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名。
中国茶“香”亟需科研猛料“说起这个,我心里有点难受!”
作为2008年茶业界唯一的两会代表,俞学文,北京更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
“我国目前茶园面积166万公顷,世界第一,年产量120万吨,出口量29.5万吨,世界第二。2008年我国茶叶产值为860亿元,占世界饮料总量的9%。这说明茶的产值要明显低于咖啡、可可和其他饮料。而且目前中国的茶叶单产低、出口价格低、茶厂装备差、自动化程度低、茶叶增值加工技术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俞学文对中国茶行业的担忧。
中国虽有一些名茶已成为市场主流,但没有让消费者可依据的茶叶品质的判断标准。究其原因是我国茶叶市场缺乏统一的市场标准。
以铁观音为例,在过去20多年的市场推广过程中,无数的安溪人到全国各地推广当地特产铁观音,但每个地区对铁观音的认识不同。同一品质的茶叶,被各地不同的认证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对此,俞学文认为,假如从茶叶的种植开始,国家有一整套完整的、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生产制作规范,涵盖施肥、用药、采摘、制作等所有环节,那就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茶叶等级划分的地区差异了。
当然,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并不是制约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唯一因素。与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相比,立顿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中国7万个茶厂的销售额。中国有8千万茶农,茶又是中国的发源地,为什么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被打得落花流水?
创新乏力顽疾犹在
20世纪80年代,我国茶叶科研水平与其他产茶国相比各有千秋,近10年,茶叶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不快,与世界先进产茶国相比差距已越来越大。
俞学文经常辗转于茶业成绩突出的国家“取经”。他介绍说,日本的茶叶亩产量是中国的五六倍。日本在茶叶种植与深加工方面很有其独到之处:茶业的科技含量很高,用科技手段来防治病虫害,而不是使用化肥;用科技的手段来提高茶叶的质量,土壤营养化;用土壤营养测试仪来测试土壤缺乏什么营养;冬天利用特制的电风扇来驱除霜冻以保证茶树的质量和来年茶叶的数量与品质。
俞学文将日本的茶业管理经验总结为:精耕细作。另外,还有一些先进的茶业科技也值得借鉴:比如昆虫信息素测报和防治主要害虫,有机肥料制作及施用技术,茶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清洁化连续化加工技术及其配套设备。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就有规划地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1980年茶树繁殖100%实现扦插育苗,目前无性系茶树普及率已达到89%。
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茶叶的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有许多装备先进和技术一流的茶叶加工厂。我国现在茶叶的种植水平、加工机械、储存技术、市场营销水平都比较低,深加工弱,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导。以茶饮料为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茶饮料的深加工上差距很大:只是停留在加点糖的层次,产品不能很好地保持茶香的原汁原味;即使能够做到原汁原味,汤色、沉淀物处理得又不够好。
资金投入制约科技创新
“以科技支撑、推动农业产业化,资金是关键。”俞学文认为。
目前全国设有茶学专业的院校及茶叶专业学校有30多家,研究机构50多家,茶叶学会、协会16个以上。但每年投入的科研开发的经费并不多。同时我国茶叶科技人才及茶叶行业的综合性人才少得可怜。
“政府牵线搭桥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合,必要的时候,农业龙头企业可参股农业科研院所。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农业属弱势产业,农业品加工增值率低、效益差,必须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优先、优惠,特别是在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上,政府要尽快建立为农业产业和农民服务的金融机制和政策性农业产业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茶普遍呈现茶树良种普及率过低;茶园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生产成本高;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等诸多问题。打造先进科技的茶产业链条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茶产业落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对茶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够。
业界相关专家认为,当前全国各省县经营模式,加工模式,销售模式一盆散沙,应该用科技来促进来茶产业的生产、市场、销售的标准化。当一个地方的特色茶种走向外地时,首先得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培育市场和消费者,告诉他们如何欣赏这个茶种,如何判定其价值?一直以来,专家、厂家用感官来审评茶叶、评定等级和价格,缺少绝大多数人可理解、判断的规范。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认为,提高茶叶质量、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改善茶叶种植环境、提高效益,是今后中国乃至国际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国茶产业的发展方向。而我国茶产业的优势需要凸显,就必须发挥科研的强有力的作用,而这又以增加科研资金投入为重中之重。
有机茶香背后的“非天然”科技(王文娟)
cy316.cOM编辑推荐
认识中国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直到今天,江南茶区还流传着神农氏为解除人民病痛,亲尝各种植物中毒,又吃茶而解毒的故事,福鼎白茶的太姥娘娘采茶治病的传说也是发生在上古时期。这一神化传说是中国自古即饮茶的历史的反映,但迄今为止福鼎白茶的在一些地区仍有作为药物之用。
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据文献记载,我国西南地区三千多年前已产茶。晋常璩(qu)撰写《华阳国志》,是有关我国地区产茶的最早记载,认为“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可知最早有茶饮者,亦在我国西南地区。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20年代就以科学的论证,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驳斥了茶的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错误说法。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宜于茶树的生长。据近年来的科学调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在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文献和实证都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趣谈中国茶
一、趣谈六大茶类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茶叶当作益寿保健之物,中医更视茶如药。
茶的防治疾病的功效在历代的医学、茶学文献中均有记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对茶的功效应用、制作过程、饮用方法均有详尽的记载;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中称“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仅仅用于解渴,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保健灵物,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茶叶的选择?
绿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发酵程序,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鲜叶中的保健成分,对抗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红茶是全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鲜叶所含的茶多酚被氧化,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在调节血脂方面有独特功效。
乌龙茶(青茶)性质温和,在减肥瘦身和美容养颜方面更受欢迎。
黄茶与绿茶品质接近,也常被误解为绿茶,在消炎和抗氧化方面有独特作用。
白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症。
黑茶最大的作用在于调节脂肪代谢,具有很强的解油去腻的功效,爱食肉的少数民族尤其喜欢喝黑茶。
二、茶字趣解
陆羽《茶经》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先秦古籍中没有“茶”字,只有它的原始过渡形“荼”字。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荼字书作繁,文曰:“苦荣也,从卅,余声,同都切。”卅,即草,用作文字之草。旁(又称草头)。余,音涂。宋代徐铉等校订的《说文解字》文后有“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
三、茶寿
茶字趣解古人将“茶”字趣解,赋予其美好吉祥的含义,其中流传最广的解法有两种。第一种,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的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边的“木”则可分解为“八”和“十”。将由“茶”字分解出来的“廿”加上“八”再加“八十”等于108。因此,古代文人便把108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
久而久之,“茶”字被用来代表长寿的意思。
四、人在草木间
古人以“茶”字倡导回归自然。“茶”字可分为草字头以及“人”和“木”三个部分,“人”在草之下,木之上,即为茶,爱茶人将其解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饮茶,同时也有倡导人们回归自然的意味。
中国茶德
茶德,是历代茶叶爱好者在饮茶方面的一种较深层次的追求,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 ,则是这种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一定的规范或法则。 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应该提倡什么样的茶德和(现在已有人提出采用茶艺这个提法),中国茶学界和广大茶叶爱好者,已经和正在进行广泛而有益的探讨。 ¤中国茶德¤
中国著名茶学家、浙江农业大学的庄晚芳教授,生前曾多次发表文章,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他说:
中国茶德,四字守则,四句浅释.
廉俭育德, 美真康乐, 和诚处世, 敬爱为人。
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清茶一杯,名品为主,共品美味,共赏清香,共叙友情,康乐长寿。 清茶一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做好人际关系。 清茶一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庄晚芳先生倡导的四字茶德,有它的内在联系。廉是前提。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是转变风气的需要;美是内容。从品味中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美好享受,是品茶的真谛;和是目的。以茶为媒介,联络感情,调整关系,和衷共济,和睦相处;敬是条件。敬重对方,实际也是敬重自己。敬重对方,不只要有好的态度,而且要有好的处事方法。在茶艺中,器净水甘就有敬重对方的意思。庄先生倡导的四字茶德,不仅有助于培育出当代中国式的(或茶艺),也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与转变,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
现代生活下的(或茶艺),即使是“阳春白雪”式的“品”,也没有必要去模仿那种离群索居的“高人隐士”。也不一定只有“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才能品悟出茶的妙理。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在喧嚣的城乡闹市,同样可以领略到“茶中三味”。
中国茶艺
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皇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茶艺简介
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谈仅是通论,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饮茶所讲究的是情趣,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 「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
茶艺特色
所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特有的气质,而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及内涵亦自有其传统的精神。品茶之四大特色是具备:
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
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
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
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茶艺概况
中国人不太随意高谈,因为中国人对于「道的认识和理解是有着相当的崇高与尊重的意味。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同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大,无为而顺乎自然,形而上才可曰道,形而下则为器矣。所以在悠久的历史生活中,茶与中国民族相结合,受着中国人一贯的哲思想和生活方式所支配,简言之即「顺其自然」及「致中和」,这是中国茶艺的真髓。
中国茶区介绍
中国茶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利用茶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发现和利用茶叶至少已4000~5000年。中国是茶的故乡,许多学者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对中国野生大茶树的考察研究,认定中国云南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早在唐代,茶区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陆羽在其着作《茶经·八之出》里详细记述了在唐朝开元年间中国产茶区分布的情况。当时中国分15个道,有8个道43个州郡产茶,即为八个茶区。宋代,茶区一再扩大,产量提高。元、明、清时期,茶叶产区又大大扩展,到了鸦片战争、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产茶区逐渐缩小。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产茶区恢复并扩大,至今全国有20个省(区、直辖市)共计1000多个县市产茶,新中国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名茶
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银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江北茶区名茶
陕西省的午子仙毫、紫阳毛尖等,河南省的信阳毛尖等,安徽省的六安瓜片、舒城兰花等,甘肃省的碧口龙井等,山东省的日照雪青等。
江南茶区名茶
浙江省的龙井茶、安吉白茶等,湖南省的君山银针、高桥银峰等,湖北省的鄂南剑春等,江西省的庐山云雾、婺源茗眉等,江苏省的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安徽省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福建省的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白毫银针等。
华南茶区名茶
福建的铁观音、黄金桂等,广东的英德红茶、凤凰水仙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六堡茶等,海南省的C.T.C红碎茶等,台湾省的冻顶乌龙、白毫乌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