶方式也不一样。
散茶
对普洱散茶来说,主要以湿醒为主,即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即入即出洗茶1~2次即可。
紧压茶
在紧压茶中,像饼茶、沱茶、茶砖等茶,在醒茶时就要将干醒和湿醒结合起来。在冲泡前将茶饼撬散后放在无阳光直射、干燥无异味地方中放置一小时完成干醒工作,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湿醒工作。
那么,生熟不同,新老不同的茶应该如何进行醒茶工作呢?
新生茶
由于新生茶鲜爽度足,所以在醒茶时只需要进行干醒工作即可。也就是说,在冲泡前撬散茶饼,并将茶饼放置在无阳光直射干燥,且无异味的地方放置一小时即可完成干醒工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生茶原料较嫩,所以最佳冲泡水温是90~95摄氏度,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产生烫熟味,不利于茶汤中良好口感的形成。
新熟茶www.CY316.COm
由于新熟茶有强烈的渥堆味和杂味,而且茶品火气重,所以需要放一段时间后再品饮。
但在品饮之前,也需要进行醒茶工作。在醒茶过程中,主要以干醒和湿醒工作相结合为主。干醒即撬散茶饼,将其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进行醒茶。
我们建议大家在品饮的前一天进行新熟茶的干醒工作,第二天在具体冲泡时进行湿醒后工作。一般来说,可将紫砂壶作为湿醒过程中的主要醒茶器具,因为紫砂壶吸附性强,能大大吸附茶叶里的堆味和杂味,所以也有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充分析出,让你的茶叶更加好喝。
老生茶/老熟茶
由于老生茶和老熟茶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储存期,所以会形成一定的仓味,因此我们在喝普洱茶之前也需要提前醒茶。
具体做法是,将茶品撬散放在无阳光直射、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放置时间保持在1~2天,推动茶品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茶品内含物质活性的特性。
然后用紫砂壶冲泡茶叶,冲泡之前用热水淋壶,并用沸水洗茶快进快出2-3次后,即可品饮茶叶的口感滋味。这样,一整套的醒茶操作也算是顺利完成了。
这时候的老生茶或者老熟茶的内含物质已经充分被唤醒并析出来了,有助于我们品饮到更好喝的普洱口感。
看了这么多醒茶操作之后,您会醒茶了吗?喝普洱茶前的醒茶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只有这样普洱茶本身的内含物质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也更有利于我们品饮到普洱茶的好滋味。
cy316.Com精选阅读
选对好茶只是第一步,你还得会“醒”
爱喝茶的朋友千万不能因为心急“贪杯”就忽视了“醒茶”这个小步骤。所谓醒茶,是指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与空气和水分接触,茶叶也有一个苏醒的过程。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更便于冲泡饮用,快速醒茶绝对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茶香的品质。
不同茶种醒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冲泡黑茶、青茶、红茶的时候,其方法是从保存状态取出,放入冲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来醒茶;相对嫩度较高的绿茶、白茶、黄茶醒茶方法是冷藏保存取出,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5℃左右的开水醒茶。
中国国家级高级评茶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叶明辉先生认为: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注入温水进入空壶。为了控制好壶的温度,不至于再注水时因为被壶吸收而降低其热量,这也就是“温壶”。待1分钟左右,将壶盖放置好,而后提壶注水入杯以温杯。注茶后加入适度热水来“醒茶”,根据不同茶叶,“醒”到恰当之际,将水倒掉。
醒茶方法
醒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干醒”,指冲泡前的唤醒工作,具体要经过拆分紧压的茶、摊开透气、罐装等种种工序。另一种为“湿醒”,即润茶,也叫洗茶,即在干醒的基础上,用适宜的水及温度使叶片舒展,洗去茶叶表面的浮灰,最终在正式冲泡时茶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湿醒也分为闷香以及温润两种醒茶方法。
醒茶非小事,如果你爱它,那么,“叫醒”它……
撬茶,冲泡普洱茶的第一步
市场上常见的普洱茶都是紧压型的茶叶,与其他类型的茶叶还是有十分大的区别的,很多第一次购买普洱茶的茶友都无从下手,在茶叶店里喝茶都是茶艺师已经撬好的茶叶直接冲泡,现在自己买回家了却不知道如何把茶叶给撬开来泡了。
其实撬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有些茶饼压的比较松,或者陈化时间比较长,茶叶已经变得十分的蓬松了,这种我们直接用手掰就可以轻松的把茶叶掰下来冲泡了。对于压得比较紧的茶叶只用手是搞不定的,我们一定要借到茶刀或者茶针才行。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茶针来撬茶,可以从最外边往里撬茶,也可以从里面往外面撬,这个并没有明智的规定,看个人顺手操作,我们从外面往里撬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把茶针从茶饼的侧边慢慢的插入,在插入的过程中不要只是往里推进,而是要边往里推一边要轻轻的撬动茶叶,直到茶针进入大约四五寸的时候,就可以用力的把茶叶撬起。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块比较完整的茶叶,不会使茶叶太碎。如果不够就这样一层一层的往下撬,如果是从外面往里推的一定要小心,不要被茶针扎到手。这是最重要的,茶叶撬的怎么样没关系,不要伤到人就最好。
如果是从里面往外撬茶的时候,首先一只手抓着茶饼,倒向身体方向的倾斜20度左右放在茶盘上,另一只手拿着茶刀或者茶针在茶叶距离边缘四五寸左右的距离时倾斜的插进去,同样在插进去的过程中要轻轻的撬动茶叶,待差不多全部进入之后,就用力一撬,和上面一样的,这样得到的尽量都是完整的茶叶,不会有太多碎茶叶渣。
我们在撬饼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压得特别紧的茶叶,这个时候茶针插进去的时候就要轻轻的晃动,慢慢的往里面推,如果插进去之后实在的撬不动也不要使用蛮力强行撬茶,拉回来一点少撬一点,之前就有过撬不动强行撬,最后茶针断在茶饼里面出不来的情况,这样白白损失一根茶针也不太好嘛。
进一步发扬普洱茶膏的品韵
中国讯:我们每天都睁着眼睛,但并不等于我们每天看清了世界。或许你听说过茶膏,但并不等于你了解茶膏。源远的历史,精湛的工艺,丰富的有益物质,独沁心脾的茶香……你应该走出误区,去体验茶膏的世界。
发现、发扬而非发明
谈起茶膏,或许有人会不屑一顾地告诉你:“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连茶膏都能被凭空发明出来。”
事实上,我们都误解了茶膏。
“青霉素之父”亚历山大·弗莱明曾说过,“我并没有创造青霉素,是大自然创造了它,我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它而已”,茶膏亦是如此。茶膏本是茶叶加工的产物,是茶中的精华物质,我们的先人不是发明出了茶膏,而只是发现了它。早在公元780年,唐代的茶师已经发现在制茶过程中,茶会出现“膏化”的现象,由于“膏”稀少珍贵,所以一直被列为“贡品”。在清代,对茶膏之爱达致新的高度,其中犹以普洱茶膏为贵。雍正、乾隆年间普洱茶膏广泛受到皇室青睐,以御茶房督造茶膏供帝王享用,乾隆皇帝更是将普洱茶膏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友人。
可惜的是清代以后,由于战乱,普洱茶膏淹没于历史的时光中。直到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遍访数代茶师百余人,悉心收集御制茶膏技艺,耗费原茶达30余吨,经逾百次反复试炼,历时十载,终于公元2009年制成贡润祥普洱茶膏。
贡润祥普洱茶膏成功复原清宫茶膏秘制工艺,并通过科技创新,独创荣获国家专利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将“小分子纳米筛”等高新科技成功运用在普洱茶膏的生产制作中,全面提升了贡润祥普洱茶膏的品质。至此,已绵延发展一千多年的普洱茶膏,重新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所以,贡润祥普洱茶膏是继承先人千年前的发现,传承了几近失传的茶膏秘制工艺,并进一步发扬普洱茶膏的品韵。
普洱茶膏不是被凭空发明的,而是被大自然创造,继而被智慧的先人发现,后又被极具担当的贡润祥茶产业所发扬,集其大成,终成今天的贡润祥普洱茶膏。
普洱茶15问,看懂全部,你就离老茶友更近一步
导读:相信大家对普洱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了,这一次就整理出来一份比较全面的普洱茶基础知识。看看你有那些不知道的,需要的都抱走吧!
相信大家对普洱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了,这一次就整理出来一份比较全面的普洱茶基础知识。
1.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经一定时间贮存转化而成。
2.什么是生茶?什么是熟茶?
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直接压成饼、沱、砖,称为生饼、生沱、生砖。不压制的就叫毛茶。
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再经过人工渥堆最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
3.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
外观:生普洱年限10年以下颜色是墨绿色,熟普洱是深褐色。
气味:生普洱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而熟普洱闻起来有股陈香味。
汤色:生普洱汤色是桔黄色,熟普洱是褐红色、暗栗色。
口感:生茶的味道和绿茶很相似,有苦涩味,但是清香,回甘好,;熟茶的滋味是醇和,甘滑柔顺,绵甜爽口。
4.普洱茶属于哪类茶?
如果你只是要很笼统的去讲这个问题的话,按旧时的说法,普洱是属于黑茶类。新的分类就把普洱自己分出一个类,就叫普洱茶类。如果你要玩得很精的话,可以说熟普和红茶可以算是一个类别,大家都是全发酵茶。而新的生普和绿茶可以算是一个类别,大家都是未发酵茶。而老生普才是黑茶类。因为是唯一的一种后发酵茶,普洱茶(生普)很奇特,所以要灵活地去分析而不能硬给他套上到底是什么类茶。
5.什么是春茶、夏茶和谷花茶?
公历2-4月,农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
公历5-7月,农历小满至小暑为夏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
公历8-10月,农历小暑至寒露为秋茶,称谷花茶。
6.普洱生熟茶的制作工艺分别是什么?
生普洱茶传统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晒干后进而压制成各种紧压茶,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一般的茶厂只要保证原料的品质和能将各茶山的茶菁按消费者的喜好进行拼配即可生产。
熟普洱茶的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干燥-增湿渥堆-压制成品-干燥脱水。但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是极高的,除温度湿度要求外,它对生产环境、水质、酵种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熟普洱茶的工艺技术是茶厂的核心机密。
7.什么是晒青和烘青?
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经炒青、揉捻、摊凉在竹席上在太阳底下自然晒干称晒青毛茶,它可以长期存放。将鲜茶叶采摘回来后,用烘干机进行脱水干燥后出现高香味的茶叶称为烘青,它有保质期,不可长期存放。简单说,晒青是普洱茶工艺,烘青是绿茶工艺。
8.普洱茶功效有那些?
现代医学对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20项:即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预防便秘、解酒等。其中普洱茶对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尤为突出。
9.普洱茶的等级是什么?
普洱茶分为高、中、低档。高级散茶分为:宫廷、礼茶、特级、一级到五级是中等级,六到十级是低等级的散茶。普洱茶碎分为高档、中档、低档茶碎。
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也多梗多。是不是级别越高品质越好呢?No,级别越高只代表茶菁很嫩,和品质并无多大关系。
10.干仓、湿仓普洱,有何区别?
干仓普洱茶是将普洱茶存放在空气流通、相对湿度在80%以下的仓库里,让其缓慢自然陈化,转化为“陈香”品质,这种茶叶习惯称之为“干仓普洱茶”。这也是地处中原的优势,所有普洱茶保留其清、纯、正、气必不可缺少的条件。自然干仓保存的普洱茶在数年之后,香气不但不减于新茶,而且变化层次更加丰富。在适合的环境干仓陈化的普洱茶,才能越陈越香。
湿仓普洱茶是将普洱茶放入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湿仓库里,使其快速转化,但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霉变的普洱茶,称为“湿仓普洱”,多半出现在我国东莞、香港及东南亚等地,虽然汤色转化较干仓明显,但是论其滋味与茶气,与干仓所储的普洱茶不可相比。
11.选购普洱茶应注意什么?
四大要决和六不要:
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
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要:不要以错误年代为标签,不要以伪造包装为依据,不要以深浅色为借口,不要以添加味道为假象,不要以树龄为考量。
12.如何存放普洱茶?
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紫砂用具历来都是以茶相伴而生的,平时我们泡茶,最好的茶具也应该是紫砂茶具。紫砂罐具有其透气,还有就是越用越好的特点,用来存放普洱茶也是最好的容器,其次是环境要清洁卫生,无杂味、稳定的温度与湿度,不要见光。简单讲,就是“干燥通风无异味”。
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但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但是太干燥的环境又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这里有一个方法:在存放的茶叶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所以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
13.普洱茶的茶区和茶山分布在哪?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古六大茶山分别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除“攸乐”在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14.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普洱茶主要含有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单宁、咖啡碱、色素、单糖、蛋白质、有机酸、脂质、维生素等成份。
15.普洱茶冲泡基本步骤
1.普洱茶冲泡用水和水温: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水温以90oC~100oC沸水为佳。
2.置茶量:用茶刀顺茶饼(沱、砖)分层处轻轻撬取,一般投茶6-8克。
3.备具:准备好茶具和普洱茶。
4.温壶涤具:茶具中置入烧开的清水,主要起到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
5.投茶:将普洱茶置入壶中。
6.润茶:沸水冲入壶中,快速倒去(称为醒茶)。
7.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8.分茶:壶中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保持茶汤浓淡的均匀,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
喝普洱茶的人一定要看,也许你的第一步就做错了!
茶事中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撬茶,有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只撬了些茶沫,有的时候茶针一用力又扎到了手,扎到流血也是常有的事情。
此时客已到,水已开,容不得自己暗自伤神······
想要泡得一杯好的普洱茶,第一步就是先把茶给撬好。撬茶其实并不难,今天就和茶鲜森一起学习“如何温柔的撬茶”吧。
不同茶的撬法
普洱茶的紧压方式主要为砖、饼、沱。
砖茶
茶砖的侧面很容易找到解茶的突破口,从侧面边缘找一个缝隙,将茶针插入,然后将茶撬起。对于压制比较紧的茶砖,或者为追求条索的完整,可以用茶针从表面慢慢剥离。
饼茶
首先把茶饼翻过来,凹下去的一面朝上,然后用手掌给茶饼松一松,茶刀从茶饼凹处入手,撬松后从相邻的地方再次插入,按量撬取。
沱茶
沱茶是三种紧压茶当中压制得最紧的,撬茶的时候还是将茶叶凹处朝上,从茶沱的边上寻找缝隙,插入后往里轻轻一剥就可以了。
撬茶的要点
1.见缝插针
2.用力不要过猛,否则有可能误伤自己。
3.茶针顺着手的方向,而不是对着手。
4.撬茶前预估好量,就不会多次撬或者撬太多。
那为什么要做成茶饼或茶砖等紧压茶呢?
一、便于运输
早在几千年之前,我国西南地区的商贸之路“茶马古道”就已经开始担负着西南地区的贸易重任。而在茶马古道上的商队,中国往外输出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云南的普洱茶,古代的物流并不发达,运输基本上全靠的是马或者骡子来驼着走。如果全部装的是散茶的话体积过大,这样会大大的减小一次能运输的茶叶数量。
把同等体积的茶叶蒸压成饼或者砖的话,这样可以增加一次马队能够运输的茶叶数量。古代因为外贸交易,政府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做了一些强制的标准,用来标准化茶叶交易,这样可以方便政府收税和更方便的交易。如一提饼茶是7饼,每一饼茶是357克约等于2.5公斤。一件茶叶为12提约等于30公斤。这样一来即方便买卖,又方便收税,同时也方便茶叶厂家的管理。
二、越陈越香
紧压茶可以香气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就普洱茶追求“越陈越香”的特点来看,收藏普洱散茶较有利于品质的陈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陈放时间长的普洱生茶会在自然转化过程中产生特有的香味,如果把茶叶陈放在空气中时间过长,茶叶的香味很快的就会散发掉。这样会十年二十年的普洱生茶没有一点点的香气。这就让普洱少少了一分色彩了。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叶会自动氧化,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转化,这些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
1.普洱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普洱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
2.普洱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的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
3.氧气和光线与普洱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
4.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基础还得靠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茶叶原料本身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再辅以优良的工艺,紧压成饼,才能转化出优质的普洱陈茶。
普洱茶几千年前就以饼、砖、沱这些形式存在,其中有它独特的韵味。
普洱茶后期能否完美转化“看”哪一步骤?杀青
杀青,是普洱茶的初制程序之一。而就这个看似简单的程序恰恰在普洱的后期转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咱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普洱茶的杀青?它为什么要杀青?在普洱茶尚是鲜叶的时候,需要用高温将这些鲜叶的水份去除,这样才能破坏鲜叶中茶多酚的酶活性,进一步阻止茶叶中的酶促氧化反应。
恰恰就是这一步影响了普洱茶的后期转化和普洱茶香气的形成。
后期转化:普洱茶作为后发酵茶,会有一个漫长的后期转化过程。如果在杀青的过程中,工艺不足,也就是说茶叶中的酶活性没有被彻底“杀”死,茶叶中的微生物继续活动,在后期存放的时候,就可能导致茶叶发生质变,原本甜醇的口感可能会发酸或者是其他怪味出现;
如果杀青锅中,茶叶会出现焦化(碳化)现象,即便是经过时间的存放,茶中仍旧会有苦涩味。也就是说,在后期的转化过程中,茶的味道会过于浓郁,从而显得苦味更重,影响茶汤原本的口感。
而杀青正好的普洱茶,抑制了茶叶的酶活性,减缓了发酵的速度,在后期转化的过程中,茶叶的陈化效果会出现一种质的变化。
香气:杀青对于茶香气的影响主要是散发青气,发展茶香。
鲜叶杀青不足,不仅新茶中会有青味,即便是存放到一定时间的老茶中,也会有一股青味出现,有些还会发展成青臭味。
如果杀青过重,茶香中会有一种较浓的焦香味,不同于一般普洱茶的清香或者醇香,这种茶香中会有焦糊味。
普洱茶杀青一般以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抖闷结合的方式进行,如果杀青的程度适宜,茶青味消失,并在后期转化的过程中使得茶汤香气饱满而纯正。
普洱茶的优劣不仅表现在原料上,很大一部分在于其工艺上,杀青作为其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影响着普洱茶品质的好坏。
当然原料、工艺以及后期仓储等的共同作用才能成就一款好的普洱茶。
耐泡就是好茶?浅析普洱茶的耐泡度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
不论生茶熟茶,在多次冲泡以后,茶的汤色和滋味依然稳定持久,冲泡次数的多寡,似乎成为了这款茶好坏的具体呈现。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事实上,冲泡次数与耐泡度在概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耐泡度是每款茶客观具备的,不会因后天的冲泡手法而改变;而冲泡次数是会受主观影响的,会因茶叶本身耐泡度、投茶量、冲泡手法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
首先看茶叶的“耐泡度”跟哪些客观因素有关
1.原料品种:云南大叶种——天生耐泡(决定因素:60%)
与耐泡度直接相关的,是茶品的内含物质高低。看内含物质高低,最为科学的还是看“水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可溶性糖、水溶果胶、咖啡碱等形成茶叶丰富滋味的重要成分。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普遍在40%以上(勐库大叶种可达46%以上),在冲泡时可释放的水浸出物多。因此与其它茶类相比,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可以说是天生就耐泡。
2.原料细节:树龄、季节、区位(决定因素:20%)
同样的大叶种原料,其水浸出物也会有高低几个百分点之分,这些原因主要是原料的树龄、季节、区位造成的。这就是细分茶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参考,例如:勐库茶区高山区老树春茶普遍可以达到47%以上的水浸出物,而同区位的夏茶水浸出物则要下降6、7个点,滋味、耐泡度就不如春茶。
3.原料采摘:茶叶老嫩度(决定因素:20%)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一般是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因为芽叶梗中所含的物质比例不同,这个采摘标准有利于茶叶呈现出较好的口感滋味,也让茶叶在后期产生更好的转化。如果芽头过多或者老叶老梗多都不是一件好事,会打破茶叶的滋味平衡,影响茶叶耐泡度。
我们来看另一个概念:冲泡次数
冲泡次数与先天茶品品质以及制作工艺、冲泡等后天因素都有关联。
1.原料:品种、季节、区位、树龄、采摘(决定因素:60%)
首先,影响冲泡次数的必然有原料的不同,不同的茶先天耐泡度就有区别。先天品质好,则只要正常泡,次数都不会少于15泡。先天品质差,则再用多好的手法,也无法化腐朽为神奇,比如一款10泡见分晓的茶是不可能发挥到30泡的。
制作工艺、冲泡把握等后天因素会让同样一款茶在冲泡次数上有一些浮动,为“耐泡度”带来一些“错觉”。
2.揉捻:决定滋味、香气的释放速度。(决定因素:20%)
在揉捻这个环节,茶叶一般会揉出抛条、中条、紧条三种。紧条茶加工时揉捻充分,茶叶细胞壁破裂多,出味快,出汤控制不好,泡数就会减少;中条揉捻适中,内含物释放不紧不慢;抛条则揉捻轻,呈现细水长流的风格,给人很耐泡的感觉。
3.冲泡方法:(决定因素:20%)
冲泡方法是影响“泡数”的一个后期关键环节,从投茶量、茶叶形态(散茶或紧茶)、注水比例、出汤速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到茶叶最终的冲泡次数。同一款茶用不同的冲泡方法、不同的浓度,冲泡次数甚至可能有10泡之差,呈现的滋味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对比品鉴试茶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很多不确定因素统一,若是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去把控冲泡引导品鉴,那就再好不过。
冲泡次数是说明一款茶大概的耐泡度和大概品质的比较直观的数据化方式,但切不能因泡数多寡妄下定论。因此对于冲泡次数和实际耐泡度,我们还得理性来看,切不可混淆等同。
后天存放的方式也有影响
1.紧压茶和散茶
此外就是紧压茶(沱、饼、砖)与散茶之间的耐泡程度。众所周知,普洱茶紧压茶是由毛茶紧压而来的,然而有很多人认为紧压茶的耐泡程度比散茶更高,其实这种认为是有误的,只因为紧压茶在陈化种滋味变得更加俨然、浓纯持久(多指普洱生茶),才会造成这种错觉。但别忘了之前说过的紧压茶也是由之前的毛料甚至是散茶压制而成的,在新茶头年或是次年,耐泡程度程几乎区别不大。
但凡事都是有特殊的,你比如说,毛茶从鲜叶采摘到制作完成,再到晒干,高温会使鲜叶中芬芳物质挥发,鲜叶中酶物质停止转变,经过阳光,完成的时间最多10个小时。茶叶从鲜叶到杀青缓慢的干燥,茶性是最为浓,不论滋味,香气,都是很好的。所以大多数人,喝到毛茶,觉得不错就会大批量采入,结果发现蒸压成饼以后,大失所望。
而一开始选好料,目的就是为了压制成饼、成沱之后的茶,放上个三五年就不一定了,这就要根据用料,陈放环境和转化的效果,仔细品饮后来定了。因为随着时间间隔距离的拉大,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一时很难做出判断。
2.新茶和老茶
很多茶友买到新茶,迫不及待的想撬开来偿个鲜。此时或许茶饼经过高温蒸汽,或是适度烘干,茶性并不温和,通常会在前四泡显得香气非常浓郁,滋味浓强。但是到8泡之后,茶味就开始减淡了,有的茶叶慢慢的开始苦、涩起来,最后除了这两种感觉之外基本和喝白开水无两样。所以很多喜欢喝茶的人喜欢看热闹,非要看看十泡、十五泡以后茶叶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茶汤中是否还有滋味。
老茶也有不经泡的,不经泡不能轻下结论判定茶好与不好。毕竟普洱茶耐泡程度不是作为衡量茶叶好坏、优劣的标准。正因为茶老,经过多年转化,内含物质综合下降到非常适合品饮的角度。因此,大多数普洱茶老茶它是不耐泡的,不过汤色、香气和滋味口感会集中在3—7泡之间,过了之后,就明显的能感觉到茶淡了,而能泡到十五泡以上依然茶气十足的老茶好茶,却已经很少了。
一款茶的好坏并不是但看耐泡度就可以决定的,耐泡度也只是茶叶品质的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在品鉴的时候还要注重于茶品的香气、甜度、层次感、饱满度、韵味、耐泡度(持续性)等综合品质,细细品味每一泡茶,做到品鉴完整。
对于普洱茶的品鉴,需要有良好的准备,还需要考虑到客观因素,并多一些耐心。毕竟,了解实际品质才是我们品鉴的目的。普洱茶,细心品,方得真见地。
普洱茶膏的这一路
普洱茶膏的这一路!普洱茶膏始于唐,成于宋,盛于清。
唐朝的制茶者首先在蒸青工艺中发现茶汁的膏化现象,“茶膏”一词正式得名并出现在古代文献当中。
到了宋朝,随着茶业的兴旺和技术的进步,制茶者采用压榨的工艺,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茶膏第一次作为独立产品出现。
茶膏在清朝发展到鼎盛。云南土司采用大锅熬制办法生产的产品随茶马古道传入西藏,得到西藏上层人物的青睐;而清宫御茶房精制的茶膏,据说有186道工序,历时72天,珍贵异常,是皇室贵族的专属饮品,还作为国礼赠送外国使团。
遗憾的是,随着清王朝的解体,御制茶膏的工艺不幸失传,普洱茶膏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年代,中茶公司曾接受国家任务,采用大锅熬制的方式为援藏干部制作过一批茶膏,终因工艺陈旧落后,品质较差而不为援藏干部们接受,普洱茶膏再次销声匿迹。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台湾和香港的带动下,普洱茶逐渐在中国大陆再度兴起,2007年达到高潮,而在当年普洱市政府主办的“百年贡茶回归故里”活动中,伴随龙团回归的几颗清宫御制茶膏,再次掀起了普洱茶膏热,民间、企业纷纷开始研究茶膏生产,不时有些小批量的产品面市,使得普洱茶膏这一神奇古老的产品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普洱茶膏复出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清宫御制茶膏的技术已经失传,目前制作的茶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沿用传统大锅熬制的办法,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主要是一些技术陈旧的企业和个体茶农,由于技术落后和长期高温熬制,使得产品汤色昏暗浑浊、茶气淡薄,同时有一股焦香味甚至焦糊味,饮用后很容易上火。
二是采用类似速溶咖啡的生产工艺,多为一些新企业采用,产品多为粉末状或粉末压制的药片状,由于工艺原因,此类产品汤色发暗,有焦香味,饮用后也比较容易上火,有些产品中甚至添加了麦芽糊精等配料,严格的说,这类产品不能称作茶膏。
三是采用类似中药的生产工艺,这类工艺优先于前两种,产品纯度较好,但由于倾向于药品技术而难以兼顾茶膏特有的色、香、味、型,使得茶膏的品饮和鉴赏乐趣大打折扣,难以满足普洱茶膏爱好者的需求。
事实上,普洱茶膏产品虽小,其生产过程却包含了大量的理论、工艺和技术难题,绝非一番头脑发热即可解决。
“适口为珍”的普洱茶就是好茶吗?
“茶无好坏,适口为珍”,刚开始接触普洱茶时,大多数茶友都听到过这种说法。如果将范围扩大一些的话,这句话似乎适用于描述所有茶类。
喜欢的就是好的,对于喝普洱茶这件事来说,也是这样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好品质的普洱茶都是有标准的。在评价普洱茶的品质高低时,感官审评是比较常见又相对客观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的普洱茶,对应到人体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个层面,所带来的感受必须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
对于目前有人在说的“好的普洱茶,既是有标准的,又是没标准的”,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普洱茶的好坏,要综合考量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茶品的香气、滋味、口感等除了要符合好的标准,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喝茶喜好,好品质与符合个人口味兼备,才是好普洱茶。
但是在喝茶时,用“茶无好坏,适口为珍”这句话来解释“什么是好品质的普洱茶”,无疑会漏洞百出。不同的人喝茶的经验不同,茶叶知识的储备也不同,在喝茶的过程中,自然会对普洱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做出不同的理解,甚至仅仅只是以喝茶时身体会有何反应来定义茶叶品质……如此得出的“好”普洱茶的结论,不仅不具备参考性,更不具备普适性。
所以,你喜欢的普洱茶不一定就是好的。好品质的普洱茶,只有在感官审评达到“好”的标准的基础上,再讨论个人喜好才有意义。
如果对普洱茶的品饮价值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知,在“有标准的好”的范围内,挑选一款符合个人喜好的普洱茶,这样的普洱茶才是好茶。
普洱茶膏的“这一路”
普洱茶膏的“这一路”!茶膏溯源之《茶经》汉代时期,茶叶是居民的日常饮品,“茶人”群体也由此出现。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其著作《茶经》中以及多次提到“膏”字,指出真正的好茶是“含膏者皱”,这里指的“皱”,是说含膏的茶外形褶皱,茶汁流失少、茶味浓。
宋徽宗——以“膏”鉴茶
宋代朝野“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喝茶成为当时的潮流。制茶者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更为重视。当时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
宋代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是爱茶之人,其对“珍膏油其面”则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好坏做为鉴茶标准,他在其撰写的著名的《大观茶论》一书中,就如何从外观鉴别饼茶时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意思是说: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饼茶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茶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膏稠者,是宋代好茶的代表。
清宫普洱茶膏
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制膏工艺。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而且这种用大锅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云南将茶膏进贡给大清皇帝,皇帝喜爱无比却害怕被投毒,于是下令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独自制作茶膏,创造了“压榨制膏”工艺,茶膏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普洱茶膏一跃成为宫廷御品,茶膏由此到达了全盛时期,但随着清朝的灭亡,茶膏进入了长达70余年的隐退期。
近代茶膏随着拍卖重现市面
2004年2月8日,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将家中收藏的普洱茶膏拍卖,让茶膏重现。此茶膏来源无从考证,只知为清宫贡品。此次拍卖,将被遗忘在历史洪流的普洱茶膏再次曝光于聚光灯前。普洱茶膏的身价再次飞跃。
现代茶膏
由帝茗堂研发现代制膏工艺制作的御茗堂普洱茶膏,不仅地传承了清代普洱茶膏压榨工艺的精髓,而且还独创了低温多级萃取技术,并成为专利,其保证了原茶生物酶的活性,并且采用创新超滤技术,令成品茶膏内不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真正做到精华纯饮,并且口感保留了原茶本味,真正做到茶中精华。
没有藏好茶,那就是对普洱茶最大的恶收藏普洱茶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以前看到一句话:愚昧是最大的恶。一直都不太理解,后面才知道,这是真的。众所周知,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不同,就是“越陈越香”。如果你不懂存茶,或说对这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知识,有可能让你的茶变成一堆垃圾。
一饼茶存放多年后,其品饮价值会翻几倍,这样的事情,我们屡见不鲜。对于普洱茶友来讲,做梦都希望自己藏的茶随着时间增值。即便不出售,自己喝请朋友喝也是贼有面子的一件事。说明我多有眼光,对吧!
可有些好茶,却活生生被“糟蹋”了。比如上次山竹莅临芳村,没有让芳村蓬荜生辉,却损失了上亿。所以,如果没有藏好茶,那就是对普洱茶最大的恶,最大的辜负,哪怕那茶是茶王树,是古树茶,都会因你的无知、忽视,变成一把真正的叶子。即便曾经赢得世人的青睐,最后也会留个大大大的遗憾。
很多人茶友都没有专业的仓库存放自己的爱茶,大多数人都是腾了一个小房间来存放。那在家里存茶要注意什么呢?如何才避免自己的茶受潮发霉?如何才藏出带有岁月痕迹的高品质的茶呢?
藏就是存贮,就是存放方法与条件。存贮是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品质的非常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们就要注意4点:光线、湿度、温度、密闭度
光线具有很强的穿透作用和促氧化作用,紫外线会直接影响酶的活性,是普洱茶存放中必须避免的。不避光的普洱茶,存放久,会有股“日臭味”。
湿度过大是普洱茶存贮的头号杀手。据实验观测,普洱茶45%~65%湿度值时,茶香释放最佳,超过70%后,空气湿度会将茶叶释放的香味大量吸收,加速普洱茶香味释放,不利于越陈越香。
温度会减缓或加速普洱茶的变化。在20°C~45°C时酶的活性最佳。低于20°C会减缓普洱茶的变化,如果高温高湿就容易使微生物繁殖,加速发酵酶变。
那要不要密封?存茶室通风与否关键受存茶目标的决定。如果要想得到越陈越香的茶,则茶仓要密闭,如果不追求越陈越香,只追求变化速度和和红汤则可以通风存茶。
如果要存放的茶是别人已经用过一般存放方法存过纪念的茶,那存法就比较简单,因为自然存上三五年后的茶,改变方法也难有越沉越香,存放时只需注意避光、防湿、无异味就可以了。如果存的是新茶,不追求越陈越香则同样只需避光、防湿、无异味。
这些问题,你要回家盘查一下。
泡普洱茶之前,这么做更好喝
葡萄酒在喝之前,有“醒酒”的说法。让酒与空气接触,使酒的香气散发出来。在冲泡普洱茶时也有醒茶的步骤。
具体如何通过醒茶,让普洱茶更好喝呢?
今天杯小茶与大家分享普洱醒茶的几个好方法。
醒茶是在空气、水、温度的作用下,使茶叶里的物质剧烈运动,这样一来,茶叶的滋味和香气都得到释放。对普洱来说,醒茶能显露其醇厚滋味和陈香来。
同时醒茶能去除普洱不够愉悦的气味,比如普洱生茶可能带有的烟火味、日晒味,普洱熟茶的渥堆气,普洱老茶的沉闷味等,因此醒茶对普洱有重要的意义。
普洱醒茶的方式有两类,分为“干醒”和“湿醒”。
干醒
1.整饼撬散法
一次性将紧压的茶全部撬开,之后不需要再多次撬茶饼,可直接冲泡品饮。
将全部撬散的普洱放入醒茶罐中,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用,一般熟普存1周,生普存1~2周,老普洱茶则至少需要存放1个月。
醒茶罐建议选择透气性较好的紫砂罐、陶罐。这种醒茶方法尤其适合熟茶,可以散开熟茶的渥堆气。
2.随撬随喝法
将“撬茶饼”这件事分次完成,每次要喝茶时再撬取茶叶,随撬随饮。这种“干醒”方法适用于相对忙碌,没时间和工夫专门挑时间撬整块茶的茶友。
将普洱茶饼在通风处保存,或存于透气性良好的茶罐或饼茶袋中2周。之后想喝的时候拿出来喝即可。撬饼时沿着茶饼边沿转着撬,先喝与空气接触的那个部分即可。
小贴士:不论是否一次性撬散茶饼,都需要注意存放茶叶的环境,避免杂味、潮湿和光线直射。杯小茶建议,将茶叶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可以避免降低茶叶的品质喔。
湿醒
1.闷香
先将盖碗用沸水温热,再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盖碗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
2.温润
闷香过后,打开盖碗的盖子,采用环绕注水的方式注入100℃刚刚沸腾的热水,将茶叶浸润,随即将茶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紧压扁实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
温润的次数视情况而定,一般生普温润1次即可,熟普要温润2次,老普洱茶、老茶头温润2~3次。
如果是散茶,而非紧压茶,则无论生普熟普温润1次即可。
普洱的醒茶不单单包含冲泡时的“洗茶”,还有冲泡之前的“唤醒”,两者兼顾才能呈现出普洱茶更好的品质。
冲泡前的醒茶需要一段等待的时间,不过总有些喜欢琢磨的茶友,爱研究普洱茶存放过程(干醒)中品质的变化,从第一次遇见喝起,直到喝到他们心中最佳的普洱茶口感。
其实喝茶无定法,这种品味时间对茶叶口感的影响,也是值得一试的喔。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泡普洱茶之前没有这一步,你就是在浪费好茶!》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可步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