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区的饮茶史探究 2020巴蜀地区的饮茶史探究

发布时间 : 2020-05-30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巴花茶台 饮茶文化注意要点

红茶调饮茶的茶名。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巴蜀地区的饮茶史探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巴蜀地区的饮茶史探究

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但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僮约》中,才见诸记载。《僮约》中有“脍鱼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的内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面的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茶叶市场。三国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反映出巴蜀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汉魏以后,巴蜀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而且茶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秦汉至西晋时期,既是巴蜀茶业昌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茶业由巴蜀走向全国和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阶段。

由于巴蜀茶叶种植和生产技术的广泛传播,茶叶生产和茶饮在神州迅速普及,各种茶事和茶叶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的注意,于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反映。如《世说新语》、《神异记》、《异苑》中有关茶的描述,还有如左思的《娇女诗》,杜育的《荈赋》,杨之的《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茶饮、茶事进行了描述,从而提高了茶饮在文化上的品位。

关于本文《巴蜀地区的饮茶史探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cy316.cOM编辑推荐

巴蜀茶道


⊙雷康/文 茶中品川江神韵 馆里看古蜀民风以茶和饮茶、品茶为宗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系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及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服食的饮料,而渐渐已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茶可以用来交友待客,有的地方青年男女结婚,还以茶为聘礼。除了吃茶,品茶也是一种文化。屠隆《考茶余事》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德之人。能熟习而深味,神融心醉,觉与醍醐甘露抗衡,斯善赏鉴者矣。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

茶的著作也是茶文化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唐代陆羽的《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宋代]蔡襄《茶录》、宋子安《试茶录》、宋皇帝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无名氏《北苑别录》,明代陆树声《茶寮记》、顾元庆《茶谱》、许次纾《茶疏》、冯时可《茶录》等。茶者,雅称茗,中华文化之精神也。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业兴于华夏五千年。茶为文化,可怡情,可明目,可清谈,可交友,可益思,可论道,可养性,可寄高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志远。历代名家属意茗者多矣。巴蜀之子──东坡居士有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至今仍脍炙人口。茶,是自然的精华。如《神农本草经》所载,小小叶片,“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茶,又是一个象征,“杯水见道”、“茶禅一味”,历时千载。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缩影。中国的茶,同瓷器、丝绸一道,经“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四川乃茶的重要原产地,川茶以独特的茶品、茶艺、,为历史悠久的中国茶增添了一缕隽永的幽香。

茶 香叶,嫩芽。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唐代诗人元稹的这首一至七字的宝塔诗,别开生面,把茶的品质、茶具艺术、品饮意境及茶之功用描摹得清幽淡雅,淋漓尽致,堪称千古绝唱。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四川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省。入宋,虽然茶业重心南移,但四川产茶历史悠久,群众富有种茶造茶经验,茶农进一步开发山区,广种茶树。加上[北宋]中期以前,专榷东南茶,川茶听民自卖。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熙宁七年(1074)川茶禁榷之后,开展茶马贸易,拓宽了市场,也刺激了川茶的发展,所以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都产茶,成都府路有九个产茶州(军),是川茶的中心。四川西北与西藏为邻,茶是藏族同胞“不可一日无”的生活必需品。历史上川茶被称为“边茶”,其采制不及东南茶的精良。由于采摘粗老,故产量多,元祐元年(1086)达到三千多万斤。加上东南诸路的产量,[宋代]茶叶总产量高达五千多万斤,较唐代增长二、三倍,为茶马贸易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四川盆地自古物产丰富、人才备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在“巴蜀”大地(含四川省和重庆市)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你肯定能找到一种很好的休闲场所,这就是“茶馆”。在“巴蜀”的“茶馆”(茶铺头)里都有一个别具特色之处:矮桌、竹靠椅、盖碗茶,以及男女老少皆宜的氛围。“茶馆”是消闲之所,也是社交之地,三教九流皆出入于此,朋友聚会、了解行情、洽谈生意多喜欢在此进行。“巴蜀”茶馆习俗甚多:茶叶叫做“叶子”。茶碗中茶叶多称作“饱”,反之则为“啬”。饮茶叫作“吃茶”。把开水第一次冲进茶碗叫“发叶子”,再向茶碗内冲水则叫“掺茶”。如是讨茶喝,因是别人喝过的茶,故称为“加班茶”。每道茶只能饮一半,茶碗中所剩之茶水称为“茶母子”。茶馆中常有人“喊茶钱”,即某人走进茶馆时,熟人便喊“茶钱我这里会了”。喊茶钱的人越多,来人的面子就越大。其要口称“挨过,挨过”以致谢。“巴蜀”茶馆的茶具为三件头:茶盖、茶碗、茶船。茶盖、茶碗为瓷器,茶船用金属制成。茶碗上大下小,体积适中,掺水时,茶叶能充分翻卷,搅匀;盖而不严的茶盖即可保温,又能透气,且可用以搅动碗内茶水,调匀茶味,隔着茶盖饮水,可免茶叶入口;茶船稳托碗底,便于端放,又能避烫。以此种茶具盛茶俗称盖碗茶。而对于成都闲散生活的描述由来已久,比如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卷70《岁华纪丽谱》中就说:“成都自唐代号称繁庶,甲于西南。其时为之帅者,大抵以宰臣出镇。富贵悠闲,岁时燕集,寝沿相习。”张籍《成都曲》则说:“锦水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子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千年饮茶史健康新知


国人爱饮茶,历史过千年。在过去,人们饮茶,一是为了解渴,二是养生之需要。饮茶何以能养生?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并非人人明白。而随着对茶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饮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眼下又到新茶上市时,有关专家提醒爱饮茶的人们,饮茶如不科学合理,将有损健康。饮茶应适当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它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适量饮茶能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提神健脑、祛病轻身,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但是,茶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有其固有的禁忌。医学专家告诫我们,只有饮茶适当,才是养身保健的好习惯。所谓适当,一是指茶水浓淡适中,一般用3克茶叶冲泡一杯茶为宜。茶水过浓,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引起贫血;二是控制饮茶数量,以一天8-10杯为宜,过量饮茶,会增加人体肾脏的负担;三是饮茶时间不要在饭前饭后一小时以内,否则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四是应注意禁忌,以下患者不宜饮茶:贫血患者特别是患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茶中的鞣酸可使食物中的铁形成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往往使病情加重。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患者因为茶中咖啡因能引起基础代谢增高,使病情加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因为茶中咖啡因能刺激胃液分泌和溃疡面,使胃病和溃疡加重。肝、肾病患者茶中咖啡因要经过肝脏、肾脏新陈代谢,对肝、肾功能不全的人来说,不利于肝、肾脏功能的恢复。习惯性便秘患者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使便秘加重。肾、尿道结石患者茶中的鞣酸,会导致结石增多。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茶中的咖啡因对人体血液、血压有激发作用。饮茶过多会加快血液流动,使血压升高,甚至有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孕妇饮茶过多,会引起贫血,使新生儿因母体供血不足而体重减轻。哺乳期妇女因茶中的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发生痉挛,烦躁不安,出现无缘故的啼哭。八种茶不能喝浓茶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刺激性很强,饮浓茶可导致失眠、头痛、耳鸣、眼花,对肠胃也不好,有的人还会产生呕吐感。霉变茶含有大量毒素。串味茶有的味道是有毒的,如油漆、樟脑等。焦微茶炒制过火的茶叶,营养已经丧失,味道也不好。隔夜茶特别是变了味的茶,即使还尝不出已变味,但其中也多半孳生、繁殖了大量的细菌。久泡茶茶叶泡得过久,其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冷茶茶宜温热而饮,冷茶有滞寒、聚痰之弊。烫茶茶一般都是用沸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过热时饮用。过热的东西,对人的肠胃是极为不利的。爱喝茶勤洗杯有些常喝茶的人,喜欢其茶杯里积有一层厚厚的“茶垢”,似乎以此表明自己是“爱茶”一族。甚至有的人认为用有茶垢的茶具冲泡茶才更有味。其实,茶垢对人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医学专家提出警告,爱喝茶莫忘勤洗杯。科学研究表明,在潮湿的环境中茶水会迅速氧化出褐色茶锈,其中含有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而没有喝完或存放较长时间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物质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便会生成茶垢,并附在茶具内壁,而且越积越厚。有人曾对茶垢进行了抽样化验,发现茶垢中还含有某些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等,它们对人体健康显然有威胁。茶垢随着饮茶者的“勤喝茶”不断进入其消化系统,极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和维生素等结合成多种有害物质,不仅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与消化,也使许多脏器受到损害。因此,爱喝茶者也应勤洗杯。对于茶垢沉积已久的茶杯,用牙膏反复擦洗便可除净;对于积有茶垢的茶壶,用米醋加热或用小苏打浸泡一昼夜后,再摇晃着反复冲洗便可清洗干净。自制保健茶降压茶松萝3克、杭菊花10克、龙井茶叶3克。将松萝切碎,与菊花、茶叶同放入陶瓷茶杯中,用沸水泡饮。注意应选择花朵完整、气味清香、颜色鲜艳的菊花为宜。该茶味甘凉微苦、清香四溢,连续服用有清肝明目、散热降压等作用,适合高血压、头痛、眼结膜炎等慢性病的保健治疗。降糖茶枸杞10克、怀山药9克、天花粉9克。将怀山药、天花粉研碎,连同枸杞一起放入陶瓷器皿中,加水用文火煎煮10分钟左右,代茶连续温饮。该茶茶汁橙红,入口甘甜爽口,其功效在于滋补肝肾、益气生津,有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适合糖尿病、肝肾功能欠佳等慢性病患者服用。降脂茶新鲜山楂30克—50克、槐花6克、茯苓10克。将新鲜山楂洗净去核捣烂,连同茯苓放入砂锅中,煮沸10分钟左右滤去渣,再用此汁泡槐花,加糖少许,频频温服。此茶酸甜可口,开胃助消化,可降低血中胆固醇,舒张血管,预防中风,适合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的保健治疗。但胃酸过多、平素脾胃虚弱者应慎用。消肿茶白茅根10克、玉米须20克、川扑花2克。将以上三药剪碎,沸水冲泡,代茶连续饮用。此茶清凉甘淡、气味清香,具有利尿消肿、行气消胀之功效,并有利胆、降血压等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肾炎以及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糖尿病、胆囊炎等慢性疾病患者。清咽茶干柿饼10克-15克(勿洗)、罗汉果10克(或1枚)、胖大海1枚。将柿饼放入小茶杯内盖紧,隔水蒸15分钟后切片备用。罗汉果洗净捣烂,与胖大海、柿饼同放入陶瓷茶杯,沸水冲入,盖5分钟后饮用或含服。清咽茶味甘甜微苦,滋润爽口,有清咽止痛、止咳消肿之效。咽喉炎、喉痛音哑、咳嗽、便秘等症可选用。其中柿饼上的一层白色结晶,俗称柿霜,有良好的凉血、清热、利咽作用,慢性咽炎病人常服有良效。养肤茶柿叶10克、薏茨15克、紫草10克。将这三味药放入陶瓷器皿中,加水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滤去渣,加入少许白糖,连续饮服。养肤茶甘平清香,微有苦涩味,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润肤等功效。常服可增加血管弹性,减少面部皱纹。适合扁平疣、面部紫癜等慢性皮肤病患者的保健美容。

探究绿茶企业的营销策略(—)


绿茶是我国的主产茶类,同样是我国传统的消费茶类,其产销地都十分广泛。绿茶的保健功能非常之全面,这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香高鲜醇,且有一定观赏性的名优绿茶,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追捧,成为市场销售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绿茶企业的营销策略,希望能带来借鉴。

产品创新策略

目前行业内,很多绿茶企业的产品仍旧以茶叶为主要形态,以热泡散茶为主要饮用方式,且新品开发速度慢,产品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因此绿茶企业应结合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及饮食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发具有独创性的新产品。具体策略如下:

横向上按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开发各种功能茶、茶饮料、茶粉、袋泡茶、速溶茶等新产品。纵向上大力开发茶药品、茶多酚、茶色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比重和产品质量。

创新绿茶茶餐产品。譬如,以茶叶为原配料的香茶竹筒饭、龙井蒸鱼;采用黄山毛峰为主料做的茶菜“炸雀舌”;用苦丁茶、核桃、海带做的茶菜“锦绣山河”;还有一种造型茶是用一种绿茶与花相结合,用棉线手工捆扎在一起,在冲炮前呈球状,冲泡三至五分钟后会像花一样展开,由于可看到七个小球,因此美其名曰“七子献寿茶”。

开发出一些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新型茶品,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利用绿茶富含锌硒的天然特性,开发对人体有益的富硒茶及茶制品;从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全过程实现有机生态无公害化,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和有机茶生产体系,推出有机茶和有机茶制品。

小谈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巴蜀常被称为是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诞生地,根据学者考证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正是在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也和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巴蜀的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

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巴蜀茶文化

但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僮约》中,才见诸记载。《僮约》中有脍鱼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的内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面的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茶叶市场。三国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反映出巴蜀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汉魏以后,巴蜀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而且茶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

茶业自巴蜀而兴,茶文化于巴蜀而生。

闽南地区的制茶工艺


茶叶不分地区和国界,喜爱者甚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茶讲究和制茶技艺,而对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茶又是怎么制成的呢?

闽南地区一般的制茶需要8到9个步骤,采青→晒青→摇青→摊青→炒青→包揉→烘干→包装→(成品)。

(采青)时值正午,茶园里茶农们三三两两在采摘茶叶。采青的过程很有讲究,时间一般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且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是不能用的。

(晒青)茶青采摘回来后,便进入下一道工序,也就是晒青,即将茶青在地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晒青,也有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篱或晒青埕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和风吹使其萎凋,以蒸发掉鲜叶的部分水份。晒青程度的长短,要根据茶青的品种、含水量、季节、气候来做选择。

(摇青)接下来便是制茶的关键——摇青。摇青的主要目的就是“走水”,以获得更高更浓的香味,同时保持梗叶的水分和生理机能。至于摇青技术的关键——“走水”程度的掌握,更多的要倚赖茶农们的经验。

(摊青)摇青后将茶青放在凉青架上进行摊青,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如果说“摇”是“动”,那么“摊”就是“静”。这时在摇青时青叶散发的水分通过静置,又会从叶梗、叶脉往叶面补充散发。

(炒青)就如字面上的意思,炒青就是利用微火在锅中炒,使茶叶痿凋也就是失去水分。这可以固化已形成的品质,同时散发部分水分便于后面工序的操作。现在除了人工炒青外,滚筒杀青机的使用,也大大减轻了茶农们的劳动强度。

(包揉)炒青过后,便要对茶叶进行塑形的工作。包揉采用“揉、压、搓、抓”等动作,将茶裹在布包里,用机械加手工挤压搓揉后解开布包,使茶条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烘干)此后再进行烘干,低温烘焙,烘至足干,同时去掉多余的水分,便于长期储存,这一步完成后便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毛茶形态了。

闽南地区的制茶是否别有一番雨中不同呢?

探究绿茶企业的营销策略(二)


包装策略

国外著名咨询公司的消费调查表明,有63%以上消费者是根据产品的包装来选购产品的。产品外在形态的美化能带来消费者利益感知的增加,通过良好的包装设计,像包装物的形状,材料的选择、颜色的搭配、图案的精心制作以及包装上的文字风格等,能够树立鲜明的产品形象。

在产品包装设计方面,绿茶企业应该把消费者认同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其中,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要。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等等一些富有深刻内涵的人文景观我们都是可以挖掘的。譬如,有些茶叶盒外包装是镀金的,刻有文人墨宝,打开后里面的竖盒上用文字记载了中国的产茶史,用这样的盒子装茶叶就体现了一种文化内涵,就能吸引消费者购买。比如大连的一家茶行里的茶叶礼盒从80元到几千元的都有,最贵的“观音王”礼盒售价1万多元。绿茶企业的产品包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包装选用绿色生态材料。木材、竹材是首选材料。其包装古色古香、造型独特,可使用雕刻、镶嵌、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段,用其包装茶叶能充分体现茶的性情。但木材成长缓慢,过度砍伐会造成环境破坏。而竹材具有资源广,力学性能优异,收缩量非常小,弹性和韧性高,可与高密度的阔叶材相媲美的优点。而且竹子自身有抗菌性,其抗菌性使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无虫蛀,无腐烂,无需使用任何农药。因而使用竹材生产包装容器,不仅原材料供应无后顾之忧,而且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无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制成包装容器还保留了竹子特有的自然清香、淳朴色调和刚柔相济的特性。

在内袋或外袋上开设天窗。这便于消费者观察茶叶的色泽、外观形状和条索长短等。

包装要有文化内涵。可以在包装物上印上有关茶的诗句或茶的历史传说等等,增加茶的文化气氛,提高消费者对绿茶品位的理解。

包装规格要多样。盒装、条装、袋装等,可以设计50克、100克、200克等不同规格的包装。发展小包装,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