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叶。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如何挑选优质的江苏苏州产洞庭碧螺春茶叶?”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如何挑选优质的江苏苏州产洞庭碧螺春茶叶?”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话题】如何挑选优质的江苏苏州产洞庭碧螺春茶叶?看碧螺春茶有特点碧螺春茶叶用9个字形容最贴切: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
“满身毛”是因为碧螺春成品茶由白毫遮掩,茸毛紧贴茶叶,按照遮掩程度即茸毛密布的程度区分碧螺春茶的优次;冲泡之后,碧螺春茶叶会迅速下沉,这主要是因为碧螺春茶的条索细紧重实,这就是“铜丝条”;“蜜蜂腿”是指碧螺春茶的形态像蜜蜂的腿,这是区分真假碧螺春和加工技术好坏的重要特征之一。
尝碧螺春茶有内质
品尝碧螺春的茶汤,可以用“一嫩三鲜”来形容其内质特征。
“一嫩”是芽叶特别细嫩,每500克碧螺春茶含嫩芽5万至6万个以上,芽大叶小,芽叶尚未展开。“三鲜”是色鲜艳、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是指碧螺春茶不但外形色泽银绿隐翠、光彩夺目,而且茶汤碧绿清澈、鲜艳耀人,叶底嫩绿亮丽;香鲜浓是指碧螺春茶的香气,在清清的茶香中透着浓郁的花香,使人迷恋和陶醉;味鲜醇是指碧螺春茶的鲜爽茶味之中另有一种甜蜜的果味,使人百饮不厌,回味无穷。
查碧螺春茶有防伪CY316.CoM
今年洞庭碧螺春茶叶启用了新版包装,采用“地理标识、一品一码和二维条码防伪”的三合一标识体系,并引入手机扫一扫和部分碰一碰的查询功能,使广大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用普通智能手机实现扫描查询,以此来辨别所买的茶叶是否为真正的洞庭碧螺春茶叶。
cY316.com延伸阅读
正宗碧螺春茶产地是哪里?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
“玉井初收梅雨水,洞庭新摘碧螺春。昨宵曾就莲房宿,花露花香满一身。”碧螺春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创制于明朝。乾隆下江南时已是声明赫赫了。那么,碧螺春的产地在哪呢?
碧螺春的产地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地区土壤质地比较松疏很适合茶树的生长。由于茶树种植与果树之间,所以生产出来的碧螺春带有特殊的花果香味。洞庭湖的历史也是比较沧桑的,大自然带着沧桑可谓碧血丹心下孕育出碧螺春,具有独特的幽韵。
洞庭湖的传说可谓是古老,历史文献资料中就记载着这么一句话:洞庭中西尽处,有仙人茶,乃树下之苔藓也,四皓采以为茶。
金庭镇当时称之为西山镇,在西山镇中有十二个行政村都种植茶叶。主要的茶区在东村、衙甪里、缈村等一带。剩下的其他各个村落也有所产量。而东山镇中以碧螺、双湾、杨湾、陆巷、莫厘五个村为主要产区。两个针产出的产业越有294.7吨,其中碧螺春产量有152.3吨。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碧螺春产于洞庭湖,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碧螺春的由来
碧螺春茶在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碧螺春产于哪里有很多传说,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独特的产地环境造就了高品质的碧螺春。碧螺春茶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翠隐,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嫩)三鲜(色,香,味)之称,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中外。
江苏特产: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义的了。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分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未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C的开水冲泡。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贮藏方法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
如今,碧螺春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碧螺春茶区每到采茶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洞庭碧螺春|江苏名茶
洞庭碧螺春|江苏名茶
洞庭碧螺春的历史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历史悠久,早为贡是毫无疑义的了。
碧螺春的产地及生态环境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树生长。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果间作区。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吸果香,花窨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解》中所说:“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采摘技术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品质最为名贵。
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叶之幼嫩,采摘之深非同一般。
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碧螺春制作工艺|制作技术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叶色泽发黑,条断碎,茸毛脆落。当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品质特点
碧螺春分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未震钧(1857~1918年)所著《说》中道:“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岕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的方法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或用70~80°C的开水。当碧螺春投入杯中,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贮藏方法
碧螺春贮藏方法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叶,袋装块状石灰,、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C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鲜醇爽口。
如今,碧螺春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碧螺区每到采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茶产地在哪里?苏州太湖洞庭山!
自古以来,苏州就被称为天堂中的天堂,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发源地。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碧螺春重点茶区
碧螺春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碧螺春产地特色
苏州太湖洞庭山是著名的花果山、渔米之乡,苏州洞庭山碧螺春是我们农民自己种植的,都种植在果树间作区,茶树与桃、李、梅、橘等果木间种植,茶吸果香,花融茶叶,二者相得益彰,加之太湖周边气候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本茶园碧螺春的良好品质。
洞庭山的魅力在于这里不仅有清高的茶叶,更有美好的花果树木,到过这里的人都会承认这儿是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无论种什么水果都会很好吃,出产的茶叶也是名茶。
在洞庭山上,满山的春色,果树茶树高低错落,分布均匀,如今有很多现代化的茶园提出要讲究生态种茶,让茶树与其他农作物一起生长,充分利用地理资源的优势,这样的种茶方式由来已久,这也是当地人的生活智慧。
碧螺春也有了区别其他绿茶的最大特点,那就是茶香中氤氲不散的花果香。因为果树与茶树的根在地下盘根错节,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树在桃树、李树、石榴树、青梅、橘树等果树的包围下,天长日久自然也被浸染了一身果香,或许山上的这些水果尝起来也会有些淡淡的茶味吧。
明代的《茶解》中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碧螺春正是这样的天然好茶,幽幽的花果香也成为了内行人鉴别碧螺春的一大标准。
因为现在的碧螺春已经成为一种茶叶的制茶工艺,所以很多地方的茶农把自己家的茶叶或者从别处茶园收购来的茶叶炒制成这种形状,也标榜为“碧螺春”可真正的碧螺春却只是产自东山和西山这两个地方,真正的血统已经延续在这片土地里,其他号称是碧螺春的茶虽然看着形似,但总是缺乏那股如灵魂般的花果香味。所以选购碧螺春一定要认准原产地的购买!
茶叶碧螺春哪里产地?苏州太湖洞庭山!
碧螺春作为中国十台甫茶之一,碧螺春创制于明代。乾隆下江南时已经是申明赫赫了。那末,碧螺春的产地正在哪?
碧螺春的产地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姑苏市太湖洞庭山。太湖地域泥土质地比拟松疏很合适茶树的发展。因为茶树莳植与果树之间,以是消费进去的碧螺春带有非凡的花果喷鼻味。洞庭湖的汗青也是比拟沧桑的,年夜天然带着沧桑堪称碧血赤忱下孕育出碧螺春,具备共同的幽韵。
外地气象平和,雨量充分。并且可能是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喷鼻,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花喷鼻果味的自然质量。茶树、果树相间莳植,令碧螺春茶独具自然茶喷鼻果味,质量优良。其废品茶形状严密,条索细微,嫩绿隐翠,幽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葱茏明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正在金庭镇事先称之为西山镇,正在西山镇中有十二个行政村落都莳植茶叶。次要的茶区正在东村落、衙甪里、缈村落等一带。剩下的其余各个村子也有所产量。而东山镇中以碧螺、双湾、杨湾、陆巷、莫厘五个村落为次要产区。两个针产出的财产越有294.7吨,此中碧螺春产量有152.3吨。
碧螺春的由来
洞庭湖的传说堪称是陈旧,汗青文献材料中就记录着这么一句话:洞庭中西尽处,有神仙茶,乃树下之苔藓也,四皓采觉得茶。
碧螺春茶原产于姑苏东、西山,对于碧螺春却有着很多斑斓而动听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明清之际普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季之际,故而患上名。听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隐士朱元正独患上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喷鼻”,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更名碧螺春。另外一类说法也便是今朝比拟承认的一种,传说以为碧螺春至今已经有三百年汗青,现在茶农采茶,因“筐不堪贮,置于怀中,茶患上热气,忽发异喷鼻”,茶农因而惊呼“吓煞品德喷鼻”,“吓煞人喷鼻”因而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天子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供献,甚患上嘉许,但圣上觉得称号不雅观,遂钦赐“碧螺春”之名。因而,明天就有了大家歌颂的碧螺春美称。
碧螺春茶已经有1000多年汗青。官方最先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喷鼻”。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随手摘了多少片茶叶,沏茶后奇喷鼻扑鼻,脱口而道“喷鼻患上吓煞人”,由此外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喷鼻”。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天子观察并品味了这类汤色葱茏、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欣赏,但感到“吓煞人喷鼻”其名不雅观,因而落款“碧螺春”。今后成为年年纳贡的贡茶。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出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以及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织莳植,一行行翠绿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雷同,茶吸果喷鼻,花窨茶味,熏陶着碧螺春花喷鼻果味的自然质量。正如明朝《茶解》中所说:“茶园没有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冉冉伸展,高低翻飞,茶水银澄葱茏,幽香袭人,口胃凉甜,鲜爽生津,早正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简述:江苏洞庭碧螺春,涨知识!
碧螺春产地
碧螺春属于什么茶?是绿茶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碧螺春历史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碧螺春生长环境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你对碧螺春了解了吗?如果你想对碧螺春有更近一步了解,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积极留言互动,学习更多地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