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走心文案。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品茶,讲究的是心情。一个怡然的心情,一段闲暇时光,唯有这样,才能品出好茶的韵味。劳累一天,静夜,沏一壶香茗与家人品饮,叙叙家常、听一曲音乐、看一场球赛或独坐、一段闲暇时光,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足矣!茶可独酌,也宜共饮。古人讲究以茶会友,佳茗、良辰、美景、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寒夜客来茶当酒”,老友相聚,沏茶小憩,谈笑品饮、虽不如酒后意气风发,却能带来一片祥和,使主客双方皆尽情意,谈艺论道、友情缓缓流动,谈兴徐徐舒张,茶是感情的纽带,友情的收获。茶叶飘香,茶韵悠悠……不亦乐乎。
深入细致的品茶,可品出茶外的许多人生韵味。从茶叶的品种和出处,可品尝出山川风情与大自然的精神。茶是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浓淡皆可;笃静者,品茶入心,安魂;烦虑者,品茶沉思,静心。茶是一种情调、一种雅兴、一种落默、一种忧伤。有人追求时尚,寄情于山水、忘情于诗酒,我却心醉于茶。我爱茶嗜茶,只要是香茶在手,就可忘忧。茶,是最美好的感觉,茶之可贵,是因为它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终身之友,它不被贵贱所奴役,它那一股平淡的精神,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禅悟的根源。
夜已深,闻着淡淡地茶香,漫漫长夜有一份静养之心,此时没有了一点矫饰和浮躁,忘却了一切得失和荣辱,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忙碌,去打拼自己的梦想和希望。生活的压力和紧绷的心弦,让人无法释怀。人们渴望宁静安然,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这种愿望如海市蜃楼,似水中捞月,纠结着人心。静心沉思,回首半生,蓦然醒悟。其实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也许,就是一份真情,一段记忆,一杯香茗。Cy316.COM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感悟着人生的道理。
小编推荐
泡茶,不走心怎么行
各类茶叶深受天、地、人各项因素的影响,甚而相同产地、相同茶师傅与相同时间制造出的茶,在品质上也略有差异,这就是茶能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果能掌握到各种茶叶的特性,而泡好该种茶,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既有饮用价值,又有品尝情趣,真令人有"茶不醉人人自醉"之感。
大家都说:喝茶可以修身养性。喝茶就是喝茶,如吃饭穿衣一样是日常的生活需要而己,如何修身?怎么养性?
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事情,用心做好了就是修身,就是养性。对于泡茶喝茶而言,每天认真、用心、又自然地泡茶,把每个细节做好了就是修行。
那么该如何对待茶,用心泡好一道茶呢?
一、对茶要有恭敬心。
不论你多么熟悉这道茶,多么熟悉你手中的茶具,每次泡茶时都要有一份恭敬心,恭敬你手中的每一道茶。
用心摆好茶具,用心掌握投茶量,用心去感受茶,用心去体验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变化,及时调整每一次注水的动作与茶叶浸泡的时间。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斟茶,做到心随水,水随心。
二、对茶要有平等心。
不论你面前泡的是所谓名茶、高档茶、市值千金的茶,还是一道看似很普通很不起眼的茶,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茶,请心平气和,一如平常地用心对待。
泡茶时,茶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茶的心态。
每一次倒出来的茶汤,与其说是你在是品茶,不如说是茶在检验你的心境与修养。
三、以茶为师以茶为戒。
你怎么对待茶,茶汤释放出来的就是什么味道。
刚开始喝茶时,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茶的师傅,都是品茶大师。我们常对茶指指点点,说这一道茶如何如何,评那一道茶怎样怎样。
只有茶无语,静静地承受;只有茶无语,默默地释放。如以茶为师,我们可以学会坚忍;如以茶为戒,我们可以学会包容。
好茶就是,既走胃又走心!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好茶,其实那是因为好茶不仅仅是喝着的时候非常舒服,而是可以带给我们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享受,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让我们的心情特别美好。所以说,好茶,不仅走胃,还能走心。
1、普洱茶的采摘时间?
都说春茶好,而且很多人以为采摘的越早越好,其实不是的。比如普洱茶,属于后发酵,想到后发酵能够好,原料非常关键。只有茶叶达到一定的条件,比如茶芽必须在阳光的光合作用,通过这一作用,晚上又存储芬芳物质。所以,茶叶在吸收天地之精华【根吸收土地之精华,通过阳光光合作用】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你觉得早的就好,其实那些早采的都是台地茶,而高山或者大树古树,生长越是晚的,采摘的时间也要晚。所以,早期的普洱,基本上全是低山或者台地茶,至少也是小树茶。
2、好茶有没有标准?
我们现普洱的熟普为例,一款优质的好熟普,我们可以不管那么多的概念,只要我们喝着,感觉非常好喝,自己非常喜欢,适合自己的口感,这应该算是好茶之一,胃喜欢。另外一个标准,那应该是我们喝过以后,还会再想喝一下,一杯喝完还想再来一杯,一泡泡完,还想再来一泡,今天喝了,明天还想着喝,就是心里有了牵挂,这就是好茶,因为心里有了。
3、我们要喝什么样的茶?
那么,我们如何能找到自己非常喜欢的茶呢,我们如何寻找一款自己喜欢的茶呢?其实好茶的标准很多,而且很多茶价格严重区别很大,那我简单地说几个要点,只要达到,这茶就不错。
喝在嘴里有茶,即使有苦涩但能化开,茶汤中有香气,而且喝在嘴里,可以嘴里有香。如何生津回甘,比较耐泡。如果喝到这样的茶,又是你喜欢的类型,就可以直接认定了。
你有没有喝到自己喜欢得不行的茶,而别人却说一般,你怎么对待。
泡茶时不走心,喝茶时要伤心
经常有茶友说,在茶叶店买茶,试饮时喝到的茶明明很好喝,但是买回家自己泡,不是又苦又涩就是一点香气也没有,不像是同一种茶,怀疑是不是商家以次充好了;有的茶友甚至认为,茶本来就是这样又苦又涩、不好喝的。
泡茶,是一门技艺和修行。在茶叶品质大抵相同的情况下,冲泡得当的,自会让人得到更好的品饮体验。相反,如果泡茶时不走心,那喝茶的时候,可就要伤心了。
对于日常品饮而言,所谓泡茶,无非就是采取合适的方式,将茶叶中的可溶物质,用水将其溶解成均匀的茶汤。所以,泡茶无定式,只需综合把握好投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这三要素。
投茶量。按照饮茶“宜淡忌浓”的原则,总体来说,茶水比一般为1:50~1:30,即3~5克茶叶150毫升水。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可根据品饮人数、口味等因素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
比如1~2人时,通常3~5克;3~5人时,一般5~8克;希望多泡几巡的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等等。
水温。水温影响到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茶汤温度影响到香气和滋味的呈现。通常情况下,芽叶细嫩的,水温宜低,在85℃上下;叶子偏成熟的,水温宜稍高;焙火类的茶,水温宜稍高。
冲泡时间。在几十秒至3分钟之间,根据投茶量、茶叶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和发酵程度、以及水温灵活掌握。比如叶子嫩的,时间短些;紧压茶类,时间需长一些;等等。此外,第1泡、第2泡、第3泡等不同泡次的冲泡时间,可视情况适当调节。
也许是因为茶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常见、普通了,很多人常喝茶,却没有真正去体会茶,泡起茶来也很随意。
(1)一把茶叶泡半天
很多茶友喝茶,特别是中年茶友们,经常都是一个大茶杯,一把茶叶泡大半天甚至要泡一天。这样品尝不到茶的真味。很多茶,应该说绝大部分的茶叶,都会因为长时间浸泡而导致茶汤滋味偏苦涩,且香气散失。而且长期浸泡容易使茶中的重金属析出,不利健康。
(2)茶水不分离
为了品尝到一杯清香醇韵的茶,茶水分离是泡茶时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但在普通大众的日常饮茶情境中,很多并不能及时做到茶水分离,比如用保温杯、马克杯、普通玻璃杯等来泡茶。
在没有条件采用整套工夫茶具冲泡茶叶时,比如在多数办公场合,可以通过采用类似飘逸杯或者快客杯之类的泡茶用具,关键是做到茶水分离,从而控制冲泡时间。
(3)对于茶水比完全没有概念
很多人泡茶对茶水比完全没有概念,放多少茶完全凭感觉,甚至根据茶叶的价格,价格贵的少放点,便宜不心疼的就多放点。茶水比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因为个人口感浓淡的喜好不一;说它重要又真的重要,因为它是影响茶汤口感很重要的因素,另外,长期喝浓茶,对健康也不好。
(4)不管什么茶,都用开水冲
很多朋友泡茶,不管什么茶,直接开水倒入。其实泡茶的水温不仅影响出汤口感,而且有损茶叶营养。高水温会使茶汤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快速浸出,而咖啡碱和茶多酚是茶汤苦涩味的来源,如果含量过高,那么茶汤苦涩味就会很明显。高温还会使茶叶维生素类物质遭到破坏,降低了茶的营养。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说:所谓茶道,其之本,亦不过是烧水、点茶。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
拿到一款茶,分辨它的种类、特征,回忆相关的泡茶要点,再用一份期待的心情开始泡茶,就已足够。泡茶、泡好茶,并不很多人想象中的那般复杂。就像吃货会期待和要求厨师认真对待料理食材一样,用一份愿意静下来享受茶的心情来泡茶,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所得。
普洱茶是要这样品鉴的
茶汤的滋味在很大程度上受化学成分的影响。普洱茶采用云南特产大叶种晒青毛茶经陈化后发酵而制成,多年的陈放,使普洱茶的成分不断转化,茶中的啡咖碱和儿茶素含量减少,茶黄素、茶红素氧化聚合,因此普洱茶茶性温和,口感温润、甘滑、醇厚、陈香。
润,“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普洱茶之喉韵是一种喉部温润舒适、回甘和香气交织的感觉。普洱经陈化发酵,去掉了绿茶浓烈的青叶香和苦涩味,茶性变得温润饱满,入口无刺激感,喉韵润化,丝滑舒顺,许多人都因此而爱上普洱茶。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滑,是普洱茶汤入口后一种湿润柔和的感觉,似丝绸般顺滑。水性醇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这是其他茶类不具备的。这种醇滑感往往与普洱茶的贮存时间有关,陈化时间越长,醇滑感越优异,品茗时越感舒顺亲切,这往往是许多普洱茶爱好者所钟爱的。
厚,是普洱茶在口腔中的茶味饱满感。普洱茶的厚度与它质地相关,茶汤在一定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分较多的,在口感上比较温厚稠密,这种稠密感即是老茶客们所说的“厚”,茶味饱满的茶汤入口后有一种坦荡舒张气势,醇厚而实在。与“厚”相反的是“薄”,水性薄茶汤喝到口腔里,水质感受轻且萧条。
甘,茶多半先苦后甘,但普洱茶中却有不苦而甘的好茶。普洱茶属大叶种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分仍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在普洱茶汤里。普洱茶的糖类物质单糖、双糖及多糖类物质,多糖类物质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物质等,对预防和缓解糖尿病有着积极的保健作用。
品茶高手”不是这样的,而是这样的………
前几天,一位来自福州的茶友告诉我说,其喝茶圈子里有位喝茶“高手”,常说自己能喝出产自武夷山某峰岩坑涧的岩茶。当即有人质疑之,我感到疑得有理。
诚然,在武夷山历史上曾出现一位品茶高人,大名陈书省。我在《武夷茶说》一书作了介绍。此君从小就入茶行,初行烧水洗杯之活,因生性勤快好学,被接纳为审评学徒。继之充当下手,后为师傅。几十年绕审评台悠转,端杯翻盖千万。闲时翻山越岭于山间茶家,询问茶情,领略茶韵,反复比照,形成深刻印象;对各峰岩山场之岩茶气息,细微差异录之于胸,记之于脑,终成武夷茶史上的一代大师。这是潜心修持的结果,常人难入其境界,故其得名“省公”尊称。
“省公”高行无可非议。但是,其中有些客观因素,局外人鲜为知晓。即“省公”所处时代岩茶状况与今大不相同。
山场划分不一样
茶品差异乃自然之事
过去一座峰岩、一条坑涧的茶地,基本上是一座茶厂、一个小队的,特别正岩区。因此,每一个茶厂、生产队的山场管理、制作手法等较统一,茶品质量比较接近。
上世纪80年代分山包产到户时,好山差山、近山远山、坑涧山坡地山进行搭配,一个山头,一座峰岩,一条坑涧,一处窠洞的茶地分成若干家,甚至一块茶地各人一半,……如此一来茶地严重“插花”。随后,各家栽种品种,管理方式,施肥多少,采摘大小(老嫩度),制作手法都不可能一致,茶品差异乃自然之事。
品种数量与现在不一样
从民国到上世纪70年代,主要品种是水仙、菜茶,外有一些单丛、名丛。
后加有梅占、乌龙、肉桂、八仙、凤凰单丛等。
而今从安溪、省茶科所引进的黄旦、奇兰、黄观音、金观音、瑞香及台茶,品种数量多了好几倍。
茶地管理与现在不一样
过去山场大多选在较阴湿地方,种以穴栽;不修剪;不施化肥或施小量化肥,以填空土为主;耕耘全系人工助草、挖山、平山,很讲究时节。
如今有的茶种到山顶上,基本上都施用化肥、喷农药,用除草剂的也不少,挖山施肥时间不一,等等,所以产制出的茶定有差异。
制作工艺与现在不一样
制作工艺与现在不同
上世纪70年代前,各生产队都是手工制作。包产到户后,茶农初还系手工制作,后来逐步添有萎凋槽、手摇做青机、烤箱之类。
如今基本上是全部机械化:用采茶机、做青机、杀青机、揉茶机、烘干机、色选机,所做出之茶品,从外形到内质是有所区别的。
产量与现在不一样
民国后期年产3万斤左右,人民公社化期间4万斤左右,改革开放初期约10万斤左右,如今至少有30万斤。比前3个阶分别增长了约10倍、7倍、3倍左右。
综上所述,如今由于山场选择不严,茶地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种增多,制作工艺变化,茶山管理很不一致,加上茶地严重“插花”等原因,在这种状况下,几乎没有能品出哪个山头、坑涧茶的“高手”。专职审评茶叶几十年的武夷山市茶业局刘宝顺、马梅荣等专业人员,也感到无此把握。所以,夸口能辨出某处之茶“高手”,倍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