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种子繁殖--茶籽育苗

发布时间 : 2020-12-01
六堡茶树种 龙井茶树种植 六堡茶是什么茶树种

六堡茶树种。

茶籽育苗茶叶生产上,一般采取茶籽直播,有时来不及开垦新茶园,以及为了补缺或履行旧茶园,也可设置苗圃进行茶籽育苗。

苗圃地的选择和整理,在扦插育苗一切将详述,可参照进行。实生苗辅比扦插苗辅要求低,山坡地亦可。苗床表面不需要铺泥,不必搭棚遮荫,也不必经常浇水。其它田间管理技术,均可参照扦插苗田间管理进行,以下只着重介绍茶籽播种技术。

①播种时期最好冬播。科播比春播发芽率高,出土早,可节省茶籽贮藏的费用和人工。杭州地区冬播以十一月到十二月中旬,春播以二月中旬至三月下旬为好。

②浸种催芽方法是,先将茶籽用25-30℃温水浸4-5天(每天换水两次,浮在水面的茶籽捞出淘汰),然后摊于高在室内的砂畦上(铺砂厚5-6厘米),厚7-10厘米,上面盖一层5-6厘米厚的细砂,砂上再盖以稻草。室温保持在25℃左右,每天洒水一次。催芽室空气要适当流通。当50%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即可播种。

③播种方法茶籽播种方法,可采取穴播和单粒条播,单粒条播行距20厘米,料距3-4厘米。穴播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播茶籽4-5粒。播种后随即覆土,覆土厚度2-3厘米。冬播覆土稍厚,春播覆土宜浅。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种子繁殖技术


茶树种子繁殖既可直播又可育苗移栽。历史上最早是采用直播,其能省略育苗与移栽工序所耗劳力和费用,且幼苗生活能力较强。育苗移栽可集约化管理,便于培育,并可选择壮苗,使茶园定植的苗木较均匀。云南大部分茶区因干湿季分明,并且冬、春连续少雨干旱,直播一般难以全苗,故多采用育苗移栽。茶树采用种子繁殖,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来种园管理

要获得质优、量大的茶子,就必须抓好对采收茶子的茶园的管理,促进茶树开花旺盛、座果率高而种子饱满。

适时采收和妥善贮运

茶子质量的好坏,其生活力的高低与茶子采收时期及采收后的管理、贮运关系密切。适时采收,其物质积累多、子粒饱满而发芽率高,苗生长健壮。茶子采后若不立即播种,则要妥善贮存(在5℃左右,相对湿度60%-65%,茶子含水率30%-40%条件下贮存),否则茶子变质而失去生活力。茶子若运往它地,要做好包装,注意运输条件,以防茶子劣变。

播种前处理

将经贮藏的茶子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给予种子有利的刺激,促使种子萌芽迅速、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和增强抗逆能力等。

细致播种

由于茶子脂肪含量高,且上胚轴顶土能力弱,故茶子播种深度和播子粒数对出苗率影响较大。播种盖土深度为3-5厘米,秋冬播比春播稍深,而沙土比粘土深。穴播为宜,穴的行距为15-20厘米,穴距10厘米左右,每穴播茶子大叶种2-3粒,中小叶种3-5粒。播种后要达到壮苗、齐苗和全苗,需做好苗期的除草、施肥、遮荫、防旱、防寒害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

茶树种子苗圃


茶树种子苗圃是用播种茶籽的繁殖方法进行集中培育茶苗的园地。种子苗圃选择土地时必须考虑以下条件:①土地含有机质比较丰富,土壤结构较好的红、黄壤均可,土壤沙性不能过强,粘性也不宜过强。土壤应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土壤耕作层一般有30-40cm深即可。②地势平坦的平地或缓坡地,坡度不宜超过10°。③离水源较近。④避风向阳,日夜温差不大。⑤靠近新茶园或交通便利的地方。⑥前作为烟、麻地或蔬菜地,这些土壤上生长的茶苗容易受病虫为害。

苗圃地修整:一般每亩苗圃可出苗10-15万株,圃地选好后,按面积大小、地形、地势等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一小区内再划成平行并列的若干畦,小区内的畦应作南北向排列,坡地苗圃畦的方向应作等高排列。小区和畦均以道路和沟渠分隔。人力车路面宽不小于1.8m。圃地周边应有先行道,路面宽不小于0.6m,每畦之间有排水沟,沟底宽不应小于0.3m。应设置喷灌系统。辅地要进行熟化,如果当年播种,要在6月份以前深耕,进行晒垡,如翌年春播,最迟要在早秋深耕,进行冻垡。全面深耕30-40cm,耕后不耙碎,任其晒、冻风化。播种前再翻耕一次后耙细作畦。耕耙前施足基肥。畦宽约120-130cm,长5-10m,高10-20cm,两侧排水沟,沟面宽40cm,沟底宽30cm。畦面表土10cm内一定要疏松细碎。以东西向为好,如为坡地,畦向应与坡面垂直,即横坡作畦,如坡度大,可先修成宽幅水平梯田,再在梯田内作畦。

茶籽播种:

①播种时期:从茶籽采收后到翌年3月均可播种。长江以南茶区,最好秋季播种,要求在11月下旬前播完。可提前10-15天出苗,长江以北茶区,最好春播,在3月下旬前播完。

②播种方法:以穴播为宜,首先在畦面上按行距20cm,深度秋播5-6cm,春播3cm左右,开出播种行,然后按穴距10-15cm播种茶籽,每穴4-5粒,然后覆土,覆土厚度如为秋播或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可以覆4-5cm,春播或粘质的土壤覆2-3cm,在播种行上插上标记。

③畦面覆盖:畦面覆盖物如糠壳、秸秆、稻草、青草和塑料薄膜等。塑料薄膜覆盖可直接铺在畦面上,四周用土压紧,这种方法保温保湿好,但在湿度低时要掀起薄膜浇水,并且在有10%左右茶苗出土时,及时除去薄膜。在畦面上用毛竹片细竹干攀搭成孤形棚架,棚架每隔1-1.5m一个,中心最高处不应低于50cm,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四周压紧,苗圃覆盖比不覆盖提早7-10天出苗,而且苗全苗壮。

茶树种子苗圃管理:

茶苗出土以后,抗旱、防热保苗和培育壮苗是首要任务,5月下旬,茶苗刚出土时,就应灌溉。每天喷灌1-2次,维持表层土壤湿润,覆盖苗圃可以减少灌水次数。一段时间以后,仍然要适时适量地灌水,一般当苗圃表土5cm内,土壤水分含量达到10-8%时,就应进行灌溉。灌水量以表土7-10cm内充分湿润为度,每亩每次用水量约4-5吨。遮荫棚可以按畦搭北高南低的棚架,上盖活动的竹帘或其他遮荫物品,从5月中、下旬开始至8月底止,昼盖夜除。当茶苗长出5-7片真叶,顶芽第一次生长休止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可以用稀薄的人粪尿,或者用硫酸铵兑水,间隔一月后可追施第二次,方法用量同第一次。茶苗逐渐长大后施肥量应适当增加,仍兑水浇施,时间可以在第二年春季4月份和夏季7-8月份各追施一次,一年生茶苗中耕除草6-8次,二年生应进行3-4次,每次耕锄深度约3-5cm,防止杂草丛生,这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在冬季低温来临前,可用稻草或杂草稀疏地盖在茶苗上,或用腐熟的堆肥、厩肥、糠壳、木屑、火土灰等,壅围在茶苗根颈周围,或铺在畦面约厚2-3cm,以提高地温。早春有霜冻时,可以烧火熏烟调节气温,减少霜冻危害。选择疏苗是苗期管理的又一措施,当第一年生长停止后进行第一交疏苗,疏苗时要细致地把病虫为害严重的苗、瘦弱苗、叶形小而硬脆的苗拔除,北方茶区由于冬季有冻害,疏苗也可以在第二年春季进行,力求在移栽时苗齐苗壮。

茶树的种子繁殖技术


茶树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利用茎叶和根等部分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或称营养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成本低,后代适应性强。但是,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种子后代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容易产生变异,不易保持良种的优良性状。

一、留种园的选择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留种茶园,而是根据留种要求,选择现有良种采叶茶园进行留种。对留种茶园的要求是:

①品种性状一致留种茶园的茶树,应该能再现该良种的必该良种的典型性和一致性。对于混杂的植株,要进行除杂去劣。对混杂植株可采取重剪、重采或挖去等措施。

②母树生长健壮树龄老、生长衰弱的母树,可行合刈更新,待树势复壮后,再作为留种园。

③茶园土壤深厚、肥沃。

④茶园地势平缓开阔,通风透光。

⑤无严重病虫害为害。

二、留种园的培育

①增施磷钾肥目前的留种茶园,是采茶、采种兼用的,除了合理施肥,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外,还要增施磷钾肥,这既可以促使茶树多开花结果,又能防止落花落果,获得饱满的茶籽。据试验,增施磷钾肥比普通施肥,茶籽产量可增加40%。据浙江部分茶区的经验,氮:磷:钾可采取1:3:2的比例。

②改进采摘方法一般认为,春茶分批留叶采,夏茶留养,或夏、秋茶留养的方法,能够增加茶籽的产量。

③修剪疏枝按照茶树生长状况,采取相应的修剪措施,以培养树冠和树势,并疏剪枯枝、老枝、细弱枝、病虫枝以及部分徒长枝。

④抗旱、防冻和防治病虫害夏、秋季节干 旱,不仅影响茶树花芽分化,而且容易造成幼果脱落,最好进行铺草防旱和灌溉,冬季也要注意防冻。茶籽象虫对茶子的危害,影响很大,要及时防治。

三、茶籽的采收茶果采收应按成熟标志及时采收。茶果成熟的标志是:果壳呈绿色,微现裂缝;种壳硬脆,呈棕褐色;剥开种南宁,籽业饱满。呈乳白色。一般茶区以霜降前后采收茶果较为适宜。

采收茶果,要及时、分批进行,做到行熟先收,尽熟迟收,以保证茶籽质量。虫蛀的茶果,不要采收。不同品种的茶果,要分别采收。

采回的茶果,应摊放在干燥和荫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日光曝晒和雨淋。摊放厚度不宜超过10厘米,每天翻动一、两次。三、五天后,茶果开始裂开,可轻轻揉压,使果壳与种子脱离,然后用筛子蜊筛出茶籽。脱壳的茶籽,再适当摊晾,使茶籽含水量降至30%左右。脱壳摊晾的茶籽,去掉夹杂物及虫蛀、劣变者,然后过筛(筛孔直径12毫米)分级,就可以播种。

四、茶籽的贮藏茶籽采收后,当年如不播种,必须进行贮藏。贮藏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干燥,适当通气。要求温度5-7℃,相对温度60-65%,茶籽含水量30%左右。茶籽贮藏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室内砂藏、室外沟藏和畦藏。

①室内分层砂藏选择朝北或朝西北的荫凉房间,先在地面铺一层干草,再铺炭砂混合物(用3份细砂、2份炭硝拦成)或干净细砂,厚5-6厘米,上铺茶子,厚10厘米左右,再撒一层炭砂混合物或细砂,以茶籽不露出为度,如此相关铺茶籽5-6层,最后在上面覆盖一层干草。贮藏数量多的,可安置若干个通气筒。

②室外沟藏适合贮藏大量茶籽。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朝北的地方,挖掘贮藏沟。沟深25-30厘米,宽100厘米,长依茶籽多少而定。然后将沟底、沟壁敲实,并薄薄地铺一层稻草,再倒入茶籽,厚约10厘米,上面再铺一层秀草或细砂,以茶籽不露出为度。如此相间铺茶籽2-3层,最后铺盖一层稻草,上面再用泥土紧封成屋脊形。贮藏沟中部,每隔2米安置一通气筒。贮藏沟周围还应开设排水沟,以防贮藏沟中积水。

③室外畦藏此系简便的室外贮藏法。选地势高畦,畦面宽100厘米左右,畦长视茶籽贮藏量而定。畦面上先铺一层细砂,再铺一层茶籽,厚4-5厘米。如此相间铺茶籽2-3层,在最上层的细砂上再盖土紧封,土上再盖以稻草。

不论采取哪种贮藏方法,在贮藏期间,每隔一、两个月,抽样检查一次,如发现茶籽霉变,应及时清除。

五、茶籽育苗茶叶生产上,一般采取茶籽直播,有时来不及开垦新茶园,以及为了补缺或履行旧茶园,也可设置苗圃进行茶籽育苗。

苗圃地的选择和整理,在扦插育苗一切将详述,可参照进行。实生苗辅比扦插苗辅要求低,山坡地亦可。苗床表面不需要铺泥,不必搭棚遮荫,也不必经常浇水。其它田间管理技术,均可参照扦插苗田间管理进行,以下只着重介绍茶籽播种技术。

①播种时期最好冬播。科播比春播发芽率高,出土早,可节省茶籽贮藏的费用和人工。杭州地区冬播以十一月到十二月中旬,春播以二月中旬至三月下旬为好。

②浸种催芽方法是,先将茶籽用25-30℃温水浸4-5天(每天换水两次,浮在水面的茶籽捞出淘汰),然后摊于高在室内的砂畦上(铺砂厚5-6厘米),厚7-10厘米,上面盖一层5-6厘米厚的细砂,砂上再盖以稻草。室温保持在25℃左右,每天洒水一次。催芽室空气要适当流通。当50%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即可播种。

③播种方法茶籽播种方法,可采取穴播和单粒条播,单粒条播行距20厘米,料距3-4厘米。穴播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播茶籽4-5粒。播种后随即覆土,覆土厚度2-3厘米。冬播覆土稍厚,春播覆土宜浅。

茶籽繁殖茶树的相关技术


用茶籽繁殖是我们在茶树种植中最早使用的一项繁殖技术,他是茶树的有性繁殖。对茶籽萌发生理的了解是对茶树有性繁殖的一项最主要功课。

茶树的繁殖可以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前者如种子繁殖,后者如扦插与压条繁殖,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细胞与组织培养。

茶树是一种异花授粉植物,在遗传特性上是高度杂合的,这是因为种子中的胚是从亲本的雌蕊和花粉得到不同的染色体组合,所以在遗传上不同于两个亲本。在田间条件下相应地出现生长状况的不一致性。相反,营养繁殖和体细胞再生体的植株只含有亲本的遗传信息。因此用无性繁殖法育苗时,茶园中的群体生长便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均匀和整齐一致。

1.茶籽萌发生理

刚采收的茶籽,即使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这是因为茶籽正处于休眠状态、茶籽休眠的主要特点与芽休眼相似,是生长的中止。茶籽休眠也是对不良环境条件适应的有效手段。由于休眠的存在,使得种子不会在秋季采收后的不利环境条件下萌发,而只有当外界条件适宜时,才能萌发。通过休眠,种子能巧妙地避免寒冷与干燥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因而能够在低温干旱的环境下安全地生存。

在生产上,茶籽播种前常采用浸种催芽,提高茶籽生活力。凡经过水选浸种的可以提前11天左右发芽,增进发芽率达13%。茶籽种皮较厚,经过浸种后,组织变松软,透性增加,渗透压增大,有利于气体交换,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因而内在有机物质因吸水而分解,使营养物质增加,这些都有利于萌发。茶籽发芽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是胚恢复生长并发育为独立的幼苗,茶籽开始发芽时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茶籽发生水合作用;呼吸作用增加;酶的周转加快;核酸增加;贮藏物质转化为可溶性产物并运输到胚中,用于合成细胞的组成部分,细胞分裂次数增加,体积也随之增大,最后分化为组织和器官。

(1)茶籽萌发过程中的水合作用

茶籽必须吸水才能增加原生质的水合作用,并启动与发芽有关的代谢作用链。吸水使坚硬的种壳变软,子叶、胚吸水膨胀,种壳破裂,使胚根最先露出。不论茶籽原有含水量多少,要达到破壳萌发,一般含水量要达50~60%。茶籽萌发过程中吸水有一定阶段性,先高后低,到萌芽出土,含水又有回升。休眠期的茶籽含水量约为20%,到破壳期露胚根时含水量上升到50~60%,以后吸水转缓,到幼苗出土时含水量达70%~75%。这是由于萌发初期子叶原生质胶状物质急速转化为溶胶状态,需要大量水分。胚根、胚芽露出时,因新组织能吸收部分水分,含水量稍有下降。胚芽出土伸长期,细胞扩大,水分又增加。

(2)茶籽萌发过程中的呼吸作用

休眠期茶籽的吸氧量特别少,但当茶籽萌发吸水时就迅速增加,一般和吸水速率呈相关性。但当茶籽呼吸活性增加之后,对氧的吸收即趋稳定。呼吸作用包含主要是淀粉、糖、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成分的氧化分解,同时产生大量ATP形式的能量,用于合成种子储藏组织内贮备养料分解时所需要的酶,以及随之而来的幼苗细胞成分的形成。

①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茶籽休眠时含有少量淀粉酶,在发芽初期,不溶性的淀粉和贮藏糖类转变为可溶性糖类、以后随着前发过程的进展,淀粉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强,因此淀粉含量明显减少,比休眠时大约减少一半以上,同时可溶性糖类从子叶组织运往胚的生长部分。

②蛋白质和有机酸的转化 茶籽含蛋白质约10%左右,茶籽萌发新组织,氮源来自于叶贮藏的蛋白质。贮藏蛋白质的减少伴随着氨基酸和酰胺的增加,接着在胚的各生长部分合成新的蛋白质。茶籽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显着减少,由休眠到前发约减少50%。而氨基酸到萌发时增加到34%左右,有的可增至60~70%。茶籽萌芽过程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化茶籽除含氨基酸外,还有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等各种有机酸。其变化进程是,休眠茶籽中柠檬酸的含量占有机酸含量的绝大部分,萌发40天以后的幼苗,柠檬酸大量增加,并同时形成苹果酸和天门冬酰胺,此时,苹果酸大部分存在子叶中。萌发后的幼苗根系苹果酸、草酸的含量比茎多;在60天的幼苗中可见到少量奎宁酸的合成,并由茎部转入叶部,它可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合成。

③脂肪的变化 茶籽含粗脂肪约25~35%,到前发时,含量就逐渐下降,胚根胚芽出现时,比原始量减少40%。

贮藏在茶籽内的脂肪首先在酯酶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水解产生的脂肪酸有的重新用于合成磷脂和糖脂,这些物质是细胞器和膜的必需成分。但是,大部分脂肪酸则转化为乙酸输酶A,然后经逆转的糖酵解途径合成糖。

(3)茶籽萌发过程中的核酸变化

幼苗生长时需合成蛋白质。核酸在细胞核内起着遗传信息的贮存和表达的作用,此外,在蛋白质的合成中也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发芽时子叶中的核酸减少,胚中核酸增加。

(4)茶籽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和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茶籽由休眠到萌发,由于氧化还原作用而产生了各种酶,如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