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古茶山。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西定有栽培型古茶园1215亩。品种系种,分布在海拔1400米的山坡地带,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O.5-0.63米之间,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质软,叶色黄绿。
cy316.COM编辑推荐
巴达古茶山: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_巴达古茶山普洱茶特点
绝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茶园,是秩序与驯服的象征,茶株都像菜地里种植的蔬菜一般,排列成整理齐齐的方阵。但勐海人眼中的茶园,则是大巧不工的创意,茶树就像挑剔的仙家灵草,只长在灵气汇聚的地方。
勐海人之所以对茶树的认识如此别具一格,是因为勐海身处野性的热带雨林怀抱之中。而茶树,就像热带雨林中的原始物种一样,还保持着最纯正的基因。勐海人是幸运的,在其它地方的茶客味蕾只能接触到被人工驯服的台地茶时,勐海人却品尝到古色古香的“勐海味”古树茶,甚至在西双版纳人迹罕至的丛林中,还有保存完好的野茶树基因库。
巴达山正是勐海众多野茶树基因库中最有代表性的样本。
地处勐海县和缅甸交界处的西定乡曼佤村贺松村民小组,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在茶痴们的眼中,这里却是一处圣地。因为,这里是世界最大野生茶树“巴达茶王树”仙逝的地方。
“2012年9月27日晚上,我正在家里吃晚饭,村民江搓神色慌张地跑到我家,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茶王树死了’。我听说后,连忙放下碗筷,拿着手电筒提着刀就和江搓一起进山,看到倒地后砸成三段的茶王树时,我和江搓都哭了!”壮硕的哈尼族汉子则罗坐在古树根制作的茶台前,端着一杯普洱茶,神色凝重地回忆发现“巴达茶王树”仙逝的情景。
“我哭了,江搓当时也哭了,我把这事向村人宣布时,全村人都哭了!”
一棵树倒下,全村人都哭了,生活在大都市中,还会有人相信么?除非这树是《阿凡达》中的生命之树。而这些朴素的哈尼族村民却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是古茶王树庇护的子民!
午饭过后,第一个发现“巴达茶王树”仙逝的江搓要带我们去寻访野生茶王树生长的地方。但正当我们准备起身时,天空却下起了滂沱大雨。则罗说,野生茶王树是有灵性的,不是什么人想见就能见到的。这阵大雨,也许就是为考验我们的诚意而下的。下大雨我们无法出门,只能在则罗家和他闲聊。则罗是贺松村村支书,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开设了村里第一个茶叶加工厂。
“你可别小看这只是家庭作坊,还藏在山沟沟里,但我的茶叶却是销往全国各地的。在你们北京也有我的代销点!”雨下个不停,则罗就不停地给我们品尝他家的各种物产:红茶、绿茶、生普、熟普、野生的蜂蜜,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还有野芭蕉,刚从原始森林里采来的,味道绝对正……
则罗边让我们品尝这些自然的馈赠,一边讲述村庄和茶的故事:
贺松村,是西定乡90多个村寨中的一个。这个纯哈尼族村寨有178户855人。贺松村在巴达大黑山自然保护区边上,全村面积4.47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800毫米,虽然适宜种植粮食以及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但是因为太偏僻,像勐海其它的村落一样,千百年来一直贫穷而原始。
村庄命运的转变,要追溯到1961年。这一年,在巴达山中,发现了一株18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这便是贺松村甚至整个勐海县引以为傲的“巴达山野茶王树”。随后,在巴达山野茶王树周围又发现了10余万株野生古茶树。这是茶叶史上的一个“地理大发现”。那时,正值中国和印度为茶树起源国争得不可开交之时。茶王树的发现,确定了茶树起源于中国。
从此,巴达山成了全世界茶人心中的圣地。
贺松,是距离茶王树最近的村庄,便成了寻访茶王者必到的村庄。“背靠大树好乘凉”,贺松背靠着的却是世界最大的野生茶王树,以及整个巴达山千年野生茶树群。
村里自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零星在原始森林周围种茶。但大规模种植,还是在古茶王树发现之后。目前,贺松树茶园面积达到3200亩(不含野生茶),年可采摘面积达1107亩,年产量达32吨。巴达的茶叶和野生茶王树一样,属大叶种茶,有回甘好,耐饮耐泡的特点。
“西定乡90多个自然村,村村都产茶,但是贺松,却是茶叶品质最好的一个。因茶叶卖得好,贺松的经济条件也是西定乡最好的一个!”
“贺松的茶园就在原始森林周围,因而无虫害。更重要的是,贺松村是茶王树生长的地方,是受到茶王树庇护的!”聊起茶王树时则罗神色飞扬。他说他的客户选择贺松,或多或少是因为茶王树。
听完则罗讲茶王的故事,雨也慢慢停了,则罗要下山去接慕名而来的客户。野茶树似乎在呼唤着,在江搓的带领下,我们深入野性的巴达山。
前往野生茶树群是一条村民脚踩出的路,以往村民在原始森林中开荒种地,或者牧牛放羊。但如今实行了森林保护政策后,进入原始森林的村民就少了。原始森林中,路只要没人走,一两个月就会长满植物。因而在前方带路的江搓,手提一把朴刀,边走边用刀开路。
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了大约两公里后,江搓偏离小路,开始往坡下的走去。在绕过了层层的藤蔓后,用手上的朴刀指着眼前的大树朝我们呼喊:“看到没,这是一株野生茶树!”他用朴刀清理茶树周围的杂草和茶树树干上的藤蔓。
“1705,是这棵野生茶树的编号!”同行的勐海县茶叶局副局长陈强指着挂在古茶树上的标牌让我们看。
“巴达山的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现阶段,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给每一棵野生古茶树做一张“身份证”,而保护这些古茶树则主要由贺松村村民在承担。”
以往,村民们对茶园投入不足,把茶树种在原始森林里后,就开始靠山吃山,靠树吃树。原始森林中10多万株野生古茶树也一度成为了采摘对象。这使得野生古茶树这一重要的世界性自然、文化遗产和种质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古茶树资源包括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和野生近缘型古茶树,以及由古茶树与其它物种和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和野生茶树群落。自野生茶王树被发现后,相关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发现西定乡贺松村拥有大面积的野生茶树群落、众多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大茶树。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人类驯化使用茶叶的古茶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古茶树资源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古茶树的文化底蕴还是从科研价值、生态价值、观赏价值来看,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是整个社会的珍贵遗产。加强对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不仅对研究茶的栽培历史、未来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蕴藏巨大的社会经济和茶文化的价值,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刻不容缓。”陈强副局长说。
“那天下午像往常一样,我放牛经过这里时准备去祭拜一下茶王树。但是近前一看,老茶王树倒在地里断成了三截。我当时就哭了,感觉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在丛林深处1800年茶王树倒下的地方,江搓有些酸楚地描述着。如今,当年的茶王树下建起了一座石亭,亭子中间立有一块碑,碑上有祭文《巴达山野茶王树祭》。
自从茶王树在1961年被发现之后,贺松村村民就慢慢形成了祭拜茶王树的传统。茶王树似乎也一直在庇护着贺松村。近十几年,随着茶王树名气越来越大,贺松茶的茶叶销路越来越好,村民已经把茶王树当成了村子的保护神。
鉴于茶王树的特殊性,为了防止死去的茶王树在热带雨林中迅速腐烂,政府决定把茶王树抬出深山,交由陈升号茶叶公司代为保管。
“这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大家希望茶王树能留在贺松,但是苦于村里没有防腐条件,最终只能把茶王树送走。送茶王树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来了,那种场景,像是出殡一样!”
茶王树死去后一年之内,巴达山野生茶树群有二三十棵相继枯死。这现象至今连茶树专家也无法解释。而贺松村民自己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古茶树都是茶王树的兄弟或臣子,他们看到古茶王树倒下,也都抑郁而死!还有人猜测,它们可能是心灰意冷,不想再让贺松人“靠树吃树”了!
从那以后,贺松人就成立了专门的野生茶树护林队,协助政府部门对未定位的野生古茶树定位编号;对已定位确认的古茶树,由村民进行认养,定期检查与管护。
如今,贺松人已经从茶王树庇护的“子民”,变成了庇护茶王树的“主人”。
巴达古茶山简介及巴达山普洱茶的品质特点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园,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濮人种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园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有近千亩之多,但这些古茶园摞荒的时间太久,大部分没有刈复出来,茶园里草深齐腰,还长着许多阔叶木。章朗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树年代久远,树围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树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尽管章朗古茶原料已卖到200多远1公斤,但村民们并没有花大功夫去修复古茶园,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劳动力不够,二是荒草杂木太多太深,茶树又高不易采摘。现有两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设点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叶并不多。章朗丽勐海县城五六十公里,被层层大山阻隔,受汉文化影响不深,寨子里很多老人至今还不会讲汉话,要了解章朗寨的历史真不容易。章朗过去交通不便,比较封闭落后,三十年前还是刀耕火种,可这个十分封闭,生产力又落后的寨子如何能盖出了个金碧辉煌的缅寺来真让人弄不明白。章朗的缅寺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缅寺,寺里的佛房房顶涂着金粉,寺内有大大小小八个佛塔,太阳底下金晃晃的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尤其是那个涂着金粉的佛龛有三四公尺高,四面镂空,雕着人物花草,其艺术构思和工艺技术令人吃惊。从缅寺建筑来看,章朗的布朗人对建筑艺术、绘画、佛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下布朗人是如何创造出剩余财富来建如此辉煌的寺庙,真难诠释,对布朗族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应去章朗古寨看看,一定有文章可做。
巴达古茶山的特点:
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巴达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普洱茶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佛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巴达古茶山的普洱茶特点
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l.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巴达古茶山:章朗,佛光包裹的茶香
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他们自称“布朗”,汉称“蒲蛮”,傣称“满”,解放后统一称为布朗族。位于勐海县西定乡的章朗村,是布朗族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村里还建了布朗族生态博物馆。活化石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下榻在村主任岩胆家木屋二楼的“阳光房”,这里是主人家茶叶“晒青”的地方。主人亲自给我们打好了地铺。晚上住在通透的“阳光房”里,睁开眼,就能看到浩瀚的星空;深呼吸,满屋子都是章朗古树茶的气息。
章朗村是西双版纳州内最大的布朗族村寨,也是勐海最古老的村庄之一,建寨已有1400多年。章朗意为“大象冻僵的地方”。相传村庄建成后,村里派人到斯里兰卡取经。有一位名为玛哈烘的佛教徒用大象驼着经书从斯里兰卡出发,行至章朗村外的山峰时,大像被冻僵了。布朗人便以章朗为村命名,又在村子里专门建立了另一座寺庙白象寺以感谢大象驼经之功。
当寺庙中诵经完毕,和佛爷一起用完早餐后,村民们这才纷纷离开,去尘世间处理俗事。布朗人的生活便是这样简单而不凡:从圣洁开始,归于世俗,因而处置俗事时有圣洁之心。
章朗村有“六宝”:千年古寨、千年古寺、千年古井、千年茶树、千年茶农、千年茶俗。而这六宝尤其是与茶有关的习俗,保存得尤为完好。
当我从佛寺出来时,正碰到村主任岩胆背着竹篓出村。他们正要赴村外古茶园采茶。章朗村附近有1000多亩古茶园,就连岩胆也说不清这些古茶是先辈们何时所栽。
据《华阳国志》记载,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古濮人早在商周时即已种茶,作为勐海布朗山最早定居的少数民族,布朗人血脉里世代都流淌着浓郁的“茶基因”。章朗村外的这片古茶园,可能
巴达茶山——野茶树基因库的代表样本
巴达山正是勐海众多野茶树基因库中最有代表性的样本。
地处勐海县和缅甸交界处的西定乡曼佤村贺松村民小组,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在茶痴们的眼中,这里却是一处圣地。因为,这里是世界最大野生茶树“巴达茶王树”仙逝的地方。
巴达为布朗语意为有仙人脚迹的地方,巴达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巴达也有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各个布朗族村寨。巴达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曼皮,曼帕纳等布朗族寨。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普洱茶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品鉴报告|2018巴达古树怎么样?
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款广东东莞茶友寄来的,标明为2018巴达古树的茶样。巴达山位于勐海县,与缅甸隔江相望。巴达最有名的是小黑山,据称那里有一棵1700年树龄的古茶树。整个巴达产区的茶,个人认为品质中等,主要的缺点就是汤的质感较为稀薄,水路较为粗糙,味与布朗有些接近,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款巴达古树茶。
第一泡
茶汤呈淡黄色,茶汤香很弱,挂杯香有,呈蜜香中带有一点果香。茶汤入口后无苦、无涩。
第二泡
茶味出,稍感淡了一点。有苦味,但化得开。微感涩,但不明显。
第三泡
涩感加重明显,同时苦味也在加重,都能化得开,只是涩化得慢一些。茶汤的质感稍显寡了一些,不是很好,水路也稍显粗糙。
第四泡
茶气有,但不明显,比较弱。有回甘,主要集中在口腔的前半部。涩有加重的迹象,嗓子发干,挂喉。
第五泡
茶味及苦味都明显下降,回甘、生津比之前更加明显,只是汤水更加薄寡。
观叶底
此茶叶底一致性不错,采摘规范,多数为一芽二叶,弹性不是很好。
结论:
此茶确为巴达产区的茶,与描述一致,但为台地茶,不是古树茶。
西定的风,八达的雨,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巴达古茶山_风大吗_雨大吗_
到巴达古茶园,你一定要做好“经风雨”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别忘了多带一件外衣,多拿一把雨伞。因为,西定的风很多,也比较大;巴达的雨说下就下,让你猝不及防。
西定为何多风?
站在天空看下去,你会发现:三大山梁的走势,是西定风多而大的主要原因。西定北部,东西走向的石堆梁子和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帕滇梁子相对屹立。帕滇梁子一直往西北延伸,与勐满境内的关双梁子连为一体。三大梁子是南哈河(流入勐遮,流沙河支流)和南昂河(流入西部,中甸界河、勐海县与澜沧县界河南览河的支流)以及南流的南佬河、南弄河的发源地。在关双梁子、帕真梁子与石堆梁子之间,形成南昂河河谷。南昂河河谷西宽东窄,当季风随南览河一南昂河进入西定北部时,受两边高大山岭的挤压,通道越变越窄,“窄巷效应”使风速加大,形成大风。在三大梁子的东部和南部,季风从勐遮坝子顺坡而上,使得西定一年四季都能享受“风浴”。这就是西定,风的西定。
巴达为何多雨?
巴达位于西定南部,河流众多。比较大的河流有南佬河及其支流南弄河、南孙河,以及东流的帕蚌河,还有西流的回阿代河、南雷河、南孟河(皆为南览河支流)。处于低山岭上的巴达曼皮、曼帕勒、巴达、贺松、章朗等村寨,被四面八方密布的河网“网”在中间,不论风从何处吹来,河面的水汽都会在迎风面形成降雨,让巴达各村寨经常享受“雨浴”。这就是巴达,雨的巴达。高山河谷,风风雨雨,为巴达古茶园打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站在西定观云海,有时薄雾缈缈,如轻纱般飘浮;有时大雾弥漫,远处的山顶如茫茫大海中的孤岛,宛如神话世界中的蓬莱仙境。太阳冉冉升起,云海披红霞,佛塔镀银光,好一个禅的世界。天晴的时候,如果你钻进古茶园,那遮天蔽日的大树会给你营造一个清凉的世界,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这里有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还有古老的布朗族寨子,安详的布朗族老人、充满青春活力的布朗族少女和小伙。巴达的茶,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生长着,一年又一年,虽然有点涩,但茶水是香香的、甜甜的。
邦崴古茶山介绍
邦崴古茶山位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距澜沧县城100多公里。邦崴古茶山坡大无平地,海拔在1900-2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8℃,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于高品质茶叶的长成。据说,在清末之时,邦崴古茶山是当地生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是重要的产茶之地,也曾是通往缅甸的古道站点。
目前,邦崴村有300多户1000多人,以汉族和拉祜族为主。邦崴古茶山茶树主要分布在各村子旁,多散种在地埂上,也有较大片的,茶树品种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主,也有部分小叶种茶。仅邦崴村附近就有数百亩老茶林,其中,世界闻名的过渡型古茶茶树王就在邦崴村新寨,树龄1700多年,树高11.8米,树幅8.2米乘9米,基部干径1.14米,树冠挺拔,枝叶繁茂。当地村民一直在采摘食用。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特征是:芽头肥大、较长,汤色淡黄绿,无苦涩,汤中带甜,香气不强但持久,耐泡。
邦崴茶的特征是: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近年,邦崴茶名气越来越大,也导致茶价普遍上涨。邦崴茶的名气上升主要原因首先是邦崴茶的茶质好。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得益于邦崴村这棵过渡型古茶树的宣传。
贺开古茶山介绍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怒江山脉南延余脉部,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古茶山属于勐混镇行政区。1400-1700米之间,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土壤多为红壤,茶山区域植被较丰富,生长着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杂木树和飞机草等多种植物,形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古茶树古茶园连成一片,分布有树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的古茶园面积8010亩,均为种,古茶树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滋味浓厚。
贺开古茶园土壤为黄棕壤,古茶园集中连片。所在山体位子平均坡度30度以上,实际占地面积为9100多亩,古茶园总面积为7240亩。均为种(C.assamlca)。古茶树平均基部围0.82米左右,树幅约3x2.5米,树高平均在2.5米。管理上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仅除去茶园中的高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阴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还有生长于在村民房前屋后,茶树长势旺盛,构成了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
古茶园中还生长着被当地人称作为“茶王”的最大一株栽培型古茶树,位于海拔1600米,基部围粗2.12米,最大干围1.72米,树高3.8米,自基部0.55米处有5叉分枝,树冠直径7.3米,树幅7.3x6.55米,发芽密,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二叶长5.6厘米,春茶开采期是3月中旬。属于种,树龄达800年。
在海拔1590米的箐沟边,散生着高大的大茶树。据茶树主人说最早听说这片茶园是从老班章和格朗和引入茶籽栽种的,特点是茶树较高,叶片特大,节间长,叶尖急尖。最高一株有9米,基部围1.25米,自基部0.45米处有2叉分枝,叶片长x宽在18.0x6.5厘米。
攸乐古茶山介绍
攸乐古茶山,现今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四面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温度18-200C。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境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适宜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古茶园土壤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基诺乡土地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有林53万多亩,占全乡总面积的57%,是典型的纯山区农业乡。古茶园面积2900多亩,新式台地茶园面积7299亩,采茶面积9260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量330吨,单量34公斤。
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1 100-1 500米之间,土壤砖红壤和红壤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分为林茶混交林,属云南大叶茶种,叶型分为长叶型和椭圆型两种;芽叶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两种;基诺古茶园中还发现比大叶种稍小一点的中叶型茶种。
基诺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海拔1200-1500米之间,总面积1800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在50-120厘米之间,主干胸围在30-80厘米之间,树高2-3米,树冠直径在1.5-3米之间。树势苍老,附生和寄生植物较多,树龄在300年以上。
司土老寨为清朝雍正年间攸乐同知驻地,海拔1100-1300米,保留有多片混林古茶园,面积800余亩,但古茶树多为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枝干,仅在基部保留有较粗的一部分老桩。其中最大的一株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老桩上长着十多枝分枝,株高为3.3米,树冠直径2.3米,树龄约400年。
代表性的古茶树主要有:茨通古茶树,学名(Camellia Slnensis var assamica),树型小乔木,属砍伐后重新萌发的古茶树,基部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整株古茶树高3.3米,树幅2.3-2米。叶长椭圆形,长宽15.5x6.0厘米,叶脉10-12对,叶水平状着生,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细锐,叶质厚、硬、脆,芽叶色泽绿,茸毛多,树龄500多年。亚诺古茶树:学名(CamelliaSlllellslsvarassamlca),树型小乔木,树姿直立,树基部围粗1.18米,主干胸围0.60米,树高2.98米,树幅2.6x2.4米,分枝密;叶倒卵圆形,长宽11.3x4.9厘米,叶脉10-12对,叶面微隆,叶身平;叶质厚、硬,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钝,芽叶色泽紫红,茸毛多。树龄300多年。
勐海茶山行:南糯山、勐宋、贺开、布朗山、巴达名山集
云南勐海县被称为普洱茶发祥之地,在这里处处都有茶人的身影,他们踏遍名山,遍访名茶,只为找到心中最好的那一款普洱茶。从勐宋古茶山上一千三百年历史的茶王树,到帕沙哈尼族寨子始于唐代的古茶树,再到贺开山上全世界最大的连片古茶园……让我们在茶的老家看看,茶,最原始的模样。
逶迤的澜沧江从这里穿流而过,巍峨的怒山山脉在这里延伸,山峦起伏,云雾弥漫,聚天地始和之气,孕育出无尽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种茶民族,有最古老的茶树王、最古老的古茶园、最古老种茶山寨、最醇厚的普洱茶,这就是世界茶树之源、普洱茶发祥之地、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云南勐海县。
普洱茶的世界犹如一个江湖,山头林立,各有派别。每年4月春茶采摘季节,勐海县就上演着真实版的“华山论剑”。4月中旬,第8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开幕,来自各大普洱茶区的“茶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茶”比赛。经过采茶、炒茶、做茶等环节比拼,评选出了2016年“勐海茶王”。
熙熙攘攘的人群打破了这个小县城的宁静,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高手”在这里过招,当鲜亮的茶汤触碰舌尖的那一瞬间,百般滋味,万种风情,是有着“王者风范”的“老班章”更霸气刚烈,还是南糯山的古树茶更胜一筹?
与此同时,在南糯山、勐宋、贺开、布朗山、巴达等澜沧江以南的五大古茶山,以及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贺松、曼糯、帕真、帕沙、班盆、章郎、那卡等闻名遐迩的古茶园,处处都有茶人的身影,他们踏遍名山,遍访名茶,只为找到心中最好的那一款普洱茶。
我也背起行囊,开始了勐海的寻茶之旅。从勐宋古茶山上1300年历史的茶王树,到帕沙哈尼族寨子始于唐代古茶树,再到贺开山上全世界最大的连片古茶园……当我仰望那一株株经历了岁月风霜的古老茶树时,时空仿佛凝固了。岁月无声,千年的古茶树,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永远用它的宽容和慈爱,滋养着一方儿女的舌尖和心灵,而匆匆过客的我们,又怎能记录和还原这样一幅奇伟的生命画卷?
茶,这片神奇的树叶。伴随着时空的转换、历史的嬗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兴盛与沉浮。今天,茶马古道的马帮已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百年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勐海茶企业集群,创造的产值一直独尊云南普洱茶产业第一。就让我们泡上一杯酽酽的普洱,在氤氲的茶香中,去勐海——茶的老家看看,茶,最原始的模样。
高山云雾出好茶
勐海,傣语译名为“勇敢者居住地方”。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总人口30多万人,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这里距州府景洪45公里,距省府昆明684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与缅甸接壤。
“高山云雾出好茶”,茶乃娇贵之物,茶树这种对自然环境极为挑剔的植物选择勐海绝非偶然。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为茶树的起源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宋朝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序》说,“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可见,高山、早阳、阴雾是种出好茶的必备自然条件,这也是中国古今茶人、茶商、茶客判别、选择好茶的普遍标准之一。勐海县古茶区各古茶山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恰与上述描述一致。
勐海地处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古茶山海拔均在1200米至1600米之间,最高的勐宋华竹梁子古茶园达1800米。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露重雾浓,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8℃;河流纵横交错,属澜沧江水系;土壤为花岗岩母质发育而成的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植被茂盛,空气湿度大,动植物适生范围广,正好满足了茶树生长发育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得天独厚的“高海拔低纬度”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出了天生丽质,形、汤、香、味的要素俱佳的勐海大叶种茶,均为普洱茶的上好原料。
勐海,就是一个茶树资源博物馆,来到这里一定不能错过古茶园。勐海县是世界上迄今保存古茶园面积最大、茶树品种最多的古茶区,勐海县古茶树群落共计4.8万亩,占西双版纳州的一半以上,全县各个山区均有古茶树分布。多数树龄在200至500年间,少部分达600年以上,遍布境内的古茶园是茶叶发展历史的“活化石”。勐海古茶群落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包括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是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
据清朝《滇海虞衡志》记载,西双版纳州澜沧江北岸有攸乐、倚邦、曼庄、莽枝(革登)、曼撒、易武等江内六大茶山。同期形成的古茶山还有澜沧江南岸的江外六大茶山,即勐海境内的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贺开5座古茶山和景洪勐宋古茶山,组成了西双版纳12座古茶山。
勐海寻茶之旅,就从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历经岁月沧桑的古茶山开始。
勐宋:千年茶王树
勐宋古茶区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位于勐海北部勐宋乡境内,面积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那卡等村寨。勐宋古茶区内有被誉为“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5米,是西双版纳境内最高的山峰。
勐宋古茶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卡古茶,可以与班章茶、南糯山茶媲美。那卡拉祜族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远近闻名,每年都要进贡车里(今景洪市)宣慰。这里曾是缅王的贡茶园,同时也是中缅贸易的主要通道。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上,成千上万队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将深山中的古树茶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寻茶的第一站,就是勐宋古茶山。我跟随雨林茶山行的车队,一行人十几辆皮卡车,从勐宋大本营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茶山。虽说茶山近在咫尺,但崎岖不平的盘山土路,加上剧烈颠簸,仍然让人疲惫不堪。“在所有的茶山上,这条路可以算做高速公路了!”司机师傅一边熟练地驾驶车辆,一边跟我们开玩笑。在颠簸中足足开了一个小时,终于到达山腰上的南本老寨。
据说,南本老寨村民,都是马帮的后裔。大理的李氏三兄弟带领着自家的马帮,跋山涉水来到勐宋,遭遇意外,骡马货物损失不少,马队无法再回大理,于是在南本老寨安营扎寨,开荒种茶。成片的古茶林绵延不绝,李氏赶走了原本的拉祜族人,在这里有了立足之地,自称“高山汉族”。
车队在南本老寨的雨林古茶坊勐宋一坊稍事休息。这是一个茶叶精制加工厂,工人正将刚刚杀青的古树新茶进行晾晒,制作成干毛茶。泡一杯当地产的古树茶,香气悠长,回甘持久,顿时打起精神来。
接下来的步行上山,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穿行于热带雨林之中,踩着前人走过的路,红土飞扬,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好在一路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雨林中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漫山遍野都是上百年的古茶树。在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成片的栽培型古茶树与蕨类、地衣、多种热带雨林草本植物共生,和平共处。古茶树长得很慢,虽然已经几百年高龄,但是高度并不高,在热带雨林中并不起眼。仔细看,一棵棵古茶树新叶已经萌出,一个茶农正攀在茶树上采摘茶叶。
车队向导马世荣在一片古茶树前停下来,向我们介绍说:“勐宋的古茶树都是清朝中期种下的,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一家茶农要管理两三百棵古茶树,古树茶一年只采摘春秋两季,采摘标准是‘一芽两叶’,一棵树的采摘量只有两公斤的鲜叶,四公斤鲜叶只能做出一公斤茶叶。不标准的鲜叶,也就是黄片,会被挑拣出来,茶农自己喝。因为古茶树上有很多寄生植物,可以克制蚊虫,所以古茶树没必要施肥、打农药,完全原生态,非常健康。树有多高,根有多深,古茶树因为根系深厚,吸收土壤养分更多,因此内涵物质丰富,滋味更醇厚,也因其稀有而备受追捧。”
翻过一道道山梁,穿过一大片山顶台地茶园,勐宋深山一处陡坡处,我们终于看到了勐宋最古老的茶王树。这棵茶王树于唐朝时期种下,距今已1300年,被誉为古茶树“活化石”。茶王树高约18米,与周围的矮小灌木形成鲜明对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茶王树硬是深深在土壤中扎根超过20米,吸取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没有任何人为干预,茶王树完全呈现自然的生长形态,主干直径约40厘米,其余枝干分散向四面八方,采摘难度极大。为了保护茶王树、方便采摘,茶农搭好了攀爬的竹架。每年4月份采摘一次,促进其生长。
马世荣说:“每一年仅采摘一次的茶王树,即使是很熟练的采摘能手,四五个人,历时4个小时,也只采得茶王树鲜叶仅三四公斤而已。每次约能得到800克毛茶,每一年所得都是限量版,珍贵至极。2014年的采摘,共制成茶王饼3片,每片280克,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为懂得好茶的茶友呈现原生态古茶。”
南糯山:800年栽培型茶树
勐海寻茶的第二站,是有着“古茶第一山”之称的南糯山。勐海被公认的茶王树有两株,一株是巴达山深山密林中的“巴达野生茶王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另一株则是生长在南糯山古茶山中的“西保二号”,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这两棵茶王树,奠定了勐海在整个普洱茶界的超然地位。
南糯山系傣语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笋,是哈尼族集居地,位于格朗和乡东面,隔着流沙河与勐宋茶山相望。由于雾多,茶山常笼罩于云雾之中,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产生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车辆从勐海县出发,一路向东,行进20多公里就进入南糯山地界。一路沿着南糯山蜿蜒直上,进入山里后,虽是狭窄悠长的山路,却是水泥路,与去勐宋的土路天壤之别。终于,前方山谷中出现了几户人家,半坡老寨到了。老寨共有27户人家,家家都是一栋别墅两辆轿车,普洱茶给这个哈尼山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南糯山一直流传着“武侯遗种”的故事。据山寨老人说,当年诸葛亮南征,路过南糯山时,士兵水土不服,纷纷病倒,诸葛亮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南糯山因此也被称为孔明山,成为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茶山。传说毕竟是传说,有人质疑诸葛亮南征时没有到达滇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种茶历史非常久远,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哈尼族人继承,根据哈尼族人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如今,南糯山茶园总面积21600多亩,其中古茶树面积1.2万亩,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自然村。其中,半坡老寨的古茶树树龄大都在200-500年之间。这里是西双版纳乃至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也是云南省机制茶的发祥地。
无数的茶人奔赴南糯山,试图揭开茶树栽培的神秘历史。上世纪50年代,科技人员在山中考察时发现了一株树龄800年的“茶王树”,但由于考察人增多,周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5年不幸仙逝。2002年,人们在半坡老寨的密林中又发现了两株树龄在800年的新茶王树。这两株栽培型古茶树,见证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的历史。
在南糯山村委会半坡老寨附近的山坡密林中,我们找到了那棵树龄为800年的“新茶王树”。这棵树高5.3米,树姿开张,树幅宽大,生机勃勃。茶王树的旁边加了护栏,经过老茶王树的仙逝之痛,人们痛定思痛,对古茶树加倍爱护。
在格朗和乡的另一个山头,与南糯山遥遥相望的就是帕沙古茶区。沿着村间小道一路前行,就到达帕沙村古茶区,寨子周边全是茂密丛林。翠色环绕中,全是树龄都在500-800年的古茶树,树直径都在30厘米以上,围径90厘米左右,最粗的茶树王甚至需要四人才能合抱。资料表明,帕沙古茶树园面积大约为5650亩,其中2987亩为年份在500年以上的古茶树园。
帕沙,属于格朗和乡所辖的村委会,是哈尼族集居地,西部与勐混镇贺开古茶区交界。帕沙村委会有5个哈尼族村寨,包括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其中帕沙老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以前,哈尼族寨子住户达到100户左右便要分新寨,从帕沙老寨分出来新建寨的已有七八个,大名鼎鼎的布朗山的老班章、新班章也是从帕沙老寨分出来建寨的。
帕沙古茶园分布于半山腰,面积2000多亩,因为祖辈辛勤地开山种植,给帕沙的后人,留下了用之不尽的财富。在帕沙,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处处都有古茶树。帕沙的古茶树长势很好,繁茂葱绿、叶面光亮,枝干很高,一派大乔木的势貌。哈尼人古时没有矮化茶树的习惯,所以一直保持着古树茶的长势。随手摘一芽古茶树的新叶,嚼一嚼,一种甘甜顿时侵入舌尖、从两颊到喉咙,回味悠长。
在帕沙老寨,生长着一棵高2.1米的茶王树,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为“帕沙一号”。这棵茶王树树龄上千年,被人们用护栏围着,历经千年仍然郁郁葱葱。领队说:“帕沙茶虽然没有南糯山、贺开、老班章的名气大,但是在平均树龄和茶树密度上却有优势,从价格上也比较亲民。”
贺开:世界最大连片古茶园
贺开,地处勐混镇境内,距勐海县城20公里。古茶区海拔在1400到1800米之间,这里常年云雾围绕,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最具观赏价值的古茶园。古朴的拉祜族风情村寨错落分布于山林中,更使这片茶园增添了童话色彩,是当之无愧的“最美的茶山”。
车辆在布朗山巅的公路中穿行,相比前几日的行程,去贺开的路非常顺利。这里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林中有茶,茶在寨中”。在木制的民居前,拉祜族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将杀青好的新茶里的黄片一一挑拣出来,他们把最好的茶叶上交到加工厂,剔除的茶叶自己喝。
在寨子不远处,就是这里最古老的古茶树“西保四号”,至今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但它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遒劲树干上附着着厚厚的寄生植物,新鲜的绿叶正从枝头伸展。
攀登到山顶,一幅热带雨林壮美的画卷猝不及防地在眼前展开。在微风中极目远眺,青山翠谷中,拉祜族村寨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热带丛林中,成片的古茶树绵延不绝,树枝高低错落,树形奇美,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和谐统一。深吸一口气,清新的气息中夹杂着茶叶的清香,沁人心脾,顿感神清气爽。
贺开村委会古茶树面积1.7万亩,主要分布在曼弄新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拉祜族村寨。拉祜族是勐海的四大世居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羌人,原本是狩猎为主的民族,有“猎虎的民族”之称,拉祜的意思就是“火烤虎肉”。贺开的拉祜族主要为公元10世纪从澜沧县迁入。
在曼弄新寨的合作社,24岁的拉祜族汉子扎帕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他给我们泡了一杯当年的新茶。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跟这个羞涩的小伙子聊起来。听扎帕说,他家里兄弟两个,要管理几十亩古茶树,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养护着祖先留下的茶树。采鲜叶卖给茶叶初制所加工成干毛茶,4公斤鲜叶只能做成一斤干毛茶。今年一公斤鲜叶能卖120元,好一点的家庭年收入能达到几十万元。
对于拉祜族人来说,一天也离不开茶。拉祜族有语说“不得茶喝头会疼”,他们的火塘终年不息,因为只有火塘才能烤出拉祜族最爱的火焯茶。我也想尝尝当地的土法火焯茶,于是扎帕把我们带到自家院子里,随手在院子里的古茶树上摘下一撮老叶子,用火钳夹着放在火塘里烤,然后放在铁壶里煮。扎帕说,这还不是最传统的做法,古老的火焯茶是将茶叶放在瓢内,随后把火塘中灼热的火炭放入瓢中快速摇动,待茶叶烤出香味时放入陶罐冲上沸水。
不一会,浓郁酽香的火焯茶就做好了,这种带着烟火气息的茶果然更加浓郁甘甜,有一种原始风味。不过,这种当地人喝的茶虽然很香,对我们不常喝的人来说太烈了,我一连喝了三杯,下山的路上就感到胃部不适。
带着对贺开茶山的依依不舍,勐海的茶山行结束了。三天的茶山行,让我亲眼见证了上千年的古茶树如何滋养着后人,深山中的民族又是如何守护着先祖的茶园,传承着古老的制茶手艺。
当一片茶叶经过采摘、加工、陈化、长途运输,最终变成一杯清亮的茶汤,在舌尖打转时,醇厚美妙的滋味中又蕴含着多少历史的传承和茶人艰辛!
新六大茶山南糯、南桥、勐宋、布朗、巴达、景迈品质特点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分别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曼撒);目前由于普洱茶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又分出了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下面为你介绍新六大茶山的茶区位置和普洱茶特点。勐海新六大茶山的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县境内,只有景迈茶山位于澜沧县,与勐海紧紧相连之处。新六大茶山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降水量为1200—1400毫米之间,年雾日达到128天,茶园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的山坡丘陵地带,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树生长季节终日云雾缭绕,造就了大叶种茶树最佳的生长环境,所产的茶品质极佳。新六大茶山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及其气候不同,各茶区茶叶形状、色泽、气味和滋味方面都有区别。一、南糯山茶山①、南糯山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屹立在流沙河东岸;②、茶品特点: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具有花香、兰香和蜜香;二、南桥茶山①、南糯山茶山位于勐海县勐遮最大的坝子;②、茶品特点: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香气花蜜香。三、勐宋茶山①、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②、茶品特点: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成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香气一般花香。四、景迈茶山①、景迈茶山位于澜沧县惠明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紧紧相连。②、茶品质特点: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香气花蜜香。五、布朗茶山①、布朗茶山位于勐海县南80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主要聚居布朗族为主,总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②、茶品特点: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特别是以老班章茶为代表,是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六、巴达茶山①、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县城西58公里,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树王。②、巴达山茶品特点:属乔木大叶种,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等。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巴达古茶山介绍》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巴达古茶山介绍》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古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