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存茶。
茶不仅好喝,而且还有很强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并喜欢上了喝茶。
如果家里来客人,长辈们也都会泡杯好茶招待客人,但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存茶真的是一件“技术活儿”。很多小伙伴都会有这样一个困扰,每年家里买很多好茶,却容易受潮变质,这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不用担心,接下来教你4个保存茶叶的小妙招,保证茶叶储存时间长,不变质。
茶叶冰箱
在储存期间,专用的茶叶冰箱是解决大规模储存和保存茶叶的最有效方法。考虑到茶叶质量效应和节能,一般冷藏温度控制在4-10°C,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最佳。
但值得注意的是,茶叶出仓库时。如果温度超过10°C,将整箱(袋)茶叶从冰箱中取出,应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等待茶叶的温度与气温相同,只有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打开。如果您在茶叶离开冰箱后立即打开茶叶盒(袋子),冷却的茶叶会立即产生冷凝水,导致茶叶吸收水回潮,从而促始老化。
茶叶罐
茶叶具有非常浅的吸湿性和吸附性的,所以对于它的储存,最好是用一个密封性较好的物品来放,一旦密封不到位,不仅串味严重,更会失去茶香,时间一久就会坏掉。保存的时候用灌装的器皿来储存茶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并且罐子应该放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这样就能很好地保存茶叶了。
薄膜袋
如果家里面没有类似的罐子,也可以用薄膜袋带储存,因为一般的薄膜袋的封口处都有可以密封的胶条,将茶叶放进去之后,只要把袋子里面的空气挤出来就可以了,当然防止的环境还是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放在常温阴凉处比较合适。
保温瓶
茶叶的存放要注重干燥、避光、低温、少氧储存,还要忌水分含量高、接触异味、光线照射、高温环境,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保温瓶存储,将茶叶装在干燥的保温瓶中,盖紧瓶塞,然后用胶布封好,这样能避免直接接触到空气,可以长久保存。
cy316.cOm扩展阅读
了解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
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躯干:用来感受茶气。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躯干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 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严格来讲,高明的品鉴家应该可以蒙着眼睛来判断一款茶的年份和好坏。我们知道了人体五种器官和部位在鉴别普洱熟茶中的分工之后,就可以开始来鉴茶了。普洱茶是存在在多维空间(原料、 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中的物体,而我们 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保存茶最重要的四个问题!
影响茶品质的四个问题!很多茶友有反应一个很大的问题,茶叶放在家里一段时间后喝就不一样的,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呢?
温度
温度温度对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南方的七八月间,气温有时会高达40℃以上。
即使茶叶已经干燥避光贮藏了,也会很快变质,使得绿茶不绿、红茶不鲜、花茶不香。
因此茶叶应采用低温保存,最好能将温度控制在0℃-5℃之间。
空气
氧气在自然环境的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
若茶叶不经任何保护就直接存放在自然环境中,很快就会被氧化,使汤色变红,甚至变成褐色,茶叶也因此而失去鲜味。
所以,目前有些地方采取抽气充氮、密封贮存的方法来储存茶叶。
光线
光线光能使茶叶内部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如果把茶叶放在日光下晒1天,则茶叶的色泽、滋味都会发生比较显着的变化,从而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
因此,茶叶一定要避光贮藏。
水分
水分含量有资料显示,当茶叶的含水量超过6%时,各种成分的变化就开始加快。因此,贮藏茶叶的环境必须干燥。
普洱茶的四个小常识
一、小青柑和大红柑有什么不同?
小青柑的口感,相比较柑普茶确实有所不同。小青柑的柑皮香气更加浓烈,与陈年普洱相融合后,其柑果清香味尤为突出,是柑普茶所达不到的。小青柑采摘时尚未成熟,果香四溢,这也使得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存放,与熟普的融合效果也会更佳,后期的转化效果极佳。
二、老茶和新茶能存在一起吗?
新老茶叶建议不要存放在一起,应区别对待。有条件的收藏愛好者,同一类型的普洱茶,如同为普洱熟茶或同为普洱生茶,由于茶叶的基本风格类似,可以将同年份,不同制式(散茶或紧压茶)的茶品整理,收藏,存放在一起,使收藏的普洱茶品“批次”分明。不同年份的同类茶品,最好分开存放,以防止“老茶染新味”;但可以将少量老陈茶与新茶一起存放,以利有益微生物进行“接种”、加速“陈化”。对于无法满足上述普洱茶收藏条件的爱好者,亦应做到“分清批次、分类整理、适当隔离储藏”,尽量减少储藏期间不同茶类的相互混杂。
三、甘甜是舌头哪个部位感受到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四、为什么茶汤放凉了会浑浊?
茶汤“冷后浑”不可避免,氧化后的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随水温降低而析出。普洱茶,浑浊活性蛋白是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中必然含有的一种蛋白,溶解度较低,易随水温降低而析出,是一款茶物质含量丰富的体现之一。
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告诉你普洱熟茶可以转化多久
尽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发酵使茶叶提前转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渥堆发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内含物还未完全转化,香气尚待提升以及韵化出其他气味,堆味、杂味需散去,燥火味要减轻,滋味需达到醇厚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去酝酿,这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结合实践而言,四个维度决定了熟茶的转化时间。
等级嫩度
等级、嫩度高,意味着内含物丰富,转化空间大,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这类似于渥堆发酵中嫩芽的发酵周期远大于梗、黄片,熟茶陈化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宫廷级紧压茶陈化年限可达20年以上,但是黄片砖这种类型10-15年满打满算都算高的了。
发酵程度
发酵偏重,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有一定的转化年限,但是由于重发,内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转化空间小,比如7581砖,重发酵,3-5年即可出陈香,10以内品质就达到了巅峰状态,10年后内质衰减。
发的轻,保留的内含物多,转化空间大,甚至可以人为延长熟茶的转化时间,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的特别轻发酵熟茶,主打收藏,不过这就又有点跑偏了。
仓储环境
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熟茶在这样的的环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湿热作用明显,后转化速度明显而剧烈,相比昆明区域,陈化速度超出50%-100%,广州存三年,相当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长时间,比起北方地区那种温度低、还干燥的区域尤甚,广州一年就可超过北方三年多。
压制紧实度
压的紧,后转化过程中与温度、微生物、空气的接触面小,甚至厌氧发酵,当然发酵缓慢;相反压的泡松一点,孔隙大,砖饼沱的透气性好,与微生物、空气充分接触,后转化速度就快,铁饼这类产品,陈化时间可以长达30-40年,一般泡饼则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属于哪一类,对号入座,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即可大致判断转化年限。
而当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转化时,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身体: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身体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对此,我们把普洱茶熟茶的存放及转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熟茶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熟茶勇敢、迷人,但也为年轻而犯错。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的熟茶是一种魅力,一种执着,一份珍藏,一种安静。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的存放、转化、品味和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原料、讲工艺、讲时间,讲存放条件。
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技术、好的存储、再加上时间的味道(3--5年以上的存放转化),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植物烘干后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口感特点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以下就简单为你介绍一下普洱茶四个阶段的口感:第一阶段“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以上
好普洱茶应有四个特点
好普洱茶应有四个特点:
普洱茶的香气
荷香:荷香就是指普洱茶中会透着类似荷叶的清香。荷香多出现在以晒青芽茶为原料制作的散茶上。兰香:普洱茶中最珍贵的香气。兰香是荷香和樟香的结合体。一般用三级、四级和五级茶青制作的普洱茶都会有沁人的兰香。樟香:樟香是普洱茶里面含有芳樟醇的物质,这种物质须经过发酵才能散发出来。一般是经过发酵的熟茶或是年份较长的生茶和经过入仓的生茶。
普洱茶的汤色
好的茶汤应该是,通透明亮,清澈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反之不好的茶汤就会模糊暗哑,浑浊而稀薄。
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主要有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和无味,其中甜味和无味是上等普洱茶的必备品质,苦味和涩味则是普洱茶所共有的味道,而酸味和水味则是下等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的叶底
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叶脉凸显,触感生硬,叶面碎烂,无弹性,则为次级品。生茶则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的水分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较红亮。
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二)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就像小女孩,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熟茶就像女孩转变成的少女,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盘点 | 普洱茶熟茶的四个问题
第一: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浓熟发酵
4-6成发酵程度视为轻发酵,7-8成视为适度发酵,9成为浓熟发酵,9-10成为重发酵。那么,在发酵中是如何实现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以及浓熟发酵呢?是否发酵时间越久,发酵的程度就越重呢?
这与发酵周期关系不大,而是与发酵温度、加水量有关。通过对发酵温度和加水量的控制,可以来控制发酵的成熟度。翻堆的时机掌握,就是渥堆温度的掌握。这一点,对于发酵的成熟度有着极大影响。
第二:春茶、夏茶、秋茶发酵有何不同?
传统里,一直用夏茶发酵。近年来,许多商家号称采用春茶发酵,也确实见到了一些优秀的产品。事实上,春茶发酵难度较大;因为春茶的嫩度较高,芽头较多,为了保守起见,通常发酵程度较轻;发酵起来容易出现酸味。春茶发酵出来的熟茶,感觉上香气较高扬,水路细,层次感明显,而厚度则有不足。
春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过夏茶,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过春茶。通过渥堆发酵,夏茶发酵出的茶,茶汤较红浓,厚重感强,而香气较低。同比春茶和夏茶发酵的熟茶,通常夏茶的耐泡度较高。秋茶发酵的性状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关于用哪个季节的茶发酵会更好,大滇一直不敢肯定。各有各的好吧。发酵完毕,最后再拼配,也许是最后实际操作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普洱熟茶年份的断定
关于普洱生茶,我一直在说,不要试图随便找一片茶,让我分出具体哪个山头的茶。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我也不相信有任何人做得到。基本上,一个人能判定的茶,首先只是大概的方向;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亲自到过当地,亲自做过这个茶;然后还要经常喝这个茶。云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较为出名的山头茶,不下200个。
找个非典型地区的大树茶,足以让专家汗颜,让教授折腰——绝无可能知道这些地方。
自然界并非是能用统一不变的逻辑来衡量的。比如邦崴的茶,一个制茶的朋友称为茶树博物馆;覆盖了过渡性、栽培型、野生型的树种;从很小的,到近千年的茶树;各种香或者不香的;很苦或者不苦的;大叶种的、中叶种的、小叶种的都有。
一句简单的某某茶如何如何,并不是大滇能够轻易给予肯定结论的。所以,普洱茶的熟茶,关于山头产地的判断;首先我要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精确起来。
其次,是年份判断。
(1)1-3年的熟茶,相当容易判别。堆味明显、汤色浑浊,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正常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如果堆味不明显,汤色较透;只是表明在出厂前,商家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陈化。
关于新熟茶,为什么会汤浑?一个较为不负责任,但是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是新熟茶。所谓的第三代普洱茶发酵工艺,酵母发酵;目前来看,在这一点得到了改善;汤色较清澈,堆味轻或者没有;但缺陷是没什么茶味。
(2)3-7年以上的普洱茶,我认为是可以喝的普洱茶了。3年内喝,确实有个问题,许多人都觉得容易上火。3-7年的普洱茶,堆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清澈,经过醒茶后,基本无杂味,部分会有轻微陈香味。
(3)7-15年的熟茶。这个时间段的熟茶,通常主要根据陈味的轻重来判别。等级较高的茶,如宫廷级会出现荷香,粗老茶做的会出现枣香或者中药香。汤色透亮是必须的,玫瑰红如同红酒。对于这个阶段的茶,如果不能根据口感来判别,那么还要根据包装纸,仓储条件等综合判别年份。而且,还不是那么精确地判别。如果想精确,还需跟生产厂家的生产记录做对比。
第四:熟茶的造假
关于熟茶的造假,目前主要是两类:
一、渥堆发酵阶段的造假。某些高人发现了某些高明的发酵方法,在堆子里加入了强氧化剂。缩短了发酵周期,减少了损耗,茶的外观更漂亮了,条索完整,芽头金黄,汤色极其红亮。但这种强氧化剂,对人来说危害极大。伤胃伤肾甚至致命。所以关于熟茶,也许除了农残,还要关注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污染。
二、仓储中的造假。这个主要是入仓,做老茶。通过在干仓和湿仓之间的变化,做旧茶。这一点,市场上也很普及。对老茶的盲目追捧,产生了这样畸形的市场。小心慎入老茶,踏踏实实存自己的新茶,放心喝自己存的老茶;是大滇提倡的喝茶理念。与各位茶友共勉!
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三)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熟茶像那个刚出校园的你,勇敢、迷人,但也为年轻而犯错。
生产压制成型后,存期在10年至20年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的熟茶像成熟女人,是一种魅力,一种执着,一份珍藏,一种安静。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的存放、转化、品味和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原料、讲工艺、讲时间,讲存放条件。
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技术、好的存储、再加上时间的味道,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普洱熟茶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识别高纯度普洱生茶的四个方法
导读:普洱生茶大家非常熟悉,怎样识别纯度非常高、健康的生茶,怎样的生茶是您值得花不扉的价格与数十年时间去品饮、收藏?
1、“闻香”
大体茶香可分为显香、暗香。显香类的生茶闻茶的表面即会有缕缕的清香、鲜爽之气,它带给你的是心旷神怡的感觉,品质优良的老茶还伴有陈香,如果闻起来有让您不舒服异味存在,无论新茶老茶都应该放弃。暗香类生茶一般来讲品性内敛,需要冲泡后闻杯和叶底方能领略它的香韵,在品饮时如有让您不舒服异味存在,也应该放弃。
2、“观色”
观外形:干毛茶、七子饼、砖、坨茶的茶菁由于产地的不同,吸收的阳光多少、工艺等因素影响,茶菁色泽也不尽相同,只要看上去不是干、扁、瘦、黄,其条索应紧实肥厚,芽嫩显毫、齐整,充满活力。
观叶底:冲泡后待叶底完全舒展,原料的纯度越高,表面均匀无杂色,叶脉、叶齿清晰,用手轻搓叶片,茶梗不易碎,弹性良好。
观汤色:茶汤浑浊、沉淀物增多,则表示加工工艺及仓储环境有问题。新茶茶汤鲜亮明黄,老茶年代逾久越红润剔透。
3、“品鉴”
一款纯度非常高的大叶种古树茶是不会让您品出一些不舒服的味道的如叮、麻、烟、酸、腥、霉、燥。
叮、麻:古树茶生长期都在百年以上,其抵御自然灾害及抗病虫害的能力经历数百甚至上千年的积累,已是非常强,加上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完好,根本无需人为的施肥打药,茶农也不会去使用,所以纯料古树普洱茶生茶也不会有“农残”的痕迹。
各种农药使用过后在未来年很难分解,当您喝茶时,舌尖、舌面如出现针刺或是麻木的感觉,就一定是使用过农药的产品,叮、麻感轻重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我们喝茶、买茶不会携带检测设备,但每个人的舌头均会忠实的告诉您自己的感受(无论什么品种的茶,只要有“农残”,就会有叮、麻感)。
烟味:古树普洱茶生茶制作很古老,手工杀青工艺不易掌握,稍有闪失就会影响口感,烟味是其中之一,很多生茶的发烧友也会追求那种残缺的美。
另一种是夏季采摘的鲜叶,我们称“雨水”茶,品质不高,雨水季节当地日照不足,不能加工“晒青”毛茶,改用木柴生火烘干,产生“烟”味,所以烟味茶如非亲眼所见理应放弃。
酸:酸味主要是揉捻工艺完成后未及时摊凉通风,压制成饼后太阳直接曝晒。捂过的酸味茶通过观汤色可以看到汤色浑浊,两腮发紧。
腥、霉、燥:嗅觉器官在无病态情况下都可以通过鼻子闻、嘴品尝加以分辨。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仓储环境不良、使用劣质原料造成。同时“燥”会让人上颚、喉部发紧、发干,腥味及霉味会让人产生晕的感觉。
4、“识香”
高品质生茶具备苦、涩、香、甜的感觉,极至产品还有绵、润、重、悠的口感;
苦:大叶种古树茶内含物中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丰富,苦味偏重是其特点,如果其苦能化,且化得快为上品。
涩:涩与苦总是相伴,有些品种涩感强些,苦味淡些,涩能生津且持久,舌底鸣泉为上品。
香:古树生茶大致可分花果香、花蜜香、蜜糖香、枣香、兰香、樟香、糯米香、荷香、陈香,有的高香味重,有的淡雅悠长,茶香虽然各异,但无论闻香、品香都应以自然舒畅为准。
甜:茶汤入口迅速回甘,口感越强烈、持久、平稳,越彰显其品质优秀。
绵、润、悠长、质重:普洱生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在通风、阴凉、无异味的自然环境中,干、湿度适中条件下,好的普洱茶从外观到口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发酵。
在这不断的变化中,茶的苦、涩感及其它物质渐渐转化,口感变的越来越绵润、醇厚、悠长,这就是优质老生茶的共性。细细品鉴,它会让你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愫。
好普洱茶有四个特点
1.普洱茶的香气
荷香:荷香就是指普洱茶中会透着类似荷叶的清香。荷香多出现在以晒青芽茶为原料制作的散茶上。
兰香:普洱茶中最珍贵的香气。兰香是荷香和樟香的结合体。一般用三级、四级和五级茶青制作的普洱茶都会有沁人的兰香。
樟香:樟香是普洱茶里面含有芳樟醇的物质,这种物质须经过发酵才能散发出来。一般是经过发酵的熟茶或是年份较长的生茶和经过入仓的生茶。
2.普洱茶的汤色
好的茶汤应该是,通透明亮,清澈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反之不好的茶汤就会模糊暗哑,浑浊而稀薄。
3.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主要有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和无味,其中甜味和无味是上等普洱茶的必备品质,苦味和涩味则是普洱茶所共有的味道,而酸味和水味则是下等普洱茶的味道。
4.普洱茶的叶底
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叶脉凸显,触感生硬,叶面碎烂,无弹性,则为次级品。生茶则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的水分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较红亮。
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一)
尽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发酵使茶叶提前转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渥堆发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内含物还未完全转化,香气尚待提升以及韵化出其他气味,堆味、杂味需散去,燥火味要减轻,滋味需达到醇厚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去酝酿,这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结合实践而言,四个维度决定了熟茶的转化时间。
等级嫩度
等级、嫩度高,一般也就意味着内含物丰富,转化空间大,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这类似于渥堆发酵中嫩芽的发酵周期远大于梗、黄片,熟茶陈化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一级紧压茶陈化年限可达20年以上,但是黄片砖这种类型10-15年满打满算都算高的了。
发酵程度
发酵偏重,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有一定的转化年限,但是由于重发,内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转化空间小,比如7581砖,重发酵,3-5年即可出陈香,10以内品质就达到了巅峰状态,10年后内质衰减。
发的轻,保留的内含物多,转化空间大,甚至可以人为延长熟茶的转化时间,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的特别轻发酵熟茶,主打收藏,不过这就又有点跑偏了。
仓储环境
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熟茶在这样的的环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湿热作用明显,后转化速度明显而剧烈,相比昆明区域,陈化速度超出50%-100%,广州存三年,相当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长时间,比起北方地区那种温度低、还干燥的区域尤甚,广州一年就可超过北方三年多。
压制紧实度
压的紧,后转化过程中与温度、微生物、空气的接触面小,甚至厌氧发酵,当然发酵缓慢;相反压的泡松一点,孔隙大,砖饼沱的透气性好,与微生物、空气充分接触,后转化速度就快。如铁饼这类产品,陈化时间可以长达30-40年,一般泡饼则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属于哪一类,对号入座,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即可大致判断其可转化年限。
而当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转化时,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身体: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身体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对此,我们把普洱茶熟茶的存放及转化分为四个阶段。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存茶的四个小妙招》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存茶的四个小妙招》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