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存放方式。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普洱茶的冲泡方式》内容,感谢阅读!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可以盖碗冲泡,还可以小壶冲泡,小壶闷泡,大壶闷泡等多种方式。
一、盖碗冲泡:
【必备器皿】茶海、盖碗、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各种普洱茶。适用面较广,试茶、品茶都可以采用盖碗冲泡。
【适用场合】各种场合。茶店,茶艺馆,茶艺表演,私人茶室,居家,办公无所不适。
【操作流程】:
1、温杯用开水把准备好的干净的器皿再冲淋一次,一方面为了卫生,同时也是给盖碗、公杯、品杯加温。
2、投茶把要冲泡的普洱茶投入盖碗中。投茶量或者说茶与水的比例关系对整泡茶的影响很大,100cc左右的盖碗我们推荐投茶5克左右为宜。一定记住“观音怕淡、普洱怕浓”。特别提醒有乌龙功夫茶习惯的普洱初学者,一定不要以乌龙的投茶量来泡普洱,会过于浓,因为普洱茶产区的海拔更高,内含物更丰富。
3、润茶注入开水到投入茶叶的盖碗中,洗茶一到两次,让茶叶充分的苏醒、伸展开来。不建议饮用润茶的茶汤,温一下杯倒掉或者直接倒掉。请注意注水的速度和角度。注水的速度会影响到水的温度,注水快则温度高,注水慢、水流细则水温相对要低一些,要针对所泡茶叶特性的不同来做出适当调整。注水的角度会影响到水对茶叶的冲击和茶叶的翻滚,豪较多的茶和熟茶不能过于冲击和翻滚,否则茶汤会浑浊不透亮。
4、泡茶时要注意出汤的时机,出汤过快则茶汤寡薄,出汤过慢则会太浓。
5、分杯把通过滤网冲泡好的茶汤分杯到品杯当中供大家分享,注意品杯不要倒太满,“酒满茶半”,最多不要超过七分。这是中国茶道的一个礼节,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6、品茶三口为品,意思就是要小口慢慢喝。烫的话薄薄的吸品杯最表面的一层茶汤,一杯普洱茶中表面的一层温度最低。
二、小壶冲泡
【必备器皿】茶海、小壶、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各种茶品都可以用小壶冲泡,但较新的生茶一般不采用此法,其它的茶都可以用小壶冲泡。
【适用场合】各种场合。
【操作流程】同盖碗冲泡一致。
三、小壶闷泡:
【必备器皿】茶海、小壶、大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细嫩芽茶,比如熟茶里的金芽、茶皇、宫廷散茶,或者是生茶里的全芽茶。
【适用场合】茶店、茶艺馆、居家。
【操作流程】参看盖碗冲泡法。但泡的时间比盖碗冲泡要长,一般每次闷1分钟以上。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小壶闷泡一般要把多次泡出的茶汤集中到一个公杯中,然后在分杯品饮。
四、大壶闷泡:
【必备器皿】茶海、大壶、大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
【适宜茶品】粗老熟茶、老生茶、老熟茶。
【适用场合】品茶的场合都比较适宜;不适合茶店试茶、茶艺表演等场合。
【操作流程】选用350cc以上的大壶,投茶5到7克,然后同盖碗冲泡。
【注意事项】不要因为壶大就多投茶,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可根据小壶冲泡的比例来投茶。闷的时间的把握。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茶性,用时间来控制茶汤浓度,另外还要兼顾场合的需要,品茶的人多,就可以略微多投一点茶,出汤快一点,不让大家久等,人少则反之。
五、铁壶煮茶:
【必备器皿】铁壶(内附虑斗)、大公杯、品杯、滤网、电磁炉或煤气灶等可以给铁壶加热的设备。
【适宜茶品】级别较粗老的熟茶或老茶。
【适用场合】居家、茶店、茶艺馆。
【操作流程】铁壶煮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流程:先泡后煮;热水煮;冷水煮。投茶量依次递减,600cc的壶投茶5到7克即可。
【注意事项】煮茶可以使茶内的可溶性物质充分溶解到茶汤中,操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加水不要太满,沸腾后会有大量的泡沫溢出;二是要注意防止烫伤,铁壶壶身的温度不比盖碗,真的会把人烫伤,操作过程中要多加小心。
六、飘逸杯冲泡:
【必备器皿】飘逸杯、随手泡。
【适宜茶品】各种普洱茶,生熟咸宜,但不推荐老茶等高档普洱茶用此法冲泡。
【适用场合】居家、办公室。
【操作流程】把茶叶投入虑斗中,润茶后同盖碗的操作。飘逸杯的杯体在一个人用时也可直接做品杯。
【注意事项】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饮水机代替随手泡。
七、盖碗洗+小壶泡+铁壶煮:
【必备器皿】茶海、小壶、盖碗、公杯、品杯、滤网、随手泡、铁壶、大公杯、电磁炉或煤气灶等可以给铁壶加热的设备。
【适宜茶品】极品老茶。
【适用场合】茶叶店、个人茶室、茶艺馆等冲泡设施齐全、对冲泡、品饮有较高追求的场所。
【操作流程】用盖碗润茶,然后把润好的茶转投到小壶中,用小壶沏泡品饮,待茶泡淡后投叶底到铁壶中,在煮一两次。
【注意事项】这是一套最隆重的泡茶方法,只推荐在冲泡极品老茶时使用。
冲泡普洱茶最好使用紫砂壶,但是不同的茶具冲泡出来的风味不同,在没有紫砂壶的情况,不妨试试其他泡法,感受不一样的滋味。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尽量在短时间内将茶水喝完,长期浸泡在水中,会影响茶的口感和营养。
普洱茶的冲泡方法不同,口感也是会有差异。
关于本文《普洱茶的冲泡方式》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小编推荐
如何冲泡茶化石?方式
茶化石是一种高品质的普洱茶古树熟茶,是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因其原料选用西双版纳勐海古树茶区百年以上树龄春茶芽叶,工艺流程复杂,成品数量稀少,外形又酷似经历千万年风霜雨雪的小化石,故名茶化石。那么茶化石应该怎么冲泡好喝呢?本节小编就来教教大家茶化石的冲泡方法。
七大步骤,让你的茶化石泡得更好喝:
第一步:取茶。茶化石是小茶块,体积小,近乎颗粒,所以不用任何撬茶工具,用茶匙取适量的茶放入盖碗中即可。
第二步:称茶。8-12克干茶量,足以3-4人品饮,同时又能泡出茶的甜醇鲜爽的滋味来。如果你拿不准克数,可以用电子称,便于控制好量,一是对茶的恭敬,二是泡茶技艺更精进。在标准的前提下,经过多次反复冲泡,泡茶的经验会有很大的改进,以后取茶时,手到擒来,准确无比。
第三步:温杯洁具。有三个目的:一是洁具;二是提温;三是热茶汤入冷杯盏,避免因温差影响口感。
第四步:投茶。用茶匙取适量的茶放入盖碗中即可。
第五步:浸润泡。用沸水(至少是95度以上)醒茶,这里要强调的是,茶化石的醒茶与其它茶有所不同。注重"慢中有快"。所谓"慢"是指在洗茶时,茶汤要在盖碗中停留5、6秒左右,再把它倒出。"快"是指在洗完茶时,到了品饮的茶汤,此时,出汤就应该稍快,不然在盖碗中呆久了,影响口感。
第六步:冲泡。水温高,注水平缓,出汤快,是泡好茶化石的关键!从浸润泡开始,注水要轻柔,可以定点注水,还可以围绕盖碗旋一圈注水,水流要平稳,3~5秒左右出汤,分杯。
第七步:请君品饮。茶化石汤色晶莹透亮,如红宝石,陈香醇厚,糯感强。记住茶化石是十分耐泡的哦,能够泡20泡以上,味道淡了,还可以煮饮。
茶化石是普洱熟茶工艺的创新,其茶质丰富,耐泡度高,适宜长期存储,存储时间越长品质越高,越珍贵。正品茶化石能泡30泡,叶底也很紧实,不会明显膨胀。而仿品泡10泡以上叶底就明显膨胀,仿的程度越低膨胀的越厉害。正品茶化石在冲泡时即使泡到15泡,茶汤口感依然香甜、茶香绵延。
泡茶诀窍:普洱茶冲泡艺术
普洱茶茶性温和,又具有降压清脂的功效。茶水本身汤浓味厚,入口回甜是让无数人喜爱它的原因。如何冲泡普洱茶,才使得茶水香气四溢?
想要冲泡出茶叶应有的风味,温度就应尽量提高。如果是芽茶类(例如嫩沱)高温很可能产生涩味,所以冲沸水时,细水高冲,温度自然能下降一点。其它采开面叶或嫩芽较少的潽洱,请在一般环境之中尽量提高温度,然后将该有的香醇泡出来。泡出以后就该固定在一定温度范围之下冲泡。
一般来说,第一泡水倒干,第二泡壶中的水留一些,大约十分之一。如果真的够老的潽洱,不需开盖,严格说应该是不能开盖;会有些许涩味、酸味等的潽洱,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壶中留点水之后,开盖大约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把盖子盖上;比较重的涩味、苦味、酸味等的潽洱,开盖,壶口没有蒸汽时,用手指压壶身,若温度不会太烫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将壶盖盖上。壶中留点水,主要让冲泡出的东西溶解在水中;温度要控制因为这是主要的冲泡。停壶时间就是冲泡(浸泡、浸茶)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要控制好,茶汤才会显现出该有的风味。所以,除非置茶量太多、温度太高,否则不应立即冲下一泡。
适时出汤
以第二泡冲出香味为例,第三泡冲沸水,随便就好,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浸泡时间,可以用白瓷汤匙身进壶中看看汤色,颜色差不多就可以倒出,一般在倒出时就可以看出颜色,颜色不够时,再等一会儿不过倒出时,壶要稍微摇一摇(浓度可能不均匀)。之后的状况大约与第三泡相同。
置茶量
至于置茶量,因茶叶的不同,置茶量也有差异。这得要试泡几次才会抓到该放多少茶叶。一般的七子饼、茶砖,置茶量约为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即可。沱茶,少一点。散茶,很极端的,要自己试试看。如果一两人喝,置茶量可以更少。
所以我讲一下基本原则:置茶量足够,风味呈现较为容易,但是一些瑕疵容易泡出,这时就需要很专心的泡;置茶量少些,泡茶时不需放太多的精神,甚至温度、浸泡时间不要相差太大都可以勉强接受;置茶量不足,风味呈现不易,但是朋友聊天时,最好将置茶量降低一倍左右,聊天聊得忘了倒茶时间也没关系。
紧结茶特性
在紧结茶中(沱、饼、砖),冲泡到某一泡后,会整个散开。如果置茶量多,水一冲,就该倒出了,否则浓度会太高。一般置茶量,浸泡时间也不应太久、泡与泡之间的停顿也不应太久,这主要是为了浓度不让它太高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摇一下壶,将水倒出看看浓度如何。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很快。在控制茶汤浓度上,紧结茶散开必须注意。·茶汤风味问题
在风味问题,一定要提一下。依上述的说法,风味,好象是控制浓度的问题,事实上,要将那种浓稠的底泡出,需要“浸泡时间”。所以除了温度要控制得当之外,浸泡时间不能过短。所以,置茶量可以少一些,泡与泡之间的时间长一点。如果泡与泡之间的浸泡时间够,茶叶量也够,后一泡冲沸水,只是把壶中溶解出来的东西带出来而已。
·最后一泡了吗?
茶叶越陈年、烘焙越重,能冲泡的次数会缩短,但是溶解速度快。所以陈年潽洱通常熬不过七泡(一般泡法),当你一冲茶,等个20~40秒出茶时,浓度如果不够,注定就是最后一泡了。
真的是最后一泡了吗?
您相信前述的最后一泡后,还能再泡出一泡精华茶汤来吗?在这里顺便谈一下陈年潽洱真正的最后一泡茶当前一泡正常冲泡下的所谓最后一泡茶汤倒出以后,别急着倒掉茶渣,请您再来一泡试试;用沸水粗水低冲,放着,聊天,让茶汤在壶中降到约略为室温时再倒出,至少半小时以上。或许能熬出该有的质地,如果浓度控制得当,夏天,就是最后一泡最好喝,我称它“精华茶汤”。
再谈降温
年份20以下或15年以下的干仓熟茶体潽洱,温度太高不佳。酸味太过的潽洱,细水高冲的降温会减免酸味,但是如果风味没了,降温也失去本来需要的风味。若是生茶体,年份5年以下,沸水倒入茶海,即刻再倒入另一茶海,再倒入茶海,再倒入壶中或盖杯中(这是三次降温)。生茶体20~40年,一次降温。反正原则就是,涩味、单宁、酸要降低,降温可以得到效果。温度太低,风味不出。但话说回来了,如果青潽洱用沸水而不用降温来冲泡,要我喝!惧怕!
还是谈降温
青潽洱或生茶体,建议用盖杯泡,因为开口大,降温快。青潽洱,置茶量,一点点,大约是陈年茶的五分之一。除了温度要降以外,倒茶时,全干倒出,倒出后,开盖,吹一下气让温度降快一点。如果品不到青潽洱该有的气味,大概就是温度降得太低。生茶体,也一样要倒干,只不过降温不要降得太过。
经过了以上三个步骤以后,一杯精粹的茶才算彻底泡好了。圈内常说,“头遍水,二遍茶,三遍四遍是精华”,喜欢一样东西就是要掌握它的精髓,泡茶也是如此,只有珍爱才能悉心去了解,发现它最好的那一面,泡茶如此,做人也一样。
碗泡茶,这个春天最流行的绿茶冲泡方式
伴随春日来临,新茶开采,看到茶园中抽出的嫩芽,在山野雾霭中缓缓晕染出一抹朦胧的嫩绿。疏阔宁静,凉溪悦耳的茶山之境总令人心驰神往。远在都市里的人们,也心切的期待着新茶,在一杯茶中,深谙怀想山林天远,自然之境。就这样,春茶每年都以一味鲜甜清爽摇牵人的心胃,而为了喝到这一口甘甜,必然要找到适合它的冲泡方式,方能发挥其美妙。
碗泡茶
碗泡茶(法),近些年来为众多茶人所钟爱的冲泡方式,带有几分历史遗韵又独树一帜。因观赏性好,又多益于表现绿茶的口感,可谓是春日里与绿茶的最佳搭档。
历史渊源
这种泡茶方式大约借鉴于唐朝时候的煮茶法,如晚唐画作《宫乐图》中,十余位仕女围坐巨型桌前,享乐,茗茶,行酒令,桌上放有煮好的茶,一位妇人正意使用长柄茶杓将茶汤从茶釜盛出,舀入茶盏饮用。后在现代茶人的演绎中,不再使用铁釜煮饮,而以宋时点茶常用的较为轻巧的盏状器型作为主泡器,并习称为碗泡茶(法)。以日常食用器皿命名,更增加了几分平易近人,很多刚接触茶的人,都可以在简单的行茶步骤中,体会到泡茶的愉悦。
碗泡茶器与绿茶搭配的妙处
茶:多选择外形姣好的绿茶,例如安吉白茶、龙井、碧螺春等。
器:使用“碗”这种独特的主泡器皿,再搭配以“勺”为分茶器,多为瓷制或玻璃、琉璃材质。
首先,碗为敞口,与其它主泡器相比,降温速度快。冲泡绿茶,可防止因水温太高或不能散热而造成绿茶出现不愉悦的苦涩口感。
其次,碗泡法在注水过程中,水线击打碗底,茶叶于水中翩然上下舞动,无论是雀舌灵动还是旗枪挺直,翩然灵活,春意萌生,十分可爱。
碗泡茶冲泡步骤
一备具:茶碗、茶勺、茶杯、茶则、茶针、水盂,并将器依照茶席布置摆放妥当。
二温具:注沸水入茶碗约三分之一,双手捧握倾斜轻摇一到两圈,以清洁碗壁。后使用茶勺盛水分入茶杯,再将茶杯内水倒入水盂内。
三置茶:将茶投入碗內。
四注水:可定点高冲到七分满。
五分茶:静止30秒左右,使茶叶逐渐舒展开来即可。左右手配合将茶勺轻轻压入茶汤,使茶水通过勺边的孔洞进入勺内,同时避免茶叶流进茶勺内,影响饮用。
六分茶:切记均匀分入,勿使茶汤滴落于桌面,完成分茶后,即可进行品饮。
碗泡茶行茶过程重简洁平稳,轻放稳落,在每一步中逐渐使内心平静下来。吃到这杯茶,细细的清新和鲜甜在口腔中倏尔化去,如饮山泉,甘甜绵延。或于细雨朦胧的屋檐下,或是春风午后的温袭中。独自或是友人相伴,和着一碗清欢的诗意,在与春日的交融中细饮慢度。
不同的泡茶注水方式,泡茶更香!
这是因为注水的方式是在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其注水的快慢、水流的急缓、水线的走势、高低、粗细都是人为控制,却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
【注水的方式】
水线的走势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泡多了茶的人,或对泡茶知之甚多的人,可能就会知道水线的走势有以下几种:
1、螺旋形注水
这样的水线令盖碗的边缘部份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令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这样的注水方式比较适合红茶和绿茶和白茶,或者泡到后期,滋味比较淡了,也可使用这种方式。
2、环圈注水
这样的注水方式,可令茶的边缘部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份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如此一来,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就没那么高。
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嫩度比较高的绿茶。
3、单边定点注水
这种注水方式适合需要出汤很快的茶,或者碎茶。
4、正中定点注水
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统统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令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达到最差,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
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注水的五个变量】
水流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令香气高扬,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而缓慢的水流则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的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
水线的高低:水线的高低主要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水在冲泡过程中的降温作用,二是在冲泡过程中水线的高低起伏令注水过程中茶和水的动静得到起伏,水线的高低起伏常常被用来做冲泡时的微调。
水线的粗细:水线的粗细主要关系到注水过程中水的流速,除了跟水的动静有关外,也跟注水的时间和速度相关,同样,水线的粗细也是泡茶者常用的微调手段。
出汤方式:缓慢的出汤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出汤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相对于注水方式来说,出汤方式的影响要小得多,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作用。
出汤后残留的茶汤:出汤后残留的茶汤令下一次浸泡的时候整体温度降低,导致香气的程度下降,苦涩味较相同浓度的茶汤有所减低,汤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则会有所提升,并且令相邻两泡之间的感觉更加接近,令茶口感更加稳定。出汤后残留茶汤的做法被称为“留根法”常常被用来泡制那些有异杂味的茶。
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以人为主的品茶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其意义很重大,尤其关系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1、每一泡茶注水时茶底的温度,茶底的温度除了跟注水后整个容器中的茶水综合温度相关,过冷的茶底令茶汤的溶出温度下降,导致香气变低。
2、注水时茶底和水之间的温差,茶底过冷而水温过高导致温差过大,令茶叶中的溶出物的溶出温度间距加大,各类物质的溶出速度不能够平均化,溶出物质的比例协调性下降,从而导致茶汤中滋味和香气的比例发生变化,而这部份变化和茶本身以及注水的方式密切相关。
3、存留的茶汤在茶底降温后将会被挤出,上一泡出汤后,由于叶底依旧处于湿润状态,所以溶出依旧在继续,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茶叶收缩又会令溶出后的茶汤再次挤出,过分间隔会令这部分高浓度茶汤冷却后融入下一次注入的水中,从而增加了茶的苦涩味,对下一泡的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古老神秘的普洱茶加工方式
普洱茶加工 清代时的普洱府,加工制作传统普洱茶已有几百年历史,清代至民国年间,普洱、思茅、景东、景谷、江城、易武、佛海等地的茶叶商号,把收购来的鲜叶或毛茶分等加工成不同等级的贡茶、圆茶、紧团茶销售。数百年前,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概集中普洱加工制造,同时普洱又为思(茅)普(洱)沿边一带茶叶的集散地,随后为了方便加工生产,制造普洱茶的商号茶庄逐渐南移,接近茶山,由普洱而移思茅,再由思茅扩展到倚邦、易武、佛海、江城等地,但“普洱茶”的茶名不改。“普洱茶”一名的由来,即以开始集中在普洱府所在地制造,又以普洱为集散地而得其名,一直延用至今。“普洱茶”这个名词,即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生产、消费、交通、运输等历史条件下,形成特殊制作风格、花色、品质特点的特定茶类的专用名词。对普洱茶的散茶生产工艺、传统紧压茶生产技术和制茶师、茶叶包装等,思普区的茶叶实业家、茶叶专家、茶叶工作者曾做过实践和研究,普洱茶生产加工包融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普洱茶的生产工艺仍为国家二级保密技术,不得外传。散茶加工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造而成,其品质具有味浓、耐泡、香醇的特点。其原料采摘分为以下几种: 晒青毛茶 普洱茶区的毛茶种类按采制季节分为春茶、二水茶、谷花茶、阳春茶四类。一般产茶时期,起自农历三月尾至九月或十月止,每年有六七个月的采嘀期。但在二月间,即在芽叶半开张时,采摘一芽一叶,采而蒸之可揉制成芽茶、毛尖。 春茶 清明节前后三月尾、四月初采制的称春茶。清明前采的,嫩芽皆披白毛,故又叫“白毛尖”或简称“毛尖”。“春尖”、“白尖”,是因所采的茶都是白毛嫩芽故名。谷雨、立夏季节采制的叫“春中茶”,小满节采制的叫“春尾茶”,又称“小满茶”。过此时间采制的叶色转为乌黑,水色最为浓艳,称为“黑条”,色泽黑润,质重而色味浓厚,为制造圆茶、砖茶的主要原料。 二水茶 夏季采制的称“二水茶”,亦称“夏茶”,“二盖”。叶大质粗,叶色黑黄相同,二水茶之后是“粗茶”,黄色老叶,时有黑条间杂其间·,品质粗正,专供制藏销紧茶包心之用。谷花茶 九月初再生一次白毛嫩芽而于立秋节采制的称“谷花茶”,因此时正当稻谷扬花之季,这里的百姓称水稻为“谷子”,故称其时茶树所长的白毛嫩芽为“谷花茶”或“谷花尖”。品质次于春尖,叶色则反较春尖为光华漂亮,不易变黑,通常用作圆茶的盖面。 阳春茶 立秋节以后采制的最后一拨粗茶,称“阳春茶”。 普洱散茶 普洱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共11个等级。其品质特征:特级条索紧细,色泽显毫,陈香浓郁,滋味浓醇,汤色红浓明亮,叶底褐红细嫩。一级条索紧结肥嫩,色泽较显毫,香气浓纯,滋味深醇,汤色红浓明亮,叶底褐红肥嫩。此种散茶,思茅、普洱茶厂有做。普洱散茶的制造是,先经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青毛茶一滇青,而后经特殊工艺,晒干、筛分而制成普洱散茶。 1.杀青。大多采用锅式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揉时短;老叶重揉,揉时长。揉至基本成条为适度。 3.晒干。利用日光,薄摊晒干,晒至茶叶含水达10%左右为适度。没有阳光时也可烘干,烘干的茶叶品质往往优于晒干。 4.渥堆。渥堆是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加工工艺新技术,是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先将茶叶匀堆,再泼水使茶叶吸水受潮,然后把茶叶堆成一定厚度,让其渥堆发酵。经过若干天堆积后发酵以后,茶叶色泽变褐,有特殊的陈香味,滋味变成浓而醇和。 5.晾干。渥堆达到适度以后,扒堆晾茶,散发水分,自然风干。一般茶农自家制茶,是将茶叶采摘回家后,先置釜中炒使凋萎,倾竹席上,用手往复揉念成条,然后摊放竹席,就阳光晒干,干后即担人市场货卖,或装入竹篮,待价而沽。 6.筛分。干燥以后的茶叶,先解散团块,茶叶松散成条后,进行筛分分档,便制成普洱散茶。普洱散茶经包装后供应市场。普洱散茶经蒸压后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砖茶、七子饼茶、小饼茶等紧压茶。 传统紧压茶加工 紧压茶的压制,主要工具有特制的铜蒸锅、茶袋、梭片、精工打磨过的揉茶石、集中产生蒸气的大铁锅、留有蒸气孔的严密锅盖、凉架、竹箩、压力设备、包装纸、笋叶等。多用手工操作,使用杠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笨重而原始的工具。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压茶、解茶、凉茶、包茶等,一般由8—9 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 圆茶压制生产圆茶以上好茶叶为原料,以黑茶作底称“底茶”;用春尖包于黑条之外称“梭边”;以少数花尖盖于底及面,盖于底部下陷之处的称“窝尖”;盖在正面的称 “抓尖”。按一定的部位,同时装入小铜甑中,就蒸气受蒸而使之柔软,倾倒人特制的三角形布袋约略揉之,将口袋紧结于底部中心,然后用特制的压茶石鼓,压成四周薄而中央厚、径约七八寸的圆形茶饼、即为圆茶。不熟练的技师,往往将底茶揉在表面,而将春尖及谷花尖反揉人茶饼中心,失去卖样。普洱茶揉茶技师之最高技术,即在于此。以底面一律,则此项采茶技师,便失去专家们的尊严了。包装时每7个圆茶以糯笋叶包作一包称作“筒”,七子圆饼茶之名由此得来。每篮装12 筒,东南亚南洋一带称之为“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约重旧衡120斤。此种圆茶过去销往暹罗(泰国)、缅甸等海内外。 砖茶压制 砖茶原料以黑条为主,底及面间有盖“春尖”或“谷花茶”的。按一定的次序,原料放入铜甑使之蒸柔,然后倾倒人砖形模型,紧紧使压,便成“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包时茶块中心还要贴上一小张金箔,先用红黄两色纸包裹,外面加包糯笋叶一层,再装入竹篮即可。竹篮内周须衬以饭笋叶。每篮16包,每担计两篮,共重约1100百余斤。过去专销西藏,少数销至不丹、尼泊尔一带。 紧茶压制紧茶压制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紧茶用普洱粗茶包在中心称“底茶”,二水茶包在底茶之外的称“二盖”。用黑条再包在二盖之外的称“高品”。如制圆茶一般,将各色品质,按一定的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甑中再蒸,俟到柔软,倾倒人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就坐凳边沿照同一方向轮转而紧揉其茶,使之成一心脏形茶团,即是“紧茶”。“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洒湿以相当的水分,称之为“潮茶”。经过一夜之后再行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认为黄霉之茶最佳。紧茶每7个以糯笋叶包作一包,称之为一“筒”,18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满担”,又叫一驮,净重约旧衡110斤左右,昔日专销西藏,少数销尼泊尔、不丹、锡金一带。景谷生产的心脏形宝焰牌紧茶,打“下关茶厂”商标,调省边销。 团茶压制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茶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当地私商仿制,运到四川叙府沱江一带销售,畅销无余,景谷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民国期间,景谷县内有私人加工作坊15家,加工四两装团茶、五两装团茶及小茶饼、大茶饼、方茶、茶膏等。加工工具主要有:压茶板凳、压茶石头、压茶模子、铜甑、铁锅、布袋、筛子、簸箕等。加工方法较为讲究,原料选用优质春茶,按拼配比例经高温蒸压软化,再以模压塑形而成。包装精细,小包装,内用有色纸包裹,外用糯笋叶包扎成筒,团茶五个为一筒。大包装以竹篮内衬笋叶,分层装实,封口成件,分类人仓待运。 沱茶压制 以普洱散茶为原料压制成圆面包状而似厚壁碗型、中间下凹成坨的称“普洱沱茶”。沱茶的压制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
学会不同的泡茶注水方式,泡茶更香!
品质影响也有很大的软性因素
这是因为注水的方式是在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其注水的快慢、水流的急缓、水线的走势、高低、粗细都是人为控制,却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
【注水的方式】
水线的走势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泡多了茶的人,或对泡茶知之甚多的人,可能就会知道水线的走势有以下几种:
1、螺旋形注水
这样的水线令盖碗的边缘部份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令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这样的注水方式比较适合红茶和绿茶和白茶,或者泡到后期,滋味比较淡了,也可使用这种方式。
2、环圈注水
这样的注水方式,可令茶的边缘部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份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如此一来,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就没那么高。
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嫩度比较高的绿茶。
3、单边定点注水
这种注水方式适合需要出汤很快的茶,或者碎茶。
4、正中定点注水
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统统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令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达到最差,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
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注水的五个变量】
水流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令香气高扬,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而缓慢的水流则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的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
水线的高低:水线的高低主要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水在冲泡过程中的降温作用,二是在冲泡过程中水线的高低起伏令注水过程中茶和水的动静得到起伏,水线的高低起伏常常被用来做冲泡时的微调。
水线的粗细:水线的粗细主要关系到注水过程中水的流速,除了跟水的动静有关外,也跟注水的时间和速度相关,同样,水线的粗细也是泡茶者常用的微调手段。
出汤方式:缓慢的出汤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出汤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相对于注水方式来说,出汤方式的影响要小得多,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作用。
出汤后残留的茶汤:出汤后残留的茶汤令下一次浸泡的时候整体温度降低,导致香气的程度下降,苦涩味较相同浓度的茶汤有所减低,汤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则会有所提升,并且令相邻两泡之间的感觉更加接近,令茶口感更加稳定。出汤后残留茶汤的做法被称为“留根法”常常被用来泡制那些有异杂味的茶。
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以人为主的品茶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其意义很重大,尤其关系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1、每一泡茶注水时茶底的温度,茶底的温度除了跟注水后整个容器中的茶水综合温度相关,过冷的茶底令茶汤的溶出温度下降,导致香气变低。
2、注水时茶底和水之间的温差,茶底过冷而水温过高导致温差过大,令茶叶中的溶出物的溶出温度间距加大,各类物质的溶出速度不能够平均化,溶出物质的比例协调性下降,从而导致茶汤中滋味和香气的比例发生变化,而这部份变化和茶本身以及注水的方式密切相关。
3、存留的茶汤在茶底降温后将会被挤出,上一泡出汤后,由于叶底依旧处于湿润状态,所以溶出依旧在继续,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茶叶收缩又会令溶出后的茶汤再次挤出,过分间隔会令这部分高浓度茶汤冷却后融入下一次注入的水中,从而增加了茶的苦涩味,对下一泡的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普洱茶冲泡的方法 2020普洱茶冲泡的方法
普洱茶是一年四季皆可饮用的特殊茶品。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然而这一种“古董”的喝法有独特的方式,普洱茶的泡法也很讲究,今天就详细介绍下普洱茶冲泡方法。
普洱茶冲泡步骤分为七部:
一、醒茶,意思就是让茶苏醒。有些普洱茶已经存放了一段时间,在开喝前需要把茶轻轻撬开,放入紫砂缸等容器内。苏醒的时间有长有短,可根据茶的年龄大小,老茶一般需要1个多月,有的茶甚至需要苏醒6个月。新茶一般不需要苏醒过程。
二、预备茶具即准备用的茶具(包括饮具、煮具、贮具、洁具、辅具等),冲泡普洱茶,最好选用盖碗或紫砂壶。紫砂壶因为其内部的双重气孔,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泡茶不走味,能较好的保存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盖碗则可以保证其真味。一般审评时都选用盖碗冲泡,另外,新茶多适合用盖碗,而老茶则用紫砂壶,更能激发出陈香韵味。其次选用玻璃公道杯或瓷质的品茗杯,方便观察汤色。
三、茶经中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最好,其次是江河湖中水,最后才是地下水。
四、温壶用开水浇壶全身,保持壶温。
五、投茶投茶量根据盖碗或紫砂壶大小,可按1:16左右的比例,即110毫升的盖碗,投入7克;180毫升的盖碗投入10克。人数少,投茶量小的情况下,可延长冲泡时间来控制口感。
六、润茶(洗茶)普洱茶要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冲泡。润茶10秒中后,浸出,倒掉。一般可根据茶不同,润茶1-2次。
七、泡茶冲泡滤出时间可根据茶品不同而调整,总的原则是快速出汤,滤干。一般可按时间,在些基础上再做调整。第1-3泡,滤出或浸出时间5-10秒,从第4泡起,滤出时间每次延长5秒。普洱茶可持续冲泡8-10次,直到汤味很淡为止。以上就是普洱茶的一般冲泡步骤,注意,每款茶的特性不同,要求的泡茶的方法也略有差异。但都会遵从泡茶三要素:水、水温和时间(滤出)。另外,天气等变化因素,也会影响到普洱茶口感,下雨、闷热天会抑制香气的激发。总之,越精贵的茶,对水和外界环境的要求就越多,需仔细比较,选择最佳环境。
学会不同的泡茶注水方式,泡茶才更香!
这是因为注水的方式是在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其注水的快慢、水流的急缓、水线的走势、高低、粗细都是人为控制,却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
注水的方式
水线的走势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泡多了茶的人,或对泡茶知之甚多的人,可能就会知道水线的走势有以下几种:
1、螺旋形注水
这样的水线令盖碗的边缘部份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令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这样的注水方式比较适合红茶和绿茶和白茶,或者泡到后期,滋味比较淡了,也可使用这种方式。
2、环圈注水
注水时水线沿壶盖或者杯面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在注水时要注意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如果水柱需细就慢旋,如果水柱粗就快旋。
这样的注水方式,可令茶的边缘部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份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如此一来,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就没那么高。
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嫩度比较高的绿茶。
3、单边定点注水
注水点固定在一个地方,可让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那么茶水在注水开始时溶合度就较差。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注水点在盖碗壁上,那将注水点放在盖碗和茶底之间,会融合得更好些。
这种注水方式适合需要出汤很快的茶,或者碎茶。
4、正中定点注水
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统统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令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达到最差,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
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注水的五个变量
注水方式主要关乎以下五个变量:注水的快慢、水流的急缓、水线的走势、水线的高低、水线的粗细。
注水的快慢:主要影响到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且顺便影响到水流的急缓,除了跟茶汤滋味的浓淡相关以外,也影响到汤感和香气的协调性。
水流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令香气高扬,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而缓慢的水流则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的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
水线的高低:水线的高低主要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水在冲泡过程中的降温作用,二是在冲泡过程中水线的高低起伏令注水过程中茶和水的动静得到起伏,水线的高低起伏常常被用来做冲泡时的微调。
水线的粗细:水线的粗细主要关系到注水过程中水的流速,除了跟水的动静有关外,也跟注水的时间和速度相关,同样,水线的粗细也是泡茶者常用的微调手段。
出汤方式:缓慢的出汤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出汤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相对于注水方式来说,出汤方式的影响要小得多,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作用。
出汤后残留的茶汤:出汤后残留的茶汤令下一次浸泡的时候整体温度降低,导致香气的程度下降,苦涩味较相同浓度的茶汤有所减低,汤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则会有所提升,并且令相邻两泡之间的感觉更加接近,令茶口感更加稳定。出汤后残留茶汤的做法被称为“留根法”常常被用来泡制那些有异杂味的茶。
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以人为主的品茶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其意义很重大,尤其关系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1、每一泡茶注水时茶底的温度,茶底的温度除了跟注水后整个容器中的茶水综合温度相关,过冷的茶底令茶汤的溶出温度下降,导致香气变低。
2、注水时茶底和水之间的温差,茶底过冷而水温过高导致温差过大,令茶叶中的溶出物的溶出温度间距加大,各类物质的溶出速度不能够平均化,溶出物质的比例协调性下降,从而导致茶汤中滋味和香气的比例发生变化,而这部份变化和茶本身以及注水的方式密切相关。
3、存留的茶汤在茶底降温后将会被挤出,上一泡出汤后,由于叶底依旧处于湿润状态,所以溶出依旧在继续,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茶叶收缩又会令溶出后的茶汤再次挤出,过分间隔会令这部分高浓度茶汤冷却后融入下一次注入的水中,从而增加了茶的苦涩味,对下一泡的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几种常见花草茶的冲泡方式!常见的花草茶冲泡方式有哪几种?如何冲泡花草茶?
1.茉莉花茶(JasmineFlower)
淡淡的茉莉香味,适合对胃弱,慢性病,支气管炎等呼吸器官疾病。
冲泡方式--一匙的茉莉花茶,和一般茶叶一起冲泡。
2.紫玫瑰(Rose)
能保护肝脏胃肠,降火气,促进血液循环等……
冲泡方式--5克的玫瑰,与500cc的水,泡至5-7分即可。
3.紫罗兰(Violet)
淡紫色的汤汁,加入柠檬汁后则变粉红色的汤汁,主要可治疗咳嗽及感冒,是一种去痰剂。
冲泡方式--3克的紫罗兰,350cc的水,使用时,切一小边的柠檬片在旁,可随时加入,以观赏色泽之变化。
4.熏衣草(Lavender)
能舒解压力,松弛神经,帮助入眠,另一方面也可放置于衣橱内代替樟脑丸。
冲泡方式--2克的熏衣草,350cc的水。
5.金盏花(WholeMarigold)
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有极佳的疗效,保护消化系统。
冲泡方式--2克的金盏花,350cc的水。
6.薄荷(Mint)
对胃涨气的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可使人清省。
冲泡方式--3克的薄荷,350cc的水。
7.迷迭香
有效治疗头痛的绝佳饮品。
冲泡方式--2克的迷迭香,350cc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