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酒肆·沙龙的文化比较

发布时间 : 2020-09-30
茶文化沙龙标语 酒和花茶 放肆情人花茶

茶文化沙龙标语。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馆·酒肆·沙龙的文化比较”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茶馆最早的国家,这里所说的茶馆是指过去的茶肆、茶坊、茶楼、茶寮等,是属于传统的那种饮茶场所,非指时下流行的茶艺馆、茶道馆、红茶坊以及公园、剧场中的茶座那种现代的茶馆。

据考,最早的茶馆始于东晋,当时是以茶摊的形态出现,到了现南北朝时,出现了供喝茶兼住宿的茶寮,唐代经济繁茶、商业发达,推动了茶馆的发展,长安、洛阳等大中城市都出现了“茶肆”。从这些古代文学笔记及古词语来看,它至少在唐宋年间已经相当普及了,已有“酒肆、茶肆”的词汇出现。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茶肆”的描绘。“酒楼茶肆”成为宋元明清小说中反映都市场景常用的一句习语。

提起中国的茶馆,便想起法国的“沙龙”(salon)来,有相似之处,但又不不同之处。沙龙产生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上层社会,是提供少数艺术家、文学家喝咖啡、谈艺聊天的地方。因此“沙龙”的法文解释是“客厅”,意即供客人谈天的地方。她们以高雅艺术为标榜。中国的茶馆则不然,它历史悠久是属于大众的,向社会开放、休闲聊天的场所。这与“沙龙”恰成相反,前者高贵,后者世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茶馆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老舍笔下的《茶馆》,就是这样的典型。中国的茶馆是反映世俗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沙龙则是象牙之塔,她们傲慢于世俗,以清高自居。

此外,茶馆与沙龙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便是茶馆是以茶为品尝对象,而沙龙则以牛奶、咖啡为品尝对象,两者在精神情趣上是截然不同的。茶的品种之多,因地而异,养成了茶客们精于品茶的本领,并且对水质有严格的鉴别,甚至达到了神奇的化境,但这又是符合科学的,是长期实践积累而得出的。因此茶的品饮有着很雅趣的情致,这种情致是沙龙所不备的,它们是咖啡可可加牛奶,简单得很,而且程式化,几乎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没有中国那么多名堂,茶馆讲究雅趣,品茶有其道,以致成为一门学问,名之谓“茶道”“茶艺”,并有《茶经》那样的巨著产生,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点,这也是沙龙所没有的。

中国的茶馆接纳四方来客,是三教九流、五方杂处的场所,后来为了迎合士大夫们精神贵族的心理需要,同酒楼一样设置了“雅座”,以示他们清高的身份。但不论文人雅士还是走座引在卖浆之流,但他们在品茗休闲之余同样需要娱乐、需要有精神上的享受,于是在茶馆开始有了书场,有了弈棋弹唱,这大概从宋朝就有了“说书人”,这就是说通俗历史故事的艺人,北方称评话,后来发展的南方就是评弹、曲艺,这种演艺当时新兴的评话,只是口头相传授,没有脚本,后来经文人整理就称为“话本”,这些话本来自史书与稗官野史,是虚实相结合的,诸如《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话本经过历代文人不断修改、补充、润色、最后定稿,终于诞生了伟大的四大古典名著。可以说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相当一部分是诞生于茶馆的,它是通俗文学的发源地,当中国文学建立了一个伟大里程碑。

茶馆中设书场,为艺人提供演艺舞台,也给茶人带来娱乐,两者有机结合,这是茶馆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创造。我们今日在茶馆中依然能见到的评话、曲艺正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茶馆文化的遗迹。这是值得我们今日的演艺界重视和继承发扬的。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特色。

中国的酒肆始于何时待考证,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这便是茶馆与酒肆给人带来的氛围和情趣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宁静淡泊、清静安逸。饮茶者大多淡薄于名利,对于人世间的烦恼患得患失能怡然处之,精神上有较好寄托,而酒肆熙来攘往,缺少了一份宁静淡泊的气氛。酒肆中不令失意之士,他们有强烈的喜怒哀乐与欲求,好持酒使气。他们饮酒有的是为了“浇愁”,为了“麻醉”,为了寻找“刺激”。而酒肆正是他们“发泄苦闷”最好的场所。cY316.CoM

诗人李白因功名不就而醉卧长安酒肆。曹操咤叱风云、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兵百万,位极人臣,但都掩不住他们胸中的一份愁绪,曹操作《短歌行》抒发他“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孤独苦闷心情,依然不能超脱。即令“三千宠爱在一身”居万人之上的杨贵妃,在醉酒之下,也捺不住好身在深宫的红颜哀怨。一出京剧《贵妃醉酒》充分流露了她内心的苦闷。虽然这都是酒力的麻醉使他们失态忘形,但他们的愁绪说明了他们的人生倾向,何以有这么多的人选择了“杜康”,沉缅于酒的王国?岂不闻“酒不醉人,人自醉”吆?这是值得深刻思考的,酒与茶的两大归宿,可以说是人们在文化上的分野,这里也检验着每人的性格与后天修养,嗜酒者有性格因素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后天养成的,也即是文化因素,受教育的程度和环境因素造成的。

嗜酒者往往是信奉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向往酒醉沉迷的生活,不大注意养生。而茶道者们比较清醒,从不自暴自弃,很有节制他们注意休养性、很有点老庄哲学的味道,倾向于清净无为,对功利看得淡薄。而茶馆正好适合他们过闲情逸致的生活,这无疑为茶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文人雅叙创造了个自然的环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社团——文学研究会,便是诞生于北京的茶馆“来今雨轩”,其人员有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锋、许地山、王统照、郭绍虞、耿济之、孙伏国等。在此前南开大学周恩来、邓颖超等成立觉悟社办《觉悟》刊物也是在“来今雨轩”进行聚会等活动。

可见在旧时代,比较成格局的茶馆都是文人们乐于聚会的场所,是茶馆营造了一个文化环境,为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们提供了活动的舞台,茶馆不仅孕育了中国伟大的古典文学,同时也陶冶了中国人的情操、典雅、含蓄、和谐。

茶经网扩展阅读

浅谈茶馆的功能与茶馆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从神农尝百草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馆的滥觞地。中国茶馆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已是蔚然大观了。于是,政通人和,天下太平,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万紫千红盛开的茶馆里,无论是中国茶艺的和、敬、廉、美,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还是韩国茶道的清、静、和、乐,都在茶馆特定的环境、气氛和情调里,茶道茶艺的基本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茶馆多了,进茶馆的人多了,体现了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茶馆热的背后,笔者还是有一些淡淡的忧虑,那就是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茶馆都存在这样一种趋势。一味想追求茶馆的多功能性,在小小一间茶馆里,在非常有限的面积里,既表演茶艺,卖茶水茶叶也卖茶器,既供棋牌麻将,也供酒水茶食,同时也经营书画花草茶馆功能求全,本无可厚非,但这功能的全需实事求是根据茶馆的大小、特色、定位、人们的需求而定,不能盲目求全。否则,过于驳杂、纷乱的功能充斥于茶馆有限的空间里,这既影响了茶馆最大的功能--休闲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茶馆作为传播茶文化弘扬茶道精神的艺术之美的呈现。

茶为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但试想,当我们从车马喧嚣的生活工作中突围而出,想到茶馆里寻找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寻找无闲事在心头的好时节时,在一个什么都有、吵闹喧哗的茶馆里如何能品出茶之三味、如何能领会出茶的韵外之韵、味外之味呢?更谈不上把心定下来把心敞开来好好就着茶香修身养性了!生活本已忙碌,人心本已浮躁,进茶馆就是为在那一片净土里寻找真善美,感受饮茶几杯各西东,开门一笑无烦恼快意人生!把本来应该以静、闲、雅为主要氛围的茶馆充斥进诸多的闹、忙、俗,那么还有多少人选择进茶馆呢?一味追求茶馆功能性,实际上也就把茶馆的商业化加重了,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其立足点和吸引人的是其文化底蕴和内涵,失去这一内涵,茶馆也就失去了特色和本色,失去了格调与情趣,也就失去了其生命的活力。所以,茶馆的功能还是本色一些的好!

茶馆的功能是多样的,休闲娱乐、交流信息、商会聚集、商务洽谈、神聊闲侃但茶馆的主要功能是休闲,通过吃茶带来的休闲享受!生机勃勃的茶馆业要健康有序发展壮大,理当以茶本色立馆以茶特色兴业!

茶馆系列之三:宋代茶馆文化的兴盛_茶文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馆系列之三:宋代茶馆文化的兴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宋代不仅开封茶馆、茶坊兴旺,各地大小城镇几乎都有茶肆,《农讲传》、《清明上河图》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那时茶馆的真实情景,宋代的茶馆文化成为市民茶文化的一个突出标志。

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的杭州,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

宋以后城市集镇大兴,且一些大城市三鼓后仍夜市不禁,商贸地点不再受划定的市场局限。在热闹街市,交易通宵不断,这为茶馆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并且开始了独立经营。接洽、交易、清谈、弹唱都可在茶馆见到,以茶进行人际交往的作用集中凸现出来。那时开封潘搂之东有“从行角茶坊”,封丘门外马行街因商贩集中,有众多条访,曹门街有“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菜于彼”。这类茶坊,不仅饮茶,还营造了一个私人意境,今茶客陶醉。

从数量上看,宋代茶馆的量明显比唐代多,遍及大街小巷。皇宫附近的朱雀门外待巷南面道路东西两旁,“余皆居民或街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宋代茶馆规模扩大,所以应运而生了茶馆的经营机制。当时大多实行雇工工作制,招聘熟悉茶艺的人,称为“茶博士”,进行日常经营。为吸引顾客,南宋时,特别注重茶馆装潢,插四时花,挂名人画,等等。在选址方面也比较重视,多选在风景优美之处。同时增添文化娱乐活动,最普遍的是弦歌,包括雇佣乐妓歌女,教授茶客唱歌,安排说唱艺人说书。兼有博弈等活动。还有提供茶点,冬天兼卖擂茶,或卖盐豆豉汤,夏天兼卖梅花酒等。

到宋代,茶馆进入繁荣发展期。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宋朝进入稳定期,受战争干扰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农业和商业恢复发展,致使茶作为经济作物被大范围种植,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多,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而且产量提高。淮南等地由于种茶户众多,专门称之为“茶户”。根据《宋史》卷一八三《食货志》记载,仅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与政府专卖机构的茶也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

二是产量的提高导致使价格下降,兼以经济的发展使民众消费能力提高的原因,到茶馆饮茶成为日常生活享受方式。

三是城市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在宋代进入转折点。唐及以前的城市里的住宅区和商业区时分开的,商业区占地小,而且经营时间仅限于白天。到宋代彻底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商店可以到处开设,不受时限制,而且商业区域普遍扩大到城外的场所,成为草市(唐已经出现,宋有发展)。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直接刺激着饮食、娱乐、住宿等行业的发展,而茶馆就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各种文化及日常需求。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功能增加的同时糅合进很多民间文化因素。同时承载着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休闲形式,人流量的增大汇集了更多的信息,带动的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特别是如说书等的民间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茶馆系列之三:宋代茶馆文化的兴盛》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文化以及茶馆文化


一、茶文化

茶文化源源流长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中,色彩纷呈,独成一景。有朋自远方来,或日常的交友待客,捧上一杯清淡的香茗,许多热情和恭敬也往往就蕴涵其中。旧时,饮茶与品茶的嗜好,风行于士大夫阶层,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密切相融,向来被视为高雅之举而倍受推崇。即便到了高度商品化社会的今天,在争名斗利的喧嚣浮华之余,邀三五同好或独携亲密知己置身茶坊茶肆,也很区别于斗酒的酒徒,而别有一番浪漫无限和诗情画意。

茶的最早史料记载,见于成书在秦汉时代的《神农百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也就是说,茶的最早用途,是作为一种解药被发现的,当作饮料传播普及,其间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因为气候条件所致,茶的种植产地多限在南方地区,流入长江以北自然就弥足珍贵,由是,在流传下来的史章典籍、正史野史中就有许多关于茶的传奇。《赵飞燕别传》里有这么一段故事,说:汉成帝遗孀飞燕娘娘某日梦里见到了先夫陛下,毕竟一别经年,陛下对娘娘十分热情,急忙吩咐手下“看茶”,但立即招致了群臣的反对,指责娘娘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无数,没有资格饮茶。故事的真伪不去说它,但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到茶在当时的身价。既然茶如此高贵,被后世的文化人儿争相在追捧中附庸风雅也就不再奇怪。读史读诗,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茶而有的思想澎湃和浪漫主义色彩,唐宋八大家等等的诗文中都不缺少饮茶品茶的感慨和感受。

提到茶,不能不提到一个叫陆羽的人物。陆羽,字渐鸿,生活年代与李白、杜甫大致相同,幼年孤苦,身事佛寺,曾专为和尚煮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晚年隐居浙江苕溪,著《茶经》三卷十节,就茶的植、制、饮等系统总结,对后世的茶文化影响巨大,被视为茶文化的经典著作,其本人也因此被尊为“茶圣”、“茶神”。自陆羽的同时期开始,我国的茶产品逐渐外传,在盛销东亚地区和南太平洋诸岛外,也多成为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易货贸易的抢手物资。尤其是在朝鲜、日本,宠茶风盛,社会上下无不崇尚,由此而发展起来的“茶道”,逐渐演化为一种高度的饮食文明。后世东西方贸易兴起,把中国的茶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因为茶本身具有的芳香清馨、醒脑提神等特点,大受各个阶层欢迎,看看当时的有关文献,我们可见“东方恩物”、“康乐饮料之王”的誉称。如此风靡世界的一种商品中的文化、文化中的商品,曾几何时被国人自贱自轻,当“可口可乐”一把一把掏走世人口袋里的银子的时候,俺千年一剑先生常有颇多遗憾和说不出的心痛。

茶文化中有一种“茶佛一味”的说法,是说茶与佛的关系密切。我国的佛教,盛兴于南朝时期,当时的寺院多建在名山秀川之间,位处或邻近各个产茶地区。佛倡素食,作为清素之品的茶,与佛教的主张并无差异,加以茶能提神,恰好有助于和尚们精神抖擞的事佛打坐,自然就结下了因缘关系。发展到后来的茶道文化中,三口一“品”,先苦后甜,也就更有了几分洞悉人生的朴素的禅意。

茶的历史和文化,精深博大,远非千八百字可以说得清楚、概括完全。我这里笼统为之,是为引出下一个话题:茶馆文化。

二、茶馆文化

茶馆的出现,究竟始于何时,似已很难考证。写这篇短文前,我曾查阅不少书籍,又特意求教一位供职于中国食品某某协会的专家朋友,但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杜甫有“落日春台上,春风掇茗时”的诗句,颜真卿有过“冷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的名对,因为这显然是为茶馆而感因茶馆而作,故我国茶馆的历史,其出现时期当不晚于唐代。到了宋朝,茶馆业进入到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梦梁录》中有极为生动热闹的记载。

茶馆的出现,先是被士族阶级和有闲阶层作为附庸风雅抒发情怀之地,经过一定的发展衍变,这才开始逐渐往普通百姓中普及,并逐渐成为一般民众在吹牛扯淡中沟通感情、密切关系的一个空间载体。旧上海的十里洋场,老北京的天桥闹市,不知曾演绎过多少甜甜蜜蜜又苦苦涩涩的故事。老舍的一出《茶馆》,把“清明上河图”赋予了鲜活的现实意义,不过一个方寸之地,却聚三教九流之徒,汇五方杂处之声,各色人等在此轮番表演,最终成为一个没落王朝的历史见证和生动写意。

茶馆的建筑和布局大都很有讲究,所以能够吸引人来,是因为这里可以给人提供一种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其建筑风格或古朴淡雅,或小巧玲珑,或临水楼台,或柳廊亭谢,置身其中,又见四时花草、鹤舞凤鸣,以及名人墨迹、图景图画等等,立时就有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此种布局,自古开始,今无改变,足见其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旧时的茶馆还多为说书艺人的谋生地,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中的风云变换就在口中超时空演义,说到精彩处,少不了茶客们拍桌子拍巴掌的暴堂叫好,人生或命运的沉重也就在这热闹中有了暂时的忘记。图清净的就开间雅室,几位老友把门一掩,畅叙旧情,轻松惬意,几杯热腾腾的香茗入口,则更添几分世态炎凉中的温暖情谊。

茶文化不仅仅表现为茶叶本身,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茶具上也无烙印着文化痕迹。茶具有铜、瓷、陶和紫砂制品,物件不大,但工艺精深,集书法、绘画、篆刻、造型艺术为一体,很值得茶客们把玩欣赏,并从中感受到一层特殊的韵律。闻名于世的绍兴茶具,所以为世人所喜,这与它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不无关系。

说到茶馆,不能不说茶道。这里的“道”,不只是一种烹茶饮茶的方式,还包含有一层朴素的人生哲学诠释。我国的茶道发端于云南丽江白族等几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即使今天的正宗茶艺也大都来自这几个地区。茶道所用器皿,与我们日常茶具很有区别,多以陶或紫砂制成,其型小而玲珑,杯不为“杯”,而称为“茶盅”。一盅所纳,仅一口而已,所以茶道在“品”而不在“喝”。一次茶道下来,不以一种茶叶贯穿始终,多根据品茶人的兴趣而有不同品种的变换,续茶时有一个量掌握,先多后少,沏出的水也就先浓后淡。有个说法谓:“一口润唇,二口润舌,三口润喉”——三口成一个“品”字,意思是说,在这三口之后才能真正品出茶味和茶韵。因为茶水有一个先浓后淡的烹沏过程,茶客兼有个凝神屏气的环节,入口之茶先是极苦,渐渐始觉甘甜,茶道之中于是就有了关于人生的哲学蕴涵。这点有关茶道的知识,我说得很是肤浅,其来源,来自一次品茶中一位白族女孩的传授。女孩很文静,曾在这天数次为我们献上甜润的茶歌,至今想来,仍有一种愉悦的感受。

茶馆到了今天,逐渐有了音乐茶座、京剧茶座等等新面孔,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所反映出的仍是民俗文化的承继和发展。遗憾的是,贵族化趋势愈来愈浓,旧时的热闹场景已很难再见,而且麻将声充斥,也多有婚外恋、情人恋搀杂其间,曾经的性情陶冶和文化享受,在阵阵清香中,早已被商品社会的商品文化扭曲。

茶馆的江湖文化过往


传说100多年前,成都华阳县上有个出了名的闲人叫苏老三,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在茶馆的喧哗中牙牙学语,在茶馆的桌子板凳之间扑爬筋斗地长大成人。因为他家就是开茶馆的,从小跟着父亲在茶馆里混,所得知识不是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就是从茶客们的龙门阵里学到的。所谓耳濡目染,苏老三把这个世界是搞懂了。于是,他不去辛苦谋求什么功名,决定就做个茶馆闲人更安逸。

其实闲人并不闲。别看他成天无所事事泡在茶馆里,只喝茶说话,可张三要认识李四,找苏老三牵线;谢家要卖点啥给王家,请苏老三搭桥;东家跟西家结了梁子,那么摆一桌茶,喊苏大爷来调解调解,这叫吃讲茶.

茶馆就是江湖。着名的四川袍哥组织的码头就常常设置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茶馆里。在民国初年,黑社会买卖鸦片、枪支等也常在茶馆里进行。另外,茶馆也起着江湖救急的作用。一般是求救者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去茶馆喝茶,当堂倌来给茶客加第二次水时,发现找不到茶盖,便对这个茶客起了警觉。果然,只见这个装成茶客的求救者揭起桌上的草帽,露出了先前被他藏起来的那个茶盖。这便是一种信号,一个江湖隐语,或者叫做切口.堂倌见此,马上会意,随即也做出一个隐语似的回应,邀客人后堂说话。与客人对话的就是茶铺老板。他问清事由之后,一般都会拿出一些盘缠,一是解救其眼目下的困境,二来也是给对方指明一条生路。所谓生路,就是将其介绍到另一个码头,入伙做事。

传说苏老三在茶馆时兴张贴莫谈国事这一类标语之后,就从茶馆这个舞台彻底消失了。

宫廷茶文化和民间的茶馆文化


七碗茶过后已是飘飘欲仙

有人说,茶产在南方,北方谈不到茶文化,说北京人只会喝高末,茶里泡的茶末。北京解放以前,穷人确实喝不起好茶,只能喝一些碎末,就是卖出好茶后剩下的末茶。但并不能由此说北京没有茶文化,北京不仅有茶文化,而且档次还很高。

首先,北京地区出了一个茶的亚圣,仅次于陆羽的圣人,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卢仝。卢仝是涿州人,离北京仅百里左右。范阳卢氏家族是一个文化家族,从汉代就出文化人。卢仝为什么被称亚圣呢?这是因为他写过一首诗,原名叫《走笔谢孟谏议送寄新茶》,诗中有一段形容饮茶过程,所以人们通俗地又叫它《七碗诗》。他写道一碗喉吻润,头一碗茶只不过润润嗓子;两碗破孤闷,把心里闷气破解一下;三碗搜枯肠,李白说:斗酒诗百篇,而卢仝说饮三碗茶就有文字五千卷。接着四碗发轻汗,人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喝茶以后,把污浊之气发泄出来了;然后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最后说第七碗,七碗喝不得也,因为此时两腋习习清风生,我喝七碗的时候就要上天成仙了。然而又马上诗意转折我不知道老天爷,你是不是看见了,那些茶农在山里种茶是多么辛苦!天下的苍生是多么辛苦!我们是不是应当分给他们一点茶呢。他写了一种雨露均分的思想,这首诗把茶的精神写出来了,从生理反应,一直到思想反应,最后端出儒家雨露均分思想,不愧是亚茶圣。

元朝人喝茶不是为了助消化

再有,北京是六朝古都,文人荟萃的地方,任何一种文化,到北京以后就要抬升一步,得到一种提炼。其实北京不仅有茶文化,而且层次很高,比如文人士大夫的茶文化,在《红楼梦》里有这样的描定,刘姥姥进大观园以后转到栊翠庵,妙玉请大家喝茶,这妙玉看不起刘姥姥,就弄个犀牛角杯,还有什么玉杯请宝钗、黛玉和宝玉喝茶,那刘姥姥喝过的杯子,她要扔了,还是汝窑的。贾宝玉有点同情心,说,你给我吧,我出去卖了,卖点钱。还有用的水,是梅花上的雪,然后集了一大瓮。实际上曹雪芹所写的这些都是北京文人的茶文化,可见北京文人茶文化是非常讲究的。北京有很多好的茶人,即使在元朝也是如此。有人说,元代的人喝茶是为了助消化,因为少数民族爱喝牛奶和羊奶,其实不完全是这样。颐和园旁边有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墓,耶律楚材在一首诗中曾说,我若几天没有喝到饼茶,心里就像堵了一样,可见他对茶的爱是非常深的。

当然最兴盛的时期,我认为是在明清的宫廷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这时到了一个最高点,当然它仅仅是一个侧面了。因为从宫廷茶文化和朝廷的礼仪上来讲,唐、宋、辽、金、元反映得比较清楚。比如说外国使臣来了,我们要赐茶,外国使臣走的时候,也要送茶叶。这都是一种正式的礼节。但到了明、清两代不仅如此,它还和文明教化结合了起来。

关公巡城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我认为文人茶文化,宫廷茶文化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特别是雨露均分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流传至今的一些民间的喝茶习俗很有意思,比如说倒茶,有十来个小碗,小杯子,倒茶人拿把小壶先来个关公巡城。这说明什么,他认为一个壶里的茶,上边跟下边的质量、营养不一定很均匀,我只有这样转着倒,每个碗里的营养才均衡,雨露均分嘛。最后把非常浓的茶水滴在每一个碗里,这叫韩信点兵,名字非常有意思。不管关公巡城,还是韩信点兵,都说明茶壶里泡的茶前后质量不一样,所以在沏茶的过程当中应当均匀地分配到各个碗里。其实,重视民生、雨露均分在封建社会里根本做不到,但是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在北京茶文化里的突出反映。北京是皇城,统治阶级就是装样子,也要提倡这种思想。

浅谈北京茶馆文化


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区域特征,就茶馆文化而言,全国每个城市也是各有千秋。如果说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苏杭茶室以幽雅著称,广东茶楼主要是与食相结合,北京的茶馆则是集各地之大成。它以种类繁多,功用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深邃,为重要特点。

北京历史上的茶馆是很多的,就形式而言,有什么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贰浑铺、红炉馆、野菜馆等等,至于菜摊、菜棚更不计其数。北京向来是文人多,闲人多。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士民众庶,于本业之外总要有适当的交往地点与场所。茶馆较正式厅堂馆所活动方便,较饭店酒楼用费低廉,较家中会友自由,无家无室的京客也可以找个暂时休歇之地。这种特殊的人口结构造成对茶馆的极大需要。所以,老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用。这里,重点从文化、社会功用角度介绍几种。

书茶馆里的评书与市民文学

在我国文学史上,明清小说占有一个光辉的地位。然而,中国的古代小说与西方的古典小说不同。中国最优秀的古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名著,大多数并不是完全由作家的书斋里诞生,而是来自民间艺人的活本,是从城市里的茶肆、饭馆,从说唱艺人的口头文学转变而来。如《三国》、《水游》等名著,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中国的古代小说比其他文学形式在民众中植根更深,也更有生命力。在这个问题上,宋元以来的茶馆文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北京的书茶馆便是最好的说明。

老北京有许多书茶馆,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评书一般分白天与晚灯两班。白天一般由下午三点至六、七时,晚灯由下午七、八时直至深夜十一、二点。也有在下午三时前加说一两个小时的,叫作说早儿,是专为不大知名的角色提供的演习机会。这些书茶馆,开书以前卖清茶,也可为过往行人提供偶饮一两杯歇息解渴的机会。开书以后,饮茶便与听书结合,不再单独接待一般茶客。茶客们边听书,边品饮,以茶提神助兴,听书才是主要目的。茶客中,既有失意的官员,在职的政客、职员,商店的经理、帐房先生,纳福的老太太,也有一般劳苦大众。听书客交费不称茶钱,而叫书钱,正说明书是主题,茶是佐兴。旧北京的书荣馆多集中于东华门和地安门外。东华门最著名者称东悦轩,地安门的,称同和轩。

有人说天桥的书茶馆最兴旺,其实,天桥茶馆主要是曲艺,介于书茶馆与大茶馆之间,并非典型的书茶馆。著名的书茶馆布置讲究,有藤椅藤桌的,有木椅木桌的,有的墙上还挂些字画,首先造成听书的气氛。茶馆预先请下先生,一部大书可以说上两三个月。收入三七开,茶馆三成,先生大成。先生也算文化人了,茶馆老板是十分敬重的。评书的内容,有说史的长枪袍带书,如《三国》、《两汉》、《隋唐演义》之类,有公案书,如《包公案》、《彭公案》等;有神怪书,如《西游记》.、《济公传》、《封神演义》之类。也有说《聊斋》的,《聊斋》虽然也是神怪故事,但多优雅的爱情篇章,很不好说,过俗失作品原意,过雅听客不易明白。需雅俗共赏。有的艺人却说的很好,把鬼狐故事说成人间世态炎凉,听客们在饮茶中遨游于人间地下与天上,似乎与茶的气氛更容易一致。

天桥一带的书茶馆,主要是曲艺,什么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北极大鼓、唐山大鼓、梨花大鼓,种类很多。曲艺虽也说书讲故事,但大多为片段,除了选取大部评书的段子外,还有些应时应景新编的故事,如《老妈上京》、《辞活》、《红梅阁》等等。

书茶馆,直接把茶与文学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于老人最宜。如今北京这样的茶馆已没有了,倘若能兴起这种书茶馆,老人们也可以有一个去处了。

清茶馆、棋茶馆与北京人的游艺活动

书茶馆里市民文化的味道虽浓,但毕竟单调一些。为适于各种人清雅的娱乐,北京还有许多清茶馆。这些地方确实是专卖清茶的,饮茶的主题较为突出,一般是方桌木椅,陈设雅洁简练。清茶馆皆用盖碗茶,春、夏、秋三季还在门外或内院高搭凉棚,前棚坐散客,室内是常客,院内有雅座。茶馆门前或棚架檐头挂有木板招牌,刻有毛尖、雨前、雀舌、大方等名目,表明卖的是上好名茶。每日清晨五时许便挑火开门营业。到这种茶馆来的多是悠闲老人,有清末的遗老遗少,破落子弟,也有一般市民。北京的老人有早起锻炼的习惯,称为遛早儿。朝日未出即提了鸟笼子走出家门,或是城外苇塘之边,或是护城河两岸,挂上鸟笼子,打打拳,伸伸手脚,人与鸟都呼吸够了新鲜空气,便回得城来,进了茶馆。把鸟笼顺手挂于棚竿。

要上壶好茶,边饮茶,边歇息,边听那鸟的叫声。鸟笼里的百灵、画眉、黄雀、红靛,蓝靛等便开始叫了起来。这些鸟儿经过训练,不仅发出本音,而且会模仿喜鹊、山鹊、老鹰、布谷、大雁、家猫的叫声,可有十几套叫法。于是老茶客们开始论茶经、鸟道,谈家常,论时事。在茶与自然的契合上,北京的老茶客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清茶馆的老板为招揽顾客,还帮助知名的养鸟人组织串套,即进行茶鸟会。

老板要向老人发出花笺红村的请帖,又于街头张黄条,至时养鸟者皆来参与闻鸣。老人们以茶会为怡乐,茶馆也利市百倍。而到冬天,茶客们除取暖聊天外,又养蝴蝶、斗蛐蛐,用茶的热气熏得蛐蛐鸣叫,蝴蝶展翅,于万物萧疏之时企望着新的生机,给老人们的暮年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这也算北京的一绝。中午以后,清茶馆里的老人们早已回家休息,于是又换了一批新茶客,主要是商人、牙行、小贩。他们可以在这里谈生意。

北京还有专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设备虽简陋,却朴洁无华,以圆木或方木半埋于地下,上绘棋盘,或以木板搭成棋案,两侧放长凳。每日下午可聚茶客数十人,边饮茶,边对奕。北京人,即使是贫苦人也颇有些风雅之好,这棋茶馆中以茶助奕兴,便是一例。喝着并不高贵的花茶、高末,把棋盘暂作人生搏击的战场,生活的痛苦会暂时忘却。茶在这时,被称为忘忧君是名符其实了。

与园林、郊游结合的野茶馆和季节性茶棚

北京人爱好郊游,春天去踏青,夏季去观荷,秋季看红叶,冬天观西山晴雪。还有些老人爱郊外的瓜棚豆架,葡萄园、养鱼池。于是,在这些地区便出现了野茶馆。这些茶馆多设在风景秀丽之地,加朝阳门外的麦子店,四面芦草,环境幽僻,附近多池塘。许多养鱼把式常到这里捞鱼虫。每当夕阳西下,老翁们扛着鱼竿行于阡陌之间,使渐渐向这茶馆走来。又如六铺炕的茶馆,处于一片瓜棚豆架之间,茶客们到这里,看着那黄瓜花、茄子花,黄花粉蝶,一派田园风光,大有陆放翁与野老闲话桑麻的乐趣,在这种地方饮茶,人也便感到返朴归真了。朝阳门外还有个葡萄园茶社,西临清流,东、南皆菱坑、荷塘,北有葡萄百架,并有老树参天,短篱环绕。于是,文人们看中了这块地方,常来此处聚会。

老北京的好水十分难得,城内多苦水,只有西北部山来才甜美,所以清代宫廷用水皆取于玉泉山。因此,一旦发现好泉水,自然成了野茶馆的最佳场所。安定门外有所谓上龙矿与下龙,便是既为风景好,又因水质好而兴起的茶馆。上、下尤其实不过相距百步。清代此地有兴隆寺,寺北积水成治,大数十亩。庙内又有三百年树龄的文王树,花开时香布满院。寺外有一口好水井,甘甜清彻。这是一个集文物、风景、好水于一处的饮茶住地。于是茶老板在井例播下天棚,卖茶兼卖酒,还卖馒头。小小一座土房建于土坡之上,可临窗小饮,看着那寺里的老树,池中的菱苇,井边的老树,西山的落日;听着那古刹钟声,乡间的鸡鸣、犬吠;喝上一杯上龙井水沏出的清茶,人间的苦辣酸甜便尽在其中了。至于高架桥畔、白石桥头,则因清代游船所经过而兴起。这些野菜馆,使终日生活在嚣闹中的城里人获得一时的清静,对于调节北京人的生活大有神益,又使饮茶活动增添了不少自然情趣,虽不如杭州西湖茶馆的幽雅,却更多了些质朴,于中国茶道思想的本色似乎更为接近。

同类茶馆,还有公园里的季节性茶棚。这种茶棚以北海小四天最著名,菜棚临水而设,举杯可吸茗,伸手可采莲。饥时又有杏仁亲。豌豆黄、苏造肉可吃,能坐上半目也算福气。

与社交、饮食相结合的大茶馆

老北京的大茶馆是一种多种功能的饮茶场所。在大茶馆里既可以饮茶,又可品尝其他饮食,可以供生意人聚会、文人交往,又可为其他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提供服务。从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我们可以看到老北京大茶馆的模型,而今天的前门老舍茶馆也使我们看到大茶馆继往开来的局面。正因为大茶馆功能多,服务周到全面,所以曾经十分走红。北京的大茶馆以地安门外的夭汇轩最为著名,其次是东安门外的汇丰轩。

老北京的大茶馆布置十分讲究。大茶馆入门为头柜,负责外卖和条桌帐目。过了条桌即二柜,管腰栓帐目。最后称后柜,管理后堂及雅座。三层柜台各有界地,接待不同来客。有的后堂与腰栓相连,有的中隔一院。

大茶馆茶具研究,一律都用盖碗。一则卫生,二则保温。北京人讲礼仪,喝茶要不露口,碗盖打开,首先用于拨茶,饮时则用于遮口。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可以终日长钦,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回来还可接着喝,堂官会把您的茶具、茶座妥为照应。

北京的大茶馆,以其附设服务项目而分,又有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等类别。

红炉馆是因设有饽饽烤的红炉而得名,专作满汉点心,北京称之为饽饽。但比一般饽饽馆作的要小巧玲珑。什么大八件、小八件,样样具全。边品茶,可以边品尝糕点。

窝窝馆专作小点心,更合民间日用,北京的艾窝窝、蜂糕、排叉、盆糕、烧饼等,皆随茶供应。

搬壶馆放一把大铜壶为标志,介乎红炉馆与窝窝馆之间,雅俗共赏。

还有一种大茶馆叫作二荤铺,是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所以取名二荤,是因为既可由店馆出原料,也可由顾客带粮加工名为炒来菜。如西长安街曾有座二荤馆叫龙海轩,是教育界聚会之所。清末保定新型学堂骤起,学界常有京保之争,每有纠纷,京派人物便到茶馆来聚,饮上几道茶,又填几道菜,开一个校长联席会来商议对策。所以有人称京派叫龙海派。

大茶馆集饮茶、饮食、社会交往、娱乐为一身,所以较其它种类茶馆不仅规模大,而且影响也长远。这便是时至今日老舍茶馆一兴便受到各界欢迎的原因。在这里。茶,确实仅仅是一种媒介,茶人之意不在茶,茶的社会功能超过了它物质功能本身。

常德茶馆文化历史


常德到底有多少茶馆,恐怕也是一时难以统计。我要说的茶馆是真正意义上品茶谈事聊天休闲之场所,绝不涉及为数众多的收水钱、供吃喝、聚众打牌赌博,也美其名曰茶馆之场地。

常德真正意义上的茶馆始于90年代中后期,至今还在营业的大都茶楼应该算是第一家,这之后相继出现了宝岛茶馆、金海港茶馆等相对专业的茶楼。那个时候人们喜欢喝台湾功夫茶,以铁观音为主,赶赶时髦。当然这种时髦是指在欠发达的内陆城市,台湾70年代就有很专业的茶艺了。

老实说对茶了解的客人很少,走进茶馆,服务生上前热情招呼着:您好,请问喝什么茶?就一杯青茶吧,许不知,青茶是大红袍、铁观音、台湾高山茶、广东单枞的统称,属乌龙茶系列。当然,服务员明白,客人所指就是一杯价格便宜的绿茶。

茶馆是需要经营的,而经营就必须根据市场消费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进入2000年后,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外界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的沟通休闲愈显重要,茶馆的功能便顺理成章的逐步延伸!音乐茶馆、演艺茶楼相继亮相,最早的有天声茶座,后来夜巴黎、百家、热带雨林、天然居火爆登场,这里不仅有茶,还有啤酒、饮料、点心,更重要的是可以点歌、听歌。休闲时光,三五成群,围坐一起,品茶饮酒、听歌谈笑,好不惬意。有贵客要陪,可以预定一个包厢,就像过去大户人家唱堂会一样,品茶问候之际,可以为你的或领导、或亲人、或朋友点上一首祝福歌曲,亲情友情同事情,其情融融,这是一种高雅的茶馆文化。

喝咖啡也是在这个时期慢慢时兴起来,为了把这洋玩意弄得更地道,一些欧式风格的外地品牌茶楼相继落户常德,上岛、米萝、名典等,他们给起了咖啡厅中西餐厅的名字,咖啡是现磨现煮,还提供简食快餐,烤牛排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西餐的感觉,但喝茶仍然是主流,说到底还是茶馆。

常德城区最让我心仪的茶馆,莫过于清荷、大河和老舍了。

2002年底,武陵大道中段一家名为清荷茶馆的茶楼宣布开张,这家营业面积并不大,装修具有典型江浙杭派自助式茶馆,应该是常德茶馆行业新的里程牌,之所以这样定位,不仅在于它能够纯粹地传播中国茶文化,还在于她成为了连接众多书画艺术家的平台,讲学谈艺,办展交流,近十年来,清荷留下了黄永玉、沈鹏、易图境、颜家龙、霍春阳、张锡良、周祥林、张羽翔等十多位大师名家的身影。以此为纽带结社的清荷雅集,更是声名远播,其主要成员田绍登、文承保、詹利亚、周少剑、王作栋、李建伟、文斌、何首旺等人的艺术精进,或享誉全国,或崭头露角于全省。清荷连续曾多年荣获全国百佳茶馆之一,与这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

常德老舍茶馆非北京老舍茶馆,却也是典型的京派茶馆,装修讲究,格调高雅、茶艺精湛,文化氛围好,一张定期出版的茶文化传播报纸,常常可以欣赏到本土名家品茗的优美文章,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茶馆。

大河茶馆开常德主题茶馆之先河,主题乃沅州石雕,她是典型的中国博物馆式茶馆,茶馆内除了石雕外,还有大量的雕花床、碑刻、绣品、书画、古门窗等古件,是馆主花数十年心血购得的收藏品,据说最大的一组红木雕花沙发,价格在300万元以上,大河茶馆被常德市旅游局列入城区旅游景点,近年来没少接待中央和省市领导以及社会名流,为常德文化名城建设,扩大常德在外界的声誉功不可没。

受大河茶馆的启示,近两年城区主题茶馆不断涌现,值得一提的有,天骄射道茶馆,她是以射剑为主题的茶馆,射道是六艺之一,讲究气定神闲,又可强身健体,必将成为市民品茶论剑的好出处。东方红茶馆以收藏展示红色文化记忆为主题,这里有直辛亥革命以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上万件资料或原件,开业不久,便赢得无数亲睐,而且已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基地。茗道茶馆提倡客人品茗读经典书籍,茶香十里茶馆免费成为楹联家创作活动中心,陶然轩茶馆还能为茶友提供参禅打坐的禅房,主题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最大的收益者还是茶客,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容选择,尽情享受空闲时光。

由此可见,茶馆经历了简单-复杂-再简单的过程,茶馆的兴旺,使得人们对茶叶的了解越来越丰富,对品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茶一般分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六种,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真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茶,纳天地之灵气,经风雨,历炼造,本色如一,清香依然。做人,为官,皆当如茶,清廉胜浮华。在沧海人世中,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平常人,都要融人这个纷繁的社会,都要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之中沉沉浮浮,才能弥漫出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茶叶因为开水的多次冲沏才释放出它本身的清香,同样,人生只有在一次次的磨难和坎坷后,才能彻悟生命实质,变得豁达,摸索出一条诠释灵魂创痛的渠道。一个人只有如茶般处在清淡幽香中,才能在喧嚣纷扰的人世间,将世间万物视如过眼云烟,宠辱不惊,来去无意,保持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表现出不求闻达、不事张扬、耐得寂寞、善待宁静的从容。

有时我就想点上一杯石门银峰,选择一靠窗卡座,静静地思考着该思考的问题,有时又想邀上几位好友联络一下感情,放松一下心情,请教一些问题,这时候茶馆是不可或缺的。常德是一座美丽的宜居休闲城市,茶馆的多少,茶馆的档次,茶馆的生意,足可以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幸福指数。

茶馆文化的包容性


近些年,茶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休闲场所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它们当中,一部分是以经营大众棋牌娱乐为主,品茶业务为辅;也有一些茶馆走清茶馆路线,坚持将高雅茶艺文化作为经营主题。对此,有一些茶友认为,以经营娱乐项目为主的茶馆偏离了茶文化的高雅的正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馆;但是还有一些观点表明,茶馆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是各个阶层展示本阶层特色的戏台,通俗与高雅应当并存。

大众化茶馆特色多

大部分的娱乐性质的茶馆老板认为,经营一家纯粹意义上的茶馆,要有充足的前期准备和较高的成本,至于回报又是个说不定的未知数。你需要营造独特的氛围吸引消费者,馆内的风格、布局需要设计得和谐而不失特点,筹备费时费力,而且装修费用很高。但如果将茶馆改为以娱乐为主、喝茶为辅的场所,不仅成本低,还能吸引更多顾客,经营起来更省心。

同时还有人讲道,说自己早些年开茶馆时由于没有经验,以为茶馆就是单纯喝茶的地方,但后来随着经营慢慢发现,许多光顾茶馆的消费者更喜欢一边喝茶,一边进行娱乐活动,饮乐二者兼备。所以恰恰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转变消费路线,开始提供棋牌娱乐项目,生意也红火。

据一些逛茶馆的顾客说,自己和身边的几个朋友不喜舞厅不好歌房,就是想找一个相对清静自在的地方,喝杯清茶吃些茶点,聊天也行娱乐也可,既能打发时间,又能放松心情。因此,这种混合大众化的茶馆便是他们的首选。

高雅格调突显文化

清茶一壶,瓷杯几只,茶食两盘,挚友几位,大家坐在茶桌前,一起品茗洗心,畅谈无阻。这种惬意的场景是当今社会追求清雅之境的人的向往。但是据开此类格调茶馆的经营者说,现在市区内很多茶馆都将棋牌娱乐作为主要经营业务,平日里喜欢以茶会友的茶客坐在那样的茶馆内听着周围牌友们的吵闹声,根本没有品茶的心情。这样的顾客正是清茶馆长久以来屹立于喧闹都市的主要原因,店内不提供任何娱乐服务,来这里的顾客都是纯粹的茶与茶文化爱好者。如今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茶友需要这样一个休闲场所。 

很多经营者担心经营这样的茶馆难以吸引多数顾客,经营上不会顺利。然而事实上,做得成功的店家为我们总结出这样一条真理:只要专心地去经营一家茶馆,一定会找到与你的茶馆投缘的茶客。在茶馆不仅是喝茶,也是人们修心养性交际的场所。社会的脚步越来越快,整日溺于忙碌的人们需要一个让心放慢放松的栖息地,而这种需求正是高雅的清茶馆所能给予的。

可雅可俗兼容并蓄

茶馆自从西晋最初的简陋雏形——茶摊,到如今的清茶馆、书茶馆等划分具体的各类茶楼茶园,它在我国历史舞台上的戏份可谓从无到有,从轻到重;并且随着它现身范围的扩大,由川地到江南闽粤,再向北发展到京津一片,又渐渐分出川派、粤派、京派、越派等不同派别,故而也便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时间与种类这两条坐标之外,我们还可以再加上受众人群这一标准,有为了享受茶的美而纯饮的,有喝茶嗑瓜子消磨时间的,还有口中含上一口茶一边看戏一边细细咂么味儿的。但无论从哪一个方向来看,都无疑昭显了茶馆的一个特征,即是多元化。

了解了这一点的开店者们便会明白,大家共同立足于现代城市中的茶馆经营这一点上,只因为你的定位不同,所以从这一点上画出的射线方向也不一样。雅俗皆可,并存更佳。对于以兼营棋牌娱乐活动的茶馆来说,其面对的是大众化的消费群体,此类茶馆的存在能丰富一部分人的日常文化娱乐需求;对于一些注重文化内涵以及茶馆环境品位的消费者来说,唯有雅致的、有浓浓文化氛围的茶楼才能满足,同时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