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联普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联一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联一组”相关知识!
茶联欣赏.
(1) 吸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 清代 郑板桥(2) 白菜青盐粯子饭 瓦壶天水菊 -- 清代 郑板桥(3) 山光扑面因潮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 清代 郑板桥 为真州一馆所作(4) 墨兰数枝宣德纸 苦茗一杯成化窑 -- 清代 郑板桥(5)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三两瓯 -- 清代 郑板桥(6) 从来名士能萍水 自古高僧爱斗 -- 清代 郑板桥(7) 笋尽禅味 松杉真法音 -- 苏东坡(8) 听泉树下酒无味 雨花石前更香 -- 邬梦兆 (9) 不费半文钱﹐过客莫嫌味淡 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 -- 见于 亭(10)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见于 亭(11)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 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 见于 招隐寺内(12)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 -- 见于 亭(13)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 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 见于 上饶陆羽泉联
cy316.com编辑推荐
读茶联 问茶道
茶联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是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在天原创的《百茶联》堪称茶联的集大成者。
我国各地茶馆、茶楼、茶园、茶亭的门庭或石柱上,往往有这样的对联、匾额。茶中店的对联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雀舌、龙团都是名茶。茶馆的对联如:“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称颂所用茶、水之俱佳。茶联美化了环境,增强了文化气息,可以促进品茗情趣。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一生写了不少对联,其中有不少茶联佳作,如:“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是为扬州青莲斋所题。常见的茶额有:“陆羽遗风”、“茗家世珍”、“茶苑”、“香萃堂”等。现代的茶艺馆也每每以茶联显示文化品位。
1.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2.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3.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4.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5.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6.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7.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8.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抗战时重庆一茶馆联)
9.茶香飘四海,友谊播九州。
10.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1.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12.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13.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14.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15.陆羽闲说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
16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17.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点上时春。
18.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
19.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20.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21.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22.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
23.难怪西山春茶好,只缘多情采茶人。
24.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
25.坐观楼百尺,三面种新茶。
26.小径山茶绿,疏离木槿红。
27.樵歌已向平桥度,好理藤床焙早茶。
28.卖茶客渡回风岭,驱犊人耕活水田。
29.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30.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31.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32.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33.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34.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香。
35.六安精品药效高,消食解毒去疲劳。
36.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
37.旧谱最称蒙顶茶,霞芽云腋胜醍醐。
38.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帮旧是蒙山。
39.活火烹泉价增卢陆,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40.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41.阳羡春茶杯杯好,兰陵美酒盏盏香。
42.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43.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44.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45.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46.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47.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48.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49.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50.饮茶思源,何曾望极;吃菇念树,岂可忘恩。
51.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清。
52.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53.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心细谈心。
54.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55.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茶难成。
56.借得梅上雪,煎茶别有香。
57.扫来竹叶烹茶叶,挖得松根煮菜根。
58.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
59.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60.壶在心中天在壶,心在壶中地在心。
61.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品者三口德德品品德。
62.官为七品不如一壶可品,才高八斗怎抵一池万斗。
63.始皇明月照青陵,茶心原在一杯中。
64.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65.碧泉涌出山腹事,玉壶映进苍天心。
66.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67.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丁香茶,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68.沽酒客来风亦醉,买茶人去路还香。
69.喜辞旧岁,春风梳柳;笑迎新春,苗润茶新。
70.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71.青山起新居,绿水映茶园。
72.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茶风流。
73.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74.水抱山环新屋绕园林茶趣,春华秋实生活胜城市风光。
75.鸿雁贺喜衔柳枝,春风迎亲带茶香。
76.茗苑寄来曾怜黔娄梦白,蓉城逆去又悲汝士升仙。
77.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日子,半个心半点意半瓶墨水度终生。
78.千树梨花几壶茶,一庄水竹数房书。
79.茶煮三江水柔情似水,烟飞万里霞笑态如霞。
80.茶开千里市市场繁荣,酒醉五湖春春光明媚。
81.茶为山藏富富贵齐天,酒催豪客歌歌唱盛世。
82.饭热茶热八方客常暖,茶好汤好世季店如春。
83.名苑清风仙曲妙,石潭秋水道心空。
84.人上人制茶中茶,山外山出味中味。
85.茶中茶制人上人,味中味出山外山。
86.鸡鸣院内茶,白鹤井中水。
87.美酒千杯成知已,清茶一盏能醉人。
88.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89.名山名寺共名茶,水碧山青茶更佳。
90.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枝采茶时。
91.山实东吴秀,花称瑞草魁。
92.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93.春茶一杯依旧,桃符万户更新。
94.柳井有泉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95.春其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96.凝成云雾顶,飘出晨露香。
97.客到座中宜数碗,水是人间第一泉。
98.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
99.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100.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101.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泡一杯香茗 品茶吟联 茶溢清香
“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为国饮,而茶联是楹联茶具象化的演变,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寥寥两句,言简意赅,幽默风趣。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永亭泉”茶舍的对联。联语取自大文豪苏东坡的茶诗,巧妙地将该茶社特有的“小团月”茶和“第二泉”水嵌入联中,名茶名泉,相得益彰,谁不想喝上一杯呢?而杭州“藕香居”茶室的主人则更加聪明,从苏轼所作的诗歌中各撷取一句,集成一副绝对:“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联拟人化地将美丽的西湖和芬芳的茶香交融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室,门前挂有一副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此联言辞俱美,温润可感,把该茶馆龙井茶的茶、泉、情、味都点化其中,奇妙无比,让人心生向往。
“黄鹤计前程,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堂山怀去路,怅斜阳古道,暂为杨柳息君鞍。”这是江西兴国“黄堂”茶亭外的嵌名联。联语以亭子名“黄堂”二字冠首,“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一句是引用大诗人李白《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诗句。以“计前程”、“怀去路”入题,突出茶亭特点。上联规劝过往客人不要太计较名利得失;下联告诫过往客人要心怀美好的希望。此联寓意深远,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堪称佳对。
有些茶联,虽然通篇无一“茶”字,却也彰显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北京中山公园有座建于1915年的著名茶楼——“来今雨轩”,鲁迅、朱自清等文学大师们常来这里品茶。茶楼有一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上联特指陆羽的茶专著《茶经》,下联特指卢仝的茶诗《七碗茶歌》。杭州“茶人之家”门联云:“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看似与茶无关,但它茶趣融融,啜茗抒怀,共饮同乐。乾隆嗜茶成癖,不可一日无之,在他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十分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大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代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联。有一才子的应征联是:“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这副茶联用了四个人名: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巧妙地将四个典故嵌入联中,既点出了馆名“陶陶”,又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耐人寻味。 在众多茶联中,极尽雅致风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对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无论是顺读还是倒读,皆成妙联,品之有味,情趣盎然。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泡一杯香茗,品茶吟联,茶溢清香,让人怡情悦性,芬芳如花。
妙趣横生的茶联
“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而茶联是楹联茶具像化的演变,是以茶为题材的对联,寥寥两句,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给人带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在高雅古朴的茶文化中,茶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夺目奇葩。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茶联。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永亭泉”茶舍的对联。联语取自大文豪苏东坡的茶诗,巧妙地将该茶社特有的“小团月”茶和“第二泉”水嵌入联中,名茶名泉,相得益彰,谁不想喝上一杯呢?而杭州“藕香居”茶室的主人则更加聪明,从苏轼所作的诗歌中各撷取一句,集成一副绝对:“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联拟人化地将美丽的西湖和芬芳的茶香交融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室,门前挂有一幅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此联言辞俱美,温润可感,把该茶馆龙井茶的茶、泉、情、味都点化其中,让人心生向往。
“黄鹤计前程,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堂山怀去路,怅斜阳古道,暂为杨柳息君鞍。”这是江西兴国“黄堂”茶亭外的嵌名联。联语以亭子名“黄堂”二字冠首,“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一句是引用大诗人李白《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诗句。以“计前程”、“怀去路”入题,突出茶亭特点。上联规劝过往客人不要太计较名利得失;下联告诫过往客人要心怀美好的希望。此联寓意深远,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堪称佳对。
有些茶联,虽然通篇无一“茶”字,却也彰显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北京中山公园有座建于1915年的著名茶楼,叫“来今雨轩”。鲁迅、朱自清等文学大师们常来这里品茶。茶楼有一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上联特指陆羽的茶专著《茶经》,下联特指卢仝的茶诗《七碗茶歌》。杭州“茶人之家”门联云:“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副茶联,看似与茶无关,但它茶趣融融,啜茗抒怀,共饮同乐。乾隆嗜茶成癖,不可一日无之,在他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十分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大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代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联。有一才子的应征联是:“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这幅茶联用了四个人名: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巧妙地将四个典故嵌入联中,既点出了馆名“陶陶”,又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耐人寻味。
在众多茶联中,极尽雅致风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脍炙人口的回文对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无论是顺读还是倒读,皆成妙联,品之有味,情趣盎然。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泡一杯香茗,品茶吟联,茶溢清香,让人怡情悦性,芬芳如花。
趣赏绍兴茶馆旧时茶联
旧时绍兴大小茶馆甚多,其店堂内又大都挂着一副楹联,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山花媚日,点头笑容不须忙。”这是山区茶馆里的一副楹联,写的是这里有“野鸟”、“山花”相迎,有“絮语”、“点头”的温馨接待,还有“笑”、“劝”的热情关怀,真是一家难得的优雅茶馆。
“泉中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这也是山区茶馆里的一副楹联,联语把山区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营造出了文雅秀逸又妙趣横生的品茶氛围。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联语谈古论今,上下纵横,虚实相间,幽默别致,实在是妙不可言。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饮茶有益,醒脑提神。”“送水送茶,热情备至;问寒问暖,体贴入微。”这是两家茶馆的两副楹联,前者以关心顾客健康取悦于人,后者用优质服务招揽顾客,细细品味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好好,水好好,入室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好山多情,好水无忧,置身其间,超然物外,教人淡泊名利,解脱烦恼,联语颇具哲理,令人击掌称绝。
“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联语用典贴切,陆羽精通茶道,被誉为“茶圣”;卢仝擅长评茶,曾写过一首评茶的“七碗诗”,被后人称为“卢仝七碗”。联语真可谓言简意赅,一看就让人心领神会。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联语将茶的清香淡雅说得一清二楚,真是自然洒脱,妙语天成,别有情趣。
“普洱、铁观音,松涛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联语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茶叶的品牌一目了然,而且语言精练,韵味隽永,令人不得不驻足光顾。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此联如把它倒过来,可读成“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两种读法其意境却各不相同,足见作者独具匠心,不愧为茶联中之佳品。
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内容,感谢阅读!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
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这样写道: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该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门“北京大茶馆”的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这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茶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终于作成茶联一副。联曰:
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镌刻大门两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了,联文曰: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亭联中的佼佼者。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各地茶馆里的茶联文化》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中国茶历史:中国茶馆与茶联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
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这样写道: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该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门北京大茶馆的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这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茶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终于作成茶联一副。联曰:
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镌刻大门两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了,联文曰: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亭联中的佼佼者。
茶文学对联自古名茶配佳联
对联
自古名茶配佳联,流传至今的“龙井茶,虎跑水”、“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已成为人们的口头语。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它不但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习俗,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对联处处可见。在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的茶联,不但美化了环境,增添了文化气息,更浓厚了品茗的情趣。在北京万和楼茶社的对联,上联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下联是“书能香我无须花”,在品茶的同时交给了人们修身之道。有这样一副著名的荣联,上联是“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F联是“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此联是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为茶酒店所做,通俗易懂,辛酸中带有谐趣。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的对联也十分有趣,上联是“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下联是“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用了四个典故,将两个“陶”字——店名嵌入联首,表达了一个哲理——分寸。
我国的很多旅游胜地因茶联而增色不少,吸引了众多游客。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上联是“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描写了当地胜景,下联是“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推出了当地特产。清代郑板桥为焦山所作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短短十几个字就勾勒了焦山的山水茶之妙。清代何绍基为成都望江楼所写茶联“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将好景好茶一笔概括。青城山天师洞对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别有一番山野幽寂的情趣。
欣赏带有诗情哲理的茶联,既可以学习精妙的对仗,叉可以领略幽深的境界。“竹无俗韵,茗有奇香”,竹虚心,茶清淡,二者皆不是俗物,可以并称。“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松竹茶,风雨月,琴韵书声,不用说了。“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秋夏之风雨,对石竹之泉茶,无论格调还是对仗都恰到好处。“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一幅美好的世外风景图。“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中华文化儒、释、道三教一体,中华茶道色味香三绝一壶,妙!妙!妙!
清代画家郑燮茶联的审美韵味
郑燮,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工。
郑燮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他一生命运多舛,居官10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61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官以后,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以卖画为生,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有“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誊。
他的诗歌,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畅,通俗易懂;词多为写景状物以及酬赠之作,感情真挚;散文真率自然,富有风趣;画擅兰竹,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八笔,极其潇洒劲拔、奇秀雅逸。
郑燮生性豁达,不追求功名利禄,他一生怀才不遇,因着艺术家秉性使然,既嗜酒,又嗜茶,唯愿“闭柴扉,扣竹径,对芳兰,啜苦茗”,“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他重茶器、评泉水、品香茗、写茶诗,充满文人自得之乐。卖画扬州,足迹所及,留下了大量书画翰墨,其中不乏独具风格的短句楹联,而茶联,更为联中佳制。他的茶联多题于茶亭楼阁,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佳茗添香增色不少。郑燮的咏茶美联,与他独特的文化性格和艺术风格相得益彰,鲜明地昭示出独特的审美韵味。
意境优美,情趣浑然。他的茶联大多状写自然风物,反映他朴素、清雅的生活情趣。镇江焦山位于长江之中,山水天成,满山苍翠,在焦山别峰庵读书、品茗、作画的郑燮,为焦山海若庵撰有一联:“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面对葱郁青峦,坐享潭水烹茶。佳地、佳水,品茗赏景,不亦乐乎!
他为扬州青莲斋撰写的茶事佳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作者将评水、斗茶这些文人、高僧所好的雅事、快事写入联中,突出了茶与名士、高僧的渊源,对仗工整,恰到好处,读来脍炙人口。
五言茶事短联“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文趣与自然结合,诗情画意,闲适高雅,是骚人墨客独有的生活体会写照,十分精辟。
焦山自然庵也是郑板桥常常驻足之处,因而也有联赠之,“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汲江水、煮新茶、看青山,意兴遄飞,气魄宏大,挥笔成联,意境绝佳,雅趣天成。
抒写胸臆,感情率真。郑燮平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表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情。
还有一副不多见的行书七言遗联,精思传神,富有新意。“秋江欲画毫先冷,梅水才烹腹便清。”深秋临江作画,伴以佳茗,狼毫冷瑟,茶香四溢,景情相通,画与茶都是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诗人以茶寄兴,一种浪漫想象与美好的感受尽在寥寥10余字之中。
纵观板桥的茶联,皆即景即兴之作,特别讲究写真。这正跟他的诗、书、画之创作风格一样,奉行“三真”精神。所谓三真者,“曰真气,日真意,日真趣”(清代张维屏《松轩随笔》)是也。所以他创作的茶联,一律重在表现自然,并在表现自然中表现质朴、率真的自我情愫。
语言生动,哲理昭彰。他的联语爱用方言俚语,通俗晓畅,使“小儿顺口好读”,生动活泼,饶有情趣。他在家乡写过不少这样的对联,其中一副是:“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字句朴素自然,抒写的是吃着粗茶、菜根,清贫而自尊的生活,反映的是普遍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看来既感到亲切,又富含情趣、哲理。
传世七言联“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近似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农家简朴生活的乐趣,在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中与翠竹、香茗、书画和挚友相伴,可谓“诗意的栖居”。在平淡简朴的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这正是他的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他的茶楹联与一般对联无异,也有着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对偶工整、虚实相间、平仄交替、声韵妙合的特点。只不过内容与茶相关,或直接咏茶,或以茶寄事,或以茶托兴,或两联涉茶,或一联涉茶。悬挂张贴或勒刻于茶馆、茶亭、茶店之门口或室内等大众场合之所,通俗、生动,他用最真挚的心、最坦荡的情、最浅白的文,抒写了他一贯的人生主张和精神境界。
茶话成联,是我国民族茶文化的瑰宝,品茗读联,乃赏心乐事。握一杯茶烟氤氯的香茗,再品读板桥的茶联,容易让人坠入明媚的阳春三月,小桥流水人家的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