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

发布时间 : 2020-07-10
野生黑茶 野生红茶简介 野生普洱茶

【www.cy316.com - 野生黑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知道大家是否察觉,每当我们到茶叶商城购买茶叶时,导购们总要介绍店里的那些“野生茶”。

据他们的话来说,野生茶长于高山,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是绿色的有机食品。相比于茶园精耕细作出来的茶叶,野生茶香气更足。当然,这些都是导购们的推销热点。

那么,哪些茶叶可以称之为野生茶呢?所谓野生茶只是指茶树的品种在植物学意义上是野生的,在它的形状、基因没有改变前,哪怕你把它种在茶园里,它仍然是野生茶。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如何辨别茶叶是否是野生茶呢?首先,野生茶大多较原始,嫰叶无毛或少毛;其次,野生茶毛茶大多为墨绿色;第三,野生茶大多带有浓重的野生茶特有的腥味。这些特点与茶园的茶叶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么,野生茶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吗?野生茶因为没有经过驯化管理,精耕细作,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少。经过冲泡的野生茶,茶味较浓,有苦涩味,香气足,茶底碎末多。

虽然市场上许多茶叶都标榜自己是野生茶叶,但也要消费者具火眼金睛来辨识。野生的茶叶具有特色,却不一定好,也不适合于每一个人饮用。有些野生茶因为未经过人工管理,冲泡饮用后可能会引起人体的不适。

野生茶可尝试,可千万不能过度迷恋哦。

关于本文《不要过度迷恋“野生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经网扩展阅读

云南景谷茶区野生野放茶特色


景谷茶区位置: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素有“林海明珠、芒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位于普洱地区中部偏西,总面积7550平方千米。景谷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三四千年前景谷就有人类生活居住。建制始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景谷属益州郡哀牢地。唐(南诏)时,于永泰元年(765年)设威远城,属银生节度(今景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威远厅改属普洱府。1912年改为威远县。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1914年改威远县为景谷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普洱地区行政公署辖地。

地势以山地高原为主,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253毫米,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相对湿度78%。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差异性也大。除云南大茶类外,还有秧塔大白茶等品种,很难以单一口感形容。

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

条索不长、叶质厚,茶干色较浅,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中后段甜偏苦为其特色,因制作工艺问题,时有上颚中后段带苦,舌面轻发酵香甜味。

秧塔大白毫特色:

叶大嫩叶茸毛多为其特色,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齿浅粗,叶质厚软。存放后,芽头渐渐变金黄是其特异点。香扬水甜,滋味醇和香甜。

野生茶不等于古树茶


野生茶不等于古树茶,现在很多卖茶的人或做文章的人,对野生茶和古茶树的概念不清楚。他说从分类学看,在云南的几个自然保护区能够找到的野生的茶树,它们多数是大理茶种大厂茶和其他茶组植物。最老的栽培型茶树就是在勐海的栽培型的茶树,它是阿萨姆卡的普洱茶变种。茶树的分类来说,茶树就是一个物种,被人们利用就演变为三个变种:小叶种,也叫做武夷变种(Camelliasinensis);第二个变种叫阿萨姆卡变种,在国际上叫阿萨姆变种,在我们中国的称之为普洱茶变种;第三个称呼叫白毛变种(Camelliasinensisvar.pubilimba)。所以说,栽培的茶只有这三个主要的变种。其次有德宏茶。”

那么,野生茶是什么?“野生种是栽培种的在茶组中的叔伯祖先,它们不是现在的我们栽培的茶种。野生茶的定义,第一鉴定它是属于茶组植物,第二,它是生长在原始森林当中,没有被人类驯化、栽培和利用,就叫野生茶。”他说,茶树由野生茶的多个物种和栽培物种茶树组成,茶树分为三个变种,茶叶只能由武夷变种、阿萨姆变种、白毛变种的栽培茶树来生产。

某些商家常把野生的种和栽培的种混淆一起,他们说:“我这里的茶是采摘自三百年到一千多年的茶树。”高照教授说,一千多年以上的茶树都不是栽培型的,栽培型的茶树最早发现在勐海县的南糯山。

像南糯山死去那株800年茶王树,就是阿萨姆变种的栽培型茶树,从它的生物形态来看,已经是人工对它进行栽培、驯化和进行矮化、整形等处理过了。原始森林里的茶树根本就摘不到树叶了,像邦崴大茶树啊,千家寨的大茶树,摘一片叶子都困难了。所以呢,在云南界定在八百年以内是栽培型的,最老的是在南糯山,栽培型的大叶种的茶树,最多是一千年以内。一千年以上的大茶树统统不是武夷变种(Camelliasinensis)这个物种。而是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中。山茶属当中有很多个组,有一个组叫茶组植物,茶组植物的染色体是一样的,有30条。茶组植物据不同的分类观点,张宏达教授认为分为几十种,昆明植物所闵天禄分为十多种,有的甚至归并为五种。”

云南之所以称为“植物王国”、“茶树王国”。高照教授说“在茶组植物当中,在我们云南所有的茶组植物都可以找得到。栽培的茶树我们云南三种变种都有。我们分析茶树的生化物质,会感到野生茶是非常不好喝的,有的会麻嘴,有的还会锁喉,能当成饮料喝的是栽培型茶树”。

野生茶可以研究它可以去开发它,但我们要认清,它不是我们现在栽培茶的直接祖先。一般也不大可能把野生茶拿来做成普洱茶给大家喝。他说,当然大理种等个别野生茶除外,可以做成炒青、烘青绿茶或者普洱茶熟茶等茶叶来喝。高照教授说,这一点他跟虞富莲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研究得知野生茶是栽培茶的祖先,野生的普洱茶变种是现在栽培茶三个栽培种的祖先。

据其介绍,在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县等两三个地方有阿萨姆的野生茶,树龄在一千多年,俗称老黑茶或老苦茶。高照教授说“这是一个原始的物种,比白毛变种的进化更早,比武夷变种(小叶种)更早,它生长在云南西南部生态环境,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之间。这个阿萨姆变种的茶树的野生茶树可以长到上千年,假如遇到了低温,如下雪下霜十五天以上,阿萨姆变种的茶树不抗寒就死掉,连树根都会被冻死。”

在云南阿萨姆变种的原始茶树特别少,但是抗寒那些大理茶,大厂茶,厚轴茶等抗寒能力强所以留下来了,所以就留下了三千多年的大理种茶。至于千家寨茶树是否属于大理茶种,他说,这要留一个问号,他以后会在这方面写一点文章。说到过渡型的如邦崴大茶树,它们都不是阿萨姆Camellia。高照教授认为我们现在比较准确的说,野生茶树在原始森林中没有人去利用它栽培它。但是,现在福建、浙江的小叶种是从阿萨姆进化而来的,由茶树物种因基因突变并在一个是新的生态环境所产生新的物种变种。

在茶文化营销过度的时代,茶企缺少文化自信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在茶文化营销过度的时代,茶企缺少文化自信》内容,感谢阅读!

普洱茶一路走来,历经风风雨雨、潮起潮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概念消费也变成了一种趋势。可是在趋势的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就让我来为大家解读。

之前写过多此文章,都谈及“名山古树茶”、“古树茶发酵”和山头茶等概念,但这些概念消费真的物有所值吗,不见得。

当前的普洱茶行业过度强调茶文化,甚至整个茶行业都是类似的情况。一直以来不仅没有在工艺上取得断崖式的突破,甚至追本溯源研究“古法制作”。正因这种过度的文化营销,让处于社会洪流中的消费者完全形成“荷尔蒙消费”模式。古树茶动辄可以买到几千甚至上万一斤,部分名优绿和大红袍、铁观音等茶有过而不及。越贵的茶,真的越好喝吗?在正常操作范围内,贵的茶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口感优势。但是人们总是找出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去支持“贵的茶总是好喝”这种观点,这其实只是因为消费者需要高价,这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里现象。当一款产品用不同的包装进行包装时,个人喝的口感也会有所影响。喝的茶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茶,而是茶关联的一切。你喝的不是茶,而是整个茶文化。在茶文化过度营销的当下,茶文化已经将茶产品本身完全束缚。不夸张的说过度的茶文化营销是形成茶行业炒作的源头,软实力的欠缺也让整个行业止步不前。

这里也许会有很多人来反驳我了,其实这种情况再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并不少见。对红酒行业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1976年很著名的“巴黎的判决”吧,不熟悉的人可以去找资料了解一下,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在法国卖美国红酒的英国商人要在法国当地举办一场盲品会,品评的规则是:红酒以加州对阵波尔多、白葡萄酒以加州对阵勃艮第。因为葡萄品种基本相同、酒款年份比较接近,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品酒会以遮蔽酒标的“盲品”(BlindTasting)方式进行,9名评委全部来自法国,但是最终的救过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加州葡萄酒竟然双双夺冠,法国葡萄酒遭遇滑铁卢!

再来说一个更著名的例子:在乐器领域中很著名的斯特拉迪万里小提琴,是以一个意大利工匠的名字命名的提亲,共1200把小提琴。不过当其经历双盲测试之后,最终结果也和“巴黎的判决”类似。同理,我们可以想象同一地区的古树茶、大树茶和台地茶真的有很大滋味上的差别吗,其实并没有,甚至所有概念茶都是类似的情况。如果有人有不同意见可以开展类似的双盲测试(如熟茶可以用原料概念制作的熟茶的盲品,以季节为噱头制作的熟茶,还有以古树、大树茶原料为噱头制作的熟茶,甚至可以考虑以不同年份同一产地的原料为噱头制作的熟茶)。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来反驳我了,当然我说过我不反对资本市场的运作和茶文化营销,不过茶企在营销的同时请加深自己的整体软实力,别仅仅将茶文化当做自己的挡箭牌。其实我也知道茶产品本身代表的内容往往已经超越了其本身,不过虽然其可以附带着很大的额外价值,但是也不能一味的以所谓的茶文化自居。说到底,这些茶企最缺少的还是文化自信。

反过来看看西方,他们在中国引进了茶叶,不过你们看看他们最终怎么喝茶呢,他们又加牛奶又加糖,这难道就是茶叶的正宗喝法吗。人家才不管你怎么想,照顾好自己的口感就可以了,然后融入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这就是文化自信。

当前茶行业也有做的比较好的概念茶,如在行业中高流通性的那些产品,为什么其能如此成功呢,有人会说资本运作和品质。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该企业的文化自信一定很强。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就算是整个行业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果你还在炒作概念的路上,请记得加深营销的同时加深自身的软实力,软实力将决定概念产品的流通性。不过不明是非的炒作不仅害了自己,还影响了整个行业。所以整个茶行业文化营销的同时,请别忘了加深我们所有中国茶人的文化自信,让我们的茶企乘着自身软实力的风口飞向世界吧。

茶泡泡特约撰稿人:安子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在茶文化营销过度的时代,茶企缺少文化自信》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普洱茶野生茶,原始物种的味道


云南这神奇的土地不得不让有佩服其它广大的植物资源。野生茶就是一个证明,我们以为已消失的最古老的茶植物还在云南大量存在着。

前些年,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野生茶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由于野生茶树高大挺拔而产能低,许多山区采用砍倒树、抹光头的方式采茶,因此造成野生茶树群落迅速衰退、消亡。而这些亿万年前残留下来的原始物种,一旦破坏就永远无法恢复。

所说的野生茶,是指采摘野生山茶科植物嫩叶所制成的茶叶。注意,是野生的,非栽培型的普洱茶古树。野生茶可以说是普洱茶独有、云南独有的一类茶叶,其它地域、其它类别的野生茶与我们所指的野生茶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云南已经云南周边的深山之中,还保留有大量成片的野生山茶科植物群落,可供人采摘利用。其它地区即便是还保有少数的野生山茶科植物树种,基本上也只能圈起来、保护好供观瞻用。

野生茶一般生长在云南南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极低,几乎没有现代工业。野生茶往往生长在深山老林的无长期固定居民的无人区,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到农药、化肥以及其他污染。现在很多食品都冠以绿色有机,要以此论,我们能接触到的食品中,有哪一种能超过野生茶,比它更有机、更绿色?

野生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树龄一般都在千年以上。在前些年,因这些野生茶树长得太高。人们用刀砍,这种做法对茶树破坏影响太大。这些年,慢慢的国家开始进行了有意识的保护。这种高树龄的野生茶是最纯正、也是最天然的。它经过上千年的生长、净化,其根部已经深深扎入土中,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的强,其吸收的都是大自然的精华部分。

这种野生茶,一般口感非常的野性、霸气。刚好体现了他的纯真和天然。喜欢品饮霸气、刚烈茶气之人。另外,野生茶对茶人的身体健壮程度要求较高,茶性过猛身体较为脆弱的朋友怕支撑不住茶叶的刮脂,降低血糖这些状况。

云南是世界上野生型大茶树群落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滇西南茶区的深山之中,有大片的野生茶树林,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南部的永德、龙陵地区,临沧勐库地区,思茅北部的景东地区和勐海南部的勐宋。

野生型茶树属于现代茶叶进化系的祖先,分布于滇西南茶区的厚轴茶、大理茶、滇缅茶等许多种系。这些野生茶树呈乔木形态,树姿高挺直立,高度可达数米至数十米间,各个种系间外型、气味差别巨大。

云南的野生型大茶树多数树龄很高,育芽能力弱,繁殖能力差。原始状态的野生型茶树群落,是珍贵的物种资源宝库,具有很高的历史、科研价值,对待云南的野生茶树资源,应当采取的行动是保护而非盲目开发。

愿我们多一份对自然的尊重与歉意,不要再去毁害这些大山丛林中远古的精灵。

云南镇沅茶区及野生野放茶特色介绍


镇沅茶区位置: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南哀牢、无量两山中段,把边江、阿墨江、勐统河水系纵贯全境,全县总面积4109.38平方千米。明建文四年(1402年)12月置镇沅州,永乐四年(1406年)改为镇沅府,隶云南布政司。1950年隶属宁洱专区,1951年隶属普洱专区,1953年隶属思茅专区。1990年成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998年县级机关由按扳镇迁至恩乐。

镇沅处于横断山脉东南余梢,境内群山并列,山区面积占97.7%,地形复杂。地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137米,最低海拔774米,县城恩乐海拔为1080米。镇沅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雨量1284.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落差也大。境内九甲乡千家寨有一棵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距今2700余年的世界古茶王,成为镇沅观光资源之一。

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

芽毫显露,青壮叶墨绿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质重甜香,舌面后段与两颊甘韵明显。时常因制作技术不稳定,杀青温度时而偏高,容易出现高温甜香。

两汉六朝时期,主要饮用野生茶


我国饮茶始于何时?第一部茶叶专书《茶经》的作者唐人陆羽溯源于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这是不能凭信的。宋人谈到这个问题时,已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蔡绦《铁围山丛谈》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佚名《南窗纪谈》说,饮茶或云始于梁天监中,事见《洛阳伽蓝记》。张涅《云谷杂记》称,《晏子春秋》记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卯茗莱而已。近代更有人引《周礼.地官》掌茶条,说明饮茶起源更为古老。《晏子春秋》和《周礼》虽为后人伪托,但成书都不迟于战国时,那就是说,至少在战国时人们已知饮茶。

饮茶须先知道茶叶的来源,现代植物生理学告诉我们,茶叶的生长环境要求气候温暖,排水畅通。我国现代产茶地区大都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区,而先秦的载籍又不见河域产茶的记载。因此,认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远古祖先是我国最先的饮茶者,是值得怀疑的。

清初顾炎武考查了古代关于茶字的记载及其演变,认定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1】我们从汉、晋间一些人的记述看来,蜀地野生茶叶甚多。秦灭蜀是在战国后期秦昭襄王吋,因此,说战国秦汉之际人们开始饮茶是比较自然的事。扬雄《方言》说,蜀西南人谓茶为菠。西汉宣帝时,蜀郡人王褒所写《僮约》,规定僮奴任务之一是牵犬贩鹅,武阳买茶。【2】

武阳即今四川彭山,离成都很近,要奴僮买茶,当然是为了饮用。【3】晋人常璩说,犍为郡,汉有盐井,南安、武阳,皆出名茶。【4】平夷郡,山出茶、蜜。【5】傅咸《司隶教》说,蜀妪作茶粥卖【6】。孙楚《出歌》: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7】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8】由此可见,我国西南部产茶地区的人民自然是较早饮茶的。

当然,野生的山茶也必然在江淮以南的其他山区同样生长。但在两汉时期,全国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江淮以南人口稀少。生产落后,社会经济状况极少记载留传。自六朝立国江东,江淮以南,生产在迅速发展,这时,也只是在这时,才明确出现了关于山茶的记载。《续搜神记》说,晋孝武帝时,有人在武昌山中采茗,在山曲发现大丛茗处。【9】裴渊《南海记》云: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南齐刘澄之《荆州土地记》说,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10】又说,浮陵茶最好。【11】张揖《广雅》说,荆、巴、阆采茶作饼。【12】王浮《神异记》曰:余姚人虞洪人山采茗获大茗焉。【13】山谦之《吴兴记》曰:乌程县西有温山,出御荈。【14】杜育《荈赋》说,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15】全国各地记载茶叶的增加,说明自两汉以来,饮茶的人逐渐增多。那时,人们普遍采摘野生茶为饮料,很难看到人工栽培茶树的记载。甚至到了唐中叶,陆羽还认为野生茶树的茶为上品,种植的茶为次等。因此,他很称赞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野生大茶树。

唐以前,记载饮茶的主要是封建上层人士。这不是他们有什么发现,只不过是在劳动人民多年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模仿罢了。孙吴时,韦曜饮酒量小,每逢宴会,吴主孙皓给予特殊照顾,密赐茶荈以当酒。【16】晋朝并州刺史刘琨喜欢饮茶,他让别人再给他寄些安州干茶去。【17】夏侯恺死后,还显形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18】这固然属于迷信,但也反映出那时饮茶者已不少,所以才有可能出现关于觅茶饮的传说。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吴兴太守陆纳设茶果宴招待来访的卫将军谢安,【19】扬州牧桓温宴饮时,也常伴以茶果。【20】左思的娇女,心为茶莢剧,吹嘘对鼎沥。【21】南齐武帝临死前,遗嘱不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酒傭而已。【22】其子萧子懋还将茶、米等分送其他官吏。【23】饮茶的人多了,来源于生活的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以茶为题材,晋人杜育的《莢赋》便是著名的事例。

其次,饮茶主要盛行于南方。裴渊说,茶茗南人以为饮。【24】西晋末年,任瞻自华北渡江而南,宰相王导等至石头亲迎,瞻坐席便饮,且问旁人,此为茶为茗?【25】那时,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26】王肃自南齐逃奔北魏,在洛阳仍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过较长时期,才习惯北方的羊肉酪粥。【27】梁武帝乘北魏大乱,派陈庆之送元颢人洛称帝,庆之为侍中,中原士族杨元慎嘲笑说,吴人之鬼,住居建康茗饮作浆,呷啜莼羹。【28】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把茶放在非中国物产者一卷内叙述,这都说明华北不产茶,而且饮茶的人较少。当然,情况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前所述。至迟自魏晋以来,北方已有饮茶的人。北魏的给事中刘缟也居然仿效王肃,专习茗饮。【29】梁武帝的儿子萧正德逃奔北朝.北魏的执政元叉正式设茶宴招待。王肃刚去北魏时,洛阳已有茶茗供应,说明南方所产茶叶已因北方有需要才被不断输入。

总之,秦汉时期在南方民间开始的饮茶活动,到六朝时期已逐渐传及于华北。那时候,人们除采摘野生茶而外,有以茱萸、柜子之属冒称为茶的,所以,晋人张华、刘琨等人非常强调要饮用真茶。那时,茶的制作技术不精,《茶经》说,采不时,造不精,饮之成疾。南朝沈怀远《南越志》说,茗苦涩。处在饮茶初期的情况下。这是难以避免的。另外;据《广雅》说,饮茶时,用米汤浇覆之。《广志》说,或以米和膏煎之。【30】弘君举很欣赏食茶面,【31】傅咸说,有人作茶粥卖。【32】可见当时的饮茶方式非常多样化。

注释:

【1】《日知录》卷7《茶》。按,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第九章也说,茶之发现,其最初当在蜀.李老没有引用《日知录》,上述结论.未知是沿袭別人意见,还是本人的揣测。不论怎样,我认为这一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2】《古文苑》卷8:《全汉文》卷42武阳作武都.义亦可通。

【3】清初大兴人刘献廷《广阳杂记》卷3引《赵飞燕别传》,记西汉成帝死后,皇后在一天梦中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吾梦中见帝,帝赐吾坐,命进茶,左右奏帝云:向者侍帝不谨,不合啜此茶。刘氏据此断定西汉时已知饮茶.我认为汉人已的确知道饮茶,但这个例证并不正确。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29已指出《赵飞燕别传》是宋人秦醇所作。鲁迅在《唐宋传奇集》卷8亦将《赵飞燕别传》列入宋人作品。目前,我们尚未发现汉代北方人饮茶的记载。皇室贵族决不会孟浪从事,最先去试探饮茶,宋为小说,傅会当代饮茶之事以入于西汉.是不足取信于史的。《全汉文》卷22司马相如《凡将篇》记荈诧.也只说明西汉前期蜀郡(而不是华北)有茶。

【4】《华阳国志》卷4《蜀志》。

【5】《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

【6】《北堂书钞》卷144《酒食部》引。

【7】《太平御览》卷867《饮食部》引。

【8】《全晋诗》卷4,《茶经》卷下。

【9】《艺文类聚》卷82《草部》引。

【10】《北堂书钞》卷144《酒食部》引。

【11】《齐民要术》卷10《茶》引。

【12】《太平寰宇记》卷139(山南西道.巴州)。

【13】《太平寰宇记》卷98《江南东道台州天台县》。

【14】《艺文类聚》卷82《草部下茗》引。

【15】《全晋文》卷89;《艺文类聚》卷82《茗》。

【16】《三国志》卷65《吴书韦曜传》。

【17】《全晋文》卷108《与兄子书》;《太平寰宇记》卷132《淮南道》。

【18】干宝《搜神记》卷16;《太平御览》卷867《饮食部》引《晋书》,按,今本、《晋书》,不记此事。

【19】《晋书》卷77《陆纳传》;《太平御览》卷867引《晋中兴书》文义同。

【20】《晋书》卷98《桓温传》。

【21】《全晋诗》卷4左思《娇女》。

【22】《南齐书》卷3《武帝纪》。

【23】《全梁文》卷60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酒等启》。

【24】《北堂书钞》卷144《酒食部》引。

【25】《世说新语》卷下之下《纰漏》。

【26】《太平御览》卷867《饮食部》引。

【27】《洛阳伽蓝记》卷3。

【28】《洛阳伽蓝记》卷2。

【29】《洛阳伽蓝记》卷3。

【30】《太平御览》卷867《饮食部》引。

【31】《全晋文》卷138《食檄》;《太平御览》卷860《饼》。

【32】《北堂书钞》卷144《酒食部》引。

贵州:梵净山发现千亩野生茶树群


金黔在线讯2009年4月7日至8日,江口县茶办、农业局、文广局有关人员和寨抱村2个村民组成的野外考察组一行9人,用了两天时间对梵净山东南麓的野生茶树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惊奇的发现生长着千亩野生茶树群。

此次发现地在小地名叫盘龙行的原始森林中。此茶叶群落分布在海拔800-1200之间,主要生长在山南面的斜坡上和沟谷里,在千年古树下,与一些喜温湿性矮小木本或草本植物无规律相混生,一蓬有3——5株,蓬与蓬相距80厘米到150厘米之间。这些野生茶树,树高80厘米至200厘米,叶型为长椭圆形,叶质较软。每一个野生茶树群落有50至100亩。目前,考察组初步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有15处,约1000亩。根据该县德旺乡的村民反映,梵净山西北翼还分布有直径15厘米至45厘米的古茶树群落。

考察组当场采摘茶青并进行炒制,茶叶色清、味醇、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图为野生茶树群

不要把给你泡茶的人当作下人


不要把给你泡茶的人当作下人

听过不少在茶馆工作的茶艺师诉苦,在很多喝茶客人面前受不到应有的尊重,为此影响泡茶的心情与质量,今天跟大家一起读一篇关于泡茶者与喝茶者的感悟。

为什么泡茶者担心喝茶的人误以为他们是佣人,感觉羞辱而不愿意担任泡茶、奉茶服务?因为喝茶的人没有水准,不懂茶道内涵,不尊重泡茶技艺,要如何去欣赏茶汤的态度也还没有养成,泡茶者不愿泡给非知音喝。为什么喝茶的人会将一些泡茶者当佣人?因为泡茶的人素质太差,矫揉造作,表现肤浅,茶汤没有质感不堪品赏,感动不了人,却装得一副有气质的样子,看起来就觉得别扭,那杯茶喝来也不怎么荣幸了。

为什么还会造成泡茶是下人的印象呢?有人说泡茶者应建立好自己的自信。但如果人们继续把茶停留在吃吃喝喝的饮料阶段,准备饮料向来也被误导成是不高尚的工作,不必亲手做,要由佣人服侍,这就是环境、文化问题,而不是泡茶者说要有自信就行的。

另外,有的人把茶当作一种教条式上客来奉茶的虚礼仪,只要有人捧茶出来奉客就当作完成一个礼貌,不必计较茶好不好,会不会泡,有没有诚意,茶与泡茶者都变成道具而已。有的人把茶当作一种宣示权威的手段,规定只有小辈(下属)给长辈(上司)泡茶奉茶,没有长辈(上司)为小辈(下属)泡茶奉茶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人看见“被恭维”。这些旧有观念并没有重视茶的本质、泡茶技术和尊重专业之士,因为不了解本质、泡茶系统及手艺的奉献,故泡茶奉茶动作被当成没有技术含量、无人想做的低俗工作,导致泡茶者所提供的“艺术服务”要看喝茶者的脸色,被人瞧不起。

泡茶者觉得“被羞辱”的无礼作风是哪些呢?常见的有:与在席人士一一问好,却不正视泡茶者也不打招呼。在茶席上只顾着大声聊天,不在乎泡茶的呈现。催促泡茶者应优先奉茶给有钱有权的人士,无视茶会的进行程序。喝茶态度随便,没有好好地欣赏茶。大家漠视泡茶是需要专业手艺、一定熟练的功夫才能够做好的工作,泡茶者在这些恶劣对待、又不得不工作的情况下担任泡茶职务,自尊常被贬损。

泡茶者有需要反省的地方吗?有啊,应注重泡茶练习的时数,真正专心操练把茶泡好而不是边聊天边喝茶。泡茶师每天最少要反反复复地训练两小时,持续整个的泡茶师生涯。记住不是每一次的泡茶都可以当作是成功的茶汤作品发表的。泡茶师要提出自己的茶谱,他的“茶谱”需得到认同,茶汤作品必须要有稳定的表现以及要有一定数量的人群表示欣赏,比如画家画出来的画有人愿意收购,歌者唱歌有人要买票进场,泡茶师才能够累计他的泡茶成绩。

已经懂得泡茶的泡茶者,他们是属于拥有专业资格的人,有专业的名称,可以称呼他们为泡茶师、茶艺师或茶道艺术家,他们说不定以“泡茶”为全职上班或业余,人们应客观面对与接受这一范畴的专业人士的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