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水温。
普洱茶是所有茶叶种类中冲泡方法最多,茶具上也有更多选择的一种茶叶。
普洱茶与其他茶叶不同,普洱茶的味道不易冲泡出来,要注意泡普洱茶的水温。要泡好一杯普洱茶,水温必须选择滚烫的开水,普洱茶浸泡时间也要长一些。
一般认为泡普洱茶包括生熟茶的水温是100°C,只是出汤时间多少不同而已,但也有知名专家泡普洱生茶的水温不要过高,与绿茶差不多,90°C左右。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泡普洱茶的水温控制在95℃一100℃的沸水冲泡。水温对香气和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低温香气不易充分展现,滋味亦欠醇和。原料细嫩、陈期较短的生茶水温可稍低(95℃左右);原料成熟度较高、陈期较长的老茶和熟茶水温要高,不但要用100℃的沸水冲泡,还要在壶外浇淋开水,以提高壶温,激发茶香。
除了要掌握好泡普洱茶的水温,为了使普洱茶的香味更加纯正,在冲泡时先进行润茶。即第一次冲下去的沸水,立即倒出。倒出水后可以闻其叶底的香气,如果香气不够纯正,可再重复温茶一次,待叶底香气达到纯正后再正式冲泡。润茶可进行1一2次,速度要快,要控制在2s一5s内,以免影响茶汤汤色和滋味,润茶的轻重要根据茶叶品质决定。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冲泡,水温有讲究
要冲泡出一杯好的茶,水温是很有讲究的,对于绿茶来说,水温不能太高,那对于普洱茶来说,水温有哪些讲究呢?
一般茶叶冲泡,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只要把漂浮于茶汤表面的“浮沫”除去就可以了。普洱茶则不同,不论生茶还是熟茶,普洱茶的加工,从鲜叶杀青、手工揉捻、日光干燥制成生茶,再到生茶“渥堆发酵”、反复翻堆至凉干为熟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普洱茶获得了良好的、其他茶类不可比拟的品质。
普洱茶冲泡最讲究“嫩叶温泡,老叶热泡”的冲泡原则。幼嫩的芽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薄,容易遭破坏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液溢出,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快,因此,浸泡幼嫩的普洱茶,水温应适当低些,水温一般掌握在80~85℃为好(开水落滚时)。
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厚实,细胞壁不易破裂,细胞液溢出少,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慢,宜高温冲沏,水温控制在90~100℃左右为宜。
冲泡普洱茶的水温要求是什么?_怎么冲泡?
对于泡茶,很多人说:三分茶,七分泡。这也就是说对冲泡茶的水温也是要求极高的,要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调整水温,这样才能使一款普洱茶表现出独特的口感。
对于生普洱茶,在开汤时水温要比绿茶高,开汤唤醒茶叶才会使茶中的内涵物质、香气等充分唤醒保证后续的口感,一般泡茶时都是水一壶一壶烧,水温也会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如果第一泡茶被唤醒,那后面的水温就不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不过喝普洱茶不建议一壶水烧很多,适量比较好,可以保证水温,这样可以让茶汤一直保持出色的口感,另外烧过的沸水不宜重复烧开,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老生茶需要高温水冲泡,才能领略它的风姿。
那么对于熟普洱来说,可以根据茶叶等级可以适当调整水温,比如宫廷、特级茶叶因芽头较多,用温高水冲泡会使茶汤中出现涩味,这样会影响品饮口感,不过开汤还是要沸水开汤,后续冲泡可相应拉长水线,这样可以稍稍给水降温;一级到九级茶叶因等级的增加茶叶越老,耐温度提高,在冲泡这些茶时应每一泡都保持高温,这样你冲泡出的每一泡茶香气都会让你爱不释口。
花有千色,茶有千性。这些也只是在冲泡过程中关于水温的一些比较笼统的介绍;在平时的泡茶中,还是随着个人冲泡次数的增加,可以慢慢摸索,泡好一杯茶并不仅仅是水温高低那么简单。
水温对普洱茶的冲泡有什么影响?
想要泡一杯好茶,十分讲究。茶叶本身的品质好坏固然重要,但水质、茶具、方法、时间、水温等因素对茶品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中国古代茶著作中就有研究过不同水温的水对茶的影响,比如宋代蔡襄《茶录》中提到“未熟汤”、“过熟汤”和“候汤”的说法,以及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过的“水嫩”、“水老”和“水当时”。二者虽叫法不同,但殊途同归。
所谓“未熟汤”也就是“水嫩”,是指水尚未烧开的时候,水温大致是60℃--65℃。这时候因水温过低,即便是鲜嫩的绿茶,茶叶内质也不易泡出,茶叶吸水不足,香气、滋味淡薄,且容易浮于水面,泡出来既不方便喝也不好喝。
“水老”也就是“过熟汤”,是指完全烧开沸腾的水,或沸腾过一段时间的水。这时候的水温大致在100℃上下,冲泡绿茶会“烫熟”相对娇嫩的绿茶茶叶。水温越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绿茶汤色容易变黄,且茶单宁和咖啡碱大量释放会导致茶味浓烈苦涩。
这里说的几种水温的水,最适合冲泡绿茶的就属“候汤”即“水当时”了。所谓“水当时”是指“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热水冒泡以后刚刚有小幅沸腾现象的状态。
这个时候的水温大致在85℃-95℃之间,建议可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在这个档的水温中细分。比如较为幼嫩的明前茶,可将水烧开至90℃,待洁具备茶以后,水温会下降许多。约在80℃左右,水中的二氧化碳未完全挥发殆尽,茶叶中的茶氨酸完全释放,维生素C保存较为完整,茶单宁和咖啡碱释放较少,香气清新高远,茶味鲜嫩甘爽。
浅谈普洱茶的水性
普洱茶汤饮入口腔所引起的各种口感,除了前面在味道部分进行说明,其余的归水性这部分来介绍。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负面性特征,其是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滑
滑是最柔的感觉,比如将最细的纯豆浆或爱玉仙草含在口腔里就有一种至柔感。滑会使人感觉到温和、舒顺和亲切,也会使人心神比较安适稳定。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优秀,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素之一。
化
“入口即化”同样是陈年好茶和好酒的表现。普洱生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须贮放60年以上,而且还要在比较理想的环境中陈化。熟茶要比生茶更容易得到化的水性。
“入口即化,喝了没渴”,是品普洱茶时人们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好茶的茶汤喝到口腔里就像喝好酒一样,立刻化为一股异香。酒会使人感觉到一阵酒香冲向上颚,但是很快就渐渐挥发过去。而普洱茶的化劲,和酒的化劲不同,它柔和而宁静,不会有那股霸气熏脑的逼促。酒气的化劲使人自我膨胀,心神恍惚,醉言失态;普洱茶的化劲则叫人满身轻利,神清智明。
活
活泼的水性是各种茶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的漫美表现,它能在口腔中产生一种活泼的感受。水性又称汤感,既然是“感”,便有些主观个人因素,有些难以形容。水性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较抽象性的,也都是靠个人不断地从实际的品茗当中培养出来的鉴别能力。这种感觉是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其真伪的。
在普洱茶行列里,只有干仓普洱生茶的茶汤才有较强的水性活泼品味。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一定程度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以及产生霉变的、湿仓陈化的普洱生茶,都会增加水溶性物质成分,而且越是重发酵或越是重霉变的,越会增多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茶汤颜色也越深浓,甚至成为黑色。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的表现。
砂
砂的口感主要来自普洱熟茶的茶汤,而且是有较长陈化期的茶品。20世纪30年代勐海“鼎兴”茶庄所生产的那批末代紧茶,可能在晒青时延误了时间,促使自然发酵过多,变成了熟茶紧茶;还有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73厚砖茶熟茶,这两批茶叶为比较陈旧的熟茶茶品。凡喝过这两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是透过口腔来感觉,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的感受。砂感是普洱茶熟茶水性的一大特色,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浅谈普洱茶的存放
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如果你是打算收藏,待品质提升后过几年品饮,可选购熟茶;如果你是打算长期收藏以待升值,最好选购生茶;如果要选购那些用料精良、品质稳定的厂家的茶品来收藏,那么,最好选古茶园所产的茶品。
在各种茶叶中,普洱茶的保存条件是较宽松的。一般家庭储存普洱茶并不困难: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只要不受阳光直射,环境清洁卫生、通风透气,湿度不要太大即可,但一定要远离污染源或其它味源如香皂、化妆品等,因为茶叶的吸附性非常强。
如果是以投资为目的大量囤积,这里我们也给出一点小敲门,也可以提高茶友家庭存放时的品质追求:
“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利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覆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新茶上,且让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达到新旧并新,阴阳互补的效果。
“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装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总的来说普洱茶的确具备投资价值,但是对普洱茶的存储需要一定条件:流通的空气、恒定的温度、适合的湿度。若能保证此三点长期稳定,那么能够品尝到自己珍藏多年的普洱茶,一定有一种惬意无比的畅快。
浅谈普洱熟茶的冲泡方法怎样冲泡普洱熟茶?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茶人探讨。
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为了演示的便利,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提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形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
普洱茶:浅谈普洱茶的“湿评”
湿评,主要是审评茶品内质的四个因子(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1、香气
香气是茶品冲泡后挥发出来的气味。茶品的香气受茶树品种、产地、季节、采制方法等因素影响,使得各类茶具有独特的香气风格,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评比香气的纯异、高低和长短。
纯异纯指某种茶应有的香气,异指茶香中夹杂有其他气味。香气纯要区别三种情况,即茶类香、地域香和附加香。茶类香指茶类原有的香气,如普洱茶的陈香等;地域香即地方特有的香气如兰花香、花果香等;附加香为外源添加的香气,如茉莉花茶。异气指茶香不纯或沾染了外来气味,如烟焦味、酸馊、油味等。
高低香气高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即浓、鲜、清、纯、平、粗。所谓浓指香气高,刺激性强;鲜犹如呼吸新鲜空气,有醒神爽快感;清则清爽新鲜之感,其刺激性不强;纯指香气一般,无粗异杂味。平指香气平淡但无异杂味。粗则感觉有老叶粗气。
长短即香气的持久程度。从热嗅到冷嗅都能嗅到香气表明香气长,反之则短。
嗅香气可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热嗅主要是闻香气是否正常(纯异),有没有异杂味(烟、焦、酸、馊、霉);温嗅主要是判定香气的高低;冷嗅主要是看香气的持久性。香气审评最适宜的叶底温度为55℃,超过65℃时感到烫鼻,低于30℃时香气低沉,不易辨别。香气审评时,还应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抽烟、涂香水、香皂洗手等都会对香气鉴别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汤色
茶品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泽称为汤色,又称水色,俗称汤门或水碗。茶品汤色审评主要从色度、亮度和清浊度三方面去评比。汤色审评要及时,因为溶于热水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很容易氧化变色。
色度:指茶汤颜色。茶汤汤色除与茶树品种和鲜叶老嫩有关外,主要是加工工艺决定了各类茶具有不同颜色的汤色。
亮度:指茶汤明暗的程度。亮表明射入茶汤的光线被吸收的少,反射出来的多,暗则相反,凡茶汤亮度好的品质亦好。
清浊度:指茶汤的透明程度,汤色透明无杂质,能透见底,清晰明了,汤色浑浊,漂浮杂质较多,浑不见底。
3、滋味
良好的味感是构成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茶品不同的味感是因为茶品中呈味物质的数量与组成比例不同而已。味感有酸、甜、苦、辣、咸、鲜、涩等。我们之所以能感觉到味感是因为我们的舌头舌面上布满了味蕾,味蕾接触到茶汤后经过神经传递及大脑反应分析后呈现的不同味觉,舌头不同部分的味蕾也有不同的“分工”,如舌尖对甜味较为敏感,舌头两侧前部对咸味较为敏感,两侧后部则对酸味较为兴奋,舌心感觉鲜味和涩味,舌根则对苦味较为敏感。
品尝茶汤的滋味,适宜温度一般在50℃左右,主要按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等来评定级次。审评茶滋味要区别其浓淡、强弱、鲜、爽、醇、和。
浓淡:浓指浸出的内含物丰富,有黏厚的感觉;淡则相反,内含物少,淡薄无味。强弱:强指茶汤吮入口感到刺激性或收敛性强,吐出茶汤时间内味感增强;弱则相反,入口刺激性弱,吐出茶汤中口味平淡。鲜爽:鲜似食新鲜水果感觉,爽指爽口。醇与和:醇表示茶味尚浓,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强;和表示茶滋味平淡正常。
在茶汤审评中有时会感觉不是很纯的滋味,可能与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注意区分就行。
茶滋味与香气关系密切。评茶时能嗅到的各种香气,如花香、熟板栗香等,往往在评茶滋味时也能感受到。一般说香气好,茶滋味也是好的。茶香气、茶滋味鉴别有困难时可以相互辅证。
4、叶底
审评完滋味后,将叶底倒入叶底盘中,观察其嫩度、匀度和色泽。叶底的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的亮暗和叶片展开的程度等是评定茶品优次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评叶底时还应注意看叶张舒展情况,是否掺杂等,好的叶底应具备亮、嫩、厚、稍卷等几个或全部因子。
浅谈普洱茶的回味
回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停口之后,回出来的滋味;二是指事后对茶的记忆。很多人饮茶,一杯接一杯,没有停顿,只注意饮的感觉,没有注意饮之后的感觉。饮茶,入口是一刹那,停口之后才是持久的。考验一个茶好不好,停口之后更关键,更重要。
不好的茶,停口会苦、涩,而且不化,咽喉粘连,口腔收敛,打不开。好茶,停口回甘回甜,口腔,咽喉打开,生津开扬。如果再好的茶,更会口齿留香,舒心气顺,怡神静心。感觉美好,令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此是茶令人回味之其一。
人生由无数的事情组成,即便是一天也会发生很多事情,很多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过去就过去了,不会给人留下记忆。能给人留下记忆的都是比较特别的事,能令人经常想起,而且记忆犹新的,就是很特别的事情了。味道是一种感觉,而且一闪而过,能留下记忆,证明就是很特别的。
如果,一个茶能令人经常忆起,并很想再品尝,证明这个茶就是很好的茶,很值得回味的茶。换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一个茶,喝完以后,想再喝就是好茶;喝完以后,不想再喝就是不好的茶。
浅谈普洱茶的各种滋味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
甜: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经过长期陈化,普洱茶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出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明显。茶中的淡然甜意清雅且对健康无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淡然而悠然,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苦: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古代称茶为苦茶,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
涩: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被称为好茶。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以其苦涩的程度区别二者,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酸、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
无味: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浅谈普洱茶的拼配
购茶,喝茶,茶友聊天时经常会提及“拼配”一词。这个词往往被大家当作贬义词来用。
一些爱喝茶的人听到“拼配”两个字就心里有点不爽,心想我买高档茶喝的就是风味独特,每一种,每一泡,多少都点不一样。品饮鉴别其中微妙的差别,探索茶叶的神秘,乐趣就在此。而现在一些茶商在售茶时着重介绍他的茶是“无拼配”,给消费者心中留下“拼配茶不是好茶,只有无拼配茶才是最好的茶”这样的印象,真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早在200年前(1799年)的〈滇海虞衡志〉里,就提到过“改造茶”,也就是现今的“铺面拼配茶”。浙江大学的茶专家龚淑英女士在“唐韵耕坛。认识绿茶”一节中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她说,所有的茶都是经过拼配的,因为一锅茶炒出来只有几两,能拿出去卖吗?总要许多锅拼配在一起才能拿出去卖。
老国营厂时代所有常规茶也是拼配而成的。立顿红茶能供应全球,就是靠拼配,品茶师把全世界各地的茶拿来拼配出最标准的茶,在销售到全世界去。
那么什么是“拼配”呢?就是指将两种和两种以上形质不一,具有一定共性的茶叶(比如同一类茶)拼合在一起的作业。
目前就普洱茶来说,拼配概念分三类:茶区拼配,级别拼配和不同年份拼配。
茶区拼配是利用不同茶区的茶叶拼配在一起来产生香气口感的多变性;
级别拼配则应用在铺面,包心以增加其外表美观;
不同年份拼配则在于增加口感滑度及陈味。
总之,茶叶拼配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调整品质单一,避免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批次茶叶的质量波动,使全年茶品质量稳定。拼配的好处在于组合各类茶,择其长,避其短,美其形,均其色,提其香,浓其味。
由此可见,茶叶拼配是一门技术,采用拼配技术,研究出好的配方,往往是获得好的茶品保证。
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茶叶高级工程师王星银老师针对出租车上的“无拼配茶”广告说过;“把不懂技术当作自己的优点来宣传,可悲啊!
但一些不法厂商为了牟取暴利,运用拼配技术,在劣质茶表面铺一层好茶,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却不在我们所推崇的”拼配“之列。还有一些只为发挥原料价值而不顾及品质,乱拼配,粗制滥造,损害消费者利益,这些乱拼配的现象,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普洱茶的良好声誉。消费者应注意识别,而相关职能部门也应有所作为,制止无序拼配,维护普洱茶品牌和消费者利益。
浅谈普洱茶的产地情况
普洱茶的产地——云南,土壤气候,利于植物生长,种植茶叶得天独厚。山区山路,交通不便,工业较落后,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地大人少,生态保留还算较好。生态资源是宝贵的。
云南的茶园大概可以为,基地台地茶园,农家台地茶园,古茶园。
基地台地茶园指,大面积开垦,规模种植,密度大,规范统一,高产的台地茶园。
农家台地茶园指,农户自家种植管理的,每片种植面积不大,密度相对不大的台地茶园。
古茶园指,指原始生态,古人遗留下来的古树茶园。
基地台地茶园,不施化肥,不喷农药,是不可能的。唯有希望不使用劣质的化肥、农药、不过量、超标。以免过份影响茶质,农残超标,危及人体健康。农家台地茶园,实际绝大部分都下化肥、农药。为了收成和产量,很难要求茶农不下。古树茶园最有机会不下,但很多还是有下的。
同一种茶,下化肥,农药跟没下的,区别是很大的。好比,同一种蔬果,无机与有机,区别是很大的。当然,产量相差也是很大的。我们当然希望,喝到天然有机的好茶,从口感到对身体健康都是好的。
但这需要广大茶友,提高这方面的认识,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的。现在实际也越来越多茶友,对普洱茶有更深更广的认识,这只无形的手也逐步地形成,相信将来普洱茶的产区会更生态。但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很多人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虽然,漫长,艰难,但是值得努力奋斗的,因为这是当今世人的理想,追求,和潮流。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人只能,只有,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去前行,去努力,去奋斗。从功利的角度说,符合潮流的东西,才能生存,才会长久,才会获利。
我们写这些,使人多少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发展生态普洱茶的必要,至少使人多少有这种意识,这种意识越多,意识的人越多,就会形成一种力量,一种巨大的力量。通过这种力量就会使之成为现实。这也是普洱茶的发展方向,越能这样做,越早这样做的人,将来的回报就越大。越多人越早这样做,生态普洱茶就越快实现。这也给从业普洱茶的人,对于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多少提拱一些思考。普洱茶走上正确之路,需要全行业的人一齐努力奋斗。这是大家的责任,愿共勉之。
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如何把握?哪一类普洱茶适合煎煮?
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如何把握?
冲泡普洱茶,一般选用纯净水、矿泉水、山泉水等,古人讲究用水要“清、轻、甘、冽、活”。确定沏茶用水后,茶叶“真味”的释放,全赖煮水、及水温高低了,因而有“水为茶之母”之说。
普洱茶的冲泡,较一般茶叶,水温要求要高,有的主张用100度的水来冲泡普洱茶。其实,冲泡任何茶,水温皆不可一概而论,并非越高越好。
我们主张普洱茶高温润洗茶、高温冲泡,是从更卫生及茶内涵物质析出为主张的,并不一定是为更好喝、更适合口感来说的,因为口感、口舌之欲,讲究“顺口”、讲究“协调性”。
普洱茶冲泡最讲究“嫩叶温泡、老叶热泡”的原则。幼嫩的芽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薄,容易遭破坏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液溢出,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快,因此,浸泡幼嫩的普洱茶,水温应适当低些,水温一般掌握在85度左右为好(是烧沸后再降至这个温度,而不是水没有烧开只烧到这个温度)。相反的,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比较厚实,细胞壁不易破坏,细胞液溢出少和慢,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慢,宜高温冲泡,水温宜控制在95度左右,甚至100度。
一芽三、四叶或含梗量多的原料加工出来的普洱茶,除采用高温冲泡外,也可以沸水煎煮,即煮即饮,另有风味。
那么哪一类普洱茶适“煎煮”呢?
以一芽三、四叶或含梗量多的原料加工出来的普洱茶较适合煎煮,特别是相应的老茶。
因为嫩度低的鲜叶和较粗老的原料内含物少而相对单调,通常是糖类、全果胶、淀粉、粗纤维的含量较高,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等的含量较少,常温冲泡滋味成分不够协调,常可能稍显单薄、粗淡或粗涩,因此较适宜采用“煎煮”的方式。
一些低档级普洱茶,如七八级、九十级,或老茶头,可以先冲泡,后再“煎煮”。
由于它们的糖分含量较高,茶汤比较甘甜爽口,加上煮,物质转化及析出,更容易出糯香、枣香,且香气浓淡和鲜爽甘滑程度随煮的次数而变化,别有情趣。这一特点,在长时间干仓存放的普洱熟茶中表现更明显。
煎煮茶,中华自古有之,唐宋时期,基本都是以煎煮为主。目前在少数民族中间多被保留下来。因为以煎煮方式品饮普洱茶,既是营养,又是一件古韵悠然的趣事雅事。
为什么较粗老及含梗的普洱茶适合煮并且更甘甜呢?
茶叶中的甘甜风味,是由茶叶里的“甜味物质”的多少决定。茶叶的甜味物质,是茶叶里具有甜味感的物质总称。对茶的苦味和涩味有掩盖和调和的作用。
茶叶的甜味物质有三类:一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茶叶中的单糖和低聚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鼠李糖、麦芽糖、蔗糖等,是茶叶甜味物质的主体成分;二是带有甜味的游离态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等;三是茶叶儿茶素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氢查耳酮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香豆素的异构化合物等。
春茶和秋茶中茶叶甜味物质含量高,其滋味就甘醇少苦涩而优于夏茶。就茶树的同一个枝条而言,蔗糖、还原糖等甜味物质的含量老叶高于嫩叶,并随叶片的老化而逐渐增加,从表可以看出,芽以下较粗老的三、四叶和老叶,甜味物质含量高于幼嫩的二、三叶,所以,较粗老的原料制成的普洱茶,甜味明显。其它茶类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你还介意茶叶中有部分茶梗吗?
根据茶学专家的研究,采摘的嫩茎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香气物质、茶多糖,其含量远大于茶叶中的含量。
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所以,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而茶梗的长短则据茶类品种和花色不同而有所不同。
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滋味物质,在茶汤中起着鲜、甜滋味和调合作用,同时对茶叶香气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嫩梗中的氨基酸含量比芽叶多的多,特别是其中的茶氨酸,嫩梗的含量比芽叶高1-3倍。这主要是由于茶氨酸在根部合成,经木质部输送到地上部分之后,一部分产生谷氨酸参与茶树氮代谢,另一部分在新梢中积累,所以嫩梗中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含量高。
此外,茶梗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含有较高的糖分。茶鲜叶中含有很多糖类,除水溶果胶外,成熟叶、茎中几乎有的糖类均比幼嫩芽叶高。高糖含量是黑茶鲜叶原料的重要特性,这是幼嫩芽叶所不能替代的。这一特征,与黑茶品质的甜醇滋味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你会见到,在不少普洱茶饼、砖等里面,会发现有适当的茶梗在。特别是在冲泡或煎煮有年份的含有茶梗的老茶时,茶汤滋味更甜爽,伴随浓郁的陈香。
而就茶友们普遍谈论和喜爱的普洱茶樟香来说,茶菁老嫩不同,樟香浓淡明显不同,大约四等茶菁就摆脱了荷香的影响,有了明显的樟香;六等、七等最壮的茶菁含樟香最强;九等、十等茶菁相对又减弱转淡了。因此,普洱茶就有了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之分,形成了普洱茶樟香的层次变化。
当前普洱茶原料市场上恰恰也是以三、四、五、六级为大宗,其中就是要求有一定量的梗片,从而保证成品茶内一定的空隙,以使氧分充足,有利于普洱后期陈化品质的形成。个别产品甚至特地拼配多量茶梗,以形成独特的品质风格。
而从喝茶养生角度来讲,茶梗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木质素和纤维素,可增进肠胃蠕动,助人体肠胃食物消化、降低血糖等。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浅谈冲泡普洱茶的水温》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浅谈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的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