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要的是心静 而心的静,如天边浮云

发布时间 : 2019-12-23
喝茶的好处 女人喝茶的好处 静界茶叶是什么茶

喝茶的好处。

原标题:佛本无言 茶已入心

喝茶要的是心静,也就是在心无杂念之中,慢慢的看杯中茶叶沉浮,细品茶味的清淡,那样茶味入喉,在齿颊留香之中,可以默默的相坐,把一天当作一生,或者把一生当作一时。皆是因为心情随着茶水的浮沉,所以时间流逝,不管能否抓住。

而心的静,如天边浮云,本是在无垠的天边飘着,偶尔落脚,投影在心海的一角,如是有风来,吹开白云离去,也没有什么心痛。去就去吧,一切的,来时珍惜,去时无法挽留。也就明白,在滚滚红尘中终日奔波,难得把心与脚步一起停下来,不是不想,有时实在是不能。

若是能有个净土多好,我可以脱下满是征尘的五月衣,换一身青衣皂袍,在五月的春浓里,看落下的松针掉进碧绿的茶杯,然后转过山门,施施然离去,到转回首时,看柏影深重里的你的身影。

当某一天,与你相遇。一起携手穿过层林尽染的西山,到这一片佛的清净世界,看过黄墙黑瓦的庙落,转过菩提舒展的阴凉,到烟火寥落的佛前,浅浅的拜下,做双掌合十的虔诚,我心已经沉浸。转回头,你也一样,轻轻挽起的发髻,斜插玉簪,那碎玉淡雅的光在这样的大殿里有着一种岁月流逝的光影,以及俯首看佛,能否让佛回答这心与欲的剥离?

最是那庙墙后的茶寮,长廊悬空,掩映在白云之中,人坐下,也是如身在云中。要一杯铁观音,可能在此处,没有其他名目的茶与这佛名的相近更适合做涤清心地的甘泉。当穿着皂衣的女子在云雾的缥缈中,款移莲步,轻轻的放下细瓷的茶盏,茶杯揭开,看茶雾袅绕,飘散后,竟是与白云融合。想问,是这茶香的飘散,还是因为白云的充斥天地,将一杯茶包容了。

原本把茶当作相逢时的点缀,未想到茶已入心,在这样的佛的境地,佛本无言,只是要有缘人参透。

Cy316.com延伸阅读

品茶,品的是茶,静的是心


喝茶是随性的,而茶有多种类型。人们在首先接触茶时,大多数人会因味觉第一感觉而确定对茶的偏好,这就是“入茶门”。

如果你第一次用心喝的茶是花茶,那你多半这一生就爱上花茶了;如果你第一次用心喝的是红茶,那你可能会一生都爱红茶。

茶越浓,甘甜就会更悠长。四季都浸渍在人生清水里,便有了春的清新,夏的炙热,秋的舒畅,冬天的羞涩,这些都能茶里尝到,越浓越明楚。

我们也别人茶的里一片茶叶子,不知道浸染过多少杯茶,我们不知道,在别人茶里,我们是苦的那片茶叶,还是甜的那片,即遇即别便成了整个人生。

人生就是一杯茶,还是苦茶。有时候宁愿独自浅尝,也不想和他人分享,即使同人一起品味,也断然不是同一种苦涩与心境。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成了茶叶,苦、乐、甜参杂在人生的清水里,渐渐的这水便有了道味。他们终究还是匆匆离出,等待的又是下一片茶叶即遇即逝,如此反反复复。

一般来说,花茶,为保持香气,宜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

乌龙茶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饮用;西湖龙井等细嫩名茶,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理想。

岁月沉淀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清茶浸泡沉静的心情,闭上眼晴,啜饮一口,清香扑鼻,甘冽润喉。

看着一片片茶叶,悠然绽放,化凡俗为淡雅,变嘈杂为安宁。生活就像一杯茶,淡淡的,从未浓烈过,但却千丝万缕。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做个淡雅的女人

但慧没事从来不给男人发短信打电话,我问她怎么想的?她说:他若不忙,自然会和我联系。他若正忙,我打扰他不妥。他若不忙也不和我联系,那我联系他有什么意思?望着慧坚毅、清澈的眼眸,我想到了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淡定。

慧的淡定,让我想起曾在书里看到过的一段话:女人是水,你用0度遇见我,我即刻成冰。你用100度爱我,我才会立即沸腾。你用50度对我,我便不冷不热。所以,女人的温度就是男人对女人的态度,冷暖自知。深情的男人会让女人越来越温柔,无情的男人只会让女人越来越从容、淡雅。

世间女子,风情万种,她们或美丽,或温柔,或妩媚,或飘逸,或智慧,或时尚,或淡雅,或迷人,千姿百态,姹紫嫣红。都显彰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是靓丽生活的一道风景线。

影视明星秦海璐饰演的每一个角色,体现出来的从容和淡雅让老公一度着迷。虽然秦海璐没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但她从容又淡定的神态确实令人赞赏、敬佩!

在这个世上,并非每一个女人都有闭花羞月、沉鱼落雁的美貌,而上天赐予的容颜再美丽也敌不过岁月的无情侵袭,唯一能让女人美丽永驻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淡雅气质,与五官漂亮无关,而举手投足之间,彰显出来淡雅韵致,有着迷人的魅力。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做个淡雅的女人,并非没有追求,没有理想,而是从容却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慎密而不狂躁,恬淡而不凡庸,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境界使人难以企及。

淡雅的女人,温柔善良却不懦弱,贤惠端庄却不矫饰,恬静淡然,却不屈从,这是一种他人不能轻易取代的特质,是一个女人异于常人之处,也是经历过太多风雨洗礼之后,才能人淡如菊。

淡雅的女人知道用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即使素面,依然有着不可小觑的魅力。女人因有淡定的气质才会千种风情,万般浪漫,因此,女人不要因为没有美丽而自卑,也不要因失去美丽而不再自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你愿意,同样可以成为一个气质高雅、淡定、散发出无穷魅力的女人,关键是要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只有自己塑造好了自己,才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淡雅的女人亦如一本书,让人爱不释手,叫人百读不厌;亦如一杯茶,慢慢啜饮,散发出缕缕幽香,生活永远是淡而有味,幸福无比。淡雅的女人是一首诗,能给你诗一样的情怀,让你在多年后,在一个幽静的夜晚,痴痴的想起,甜甜的回味。淡雅的女人不虚华,像一朵淡淡的紫丁香花,悄然绽放,散发幽香;淡雅的女人眉宇间总是带着淡淡的忧郁,让你有种想去怜爱呵护的冲动。

淡雅的女人喜欢孤独,与世无争,就像秋夜里的月儿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淡雅的女人如一杯香茗幽香清醇,当我们默默品味,蓦然回首的感悟中,体验到:“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美美的一段幽梦”.

茶如道:独自品茗 心静如水


酒奔放、浓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苦中有甜,涩里有醇。之于口感,是回味绵长;之于感受,是恬淡宁静,之于心情,是悠然自得;之于韵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转,凝重深厚。

绿茶淡雅,红茶深沉,茉莉香,乌龙醇,龙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亲切,铁观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丝历史沧桑。好茶未必需好水,要的是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最好还要有一份洒脱,“飘萧我是孤飞雁,不与红尘结怨”。

者,饮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据说,它已成为日本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于,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中国最终没有发展出像日本那样精致的“”,但有“茶艺”。道可道,非常道。而“艺”是大众文化,既可意会,又能言传,不需技巧、不溯渊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心所欲,这或许也是一种禅意。可以在喧哗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几人对坐,高谈阔论,古今付之于笑谈;可以两人相对,或轻言细语,或不致一词而心有灵犀;更可以一杯在手,独自品茗,茶洗尘埃,不觉心静如水,物我两忘。

夜深人静,独处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朦飘渺的雨露,透过城聊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限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致萦绕于怀。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变幻,深浅纷呈。鹅黄清澈,淡雅素净,恰似久藏琥珀;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杯中的茶叶沉浮不定,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茶香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茶道“心处静境自然清”


佛云:身心绝烦恼,曰“静”;使心造作,曰“思”,心处静境,而进入思维,曰“静思”。今吾之静之思,非藏喜怒于无形之矜持,亦非含而不露之城府,是所谓心清则静,心执着即思也——风清月白,心清佛现。

但凡慈悲者,必怀恻隐之心;但凡慈善者,必行和善之举。佛曰:慈即是爱,一种清净之爱。窃以为:那些日日烧香拜佛之人却并非一心向善之徒,唯清心在,爱才清净。朱光潜尝言:当年的佛祖正是以一种出世的精神来成就这番入世之事业的。只是太多的人正在反其道而行之,更把那“慈悲”一词当作了一句口号来喊。

信仰或者是信念,本该是人一生的事业之所在。人,就是这个信仰的载体,是这个信念的物化,没有信仰的人也许就像是一条空的无人撑舵的船。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尚未知觉罢了,要知道,真正的菩萨绝非庙里的泥塑之像,唯能救人者,才堪称真正的菩萨。佛曰:心即是佛!佛又曰:直接体证!但,大多的人拜佛只是为脱己孽。

我们总是喜欢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其实那都只不过是以己之私心去度佛陀之胸腹罢了,最终自是难越重重尘障。佛陀说:无我,亦即无我之物。那么又何来这一“争”之说呢?只是这“无我无物”一如无法想象的宇宙之无限,实非吾等凡俗者们心力所能及也。然而,至少我知道了“四大皆空”并非只是教人做一个空心人。

人时常地要说“我迷失了自己”,于是,便去寻找那个自我。殊不知,这个寻找的行为已即与佛相背道而驰了。不要以为念上几句经文即可消除今生之罪孽,念经最多只能使人静下心来看清自己人生的方向罢了。心怀功德,那本就是一种错失,凡有所得必先要肯舍,身无所有,心才能无所求,放下执着之心,才得现祥和之怀。

能舍才能得,这一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唯舍得烦恼,才得拥有快乐;唯舍得贪婪,才能拥有福德。在我们苦叹人生无常的时候,不要忘了“万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世间万物皆是生灭随缘,那么,死生亦是缘。勿以缘喜,勿以缘悲。唯超越了悲喜,超越了善恶,方能净身清心。若想使心无所束缚,唯有跳出执着。

佛曰: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人常说“一念之差”,岂不知,这一念即因缘,要知道,天堂与地狱也只是一念之隔。人在起心动念间即为自己播下了业种,拔剑出鞘即入地狱之门,归剑入鞘即跨天堂之槛。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福田由己造,苦海亦自渡。切记,唯自己才是真正能渡自己的佛。

人生其实本是一只只破漏的桶,装得再满,总要泄漏,不管是荣华还是富贵,不论是爱恨或是聚散,也许,精卫可以填海,然一定无法填补人之欲。欲无止境,人即患得患失,一意执取,于是,更陷痛苦之源。那么,我们先要做的,也许是修补这只千疮百孔了的破桶。识其根本,才得解脱,使之不漏,方能圆满。

想那失眠之人总觉夜太长,想那疲倦的旅人,也觉路太长。心静即是佛,心躁则是魔,所有的烦恼和困顿皆来自人的内心。圣人曰:人之初,性本善。佛亦云:人心似镜,轻安自在。不是吗?想那镜子,物来影现,物去影灭,境转心不转,景转镜不转,来去无痕,不失亦不得,慧命自安在。只是,吾辈凡俗者的心镜却时常地就要被蒙尘、被沾染。

凡此种种,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拜佛容易修佛难,为佛容易为人难,懂理容易懂事难,静心容易清心难。有多少容易就有多少难!

如茶人生 喝的是茶,养的是心,求的是一种境界


原标题:如茶人生

弟妹们问我怎样概括父亲的一生,我说四个字足矣——如茶人生。

父亲饮茶,始于童年。10岁那年,迫于生计,身高不到1.5米的父亲,就随大人下煤窑挖煤。累困交加,有时干着活就睡着了。大人们就用泡得极浓的茶把他灌醒。后来,父亲就爱上了茶,每天下窑干活时,就随身带上一竹筒茶水,饮后既解渴又防困。

解放后,父亲参加了工作,一直保持着喝茶的习惯。每天天蒙蒙亮,他就起床捅开煤炉子,坐上一壶水,待水烧开后,抓一撮茶叶,放进搪瓷杯里,沸水冲泡,盖上杯盖,焖一焖,茶香就氤氲着,满屋飘香。到了晚上,父亲还要沏一杯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茶香伴着书香,学文化,学专业知识……儿时的我,有时一觉醒来,看到父亲还在灯下苦读,空气中弥漫着煤油和茶香混合的味儿。

父亲是供销合作社的干部,经常要下乡。老家酒文化盛行,来了客人不倒茶先敬酒。父亲生性随和,爱交农民朋友,但在喝酒上,他从不“入乡随俗”。来到农民家里,首先声明不会喝酒,接着拿出自己随身带的茶叶,泡上一杯浓浓的茶,以茶代酒与人对饮。在对饮和促膝交谈中,谁家缺种子、化肥,谁家的农机需要维修保养,谁家准备扩大烟叶种植面积……都一一记在父亲的脑海中。回到单位后,父亲都会及时协调,为农民兄弟排忧解难。

如何帮助辖区农民增加收入,走上致富之路,一直是父亲思考的问题。我们老家也是产茶之地,但茶的品质较低,制作工艺也比较落后,农户制作的茶大都自己留用,偶有拿到集市上出售,也只能卖个白菜价。喝了几十年茶的父亲,看到好山好水的家乡,出产的茶叶竟无法飘香到山外,心里好不甘。在那段日子里,他买来茶书研读,背着干粮访问茶农,学茶经,还在自家后山试种,买来茶青试制……经过几年的努力,父亲熟练地掌握了种茶、制茶技术和工艺,并依托供销社办班培训,传授技术和工艺。茶叶丰收后,父亲又组织人员收购、精选、包装,让山里的野茶走出了大山,成为城里人喜爱的饮品。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苏东坡的名句。清欢不是寡欢,也不是狂欢,而是洗尽铅华、放慢脚步之后难得的一份轻松、宁静和愉悦。父亲喜欢饮茶,乃至达到“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境界,除了他几十年养成的喝茶习惯外,更多的是他深谙“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的要义。

与父亲相比,虽然都爱茶、饮茶,但我是肤浅的、感性的,父亲是深刻的、理性的。父亲懂得茶之本,乃是俭;茶之性,乃是洁;茶之功,乃是醒;茶之境,乃是静。因此,他一生恪守做人的本分和清廉,保持平和谦让的心态,喝的是茶,养的是心,求的是一种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