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一)、栽培方法:
栽培方式目前多采用熟料袋栽培法和瓶栽法,水培法也试验成功。
(二)、栽培材料:
凡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茶饼粉、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都可以栽培茶树菇,但以茶籽壳、茶籽饼加入培养料生产出的产品香味、色泽、药用价值都不失天然特殊风味。木屑以阔叶树木最好,如杨树、柳树等栽培茶树菇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较快。不管采用哪一种木屑都以陈旧的比新鲜的好,要把木屑堆于室外,长期日晒雨淋,让木屑中的树脂挥发及有害物质完全消失。未经堆积的木屑,栽培茶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其配方中加入棉籽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制作的培养基通气较好,可提高产量近一倍。
(三)、拌料装袋:
先将棉籽壳粉碎成米粒大颗粒状,先一天用1-2%石灰水浸泡10-14小时,捞起后,加入其它培养料拌匀装袋,茶籽饼需粉碎成粉末状,拌入其它培养料内装袋灭菌。各种培养料最好是80-90目,旧料比新料好,棉籽壳要提前一天加水搅拌,堆积、覆盖薄膜,使其吸水均匀,第二天再加入辅料,充分拌匀,含水量应掌握在70-75%以内。料拌好后,即可装袋(袋子规格32×15或40×17-18cm,5丝米的聚丙稀薄膜制成),装袋时要求光滑均匀,而且要装紧,再用扎口线扎紧,送入灭菌灶内灭菌。
灭菌、接种、培养:
(一)、灭菌:装袋完毕,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净菌袋表面,便可进锅灭菌。高压灭菌要求温度在115公斤压力下灭菌3小时,常压灭菌需温度在100℃后再保温100℃,维持10-12小时。
(二)、接种:首先应选择质量好,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接种时的菇筒的余温不能超过36℃,否则易烧死菌种,造成不萌发菌丝的现象。温度低于30℃后,将菇筒放入接种箱内,再将各种接种器械经75%酒精消毒后(一般各种器械用酒精棉擦二遍)放入接种箱内一起用消毒粉消毒15-20分钟,可开接种,接种时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处,袋口朝下,除少量菌种接入洞内,大部分菌种放在培养基表面,然后扎紧袋口,一瓶生产种可接菌袋20-25袋。
(三)、培养:接种后速将菌袋放入培养室的菇架上培养(培养室内放入菇筒的前三天应做好消毒灭虫的前期工作,否则容易感染杂菌及病虫害;菌袋立着放比较好,20天以后应堆起,横着放,底对底,一般应放5-6层为宜),室内应保持23℃左右。相对空气湿度应保持不超过65%左右。室内光照不能太强,应在黑暗下培养,以免一面发菌,一面出菇的现象出现,早晚通风,勤打扫,特别注意防鼠害,以免感染其它杂菌,造成严重损失,菌丝生长经30天左右,可解开扎口线,进入少量空气,使其更快成长。一般,温度适宜,在60天左右,可开袋出菇。
出菇管理:
菌袋长满菌丝后,再过10天左右,积温度在1600-2000度时可搬入事先经消毒灭虫的大田棚内,也可在室内,再将菇筒用0.5%PP粉液体冲洗干净菌袋表面的灰尘及细菌,干后用刀片在接种口即菌袋顶部割开一寸左右小口,盖上薄膜,保持温度在20-28℃左右,相对空气湿度85-90%以内,开口后十几天,不能直接喷水,以免感染杂菌,开口五天后,湿度过高,早晚通风可长一点,一般10-15分钟,湿度过低,可在旁边喷水提高湿度。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阶段料面颜色起变化,初期出现黄水,表面有深褐色的斑块。接着出现小菇蕾,只要温度湿度适合,一般开袋后15-20天内开始出菇。从菇蕾采收一般需要5-7天。第一期出菇时不须过多喷水。采收第一期菇后应停止喷水5-6天,任其恢复菌丝生长,为下期出菇积累营养。15天后再逐步提高温度到第二期菇长出,时间间隔约需5-15天。以后按以上管理方法,再出第三期菇,采摘三期菇后,如菌袋干燥失水,可开袋喷水,增加湿度,还可出二期菇。只要管理得当,一般每袋可出鲜菇3-4两,干菇0.025-0.04斤左右。生物效率高达80-90%。
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以防为主,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消毒工作,发现杂菌及时处理,因为茶树菇出菇的气温较高,菌科蛋白质较高,容易发生虫害,最好方法是人工捕捉,万不得以用0.1%菌合脂或迷灭丁加水喷射,可以完全根治,但要注意浓度不要过高,使菇蕾中毒、腐烂,造成损失。
精选阅读
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栽培场所,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一)培养基配方
配方1: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
配方2: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5%、糖1%、石膏粉1%;
配方3: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
配方4:杂木屑60%、甘蔗渣18%、麸皮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5: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自然pH,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油茶栽培地区可加10%的茶籽壳粉,能有效提高产量。
(二)室内袋栽
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的栽培。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
1.选场和消毒
用于室内袋栽的场所,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500—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
2.拌料分装灭菌
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加水拌匀使含水量达60%—65甲e,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人17×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内,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为13—15厘米,上加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封口。常压100℃保持10小时,闷过夜或高压0.138兆帕保持1.5小时灭菌。
3.接种培养
经灭菌冷却后的料袋,在无菌条件下接人1接种铲栽培种,套塞上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i2℃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
关于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 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 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 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 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 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 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栽培场所,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一)培养基配方配方1: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配方2: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5%、糖1%、石膏粉1%;配方3: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配方4:杂木屑60%、甘蔗渣18%、麸皮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配方5: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自然pH,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油茶栽培地区可加10%的茶籽壳粉,能有效提高产量。
(二)室内袋栽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的栽培。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
1.选场和消毒用于室内袋栽的场所,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500—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
2.拌料分装灭菌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加水拌匀使含水量达60%—65甲e,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人17×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内,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为13—15厘米,上加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封口。常压100℃保持10小时,闷过夜或高压0.138兆帕保持1.5小时灭菌。
3.接种培养经灭菌冷却后的料袋,在无菌条件下接人1接种铲栽培种,套塞上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i 2℃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
茶薪菇栽培技术要点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是一种稀有珍贵美味食用菌。其盖嫩柄脆,味淳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经中国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子实体含有葡萄糖、菌蛋白、矿物质等重要营养成分,人体八种氨基酸齐全,其中赖氨酸含是高达1.75%。同时具有很强的补肾功效和抗肿瘤活性功能,为国际菇类交易市场十大畅销菌品之一,号称中华神菇。
一、栽培季节根据茶薪菇菌丝生长温度10-35℃,最适温22-27℃;子实体形成生长温度16-32℃,最适20-28℃的生物学特性要求,科学安排春秋两季栽培季节,具体掌握好两个环节:一是接种后40-50天内,当地气温不超过32℃;二是接种日起,往后推60天进入出菇期,当地气温不超过30℃,不低于15℃。
二、原料记方
配方1:木屑72%,麦麸25%,石膏1%,糖1%,过磷酸钙0.5%,石灰0.5%。
配方2: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1%,糖0.5%,石灰0.5%。
配方3:木屑38%,稻草粉(玉米芯)37%,麦麸23%,石膏1%,过磷酸钙0.5%,石灰0.5%。
三、菌袋制作采用规模17厘米X33厘米X0.05厘米的聚丙烯装装料。原料混合拌匀,含水量60%-62%,pH值6-6.5。培养料填入袋高18厘米(每袋约装干料450克),套上颈圈,塞上棉塞。常压灭菌100℃保持10-12小时,灭菌结束冷却到30℃以下。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操作接种,每瓶原种扩接25-30袋。然后置于阴凉、干燥、清洁通风的培养室养菌,菌丝长满袋通常需要40-50天。
四、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料,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分泌黄水,呈现褐色斑块,接着长出小菇蕾。这时,要及时开袋,拉直袋口,地上浇水,保持栽培室空间湿度85%-95%,并给予一定散射光和通风换气。经过10-15天管理,子实体生长成八分成熟时即可采收。
五、采收从菇蕾到采取,一般需要5-7天。当菌盖呈半球形,菌环尚未脱离时就要采收。采收二潮菇后料已偏干,每袋注水40毫升左右,使基料水分满足出菇要求,一般可采收3-4次,每袋可收干菇40-45克。
六、加工用剪刀剪茶薪菇根部杂物即可上市鲜销,或用脱水机脱水烘干,分级包装。
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一、茶园培育与采摘
1.栽培环境
①栽培环境的选择
地形选择:丘陵、山区和半山区面坡度25°以下。
土壤选择:有酸性指标植物如映山红、铁芒箕、马尾松、油茶等存在,土壤州4.0-6.0,土层厚度l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
②栽培环境的改善与维护
建立排蓄水系统:茶园四周设置隔离沟,深80一100厘米,宽50-100厘米;园内每隔40-50米设置横水沟(坡地等高修筑),深60-70厘米,宽50-60厘米;道旁设置纵水沟,深70-80厘米,宽60-70厘米;横水沟与纵水沟相接,相接处设沉沙凼。
园旁植树造林:有条件的地方在道旁栽行道树,以利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冰土保持。
调整地形:地面坡度在10°以内的,只挖高填低,适当调整地形,以便茶行布置。地面坡度在10°以上的,修筑梯级茶园,梯壁高控制在1.5米以内。
2,茶园施肥
①茶园基肥
种植前施是底肥,种植后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秋季封园后,及早在行间中心部位开沟施,沟深、宽30-40厘米,每亩施入农家有机肥(厩肥、秸杆、绿肥、土杂肥等)5-l0吨(100—200担)。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公斤。肥土混合后再复土整平地面,亦可结合中耕。
②茶园追肥
每年分别于3月中旬、4月下旬到5月—上旬、7月中旬旬施三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肥料种类为茶树专用复合肥、尿素、硫酸铵、碳铵等。施肥址采摘茶园按产量确定,幼龄茶园按树龄确定。沟施,沟深10—13厘米,撒施,施后随即中耕翻入土中。
③茶树根外追肥
根据茶树生长需要,可根外喷施可溶性氮、磷肥、稀土、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但要严格控制使刚浓度和剂量,并汁意使用天气、时间,以提高使川效果。
3.茶园土壤管理。
①耕锄
浅耕除草:深度5-10厘米,次数视杂草生氏情况而定。—般全年3—4次,亦可结合迫肥进行。
茶园深耕:因园制宜进行。一般耕深15-20厘米。每年或隔年进行——次,宜秋季封园后及早进行。
深翻改土:幼龄茶园建园前用带状深垦的,应及早深翻行间土壤,深度60厘米。成龄茶园长年未施基肥土壤板结的应深翻改良土壤,深度60厘米。亩施10吨以上农家有机肥和50-100公斤茶树专用复合/吧或磷、钾肥。深翻改:土宜在秋茶封园后严寒到来之前进行。
②间作与覆盖
幼龄茶园头2—3年间作绿肥。
4.菜园水分管理成龄期不问种作物。加强茶园保水,蓄水和排水。有条件的茶园实行灌溉:
5.茶树修剪
根据茶园不同树龄阶段分别采用定型修剪、整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更新修剪等方法,培养树冠,整饰树型,更新复壮。一年中有两个时期可以进行修剪,即春茶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与春茶后(5月上、中旬)。定型修剪宜在春茶前进行,如未达标准的植株,第1-2次定型修剪可延至春茶后进行。
6.茶树保护
积极推行综合防治技术,作好茶树病虫检查要病虫害。
7.茶叶采摘
①采摘标准适时防治主
红、绿茶为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黑茶有粗细之分,一般以一芽四、五叶及形成驻芽的新稍为主;老青茶以形成驻芽的红脚新稍为主。
②手工采摘
红、绿茶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4—6批,夏秋茶采6—8批,秋茶采4—5批。标准新稍达20—30%开采。
③机械采摘
全年采摘4·—6批,春茶标准新稍达80%,夏秋茶标准新稍达60%开采。平地、缓坡地幼龄茶园选用双人平形采茶机,成龄茶园选用弧形采茶机。山地、窄梯茶园选用单人采茶机。
④鲜叶管理
采摘鲜叶防止暴晒、紧压和雨淋,及时送往茶厂加工采摘鲜叫‘盛装宜用通风透气的篾具,轻采轻放。
2.茶园中禁用甲胺磷、1605、1059和六六六、杀虫脒、三氯杀螨砜(醇)等剧毒和高残毒农药。
二、新植茶园(建园至6足龄)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力争早期成园,为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建园措施,加强培育管理。
2.园地建设
①垦复
场地清理:清理拟建茶园范围内所有树根、杂木、石块地等。
初垦:全面深垦60厘米,宜在夏秋高温少雨时进行。
复垦:初垦约一个月后进行,深度30厘米左右,进—除杂草、杂物等干整地面,以便布置茶行。
②建园形式
平缓地茶园:平地和10°以下缓坡地,在全面垦复的基础上,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基本等高布置茶行。
梯级茶园:10°以上的坡地,就地取材构筑梯级。基本要求是:梯面外高内低(1°一2°的反坡),外埂内沟,同级梯各段等高,梯梯接路,路路相通,沟沟相连。梯宽既便于茶行布置,又不浪费土地,梯壁高在1.5米以内。土筑梯壁放坡70°左右;草皮砖砌梯壁放坡70一75°:梯级茶园茶行就是从梯面外侧,即离梯埂0.6-0.7米设置第一条茶行,而后依据既定行眶向内设其它各行茶树。
3,种植
①朴苗准备
品种:红茶宜用槠叶齐或更优的品种茶、白毫早、福云六号或更好的品种。绿茶宜用福鼎大白。
茶苗:苗高在25厘米,苗粗3毫米以上的健壮茶苗:宜提倡全部使用无性良种茶苗建园。
②种植规格与密度单行双株条植:行距1.5米,穴距30—35厘米,每穴两株茶苗。双行双株条植:行距1.530一40厘米,每穴两株茶苗。
③种前施底肥小行距30—40厘米开沟施,沟深60厘米,宽50一60厘米,亩施农家有机肥100-200担,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公斤,肥土混合后再复土整平地面。
④栽植
栽植茶苗宜在10月一3月上旬进行。水源条件好的越早越好。入土深度以超过根茎部5—10厘米为度。以保水提高成活率,紧匝茶蔸附近的土壤,浇足安蔸水。
4.种植后的管理
①间苗补缺
定植后径一个生长期后.在秋末初冬或第间苗应留强去弱,补缺用同龄或大—龄的茶苗。
②幼龄茶园土壤管理
基本内容同1.3款。3足龄以山,树冠小裸露面大、可间作冬季绿肥,如蚕豆、紫云英、满园花等,但夏季不宜间作。茶园间作以不防碍茶树生育为原则。幼龄园尤应注意及时中耕除草。
③幼龄茶园树体管理
定型修剪:2年生时,当苗高30厘米以上,主干粗3毫米以上时,作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面12—15厘米剪去主枝上段,但不剪主枝剪口以F的分枝。3午生时第二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一次提高15—20厘米,至4年生时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二次提高15—20厘米。头两次应注意压强扶弱,抑中促侧,第三次剪平。
整型修剪:完成定型修剪后,每年作一个整型修剪。树冠封行前整成平形,封行后再过渡为弧形,整型修剪宜用修剪机进行,封行前用平形修剪机,封行后用弧形修剪机。最终控制树高70—90厘米。覆盖度80%以上。
打顶养蓬:3足龄前或移栽后2年内,严禁采,以后则可配合修剪,年打顶养蓬2—4次,即待新稍形成驻芽时留下1一3叶,摘去顶端以促进分枝,并严格撑握采高留低、打顶护边等原则,5足龄后视生长势可相应进入正常留新叶采摘或留新叶与留鱼叶相结合的采摘法。
④幼龄茶园施肥量
⑤保苗措施
移栽后第1年的茶树,抗性弱,常因外界条件不适而大量死苗。为此,必须抓住抗旱热、防寒冻的工作,确保全苗。幼树抗旱热的主要措施有促早苗、浇水、除草、蔽荫、地面铺草覆盖等。防寒冻的主要措施有秋培壮苗,灌越冬水、铺草、茶蔸培土和地膜覆盖等。幼龄园防病杀虫时应严格控制浓度,防止药害发生。
三、壮龄茶园(7-20年)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
以肥培为中心,优质、高产、低耗为目标,因园制宜全面贯彻各项栽培管理措施。
2.追肥施用量
以产定肥,一般每产100公斤鲜叶,追施2.5—3公斤纯氮,折合标肥表12幼龄茶树氮肥用量标准。
3.修剪技术
壮龄茶树每年或隔年(手采和树势较差时)进行一次轻修剪,5—6年进行一次深修剪。
①轻修剪。
机采茶园,春茶前进行,修剪程度为从采摘面剪下3—5厘米或只剪除突出阿冠的枝梢,同时应在行间剪出20-30厘米的操作间隙。手采茶园可用修剪机械或篱剪进行轻修剪。
②深修剪
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修剪程度为从采摘而剪下15-20厘米,即剪除全部的鸡瓜枝层。深修剪可用修剪机,也可用篱剪进行。修剪效果能维持5—6年。
⑧修剪形状:
壮龄茶树的修剪形:伏以弧形与平形两种较好摘面积尤以弧形为佳。
4.土壤管理
每年结合追肥进行3 4次浅排除草,秋末进行一次深耕覆盖度大的茶树不必年年深耕。
四、老龄茶园(20年以上)栽培技术要点
1.基本要求
以改树改土为中心,复壮树势,延长有效经济年限为目的,田园固树制宜贯彻相应的栽培措施。
2.树冠改造
①重修剪
上部枝叶衰退,骨干枝尚健壮的茶树离地面30--35厘米进行重修剪,重修剪可用重修剪机,也可用刀割或枝剪进行。保证剪口平滑.枝桩无裂伤。春茶前或早秋进行。更新效果可维持10年。
②台刈
树体衰退,用重修剪还是不能复壮的茶树离地面6-10厘米进行台刈。台刈可用刀砍.保证剪口平滑,留桩无裂伤。早秋或春茶前进行。更新效果可维持10年以上。
3.更新修剪后的树体管理
①重修剪后的树体管理:重修剪的当年秋末冬初或第二年早春比重修剪高度提高10—15厘米平剪定型,重修剪的第二年可打顶养逢3-4次,第三年早春再提高10-15厘米干剪。定型一次,严格留新叶采摘,尔后便可执行正常的整形修剪制度和采摘制度。
②台刈后的树体管理:台刈的当年秋可适当打顶采摘一次,第二年早春离地面2卜-30厘米作第一次定型修剪,并适当琉去细瘦枝,以后再进行两次定型修剪,并注意第2年打顶养蓬采摘2-3次.第3年严格执行留新叶采摘,尔后进行正常的整形修剪和采摘。
3.土壤改良
老龄茶园要在树体改造的当年进行深翻、增肥、改良土壤、方法见“深翻改土”部分.以后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
4.茶树保护
①消灭枝杆寄生物
更新修剪后应抓住时期消灭枝杆害虫、病原体及苔藓、地衣等枝杆寄生物。
②更新后防治新生枝叶虫害:
更新修剪后新枝叶容易招致茶小绿叶蝉等害虫集中危害,应注意观察,及时防。
5.改植换种
对更新修剪效果不佳或需要换种的茶园要及时换种更新,其作法有改植换种和套植换种,以改植换种为主。
①改植换种:将老茶树挖掉,清除残根,重新规划建园,换植良种。
②套植换种:在不需要调整地形和老茶树行距合:适的情况下,为增加改植期间的收入,可采用新老套朴的办法以老带新。作法是秋末冬初对老茶树作重修剪或台刈,行间开沟深翻施底肥,移栽茶苗。从第二年外始对重剪或台刈厂的老树强采。第4—5年再挖除老茶树。
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新技术
茶树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风味独特,是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菌类。茶树菇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但传统的固体菌种栽培模式不但成本高、周期长,而且产量也不高。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结合自身液体菌种新技术的应用,在茶树菇生产栽培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现将用液体菌种栽培茶树菇生产过程介绍如下:
1、季节安排
茶树菇菌丝生产最适温度为22-26℃,子实体生长以18-25℃为宜。传统的栽培方法由于周期较长,一年至多能搞两季,即春季2-3月接种,4-6月出菇,或秋季在8-9月接种,10月中下旬及翌年的3月份出菇。用液体菌种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由于液体菌种萌发快、吃料快,菌丝生长时间短,同时又省去了中间制种的多个环节,每年可多季节栽培,从而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2、培养基的合理配制
茶树菇菌丝蛋白酶的活性较强,生长发育需要丰富的氮源。在配制培养基时氮源辅料添加量要合适,如培养料含氮量过高,会造成污染率高,出菇迟;培养料含氮量过低则影响产量。我单位的科研人员经过反复栽培试验对比,筛选出如下配方:
(1)硬杂木屑63%,棉籽壳20%,麸皮15%,石膏1%,生石灰1%。
(2)硬杂木屑75%,棉籽壳10%,麸皮10%,玉米粉3%,碳酸钙1%,石膏1%。
(3)木屑43%,玉米芯39%,麸皮15%,棉籽壳10%,碳酸钙1%,石膏1%。
3、拌料、装袋、灭菌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粗细要适度。原料过粗易扎破塑料袋,引起杂菌污染;过细影响透气,菌丝生长缓慢。将配制好的原料干拌均匀,加水调至含水量60%左右。装料时采用17×33厘米折角塑料袋,每袋装干料300-400克,套上无棉套盖封口。常压灭菌100℃维持6-8小时,冷却后接入液体菌种。
4、菌种制作及培养
用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一批菌种仅需3天,是使用固体菌种周期的1/10,每罐菌种成本为195元,可接4000-5000袋。由于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因此萌发点多,接种后6小时即可看到菌种萌发变白,24-48小时后就可吃料生长,使杂菌没有浸染机会。一般在25℃条件下养菌18-20天即可长满栽培袋,生长期是使用固体菌种的50%。
5、出菇管理
茶树菇对光线敏感,在有散射光及变温情况下容易形成子实体,在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线。茶树菇菌丝长满后移入出菇棚或(室)解开袋口增加空气及散射光,加大温差刺激,对地面、空间喷水,使空气湿度达到85-95%,出菇温度控制在10-26℃。在此范围内,如果能保持高温(或低温)3-5天,然后使温度突然降低(或升高)3-5天,将有利于原基形成,使出菇更整齐,丛大,潮次明显。如管理得当5-7天后菌袋表面菌丝变成褐色斑块,上面有白色菌丝团,此时就可以看到原基,1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为了减少培养料水份损失,开袋时菌袋袋口不可太大,可将封盖去掉,待子实体形成后再把套环取下,解开袋口出菇。每潮菇采收后,要搔去表层脱水的菌皮1-2cm,同时补充水分,使下潮菇子实体分化,数量多产量高。
6、病虫害的防治
茶树菇出菇阶段要保持菇棚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出菇前可将菇棚用敌敌畏、多菌灵消毒,减少菌源、虫源;在出菇管理上,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引起病虫害发生蔓延;高温季节出菇时湿度要适当控制,少喷水,切忌往菇体上喷水,发现死菇、烂菇要及时采摘处理。
7、采收
茶树菇应在菌盖呈半球状时采收,采收过迟则菌盖易干破损或脱落,其商品价值低。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旋起,使菇体脱离培养基,清除根部杂质后使之鲜销或干制,每袋可采3-5潮菇,袋产鲜菇0.2-0.3kg,生物转化率可达70-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