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等级,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如何冲泡

发布时间 : 2020-11-25
如何识别不同等级的普洱茶 龙井茶不同种类 六堡茶和普洱茶的不同

如何识别不同等级的普洱茶。

六堡茶以加工工艺来分,分为生茶(农家茶)和熟茶(厂制茶)。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未经人工渥堆发酵,自然陈化而成的茶,称为生茶,本地也叫农家茶;熟茶是指经人工渥堆发酵加工而成的,即厂制茶。

生茶和熟茶各有特点,根据其年份、外形等因素,冲泡的方法稍有不同。而掌握不同的冲泡方法,才能使各自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从年份来说,主要掌握以下要点:

新生茶:滋味浓烈的茶,冲泡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出汤要快,滋味清淡的茶则相反。

老生茶:投茶量稍低,高温醒茶,可多次醒茶去除杂味,然后高温冲泡。

新熟茶:高温洗茶去除渥堆发酵的味道,略降温冲泡,出汤快,避免苦涩味和汤色出现“酱油色”。

老熟茶:茶具上选择紫砂壶,壸型用大些的石瓢或仿鼓壶,投茶量1/4壸,高温醒茶两次,快冲快出,之后高温冲泡,每泡闷30秒以上。

这里的年份用新、老表示,可能有读者会问:新茶和老茶各代表多少年?

其实,茶叶是无法通过感官感受,直接得出陈化年份的结果。通常茶学专家试茶也以一个范围作答,例如5年内的茶、10年内的茶,或新茶、陈茶等,不可能直接说出这是6年茶、8年茶。一般1-5年的茶称为新茶,5-10年为旧茶,10-20年为陈茶,20年以上的称为老茶。

从茶叶的外观形状,主要掌握以下要点:

茶叶原料等级:

细嫩程度的茶叶:不耐泡,每泡茶汤不出尽,保持滋味的稳定性。不要多次、长时间洗茶,导致茶内有效成分流失,冲泡时适当控制水温。

粗老程度的茶叶:内含物较少,适当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甚至煮饮方式。

发酵程度:

轻发酵及适度发酵的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滋味容易苦涩,出汤要快。

发酵程度重的茶,滋味相对轻发酵茶要淡,但茶汤相对厚实,沸水冲泡,延长浸泡时间。

外形的整碎度:

一般来说,茶叶越碎,其浸出物溶解越快,出汤速度就要快。而茶叶的紧压程度高,需要时间将其溶解,可适当延长出汤时间。

存储情况:

因存储环境而带来的味道,例如仓味,可通过干醒、湿醒等方法去除,若因湿度过大导致茶叶受潮发霉,则需舍弃。因此,茶友要分清楚六堡茶的味道,哪些属于正常,哪些属于异杂味。

至于投茶量,则要根据饮茶人数、用具大小等而定。一般来说,口感较为生涩,刺激性较强的茶,如生茶和细嫩茶叶,都比熟茶和老茶的投茶量相对少些。

茶经网黑茶扩展阅读

不同茶具冲泡六堡茶的口感


好茶用好水,好水配好壶,泡茶的香味、汤色、口感与茶具关系密切。六堡茶耐泡,浓度高,农家大多喜欢煮饮,以避免茶汤过浓,紫砂壶、陶壶是煮茶首选。六堡茶冲泡方法有很多种,没有统一的标准,下面我们用不同茶具来冲泡六堡茶,对比各自的口感,给你买茶具时做一些参考。

1、煮茶方式冲泡

这种煮六堡茶的方式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在旧时农家,常常都是一把茶叶煮好后焖大壶里,一喝就是一天,冬天喝养胃,夏天放凉后喝消暑祛湿。煮茶的时候六堡茶和水互相接触翻滚,茶内在茶性与水融合得更好,茶汤香气明显,喝起来饱满,不涩。但是这样会让茶叶中的杂质脱落,茶汤浑浊。所以,这种煮茶方式更适合用来煮六堡茶梗。

2、盖碗冲泡

用清雅灵便的盖碗冲泡,是冲泡六堡茶最好的茶具之一,无论是喝茶新手还是老手都适合。用盖碗泡六堡茶有几点好处,一是茶具容易取得,价格优廉,操作简单方便;二是易清洗,茶具没有吸附性,下次使用时,温杯洁具即可使用;三是可以很直观地观察茶汤茶底;四是很直接就表现了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五是方便泡茶者随时调整泡茶手法。但是盖碗容易烫手,且保温性差,茶气茶香难以完整地表现出来。

3、紫砂壶冲泡

紫砂壶有很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是冲泡六堡茶的绝佳茶具。紫砂壶古朴醇厚,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与茶道追求的“淡泊平和,超世脱俗”意境十分相近,与六堡茶最为融合,紫砂壶冲泡可以很好的泡出六堡茶的茶性茶气,也能养壶。但是,对于新手来说,紫砂壶却不太适合。一是新手很难掌握出汤时间,容易使冲泡出来的茶过淡或者过浓;二是很难观察茶色汤色,从而不好控制茶汤味道。通常,使用紫砂壶的大多数是老茶客。

4、陶壶冲泡

陶壶也是冲泡六堡茶的一种茶具,紫砂壶常见,陶壶相对少一些。我们先来科普一下陶具的特点。上文提到,旧时代六堡茶是煮饮较多,所以六堡茶适合用大一点的茶具才能更好的表现茶的色、香、气、韵等品质特征。土陶壶一般体积较大,古典粗犷,符合六堡茶的深厚陈韵,算得上是冲泡六堡茶的上好茶具。

如何冲泡六堡茶


网上、书上说起泡茶饮茶的技巧颇多,但甚少是针对六堡茶的,毕竟,在外地,六堡茶还不是很知名。有些冠以六堡茶泡饮技法之类的文章,也大多是泛泛而谈,常规而论,没有针对六堡茶的特点去泡,也没有一些新的东西,跟泡饮闽南乌龙茶的工夫茶一样。

制茶术语里面有句话叫“看青做青”,主要指在制茶工艺中,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以及做青环境的控制。其中,影响做青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当时气候、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其实,六堡茶的冲泡,道理与之颇有相通之处。我姑且称之为“看茶泡茶”吧。

六堡茶的冲泡,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真正要想冲泡好一泡六堡茶,这其中学问很多。

了解茶“性”

首先,一茶在手,你必须了解手头这泡六堡茶的“性”,不然,你是不会冲泡好这泡茶的。了解这个茶,这个是你能否冲泡好这泡六堡茶的第一步。

每款六堡茶,甚至是每批,甚至可以细分到每箩每包每罐(毕竟在沤堆中不同位置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是这个差异不大,经翻堆和后期工序也基本消除了这些差异,所以每批品质基本算是一致的)都有其特有的个性,了解这个茶的特性,如汤色、茶香、口感、发酵度、耐泡度,并了解这个茶的大致真正的年份(影响到口感、香气、溶出度),最好,还知道一下这个茶的存放环境好坏、有什么“缺点”。这些信息,大多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喝几遍,看干茶和茶底等,了解一点这个茶“茶性”的信息。

六堡茶属于黑茶,与其他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闽南乌龙铁观音等)、或是其他绿茶红茶等茶类都不太相同,由于其后发酵工艺和茶叶浸泡时候的内涵物溶出量、溶出时间都比较独特,这点与普洱熟茶有点类似,因而,了解六堡茶茶叶溶出物的状况,对于泡好一泡六堡茶,尤为重要。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而体现其特色,但,也同样是因为这个特色工艺,让很多初次接触六堡茶的,尤其是部分女士,一开始,难以马上接受并喜欢上六堡茶,有的女士甚至说,六堡茶喝着像梧州凉茶,或者干脆说喝六堡茶像喝中药。其中原因,固然有所喝六堡茶本身茶质低或六堡茶特殊的茶味茶香一时难以适应等原因所致,但一定程度上,也与冲泡六堡茶不得法有关。

常见的泡法

六堡茶冲泡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定法,常见的泡饮方法,有直接从潮汕功夫茶“移植”过来的小杯品饮,而本地传统的有大瓷壶冲泡凉饮、有农家暖水壶(茶筒)闷泡,更有以瓦陶器皿煮茶的方式。其中,比较流行的是采用潮汕功夫茶式的泡饮方式。

无可否认,潮汕功夫茶式的泡饮方式比较利于座谈交流,因而比较受茶友欢迎。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一个一个茶品轮换着品尝。不过,笔者认为,这种源于潮汕功夫茶的品饮方式最适合的还是品尝其原来的闽南乌龙、闽北岩茶和潮汕的凤凰单枞等。要喝出六堡茶的真味与特色,乃至于开发自具特色的六堡茶文化,还需从本土原有的泡饮方法入手。就如普洱茶的极具特色的“烤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水温要够高

一般而言,只有绿茶是不适合开水冲泡的,冲泡绿茶,最好在水开后,稍加凉置,水温在90℃左右冲泡比较好。

泡茶,对水温要求颇高。黑茶类更是要求“水必须大开”。以开水冲泡。个人经验,冲泡好六堡茶,高水温冲泡是个关键。这点要求在潮汕功夫茶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潮汕人将水开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开始冒水泡的时候太稚,温度不够,不宜泡茶,叫做婴儿沸,我们梧州称之为“虾眼水”;当水顶水壶盖时,汤已太开了,太老了,叫做百寿汤也不宜泡茶(注:这里指连续煮开,与平日随手泡“煮沸即停”不同,但也不宜长时间烧煮);只有当水泡连串冲上来,水面浮珠的时候才是最合适泡茶的汤,这样的汤才能泡出茶最佳颜色和味道。

保持足够高水温冲泡六堡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位茶友说,提高了泡茶技巧,我发现,原来自己的茶可以这么优秀。

浓淡因人而异

了解并熟悉六堡茶茶性,并确定合适的置茶量,通过控制冲泡时间、出水快慢,合适调节每泡茶的浓淡。这个是至为关键的。六堡茶由于有沤堆工艺,经后发酵后,茶的内含物极易溶解于水,如掌握不好出水时间,很容易泡浓了,泡苦了,就真的如喝中药了。

有茶友按经验说,六堡茶是三泡之后才好喝,估计也是这个冲泡浓淡相宜问题。一般而言,女士或初喝六堡茶的茶友,一开始不要喝太浓。而六堡农家茶,特别是新茶,苦涩而回甘,置茶量不应太多,快冲快出。而农家的老茶婆、中茶之类,不太容易“出味”,则宜久泡,甚至可以煮茶了。

每泡沥尽茶汤

个人有个泡茶小技巧:每泡务须尽量沥尽茶汤,不留余茶在盖碗或壶里,这样可以让每泡倒出的茶汤更为鲜活。这样的泡茶习惯,第一可以避免剩余的茶汤留在壶里久泡,过浓,直接影响下一泡的茶色茶味,第二可以避免剩余茶汤把下一道冲进的开水水温降低,影响冲泡温度。

与茶友曾经探讨过,为什么一个六堡茶有时候泡饮觉得有点苦,有时候却不苦,估计,跟冲泡的手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候,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做事如此,泡茶也当如此。

茶滤的作用

喝什么茶好

六堡茶黑茶的功效你都了解了吗

正山小种和九曲红梅茶区别

有时候泡茶,为了简便,也比较随意。有时候,没有使用茶滤。不过,后来发现有些六堡茶,用茶滤是必须的。如一些陈年的六堡农家茶。

由于一些有一定年份的农家老茶存放时间久,会带有很多微尘,甚至于十泡八泡之后都依然很多。这时候,需要那种近年推出据说是蚕丝超密的茶滤才有效。

而茶滤还有一个泡茶的作用,就是用来泡饮农家特色的“虫屎茶”。“虫屎茶”很易溶于水,直接放盖碗一下子会变得很浓。一般将适量的虫屎茶放入茶滤中,直接冲水,出来的茶已经比较适合了。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将茶滤在茶海中适当浸泡,即可起到调节浓淡的效果。

六堡茶不宜冷喝

厂家所产的经过沤堆发酵的六堡茶,一般经验而言,不适合冷喝,即当茶汤凉到一定温度时,茶汤会显得偏苦(特别是经沤堆工艺的新茶),口感变差。

按茶友们的经验,一般茶汤大约要高于45℃,甚至更高,入嘴应稍烫,但又以不太烫为前提。如果茶汤太烫,口腔中味觉细胞受强烈刺激而麻木,会影响正常茶汤评味。太低温度的茶汤,溶解度降低,茶汤中的部分物质析出,从而影响到茶汤的口感。

六堡茶一般而言,不宜冷喝。但又不绝对,一些经过一定时间存放的,或经过闷泡不再苦涩的六堡农家茶例外。

在盛夏,喝口清凉爽口的农家茶,却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六堡茶的泡饮还有许多讲究,特别是关于六堡农家茶的煮饮技巧以及煮茶陶器的选择(经过实践比较,个人觉得不太适合用金属壶煮)、矿泉水的选择等方面的看法将在以后的篇幅中与茶友们探讨。

喝什么茶好

六堡茶黑茶的功效你都了解了吗

正山小种和九曲红梅茶区别

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加工不同


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加工不同,具体如下:

六堡茶的加工

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初制、精制两个过程。

1.初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毛茶

2.初制加工技术要求:

(1)鲜叶:选用适制茶树品种芽叶为原料。

(2)杀青:要均匀,杀青以叶质柔软,叶色转为暗绿色,青草气味基本消失为适度。

(3)初揉:趁温揉捻至成条索。

(4)堆闷:初揉结束后进行筑堆堆闷,当堆温达到55℃时,及时进行翻堆散热,当堆温降到30℃时再收拢筑堆,继续堆闷直到适度为止。

(5)复揉:再次揉紧成条索。

(6)干燥:干燥至茶叶含水分不超过15%,成为毛茶。

3.精制加工工艺流程:毛茶→筛选→拼配→渥堆→汽蒸→压制成型→陈化→成品。

4.精制加工技术要求:

(1)筛选:将毛茶通过筛分、风选、拣梗。

(2)拼配:按品质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级拼配。

(3)渥堆: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

(4)汽蒸: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形成散茶。

(5)压制成型:趁热将散茶压成篓、砖、饼、沱等形状。

(6)陈化:将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茶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先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在23℃至28℃、无异杂味的环境(洞穴)中陈化;

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

安化黑茶的加工

原料

鲜叶原料要求根据所生产黑毛茶的品类等级来确定。

一级黑毛茶:一芽三叶初展。

二级黑毛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初展。

三级黑毛茶:一芽五、六叶。(驻芽、成熟新梢)

四级黑毛茶:成熟枝梢为主。(红梗、木质化枝条)

(1)杀青

杀青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以抑制多酚类物质的酶性氧化。由于原料较老,水分含量较低,不易杀匀杀透,所以在杀青前应先洒水(俗称“打浆”或“灌浆”),一般每5千克鲜叶加水0.5千克,露水叶、雨水叶和较嫩的原料,可以不洒水。

杀青翻炒时产生高温蒸气,有利于杀匀杀透。杀青的方法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

手工杀青:一般以油桐树桠制成的茶权为工具,采用多量高温(一锅炒4~5千克,火温约260℃~300℃)短时和“双亮双渥”、“渥多量少”的炒法。

机械杀青:黑毛茶杀青当温度达到杀青要求后,打开前盖投入鲜叶8—10千克,并依鲜叶老嫩、水分含量来调节锅温进行闷炒和适时抖炒,待杀青适度后打开茶门。

(2)初揉

黑茶揉捻分为初揉和复揉。初揉是在杀青后趁热揉捻,使大部分粗大茶叶初步揉成条,且茶汁溢附于茶叶表面,细胞破损率达20%以上,为渥堆的理化变化创造条件。

由于黑茶叶质较粗老,无论是初揉或复揉都必须遵循轻压、慢揉、短时的原则,否则将会使叶肉与叶脉分离,形成“丝瓜瓤”,茎梗表皮剥落形成“脱皮梗”。

(3)渥堆

初揉后的茶叶,无需解块直接进行渥堆。渥堆应选择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堆高66—100厘米,上盖湿布等物,借以保湿保温。渥堆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室温2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

一般要求茶坯含水量65%左右,如果揉捻叶过干,可在堆面上洒些清水。如果气温高,叶温上升过快,可在渥堆过程中翻拌一次,以防烧坏茶坯。

当叶色已变黄褐,青气消除,发出甜酒糟香气,手伸入堆内感觉发热,茶堆表层出现水珠,叶片黏性不大,对光透视呈竹青色而透明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

因渥堆后的茶条有回松现象,需复揉使茶条卷紧,进一步整饰分形,破损细胞,使其破损率达30%以上,从而增进内质改进外形。

(5)干燥

茶坯经过渥堆后,解块复揉并及时干燥。黑茶传统的干燥方法有别其它茶类,采用松柴明火,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一次干燥法。

传统烘焙采用特制的“七星灶”,即灶的进口用砖砌七个孔,以松柴明火烘焙,但明火不进灶孔,不忌烟味,烘茶坑分大中小,大坑一次可烘茶200千克以上,中坑100千克左右,小坑50千克。

烘茶时分七次加入湿坯,待上层有八成干时翻焙,上下互换,烘干下焙。毛茶色泽乌黑油润,有独特的松烟香。

安化茯砖茶:毛茶筛拼、压制和发花干燥。

安化黑砖茶:筛分、压制和干燥。

安化花砖茶:安化千两茶以安化上等黑毛茶为原料,经筛制、拣剔、风选、整形、拼配等工序加工而成,并有特殊要求:

一是必须是地道的正宗安化茶;二是原料必须无梗无杂,才能制作千两茶;三是盛茶的长筒花格篾篓必须是新鲜楠竹织成,一根楠竹只能织一只。

花砖茶与黑砖茶的压制工艺完全相同,只是花砖的原料品质稍优于黑砖,砖面压印的图案不同而已。花砖茶全部采用三级黑毛茶为原料,而黑砖茶则是以三级黑毛茶为主,拼入部分四级黑毛茶。

综上,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加工原理上是相同的,但是它们之间在部分步骤和细节方面是有很大的区别。

陈年六堡茶怎么冲泡?如何冲泡六堡老茶?


小编有幸品饮一款30多年的六堡老茶,在茶庄内,不同的人冲泡,带来的品饮感受完全不一样。

因此,陈年六堡茶怎么冲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品饮价值,小编对此深有体会。

泡茶不只是简单的投茶冲水,也不是反复的出汤入口,泡茶之前,首先心要静,很多事情只有细致静心的去做才能窥得一二,比如读书,比如泡茶。

老茶的精髓,掩藏在岁月所赠予的时光之味,人生如茶并不是随口一说,新茶往往锋利似少年,老茶却安然沉静如中年,褪去繁杂的外衣,剩下无尽的圆润包容,万千变化隐藏在温润的茶汤背后,没有沉静的心,如何泡的出这凡而不凡的滋味?

对于老茶来说,紫砂壶冲泡是比较好的选择,老茶配好壶,才能相得益彰。

冲泡前先沸水醒壶,这和盖碗的温杯是同样的作用,沸水将紫砂壶里外浇透,投茶入壶,由于壶比较大,投茶8克,如果壶小,应适当减少投茶量,如一二人饮,小壶投茶四五克即可。

醒壶和醒茶这道工序非常重要,如果投茶前已经高温淋壶醒壶了,第一道洗茶时沸水先入公杯,再入紫砂壶,稍稍降低水温,如果没有高温醒壶,第一道洗茶时直接以沸水入壶,醒壶也醒茶。

洗茶两次,沸水即入即出,这里再补充一点关于注水。

冲泡老茶,首要是高温,水温一定要高,老茶经过十几年沉淀,已经进入一种平稳转化状态,高温才能把其中隐藏的内质激发出来,所以冲泡时,为了保证水温,沸水入壶时,低冲,迅速浇入,除了入水,壶盖不要打开,保持壶内温度,同时收敛住茶气。

每一泡入水之后,沸水淋壶一遍,可保持高温,另外,在注水时,稍稍让水溢出壶口,让茶汤浸润壶身,有较好的养壶功效。

冲泡时,前六泡可以即出,六泡之后开始逐泡增加闷泡时长,每次不要增加太多,5秒—10秒—15秒—20秒等逐次增加,根据茶汤的滋味饱满程度和是否出现水味来定。

在九泡以后,冲泡时可以增加淋壶次数,增加壶内温度,激发茶的内质,提升香气。

从第十二泡开始,可以在每次出汤时不要一次出完,留三分之一茶汤在壶内,和下一次冲泡时一起出汤,俗称“留根”,这也能保持后续的茶汤滋味饱满度,增加老茶耐泡度。

老茶冲泡,虽说不必沐浴更衣,但也讲究心平气和,天气和心情或者环境都会影响茶的口感滋味表现。冲泡时保持心平气和,根据茶的特性适当调整冲泡方式,好茶也很需要好的冲泡手法,才能更好的展现茶的特点。

六堡茶因为历史原因,遗留于世的老茶并不多,而结合原料、工艺及良好的仓储于一体的六堡老茶,更是非常难得。既然有缘遇到好茶,万不可暴殄天物。其中的内涵和特质,蕴含的岁月滋味,更要求品茶之人要有足够的耐心,丰富的经验,方能品到其中真味。

梧州六堡茶如何冲泡


六堡茶是历史悠久的广西名茶,属于黑茶一类,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另外,六堡茶还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可以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是不错的保健茶品。那么,梧州六堡茶如何冲泡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梧州六堡茶如何冲泡

1、茶壶冲泡法

使用茶壶冲泡六堡茶,应先准备好茶壶(容量200-250毫升)以及10-15克的六堡茶,先用沸水烫洗茶壶,随后放入茶叶。

六堡茶冲泡前一般需要洗茶(润茶)一到两次,因为六堡茶长期存放陈化难免落上尘埃,洗茶不仅可以去其杂味,清洁茶叶表面尘埃,还能起到润茶、醒茶的作用。

在正式冲泡前可用沸水淋浴茶壶,以此提高壶内温度,让茶香更明显。一般的六堡茶可冲泡10-15泡,陈年老茶甚至可以冲泡20泡以上。

前几泡出汤要快,避免出现“酱油汤”。越往后,冲泡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汤色和滋味浓淡。

2、盖碗冲泡法

使用盖碗冲泡六堡茶,则应先准备好盖碗(容量约250毫升)以及5-15克的六堡茶,先用沸水洗盖碗,随后放入茶叶。

此处亦应先洗茶(润茶)一到两次。正式冲泡时要掌握好冲泡时间,出汤时要滤尽,以免影响下次冲泡品质,每泡根据实际来调整汤色和滋味浓淡。

3、飘逸杯冲泡法

使用飘逸杯冲泡六堡茶的方法和盖碗冲泡法几乎相同,只是飘逸杯更为简单便捷。首先将准备好的15-20克六堡茶放入飘逸杯内胆中,然后注入沸水洗茶(润茶)一到两次,润茶时出汤要快。

正式冲泡时注意观察内胆茶汤来掌握冲泡时间,飘逸杯出汤简单,不用担心烫到手,透明玻璃杯也利于观察六堡茶的汤色浓淡,因此深受年轻茶客喜爱。

4、煮茶法

煮茶法和常规的冲泡方法有着很大的区别,多见于六堡茶的一些特殊分类,如老茶头、老茶婆、茶梗和茶果等。

煮茶的步骤大致可以分为:备茶—煮水—置茶—出汤。煮饮六堡茶的方法可首先备茶,用煮茶袋将六堡茶装好做成煮茶包以备用;其次煮水,将水加入烧水壶中。

在置茶,当水快沸腾时,将茶包放入烧水壶内。最后出汤,依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煮茶的时间,然后出汤分茶。

当然,也有茶客直接放入茶叶烹煮,茶成后再以滤器过滤茶叶。这些煮茶方法无高低好坏之分,纯粹视煮茶者自己的喜好而定。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六堡茶冲泡饮用方法很多,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泡饮即可。六堡茶性质温和,一般人群都可以饮用。但是,喝茶保健养生也要正确合理,切勿大量饮茶。

喝六堡茶的你,与众不同在哪里?


茶,大自然赠予人类的一片神奇的叶子,其对人体的好处,从古至今都少不了。从最早的神农氏的药用,到如今各种以茶中特有的成分制成的各种保健品,茶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茶给人带来的是不可否认的健康价值。

喝六堡茶的你,与众不同!

喝六堡茶,让你的健康升值

常喝六堡茶,更年轻。六堡茶中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茶氨酸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的功能。

常喝六堡茶,生病少。六堡茶中的有效物质有抗菌抗病毒、抗辐射等,还能提高免疫力,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

常喝六堡茶,心态好。六堡茶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少点精神压力,多点海阔天空。喝六堡茶也能聚集更多朋友,一起谈天说地,品茶论道,心情自然变好。

喝六堡茶,让你的气质升值

容颜易老,但气质不会,优雅的气质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态度。喝茶,不仅仅能美容养颜,还能让人由内而外散发独特的美,优雅气质彰显无遗。

喝六堡茶的女人更优雅。六堡茶让人心静,让人慢下来,让人自信,当一个女人神态自如、从容不迫的泡茶的时候,美得让人视线都移不开。

喝六堡茶的男人更迷人。不像喝酒的粗汉子,喝六堡茶的男人是儒雅的,是文质彬彬的,举手投足都是君子的模样。

喝六堡茶,让你的品味升值

六堡茶为我们打开一扇接近艺术的大门,喝六堡茶的人,总想着如何提升自己,学习插花、品香、弹琴、阅读等等,无一不是为了让自己品味这杯六堡茶的时候更加优雅,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丰盛,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品味慢慢的升值,让自己变的更好。

喝六堡茶,让你的圈子升值

六堡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来越开阔,这就是在谈判桌上、会议桌上……一众商业场合大家喜欢喝六堡茶的原因,在喝六堡茶的圈子里,很多人都在聊怎么做生意,琢磨怎么赚钱,正所谓千秋大业一壶茶,六堡茶圈的朋友越多,你的自身价值就越高。

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不同


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不同,具体如下:

六堡茶的历史沿革

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嘉庆年间,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同治版《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说的即是苍梧六堡茶。

经过发展,六堡茶的产地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20余县。

在六堡茶区范围内,有恭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离涌村茶、蚕村茶等,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的茶叶最好,横县岭溪所产茶叶品质和制法与六堡茶相近,亦统称为六堡茶。

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

1、兴于汉唐

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

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

2、延于五代及宋

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

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

“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4、“四保”贡于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

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5、鼎盛于晚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6、发展于当代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

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综上,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过一般来说人们很少关注六堡茶和安化黑茶的历史沿革的。

六堡老茶年份和价格的关系


对于一些有着20年甚至30年的六堡茶,喝过的朋友都知道,老茶价格高,口感、滋味、香型、功效都应该是对得起价格的,或者说值那个价钱。但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一些老的六堡茶反而没有年份轻的六堡茶好喝,顾客难免会有种上当受骗的心理。

这种情况当然不排除茶商虚高年份,欺瞒顾客的事,但如果抛开这个因素,一款真正有年份的六堡茶,而这个茶除了应有的老茶味道,滋味不丰富,生津回甘也一般,各方面表现平平,他还值那个价钱么?

小编说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位北方的茶友曾托小编在梧州本地寻找一些老的六堡茶,小编寻茶后,介绍了88年和93年的两款茶,建议让茶友购买小量试试,好喝才多买点。

茶友试喝后,给小编留言反馈,这两款老茶反而没有5-7年的茶好喝。

这两款六堡茶,年份分别是24年和29年,是名正言顺的老茶,价格在3000元-3500元一斤的幅度。而茶友的确反映老茶不值那个价钱。但这个茶,也确实有这个年份,因为小编认得茶商,是值得信赖的人。

当然,茶友反映只是不值那个价钱,并不说不能喝,或者很差,只是没有心理期望的那么好罢了。就正如一部电影,集结了很多大牌明星和优秀的导演,观众的期望值已达到很高的临界点,而观看后大失所望,心理落差自然大,道理是一样的。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因此,事实证明,老的六堡茶即使表现平平,但价格依然那么高。

老茶价格高,年份是影响其价格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口感、滋味、香型方面反而退而求次。大家试想下,茶叶经过20多年甚至近30年的存放,存茶人千辛万苦的为你保存一款茶,以现在的物价水平计算,再加上越陈越香的认知问题,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卖几千元一斤实在不足为奇。

但为什么口感没有期望中那么好,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

一是原料不够优秀,不清楚这个原料是几级的茶,或者茶叶的产地不是高山,又或者茶园的环境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二是工艺制造水平受限,例如发酵程度控制不好,发酵不足或者发酵过度。

三是仓储条件不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六堡茶处于市场低迷期,还没有存茶升值的概念,茶叶的存放没有现在那么讲究,也就仅仅能保持不发霉的状态。

以上的条件只要任何一方面受影响,茶叶的转化都有问题,只能说适合饮用,但要达到期望值的老茶状态,在口感、滋味、香气、功效等各方面都达到最优秀,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个事例也进一步说明,如果你追求老茶,一定要明白,价格就摆在那,口感滋味再不好,因为年份老,就卖那个价,这点对茶商来说也无可厚非,毕竟没有人逼着你买。

至于值不值得,那是你个人的问题,你可以说不值,但你也可以不买。

如果不是追求老茶,而是看重口感滋味香气类型等方面,建议选择5年-7年的茶,这些茶既适合现饮,也适合存储。

还是那句话,弄清楚自己的买茶目的,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是一分钱一分货那么简单。

《不同等级,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如何冲泡》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如何识别不同等级的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