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316.com - 绿茶的识别】
一、茶园湿害的识别茶树既好水又怕水。即使是临时性的积水也会给茶树造成较大的危害。这就是“湿害”。湿害的实质是土壤缺氧,使茶树窒息而造成危害。同时,一些对茶树生长有害的物质,如亚铁、还原性硫等大量积累也会对茶树根系生长造成危害。茶树遭湿害后吸收根少、粗根发黑、根外皮上长有许多小疙瘩及锈斑,根层浅薄、吸收能力下降,茶树矮小、枝细、叶薄、芽稀。严重湿害的茶树地上部严重生长不良,根系腐烂。
造成湿害的主要有:
1、积水型湿害:主要是稻田改种的茶园,因没有把粘结的不透水层挖掉而易造成土壤积水。
2、地表径流湿害:常出现在水库坝下的茶园,以及山坡下方的茶园等。土表和土层内常有渗水径流而过。
二、湿害的防治方法
茶园湿害是土壤障碍所致,较难治理。因此,必须坚持以防为主,如设置良好的排灌系统,做好土地平整,特别是稻田改种茶园坚持种前的深耕。对已经造成湿害的茶园,先要根据湿害类型消除水患,然后进行树冠改造和辅助其它改良措施才能凑效。
对因不透水层而形成的积水型茶园,要开沟排水,即从茶园积水部位最低处挖掉一行茶树,开一条排水沟,把积水从茶园排出。对因地表和土层内径流造成湿害的茶园,要在茶园上方开沟截水。截水沟与径流方向垂直。茶园排水后要对受湿害的土壤进行深翻,去除因积水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同时根据危害程度进行台刈或重修剪。然后加强肥培管理和留养,使它复壮,逐步恢复生长。
茶园耕作技术的分类和方法
科学合理的茶园耕作,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耕作深度不同,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两种。
一、浅耕
一般来说,茶园耕作深度不到15厘米的都叫浅耕。通常,每年都要进行春耕、夏锄、秋锄和冬耕。春耕和冬耕以松土为主。耕作深度春耕10厘米左右,冬耕10厘米~15厘米。夏锄和秋锄以除草为主,锄草次数常因杂草生长不同而有一定差别。锄草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新开辟茶园的第一年,为了避免带动茶籽和茶苗,距茶苗30厘米以内的杂草宜趁雨后用手连根拔除,30厘米以外的照常进行浅耕,待茶苗长大后可用手锄除草。秋后就可全面浅耕。
在茶树幼年和青年阶段,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为了减少杂草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浅耕时期,次数的安排常在追肥之前进行一次。夏秋季杂草多,浅耕后要将杂草铺在地面晒干或耙出园外,堆积一处制成堆肥,特别在多雨季节更要注意。
壮年茶园如果树冠覆盖度高,其生长好、产量高。由于采摘、施肥、除虫等作业较频繁,茶行间土壤容易板结,浅耕以疏松土壤为主,次数可适当减少1次~2次。
二、深耕
耕作深度超过15厘米即可称为深耕。茶树种植前的深耕,按照常规即可。种植后的深耕,由于茶园类型不同,深耕要求也有差异。下面分别就幼龄茶园、成年茶园、衰老茶园的深耕方法加以说明。
1.幼龄茶园种植前深垦过的茶园,一般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深耕深度初期在离茶树根部20厘米~30厘米以外开沟30厘米左右深度。茶树长大后开沟的部位向行中间逐步转移。开垦时仅在种植行中深垦的茶园,一般要结合施基肥,在茶行间宽1米左右深耕50厘米。深挖的土壤先放置道路上,然后施基肥与心土混合,施入沟中,再将第二段表土翻入第一段,这样依次深耕,逐步完成。
2.成年茶园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再深耕。深耕时期,北方茶区宜在8月~9月,长江中、下游茶区宜在9月~10月,华南茶区还可适当推迟。
3.衰老茶园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开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总之,深耕是花费劳力多,需要有机肥多的作业。通常在开垦前进行一次,如果土壤粘重可在开采初期缩小宽度再进行一次。在正常情况下,待20年左右茶园产量大幅度下降时再深耕改土一次,其他时期不再深耕。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园防止湿害技术
2月14日以来,长江中下游茶区出现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部地区偏多2倍以上,同时大部分地区出现3-5℃的低温。当前我国陆续进入春茶生产季节,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容易降低茶树根系活力,造成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减低,使新梢伸长缓慢,形成驻芽,影响春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应针对不同的茶园,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低温阴雨天气给茶叶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1.积水型湿害茶园
茶园土壤一定深度的土层内有坚硬不透水隔土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临时性积水,造成为害,这类茶园常见于黄棕壤茶园或原为水稻地和山塘地的茶园。
应急性措施:在茶园积水部位的最低处开沟排水。
治理办法:深翻土壤,把积过水的僵土翻到表面让烈日暴晒和冰冻使它风化。
2.地表径流型湿害茶园
平地或缓坡地区的局部碟形地茶园,由于地势低,雨后雨水通过地表径流从四面八方向碟形地茶园汇集,形成临时性积水,结果使茶树根系遭受湿害。
应急性措施:在茶园上方开沟截水,截水沟要与径流方向垂直,把径流水截住排除。
治理办法:在茶园上方修建截水深沟,阻断地表径流水进入。
3.地下水型湿害茶园
河川、河谷及湖塘旁边的茶园,由于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下雨后河上升,茶园地下水位随之升高,影响树根系生长。
应急性措施:在茶园积水部位的最低处开沟排水。
治理办法:沿河川、湖塘边岸开深沟,沟深110厘米左右,切断河川河谷和湖塘的地下压力水,降低茶园地下水位。
茶园蜘蛛的治理办法
-------
茶园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它在控制害虫的发生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茶园生态控制害虫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我们的调查,我省各茶区共记载了16科70余种蜘蛛,大致分为结网蛛与游猎蛛两大类型。结网的如迷宫漏斗蛛、圆蛛、金蛛、肖蛸蛛等;游猎型的如斜纹猫蛛、黑色蝇虎、条纹蝇虎、警戒蝇豹等,它们专门捕食各种茶虫,它们不单种类繁多,而且种群数量很大,每平方米茶树蓬面上平均有蛛量达到24.6—60.5头。据我们在英德茶区调查,在众多的蜘蛛中,其优势种群依次是草间小黑蛛、条纹蝇虎、警戒蝇豹、粽管巢蛛、白斑猎蛛、斜纹猫蛛、八斑球腹蛛。 据试验,各种蜘蛛以小绿叶蝉为食时,其一昼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草间小黑蛛可食叶蝉若虫38.48头或食成虫25.58头;警戒蝇豹可食叶蝉若虫80.5头或食成虫47.6头;粽管巢蛛可食叶蝉若虫27.78头或食成虫20.22头。斜纹猫蛛在茶园总体数量虽然不多,但捕食能力强,常在茶蓬上四处游弋,捕食与攻击各种害虫。 茶园中的蜘蛛,对化学农药很敏感,茶园施药后,常使一些抗药能力差的蜘蛛无法生存。据调查同等面积的茶园,已停止施农药1年的茶园,发现有蜘蛛24种,总数量687头,而施药茶园仅发现有蜘蛛11种,总数量215头,可见施用农药可以使蜘蛛种类减少,数量减少。
茶园蜘蛛的保护、利用可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蛛、虫测报。做好蛛、虫测报工作,做到情况明、方向准。例如,蜘蛛与小绿叶蝉虫口比例在1:5以下时,无需用药,小绿叶蝉的数量也不会上升。
(2)采用配套的农业措施,保护蜘蛛。如茶园适当铺草覆盖,好处多多,也可以为狼蛛提供庇护场所,有利过冬与渡夏。
(3)因地制宜,巧施农药。要从保护蜘蛛等天敌的长远利益考虑,在使用农药时,应该注意安全合理,巧施巧用,千万不要滥施、乱用,尽可能地降低对蜘蛛的杀伤率。例如,要防治小绿叶蝉时,应选择对小绿叶蝉防效高,而对蜘蛛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如优乐得。
茶园病虫的综合治理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最早是利用自然因子控制病虫。如采用人工捕捉和土农药等方法治虫。从40年代有机化学农药问世以来,由于农药对病虫的防效高,在茶叶生产上起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期来大量地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副作用,诸如害虫的抗药性出现;某些害虫的再猖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历史经验证明,依靠单项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均有局限性,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60年代起,在茶园中提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法。虽然它与以前的单项措施相比有一定的进展,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新时期措施的简单组合,缺乏有机的联系。1974年我国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防治的观念也不断更新。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依据,从茶园生态系各组成部分的错综复杂关系中,利用自然条件,选用适当和必要的防治措施,把病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上。使病虫综合防治提高到综合治理的水平。 茶树病虫防治的方法 茶树病虫防治原理除直接杀死病虫外,主要是控制茶园生态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原、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而有利于天敌的生长和繁殖;使病虫种群数量减小,天敌数量增多;提高茶树对病原和害虫的抵抗力。 茶树病虫防治的方法,按其作用性质厅以分为四种,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应用栽培技术防治病虫的方法。通过栽培管理可以定向地改变茶园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提高对病虫害的抗性,而不利于病虫的生育、扩散,以控制病虫种群数量。因此,正确地农业技术措施是病虫综合治理的关键。具体做法有:选育抗病虫品种:利用茶树抗性的种质遗传特性,进行定向培育,使之成为品种的稳定性状。这是防治病虫的根本措施。 茶树品种间由于形态结构、生化万分以及发芽的密度和迟早不同,存在着抗病虫性的差异。如政和、水仙等大叶种叶片组织较薄,栅状组织仅一层,持嫩性强,容易遭受茶饼病、云纹叶枯病和假眼小绿叶蝉等多种病虫的危害,毛蟹、龙井种等品种,叶片组织较厚,栅状组织二层,持嫩性差,一般较少受病虫危害。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已选育的黔湄415、416对茶饼病、牡蛎蚧有较强的抗性。安徽省祁门茶叶科学研究所已选育的祁门119,对茶橙瘿螨具有抗性。 分批及时采摘:茶树新梢是多种主要病虫,如茶饼病、白星病、茶芽枯病、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橙瘿螨等活动、取食和繁殖的场所。因此,分批多次采摘,不仅是保证茶叶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直接防除病虫。 修剪和台刈:晚秋或早春进行修剪,可以恢复和增强树势,扩大采摘面,促进茶树生长。同时修剪也可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起到预防来年虫害的作用。尤其是对为害枝梢的病虫如梢枯病、茶梢蛾等效果更为明显。重修剪和台刈对茎干病虫和钻蛀性害虫有相当的防治效果。修剪和台刈后的枝条和发口会残留病虫,应及时携出茶园,并予以处理。对郁蔽的茶园去除徒长枝,改善茶园小气候条件,可以防止黑刺粉虱和煤病等的发生。 肥水管理:土壤、肥料和水分是茶园生态系的主要物化环境因子和茶树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病虫从茶树体内摄取营养,因此,施肥也间接地影响病虫的生育。按照茶树生物学进行合理施肥,可以改良土壤,促进茶树生长,以提高对病虫的抗性。但是,茶园施用氮肥过多,使芽叶生长柔嫩,也容易遭受茶饼病、假眼小绿叶蝉等芽叶病虫的危害。因此,必须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及其他微量元素,使茶树生长健壮,以提高抗性。 干旱是赤叶斑病、云纹叶枯病、白绢病、茶短须螨等病虫害的诱因。尤其是高温季节,茶树根系需水量大,干旱使树势衰弱,上述病虫害发生严重。灌溉补水就成了防治病虫害的又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土壤湿度过大,水分过多,对茶树根系生长不利,而有利于多种根茎病害如茶红根腐病、紫纹羽病、红锈藻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在雨季,特别是容易积水的洼地,必须做好防湿排水工作。 耕作除草:茶园深耕有利于改良土壤,增进地力和防除杂草,这是茶园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一项农业防治措施。通过深耕使病虫因受到机械操作、干燥或曝晒致死。尤其对土栖病虫更为有效。秋季深耕可以将土表越冬的尺蠖、刺蛾类的蛹、象甲类的幼虫以及线虫等各种病原物深埋入土。而将深土层中的越冬害虫如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暴露于土表致死。深耕结合培土,可使根际土壤中的害虫不能出土为害。杂草常是杂食性害虫如跗线螨、假眼小绿叶蝉等的藏匿和取食场所。因此,勤除杂草可以减轻病虫害。 清园:茶园内枯枝落叶(包括病虫枝叶)和间作物的秸秆,是各种病虫的孳生地和避难场所,通过清园予以清除,以减少病虫的来源。农闲季节,剪除病虫枝和徒长枝,促进茶园通风良好,可以减少黑刺粉虱和煤病等的越冬虫口基数。 ②生物防治茶园郁蔽的生态环境和种类繁多的害虫类群,有利于天敌生物的定居和繁衍。茶园中蕴藏着丰富的天敌资源。据调查,已有天敌约500种,其中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蜘蛛、寄生性微生物及益鸟等有益动物。生物防治既不污染环境,也不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而能经常持久地控制害虫种群的发展,已成为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0年代起,我国已开始应用苏云金杆菌类细菌(包括杀螟杆菌、青虫菌)、白僵菌(真菌)防治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鳞翅目害虫。苏云金杆菌制剂100~200倍液(含孢子量0.5~1.0亿/毫升),白僵菌制剂含孢量1~2亿/毫升对上述害虫的防效较好。此外,从浙江省茶园罹病的茶尺蠖幼虫体上已分离到细脚拟青霉菌[Paecilomycestenuipes(peck)Samson],从云南省茶园小绿叶蝉的罹病虫体上分离到圆孢虫霉菌(Entomophthorasphaerosperma)两种虫生真菌。70年代以来,昆虫病毒茶园中的就用研究普遍展开。茶树上已发现昆虫病毒58种。其中茶小卷叶蛾GV(颗粒体病毒),茶尺蠖NPV(核型多角体病毒),油桐尺蠖NPV,茶毛虫NPV,云尺蠖NPV,扁刺蛾NPV等9种昆虫病毒制剂已进行了研制,并在川、闽、浙、鄂、湘、黔、桂、赣等省40余万亩茶园中试用。 在利用天敌昆虫方面,除了少数种类已有大量繁殖技术,开始在茶园中试用外,多数尚处于研究阶段。已经试用的有浙江省释放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sp.);安徽省引进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在小卷叶蛾卵期,边疆放蜂4~5批,一般寄生率在60~70%,高的达90%。贵州、浙江等省试验用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euoanaeSilvestri)防治长白蚧和椰圆蚧,亦有较明显的效果,其繁殖力高,适应性强,捕食量大,是茶园中主要的天敌,对控制叶蝉、尺蠖、蚜、蚧等多种茶树害虫的作用大,目前已着重加强保护。 生物防治方法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尚存在着着饲料来源等困难;天敌在田间大量应用,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病毒对紫外线敏感,虫生菌喜高湿等,因此,都不宜在高温干旱季节应用;微生物制剂作用缓慢;病毒寄生专化性强,只能用来防治一种害虫;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天敌大量死亡。以上问题尚待研究完善。 茶树病害的生物防治,目前着重在应用农用抗菌素防治。浙湖南、广东等省从60年代起就试用放线酮(农抗101)、多抗霉素等农用抗菌素30~100ppm防治云纹叶枯病、茶饼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具有收效迅速,效果显著,使用简单和不受条件限制的优点。为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措施。在未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化学防治仍将是综合治理中的主要环节。 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品种,50年代以前多为植物性杀虫剂(鱼藤精、棉油皂等)、无机杀菌杀虫剂(硫酸铜、硫黄粉等)以及油剂(松脂合剂等)。5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杀虫剂如有机氯剂(DDT、六六六等)、有机磷剂(敌敌畏、乐果等)、氨基甲酸酯类(西维因等)以及其他类杀虫剂大量应用在茶园病虫害防治中。有机氯剂推广30年以来,曾在茶叶生产中起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类农药具有稳定性,在动物体内降解慢,存在着对人畜慢性中毒和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机磷剂中的对硫磷、内吸磷等具有高毒性。这些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已在1972年明令规定禁止和停止在茶园中使用。70年代中期起,新的一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醋、杀灭菊酯、联苯菊酯(天王星)等10多个品种相继在茶园中试用。这类药剂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具有使用剂量小,毒性低的优点。其中联苯菊酯(天王星)等品种杀虫谱广,杀虫效力高,并可兼治害螨,近年来有茶叶生产迅速推广。 目前“第四代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正在崛起。这类农业茶不是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引起昆虫生理上的某些特异性反应,最终使其无法生存。茶树上已试用的品种有抑制昆虫脱皮的扑虱灵(优乐得)、除虫脲(敌灭灵)等。它们对环境和天敌安全,适合在综合治理中与生物防治协调应用。 茶树收获的对象是新梢,在一年中分批多次采收。采摘的新梢就是直接施药的部位。茶树的叶片较薄,单位重量叶片的表面积比其他作物大,在同样重量情况下,茶树可以有较多的叶片来承受农药。再者,茶叶是一种饮料作物,对品质的要求严格。茶叶饮用时须经几次浸泡,使农药有较多的机会进入茶汤中。根据上述茶叶生产的特点,在茶树上使用农药比其他作物要求更为严格。必须慎重选择农药品种和讲究农药使用技术。 化学防治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在茶园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如农药品种选用不当,农药浓度使用过高,用药时期不适当,不按安全间隔期采茶等,会出现下列副作用: 农药残留量问题:1972年我国曾明文规定茶叶和蔬菜上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并在197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DDT和666以后,农药残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我国茶叶中的DDT、六六六的残留水平已低于大多数国家制订的允许残留标准。但是,个别地区和农户仍有使用剧毒的甲胺磷和三氯杀螨醇(其中含1.5~5%DDT)等品种的做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以保证人体健康和茶叶出口信誉。 其次,病虫产生抗药性问题:长期边疆地在茶园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的农药防治一种病虫,则该种病虫种群会对这种(类)农药逐渐适应,而产生抗性。如近年来敌敌畏对茶尺蠖,乐果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明显下降,用药剂量不断啬,这标志着抗性的发展。 第三,导致害虫的再猖獗问题:不按防治标准,“见虫就治”,并且“彻底消灭”,这样的施药方法,使害虫的天敌因缺乏食料,种群密度也随之下降。此外,茶园中长期来提介的喷湿、喷透“地毯式”的施药方式,使隐蔽在茶丛内部的益虫与害虫同归于尽。害虫由于失去天敌的自然控制,出现了病虫种类的再猖獗。次要害虫变成了主要害虫。加60年代中期起蚧类的再猖獗和70年代初起茶叶害螨的再猖獗,是明显的实例。 因此,准确、合理地使用农药,以充分发挥农药的效果很有必要。合理使用农药,必须做到: 准确选用农药品种。根据茶叶生产的特点,农药的我和病虫活动及为害的特性,选择农药品种。适用于茶园中的理想农药品种,应是对某些病虫有特效,又可兼治其他病虫;对目标病虫防效高,但对高等动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均低;有一定的持效性,但残留期短;无异臭,对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现将茶园中常用农药品种的应用列于下表。 提高农药使用技术。防止盲目提高农药的使用剂量,以防止或延缓病虫抗药性的出现,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根据预测预报了解虫情,做到适期施药,有的放矢防治病虫害,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改革现有的高容量喷药为低容量喷药技术。高容量喷药即常量喷雾法,是用普通背包式或担架式喷雾器,喷孔孔径大,在1.3~1.6毫米,喷出的雾滴粗,直径约400微米,亩用水量大约在100公斤左右。药液流失严重。低容量喷药技术也即细滴喷药技术。目前,常用的有三种:小喷孔片,又称“三个一”,即一亩地,一背包水,1毫米喷孔径。就是在原有喷雾器具上改成小喷也片(有0.6、0.7和1毫米3种规格)。机动弥雾器:常用的有东方红-18型机动弥雾器,手动吹雾器。
茶园冬季治理五概略点
茶树经由一年的采摘,树体受到很大的毁伤,加强冬季治理,及时做好茶园的抚养工作,是茶园质量治理和无公害栽培的一个关键办法,这对加快恢复树体,培壮树势,攫取第二年茶叶优质高产至关重要。是以,茶园冬季治理应抓好以下几项重要技巧办法:
一、深翻
茶园冬季深翻有利于松散泥土,防止泥土板结,加强泥土通透性,进步泥土渗水才能,对于改进泥土理化性质,促进茶树根系的发展发育,恢复茶树树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翻耕一般在10月下旬至12月初完成,深度15~20cm,请求茶行中心深,接近茶根浅,如许可以避免伤及茶树根系。
二、施肥
茶园冬季施肥以无害化处理的堆沤肥、厩肥、人畜粪尿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一般每亩用量为2000~3000kg,也可施用有机肥或茶树专用肥,每亩200~300kg,在茶树行间开沟20cm深施,施肥后覆土,以防止肥米流掉。茶园深施基肥宜在寒露前,最迟要在12月初以前完成。
三、修剪
幼龄茶树及台刈、重建剪后的茶树采取定型修剪。目标是促进分枝,培养骨架,塑造好丰产树型。办法:幼龄茶树经由四次定剪,定剪高度分别为离地12~15厘米、25~30厘米、35~40厘米和70~75厘米剪去主枝,侧枝不剪。时光:第一次为定植时进行,第二次为春茶落后行,第三次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进行,第四次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进行。
丰产期茶园的修剪治理以轻修剪为主,辅以深修剪,瓜代进行。一般在每年的11月,对于长势好、生成旺盛的茶树采取轻修剪,剪去绿叶层厚度的5~8cm,保存全部春梢和夏梢枝梗的1/3或1/2为宜。对于易受冻、抽芽早的平地和旭日地带茶园可以恰当提前,实施早秋季轻修。当茶树经由多次轻修剪和采摘后,树高增长,树冠上分枝俞多俞细,鸡爪枝、衰弱枝增长,茶叶产量降低时,这时要采取深修剪,剪去树冠缘叶层的1/2,约10~15cm,以剪去鸡爪枝,使之从新形成新的树冠,恢复并进步单产,一般距离期5~6年,切忌三年二头砍。无论进行何种情势的修剪,都必须及时施肥,以促进茶树提早恢复。
衰老茶园的修剪。对树势已经衰弱、临盆才能降低、病虫害严重的老茶园应采取重剪或台刈,重剪办法是在距离地面25~40 cm处剪去上部枝条,台刈办法是在距离地面5~10cm处剪去地上部分的全部树冠。
四、 清园防病虫害
清理茶园:茶树行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是病原菌和害虫越冬的场合,及时进行清园有利于削减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茶树越冬病虫重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云纹叶枯病、轮斑病及蚧类、螨类等。是以,应及时将茶树根部的枯枝、杂草,集中烧毁。清理杂草不克不及应用除草剂,采取人工除草的办法。
人工捕获:封园后和初冬可能气温较高,茶蓑蛾、茶毛虫类害虫还能持续伤害茶树,这时应抓住机会,于好天上午9时阁下和下昼3时以落后行人工捕获,以减轻伤害。 喷药封园:全园喷药3次:第一次喷洒金云1号茶叶专用型杀虫剂,第二次喷洒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第三次喷洒0.5%~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每次喷药距离时光为15天阁下。喷药时要将茶丛高低、表里,叶片正面后头都喷到,地面的杂草及蓬内的枝条也要喷及,以进步防治后果,封园工作要在12月初以前完成。封园时应严格控制药液应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
五、防冻
茶园及时进行深耕培土,施肥和行间铺草,有利于进步土温,防止茶树遭受冻害。在茶园午间多施一些厩肥、堆沤肥、磷钾肥等暖性肥料,并进行培土,防止茶树根系外露。茶园行间铺草可应用青柴草、山草、无污染的稻草、玉米秸杆等, 每亩约需草料1500~2000kg覆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防茶树受冻,促进茶树春季早抽芽,发壮芽,实现春茶优质高产。
识别与防治茶园介壳虫
为害茶树的蚧类多达数十种。广东茶园发生较多的是蛇眼蚧、椰圆蚧、茶梨蚧、角蜡蚧。这些介壳虫身体外表披了一层自身分泌形成的盾壳或蜡质外壳,虫体较小,固定在枝叶吸汁为害,繁殖力强,能在短期内形成密集的群体,满布于枝干、叶片,茶树受害后,养分损耗,树势衰退,老叶脱落,发芽减少,对夹叶增加,虫口多时,枝条逐渐干枯,连干枯死。介壳虫,寄主很多。这四种介壳虫,从介壳的形状便可区分出来:蛇眼蚧雌虫介壳圆形,背面隆起,直径2-3毫米,暗褐色,边缘浅褐色,2个黄褐色若虫蜕皮壳偏在一端。椰圆蚧雌虫介壳圆形,略扁平,直径1.7-1.8毫米,薄而透明,微带淡褐色,蜕皮壳淡黄色,位于介壳中央;茶梨蚧雌成虫介壳长形,后半扩大,淡褐色,蜕皮壳2个,突出于介壳前端,雄介壳白色,有3 条纵脊;角蜡介蜡壳很厚,灰白色,背面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 个较小角状突起。在我省前三种一年发生三代,角蜡蚧一代都是以受精雌虫在茶树枝叶上越冬;次年3-4月开始产卵、孵化。介壳虫的天敌很多,入瓢虫、跳小蜂、蚜小蜂,寄生菌等。天敌多时,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外界环境跟介壳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郁蔽、低洼、偏施氮肥的茶园有利于它的发生。
对付介壳虫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有效的办法是要做好保护天敌的工作,如台刈,修剪下来的虫枝,可集中放于离茶园不远处,待介壳虫大量孵化时再烧毁,这样大部分寄生在其上的小蜂能够羽化飞回茶园帮助消灭介壳虫;红点唇瓢虫在虫口多时会自相残杀,这时可将其人工疏散,放到瓢虫少,介壳虫多的茶园去;施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农药种类,时期上也要选好,尽量减少天敌伤亡。
其次要加强茶园管理。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一是不要偏施氮肥,采摘要注意留养。二是及时除草,剪去徒长枝,避免郁闭,低洼茶园要注意排水,局部发生的茶园,应随时剪除有虫枝条,发生严重、树势衰退的茶园,宜进行修剪或台刈,并对留下的茶丛树桩适时喷施农药,剪下的枯枝、虫枝都要及时清除出园。第三,可用药剂防治。对付介壳虫,用药时一定要掌握时机,要选择卵孵化盛末期至一龄若虫期进行。因此用药首先要掌握虫情,不能盲目用药,喷药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需要施药的茶园全部喷洒完毕。可用的农药有25%亚胺硫磷800倍,50%辛硫磷1000倍,松脂合剂10-15倍。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尺蠖
尺蠖,俗称量步虫,是鳞翅目尺蠖蛾科昆虫。我省茶园尺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尺蠖、银尺蠖、灰尺蠖、油茶尺蠖,其中以油桐尺蠖发生最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先后在连平、英德、阳江、蕉岭等地一些大型茶场引发成灾,吃光不少茶树。油桐尺蠖也叫大尺蠖,是茶园发生的尺蠖体型最大的一种,以幼虫为害,食量大、寄主多,严重时将茶园芽叶全部吃光,形成光杆。这种虫成虫银灰色,体长20-25毫米,展翅50-70毫米,翅面有黑色小点密布,前翅有3条较明显的黄褐色波纹,后翅有2条波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有一束黄色绒毛。幼虫的颜色变化很大,随栖息环境而变,成长的幼虫体长达70毫米,头部中央凹陷,身体腹部第4、5节背面各有一对突起点,蛹头部有角状突起一对。卵椭圆,长0.7-0.8毫米,初产时鲜绿色,后变淡绿,上有黄色绒毛覆盖。 大尺蠖在广东每年发生三至四代,以蛹在被害茶树附近的土内越冬,次年四月出现成虫,广东省内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受害较重。此虫的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茶园附近的高大树木或电杆或建筑物1丈以下的地方。幼虫从4龄开始食量大增,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大尺蠖的天敌有黑卵蜂、绒茧蜂、核多角体病毒等。其中以核多角体病毒对其种群发展影响最大。 防治大尺蠖可以采用下述办法: 1、生物防治。用多角体病毒制剂或苏芸金杆菌hd-1制剂,两者产品市面均有销售。病毒多角体也可以通过自己采集而获得,在田间采回染病的虫尸,将虫尸加水磨碎,用其汁液喂饲幼虫,以便扩大增殖,然后将得病幼虫磨碎,掺入一定量的水喷于茶树上,幼虫吃了后便大量发病死亡。据试验每亩地有6-8条死虫就够了。茶园中,若大尺蠖发生病毒病流行一次,以后七八年都将难于再见到其幼虫。 2、捕打成虫。重点在四月份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清晨组织捕打。 3、消灭虫蛹。可结合耕管、施肥等,用小齿耙将蛹收集或深埋土下。80年代初温泉茶场曾在3亩地中收到这种虫的蛹150斤。 4、喷药防治。这种虫对一般的农药抵抗力很强,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有特效。如10%天王星6000-8000 倍液、20%杀灭菊酯5000倍液、10%除虫精或10%高效灭百可5000倍液。但这类药不宜多用,一年用一次就行了。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的刺蛾
刺蛾的幼虫通称痒辣子、毛辣子、青辣,它蚕食叶片,且多具毒刺,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疼痛,既影响茶叶产量,又妨碍正常的茶园农事操作。广东各地茶园常见的刺蛾有十多种,中、西部以淡黄刺蛾、丽绿刺蛾发生较多;粤北、粤东以茶角刺蛾、暗扁刺蛾、白痣刺蛾发生较多而严重。现以茶角刺蛾和淡黄刺蛾为代表介绍如下:茶角刺蛾(又称茶刺蛾),在省内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茶蓬根际土下越冬,次年4月化蛹,4月下旬出现成虫,各代幼虫分别出现于5、7、9月,分散为害,栖息于叶背,啃食叶片,成虫趋光性强。
淡黄刺蛾,在华南发生3-4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田间幼虫发生期为3-4月,6-7月,9-10月,11月中旬。一代平均历期50-60天。成虫多在晚上羽化、活动、交配、产卵。有强趋光性,一雌一生产卵10-252粒,卵散产于叶背,幼虫9龄,初孵幼虫不取食,7龄以后暴食。老熟后爬至茶丛基干或地面枯枝叶间结茧化蛹。
这两种刺蛾天敌较多,有:病毒、细菌、寄生蜂、寄生蝇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蛾的发生。
刺蛾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结合茶园耕管,冬春耕灭虫,冬季用培土方法可防止成虫出土。
2、灯光诱杀蛾子。在盛蛾期于晚上7-9时点灯诱杀,能使有虫株率下降一半以上。
3、生物防治。可将病毒死虫30-40头研碎兑水喷施,效果很好。也可用青虫菌每毫升含0.5亿孢子菌液喷施。
4、化学防治。掌握低龄幼虫盛期喷施90%敌百虫、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或任选一种菊酯类农药。
怎样识别与防治茶园螨类
广东茶园发生的螨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茶黄螨等。属蛛形纲、蜱螨目。短须螨、咖啡小爪螨肉眼可见,其他三种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螨类猖獗时,常造成茶树大量落叶,使树势衰退,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 螨类一年发生多代。例如茶橙瘿螨、茶黄螨一年有30多代。茶橙瘿螨在平均18-26℃,相对湿度80%以上,茶芽全面伸展对其有利;而后四种皆在高温干旱时发生多。茶黄螨主要集中在嫩芽嫩梢上,不为害成叶、老叶;茶橙瘿螨嫩叶、老叶上皆有,其他三种螨则主要集中在成叶、老叶上。 茶园螨类的防治可以从下面几个环节着手。 1、加强茶园管理,施足基肥和追肥,不要偏施氮肥,因为偏施化学氮肥,常使茶树上的氨基酸组分发生改变,有利于螨类的发生、发展,而通过调节施肥的种类和配比,常可抑制螨类的发生。 2、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受害茶园应适当增加采摘次数,及时采摘,对控制茶黄螨和茶橙瘿螨有一定作用。 3、结合冬春修剪,认真做好清园工作,把茶园间的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堆沤或烧毁,可以减少虫源。对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于修剪后喷射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4、对新植茶园应加强管理,促使快速成园;对于郁闭的茶园,要适当疏除荫枝及无效枝条,以改善小气候环境。 5、螨类发生初期,可选用释放捕食螨或喷寄生菌 的办法,让天敌去控制它。 6、在茶叶生长季节中,若发生较多螨类为害可选择杀螨剂,可用的药剂有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双甲脒1000倍液,25%喹硫磷1000倍液,10%天王星3000倍液,73%克螨特3000-4000倍液。至于三氯杀螨醇,虽然它效果也好,但因残留问题突出,不应在茶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