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 : 2020-11-19
绿茶利用 花茶植物 茶叶行业前景

绿茶利用。

现在越来越重视有关合理利用生态的新方法来有效控制害虫的研究,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易分解且分解产物对环境无损害的生物农药是目前的热点,从生物中提取、分离新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途径。“植物源农药”实际上就是利用天然中草药经过筛选配方而研制成的一种“生物农药”,与环境和谐度高。其主要特点为:(1)植物源农药对人畜安全;(2)在自然环境下易分解,残留量低;(3)是天然的混配复剂,对害虫有拒食、忌避、抑制生长发育、控制种群等作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它的优势在于既能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又没有化学农药的诸多副作用。本文就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概况作简要综述,通过分析其优、缺点来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研究现状

1.杀虫植物资源研究

地球上植物农药十分丰富。《中国有毒植物》一书列入有毒植物1300多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杀虫(菌)作用或已被作为植物源农药利用。据1958年中国南方各省统计,被利用的植物农药达411种。《中国土农药志》一书共记述植物性农药220种,并定出了学名。据调查统计,中国作为农药的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和大戟科等30多科以上。

(1)楝科植物 楝科植物约52属1400种,中国约有15属64种。楝科植物杀虫剂应用较早,其中印楝(Azadirachtaindica)、川楝(Meliatoosendan)和苦楝(Meliaazedacach)是该科中主要的杀虫植物。印楝是世界上公认的理想杀虫植物,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种核和叶中。从其种子中已分离、鉴定出数十种柠檬素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印楝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扰乱昆虫内分泌系统,影响促前胸腺激素(PTTH)的合成与释放,减低前胸腺对PTTH的感应而造成20-羟基蜕皮酮合成、分泌的不足,致使昆虫变态、发育受阻。自美国Vikwood公司最早开发出以印楝种核为原料的杀虫剂马格乐后,至今全世界已有近20个国家建立了印楝农药生产厂,并已有十几个产品投放市场,用于防治8目400余种害虫。在对药剂的速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印楝素乳油在环境保护和降低农药残留方面,具有化学合成农药无法代替的作用。

(2)除虫菊 除虫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杀虫植物,是一种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无害、能迅速杀灭害虫而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的高效天然杀虫剂。用其提取的天然菊酯油是生产高效低毒无公害生物农药和卫生杀虫剂的主要原料。

(3)鱼藤 鱼藤主要杀虫成分是鱼藤酮(Rotenone),对昆虫高毒而对人畜安全,它通过抑制昆虫体内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NAD+辅酶Ⅰ)与辅酶Q之间的生化过程来杀灭害虫,故害虫不易产生抗性。黄瑞论等(1956)试验得出“鱼藤酮对蚜虫的防治效能,比任何已知药剂大”的结论。鱼藤酮对烟蚜、小地老虎、烟盲蝽、烟蓟马等多种害虫有强力触杀作用,美中不足的是鱼藤酮易光解氧化,在作物上残留时间短。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报道,鱼藤根有效成分对植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

(4)卫矛科植物 卫矛科植物约有30属450种,中国有12属200种以上。该科植物的杀虫有效成分为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雷公藤和苦皮藤是该科中重要的杀虫植物。雷公藤(Tripteryiumwilfordii)的杀虫有效成分主要为wilfordine、wilforgine、wilfortrine、wiforzine及雷公藤碱,多存在于根皮之中。雷公藤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和忌避产卵等杀虫活性,且药效快,为其它一般植物性杀虫剂所不及。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根皮中,其次分布于叶中。苦皮藤对小菜蛾、粘虫、黄守瓜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

(5)杜鹃花科植物 杜鹃花科植物约50属1300余种,中国有14属700种。该科植物黄杜鹃(Rhodendron molle)在中国作为杀虫植物使用的历史较早。黄杜鹃(又称闹羊花)中有3种活性较高的物质:闹羊花素-Ⅲ(简称R-Ⅲ)、Kalmanol和Grayanotoxin-Ⅲ,其中以R-Ⅲ为主要杀虫有效成分。R-Ⅲ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在黄杜鹃的花、嫩叶、根、茎不同部位含量各异,以花中含量最高(0.20%)。闹羊花****对昆虫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用黄杜鹃可加工制作黄杜鹃粉剂和黄杜鹃水剂两种植物农药,可用于防治叶蝉、稻飞虱、蓟马、蚜虫、黄守瓜、盲蝽象、地老虎等害虫。

除上述植物外,近10多年来国内工作者还对瑞香科植物、柏科植物、黄花蒿、竹、夹竹桃、豆薯(地瓜、凉薯)、百部、毒藜、大黄、藜芦、苦参、银杏、番茄、苦木、白头翁、黄芩、辣椒等植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

2.活性成分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多种多样,从成分的化学分类角度看,几乎涵盖所有成分类别,主要包括:(1)生物碱:生物碱作为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最为重要,如烟碱、苦参碱、藜芦碱、雷公藤碱等。(2)氨基酸、蛋白质类:如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碱性蛋白、蛋白质类似物等。(3)萜类与挥发油(精油):除虫菊酯,雷公藤素甲、乙,雷公藤酮,香茅醛,柠檬醛,樟脑等。(4)三萜类与甾体类化合物:如川楝素、海葱糖苷等。(5)其它:糖甙类有异硫氰酸酯甙、硫甙芥子甙;黄酮类,如鱼藤酮等。

3.作用机理

(1)影响昆虫激素的代谢:如印楝素抗昆虫蜕皮激素,干扰昆虫蜕皮,导致昆虫产生形态上的缺陷;另外印楝素还可影响昆虫的交配及卵子的发育。(2)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如烟碱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上的乙酰胆碱烟碱型受体,使神经体持续激活,虫体持续痉挛,麻痹死亡;植物香油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3)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鱼藤酮是呼吸作用电子传递链中的Ⅰ位点抑制剂,从而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奈醌类物质作用于线粒体复合体,抑制呼吸作用。(4)影响昆虫的消化系统:植物蛋白酶抑制剂与昆虫肠道内的蛋白酶结合并抑制其活力,影响昆虫的消化功能;川楝素通过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而起作用。(5)影响离子通道:除虫菊酯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延长其开放时间,引起昆虫休克死亡,相同机理的尚有西藜芦生物碱、胡椒素、阿素宁、墙草碱等;鱼尼丁能与肌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结合,使钙离子进入肌细胞,很快引起细胞死亡,对特定种类昆虫的防治确实有效。(6)其它:油菜素内酯可以增强植物的抗性;苦豆子中的金雀花碱和苦豆碱对昆虫的同工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等。

4.作用方式

(1)胃毒作用 具有胃毒作用的植物源杀虫物质较多,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苦皮藤素V主要是破坏中肠肠壁细胞膜及细胞器膜;而川楝素则破坏中肠组织,阻断神经传导而导致害虫麻痹、昏迷、死亡。

(2)触杀作用 目前,具有触杀作用的植物源杀虫植物不多,主要有除虫菊、鱼藤、烟草等。研究认为,除虫菊中的除虫菊素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但其具体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有许多问题不清楚;鱼藤中的有效杀虫成分鱼藤酮主要作用于呼吸链中电子转移复合体Ⅰ;烟碱是烟草中的主要杀虫成分,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

(3)忌避和拒食作用 忌避主要是利用某些药剂(如茼蒿精油、菊蒿精油)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使昆虫感觉器官难以忍受而离去。拒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某些药剂(如印楝素、川楝素、R-m、脱氧鬼臼****等)抑制了昆虫的味觉功能而表现出拒食效应。

(4)麻醉作用 某些植物源杀虫物质对害虫具有特殊的麻醉作用。如雷公藤总碱对5龄菜青虫有很强的麻醉作用(麻醉中量ND50为2.29μg·g-1)。

(5)其它作用 除上述几种作用方式外,植物源杀虫剂还有其它生物活性。如砂地柏、黄花蒿等精油对害虫有熏杀作用,从喜树中分离出来的喜树碱具有极强的不育作用,还有一些植物精油对害虫具有引诱作用。

二、开发利用

从对植物性杀虫物质的简要概括中可看出,植物源杀虫剂作为一种天然杀虫剂类型具有以下优点:(1)对人畜低毒或无毒;(2)其本身即取之于自然,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利用,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循环,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附加的压力;(3)植物源杀虫剂中不乏一些作用方式、作用机理特殊的物质,对于目前害虫严重产生抗药性的局面可能有一定的缓解;(4)植物源杀虫剂资源丰富,据估计,当今世界至少有25万种不同的植物,而在化学性质上进行过调查研究的仅占10%,这说明进一步工作的回旋余地非常大;(5)植物质产品一般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害虫天敌比较安全,不会破坏自然生态防御系统。因此,在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竭力寻找新型杀虫剂而层层受阻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对植物性杀虫剂的开发和研究也就成了历史之必然。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即对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取后,直接加工成可利用的制剂。这种利用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发挥粗提物中各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而且投资少,开发周期短。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多,已开发出楝素乳油、苦皮藤乳油、鱼藤酮乳油、双素碱水剂、油酸烟碱等多种商品化制剂。二是间接利用,即研究活性物质的结构、作用机制、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进而人工模拟合成筛选,从中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制剂。间接利用是当前国外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盲点,也是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发展的方向。

植物源农药可以制成乳剂、粉剂单独使用或几种植物农药配合使用,也可以与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混配使用。到2000年止,中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品种28种,应用较多的为苦参碱(粉剂2种,水剂10种)、烟碱(含混剂,4种)、鱼藤酮(6种)、茶皂素、木烟碱、楝素乳油等。由于植物源农药对人畜毒性低,在环境中容易降解,基本上无明显的残毒问题。因此,首先应考虑将植物源农药应用于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生产以及城市绿化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三、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植物源农药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未得到很快发展?这主要是植物源农药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它的研发进程。众所周知,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是植物的一类或几类次生代谢物质,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土壤营养成分和周围生物群落等)的影响,因此稳定性不高。并且其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效果缓慢,给生产带来了困难。有人提出了一些解决植物源农药易分解失活的办法,有的用抗氧化剂如低浓度邻苯二酚、连苯三酚等避免阳光的作用;也可避光超低温保存。现使用得最多、最成功的是制成乳油。但乳油的加工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易污染环境,因此还须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开发无毒的剂型。为解决药效慢的问题,如今大量采用复配的办法,制成多种复配剂使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侯学文等提出将生物技术与植物性杀虫剂相结合的一些设想。但是植物性杀虫剂大多是结构复杂、在生物体内合成步骤繁多的有机化合物,从现阶段的基因工程技术来看,要想将它们的合成酶系全部转移至目标作物中让它们自己拥有合成植物性杀虫剂的能力,至少目前是不太现实的。现阶段转移少数基因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目前应集中研究蛋白质类的植物性杀虫剂,如蓖麻****、胰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及一些对害虫有忌避、毒杀的凝集素等,阐明它们的基因结构,以便人工合成或从杀虫植物中克隆这些基因,然后再将这些基因转入需保护的作物中,这样就可以用自然界自己的方式解决自身的问题。用昆虫细胞培养可以研究植物性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探讨其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哪一个位点,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LA)系统,可以查出植物性杀虫剂的受体,这样对设计混配及仿生合成新农药有极大的帮助。利用昆虫细胞培养尚可预测对植物性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及其抗性产生原因,从而在应用前采取相应措施,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

四、小结

近年来,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以直接利用为主、成本较高、作用缓慢、药物稳定性差等许多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源农药的优点,开发出在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的植物源农药制剂,尚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植物中活性成分结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研究;(2)发现先导化合物进而人工合成;(3)植物源农药剂型加工工艺与合理使用技术的研究。总而言之,中国植物资源丰富,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条件得天独厚。随着生物、信息、分离鉴定和仪器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将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精选阅读

茶多酚开发利用已成热点


(□《中国化工报》提供)

 茶多酚简称GTP,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因其化学结构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对人体保健极为有利,且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辐射等多项功能,作为医药和食品等的添加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茶多酚的应用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从茶叶中制备茶多酚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3类。

溶剂提取法。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产品收率为5%~10%,产品纯度为80%~98%。所用溶剂有丙酮、乙醚、甲醇、己烷及三氯甲烷等。该法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离子沉淀法。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其产品为食品和医药行业所不能接受。

柱分离制备法。已有报道的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1%,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贵,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有机溶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以上传统方法均普遍存在问题和弊端,产品无法在安全性、价格和纯度方面全部满足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行业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已有科研人员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得到了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又符合工业化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和产品颜色、产率、纯度诸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茶多酚更有效地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

茶多酚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有关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的利用途径已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油脂抗氧化作用:茶多酚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也优于VE,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用防止和延缓脂质的氧化或酸败。

色素保护作用:茶多酚可防止天然色素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褪色,据称其效果比VC高出20倍。

除臭剂:由于茶多酚对除甲硫醇臭味有良好效果,日本已利用其制成除臭口香糖、香烟滤嘴,可去除和防止吸烟者口臭。实验结果还表明,茶多酚对动物肠内产生恶臭的细菌也具有抑制效果。

抗氧化、延缓衰老:茶多酚可清除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比VE还强,若与VC和VE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防龋作用: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没有影响。

抗菌、抗病毒:有人认为: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用于空调机。自1998年这种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市场好评.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

多种药理作用: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美国一公司已利用此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茶多酚用于鱼油制品中,能有效防止多烯酯及酸的过氧化分解,其抗氧化能力比VE更强;茶多酚油溶性乳化液用于食品调合油中,能有效地延长哈败诱导期,并显示出比粉剂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开发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世界绿茶功能研究现状及前景


绿茶的功能多种多样,现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欧美、亚洲各国对绿茶的功能从多方面展开了研究。绿茶的代表性功能可列举如下:(1)除臭、抗腐蚀和预防口臭;(2)抗菌的抗病毒;(3)抗氧化;(4)改善肠内细菌群;(5)抑制动脉硬化和血小板的凝集;(6)抑制血液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含量升高;(7)预防高血压;(8)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9)抑制衰老;(10)有抗过敏反应症的作用;(11)抗癌症。目前,日本对茶叶的研究开发成果有:朝日饮料公司与农业技术研究机构的蔬菜茶叶业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新产品“别尼富基”。用红茶茶叶加工成的“别尼富贵”(商品名)含有甲基儿茶素(或称儿茶酸甲酯),研究证明它有治疗花粉过敏等过敏反应症的效果,成为人们期待已久的抗过敏症的材料。目前,朝日饮料公司已验收此项研究成果,预定将在2006年开发出饮料新产品,专门供有花粉过敏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饮用。日本现有约3000万过敏反应症患者,一旦上述功能饮料开发成功并上市销售,消费者可方便地摄取抗过敏反应症的产品,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十分巨大。目前,人们正翘首以待成功的消息。另一方面,关于茶材料多种多样的功能性研究成果正在由各种学会和研究会发表出来。2002年9月,日本农业技术研究机构蔬菜茶业研究所召开了2002年研究所成果发布会,会议以“茶与健康的科学———茶对健康的贡献”为主题,并同时举行了新开发茶的试饮、品尝和讲演会等活动。会议主要讲演内容为:(1)高儿茶素茶系统的育成;(2)茶种子的皂角甙新生理活性成分及其利用技术的开发;(3)茶多酚化合物成分的抗过敏反应症作用;(4)佳巴隆茶的防高血压效果等。2002年12月,日本静冈县立大学举办了题为“以人为对象的绿茶防癌症效果的研究———对普及预防癌症知识的构想和思考”的特别公开研讨会。会上已公开发表的有关绿茶抗癌研究成果如下:①绿茶与预防癌症的疫病学研究九州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古野纯典教授;②绿茶与癌症预防静冈县立大学食品营养部小国伊太郎教授; ③从玉县对“考霍特”的研究放射线影响研究所; ④看绿茶预防癌症的效果生物学分子疫病学部长;⑤疫病学研究结果的讨论及其解释爱知县癌症中心研究所预防部长;⑥用绿茶儿茶素预防癌症的临床应用研究东京食品技公司副经理; ⑦绿茶对成人T细胞病毒的增殖抑制作用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园田郎教授。 除此以外,由世界绿茶协会主办的“世界OCHA讨论会2003”在日本静冈县举行,主要报告的题目如下:(1)绿茶能预防人体内的癌症吗?九州大学医学部教授古野纯典;(2)绿茶儿茶素预防消化道癌症及其临床效果验证松下纪念医院部长山根哲郎;(3)绿茶儿茶素作为预防癌制剂的美国临床应用试验东京食品报公司副社长原征彦;(4)饮用绿茶与松弛、宽舒:茶氨酸和“脑轻松”的关系静冈县立大学教授横越英彦。该协会为了让消费者享受到绿茶的魅力和品茶的意境而举行的“世界茶节”活动获得人们的好评。该协会预定在今年秋天再次举办“第二届世界茶节”活动。预计在活动中,不仅有专家发表有关茶的功能性研究报告,而且还要进行旨在提高消费者对茶的认知度的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协会与相关的行业连为一体,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协会的知名度,也使茶功能材料确确实实地在消费者心中生根发芽。为了提高食品业界人士对茶学的总体认知程度,日本茶指导协会还制定了茶业专家的审定制度。自3年前这个专家审定制度出台以来,现在协会已审定了培养出来了3期共计774名专业人士。

夏秋茶开发利用有新突破


越都茶业茶多酚产品投入市场

市越都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的《茶叶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目前正报批财政部农业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此项目是财政部从全国100多个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中遴选出来的10个优质项目之一。

据了解,该项目是利用夏秋茶资源,研发茶多酚高效提取技术,并将茶多酚推广到以它为主要成分的终端产品——茶美容片和茶降脂片等保健产品和普通食品的研制当中,总投资1000多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化低档夏秋茶2000吨,提取茶多酚并生产茶多酚终端产品4000万粒,年增产值近5000万元。目前,越都茶业茶多酚普通食品已面世。

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茶多酚,具有美容、抗衰老、抗肥胖等功效,还被誉为“心血管的保护神”。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多酚的广泛应用与开发,使市场对茶多酚的需求增长惊人。据业内人士预测,每年约有上百亿元的市场需求。

“开发利用茶多酚,是整个茶产业自身拓展和向其他行业渗透的需要,是茶叶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质变,将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我市乃至全国茶产业的发展创新都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市农业局一位负责人说。

市越都茶业有限公司是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十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和诸暨市规模企业,与国家重点学科单位、茶多酚提取技术已十分成熟的浙江大学茶学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06年,公司承担了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茶叶活性成分美容祛斑作用与新型保健食品——茶美容片的研究与开发》,并于12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产品被与会专家评定为配方创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我市是产茶大市,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茶园面积11.9万亩,一直以来,以生产名优茶、春茶为主,而夏秋茶的利用率不高,价值比较低,多半老于枝头。

广东:清远3批次茶叶检出禁用农药 安溪铁观音检出杀虫剂


近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17年第2期、第3期食品监督抽检信息,对全省范围内生产经营各类食品进行的监督抽检中,共发现63批次产品内在质量不合格。其中,清远3批次茶叶检出禁用杀虫剂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

4批次不合格茶叶清远占3批次,均检出杀虫剂

安溪铁观音

记者还注意到,此次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不合格茶叶共4批次,其中,清远不合格茶叶占3批次,不合格项目为茶叶检出禁用杀虫剂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

4批次不合格茶叶中,除了标示为福建省安溪县裕源茶厂2015年6月21日生产的规格为250克/盒的安溪铁观音检出三氯杀螨醇外,其余3批次不合格茶叶均为清远检出,分别为:标示为广东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4月20日生产的规格为150克/罐的柑普茶,检出三氯杀螨醇;标示为英德市老茶园食品有限公司石灰铺分公司2015年12月3日生产的规格为125g/罐的英德红茶,检出氰戊菊酯;标示为广东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2015年10月10日生产的规格为200克/袋的铁观音(2gx100袋),检出三氯杀螨醇。

据了解,“三氯杀螨醇”属于有机氯农药,是一种广谱杀螨剂,国家农业部1997年起禁止在茶树上使用该农药。“氰戊菊酯”是一种中等毒性杀虫剂,对眼睛有中度刺激,没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2002年6月5日发布的农业部公告第199号规定,“氰戊菊酯”不得用于茶树上。

论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及其开发价值


茶剂,或称药茶,是将药物与茶叶配用或以药代茶冲泡或稍煮,象茶一样饮用,故名。药茶是一种古老剂型,但过去品种不多,应用范围也不很广泛。近年来,药茶的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品种在逐渐增多,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与中药汤剂相比,茶剂具有如下特点:①可以按药物性能特点、配方要求等将各药粉或段、丝按先后顺序浸泡,也可以同时浸泡,操作灵活,程序简便;②以沸水为溶媒,浸泡药物时可将其酶迅速破坏,以避免有效成分分解破坏;③药物为粗粉或细丝、小段,使其表面积加大,进而与溶媒接触面加大,使有效成分容易溶出;④中药茶剂一般以茶杯等为容器,保温性能好,水温一般可维持在摄氏80~90℃,从而保证有效成分既可充分溶出,又可不被破坏;⑤用药节省。煎剂一般煎2~3次即弃之,浪费药,而茶剂可以多次重复浸泡;⑥疗效可靠。茶剂可避免由于久煎或制成其它剂型中某些有效成分流失,因而疗效可靠;⑦局部用药好。某些口腔牙病、鼻咽、食道、胃部等疾患使用茶剂,直接与病变部位接触,发挥局部用药优势,每获良效;⑧更好地有利于治疗。茶剂可避免冲剂、糖浆剂由于加糖,不利于糖尿病、支气管炎咳喘的治疗。此外,对于一些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不耐高温的药物、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菊花、银花等)或不宜久煎的药物(如桑叶、番泻叶等),制成茶剂更为适宜。现将茶剂的发展概况、制作方法、临床应用、开发价值等概述如下。

1 发展概况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茶作为一味重要的药物,三国魏《吴普本草》亦有记载。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孙思邈的《千金方》及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等书均记载有多种“茶饮剂”。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百病之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内上清矣。”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说:“饮茶能解酒食、油腻、烧灼之毒。”近代根据中医药的理论,认为茶能提神醒脑,安神除烦,上清头目,清心降火,下气消食,解油去腻,止渴生津,利尿消炎,清热解毒,消暑止泄,祛风解表,化痰止咳,补益和胃,延年益寿。饮茶好处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12点:(1)能使人振奋精神,增强思维、记忆与运动能力;(2)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3)对龋齿有很大好处。据英国的一次调查表明,儿童经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4)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含有妊娠妇女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锌;(5)有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饮茶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突变;(6)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的18倍以上;(7)能延缓和防止血管内膜脂质斑块形成,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脑血栓;(8)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9)可以预防严重影响老年人视力的白内障:(10)茶叶所含鞣酸能杀灭多种细菌,故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发生的肠炎、痢疾等;(11)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及维持血液的正常酸碱平衡;(12)防暑降温。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长期的防病治病的临床与研究中发现茶叶中的多种成分均有很好的保健、治疗效果。其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茶药配用,有助于发挥和加强药物的疗效和利于药物溶解、吸收。因此,国内外自80年代起,兴起了一股茶疗热。药茶已作为中医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中的一大特色。

2 制作方法

根据组成茶剂药物中的不同成分,不同的使用方法,其分类及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粉末茶 分粉碎、混合、分装3个步骤。粉碎为中草药经适当干燥后,粉碎成粗末,过14~20目筛。要避免在粉碎时细粉过多。混合即将已粉碎的粗末,置容器中充分搅拌,或用机械搅拌方法,拌至色泽均匀后反复过筛1~2次。分装是用防潮性能较好的纸张,或聚乙烯薄膜袋,分剂量包装。贮于阴凉干燥处。制成的粉末茶,要求无结块,细粉较少。

2.2 块状茶 分粉碎、捏合、制块、干燥、分装5个步骤。粉碎按上述粉末茶粉碎法,制成粗末。捏合是将面粉用适量的水调煮成面糊作粘合剂,再与粉末茶充分捏合,制成团块。面糊稠度要适宜,过稠不易混合,反之影响粘合。要求团块内外色泽一致,无干粉粒。也可将处方中无挥发性成分的药料,水煎浓缩制成稠浸膏代面糊作粘合剂,与其余药料粗末充分混合制成团块。如粘性不足,再酌加适量面糊。制块是将药材团块按一定量揿入铜圈模中后,取木模心放在药料上,用敲棒敲实,顶出即成。干燥时温度宜先低后高,开始在60℃左右,待外表略干时,再逐渐升高至70~80℃,如此可避免外表干燥过速而龟裂。在干燥过程中,应勤更换烘匾位置,使其干燥均匀,以免块茶色泽不一,影响质量。最后用防潮性能较好的纸张分块包装,置密闭容器贮存。制成的块茶,要求表面完整,无松块现象。

2.3 颗粒茶(浓缩茶) 分浸出、制粒、干燥、分装4个步骤。浸出是将处方中10%~20%药料研成细末(过80~100目筛)备用。其余药材水煎1次或数次,过滤,滤液浓缩成稠浸膏。制粒是把稠浸膏与药粉充分混和,搅拌至“捏之成团,轻丢能散”,通过12~14目筛制成颗粒。颗粒在60~80℃进行干燥,过12目筛,置密闭容器中。包装与冲剂同,一般用聚乙烯薄膜袋分装,于阴凉干燥处贮存。制成的颗粒茶要求无吸潮、结块现象。

2.4 绞股蓝香茶 分清洗、摊青、揉捻、杀青、足干、贮藏6个步骤。清洗,按90:19:1的比例取新鲜绞股蓝茎叶、大叶冬青嫩叶、忍冬花(金银花)用水冲洗干净。摊青是将洗净的上述混和物摊开,置阳光下晒至整个茎叶发蔫失水为止。揉捻是将发蔫失水的混和物切成寸许,洗净双手,轻轻搓揉,直到混和物中浆汁渗出为止。杀青是将揉捻好的混和物放置锅中,文火(150~180℃)炒10~15min,到混和物散发出茶香为止。足干是将炒好的绞股蓝香茶放置日光下晒,直至完全失去水分为止。贮藏是将晒干的绞股蓝香茶包于吸水纸中,置于盛有少量生石灰的器皿中,盖上盖子,隔一段时间放到太阳下晒一晒。如果器皿密封性较好,只要放在通风干燥处即可。该法制取的绞股蓝香茶,不仅能保持原茶的优良特性,还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清香味,久置也不会变味。

茶剂质量要求应干燥,无生霉、虫蛀、结串等现象。制备茶剂时,应尽量缩短制作时间,防止败坏,夏天更应注意;茶剂中细粉不宜过多,防止泡出液浑浊,成品不宜暴晒过久,以防香气逸散。

3 临床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认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方便、经济、卫生。据药理研究,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经常饮用,能补充人们所需要的营养,吸收排泄放射性元素,起延年益寿的作用。

3.1 兴奋中枢神经,增强抗病能力 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芳香物质是兴奋剂,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振奋,思想活跃,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消除疲劳,有益于工作和学习。但饮用过量则引起失眠心悸、头痛、耳鸣眼花等不适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作用机理与兴奋神经中枢扩张周围血管有关,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如麻黄挥发油有发汗和抗病毒的作用;紫苏挥发油有发汗、解热、杀菌、健胃作用;薄荷油有发汗、兴奋、扩张血管等作用。药茶中使用绞股蓝能增强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使用补阳药物如肉桂、菟丝子、黄精等能促进抗体形成;使用养阴药物如玄参、天冬、麦冬、北沙参等能起到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

3.2 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心脏、血管、肠胃等正常机能 茶叶中咖啡碱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它能加快呼吸,而不使脉搏加快、血压增高。它还能刺激肾脏排泄功能,有强心、健胃及利尿解毒作用。咖啡碱和茶多酚协同作用,可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升高,有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

药茶方中的某些药物亦有明显的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人参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通过改善心肌营养代谢而使心功能改善。山楂的水解物能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冠状循环。车前子能增加水分的排泄,尿素氮、氯化钠和尿酸等的排泄也随之增多。决明子、蒲黄、荷叶、山楂等有降血脂作用,而野菊花、芹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3.3 抗菌消炎 茶叶抗菌的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鞣质,茶叶浸剂或煎剂在试管中,对各型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另外,对口腔炎、咽喉炎亦有明显的疗效。茶叶中还含有硅酸,可促进结核病变部位形成瘢痕,制止结核杆菌扩散。硅酸还能使白细胞增多,有助于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药茶方中的清热药物大多数有抗感染作用,包括抗病毒、抗菌、抗原虫等。可以杀灭或抑制各种感染因子,从而达到“清热”的目的。近年来,经研究发现黄柏、大黄、虎杖、贯众等中药对乙肝病毒抗原有作用;银花、连翘、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等对病毒有抑制作用;青蒿、龙胆草等有抗疟原虫作用;白头翁、鸦胆子、马齿苋等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等。

3.4 其他 茶叶中的单宁酸与金属或碱类物质结合,使其沉淀,有延迟人体吸收毒物的作用,故能解毒。茶还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另外,茶叶中含有茶碱能松弛平滑肌,故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等。

药茶中有些中药具有止咳、镇静、助消化和抗衰老等功效。临床常用的桔梗,其祛痰止咳效果与氯化铵相当,主要是由于其所含的皂甙口服时对胃粘膜的刺激反射地使支气管粘膜分泌增加,痰液稀释,使潴留于支气管和气管中的痰液易于排出。而其他如前胡、枇杷叶、远志、杏仁、百部等亦均有祛痰止咳作用。有镇静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柏子仁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其水溶性成分有催眠作用。助消化的中药如山楂促进胃液和胰液的分泌;陈皮、青皮、佛手等均含有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另外,有些花粉类中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

茶叶行业添加香料、色素及其他添加剂的现状?


任何光明的时代,都会有阴暗面的存在。

其实这种行业黑幕,那些不正规的厂家对终端客户肯定不说的。有很多初期开店的,他们觉得自己只需要知道进货多少钱自己该卖多少钱就好了。有些懂得吧,说多了客户不愿意听,总认为店老板只是为了赚你钱。大部分都是知道这个添加的情况,但是只要有市场,有利润,就会进货销卖。

这也导致了那些乱添加东西的茶叶,依然存在于市场上,因为仍然有人买。这一切都归功于利益驱使。

对于茶叶中的添加剂,我可以和你说说,目前我所知道的,茶叶都有添加什么:

1、加糖(红茶、绿茶)

2、加色(红茶、绿茶)

3、加石膏粉(绿茶)

4、加腊(红茶、绿茶)

5、加面粉(红茶)

6、加香精香料(茉莉花茶、某乌龙)

(我知道的也不是全面。有了解更多的茶友,可以留言)

其中还有的制作工艺不到位,做以次充好的劣质茶。

先说说茶叶为什么加糖吧?这个比较好理解也比较普遍,并且在行业内有争议:

加糖是在揉捻那个步骤。大多是红茶和绿茶。

1、为了降低成本

你得知道,茶叶成本怎么来的,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斤干茶。大概需要5斤茶鲜叶制作。

比如鲜叶一斤100块,那么成本是:

1斤成品茶=5斤鲜叶*100块/斤=500块

我如果加一斤糖。白砂糖一斤3块

1斤成品茶=4斤鲜叶*100块/斤+3块钱糖=403

加一斤成本就降低了那么多,如果加40%呢?

(这只是打个比方,实际添加是没有这么多的)

2、为了增加外形的光泽度和紧实度,卖相好看

紧实度好理解,糖有粘性,揉捻的时候加了糖,会让条形更紧,更亮且有利于加工,干茶看起来就更细小,卖相就好了。这样可以误导消费者,这是好茶。所以为什么我老是强调茶叶要喝,要看外形、汤色、叶底。

名优茶外形是需要亮。但不是加了糖的油光滑亮。仔细看能区分出来,我可以形容为,没加糖的茶外形是亚光,加了糖的是亮光。大家自己理解一下。

但是只能是加的比较严重的能看出来,加了少量的,还是得喝。下图就是加少量糖的。

3、为了增加甜度

茶叶的甜味是由其内含物:茶氨酸、茶多糖等物质浸出的。

加了糖可想而知会甜,而且高温烘培之后,还会出一股很浓郁的焦糖香味。很容易让消费者理解为茶香。

但是茶叶的甜和加了糖的焦糖甜香是不一样的。喝的多的能区分出来。入口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我只能形容为:

白砂糖的甜,吃了之后嘴是酸的,茶的甜,是很舒服的甜香。

加了糖的红茶,第一泡茶很甜,第二泡、第三泡马上就淡而无味;而自然的茶甜,是淡而持久的。

这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去拿一勺白砂糖放嘴里,感受一下。

有时候店家加糖的茶叶卖太多,会良心发现,给客户推荐没加糖的。客户喝了还不喜欢,说没上次买的甜,外形没上次的好看,着实无奈。

总之一句话,加了糖降低成本、又有所谓甜香、外形又好看。好卖自然销路好。所以这是目前市场里还会存在的现象。这些茶缺点是不耐放,放久了很容易返潮,变味。之前说的争议,是很多人甚至觉得,人家奶茶都是加奶加糖,茶叶加点也没什么。但是如果糖尿病人喝了呢?如果保存不到位加糖的很容易返潮,变质了消费者不知呢?

近期我甚至听说,某些厂商用3块钱一斤的糖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用了一种类似糖的甜味的东西来代替,价格低一半。我没有打听到那玩意儿的名字。sorry。

一句话,茶叶还是要保持它本质该有的。

现在说说加色素

先说说为什么加色素?为了外形好看,条形紧实,汤色红润。

那么茶的色是什么?

茶叶制作成各品类的茶,干茶外形有不同的颜色。这个颜色变化从化学的角度讲,就是茶叶细胞内部多酚氧化酶和茶多酚在不同的制作工艺上,各种不同的转化程度的过程。(大致理解一下就好,反正就是一个转化过程。)

比如绿茶,要求干茶色泽鲜绿、嫩绿、嫩黄等。那么它第一个步骤就是杀青。“青”是什么?就是茶叶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把多酚氧化酶“杀死”,不让它氧化茶多酚,也就是不让它变红。

红茶,它制作过程中会形成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影响着干茶与茶汤的颜色,以及茶叶口感品质。正因为茶叶多姿多彩的色泽,让我们品饮的同时,也愉悦了心境。

下面以红茶为例子

红茶添加的色素大部分是,柠檬黄、胭脂红、落日红等。虽然有食用色素,但是哪怕能添加的食物里都是有国家标准量的,茶叶是不允许的。

下面我们看看,市场上常见的三种金骏眉:

1、全黄的,或者说黄色比例大的

这种经常会误导消费者是高档货,早期被卖到上千上万一斤。其实这是最低档的。全国范围内成本不会超过300(甚至有100多)一斤。

2,黑的紧细的,带金毫

采摘:单芽图中的是比较高档的。

3,某宝99一斤买一送一的

采摘:一芽两三叶。

这是没加色的,是不是也挺好看的。做的好的喝起来还可以,有股薯香味。缺点是不耐泡,这也经常被某宝很多大店当金骏眉卖。

金骏眉:2005年被正山堂公司几个师傅用全芽的原料制作出来,后市场大火。金骏眉外形乌黑,带黄毫。全国能做的像的都开始做,真假金骏眉乱入。有的茶树品种做的金骏眉外形带黄色的会比较多。正好,还有卖点。结果全黄型的金骏眉就很好卖,商家可以误导消费者,外形越黄越好,金骏眉就这样以金灿灿的才是正宗金骏眉的误导在市场横行,可以卖大几千块一斤。

当时还出了很多通用包装都打着金骏眉。正山堂不干了,说金骏眉是我们的,你们不能用。然后开始打官司,要金骏眉商标的所有权。

一直打啊打的,在2013年12月。“金骏眉”成了茶叶的名称,而不是企业商标。所以只要是单芽的采摘标准,哪怕我从云南古茶树上采它发的芽用功夫红茶的工艺来做,都可以。所以也没太必要追求正不正宗,只需要知道分辨,什么样的金骏眉的品质会好,性价比高。

继续回到全黄型的1号那个。

为什么有的黄的多,有的黄的少呢?

这和茶树品种有关系。大部分做这种黄芽金骏眉的品种叫:福云六号。这个树种1958年被选育出来,品种特点是芽上茸毛多,这些毛制成红茶干茶后呈金黄色,且不易脱落。外形比较有卖相。

之后,全国都大面积种植推广,产量极高,茶青价格也很便宜。相比其他优质品种,在口感上水会偏薄,香气没那么持久,耐泡度低。全芽的也是属于“金骏眉”中的低端档次。

茸毛是在芽上。所以根部是不会黄的。不易脱落不代表不脱落,所以它的外形是不可能全部黄色。没那么匀整的黄。

要让它外形全黄,正规的做法只有一种:

用色选机专门筛选出黄的那部分,这样成本就会增加,但也不超过300。

市场全黄型的有卖点,误导消费者黄灿灿的才是高档的。好卖了嘛,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追求更黄,降低成本。开始染色,为了色好染,加面粉揉捻后加色素。为了细,加糖。加糖还不够,要亮,加腊。

黑的金骏眉不需要染色和加面粉,大部分是加糖和加腊。

拿金骏眉举例子,是因为金骏眉还是比较好图文说明的。关于金骏眉分辨再具体点的,在我金骏眉染色的一个问题里会详细说明。

然后是,加香精、香料

1.茉莉花茶

香精,大多是茉莉花茶会加比较多。说白了还是和造价成本有关。

首先,茶香是最容易被人感知到的。特别是北方人,茉莉花茶是他们的最爱。

首先得简单的说说茉莉花茶的怎么做的,就知道怎么加香料了。

春季做好绿茶,到夏季出茉莉花的季节,进厂加工。正午12点最热的时候,把茉莉花蕊采下来,开的差不多了和做好的绿茶拌在一起。堆差不多20cm高,花香渗透到茶叶里。这得10几个小时,看,到凌晨了,这时候必须熬夜把茉莉花和茶叶分开,再把茶叶烘干。

我们管这过程叫“窨”,一次这个过程就叫“一窨”。所以你到市场里商家给你推的时候都会说,我这茉莉花茶几窨几窨的。好的茉莉花茶都有4窨左右。虽然越多越好,但工艺原料不到位,香是“窨”不进去的,成本也太高。这样工艺,好的茉莉花茶的香都是内在的,所以还是得喝。

看制作方法大家就知道了,茉莉花茶是再加工茶。不属于六大茶类里。

你看做茉莉花茶很苦很累吧,成本又高。

好,开始做假了。窨了一窨,直接喷香精好啦。外形又没差,外香闻起来又香气扑鼻。如果客户真的很浮躁,只愿意看外形闻闻香气来判断茉莉花茶的好坏,那就是正好了。

结果呢,很多辛辛苦苦做正规茉莉花茶的厂家利润被市场一直打压一直打压。没法卖了,不做了。我师傅从1986年开始做茉莉花茶到2007年,实在是被市场喷香精的货冲击的没有利润了,07年后就没做了。我也见过很多茉莉花茶厂商艰难支撑的情况。哪怕0利润都没法卖到喷香精的价格,所以那种货更猖獗。

除非我很了解渠道,不然我不会轻易去喝茉莉花茶。我一般都劝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的买家,还是去北京那几家老字号买茉莉花茶吧。虽然贵了很多,至少正宗啊。仅限茉莉花茶,那些老字号也是去全国正规茉莉花茶厂收购他们的性价比最高的产品的,至少我知道几家给他们的供货厂商。

2.乌龙茶加香精情况

乌龙茶分4种:

闽南乌龙(铁观音、漳平水仙等)

闽北乌龙(岩茶为主)

台湾乌龙(金宣、阿里山)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等)

台湾乌龙

乌龙茶的特点是各异的品种香气,一般人家说乌龙茶添了香精的,是在闽南做假的台湾乌龙。

对台湾乌龙有了解的朋友大概都有听说过几个名字,比如人参乌龙,奶香乌龙,东方美人,都是以它独特的再加工香气闻名。这个做假很容易咯,香料香精香粉的,不多说。

其他的乌龙没多大必要加,因为当地各种树种做出来的品种香就够多的了。

从茶叶里分离出来的芳香物质有700多种,在茶叶制作过程中结合来结合去的,造就了中国的那么多各具特色的茶香。

铁观音

至于很有争议的铁观音,因为我知道市场上有不到10块的充当铁观音卖的本山啥的,开始我觉得没啥必要喷香精。

后来多方了解还是有一些这种情况存在的。

大概06、07年。,铁观音在北方市场开始火了,就是因为它独有的茶香,是内质的茶香。要关心铁观音的是农残、重金属污染和铁观音新工艺对胃的刺激的问题,比较要紧。

如果哪个店家把铁观音没放冰箱里卖,那一般都是非常便宜的货。至于铁观音做假的就是其他品种冒充铁观音卖咯,知乎里说这个的很多,什么本山,毛蟹,黄金桂。做出来的外形和铁观音很像,成本又低,批发市场上不到10块钱一斤的都有。

凤凰单丛

单丛有很多种香料的味道,电视台曝光过,有空我去找找视频(现在估计没人做了)。

3.绿茶

因为绿茶的保存是需要冷藏的,保存不好,时间久了就会有陈味。影响绿茶新鲜的口感,外形也会变的没那么新鲜。所以一些不法商家,对陈年的变为变色的绿茶,添加色素。

在早期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的时候,会有在绿茶中添加“铅铬绿”的现象,这个是工业涂料,挺可怕的。但是现在听说的少了。

还有一种叫:叶绿素铜钠盐的玩意儿,也是一种添加剂。

可能是我见的少,总觉得绿茶加色素的情况应该不至于那么严重。见的大部分加加糖,增加甜度、让条形更细而已。

茶树本来就是常绿植物,再加上绿茶一直都是传统的茶品,国内绿茶的产量也是最高的。也就是说,手艺方面绿茶算是比较传统古老的了,名优茶里也很多都是绿茶。

很多绿茶厂流水线生产,对品质不讲究,会把叶底做的很黑,他们找到了个方法:加石膏粉,这样会让叶底不发黑,而外形绿。

加了石膏粉的绿茶汤色非常混浊。

我一直有说一句话。我不是为了断别人财路,只是为了您入口的一份健康。

我不想让大家失去喝茶的信心,这篇

国外茶叶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印度:目前印度居全球第二产茶大国的位置,也是世界茶叶出口的第四大国。在印度,全国60个茶树种植场的茶叶产量占全部总产量的60%,因而产品质量易于控制,市场容易开拓。印度政府对茶叶拍卖有规定,即茶园生产的茶叶,70%以上要进入拍卖市场。国外公司的经纪人和国内零售商一般都从拍卖市场中进货。印度作为茶叶出口大国,受西方茶叶消费偏好改变的影响,以及肯尼亚等国茶叶出口的冲击,近年来茶叶产量持续下跌,从1998年的8.7亿公斤减少到2004年的8.2亿公斤,为15年以来的最低点。加上国内消费的增加,出口量也逐年下滑,茶叶出口量也从2002年的2亿公斤下降到2004年的1.45亿公斤。1公斤高品质的阿萨姆茶5年前售价100卢比(约2.3美元),现在跌到75卢比(约1.72美元)。除去不利天气的因素,茶叶价格下降、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激烈也是重要原因。

为挽回印度茶叶昔日的辉煌,印度茶叶企业一面不断开拓新兴红茶市场(包括中国在内);一面也在改变其产品结构,适应正在发生变化的西方社会的茶叶消费习惯;同时印度茶商纷纷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让优质茶叶能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售。一些茶叶研究机构也正在加紧开发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技术并帮助茶厂进行生产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

印度政府于50年代通过了《茶叶法》,该法是茶叶生产、流通环节的法律依据。印度商业部代表政府依据《茶叶法》对茶叶的生产、流通领域实施监督。商业部下设国家茶叶局,茶叶局是实行具体行业管理的机构,具有管理生产、出口和制定发展计划等行政职能,并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负责技术研发和推广。茶叶局在国内主要茶区都设分支机构。国外在莫斯科、汉堡、伦敦、纽约、迪拜等设立代表处或常任代表。茶叶局官员由政府任命,经费都由政府提供。但总的来讲茶叶局职能在慢慢弱化,而茶叶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职能在加强。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茶叶产业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斯里兰卡国内每年大约消费茶叶2万吨左右,斯里兰卡一直在与肯尼亚开展激烈竞争,争夺国际茶叶出口霸主地位。尽管2004年实现出口茶叶29万吨,不及肯尼亚茶叶出口量(32.6万吨),但斯里兰卡仍处世界茶叶出口市场的主导地位。据统计,2005年,斯茶叶出口达30.8万吨,同比增长2.83%,并呈现出三年连续小幅稳步增长的态势。期间,斯里兰卡还进口茶叶719万公斤(占其茶叶产量的3%),主要用于拼配茶和再出口。俄罗斯及前苏联各国仍是斯茶叶出口的最大市场,占出口总量的近两成。

肯尼亚:茶叶是肯尼亚的第一大出口商品,每年为肯尼亚带来约6亿美元的出口收入。茶产业在肯尼亚为50万人提供了直接的就业机会,相关行业为2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连续十年来一直居斯里兰卡之后。排世界茶叶出口第二位的肯尼亚,2004年茶叶出口量较上年猛增了21%,跃居出口第一。根据肯尼亚茶叶局公布的资料,2005年,肯尼亚出口茶叶34.9万吨,仍是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肯尼亚蒙巴萨市是非洲茶叶的出口港市。蒙巴萨茶叶拍卖中心聚集了来自马拉维、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津巴布韦以及非洲其他产茶小国的茶叶。因此,在这些国家生产的茶叶可能就被统计在肯尼亚的茶叶出口中。

日本: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公顷,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由农协统一购置生产机械、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加工,组织化程度很高。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划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机1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极少量的高档玉露茶由熟练工人手工制作。手工茶每100克卖价高达3万日元,是机制茶价格的10~100倍。

近年来因茶饮料的倍受关注,使日本茶叶行情一路飘红。但根据日本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后一段时间,茶市场却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绿茶加工厂、茶商都将因库存量多大而一筹莫展。主产地之一的鹿儿岛县茶市场的平均价格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成。最大产地静冈县预计下跌300日元左右,跌幅为3成。在日本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它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越南:越南现在拥有600家茶叶生产和贸易公司,其中包括234家出口企业。由于越南茶叶缺乏长久性贸易伙伴,因此易受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影响,所引起的贸易变更也较多,最近一些进口国(商)例如印度制定的新管理条例,对茶叶进口施加了严格的限制性条例,就使越南茶叶出口受限。

中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


近几年来我国茶产业一直致力于转型升级,昨日,我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已成全球最大产茶国,那么,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状况如何,面临着什么困境呢,如何才能更好的打开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呢?

作为茶的故乡,我国在茶叶生产上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全世界每年茶叶产量约600万吨,超过四成产自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博览会上介绍,2016年,我国茶园面积287万公顷、产量240多万吨,种植规模世界第一,消费量超过200万吨。多年来,我国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4大优势区域,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红、青、黑、白、黄6大茶类的国家。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安吉白茶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品牌逐渐壮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名优茶产量占45.8%,茶叶企业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大型茶叶集团。同时,茶具、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茶旅游蓬勃发展,一条茶的产业链正在成型。

采茶姑娘

但一组来自农业部的数据却表明,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困境依然存在:

——从生产环节看,我国茶叶平均亩产55.8公斤,仅为印度的40%。

——从加工环节看,我国有茶叶加工企业6.6万家,平均年加工量34吨,精深加工的茶叶比例仅占6%,50%以上的出口茶产品都是原料型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偏低。

——从销售和品牌建设看,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

“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强大的品牌。”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告诉记者,我国茶叶出口量大,但因为品牌不强,产品出口的收益并不高。

如何打破中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困境?

在展会现场,“西湖龙井炒茶传承人”胡国雄说:“西湖龙井这一中国茶的名片要在全世界走得更远,需要我们一批老手艺人对技艺的坚守,更需要建立品牌,确保货真价实的地道西湖龙井能让更多人认知,把中国茶的传统文化、历史都融入到这一杯茶中。”

唐珂表示,今年也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我国将聚焦茶产业的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发力,倒逼生产和流通,打出一套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到品牌建设的“组合拳”,促进茶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普洱茶

茶叶的提质增效同样离不开科技支撑。据测算,2016年我国茶叶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重点产茶县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达3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茶树修剪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宗茶采摘机械化发展较快。

为更好打开国际市场,我国的茶叶还需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中国茶更“绿色”。

“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为了追求产量,过度施肥的情况比较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表示,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茶园土壤酸化,而且肥料的利用率较低,加重了环境负荷。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部先后开展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在茶叶生产优势区选择部分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试点,在不同实施区域内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组装、集成、优化,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进行区域示范和推广应用。

来自重庆万州的茶商夏吉安在展会现场告诉记者,当地生产的茶叶是很少使用化肥、农药的“生态茶”,这也成为产品的一大卖点。目前,他所在的企业正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标准,生产便携包装等方式,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