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种白茶树。
大叶种茶树和特大叶种茶树知识你了解多少?云南的茶山很多,生产的茶叶各有不同,稍后我们一起了解吧!!1、勐库大叶种: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公弄村,主要分布在临沧市境内。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30米,树幅3~12米,叶特大,叶形椭圆、长椭圆或呈卵圆,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叶面强度隆起,叶质柔软肥厚,部分革质。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张显,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21.4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2、凤庆大叶种: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凤山镇等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太华茶”。主要分布在凤庆、昌宁等滇西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润,叶面隆起,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嫩芽绿色,满披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90克,较勐库大叶种轻,没有勐库种肥壮。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咖啡碱3.2%,儿茶素总量13.4%。故成品茶条秀毫显,鲜爽度优于勐库种,但收敛性(茶气)强而弱于勐库茶,滋味浓而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3、勐海大叶种: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等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等滇南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2~20米,树幅1.8~5.2米,树姿直立或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富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质柔软肥厚。嫩芽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4、南糯山大叶茶: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为当地主要栽培品种,是世界公认的“南糯山茶树王”的后代。大叶,椭圆形,叶面微隆起,叶色绿而有光泽,叶尖渐尖,叶背和叶脉有毛,叶柄多毛。幼嫩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48.7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1%,茶多酚31.9%,咖啡碱4.1%,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5、景谷大白茶: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于思茅市景谷县民乐乡苦竹山。植株较高,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5米,树幅3.9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咖啡碱5.2%,儿茶素总量15,3%,水浸出物46.7%。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强甘甜,该品种是上世纪我国晒青毛茶国家标准样制作的指定品种,能比较全面的代表云南大叶种茶树原料的风格特点,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6、邦东大叶茶:亦称“邦东大黑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邦东乡曼岗村。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9.3米,树幅7.8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18.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28.3%,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8.5%,水浸出物49.4%。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7、冰岛长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冰岛是今临沧市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勐库大叶茶种就是从这里向外传播的。冰岛长叶茶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4.6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稍黄,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37.6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4%,茶多酚35.1%,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16.7%,水浸出物48.1%。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8、漭水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乡黄家寨。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5—9米,树幅4.0—5.5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4.9%,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26.7%,水浸出物50.0%。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9、易武大叶茶:又被称为“易武绿芽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嫩茎稍红,披毛。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平,叶质厚。嫩芽绿而带紫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29.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1.0%,咖啡碱5.1%,儿茶素总量24.8%,水浸出物48.5%。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滑,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0、小古德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大理市南涧县新政乡小古德茶场。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5.3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厚脆。嫩芽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90.0克。春茶一芽--D十含氨基酸1.3%,茶多酚32.1%,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26.7%,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1、田大叶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保山市腾冲县团田乡(腾冲是云南较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方,种植茶树的历史悠久)。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2—9米,树幅1.3~5.0米,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叶大,叶形椭圆或卵圆。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较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6克,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4%,茶多酚33.0%,咖啡碱5.0%,儿茶素总量22.8%,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与该品种风格较近似的还有“腾冲浦川大折浪茶”、“腾冲文家塘大口搽”等。
12、云抗10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50号(GSCT50)”。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南糯山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择育种育成。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低而密,叶大,叶形椭圆。叶色黄绿,叶面隆起,叶质较厚软,叶身内折,叶边缘微波浪状。嫩芽肥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20.0克,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5.0%,咖啡碱4.6%,儿茶素总量13.6%,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乃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3、云抗14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51号(GSCT51)”,来源同“云抗10号”。树姿披张,分枝低而密,叶大,稍向上斜状着生。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富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质较厚软,叶身稍背卷,叶边缘微波浪状。嫩芽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目芽重165.0克,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茶多酚36.1%,咖啡碱4.8%,儿茶素总量14.6%,茶气较强,滋味浓强,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14、云抗37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1995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勐库大叶种中采用系统选择育种育成。树姿开张,分枝密,叶大,稍向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色黄绿,叶面隆起,叶质较厚软。嫩芽肥壮,黄绿色,多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83.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4%,茶多酚39.3%,儿茶素总量16.3%。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
15、云抗43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86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来源同“云抗10号”。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稍向上斜状着生。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边缘微波浪状。叶质较厚软。嫩芽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47.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5.6%,咖啡碱4.2%,儿茶素总量12.3%。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
16、长叶白毫: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1986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来源同“云抗10号”。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叶质厚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54.0克,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1%,茶多酚34.8%,叻0啡碱5.1%,儿茶素总量12,5%。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
17、云选9号: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95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来源同“云抗37号”,勐库种后裔。树姿开张,分枝较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色黄绿,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213.0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8.2%,咖啡碱4.8%,儿茶素总量16.1%。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
18、云梅: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1992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由思茅茶树良种场采用单株选择育种的方法育成。叶形长椭圆。叶色淡绿,叶面隆起,叶质柔软。嫩芽肥壮,茸毛多。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27.0%,咖啡碱4.7%,儿茶素总量14.2%。茶气较强,滋味浓而甘甜。
19、云瑰:属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1992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省级良种,来源同“云梅”。树姿开张,叶色深绿,叶背多短茸毛,叶缘锯齿深。嫩芽肥壮。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8%,茶多酚34.1%,咖啡碱4.3%,儿茶素总量19.0%。茶气较强,滋味浓而甘甜。
cy316.COM编辑推荐
乔木大叶种茶树为云南独有
这与云南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生物多样性有直接性的关系。我们知道,地理、气候与生物有着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它更多体现为自然的因素,非人力因素能够替代。人类长期的活动经验证明,一个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必然伴随着好的气候条件,并促成生物的多样性;反之,一个恶劣的地理环境也一定具有极差的气候条件,其生物的稀缺性也是必然。
云南的茶树与其它植物的交叉存在,不仅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更典型地表现在它的异花授粉上。乔木大叶种茶树在其长期的天然杂交中,直接导致了茶树的群体(野生或栽培)其外观的高大与肥硕,并多区域、成片状存在。其区域内已经形成了复杂的遗传性与多样性。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
虽然在中国大陆其它地方(如湖南、广西、海南等)也存在大叶种的茶树,但能经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认证”的古茶树几乎没有,存在最多的也就是“百年沧桑”。其茶树的外部形态与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树也表现不同。茶叶的内含物质就差别更大。
云南大叶种茶树有哪些品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生长在云南的、叶面积(叶长X叶宽X0.7)≥40~60平方厘米之间的茶树品种的统称,简称“云大种”。
它是我国1984年11月首批认定通过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被全国广泛推广种植,其后裔(含以云大种为育种材料的后代)遍布我果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
普洱茶有严格的地理标识,必须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只有这样的茶才能叫做普洱茶,那云南大叶种有哪些品种呢?普洱茶有新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而每座茶山因地理位置、水分、土壤成分、气候等因素,所产出的茶叶品质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茶树受这些因素影响,生长的就不一样,从而导致普洱茶原材料就没相同,后就直接影响普洱茶品质。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
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
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
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
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近几年来,云南出现诸多云南大叶群体种的后代,如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香归”(注:香港回归之意)系列、凤庆茶科所选育的清水系列、凤选系列,它们是“凤庆种”、“勐库种”的后裔。从育种程序上说,它们目前只属于优良的育种材料,尚不能称之为“品种”,若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对比试验,并达到一定推广面积后,有望上升为云南大叶种的、新的优良品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品种及分布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
“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冲、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
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
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O号、云抗14号;
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
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
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此外,近几年来,云南出现诸多云南大叶群体种的后代,如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香归”(注:香港回归之意)系列、凤庆茶科所选育的清水系列、凤选系列,它们是“凤庆种”、“勐库种”的后裔。从育种程序上说,它们目前只属于优良的育种材料,尚不能称之为“品种”,若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对比试验,并达到一定推广面积后,有望上升为云南大叶种的、新的优良品种。
乔木大叶种茶树基因组的破译
我们在研究普洱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云南的乔木大叶种与福建的中叶种、江浙的小叶种有什么区别,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哪里?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四川的茶学专家问我:“我用四川的小叶种按照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做出的茶算不算普洱茶?”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回答呢?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围绕两方面的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大叶种茶树的叶片与中小叶种的叶片结构不同。中小叶种栅栏组织含有2—3层细胞,海绵组织较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为1:2。这就决定了其色素与类脂含量高,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适合绿茶选料的要求(色绿、香高、味醇)。
大叶种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只有一层细胞,海绵组织较厚,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为1:1。其叶绿素与类脂含量较低,但多酚类含量较高,满足普洱茶后发酵的要求。因此,我们看到绿茶一般都呈翠绿色,普洱茶都呈灰黑色。
第二,大叶种茶树叶片内含的次生化学物质较高,我们讲的次生化学物质实际上就是茶叶内含的活性物质。这里头也有两个问题,什么原因造成了它的活性物质高?一是大叶种茶树喜潮湿性,这种潮湿性造成大叶种茶叶本身的苹果酸、醋酸、乳酸含量比较高。可能刚做出的生饼经常有种发酸的感觉,我们做了大量的化学比对,我个人认为这种酸,在后期的转化功能非常强。二是耐低温性,大家知道云南的茶园早晚和午间的温差非常大,造成大叶种次生物质的含量呈一个累积的过程,比如说像甘油三梨醇、甘露醇、白藜芦醇都在富积与增加,温差急剧的变化造成的物质累积含量要高于中小叶种。
这里顺便讲一个题外的话,我刚讲到白藜芦醇这个物质,就在本月初,在澳大利亚的悉尼,由牛津、哈佛召开了一个世界顶级的生物学大会,会上牛津、哈佛的科学家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说十年内要造出一款延长人体寿命的新药,这个药的发明意义是什么?它能使人体的干细胞进行自我修复。科学家认为一旦这款新药投入临床,能够使人类的寿命延长到150岁。这款新药的基础物质是什么?就是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这种东西来源于哪呢?在葡萄籽里。但是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们的报告,他们提的白藜芦醇全部都是从红酒中提取出来的,与发酵有关系。
那么红酒与普洱茶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物质,就是儿茶素。也就是说红酒中有白藜芦醇,普洱茶中也有白藜芦醇。那么为什么欧美的学者只提红酒,而不提普洱茶呢?原因只有一个,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普洱茶。
完成乔木大叶种茶树的基因组的破译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一是填补普洱茶基础科学的一项空白。
二是基因组是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它的发现与破译对未来的茶树育种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有着极高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未来的生物制药提供了广阔的“药源”基础。
三是对云南特定茶区的乔木大叶种茶进行RNA测定。可实现以试剂检测各区域茶料的方法,改变现有单纯的感官审评。
这里我多说几句,大家知道云南自古就有一山一茶,一茶一味的说法。所谓“一味”,就是说它里面有一种特定的内含物质。我们现在的鉴别办法基本是感官审评,单凭眼看嘴尝,说这个是易武的料,这是景迈的料,完全是靠经验,但这种经验又因为人体的差异有很多的缺陷。毕竟嘴不能代替仪器。那么,我们现在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将它检测出来呢?有,比如说可以用同位素的方法,但是成本非常高、周期非常长。如果基因组测序的工作结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RNA的手段找出不同茶区差异性物质,然后根据这种物质设计一种显色剂,马上就显示出来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便的。
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哪些地区?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和滇东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年积温4000到7500“C,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2)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C,年积温5069.2~7629.0℃,极端最低温度-0.5~一5.5℃,极端最高温度31.5~41℃,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发育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有哪些?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
“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云南各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198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1987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国家级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梅、云瑰、矮丰等;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验收的省级良种主要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0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浅谈茶树鲜叶头春与二春
茶树,是一种常年绿的植物,不论春夏秋冬,哪一个季节,都有绿叶生发,只是发新芽的日期和其他植物是相同的,首发是春天。而采摘的时限里,春季也是最好的。
其次是夏茶,与秋茶,在云南因为干旱,很多地方的头春发叶时间不同,我们以大众的时间来进行一个界定。
头春:三月中旬到四月上旬
二春:四月上旬到四月下旬
尾春: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
夏茶:五月中旬
秋茶:九月中旬
从这一个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出来,春茶头春,二春,尾春间隔的时间是最短的,秋茶到春茶,却又是最长的,在鲜叶生发,采下后,茶树需要吸收养分与水分,从土壤到树根,再分散到枝芽。而头春间隔时间最长,一方面茶树生发的时间加长,从土壤摄取养分的时间增长,叶片的养分就高,从而也就决定了茶叶品质。
二春茶,虽也是春茶,但是品质却低头春很多,时间相隔不到一月,采摘完的鲜叶再次生发,养分物质少于头春,鲜叶发出不过是茶树的自然生长所需,所以头春和二春,在品质上还是会有区别。
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区别
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而普洱茶有明确的地理标识,由普洱茶区生产的茶,必须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才能称之为普洱茶。但普洱茶树按叶形大小分,有大叶种和小叶种,那普洱茶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区别是怎样的呢?
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
大叶种: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
小叶种:叶形椭圆,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
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习惯上将叶片面积在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小叶种,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特大叶种,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云南大叶种与小叶种在内含物含量上、口感滋味上、耐泡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叶种优于小叶种。在普洱茶原产区的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中大叶种、小叶种并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娜卡、困鹿山、黄草坝等。
对于普洱茶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区别就介绍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普洱生茶与熟茶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发酵,生茶未经发酵因此刺激性较大,胃不好的茶友千万不要饮用或是少饮用;熟茶有暖胃与养胃的功效,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此茶进行品饮。
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区分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而普洱茶有明确的地理标识,由普洱茶区生产的茶,必须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才能称之为普洱茶。但普洱茶树按叶形大小分,有大叶种和小叶种,那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区分是什么样的呢!
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
大叶种: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
小叶种:叶形椭圆,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
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习惯上将叶片面积在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小叶种,20~40平方厘米的称中叶种,40~60平方厘米的称大叶种,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特大叶种,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云南大叶种与小叶种在内含物含量上、口感滋味上、耐泡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叶种优于小叶种。在普洱茶原产区的古茶园中有多个古茶园中大叶种、小叶种并存,例如倚邦、莽枝、革登、娜卡、困鹿山、黄草坝等。
对于普洱茶大叶种和小叶种的区分就介绍到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普洱生茶与熟茶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发酵,生茶未经发酵因此刺激性较大,胃不好的茶友千万不要饮用或是少饮用;熟茶有暖胃与养胃的功效,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此茶进行品饮。
大叶种乔木茶和灌木茶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又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在千百万年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演化和天然杂交,品种性状和特必,不断产生变异与进化,无论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都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变异。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及其变异情况。
茶树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驯化和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茶树选种活动,古时就已开始。据记载,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菱,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随着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创新,以及人们的辛勤培育,茶树品种更是层出不穷。
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近二十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一百余个。在西南、东南茶区,还蕴藏着许多性状奇特的野生大茶树和茶种的近缘植物。通过调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栽培品种的性状和特性,也有了基本了解。在已有性状资料的品种中,如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以南,东经98。以东,在这个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我们祚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种的一些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除了生态条件影响外,与人们栽培利用方式也有关系。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茶成大树,枝叶粗大。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型最突出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随着近代的利用和推广,不仅在云南省西南部大面积种植,而且分布到广东、广西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经多年引种实践,除四川盆地外,云南大叶种在北纬25度以南茶区推广,较有成效。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较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随着茶树良种的推广,这类茶树品种的分布,有很大扩大。例如,著名的福鼎大白茶,几乎在全国茶区都有分布。
灌木类型的茶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就,其中著名的祁门种、鸠坑种、湄潭苔茶等,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这类茶树品种资源适应性强,受温度、湿度和地势等生态条件约束性较小,地理分布区较为广泛。
除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外,野生大茶树和茶种近缘野生植物,分布也很广,在西南、华南甚至华东地区都有发掘,如著名的云南南糯山大茶树、大黑山大茶树、贵州赤水大茶树、四川宜宾大茶树等。这些野生茶树资源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由此可见,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世界上各种茶树类型,我国应有尽有。这些十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祖国茶叶秤积累了珍贵的宝藏,对世界茶中生产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1、茶树品种的基本性状
在生产栽培的茶树品种中,就全国茶区而言,灌木类型占多数,但小乔木和乔木类型的品种也很丰富。特别是在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类型的品种栽培面积较大。在云南、广东、广西等茶区,乔木类型的云南大叶种,则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上。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性极差。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这类品种分布于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制红茶,品质上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
灌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低矮,分枝部位低,从基部分枝,无明显主干,分枝密。叶片小,80%的品种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下,最小者不及3百米最大者亦在14厘米以下。结实率高,抗逆性强。芽中地氨基氮含量高。地理分布广,茶类适制性亦较广。
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则介乎灌木乔木类型之间,区域适应性和茶类适制性亦较广。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摘其幼嫩新梢,作为制茶原料。因此,茶树的长相、叶和芽的性状、芽的萌发和生长特性,以及新梢的性状,也就成为研究茶树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
任何茶树品种,都存在着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的区别,在这三个性状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不同的茶树品种,在经济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
2、茶树品种分类
根据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百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1)特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
(2)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
(3)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
(4)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根据我们在杭州对全国主要茶树品种营养芽物候学的观察结果,将第三级分类系统作如下划分:
1、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2、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3、迟芽种发芽期迟,关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差异云南大叶种茶有什么独特之处?
1、外形差异
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
大叶种角质层厚度为2—4μm,叶大柔软,且叶面的革质层则比较薄;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μm。
2、结构差异
大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100片层,光台速率较高,细胞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
小叶种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
3、芽叶重差异
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4、耐泡性差异
相比之下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大叶种比小叶种茶更经久耐泡;大叶种与小叶种的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大的叶种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而小叶种相比之下成分较少一点,滋味淡薄些,但香气更高扬。
云南大叶种与小叶种怎么区分?
2008年国家标准的出台明确了普洱茶的概念,即普洱茶(Puer tea)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按普洱茶传统与创新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熟茶)两大类型。
事实上,普洱茶树按叶形大小分,还有大叶种和小叶种。具体说来,大叶种特点为叶形椭圆,叶尾大,主脉明显,分脉密集而清晰,叶子背面绒毛披覆,叶边锯明显。小叶种特点叶形椭圆,叶片较薄,两齿间距离密集,叶子背面绒毛少而稀,几乎是对称行芽尖。在茶种分类上,有一种根据茶叶叶片面积划分的方法:叶面积大于50cm2的属特大叶;叶面积在28-50cm2之间的属大叶;叶面积在14-28cm2之间的为中叶;叶面积小于14cm2的为小叶。其中:叶面积(cm2)=叶长(cm)×叶宽(cm)×0.7(系数)。
当然,这种划分仅从叶面积来划,没考虑其植物学的其他因素,如果考虑到茶种、茶叶内含物质、茶树变异等因素,中叶种主要是大小叶种的变异,特大叶种应属于大叶种。大叶种是云南特有种,小叶种则分布较广。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大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大于小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说明大叶种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小叶种儿茶素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致使大叶种儿茶素的抗氧化效果强于小叶种儿茶素。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主要理化成分之一。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甜,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且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络合物提高茶汤鲜爽度,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不同茶树品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不同。
按叶片大小分析茶多酚含量呈大叶>中叶>小叶规律,氨基酸含量呈中叶>小叶>大叶规律,咖啡碱含量则呈大叶>小叶>中叶规律。这些成分与品种的关系对茶类的加工有指导意义。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浅谈大叶种茶树和特大叶种茶树知识》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浅谈大叶种茶树和特大叶种茶树知识》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大种白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