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陆永 爱喝普洱茶吃螺丝粉

发布时间 : 2020-11-30
奥运普洱茶 永聘普洱茶 奥运普洱茶饼

奥运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奥运冠军陆永 爱喝普洱茶吃螺丝粉”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搜狐体育讯北京时间8月15日晚,在北京奥运会举重男子85公斤级决赛中,中国名将陆永后发制人,他以总成绩394公斤夺取金牌并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对于中国举重来说,在85公斤这个级别,陆永是第一个获得奥运冠军。

而私下的陆永,则是一个好动爱打篮球,还有几分嘴馋的80后大男孩。

陆永是侗族人,虽然许多他的家人都能歌善舞,但陆永坦言:“我唱歌不太擅长,有时候打打篮球,以前经常打篮球,我还可以扣篮,举重的弹跳力都非常好,随便就跃三米。”不过,要他跟姚明比下弹跳力,陆永则谦虚地说:“这个看身高,如果从地面跳起来我就不知道了。”

除了爱打篮球,陆永还有一个很文雅的爱好——喝茶。“喜欢喝点小茶,绿茶不怎么喝,喝点铁观音,普洱。”陆永说。

当被问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身为柳州人的陆永则很是怀念家乡的小吃:“柳州螺丝粉,还有酸肉,我比较喜欢我们那边的东西,北京没有,找不到。”

“他跟其他的运动员不同,他是素质非常高的一名运动员,对自身做人的一些标准,陆永绝对是很优秀的,在运动员当中没有比较让人讨厌的毛病,他是属于很配合的人。”教练王国新称赞说。(搜狐体育几何)

cy316.com延伸阅读

陆羽与茶


一千多年前,复州竟陵西塔寺。一个深秋的早晨。离古寺不远的湖畔芦苇丛里,雁声大作,声音凄楚而悲怆。显然,大群鸿雁的声音,惊动了早起洒扫庭院的智积住持。原来,一个被弃的婴儿占据了鸿雁的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字鸿渐。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先生的名号。

陆羽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为“茶圣”。他的《茶经》凡三卷,阐述茶的本源,采制和饮用的方法,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详尽,使天下人都知道饮茶了。前伦敦医药协会主席杰鲍勒爵士曾著文称“茶是伟大之慰藉物”,他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而陆羽先生的《茶经》却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茶的意义及作用。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再一种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是先生为“茶”正了字,陆羽先生在著《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的故事告诉我们,陆羽先生对茶的贡献具有世界意义,当我们心存茶道品啜香茗的时候,除了缅怀陆羽先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量功德外,还当效法“茶圣”的那种艰苦勤学谦逊认真虚心的人生态度。

英国茶史——从伦敦奥运会说开去


作为全世界最爱喝茶的国家之一,英国独特的下午茶风俗一直以其优雅、闲适为人钦羡。早在18世纪,以绅士着称的英国人便已写下如此诗行:感谢上帝,没有茶,世界将暗淡无光,毫无生气。诗人悉尼史密斯则将茶与光明同论,认为茶是光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可以说,茶文化包含着英国人的生活态度,更记载着英国的历史。

本届伦敦奥运会,便是从茶之色泽与意味展开的。曾执导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开幕式导演丹尼博伊尔,将绿色和愉悦作为开场第一乐章,通过淳朴的田园风光的呈现,12匹马、3头牛、70只羊和3只牧羊犬,挤奶的工人,在草地上野餐的家庭,寓意了绿色愉悦的生活。第二乐章主题设定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因为茶在英国,的确是作为工业革命的饮料而成就自身伟大价值的,最后导演以迈向未来作为第三乐章,寓意英国的茶史向未来前行。

1662年可谓英国饮茶史上划时代意义之一年。5月13日,葡萄牙国王胡安四世的女儿凯瑟琳来到英国,即将嫁给英国统治者查理二世。葡萄牙公主给英伦的味觉带来了一种特有而迷人的东方味道,那就是中国的茶。从此,茶频频亮相,越来越多地取代了红酒,引领了英国贵族饮中国茶的风潮。

到了工业革命,工业化带来的大工厂生产,大批量的工人汗如雨下工作,茶取代了诸多饮料,开始独占鳌头。它的解渴性、消毒性、保健性以及越到后来越能够感受出来的廉价性,得到一个国家中最主力劳动阶层的热烈拥戴。

1840年,以华茶为下午茶的英国茶风在此时形成。据说这是因为贵族们的晚餐吃得太迟,傍晚之前就开始饥饿,一位名叫安娜的贵夫人由此开始施行下午茶,4点左右便在沙龙中边喝茶边吃小点心。

1864年,一个名叫阿尔莱蒂德面包公司的伦敦桥分店女经理,决定在她商店后门开放一间公共茶室,以至于一时之间大小公司纷纷效仿,整个伦敦和英国城乡突然冒出很多茶室。这些茶室的流行,吸引了各路饮茶发烧友,饮茶休闲成了一种更为普及的可能。

二战之后,喝鸡尾酒成为最时髦人士中的新时尚,茶渐渐退居二线,快餐店和咖啡吧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取代了老派人的饮茶,今天的伦敦街头,已很少看到茶室,但下午茶的传统还是通过种种途径保留了下来,英国人还继续保留着在家和在工作场所喝茶的习惯,用餐时的茶热饮,更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英伦茶风虽然从中国吹来,却已经成为英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精髓部分。

茶圣:陆羽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着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研究经学坟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于传统的中国儒家学说十分熟悉并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苎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陆羽自幼得其教海,必深明佛理。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不过晨钟暮鼓对一个孩子来说毕竟过于枯燥,况且陆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学研究,故在其十一、二岁时终于逃离寺院。此后曾在一个戏班子学戏。陆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经常扮演戏中丑角,正好掩盖了生理上的缺陷。陆羽还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五载(746年),李齐物到竟陵为太守,成为陆羽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一宴次会中陆羽随伶人作戏,为李齐物所赏识,遂助其离戏班,到竟陵城外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研习儒学。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和李齐物一样十分爱惜人才,与陆羽结为忘年之交,并赠以白颅乌犎(即白头黑身的大牛)和文槐书函。崔国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这亲的名人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

公元775年(天宝十四年),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湖州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结识了着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陆羽在茶乡生活,所交又多诗人,艺术的薰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构成他后来《茶经》中幽深清丽的思想与格调。

自唐初以来,各地饮茶之风渐盛。但饮茶者并不一定都能体味饮茶的要旨与妙趣。于是,陆羽决心总结自己半生的饮茶实践和茶学知识,写出一部茶学专着。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于上元初结庐于湖州之苕溪。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着,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着--《茶经》的初稿,时年陆羽二十八岁。公元763年,持续八年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又对《茶经》作了一次修订。他还亲自设计了煮茶的风炉,把平定安史之乱的事铸在鼎上,标明圣唐来胡明年造,以表明茶人以天下之乐为乐的阔大胸怀。大历九年(774年),湖州刺使颜真卿修《韵海镜源》,陆羽参与其事,乘机搜集历代茶事,又补充《七之事》,从而完成《茶经》的全部着作任务,前后历时十几年。

《茶经》问世不仅使世人益知茶,陆羽之名亦因而传布。以此为朝廷所知,曾召其任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但陆羽无心于仕途,竟不就职。陆羽晚年,由浙江经湖南而移居江西上饶。至今上饶有陆羽井,人称陆羽所建故居遗址。

陆羽煮茶


在中国饮茶史上,自唐开始,饮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茶圣陆羽在总结唐及唐以前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和实践,确立了陆羽煮茶法的地位。根据陆羽《茶经》所述,结合有关历史资料表明,陆羽煮茶法的主要内容有:烤茶、碾茶、罗茶和煮茶,并最终认为:要煮好茶,除了要讲究煮茶技艺外,而且还注重情趣。

按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当时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但多种史料表明,唐时最有代表性的是饼茶。其次,是末茶。但无论是饼茶,还是末茶,虽然加工方法有別,但饮茶时,都需通过炙、碾、罗、煮等程序后,方可饮用。依据陆羽《茶经五之煮》所述: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贮于瓶缶之中,然后以湯沃焉。或者有的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后饮用。但陆羽认为用上述方法调制的茶汤,犹如沟渠间废水,不可取。陆羽提倡的方法重在煮。现将煮茶的主要程序简述如下。

1、在碾茶之前,先要烤茶。烤茶时,使其炎凉均匀,持以逼火,待饼茶呈虾蟆背状,进而变得卷曲,有茶香散发,又有柔软感时为止。

2、烤茶后,趁热用纸包好,以保其香。

3、待烤好的茶经冷却后,再将茶饼敲成小块。

4、将碾碎后的茶,过罗(筛)后,使其呈细米状,贮于合(盒)中。

5、煮茶时,当用风炉和釜。当烧水至有鱼目气泡,微有声时,即烧水至一沸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以使茶味纯正。但须加多少盐,书中并未谈及。

待烧水至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烧水至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一定量的茶末。

当烧水到釜中气泡如腾波鼓浪,即烧水至三沸时,若继续煮,则水已过老,不适饮用,此时应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

唐代除采用陆羽提倡的煮茶法外,还有釆用点茶法的。这可在唐苏廙的《十六汤品》中略见一斑。其法是先将茶末放入茶瓯,尔后用茶瓶将少许沸水注入茶瓯,将茶末调成稠膏,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再用沸水继续向茶瓯注入。注汤时,需做到顺畅,汤不顺通,茶不匀粹。注汤还要做到恰到好处,少过浓,多则淡,一瓯之茗,多不二钱,若盏量合宜,下汤不过分。

陆羽提倡的饮茶方法,不但讲究技艺,注重茶性;而且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同时还特别强调煮茶技艺,注重情趣,为推动饮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陆羽与茶介绍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宁翁,又号竞陵子,湖北竞陵人。

竞陵,即今湖北省天门县。唐代时,竞陵是景色秀美的鱼米之乡。皮日休在《送从弟皮崇归复州》大为赞叹“竞陵烟月似吴天”、“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等。宋代欧阳修撰《新唐书·隐逸·陆羽传》载曰:“陆羽为弃儿,由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唐代寺院多植茶树,所以陆羽深谙茶树种植、制茶、烹茶之道,年纪轻轻时已是一等茶艺高手。然而,由于无意于佛门的清规戒律,离群苦行,陆羽终于在12岁时离开了寺院,此后浪迹江湖。

天宝五年(公元764年),陆羽结交竞陵太守李齐物,为太守府座上客。李齐物青睐其诗文俱佳,勉励其专心治学。陆羽又与礼部员外郎崔国辅结为忘年之交,而崔国辅与杜甫友善,长于五言古诗,陆羽在其门下,才识大长。在其22岁时,陆羽拜别崔国辅及亲友,开始了结交四方挚友、立志茶学的云游生涯。

755年,陆羽住乌程苕溪(今湖州),结识了许多文士名流,如大书法家颜真卿,诗僧皎然和诗人孟郊、皇甫冉等。多年的云游生活使他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各地茶的资料,而从心底里念念不忘的对茶文化的热爱,让他下定决心写一部茶学专著。经过一年多的整理构思,终于在公元763年,陆羽28岁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

在《茶经》这本书里,陆羽对茶的起源传说、历史记载,采摘、加工、煮烹、品饮之法,水质、茶器,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习俗等内容皆作了详细的介绍,从而使茶学升华为一门系统的、结合了自然与文化的崭新学科,也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茶人陆羽介绍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陆羽自幼得其教诲。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茶艺之术。不过晨钟暮鼓对一个孩子来说毕竟过于枯燥,况且陆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学研究,故在其十一二岁时终于逃离寺院。此后曾在一个戏班子学戏。陆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经常扮演戏中丑角,正好掩盖了生理上的缺陷。陆羽还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五载(746年),李齐物到竟陵为太守,成为陆羽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一次宴会中陆羽随伶人作戏,为李齐物所赏识,遂助其离戏班,到竟陵城外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研习儒学。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和李齐物一样十分爱惜人才,与陆羽结为忘年之交,并赠以“白颅乌”(白头黑身的大牛)和“文槐书函”。崔国辅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名人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

22岁时陆羽离家远游,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他游历了宏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辗转大巴山,一口气踏访了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八州。唐上元初年(760年),游览了湘、皖、苏、浙等十数州群后,于次年到达盛产名茶的湖州,在风景秀丽的苕溪结庐隐居,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

《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的评价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今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品茶鉴水的神奇传说。《新唐书·列传》中有《陆羽传》。

唐大历八年(773年),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经皎然荐引,陆羽拜会颜公之后,即成刺史的座上客。颜真卿看到江南人才众多,于是就发起重修《韵海镜源》的盛举,约陆羽等数十人共同编纂。陆羽接受邀请,参与编辑,趁机搜集历代茶事,又补充《七之事》,从而完成《茶经》全部著作任务,前后历时十几年。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封建社会,研究经学文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中国儒家学说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现代茶人 陆尧


陆尧,1956年出生于广州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管理杂志社社长助理、副编审。曾任中国经济年鉴编辑部副主任。

1988年开始投身于茶文化事业与茶产业。主要研究茶业经济,比较熟悉茶馆企业文化、茶业会展、茶产品营销等,是“茶文化教育三元结构说”,“茶馆投资五位策略”,“中日茶道师生说”,“茶业经营哑铃型价格策略”、“茶产品三好营销法”、“茶产品营销三阶段说”、“奥运茶艺”、“世博茶经济”等新观点的创见者。

曾参与主持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中青年分会茶文化事业部的筹建和管理,担任北京财贸学院茶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理事,河北省茶文化学会顾问,江苏方圆紫砂集团茶文化顾问,深圳东部华侨城茶文化顾问,陕西西乡中等茶业专业学校等6所茶艺学校名誉校长、名誉系主任、顾问、客座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曾任《北京青年报》饮君子栏目、《精品购物指南》报爱茶女栏目、《中华合作时报》茶话新说栏目专栏作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茶话新说栏目嘉宾主持,主持《深圳东部华侨城茶溪谷项目可行性研究》课题、《贵州省都匀市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担任《中华申奥第一茶》课题主要撰稿人,已正式出版《茶艺实践指南》、《茶韵诗魂》等茶文化著作5本,发表《雅俗共赏话茶膳》、《茶文化旅游刍议》、《茶馆特色说》、《论茶产业整体创新》等原创性论文30余篇、茶诗30余首。其中,《法门寺国际茶会感怀》一诗被谱成歌曲,收入台湾风潮出版机构发行的CD盘中;《茶饮料营销策略》、《整合资源优势,搞好奥运茶艺》等4篇论文分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等奖励。

更多内容请访问

网普洱茶爱好者乐园

陆羽煮茶法


在中国饮茶史上,自唐开始,饮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茶圣陆羽在总结唐及唐以前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和实践,确立了陆羽煮茶法的地位。根据陆羽《茶经》所述,结合有关历史资料表明,陆羽煮茶法的主要内容有:烤茶、碾茶、罗茶和煮茶,并最终认为:要煮好茶,除了要讲究煮茶技艺外,而且还注重情趣。

按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当时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但多种史料表明,唐时最有代表性的是饼茶。其次,是末茶。但无论是饼茶,还是末茶,虽然加工方法有別,但饮茶时,都需通过炙、碾、罗、煮等程序后,方可饮用。依据陆羽《茶经五之煮》所述: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贮于瓶缶之中,然后以湯沃焉。或者有的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后饮用。但陆羽认为用上述方法调制的茶汤,犹如沟渠间废水,不可取。陆羽提倡的方法重在煮。现将煮茶的主要程序简述如下。

1、在碾茶之前,先要烤茶。烤茶时,使其炎凉均匀,持以逼火,待饼茶呈虾蟆背状,进而变得卷曲,有茶香散发,又有柔软感时为止。

2、烤茶后,趁热用纸包好,以保其香。

3、待烤好的茶经冷却后,再将茶饼敲成小块。

4、将碾碎后的茶,过罗(筛)后,使其呈细米状,贮于合(盒)中。

5、煮茶时,当用风炉和釜。当烧水至有鱼目气泡,微有声时,即烧水至一沸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以使茶味纯正。但须加多少盐,书中并未谈及。

待烧水至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烧水至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一定量的茶末。

当烧水到釜中气泡如腾波鼓浪,即烧水至三沸时,若继续煮,则水已过老,不适饮用,此时应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

唐代除采用陆羽提倡的煮茶法外,还有釆用点茶法的。这可在唐苏廙的《十六汤品》中略见一斑。其法是先将茶末放入茶瓯,尔后用茶瓶将少许沸水注入茶瓯,将茶末调成稠膏,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再用沸水继续向茶瓯注入。注汤时,需做到顺畅,汤不顺通,茶不匀粹。注汤还要做到恰到好处,少过浓,多则淡,一瓯之茗,多不二钱,若盏量合宜,下汤不过分。

陆羽提倡的饮茶方法,不但讲究技艺,注重茶性;而且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同时还特别强调煮茶技艺,注重情趣,为推动饮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