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316.com - 都匀毛尖制作工艺流程】
鹿苑毛尖的鲜叶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15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新鲜、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茶果。采回的鲜叶,先进行“短茶”,即将大的芽叶折短,选取一芽一叶初展芽尖,折下的单片、茶梗,另行炒制。习惯是上午采摘,下午短茶,晚间炒制。
鹿苑毛尖的制造分杀青、二青、闷堆、拣剔、炒干五道工序.
杀青:锅温要求160℃左右,并掌握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1~1.5公斤。炒时要快抖散气,抖闷结合,时间6分钟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锅,趁热闷堆15分钟后散开摊放。
二青:炒二青锅温100℃左右,炒锅要磨光。投入湿坯叶1.5公斤左右,适当抖炒散气,并开始整形搓条,要轻搓、少搓,以防止产生黑条,时间约15分钟,当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出锅。
闷堆:闷堆是鹿苑毛尖品质特点形成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进黄变。
拣剔:主要剔除扁片、团块茶和花杂叶,以提高净度和匀度。
炒干:炒干温度80℃左右,投叶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条受热回松后,继续搓条整形,应用螺旋手势,闷炒为主,借以保持茶条环子脚的形成和色泽油润。约炒30分钟,达到足干后,起锅摊凉,包装贮藏。
鹿苑茶品质独具风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誉为湖北茶中之佳品。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选为贡茶。相传乾隆皇帝饮后,顿觉清香扑鼻,精神倍振,饮食大增,即封鹿苑茶为“好淫茶”。清代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高僧金田来到鹿苑巡寺讲法,品茶题诗,称颂鹿苑茶为绝品。诗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古今流传的“清漆寺的水(今湖北当阳县),鹿苑寺的茶”,正是对鹿苑茶的赞语。
鹿苑毛尖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环状(环子脚),白毫显露,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香郁高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净明亮,叶底嫩黄匀整。
精选阅读
鹿苑毛尖的加工制作工艺
【简介】
远古县古属峡州,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无安产茶这记载。据县志远载,鹿苑茶起初(公元1225)年为鹿苑增寺侧载值,产量甚微,当地村民见茶香味浓,便争于相引种,遂扩大到山前屋后种植,从而得以发展。现已在鹿苑一带创制出一种黄茶类的鹿苑毛尖。
鹿苑茶品质独具风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誉为湖北茶中之佳品。
【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环状(环子脚),白毫显露,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香郁高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净明亮,叶底嫩黄匀整。
【冲泡方法】
冲泡鹿苑毛尖,第一杯当倒掉,喝第二杯、第三杯时,其香味即沁入心脾。另外,如用正宗紫砂茶具冲泡鹿苑毛尖,品时啜会更得其味。
【制作工艺】
鹿苑毛尖的鲜叶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15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新鲜、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茶果。采回的鲜叶,先进行“短茶”,即将大的芽叶折短,选取一芽一叶初展芽尖,折下的单片、茶梗,另行炒制。习惯是上午采摘,下午短茶,晚间炒制。
鹿苑毛尖的制造分杀青、二青、闷堆、拣剔、炒干五道工序.
杀青:锅温要求160℃左右,并掌握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1~1.5公斤。炒时要快抖散气,抖闷结合,时间6分钟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锅,趁热闷堆15分钟后散开摊放。
二青:炒二青锅温100℃左右,炒锅要磨光。投入湿坯叶1.5公斤左右,适当抖炒散气,并开始整形搓条,要轻搓、少搓,以防止产生黑条,时间约15分钟,当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出锅。
闷堆:闷堆是鹿苑毛尖品质特点形成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进黄变。
拣剔:主要剔除扁片、团块茶和花杂叶,以提高净度和匀度。
炒干:炒干温度80℃左右,投叶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条受热回松后,继续搓条整形,应用螺旋手势,闷炒为主,借以保持茶条环子脚的形成和色泽油润。约炒30分钟,达到足干后,起锅摊凉,包装贮藏。
鹿苑毛尖是怎么制成的?鹿苑毛尖的制作工艺
鹿苑毛尖属于黄茶类,其品质独特,香气十足,滋味甘醇,是湖北茗茶之一。鹿苑毛尖以一芽一叶为原料,经杀青、二青、闷堆、拣剔、炒干制作而成,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在乾隆年间被选为贡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鹿苑毛尖的制作工艺吧。
鹿苑毛尖
鹿苑毛尖的制作工艺
1、杀青
锅温要求160℃左右,并掌握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1~1.5公斤。炒时要快抖散气,抖闷结合,时间6分钟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锅,趁热闷堆15分钟后散开摊放。
2、二青
炒二青锅温100℃左右,炒锅要磨光。投入湿坯叶1.5公斤左右,适当抖炒散气,并开始整形搓条,要轻搓、少搓,以防止产生黑条,时间约15分钟,当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出锅。
鹿苑毛尖
3、闷堆
闷堆是鹿苑毛尖品质特点形成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进黄变。
4、拣剔
主要剔除扁片、团块茶和花杂叶,以提高净度和匀度。
5、炒干
炒干温度80℃左右,投叶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条受热回松后,继续搓条整形,应用螺旋手势,闷炒为主,借以保持茶条环子脚的形成和色泽油润。约炒30分钟,达到足干后,起锅摊凉,包装贮藏。
由于鹿苑毛尖的采摘标准比较严格,只在每年清明前后15天左右采摘就结束了,采回来的鲜叶,还要进行“短茶”,最后在进行炒制。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鹿苑毛尖的制作工艺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鹿苑毛尖茶的制作工艺(制作工序)
鹿苑毛尖的鲜叶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15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新鲜、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茶果。采回的鲜叶,先进行“短茶”,即将大的芽叶折短,选取一芽一叶初展芽尖,折下的单片、茶梗,另行炒制。习惯是上午采摘,下午短茶,晚间炒制。
鹿苑毛尖的制造分杀青、二青、闷堆、拣剔、炒干五道工序.
杀青
锅温要求160℃左右,并掌握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1~1.5公斤。炒时要快抖散气,抖闷结合,时间6分钟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锅,趁热闷堆15分钟后散开摊放。
二青
炒二青锅温100℃左右,炒锅要磨光。投入湿坯叶1.5公斤左右,适当抖炒散气,并开始整形搓条,要轻搓、少搓,以防止产生黑条,时间约15分钟,当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出锅。
闷堆
闷堆是鹿苑毛尖品质特点形成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进黄变。
拣剔
主要剔除扁片、团块茶和花杂叶,以提高净度和匀度。
炒干
炒干温度80℃左右,投叶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条受热回松后,继续搓条整形,应用螺旋手势,闷炒为主,借以保持茶条环子脚的形成和色泽油润。约炒30分钟,达到足干后,起锅摊凉,包装贮藏。
鹿苑茶采制制作工艺
鹿苑茶于每年清明前数日至谷雨间采茶,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经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和炒干等工序。其中闷堆是形成鹿苑茶特有品质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其色泽黄变。其成品外形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白毫显露,条索环状(环子脚),内质香气持久,滋味醇厚甘凉,汤色绿黄明亮,叶底嫩黄匀整。该茶于1982、1986年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
鹿苑茶系我国黄茶之珍品,除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之外,在鲜叶采摘、干茶制作上要求极严、极细、极精。鲜叶采摘要细嫩、新鲜、匀齐、纯净,采摘时间在清明节前后十五天,采摘标准是一叶一心,不带鱼叶、老叶、幼果。鹿苑茶的制作工艺大抵分为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炒干等五大环节。精制后的鹿苑茶色泽谷黄,白毫满披,条索环状,兰草香味持久,滋味醇厚甘凉,叶底嫩黄匀整、纯净。
信阳毛尖手工制作工艺
信阳毛尖工制介绍
1、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2、摊放
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
,厚度宜(5-10)cm , 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 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 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 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3、生锅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生锅历时(7-10)min,茶叶含水率约55% 左右。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4、熟锅
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约(3-4)min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 “理条”(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稍向内弯曲,成抓东西的虎口状。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以抓满手心为宜。然后于锅心10 cm高左右,手腕使劲,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撒开抛到茶锅上沿,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min,含水量30% 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5、初烘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min 轻轻翻动一次,经(20-25)min,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 左右,即可下炕。
6、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 4h 以上,厚度宜 30cm 左右,待复烘。
7、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宜),轻轻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每烘摊叶量2、5kg 左右,每隔10min 左右轻翻拌一次。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方可下炕,复烘30min 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
8、毛茶整理
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9、再复烘
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达到含水量 6% 以下。厚度宜(5-6)cm,温度60℃ 左右,每烘摊茶2、5kg 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叶有热感即翻烘一次。经30min左右,待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双桥毛尖制作工艺
双桥毛尖产于湖北省大悟县的双桥。大悟位于湖北省东北部的丘陵山区,在这绵延起伏的山谷中,群山重叠,巨石林立,山花烂漫,溪流清澈,晴天雾罩日,雨天云接地,其中万泉寨、阮陀寺、天仙庵、罗汉岭一带,是双桥毛尖的主要产地。
每年春回大地,惊蛰至春分时节,春意盎然,茶树争相萌芽吐翠,清明至立夏是采制毛尖的黄金季节,如采时过早,会因茶芽初萌,营养成分不足而滋味欠浓;过迟则叶子过大而茶味不鲜,当茶园有5%至10%的芽叶达到标准时,即进园开采,但这时只是有选择地拣棵采,俗称“跑尖采”。早期毛尖,就在这时开始加工了。
双桥毛尖的制作工艺分为生锅、熟锅和烘焙三道工序。生锅即杀青,锅温130~140℃,投叶量为0.5~0.7公斤,鲜叶入锅后用专制的竹耙子进行抖炒和滚炒,当芽叶基本成条,历时3~5分钟,转入炒熟锅。熟锅锅温为80~90℃,初入锅时继续滚炒,以卷紧茶条,炒至六成干时,采用抓条和甩条相结合的手法,使茶条紧细圆光;最后放入凸形的竹制炕筐上,用木炭火烘焙,分初干和足干两次完成。烘至手捏茶条能成粉末,并显露清香和白毫时,即为足干适度。经摊凉和拣剔并稍加整理后,便可包装入库。成茶外形条索细紧、显毫,色泽翠绿,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叶底嫩绿匀齐。
信阳毛尖机械制作工艺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着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唐代茶圣陆羽所着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目前,全市茶园面积有80万亩,开采面积70万亩,茶叶总产值8亿多元,社会总收入12亿元以上。
以下是茶叶门户网整理出来的茶信阳毛尖机械制作工艺:
1、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的品种、不同等级、不同的采摘时间进行分类分等,剔除异物,分别摊放。
2、摊放
将筛选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 , 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 25℃ 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摊放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 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3、杀青
机械杀青宜采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机,使用时,点燃炉火后即需开机启动,使转筒均匀受热,待筒内有少量火星跳动即可。开动输送带送叶,根据温度指示进行投叶,不同等级的鲜叶或含水量不同的鲜叶要求温度不一,进叶口温度宜控制在(120~130)℃,可通过杀青机输送带上的匀叶器来控制投叶量,从鲜叶投入至出叶约1、5~2min 。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60% 左右,杀青适度的标志是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紧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
4、揉捻
机械揉捻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揉捻机,杀青叶适当摊凉,宜冷揉。投叶量视原料的嫩度及机型而定。揉捻时间高档茶控制在(10~15)min,中低档茶控制在(20~25)min。根据叶质老嫩适当加压,应达到揉捻叶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后有粘湿的感觉。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5、解块
机械解块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茶叶解块机,将揉捻成块的叶团解散。
6、理条
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条形绿茶的理条机,理条时间不宜过长,温度控制在(90~100)℃,投叶量不宜过多,以投叶量(0、5~0、75)kg、时间为5min 左右为宜。
7、初烘
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网带式或链板式连续烘干机,根据茶叶品质,初烘温度进风口宜控制在(120~130)℃,时间(10~15)min,含水量在(15~20)% 为宜。
8、摊凉
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充分摊凉4h以上。
9、复烘
复烘仍在烘干机中进行,温度以(90~100)℃为宜,含水量在6% 以下。
昭君毛尖茶制作工艺方法
昭君毛尖茶加工方法
1.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的品种、不同等级、不同的采摘时间进行分类分等,剔除异物,分别摊放。
2.摊放 将筛选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摊放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3.杀青 机械杀青宜采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机,使用时,点燃炉火后即需开机启动,使转筒均匀受热,待筒内有少量火星跳动即可。开动输送带送叶,根据温度指示进行投叶,不同等级的鲜叶或含水量不同的鲜叶要求温度不一,进叶口温度宜控制在(120~130)℃,可通过杀青机输送带上的匀叶器来控制投叶量,从鲜叶投入至出叶约1.5~2min。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杀青适度的标志是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紧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
4.揉捻 机械揉捻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揉捻机,杀青叶适当摊凉,宜冷揉。投叶量视原料的嫩度及机型而定。揉捻时间高档茶控制在(10~15)min,中低档茶控制在(20~25)min。根据叶质老嫩适当加压,应达到揉捻叶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后有粘湿的感觉。
5.解块 机械解块的茶叶解块机,将揉捻成块的叶团解散。
6.理条 机械理条机,理条时间不宜过长,温度控制在(90~100)℃,投叶量不宜过多,以投叶量(0.5~0.75)kg、时间为5min左右为宜。
7.初烘 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网带式或链板式连续烘干机,根据茶叶品质,初烘温度进风口宜控制在(120~130)℃,时间(10~15)min,含水量在(15~20)%为宜。
8、摊凉 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充分摊凉4h以上。
9.复烘 复烘仍在烘干机中进行,温度以(90~100)℃为宜,含水量在6%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