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316.com - 糯米香普洱茶】
很多茶友都搞不清楚工艺香与自然纯正的古树香气,会对制作工艺比较好的古树花果香认为是添加香气,下面是资料上对香气的评判以及喝茶的经验,如有不足之处,大家多谅解哈。
工艺香:工艺香来源于工艺,区别于其它的是:凡工艺香,都是从外而内的,所以,此类香气的特征是开始时很香,越泡越不香。香气不持久,不入茶汤,闻着香却无香气从口中、喉咙散发出来,口中只有茶味。
工艺香的造成:茶饼压制成型后进入烘房温度超过80度会有绿豆香、花香出现,这类香气飘而不实,入口香气少,反而是闻着很香,杯底很香,有香得带腻的粘滞感。口腔中比较明显的口感是上颚有干燥感,喝完一口不要紧接着喝下一口,闭上嘴感受是不是上颚干、舌面有干,这个与两颊生津不冲突,不要被两颊生津干扰上颚的干燥感。
品种香和地域香:因为制作陈茶的原料主要是群体原始种,遗传基因不稳定,形态各别,而不同的种群又受到相同地域的影响和趋于同化,相同地域的茶呈现出种别复杂,但风格相对统一的特征,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同地方品种香和地域香是合起来进行辨别是更加科学和合理的。
品种和地域香是工艺香和陈香的基础,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变异性”,工艺香越浓烈,地域香和品种香就越不清晰,品种香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茶种的香气,即使是大叶种古树茶也有很多细分茶种,彼此都有不同的香气。地域香简单的意思即使山头气,不同茶山也有不同香气。而因为即使同一个茶山也有不同的细分茶种,会有细分的不同香气。
比如即使一个布朗山也有不同于常规布朗山香气的茶,而不能根据平时长期喝的布朗香气来判断一个茶是不是布朗山的。因为布朗山脉延绵细分茶种较多,许多深山古树的香气茶气还不被大众茶友了解。因此,一味的靠香气来判断茶的产地是不够严谨科学的。
品种香和地域香在新茶的时候容易体验,越泡到后面越明显的,即是品种和地域香,古树茶品种香和地域香是一直跟随茶汤的,即使茶汤茶味很淡了,但融入茶汤中的香气还是一直会存在,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靠嗅觉去闻而应该靠味觉感受香气。工艺造成的绿豆香花香口中是很难感受香气的散发大部分感受是在嗅觉。
习茶小窍门:吊水对比识别普洱茶里的工艺香(尤为重要)
(吊水,既是用水保持一定的高度离杯4-5厘米,沿杯壁下滑保持同一位置静注水,不沿边转圈,以水不翻动茶叶为要点。)
这种方法,目的是剥离茶的工艺香,因为工艺香一直被频繁的用来假冒“山头气”
工艺香的特征:开始香,越泡到后边越不香。到后面没茶味时剩下涩感,无香气和甜度。工艺香的弊端:和茶汤的融合度不好。
吊水:从正中心缓慢吊水,尽量保持茶底不动,三十秒或一分钟出汤,对比饮用。
一直保持不动从中间细细的入水不翻滚茶叶
工艺香越严重,越会呈现出以下特征:
1.滋味重,吊水后苦涩味尤其重。cy316.cOM
2.滋味融合度区别大,冲注的茶汤和滋味融合度不错,吊水的很差,苦涩味游离。
3.气味愉悦度差别大,工艺香较重的茶,挥发性降低后,其愉悦度大大降低,吊水的气味对比冲注的愉味度差别大。
简单说就是,用吊水的办法可以区分古树与台地,越是台地用同样的吊水冲泡苦涩更为明显。用大水冲泡台地会容易把缺点掩盖。
而纯料古树特别适宜吊水冲泡,可以把所有营养物质凝聚,而且醇厚具有浓厚的粘稠度。
常规冲泡对于鉴别有无工艺香没有太大的意义。
cY316.com延伸阅读
说说普洱生茶的原香与工艺香
普洱茶的核心指标是陈与酽(转化空间与醇厚风格),不以香艳名世,以此区别于绿、红、乌龙等茶类。茶香虽非最核心指标,但一定是重要指标,纯正高雅绵长的茶香,构成了普洱引人入胜之处。
一些新生代茶客,比较受绿、红、铁观音茶的欣赏惯性,很容易把工艺香处理过的台地、小树当成古树,徒交学费。
这些工艺香的猫腻是多样的,归纳为两类:
1、高温提香,包括高温杀青、烘焙干燥等,其香如绿茶,有时其条索显毫,饼松,汤偏绿,看上去挺美。
工艺香的茶在毛茶时以及刚压好就特别香,正当制程的茶由于没有经过高温对香气物质的聚合,在毛茶时青味重,紧压后会有一两个月的失香。
但工艺香的茶在压好后就开始了衰退的过程,没有转化的空间,时间越长问题越明显。而正当制程的茶,在半年左右开始渐入佳境,古六大茶山的茶在24个月,布朗系在36个月左右,才达到新茶香的高峰,其后在不同阶段,不断有转化的惊喜。
工艺香的茶开汤后两三泡,香高而飘,没有后鼻香,三泡后出现断崖式的下滑。而正常的古树,不管香高扬还是内敛,都有后鼻香,也就是汤含香,香味不会突然衰退,八泡甚至十余泡都余香不绝。
2、发酵渥香,包括过度萎凋、热揉后不散堆等,其香如红茶。这类叶底一定有大面积、大量的红变,汤色偏红。
提香渥香往往同时提甜,故茶汤一味香甜,寡薄呆板,缺少丰富和厚度。反观,除非是极少数的特优古树,一般的纯料古树在新茶时口感不一定能达到不涩不苦,新饼常带燥感,反而没有工艺香那么讨喜。
当然,工艺香提高了低品质茶的适口性,本无可厚非,不过当古树买就不对了。茶客也是消费者,也应该有知情权。
浅谈普洱生茶的原香与工艺香
有些茶友曾对某极品古树茶评价说太香了,言下之意是有工艺香之嫌。也有些茶友觉得某款合格的古树茶不够香甜可口,嫌苦涩重了。在此我谈一下对普洱生茶(新茶)的茶香的看法。
诚然,普洱茶的核心指标是陈与酽(转化空间与醇厚风格),不以香艳名世,以此区别于绿、红、乌龙等茶类。茶香虽非最核心指标,但一定是重要指标,纯正高雅绵长的茶香,构成了普洱引人入胜之处。
只有少数高品质的古树茶能具备自然优雅又富于个性的茶香和醇厚的滋味,但长期被低劣厂茶浇灌出来的嘴巴,对此缺少认知,以为工艺不正,非常可惜。
另一些新生代茶客,比较受绿、红、铁观音茶的欣赏惯性,很容易把工艺香处理过的台地、小树当成古树,徒交学费。这些工艺香的猫腻是多样的,归纳为两类:
1.高温提香,包括高温杀青、烘焙干燥等,其香如绿茶,有时其条索显毫,饼松,汤偏绿,看上去挺美。
2.发酵渥香,包括过度萎凋、热揉后不散堆等,其香如红茶。这类叶底一定有大面积、大量的红变,汤色偏红。
工艺香的茶在毛茶时以及刚压好就特别香,正当制程的茶由于没有经过高温对香气物质的聚合,在毛茶时青味重,紧压后会有一两个月的失香,实在不讨好。
但工艺香的茶在压好后就开始了衰退的过程,没有转化的空间,时间越长问题越明显。而正当制程的茶,在半年左右开始渐入佳境,古六山的茶在24个月,布朗系在36个月左右,才达到新茶香的高峰,其后在不同阶段,不断有转化的惊喜。
工艺香的茶开汤后两三泡,香高而飘,没有后鼻香,三泡后出现断崖式的下滑。而正常的古树,不管香高扬还是内敛,都有后鼻香,也就是汤含香,香味不会突然衰退,八泡甚至十余泡都余香不绝。
提香渥香往往同时提甜,故茶汤一味香甜,寡薄呆板,缺少丰富和厚度。反观,除非是极少数的特优古树,一般的纯料古树在新茶时口感不一定能达到不涩不苦,新饼常带燥感,反而没有工艺香那么讨喜。
当然,工艺香提高了低品质茶的适口性,本无可厚非,不过当古树买就不对了。茶客也是消费者,也应该有知情权。
“樟香、枣香、糯米香”等香味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辨别普洱熟茶的香气?
由于普洱生茶变现较快、投入成本小、市场热度高、价格高利润大、加上山头、古树的追捧独特的口感风味,都让太多的人趋之若鹜。好的原料大多厂家商家不愿或不敢再多一道工序冒风险来渥堆发酵。好的熟普,一定会有好的原料毛茶;而有好的原料毛茶,不一定就能保证制作出好的熟普。导致如今市场好的生普好找,好的熟普难寻。
由于人工渥堆发酵,初衷是为了加速快熟陈化、满足市场喝茶人口感需要,以期接近或达到老茶的效应,但毕竟生普传统自然陈化后熟,和渥堆发酵加速熟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极,结果造成很多人认为熟普恰恰因此减少了普洱茶的丰富层次性口感变化,未来转化的空间相对较小,只有一种“红浓醇顺滑甘”了。
其实,熟普也需要存放后才更好喝(应该醇化到位出品才是,可为了经济利益,快速周转资金等带着堆味就售卖了),好熟普,不是你认为的一杯“黑酱油色”+“堆味”,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陈香”会有不同显现。
就说说如何辨别普洱熟茶的香气?
普洱茶香气可以靠近杯(壶、碗)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可深入杯内接近叶底来闻茶。
干普洱茶嗅茶香,其方法是双手(或单手)握住茶叶,靠近鼻腔细细嗅别,如遇香气低淡无法嗅到茶香时,可用口对着茶叶呼热气,茶叶受热后,香气就会挥发出来,此时,应及时嗅香,辨别茶叶的香气类型。
趁热对第一次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进行嗅香。由于浸泡后的茶叶在热作用下,内含的香气物质能充分的挥发出来,趁热湿嗅叶底,最容易辨别出茶叶的香气类型。
判别茶叶的香气类型、香气高低、香气持续时间的长短,嗅时应重复一两次,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久,因为人的嗅觉容易疲劳,嗅香过久,嗅觉的敏感性下降,嗅香就不准确了,一般是3秒钟左右。另外,如果需要嗅别的茶叶较多时,每次嗅香的时间延长,同时辨别的茶叶冷热不同,就很难辨别出前后茶叶的好坏了。
刚出产的普洱茶“陈香”低淡多带“水味”这是“渥堆发酵”后普洱熟茶香气的正常表现。此时,高嫩度茶品(如普洱芽茶、普洱皇等),常出现令人愉悦的“奶酪香”(“奶酪香”是茶叶香气、“鲜爽”味及“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二、三级原料发酵的普洱茶常出现“参香”、“果香”(是茶叶香气和“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四、五级原料发酵的普洱茶常出现“豆香”(豆香是茶叶香气和“水气”相伴一起产生的特殊香气)。随着干燥储存时间延长,香气逐渐醇和,“水味”渐次减退,“陈香”凸显。
出产半年左右的普洱熟茶,“水气”基本消失,“陈香”凸显渐占主导香型。此时,香气类型因原料差异和储存环境的变化而复杂多样,主要有“枣香”“参香”“果”“桂圆香”“槟榔香”等。
一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陈香浓郁,香气渐趋纯正。受不同储存环境影响,香气类型复杂,常见的有“樟香”、“桂香”、“枣香”等。
特此声明:
普洱茶如何品香?普洱茶如何品香?
一般我们遇到一个新鲜事物,想要认识它、了解它,总是遵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原则。新接触普洱茶,当然也不例外,先听说,再看到外形,喝到茶汤,然后由表及里的学习品味,由浅到深进一步了解。品味普洱,首当其冲面临的便是它迷人的香气!普洱茶的香气沉稳而优雅:不说班章的甜香、麻黑的蜜香,也不必讲景迈的兰香、昔归的花香,更不必谈熟茶的樟香、栗香、枣香、糯香,就拿一般的生态茶来说,茶香也让人沉醉不已;普洱茶不仅香气多姿多彩,而且悠长持久,盖碗香,杯底香,唇齿留香。香与其他特点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普洱茶的多样性,决定了其香的多样性,品不尽的普洱,品不尽的香!
其实,普洱茶是长期后发酵茶种,其所能留下的真性原香,多半是非常薄弱的,然而这些薄弱原香,在普洱茶品茗者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因为香带来了直接的美感,而是由香提供了暗示功能,透过普洱茶原香的暗示,告知其茶菁的级次,其制作工序是否新鲜,其贮存过程是否自然,也就是透露了普洱茶的真性,由于知道了所认同的普洱茶真性,而产生一种共鸣,一种美感的共鸣,因而也得到了美的感性满足。比如我们听了一串中国古琴所发出的音符,不懂者听了总觉得像在弹棉被的声音;有修养者听了,他了解指法运用的难度,操琴者心境感染,琴床的品质和古韵,再给予聆听者一个完整而综合的暗示,使他有了美的感性共鸣。普洱茶的品茗鉴赏,也像欣赏古琴一样,而显得那么有内容、有学问,也因而曲高和寡了!
普洱茶的香气,是同时又一个很纠结的问题:目前可见的关于香气的评价有:清香、荷香、兰香、樟香、木香、陈香、蜜香、、、关于这些“香”,有茶友品得出、说得妙,俨然大师,有的茶友品不出也不敢直言,只能碍于情面随声附和,最终还是不知道喝的普洱有没有这个香!什么原因?其实每个人的嗅觉灵敏度和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加上香气是个人感知后以某种类似物质作为参照物形容出来的,一旦这种参照物质不那么让人记忆深刻,或者形容者感知有误、形容不准,用词太玄太范,这种香气便远远偏离原味,即所谓失真。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加客观一点地品味普洱的香气呢?
个人认为:首先不要听信其他人对该茶的评价,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别人感受到的并不一定是你自己品到的,另外也易被其干扰;其次要对同一种茶多泡多喝(建议长期一直喝一片357克的茶饼直至喝完),加强记忆;再次冲泡过程中尽量回避去品汤色、滋味和回甘水路等,直冲茶香而去;最后根据自己喝茶过程中感受到的茶香选择一种香型比较接近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必须直观、常见、深刻),把它形容出来(比如玫瑰花香、梅子香、桂圆香等),这就是你品到的茶香!
普洱茶“越陈越香”之普洱山头茶时代主义“四层香”
编者按:从1984年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至今,已整整过了30年。30年来,人们在不停地谈论“越陈越香”,品味“越陈越香”。对于“越陈越香”,每个茶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在一水看来,山头茶时代离不开“越陈越香”,“越陈越香”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进行解读:
一是“艺术层面”的“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是茶人在陈放普洱茶过程中的一种美妙感受。香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放上一段时间后品鉴,香气迷人,韵味无穷。
二是“时空层面”的“越陈越香”
在符合陈放条件的前提下,陈放时间越长,变化越美妙;而且,存放的地点和环境不同,“香”和口感的变化也不一样。
三是“原料层面”的“越陈越香”
近年来,茶友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山头)、不同树龄的茶,在同一地点存放的效果不一样。不同品种的“遗传基因”,直接影响着茶的口感和香气,也深刻影响存放效果。不同个山头茶因经纬度、海拔、水热条件、土壤成分不同,茶叶的内含物质也不一样,其香气和口感当然差异大,存放效果差异也很大。
四是“科学层面”的“越陈越香”
科学的例证,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有力佐证。众所周知,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前提是晒青。“晒”可以保留茶的活性物质,在存茶的过程中,这些物质不断地分解,转化成诸多对人体有益的新物质。
从茶香辨别普洱茶
普洱茶茶香,是以大叶种乔木普洱茶品为主。云南普洱茶还有其他,如小叶种、变种的中叶和灌木的普洱茶品等。倚邦茶区和猛海茶区都有小叶种的茶园,尤其倚邦茶区向来是以小叶种普洱茶茶品,闻名于全国,且最受清朝宫廷中的喜爱。
要品茗出新鲜的普洱茶,必须先能分辨出生茶和熟茶。普洱生茶和熟茶的辨别,可以从香气、汤色和叶底来查找答案。
从香气辨别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生成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依常规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受出熟味香。
从汤色辨别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从叶底辨别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
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山头茶为什么越喝越香?
如今,谈起普洱茶,大多数人第一印象都是那一个个的山头。“喝茶讲山头”成为许多茶虫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你可否知道,普洱茶开始大众玩“山头”,却是在近十来年才开始的事情。譬如你挚爱的班章、冰岛、昔归、甚至麻黑……
那么这些产区都是为什么火起来,又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大众眼中,以及还有哪些产区渐渐开始有名呢?
“山头”概念是普洱市场必经的路
经过多年的市场涨幅,我们了解到几个著名山头譬如老班章、冰岛老寨、麻黑、昔归等2019年春茶价格已经非常之高了。它们达到了数千乃至数万元一公斤……
谁能想到,在10多年前10来块钱一斤的茶,在今天会涨得如此之高。这一切,都不得不说到如今的“山头茶”文化。
那么,山头的存在合理吗?下面我们来梳理下山头文化的历史。
“山头”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期
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期,在那个时候,普洱茶的很多概念都还没有完全清晰——包括台地茶和古树茶的概念、采摘标准的概念、炒制工艺的概念、陈化时间的概念、山头区域的概念。
2005年之后
直到2005年之后,茶圈才开始进入对于整个普洱茶的认知成熟起来的阶段,很多基础概念和区域概念正在形成。
2007年左右
但接下来普洱茶市场的疯狂,却让这个成熟放缓:一直到2007年之前,只要是茶叶做成的饼,无论你的茶叶是贵州来的,还是福建来的,都好卖得一塌糊涂——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品牌之分,没有大小树之分,没有产区之分……
2007年至今
2007年的普洱大崩盘之后,普洱市场趋于冷静,并逐渐地形成对于好茶的概念。无论当地政府还是商家抑或消费者,从这个时候起都开始寻找新的突破,许多品牌茶企业也开始在各个茶区布局。
为何要强调山头?
作为普洱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云南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为我们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韵味悠长的普洱茶。
自打普洱茶流行以来,便有了“一山一味”之说,一款普洱茶要想在普洱茶界名声大振,就必须得有足够强大的背景,山头就是最强硬的背景。
纵观全国名优茶的命名方式,基本上都是地域+品种,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恩施玉露等,既有产地,又有品种。普洱茶的命名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不过“普洱茶”更多的不是强调茶叶品类,而是强调山头,如说到老班章普洱茶,会直接以老班章代替。
至于为什么要以山头来命名,大概是不管从树种树龄或是其他因素,普洱茶都很难有一个界线划分的标准,而茶山就在那里,茶树就长在茶山上,这是各个山头不变量的界线。
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的特点,普洱茶作为一种农作物,茶叶的内含物质受气候、光照、土壤成分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不同山头之间,在茶叶品种特征、加工工艺和口感上各有千秋,也因此,茶友们在品尝以不同山头命名的普洱茶时才会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山头概念并非望风扑影,其实在整个普洱茶发展的过程中,山头概念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不尽相同,早期山头只是为了能更好地区分各个地区、山头茶的不同种类特征,而如今山头概念则更多地被赋予了品质价值。
我们看似简单的抽枝发芽背后,竟汇聚着云南各个山头独有的万般气韵。云南的茶山,或云雾笼罩,或起伏延绵,正所谓“好茶在深山”,那些深藏隐遁于茶树林里的山野韵味,还得由您来细细品鉴一番!
名山头就是好茶吗?
其实无论是山头茶的“名气”“工艺”或是茶园“环境”都在给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山头茶以产品为王。
山头茶发展到今日,虽然曾经经历过光怪陆离的疯狂时代,俨然一篇“记叙文”的构架!总结出来如下:
开始:有了“名山名寨,古树纯料”这个概念,大家被古树茶的“独特”耳濡目染,于是开始追求,只是这种追求是盲目的,不理性的;
发生:有了“名品”,又有了消费名品的人,必然有品牌会看到这块肥肉,这就是市场红利;
发展:山头茶开始的初期,流量在茶山,谁更快更多的抢占了源头资源,拥有更具实力的产品,必然更具备话语权;
高潮:古茶树资源”这块“蛋糕”是有限的,每个充斥其中的角色都想着分一杯羹,当追随者开始意识到,他们追一直追随的不是品牌,而是品牌背后的山头,既然你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名山名寨,古树纯料”的规则从制定的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市场的发展的方向:大批流量会涌向茶山;此势一程,古树茶出现了“低段位”的同质化竞争!
结尾:大家或许还是会去追随“名山名寨,古树纯料”,这一次并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而是追随自己喜欢的品牌,追随自己喜欢的产品,甚至参与其中。这也标志着:产品为王的时代必将过去,“价值为王”的时代即将来临。
综上所述。茶,最终必然落于山头。因为山头决定了茶口感的维度。也就是说,山头茶的存在是合理的。而如今的喝茶新趋势,是追求更理性更高质量的山头茶。
更理性的追山头茶
名气很重要、环境很重要、工艺也很重要,但千篇一律的去重复,让消费者相信山头、地理标识、古茶树,以希望营造一个物以稀为贵的古老传说;或是营造某种高深的古茶文化、氛围和精神,以希望人们对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了解更深,更崇敬,最终疯狂爱上茶,难道大家不觉得这种套路已经过气了吗?
如今,从古树茶的发展局面可以洞察到山头古茶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资深茶虫们对山头古茶的美好需求日益增长和匮乏的高价值产品和高价值服务之间的矛盾。
我们常常听说某款古茶的口感不可替代,其实不然,没有什么古茶的滋味是不可替代的,真正不可替代的是古茶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以及引起人们内心共鸣的价值观。
价值为王的时代,仅仅依靠古茶地理、工艺、环境优势来确立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渐和当今主流价值观所背离,更难获得认同和共鸣,用好的质量来留住真正懂茶的茶虫,才是当今的王道。
普洱陈香是如何的?
与许多爱茶朋友们交流过N多次这个问题,品味陈香是普洱茶的至高境界与享受,每个喜爱普洱茶的茶友都知道普洱茶以陈为贵,那究竟什么是陈香呢?有说如老的木房子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气味,有说是生土气味等等,没有统一认识,品鉴交流难免分歧争执而令茶事氛围尴尬不快!
讨论陈香前,有必要先来简单说说茶香,作个铺垫便于更深入透彻交流陈香。
茶香是茶品所特有的一种令人愉悦而快乐的芬芳气息(味),是茗者品鉴茶品所感受到的综合气息(味)。而茶品所表现出的令人不舒服的气息就不能称茶香,更不能称为陈香!而是异杂味!
茶香是优雅、舒适而令茗者们津津乐道和追求的极大享受。纯正、优雅、舒适的茶香,令茗者沉醉痴迷、心旷神怡,精神放松,身心自然、舒服而享受!
茶香可分为香型和香韵,香型和香韵综合气息而构成茶香。香型是茶品类似于我们熟习的、常规的、共通的和便于交流的一种香气类型,诸如兰香、荷香、枣香、稻香、桂圆香、冰糖香等等,是我们茶事活动和品鉴交流便于沟通的一种打比方式的类似香。
茶香的层次:高扬的、平和的、低幽的。
如何感受茶的香气?
明香:我们嗅觉器官感受到的综合气息,诸如茶底香气,茶汤香气,茶汤滋味香气,挂杯香。这些香气一般可以交流属于什么或类似于什么香型。
韵(暗)香:茶汤入口、下咽后,从腹底回涌而出的喉咙、口腔感受到的香气,这种香气令人享受致极,很难用平常熟习之香气类型来加以形容。不少资深茶友顿悟了不少美妙的词汇,水生茶,水含香,唇齿留香,沁人心脾香萦喉舌口腔。我一直认为这是普洱茶带给我们的最美妙香气的享受,沉稳、内敛、厚重、曼妙、柔情、协调、优雅、深沉、迷人、细腻、幽深、如梦如幻。
劣质香气,会令人有种闷闷的感受,名优高等级细嫩芽尖绿茶的香气会令人有种鲜嫩毫香、清新远溢,爽快自然、神舒气爽的感受。
有如上基础和铺垫,我们来分析陈香。
我们都感受过新茶与好的老茶的香气,我们来定义陈香。普洱茶陈香是普洱茶后期醇化过程中,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各种芬芳香气的统称。也就是说这种陈香是普洱茶新茶时所没有的,优质的普洱茶在时光的磨历下,慢慢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息(香气),这种气息(香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茶品的醇化而变化无穷。
陈香是时间的气息,历史的气息,幽雅、内敛、低沉且缠绵,迷迭香娆,令茗者愉悦且沉醉。所以陈香是普洱茶随时间流逝而渐变化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气息(香气)的综合统称,并非特指某一种类似的香气。
普洱茶“参香”、“药香”、“枣香”
“参香”即人参的香气。喝普洱茶真不容易啊,又得去买点人参来对比。这个香味让我迷惑了很久,而且特意去找这样的茶,来捕捉这样的感觉。花了较多一笔钱,根据前辈老茶人的推荐,买了一片老茶学习参香。这个茶,是一片80年代初的熟砖,在香港存放,喝过,确实明白了老茶人说的参香是怎么回事。据解说,4-6级生茶港仓状态放15-30年,有强烈樟香,而熟茶,尤其是低等级茶,放20年以上,港仓,有参香,这个是别人的解说,大家可以参考。需要说明,这个是充分条件,并不是重要条件。反过来的结论是不成立的,即:不能反推出“凡是出樟香的4-6级生饼一定都是港仓存放的……”等若干结论,不可逆。
“药香”关于药香,自然是煎中药时散发的味道了。在我的理解里,非常老的年份茶里,会出现这样的味道。而这个,我在干仓的老熟茶里有过体验。一次是一个是20多年的老熟茶,另外一次是偶然的机会,把十年左右的老熟砖用110cc的盖碗,投茶量15克,焖泡出味道,出现了所谓的药香。注意:熟茶,干仓,多年陈期,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味道。确实跟熬中药的药汤外形和口感都接近。
“枣香”红枣的香味。枣香作为低等级熟茶的代表香型,已经是普洱茶的常识了。枣香的形成需要相对粗老的叶片发酵制作,青壮细嫩的茶菁是发酵不出枣香的,所以,枣香型的普洱茶最常见的就是老梗老叶子的比例相当的多,也是普洱茶中比较低档的品类。7-10级熟茶压制的老砖茶,经常被称为枣香砖,本身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研究茶香对于制茶人来说十分重要。从制茶人的角度,先喝一定数量的老茶,做一定的研究,大致明白茶的陈化轨迹,就会决定了自己的做茶路线。做现喝的茶,还是可以存放的茶,是完全不同的路线。
普洱茶如何“嗅香”?
“香,芳也。从黍从甘”,这是《说文解字》给香下的定义,其本义指食物味道好,引申为气味好闻。
食品中挥发性呈香物质的微粒悬浮于空气中,经过鼻腔刺激嗅觉细胞,然后传至大脑的中枢神经,即产生嗅觉。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嗅觉纳入了审美的范围。只有令人喜爱的或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气息,才会被称之为香气。
所谓茶香,实际是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并对嗅觉神经综合作用所形成的茶叶特有的香型。
识香有“三嗅”
香气识别可以从热、温、冷来识别。
热嗅。之所以要热嗅,是因为茶叶内的香气物质或者异味物质,温度越高越容易被溶解、挥发,所以热嗅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品茶香,还在于借此闻茶叶中是否有异味,从而来品评茶叶香气的纯度。
热嗅包含两方面:
一是温杯、润茶(洗茶)、出汤之后,立刻闻公道杯中的香气,这时温热的水蒸气能够使得茶香较好的挥发出来,因而被称为热嗅。
二是经过冲泡倒出茶汤之后,趁茶叶还较热时,闻茶叶的香气。
温嗅。因为大部分水蒸气散去,茶香开始较好的呈现出来,是普洱茶香气品评的关键步骤。而且温嗅时不仅仅止于香,还要考虑香与茶汤的融合程度,看是香融于水,还是香水分离。
温嗅也包含两方面:
一是,茶汤倒出之后茶叶温度稍降,闻茶叶本身的香气。
二是,闻茶杯中温热的茶汤香,以及茶汤入口之后,用口腔、呼吸充分感受茶汤中的香气。
冷嗅,即闻冷杯香。闻冷杯香是为了评茶品的香气持久度,闻茶叶香是为了评茶品制作是否合理,叶底是否有杂气、异味。
一是,饮完茶汤后,闻品茗杯的杯底香,或者闻公道杯的冷杯香。
二是,闻出汤之后,稍有余温的叶底香气。
普洱茶香气品质如何,主要通过对其香气纯异程度、高低程度、持久度,这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来确定。
香气纯异程度
纯是指普洱茶应该具有的香气的纯正程度,异是指普洱茶香气中夹杂的杂气异味。
评测普洱茶的香气纯度,一般是通过热杯香也就是热嗅就能完成,在高温的水蒸气环境下,普洱茶中的杂味,异味更容易挥发出来。所以热嗅是测定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香气浓郁程度
茶香浓郁程度的测评是测评中最重要的一环,能够对茶叶香气类型、特点、优劣程度进行系统评判,我们主要用温嗅的方式来完成测评。
普洱茶香气的影响因子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理生长环境:普洱茶有“一山一味”之说,每个茶区香气都不一样。
二、制作工艺:从鲜叶到品饮还需要经过杀青、萎调、揉捻、晒青等一系列的工艺。每一个环节对普洱茶香气都有影响。
三、后期储存:传统意义上来说,普洱茶仓储有干仓湿仓之分,代表地为昆明和广州。个人喜好不一样,在这里不做仓储影响赘述。储存时间也会直接影响普洱茶香气。
四、投茶量与冲泡手法:以新生茶为例,香气浓淡与水温成正比,高冲有利于茶叶香气的释放等等。好的香气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茶的命脉,从茶的香气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茶叶的种种不同。
茶香持久程度
持久度程度的品评主要是通过冷嗅时茶叶的余香来评判,也有茶友将香气持久度称之为香气的长短。
如果所品评的茶叶香气,从初始的热嗅到后期的冷嗅都能够一直存在,那就说明茶品香气持久度较佳、较长。反之则是香气持久度较弱、较短。
香气以纯、高、长为优,以异、低、短为劣。
普洱茶香型:枣香、樟香、参香、荷香从何而来?如何分?
普洱茶的香气是多种多样的,生茶和熟茶也不同,主要是因为茶叶在制作和存储过程中,游离态的氨基酸和芳香烃在不同条件下分解而产生。
生茶多为:花蜜香、兰花香、梅子香、槟榔香……
熟茶多为:糯香、枣香、参香、药香、樟香、荷香……
简单的解释一下四款香型:
1、花蜜香
新生茶中最常见的花蜜香主要是由茶叶本身的香气物质构成的,而花香的种类、蜜香的轻重也会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茶树品种等因素影响,无需人工添加,也与我们所栽培的茶树周边生长什么样的香气和植物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
2、兰花香
之所以产生兰花香,是因为古树茶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芳香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等。某些地区的古树茶受雨林地理、周围植被和气候的影响,其芳香物质为兰花香韵。加上轻重得宜的揉捻,就使得茶汤滋味中富含兰花香气。
3、樟香
樟香的形成其实和樟树没有任何关系,樟香通常出现在经过广东香港传统仓仓储过的茶品中。闻起来有点类似旧木头箱子的味道,也有很多北方人认为这是湿仓的味道,樟香在北方不大被人接受,在广东一带比较受欢迎。樟香根据茶品的不同可以分为:青樟香(生茶),樟香(熟茶)。
4、参香
参香出现在樟香茶品之中,通常是樟香的茶品在经过干仓存储,一段时间后,樟香退下去,就会出现参香。参香如果接着在纯干仓的环境下转化,会转化出药香、木香,这个转化到此就会结束,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如何品香识普洱茶?
在我制茶的经历中,因为茶的生态环境是我所理想的,森林覆盖率高,茶树周围,杂草丛生,所以试制了一些茶,但我确实在毛茶阶段没有喝出花香。在成饼后,才发现,这个茶具有花香这样的特性。这个说法也许会令人失望,仿佛做茶人在做之前就应该知道这个茶会怎样。事实是,做茶,有时是要靠运气的,这才是客观的态度。
蜜香即蜂蜜的香气,当然对于普洱茶来说,这个滋味会比真正的蜂蜜香淡很多,但香型的确接近。关于蜜香,我个人看法如下:第一,大多数紧压生茶在1-5年陈期茶都会呈现出这一点;第二,保存良好的散茶在1-3年陈期会出现这一香味;第三,在鲜叶加工过程中,通过增加摊晾时间(达到前发酵效果)或者杀青后堆放,可使得新鲜毛茶产生蜜香。这一结论,限于笔者资源,仅在老班章和景迈古树茶鲜叶加工过程中实践过。总体而言,除了极个别现象,蜜香的产生都跟发酵过程有关系,是普洱茶自然陈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香气。
原野香或者称为野香,就这个名字而言,你可以想见,野生茶具备的浓郁香味,用原野香来描述,是恰当的。这种茶香太过明白,最简单的方法是试试野生茶,野生茶在普洱镇沅、临沧大雪山等地都有广泛分布,这种典型的香气为野生茶所独有,在某些过渡型树种里,也能感受到这种原野香。而栽培型的茶树,无论用何种工艺加工,都无法得到此种香型。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如何辨别普洱工艺香与山头本质香》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如何辨别普洱工艺香与山头本质香》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糯米香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