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开古茶园普洱茶的特点

发布时间 : 2020-11-17
普洱茶贺开 贺开普洱茶 开古普洱茶

普洱茶贺开。

美丽的贺开古茶园牵引着无数爱茶人的心,爱茶人不去一次茶园,不喝一回普洱古树茶,此生必会遗憾。那么真正的普洱古树茶是什么样的呢?又该如何辨别?其实很简单,慢慢品慢慢看。

1.口感

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2.外形

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3.香气

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

4.叶底

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5.潜质

古树茶因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台地茶来自根部短浅的台地,所内含的能随时间转化的物质稀少,转化空间也相对有限。

6.韵味

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

cY316.com延伸阅读

勐海访茶:难忘的贺开的古茶园(上)


初进勐海,走访贺开茶园

此前,我与勐海多次擦肩而过。一次是去缅甸,在打洛住了一晚,那算是与勐海最初接触,独树成林的奇观,打洛江的清波,构成了我的作品“版纳行”最重要的篇章。然后是去年去泰国自驾游的途经勐海,在景真寺拜过佛祖。真正深入勐海,是这次勐海第九届茶王节,从凤庆到勐海470公里路不算遥远,但我感觉仿佛是在接近梦的地方慢慢穿行。

一场秋雨先我抵达贺开,清理了古茶园的积尘,把一条路“洗得”油光发亮。万亩古茶林,我不能对它们逐一问候、拜谒,我只能站在最古老的一棵老茶树前,抚摸是比语言还地道的交流。皲裂的树身,有凌虚而至的螃蟹脚,抓住古茶的枝杈生根,并迅速覆盖整棵古茶树的脊椎与胸脯,愚公难移般坚强地活着。正是这些寄生植物,收储了每晚的露水,把它变成古茶树十分喜欢的甘饴,最后自己也变成了与茶树一样秉性的饮品,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可消渴止咳。寄生的螃蟹脚一踩到古茶树上,就够它们在一起和谐地再活千年不成问题。

每个到贺开看古茶园的人,都会在停车场一侧,看到一间别具一格的茶室。茶室的主人是景洪人,在这里经营贺开古茶已经十多年了。紫檀架上的古玩被各个年份的贺开古茶“挤簇”着,无法正式亮相。横着的一截老木头上,摆放着泥土一样拙朴的茶碗。

主人说,勐海的每个产茶的山头都有他想拜的茶神,最后他选择贺开,就是冲着这连片的古茶园独一无二风采。我们喝的是三年前的贺开古树茶,这时暴雨急至,伴随雷声,在彩钢瓦的屋顶踩出雪崩一样的声响,这样大的声响也没能影响我们沉浸在一杯古茶中的兴致。

主人再泡一壶茶花,就是贺开古茶树开出的白色花朵,刹那间芳香清冽,沁人心脾。茶花花味清苦,但茶香袭人,那些洁白的花朵游弋在壶里,有飞天的欲望,却贪恋着水的清碧,它们在舞,无端地想到路上遇到采茶的拉祜族少女。对一棵茶树的看法,我居然误解了那么多年,以为只有芽叶可以泡出春天的滋味,到这把年纪才意识到,茶花居然可以冲出让心臣服的饮品。

口小肚大的瓶器,插着贺开山上的野花,而青花瓷坛中则盛着新收集的雨水。如果没有机遇,你永远无法理解藏在美好背后的内容,访茶讲究一个缘,就像这次勐海茶王节之行,如果不是一座山头一个古寨地深入寻访,路过勐海那么多次,我对勐海的茶叶仍旧只会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贺开古茶园,完全是园林式的景观,古茶树与寨子的民居混杂一起,有种胶着状态,似是谁也离不开谁。贺开古茶敢称老,是由它生长状况决定,它往山坡一站,除了顶天立地的雄姿,还有一派仙风道骨的苍桑。茶香恬淡的气息扑鼻而来,好像它们久久荡漾在古茶园里不得归踪。而古茶树下,是散步的公鸡,酣睡的肥猪。虽已是深秋,仍然有勤劳的茶农在采摘,把一片茶叶含在嘴里,老人们可吹奏一个民族的来路,女孩子清清嗓子,就是茶香一样醉人的情歌。

在古茶园里穿行,仿佛穿行在贺开古寨的过往与曾经,走走停停间,茶的香息勾起我喝茶的欲望。在贺开村一个叫岩相的拉祜族人家,水早已烧开,就等着我的到来。主人泡茶之前,我认真端看了采自贺开古茶园的茶叶,尽管经过数道工序,但这茶还能还原它在山间的姿容。而此刻,这片绿叶已经摇身一变,变得条索肥壮,芽毫尽显,仿佛就看到它在烧锅里的翻卷,主人手里的揉捻,摊晾在篾笆上“晒”日光浴。当主人手起水落,刹那间山野气韵扑面,每一片茶叶都像是整个人生的浮沉。

端起这碗山间佳饮,初尝有泥土的香气,再品就是神仙的回甘。不要与我说起人生的苦涩,这种滋味最好的遇见就是喝贺开古茶,随着生津的过程,苦变得细腻甘淳,随着苦涩淡去,绵润持久的回甘就占据上峰。喝贺开古树茶,得在第三泡后才能领略它的凛冽霸气,才能品尽它的层次与持久。五六泡之后,甘润清甜的茶汤开始透出隐藏的苍劲。

贺开古茶园是勐海种茶历史的一幅高度浓缩的画,也是一卷民族茶文化的新篇。如何让古茶园成为脱贫的推进器,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的考虑重点。再不用泥泞里跋涉,也不必担心好茶烂在深山,在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在修建古茶山旅游环线,贺开古茶加扶贫,贺开古茶加生态,贺开古茶加旅游,推动贺开经济发展,人民富裕。

贺开古茶的质量上乘,除了气候原因,茶农们对管理的措施也十分到位。茶园从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仅除去茶园中的高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贺开古树茶的滋味才能有大自然的清芳。贺开的茶有多老,村里人都说是祖上就种植了,事实上谁也无法把一棵贺开古茶树的前世今生说得清楚,说不清楚就有故事。一棵古茶树一旦与故事搭边,就衍生出了属于它的文化。

离开贺开前,与村支书就贺开古茶园的保护与开放进行了交流。真理也会蒙尘,古茶也会被误会,市场是双刃剑,既可以茶价推到浪尖,也能在价格的杠杆下促成孵化假货的温床,诡异的改变,就会破坏一个产品该有的正道与轨迹,从而让人怀疑早已铁板钉钉的结论。

60年前的这一天,也是在这条从凤庆到勐海的路上,一群凤庆茶人踏上了寻梦勐海的路。

解放初期,原勐海茶厂的国民政府厂长离开后,眼看一个茶厂就要关停,新政府采取措施,决定接收勐海茶厂,让其起死回生。云南省茶叶公司就把谭庆阳从凤庆茶厂派到勐海茶厂任厂长,并给他下死任务,勐海茶厂与凤庆茶厂一样重要,恢复不了生产就拿他是问。谭庆阳到勐海茶厂后,才发现这哪里像一个茶厂,荆刺占道,野草蔓生,荒凉中多了几分寂寥。再向原来的人员打听,原来因为时局原因,勐海茶厂的工人已全部走散。谭庆阳想了想就二话不说回凤庆了,如果说他还有一线希望拯救勐海茶厂,凤庆茶厂是他的后盾。

谭庆阳回到凤庆茶厂,谈起勐海茶厂的情况,很多人都劝他回来算了,凤庆这边基础好些,更重要的是听说勐海还是个瘴疠之地,弄不好会染上无法根治的瘴毒,他们都以为谭庆阳打了退堂鼓。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答应了组织,就必须要做到。谭庆阳要做的就是请求带一些茶厂的工人过去。这一天的会议虽然叫动员,实际上就是谭庆阳的勐海宣传,他把勐海的云说得像马上就会有仙女下凡,把勐海的茶香说得活灵活现。

其实,最终让凤庆茶厂的工人跟着他走,就是革命的理想主义。可谭庆阳对跟他过去的人却很挑剔,有人又在背后说他了,能跟你过去就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你还挑三捡四的有点过分了。事实上,如果带到勐海那边的都是一般工人,那他还是起不到能让勐海茶厂机器转起来。经过层层筛选,经公司同意,最终跟着谭庆阳上路的是14对年轻的夫妻。

到勐海茶厂后没多长时间,员工们没有辜负谭庆阳的厚望,发明了第一台机械揉茶机,这在当时就是勐海茶厂最大的科技成果,机械解决了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让勐海茶厂从此进入了机械时代。

许多年后,陈真、王席林、杨森等一群在勐海茶厂退休的凤庆人小聚,纷纷感慨万分。让他们在勐海安身的除了这里四季如春的气候,还有这里的茶香。勐海与凤庆两个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个县都有千年古茶树在山上“撑腰”。1962年,云南省茶科所张顺高、刘献荣两位科技工作者在巴达贺松寨背后发现了野生茶母树。勐海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凤庆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在普洱茶的发展历史上,凤庆与勐海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王城。除了人才的支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凤庆作为普洱茶的原料基地,默默地做着成就普洱茶事业的幕后工作。

贺开古茶山介绍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怒江山脉南延余脉部,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古茶山属于勐混镇行政区。1400-1700米之间,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土壤多为红壤,茶山区域植被较丰富,生长着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杂木树和飞机草等多种植物,形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古茶树古茶园连成一片,分布有树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的古茶园面积8010亩,均为种,古茶树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滋味浓厚。

贺开古茶园土壤为黄棕壤,古茶园集中连片。所在山体位子平均坡度30度以上,实际占地面积为9100多亩,古茶园总面积为7240亩。均为种(C.assamlca)。古茶树平均基部围0.82米左右,树幅约3x2.5米,树高平均在2.5米。管理上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仅除去茶园中的高草。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阴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还有生长于在村民房前屋后,茶树长势旺盛,构成了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

古茶园中还生长着被当地人称作为“茶王”的最大一株栽培型古茶树,位于海拔1600米,基部围粗2.12米,最大干围1.72米,树高3.8米,自基部0.55米处有5叉分枝,树冠直径7.3米,树幅7.3x6.55米,发芽密,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二叶长5.6厘米,春茶开采期是3月中旬。属于种,树龄达800年。

在海拔1590米的箐沟边,散生着高大的大茶树。据茶树主人说最早听说这片茶园是从老班章和格朗和引入茶籽栽种的,特点是茶树较高,叶片特大,节间长,叶尖急尖。最高一株有9米,基部围1.25米,自基部0.45米处有2叉分枝,叶片长x宽在18.0x6.5厘米。

贺开|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茶园


一、贺开: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地理位置:贺开茶山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距离勐海县城30公里,东接帕沙,南连布朗。

茶山简介:贺开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贺开是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最具观赏价值的古茶园。因茶树就种植在寨子中,所以还享有“茶在林中,寨在茶园”的美誉。贺开古茶园海拔1400—1700米之间,据统计现有连片古茶园8010亩,且均为普洱茶种。近代,贺开也是西双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贺开茶区的茶树分特点是:

①成大片相连,面积大。

②植株密度大,很多茶树之间相距只有1~2米。

③树龄长,绝大多数茶树都是干径在10~20厘米,有相当一部分超过20厘米,树高多数都在2米多,少数超过3米。

④在茶树上有很多寄生植物,包括兰科植物,还有螃蟹脚。

⑤茶园与村寨相连。

⑥树木砍伐较严重,茶园中的大树所剩不多。

茶叶特点:条索黑亮紧结,稍细长;冲泡后汤色明亮金黄,高香甜偏苦,涩度稍高,但回甘快且持久;汤质饱满,水性柔顺,层次感丰富,山野气韵较强。

二、魅力贺开,神奇茶树

贺开,地处勐海县勐混镇东面,辖9个寨子,其中6个寨子是拉祜族村寨。贺开,傣语意为“坝子的源头”。据史料记载,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气势磅礴的澜沧江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奔腾不息。而流经滇南地区时,由于气候变暖,加上独特的山地气候,便成就了茶叶种植的绝佳地段。于是勤劳善良的拉祜先辈们靠一双勤劳的双手,在这里开荒种田、种茶,就这样世世代代生生息息地繁衍着,建设着自己美丽的家园。

从勐海县城出发往南,经勐混镇东面,进入山区后,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一直往上走,便可到达贺开拉祜族居住的地方,普洱茶产区的核心位置。这里山清水秀、沟谷纵横,林间云雾缭绕,茶香扑鼻。贺开拉祜,属于“光头拉祜”,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灿烂而悠久的文化历史。追溯历史朝代,其先民属“古代羌人族系”,据说,拉祜族原本与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基诺族等民族还同属一个族源。

拉祜族中“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人民勤劳善良、崇尚礼仪、信奉祖先,每年春天,当地村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拜当天,除了祭拜最古老的茶树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祭拜诸葛亮。不过,在这里诸葛亮的化身却是“茶祖”。贺开拉祜族山寨的居民认为,当地的古茶树是诸葛亮当年带来并种植繁衍下来的,据史料记载,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南征,进入云南境内,事实上,在东汉末年,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就已经成为西蜀重要的物资供给基地,而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巩固汉室,“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进入云南境内,与李恢、马忠两员大将兵分三路,先后平定作乱四郡。这期间,蜀汉大军的足迹遍布昆明、玉溪、保山、西双版纳等地,据说,普洱茶就在那时就被广泛种植,因此,拉祜族就将诸葛亮化身为“茶祖”来祭拜。

拉祜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也保留着不少较为原始的风习。饮烤茶就是拉祜族古老而传统的一种饮茶方式。自古至今,拉祜人民有爱喝茶的习惯,当地人不仅种茶、制茶、饮茶,而且知茶、懂茶、爱茶、善茶。他们以茶待客、迎亲、送礼,以茶祭祖、奉神、驱邪。他们发明了烧茶、烤茶、擂茶、糟茶、竹筒茶等多种喝茶方法。拉祜人擅长种茶,也喜欢饮茶。茶,是他们每日生活的必需品。每日外出劳作之前,晚上回来之后,饮茶、品茶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更是一大乐趣。他们可以一日不进餐,但不可一日不饮茶,他们说:“不得茶喝头会疼”。拉祜人的饮茶方法也很独特:把茶叶放入陶制小茶罐中,文火焙烤,待罐热茶香之时,注入滚烫的开水,茶在罐中沸腾翻滚,之后倒出饮用,谓之“烤茶”或“煨茶”.有客至,必以烤茶相待。但按习惯,头道茶一般不给客人,而是主人自己喝,以示茶中无毒,请客人放心饮用。第二道茶清香四溢,茶味正浓,这才捧献给客人品饮。拉祜族人民千百年来与茶道有着相濡以沫的唇齿之缘,他们知茶、懂茶、爱茶,把茶叶看成如生命般的重要,一代代生生息息孕育着、繁衍着。

贺开拉祜族信奉小乘佛教,他们虔诚的认为,佛是普渡众生的,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因此,村村寨寨都建盖寺庙供奉着。善良的拉祜人民每天早晚前来此地烧香拜佛,祈福村民无病无灾、来年又一次五谷丰登。

勐海普洱茶主产区之贺开古茶山


勐海普洱茶主要产区之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勐混镇贺开村委会,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海拔在l400—l700米之间。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土壤多为红壤,茶山区域植被较丰富,生长着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杂木树和飞机草等多种植物,形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勐海普洱茶主要产区之贺开古茶山,“贺开村委会”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村3个拉祜族寨子,土壤大部分为黄棕壤,古茶园集中连片。古茶正投影面积为5.27平方公里,因古茶园所在山体平均坡度在30度以上,所以实际占地面积为6.030平方公里,古茶园总面积为7240亩,其中曼迈村居多为4200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树平均密度一般在132株/亩左右,基部围0.82米左右,树幅约3×2.5米,树高平均在2.5米。平均单产30公斤/亩。管理上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仅除去茶园中的高草.在海拔1600米的曼弄新、老寨交界处生长着10多株大茶树,其中一株较大的古茶树,树型乔木,树高3.8米,树幅7.3×6.55米,基部围212厘米,树龄1300年左右,被当地人称为“茶王”。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阴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还有的生长于在村民房前屋后,古茶树长势旺盛,构成了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领略贺开古茶园的独特魅力。勐海普洱茶茶区主要分布:格朗和、勐混、布朗山、勐宋、勐往等乡镇,面积较大的有南糯山古茶园、班章古茶园、贺开古茶园等。

茶山朝圣:茶话贺开古茶山


基本云南所有茶区都有一个共性,茶价飙得越高,茶农新房子也就盖得越快。2005年贺开古茶山的拉祜族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900元,生活清贫苦寒。如今,贺开不断盖起新房,茶农每天骑摩托,开汽车在茶山上来来往往。

贺开的主路边有几幢新建的干栏式房屋,在离屋子不到20米的斜坡中,差不多有10多棵已经枯死的古茶树整齐的站立在山坡上,古茶树的枝干末端包裹着白色的塑料袋,因为建房修路白色的袋子已经变成灰色,枯死的茶树四周都是被黄灰泥水覆盖住叶子却仍然枝叶扶疏的茶树,说不清为什么这一幕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似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索取,大自然总是给予最大程度的包容。“这些应该是建房子的时候移栽的茶树,等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枯死了,茶树移栽基本是活不了的,虽然茶农已经尽力挽救,最终还是死掉了。”话到这,贺开古茶园保护与培训站副站长陈琳满脸无奈的摇摇头。人人都有追求住好房子,过好日子的权利,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建房,又保护古茶园应该是当下许多茶山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普洱茶名山头的少数民族民居正在消失,易武、老班章、老曼俄成片的蓝色琉璃瓦屋顶,取代了传统的黑灰色瓦片,密集的房屋,拥挤的街道,家家户户洋楼汽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山寨房屋掩映在古树古茶林之中的景象,只能永远“活”在照片里。

弹石路只铺到贺开村口,再往里曼弄老寨、曼弄新寨一路都是挖掘机、压路机在不停施工拓宽路面。一群孩子蹲在路边的土堆上玩耍,路过的车辆扬起漫天灰尘,我下车给孩子们分发带来的糖果,却惊讶地发现他们玩耍的土堆旁边横七竖八地躺着被连根挖起的古茶树和其他杂木,顺着挖机开过的方向望去,道路两侧都有被推倒的古茶树和杂木,有的已被黄灰掩埋。很显然原来茶树生长的位置正好在拓宽路面的范围之内,修建5A级景区道路是先决条件,如果修建房屋移栽古茶树算是尽人事听天命的话,那么对茶树没有任何挽救措施的修路,就等同于直接宣判死刑。

之前有看过贺开古茶山拉祜文化旅游区一期项目获得正式立项的报道,《贺开拉祜古茶文化园保护与发展规划》将贺开拉祜古茶庄园定位为:普洱茶寻根溯源和文化体验圣地,世界知名的普洱古树茶原生聚落博物馆,把贺开古茶山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拉祜文化展示与传承地、世界古茶文化传承的代表项目及云南古茶保护的示范性项目。古茶文化园保护与发展的规划是美好的,但面对路边成片的不可再生的古树茶因发展而“献身”,不免让人有未开先毁的质疑,如何巧妙维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制约与协调,或许是比开发更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到贺开古茶园保护与培训站已是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缓缓泻下笼罩着整座茶山,想起所见种种与这般美景对比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终于明白小茶童为何面露难色,要我先填饱肚子再上山,溜完茶山实在没什么胃口。在保护站的聚仙楼喝上几泡正宗的曼迈古树茶,听着盛夏虫鸣,躺在帐篷里枕着星空入眠,这返璞归真的宁静与美好平复了我复杂的心情。

清晨,我坐在高处望着寨子里炊烟袅袅,听着鸡鸣狗叫,一边搂着我身旁的狼犬丽丽,一边满足地啃着版纳小玉米。想起我头一天还在机场路上打不到车,拎着行李走了一公里的悲惨经历,瞬间幸福感爆棚。突然,这份宁静被嘈杂的汽车轰鸣声打破,杂乱的脚步声和交谈声渐渐靠近,保护站的后门聚集了很多人,听口音一定又是来茶山朝圣的大部队,我特意数了数一共5辆大巴,车上没有标示来自那一家茶企业。

乌泱泱的人群涌进茶林里,拍照、交谈、尝鲜叶……我好奇地走到一哥们旁边套近乎,原来他们都是某茶企的经销商大多来自东北。这时,一只空的矿泉水瓶子扔到我脚下,一位年轻的男子焦急地问我,“姑娘,最近的卫生间在哪里?”,“帅哥瓶子不能乱扔,这里满山遍野都是卫生间,‘唱山歌喽’。”他愣了一下,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朝山坡下走去,可瓶子还躺我脚边。“姑娘,请问茶树在哪里啊?”我诧异看着东北哥们回答道,“满山都是茶树啊,你身旁不就有一棵吗?”,另一位又问,“这就是茶树啊,我们喝的普洱茶就是这树上的叶子?”我点点头,他大呼到“喂,大伙周围的都是茶树,普洱茶就从这树上来的。”话完,七位茶友集体来到树前拍照留念,顺便摘了几片树叶做纪念。

等人潮退去,空旷平缓的山坡上,茶林里满是垃圾,这不禁让我产生怀疑,来茶山朝圣的人群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爱茶、懂茶、用心学茶的人。就算来茶山的都是刚入门的普洱茶爱好者,组织方是否有义务向大家介绍茶区最基本的情况,如果千里迢迢的茶山朝圣之旅,成为到此一游的“中国式旅游”,那么“朝圣”还具有多少意义?无可否认茶山朝圣热,在无形中带动了茶区经济,改善了原住民的生活条件。但是,如果不懂得保护,破坏了原住民的生存环境,茶山朝圣给原住民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普洱茶生茶冲泡方法(以贺开古树为例)


——以2015年西双版纳贺开古树茶为例,教你普洱茶生茶的冲泡方法。

贺开古茶园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古茶园面积近9000亩,是云南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茶园之一。

贺开是人与茶树和谐生存的典范,当地拉祜族已经在贺开生活了20多代,世代与茶为生,相依相伴,素有“人在寨中居,寨在茶园兴,茶园天地生”的美誉和原生态风貌。

冲泡流程:

【备器】150ml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烧水壶。

【备茶】贺开7克,口味较轻的茶友也可投茶6.5克。

通常,用120ml的盖碗泡茶,投茶量为6克左右;150ml的盖碗,投茶7克左右;250ml的盖碗,投茶9-10克左右。

【冲泡】春茶较为娇嫩,冲泡水温不宜过高,应控制在93℃—96℃之间。

①温杯:将沸水注入中号白瓷盖碗、品茗杯、公道杯中润洗一遍。

②投茶:将备好的7克《贺开》投到150毫升的白瓷盖碗中。

③洗茶:将92℃的热水注入盛有茶叶的白瓷盖碗中,润茶一次,出汤即入即出。

1-4泡,水温为93℃,高扬旋转注水,出汤即入即出,不可闷泡。

5-8泡,水温为96℃,高扬定点注水,每泡闷茶10-20秒后出汤。

8泡以后,水温为96℃以上,低冲定点注水,每泡闷茶30秒至1分钟后出汤。

的此款古树春茶《贺开》,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汤质饱满,滋味稳定,层次丰富,加尾水可泡至16泡左右。

12泡后,每泡可闷茶1分钟以上。

④分杯: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即可品饮茶汤。

【静心品茗】整个冲泡过程,《贺开》汤质淳滑,木香流动,滋味饱满,茶风沉稳厚重。

茶汤首泡即显喉韵,且越往后喉韵越强。6泡时,茶韵深喉,舌底涌泉;7泡时口腔空旷,冰糖韵明显,生津迅猛;8泡时,茶汤入喉即化,喉韵开阔顺滑,冰糖韵特显,茶汤喝时甜,喝后喉头更甜,滋味甜到心里。

布朗山贺开普洱茶的评价


普洱茶因地处云南普洱而得此名,对普洱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有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那你对这些茶山了解多少呢?

下面给大家介绍布朗山贺开普洱茶,希望大家对布朗山贺开普洱茶得到更多的了解,仅供参考。

贺开古树茶在布朗山系中算仅次于老班章的名茶,在老班章没有出名以前,茶友提到布朗山的茶都以贺开古树毛料为最多,由于它不像老班章一样有特点,逐渐退居二线,但如果讲性价比,贺开古树也是值得推荐的。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距离勐海县城约30公里,从曼囡寨进入茶山就看到古老的茶树一棵接着一棵,粗壮而健硕,茶树周围不见多余的杂草,查阅以往的图片资料进行对比,可以知道这几年来当地村民管理得很用心。贺开的古树主要分布在曼弄新寨、曼弄老寨、曼迈、邦盆老寨几个寨子里,从图片就可以看到,是茶树包围了寨子,寨子滋润了茶山。

拉祜族是这里的原著居民,他们不像僾尼族般开放热情,也是这一原因,他们居住在高高的山上,与森林为伴,安静的植下茶树,并一直默默守护着,代代相传。日出上山采茶,日落上床休息,这已经成为拉祜族的民族习惯,我们上山的时候正是日出不久,遇到了采茶的老人。贺开茶的特征是: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布朗山是一条很大的山脉,如果要算出寨子,多着了。在这里重点介绍贺开,班盆,老曼娥,老班章也算,就分开来讲吧~~布朗山的茶一个字,“够味”,茶味很足。但特点就似乎不明显了,有人说味正,有人说气足,这些论点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首先一点要保证是古树茶,如果是小树就不在讨论范围。

贺开古树处在一个中值,不像老曼娥的苦,没有老班章的霸,算是各取所长,如果细品下来,是一款非常好的茶,因为可接受度和性价比很高。老曼娥的苦不是普通茶友能接受的。贺开就容易多了,从这两年的经验表明,是值得推崇。在老班章不出名时,很多人叫布朗茶,大部分毛料来自于贺开山,只是它的特点没有老班章鲜明,逐渐退居二线。但如果是春茶的贺开古树,香气依旧,味也有布朗山系的特点,最主要是价格方面很公道。如果研究它的后期陈化,它的口感远远高于“班盆”茶。

贺开古茶区之广别老寨


广别老寨属于贺开茶山,海拔1600米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得非常好,也是古茶资源比较丰富的寨子之一,但是广别老寨一直默默无名,被淹没在群星灿烂的布朗山系之中。近年来,广别老寨因其茶具有“妖性”而为广大茶友所知,开始声名雀起,甚至被一些茶友推崇备至,奉若神明。有人说,广别老寨虽属布朗山系,茶友称之为妖茶,指的是变化和口感;布朗山系的茶口感普遍偏重,而广别则偏甜。换言之,在一堆纯爷们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窍窕深致、娉婷生姿、顾盼有情的美女,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广别老寨的茶并非惊艳一类,而属典雅高贵一类,是气质型茶品,滋味甘醇,气韵馨逸,很耐寻味。此外,广别老寨之“近妖”,可能还与其特殊的香气有关,以2011年头春的这款大树茶为例,茶汤香气并不浓郁,空杯挂香,也显蜜香,与布朗山系其它寨子的茶并没有太大区别,这可能是茶汤香气并不太强,所以它的独特性不鲜明,但是闻这个茶的叶底时,其香的独特性就很突显了,那确实是带有一点荒山野岭之“妖气”滴。有很多茶友的品味很细微很传神,可以将广别老寨之茶水路特有的细腻变化区分得非常明晰,令人无限神往。以这款大树茶为例,其水路确实很细腻,其间的微妙变化真的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实际上,广别老寨之水路富于细致变化是与其稳定性与耐泡程度紧密相关的,有的茶闷泡之后,茶汤一入口舌头就会被僵住,无论回甘多么迅猛,其苦涩一时都很难化掉,而这个茶不会,长时间闷泡之后,其滋味还是那么的迷人,甘醇怡爽,熨贴至极,可见茶性稳定,慢工出细活,细水长流,很耐泡,很耐品味。在勐海县勐混镇,有一著名的勐海六大茶山之一——贺开古茶山,属怒江山脉南延余脉,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东接帕沙古茶山,南接布朗山,北连南糯古茶山,有贺开、曼蚌两个村委会,海拨在1400米—1800米之间。而在这片片相连原生态古茶园差不多有万亩,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效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茶山之一;大大小小的茶树一棵接着一棵,每一株都绽露出精神抖擞的态势。贺开古茶区涵盖的范围包括曼迈、曼囡、曼弄老寨、曼弄新寨、邦盆老寨、广别老寨等七个村寨,其中又以广别老寨的茶区最令世人关注。广别老寨一直默默无名,被淹没在群星灿烂的布朗山系之中。近年来,广别老寨因其茶具有“妖性”而为广大茶友所知,开始声名雀起,甚至被一些茶友推崇备至,奉若神明。有人说,广别老寨虽属布朗山系,茶友称之为妖茶,指的是变化和口感;布朗山系的茶口感普遍偏重,而广别则偏甜。换言之,在一堆纯爷们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窍窕深致、娉婷生姿、顾盼有情的美女,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广别老寨的茶并非惊艳一类,而属典雅高贵一类,是气质型茶品,滋味甘醇,气韵馨逸,很耐寻味。目前,在广别老寨的旧址已经没有房屋了,只有即将腐烂的竹篱以及矮小的茅草工寮,以及石块叠砌的屋基,而令人为之精神的却是不远的山上还保留着一大片古茶园。隶属于曼蚌村委会下的广别老寨,位于贺开古茶山区的偏远山中,过去民众生活相当原始,也十分艰苦,交通不便,设备落后,得不到温饱。

贺开、布朗山产区的普洱茶评价


贺开古树山的茶茶在布朗山系中算仅次于老班章的名茶,在老班章没有出名以前,茶友提到布朗山的茶都以贺开古树毛料为最多,由于它不像老班章一样有特点,逐渐退居二线,但如果讲性价比,贺开古树也是值得推荐。布朗山的茶一个字,“够味”,茶味很足。但特点就似乎不明显了,有人说味正,有人说气足,这些论点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首先一点要保证是古树茶,如果是小树就不在讨论范围。贺开古树处在一个中值,不像老曼娥的苦,没有老班章的霸,算是各取所长,如果细品下来,是一款非常好的茶,因为可接受度和性价比很高。老曼娥的苦不是普通茶友能接受的。贺开就容易多了,从这两年的经验表明,是值得推崇。

在老班章不出名时,很多人叫布朗茶,大部分毛料来自于贺开山,只是它的特点没有老班章鲜明,逐渐退居二线。但如果是春茶的贺开古树,香气依旧,味也有布朗山系的特点,最主要是价格方面很公道。如果研究它的后期陈化,它的口感远远高于“班盆”茶。

茶山行:走进勐海贺开古茶园观少数民族茶农祭茶、采茶


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南部,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古茶山属于勐混镇行政区,怒江山脉南延余脉部,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西面腑望勐混坝子,东接帕沙茶山并邻近拉达勐水库,南接布朗山茶山,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现有连片古茶园近万亩,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拉祜族聚居地,这些拉祜族寨子都有古茶园(但贺开的拉祜人说最早在贺开种茶的是布朗族)。

茶山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土壤多为红壤,茶山区域植被较丰富,生长着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等杂木树和飞机草等多种植物,形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古茶树古茶园连成一片,均为普洱茶种,古茶树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滋味浓厚。

贺开古茶园分布于贺开村委会的7个村民小组(帮盆新寨、帮盆老寨、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广冈),有古茶树9100亩,其中曼弄新寨、曼弄老寨、曼迈村有连片面积最大古茶树的7200亩,并且与布朗山班章古茶园相连。

在海拔l600米的曼弄新、老寨交界处生长着10多株大茶树,被当地人称作为“茶王”的最大一株栽培型古茶树,基部围粗2.12米,最大干围1.72米,树高3.8米,自基部0.55米处有5叉分枝。树冠直径7.3米,树幅7.3×6.55米,发芽密,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三叶长5.6厘米,春茶开采期是3月中旬。属于普洱茶种,树龄达800年。据茶树的主人说最早听说这片茶园是从老班章等地引入茶籽栽种的,特点是茶树较高,叶片特大,节间长,叶尖。最高一株有9米,基部围1.25米,自基部0.45米处有2叉分枝。

贺开古茶园土壤为黄棕壤,古茶园集中连片。所在山体平均坡度30度以上,实际占地面积为9100多亩,古茶园总面积为7240亩。均为普洱茶种(C.assamlca)。古茶树平均基部围0.82米左右,树高平均在2.5米。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树木茂盛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还有生长在村民房前屋后,茶树长势旺盛,构成了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景观。

贺开古茶山普洱茶特点:乔木古树茶(生茶)条索稍长,茶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高纯,有轻微兰香感;口感稍苦涩;回甘快而持久;水性顺而饱满,茶气醇厚、层次丰富,杯底香高而持久,耐泡度高。

以贺开古茶园6个自然村为生态的绿色深度旅游景点,通过对贺开整体连片古茶园的保护性开发及猎虎的民族—拉祜族风情、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的开发,建设必要的旅游接待设施,让游客体验茶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美景,感受古茶文化的深远和厚重。贺开仿佛是天然的古茶树公园,蓝天绿树之下是一片天然的绿草地,一切浑然天成。走近每一棵茶树仔细观看,茶树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苔藓,苔藓留住了水分,其上又长出蕨类、兰花等几种附生植物,每一棵茶树就是一个独立小小的生态系统呢!

布朗山贺开茶区的普洱茶评价


贺开古树山的茶在布朗山系中算仅次于老班章的名茶,在老班章没有出名以前,茶友提到布朗山的茶都以贺开古树毛料为最多,由于它不像老班章一样有特点,逐渐退居二线,但如果讲性价比,贺开古树也是值得推荐。

布朗山是一条很大的山脉,如果要算出寨子,很多。在这里重点给大家讲讲贺开,班盆,老曼娥,老班章吧!

布朗山的茶一个字,“够味”,茶味很足。但特点就似乎不明显了,有人说味正,有人说气足,这些论点应该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首先一点要保证是古树茶,如果是小树就不在讨论范围。贺开古树处在一个中值,不像老曼娥的苦,没有老班章的霸,算是各取所长,如果细品下来,是一款非常好的茶,因为可接受度和性价比很高。老曼娥的苦不是普通茶友能接受的。贺开就容易多了,从这两年的经验表明,是值得推崇。

在老班章不出名时,很多人叫布朗茶,大部分毛料来自于贺开山,只是它的特点没有老班章鲜明,逐渐退居二线。但如果是春茶的贺开古树,香气依旧,味也有布朗山系的特点,最主要是价格方面很公道。如果研究它的后期陈化,它的口感远远高于“班盆”茶。

临沧永德十二古茶园:大山乡玉华古茶园古树普洱茶特点


地理位置:玉华行政村隶属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大山乡(有资料也称:玉化),地处大山乡西边,距大山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67公里。东邻大山,南毗纸厂,西接明朗,北与勐汞接壤。辖玉泉寺、龙塘沟、设腰山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73户,有乡村人口3721人,其中农业人口3721人,劳动力223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88人。

人文特征:茶叶种植在永德历史悠久,永德主要有22个民族,其中古老的彝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拉祜族的祖先都是与茶息息相关的民族,今天的永德有23万茶农,形成了乡乡有茶、人人涉茶的盛况。茶树资源丰富,具有世界上一流的最适宜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

茶园介绍:玉华古茶园;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约为2213亩,该茶园海拔为1900米,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16度。与党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距今约有70年的历史。叶长椭圆型,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质柔软。

滋味描述:汤色黄而通透,滋味纯正,茶味韵厚、饱满,回甜好,茶气霸气,口感顺滑,苦涩轻,有很明显的大树茶的特点。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贺开古茶园普洱茶的特点》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