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演变过程。
明末清初的东鳞西爪——在越陈还不越香的时候
总有一些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精彩,前朝的艺术品、美酒、手中把玩了多年的核桃、普洱茶以及对初恋情人的回忆。云南是今人传说中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本地较原始的品种,充分保留了原始形态的大叶子。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此类粗枝大叶之物原入不得文人雅士的眼,只能送往康、藏等地区人民,由于饮食中含有大量酸性的动物蛋白,高含碱性物质的云南大叶种茶,可对他们而言确实是须臾难离的。
相对于云南地区落后的生产技术、物资匮乏的现实情况,用家中仅有的铁器——炒菜铁锅来杀青,利用阳光晒干是云南人唯一现实的加工方法。原始的茶叶种群、最简单的加工方法无意中成就了适合食肉族群的特殊茶品,而中原地区白菜、豆腐为主的饮食结构是禁不住金戈铁马大叶茶的刮油功效的。
云南当地茶人在早期对茶叶的品评沿用的是中原地区的鲜、爽、嫩、绿,而在边疆地区由于海拔关系细嫩芽头类的绿茶无法经受煮茶的考验,而粗老枝叶必须经紧压后才方便运输,所以早期的普茶是粗老叶片杀青晒干后喷水回软直接压入骒马的驮篓里的,为防止篓中茶叶发霉,压实后再插入几根木棍,风干后拔出木棍用于运输中通风。由于茶马古道多是顺着湿热的河谷并行,再加上牲畜的汗水蒸发,经过半年多的旅途后驮箩中的老叶已经轻微发酵了,单宁含量大减,苦涩度降低。游牧民族本就是将茶叶混入奶中煮的,茶中所有的苦涩早被奶水盖住了。这就是普茶最原始的紧压形式,直到今天,下关某厂还在生产此类沱茶。
到了清初,一方面坐了龙庭的游牧氏族首领希望自己日常饮用之物敛去粗陋的外衣,另一方面被游牧民族赶到东南亚的汉人只能携带耐存的普茶,原来整沱的普茶才有了较为规整的沱、砖、饼等紧压外形。其中,现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的饼茶见于清初。
在各种普茶的运输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往茶叶包装上洒水,既能防止茶叶摩擦干碎,又使得茶汤红浓好喝,所以洒水增湿的办法开始推广了(但与今天的湿仓不是一个概念),但直到此时,大家对着茶的概念还只停留在普茶“耐久存”和“老茶治百病”这种经验认识上,对于如何减少普茶中的苦、涩以及“越陈越香”,都还没有直接表述或作出合理解释。到1980年代,生普出口时还是归入“绿茶”类,当时即使是生普,也讲究的是当年产品,只不过大家知道此种茶久存后也不会变质罢了。从当年大陆地区物资匮乏的状况看,很难有人追捧“寡油”的普茶,更不会有长期存茶的阶层。
香港茶商的贡献——越陈越香
1949年的巨变不但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普茶。在那个资本集聚的弹丸之地香港,消食解油的普茶,渐渐登堂入室。
此时,由于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来在马背上山水间经历6—12个月的运输,变得只要1个多月就能运到目的地,传统普茶运送中的后发酵过程被机械运输的快节奏省却,导致普茶零售过程中新、老茶青的品饮口感高低立现(当然,香港本地的高温高湿环境也功不可没)越陈越香的口号,就是那时被茶商叫响的。
回头再看这段历史,50年代意识形态不同导致的物资隔绝、云南引进红茶制造工艺引发普茶供应减少,“越陈越香”中是否也有新茶无法及时供应的无奈呢?无论如何,是香港的茶人,保留了普茶的文化血脉。
cy316.cOm扩展阅读
越陈越香的普洱茶
普洱茶“愈陈愈香”及“陈韵”是普洱茶的一大特点。普洱茶对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脂及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象一般药物会产生副作用。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就在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普洱县,其实普洱茶的主要产地在云南的昌宁县以南,沿着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凤庆、临沧、双江、永德、勐海、思茅、景洪等地,其中尤以西双版纳一带为最多。而实际上普洱县只是普洱茶的集散地,本身并不生产普洱茶。
每年的二月下旬直到十一月止都是普洱茶的采摘时期;而春茶的采摘又依据时间的早晚分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采摘俗称为“二水”,秋茶采摘,又称为“谷花”。茶叶采摘季节的不同,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也有高下之分。一年当中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所产的品质最好。春茶清香爽口,夏茶味道浓烈但不带苦味,而秋茶则是香中带苦,苦后回甜。
刚采摘下来的普洱茶叶称为毛茶。所有的毛茶在送厂之后,根据水分及茶梗的多少是否合于规定,将毛茶依次分为十个等级和三个等外级,然后再严格的按照一个拼配比例表来压制各种成品茶。
普洱茶为什么会“越陈越香”?“越陈越香”的奥秘
“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我们在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品质和仓储状况时,往往可以通过其香气和冲泡品饮中滋味的变化来分析它的陈化程度和价值。
普洱茶因长期的存放和转化的原因,香气比起绿茶这类茶的香型要复杂很多,一款经过多年存储的普洱茶,有可能开汤时是陈香,三泡以后可以喝到枣香,六泡以后又是梅子香,这些复杂的香型,和普洱茶特殊的后期转化分不开。
普洱茶转化,不仅是时间问题
转化是普洱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是很多人很关心的问题。到底普洱茶陈放下去,会发生怎样的转化?哪些普洱茶值得陈放?哪些不值得陈放?怎样选择普洱茶陈放?选择怎样的普洱茶陈放才有价值?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是很多爱普之人都想知道的。
最近,我们因为很认真、细致地品试比对了许多款茶的缘故,有相同年份,不同的茶;有相同的茶,不同年份的;有古树、台地的;有纯料,拼配的;有生态,不生态的。得出了一些结论和观点,提供给茶友参考和验证。新茶(生茶)的生味、新味,常说的草青味,这些味道大概是人不太喜欢和接受的,它经过陈放可以去掉,什么时间去掉要视茶质,制作工艺而定,指在同等的仓储条件下(干仓)。
古树茶,柴火铁锅炒茶杀青,晒干,石磨压制的茶要比台地茶,机器杀青,烘干,机器压制的茶要快去掉上说的草青味。当然上说的两种情况,其中的许多条件还有一个很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最为典型的两种情况,所得出的总论。
不同条件下转化出的普洱茶截然不同
如果其中的条件变了,组合变了,总论也会变,但可以用上说的两种情况,类推其他组合的变化。作为普通茶友是很难知道组合中各因素的实际情况的,只有造茶人才是最清楚的。但反过来,如果茶友能品试出茶的转化,就可以推断茶的茶质和制作工艺了。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虽然很难,我们说出来,给茶友一个指引。
普洱生茶干仓存放,会去掉生味、新味、草青味,去掉这些味所需的时间,会因茶而异,上文所述,条件不同,时间就不一样,以我们的经验所及,有的一、二年,有的二、三年,有的四、五年,存放五年后的茶草青味基本是没有了,总的来说就是一至五年可以去掉草青味。
草青味去掉,继续陈放下去,会出一种木质的陈香,这有别于湿仓茶的发霉草席味的“陈香”。干仓茶木质的陈香是比较怡人的,要出这种香要7—10年,也是因茶而异,之后陈放下去,这种香会越来越明显。这种香很多人喜欢,也很能迷人,干净的印级茶就相似这种味,俗说的“印”味。我们这里说仅仅是相似而已,大家千万别误会,因为有些茶也许永远也到不了干净印级茶的级数。
普洱茶内涵物质的质量决定转化的好坏
普洱茶陈放下去,甜度会提高,茶叶是纤维木质,应该是酶、菌、醇的关系,它转化是甜不是糖,所以不腻。甜而不腻都是人所喜欢,接受,爱好的。从以上所说的,人不喜欢、不接受的新味、生味、草青味去掉,陈化出人喜欢、接受的木质陈香,木糖醇甜味,任何普洱茶经过干仓陈放都会提升质素,都会比原来要好,也就是说都有陈放价值。它的木质陈香和甜度提高都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内含的两大秘密之一。
普洱茶的“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物质概念。“越陈越香”实际涉及了普洱茶三方面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一是时间
这是普洱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包括云南茶业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任何物质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可能无限期发展。其焦点就在于品饮的最佳点位(时间),也就是说:普洱茶的“越陈”到底是多长时间,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乃至更长,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定论,因为它与原料的好坏、工艺的优劣及贮藏条件都有直接的关系。但也绝不象某些人认为的二、三十年。
“越陈”这一时间概念不仅是普洱茶与绿茶等茶类的最大区别,同时它也是普洱茶核心价值之一,没有“越陈”就不是普洱茶了。反过来,“越陈”这一时间的延长,也为普洱茶内在物质的持续降解与转化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二是物质的转化(既如何理解“越香”)
以普洱茶芳香类物质为例(即表现出的香气),新加工出的普洱茶(生饼)其芳香类物质约有四、五十种,杂气很重。但对存放五十年的普洱茶进行检测,其芳香类物质却只有七至九种。而且,在普洱茶的后发酵中,它的香气的演变有向单一化方向转化的趋势。这其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芳香类物质,是氧化沉香醇(英文名称Linalool。oxide,分子式:C10H18O2),它属于具有特殊香型的芳香类物质,也常常被称为香气典雅,有通关开窍之说。
或许正是因为它的通关开窍,极易在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中产生记忆。这就使得很多茶客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一旦暂停,哪怕是仅仅几天,再次品饮普洱时,会立刻有久别重逢之感。这种奇特的香型会使人记忆深刻,具有极强的排它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陈香”----更准确地说应当是“沉香”。这类物质是普洱茶在漫长的时间中,由茶多酚、茶皂甙、咖啡碱等多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缓慢络合与转化所得。是普洱茶真正意义的“越陈越香”。
三是营养物质及药用价值
很多人一谈茶,就是茶多酚,什么抗氧化剂、去除人体的自由基等等。但茶多酚相对茶叶化学而言,是个大概念。毕竟茶多酚内含物质太多,至今还有大量物质未被发现与证实。茶多酚不是药,只有茶多酚在被适当的降解与转化后而产生新的衍生物,这类衍生物才可能产生药用机能。而这个过程恰巧属于生物科技的范畴。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就是典型的生物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表述。生物的降解与转化需要时间,是“越陈”的过程,而“越香”不仅仅代表某种特殊的香气,更多地赋予品质的概念。没有好的品质,也不可能出来好的香气。
普洱茶另一个秘密,是“厌氧发酵的机理”
我们仔细观察中国出品的各种茶叶,因原料、加工工艺的不同,其后期的演变方式也不同。基本可出现三种演化结果:
一是霉变的过程,如绿茶类;过了保质期的绿茶是很难入口的,其营养物也基本丧失怠尽,失掉了品饮价值。因此好的绿茶一定是新茶的概念。
二是碳化的过程,如乌龙茶类,红茶类等。它们在超过三至五年后,绝大部分会出现木质化或碳化现象,外观看起来还是茶,但冲泡会出现色泽发暗、浑浊,仍不具备品饮价值。
三是膏化的过程,如普洱茶中的团、饼、沱、砖。当将普洱茶的毛料压制成团、饼、沱、砖后,茶叶自身的纤维系酶与果胶酶及加工现场空气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菌群的叁与,造成普洱茶在完成加工之后,仍会出现后面持续发酵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后发酵”。这种后发酵的结果直接导致茶叶的“膏化”现象。
这一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需要长时期的等待。这也就直接认证了云南为什么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说法。一个好的普洱茶(戓团、戓饼、或沱、或砖),在好的贮藏条件下存放五十年以上,就是茶膏。如剥离三克茶将其冲泡,其汤色为宝石红,沉香味更为独特,也被称为“无味之味”。
在连续冲饮七、泡之后,茶底只留有一些大米粒大小的残渣,绝大部分已被溶解。对其水浸出物进行化验,你会发现其果胶、皂甙及咖啡碱等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品饮后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好的药用机能。这里附带一个对目前市场上出现诸多“老茶”的看法,很多人包括云南茶叶界的部分专家对“老茶”的概念采取否定态度,认为“老茶”根本不具备品饮价值。这似乎显得偏颇。“老茶”实际上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只要不是假老茶,它的品饮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一定很高,是非常难得一遇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会造成普洱茶(团、饼、沱、砖)出现后续的膏化现象呢?
答案是厌氧发酵起的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厌氧发酵属于固体发酵技术,也是微生物发酵最常见的一种发酵方法。在中国,中国的古代先人就是最早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酿造白酒。这种酿酒方式最奇妙的一奌是,不具备模仿性。就像普洱茶,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产品所附带的“勐海味”、下关茶厂的沱茶所具有的“下关味”,是其它地区所模拟不了的。
当然,云南普洱茶就其产地不同,还有各种各样独特的口感与味觉,这其中的独特,都与加工区域内特有的微生物菌群有关。可不要小瞧了这种微生物菌群,它既是最有价值的地理标识,也是决定产品优劣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就像茅台酒厂发酵车间窖池里的一块窖泥,单位面积内其微生物菌群可达上亿个,你可以说它价值几万,也可以说它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也不为过。这些窖泥恰恰是茅台酒生产的“最高机密”。
同样,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厌氧菌群,也是极具价值的。我们知道,中国的云南位于云贵川高原地带,其物种的多样性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造就了特殊的微生态循环系统,而各个产茶区以及茶叶加工厂又都处在大的微生态循环系统的小生态子系统中,其不同地理位置也促使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性。
我们绝对相信,有些微生物菌种是迄今未科学界发现的,而这些未被发现的微生物菌种,尤其是叁与普洱茶厌氧发酵的某个未知的厌氧菌一旦被发现后,有可能成为新的“药源”。它的意义无论从经济上讲,还是从社会效益上看,都是具大的。这是一。
其二,我们知道,绿茶类是不发酵茶,它的工艺特点在于最大限度保持茶叶原有的成分,既“保鲜”法。如绿茶的杀青工艺,就是在高温下(100度以上),快速将多酚氧发酶及其它酶类破坏,使其化学分子链断裂,失去后续氧化的能力。保持茶叶冲泡后的“鲜爽”度。这种工艺能极大地保持原有茶叶的本味,也可称其为“原汁原味”。然而,绿茶不能空腹饮用,民间称其“寒性”大,实际上是绿茶中很多化学成分不被人体吸收,多饮后对人的肾脏压力太大。
但普洱茶则不同,它是另一种工艺思路。它是采用从表面上看很原始,但又是现代生物科技很难超越的厌氧发酵技术,将普洱茶由“生”向“熟”的方向转化。就普洱茶后续发酵而言(专指团、饼、沱、砖,而非散茶),是以厌氧菌为主,有氧菌为辅的发酵模式。它的意义在于,这种厌氧发酵的模式可以造成茶叶内大量化学成分的转化。可将茶叶诸多不溶于水的物质转化为新的水溶性物质,由此也可将大量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变为人体易吸收的营养物。
当然,我们这样解说普洱茶,并不意味我们对普洱茶有多深的研究,而且我们始终相信,随着对普洱茶讨论与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大量新的发现和新的疑问。套用生物科技界最流行的一个观点:任何一项生物的研究,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起点。
怎么做普洱茶才能越陈越香?普洱茶越陈越香
一、选料。好的原料包含很多了:原料的产地、树龄的大小、茶区环境、采摘时间、加工工艺,茶叶从树上采下的那刻起,在其后期的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加工环节都须严格把控。就拿树齡来说,越古老的茶树,汲取的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越多,吸收的土壤中的养分就越多,沉淀的对人体有益营养就越丰富!银嘉茶业在选料上,主要选的是1300树龄的景迈山古茶,去过景迈山的人都知道生态环境非常美,特别是日出时清晨、日落时的黄昏、雨过天晴时的茫茫云海……那真如人间仙境一般。
二、制作工艺。制作的工艺中,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日晒、拣剔、压制、干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都极为重要。就拿揉捻这一环节举例吧,揉捻的力度、时长等,决定着普洱茶的前期和后期的品饮体验和口感表现,只有经验丰富的制茶师,根据茶青的级别、采摘时间的不同而掌握并熟悉茶叶的揉捻程度。
三、贮存。普洱茶后期存放关乎普洱茶的最终品质路线。要有好的仓储环境,如温度要保持在20-30度之间,湿度不能超过75%以上;仓内不能有异味,要通风干燥等条件受限。
四、时间。普洱茶的“越陈”可以陈到多久呢?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乃至更长。在其茶制品的包装上,常有这样的字眼,在存储条件为“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无污染条件下长期保存”。
总而言之,“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这三方面缺一不可,方能成就普洱茶越陈越香,越来越好的价值体现。
普洱茶包装的历史演变过程
历史上,普洱茶的包装设计艺术,归纳起来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即:号字茶时期、印字茶时期、七子茶时期、改革茶时期和现代茶(当代茶)时期。
“号字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清末民初,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行着一种发明于元代、盛行于明清的古老印刷术,叫“木活字印刷”。那时,古“六大茶山”有的私人作坊、茶庄所制作的普洱茶外包装纸的印刷,就是靠这种古老的印刷术完成的。
从中国印刷术发展的年代来看,清末民初时期,云南普洱茶产地的民间是私人制茶商号,印制茶品商标、票号大多采用雕版印刷(木板印刷)。雕版印刷所用材料,一般选用适于雕刻的枣木、梨木。方法是先把文字和图案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字面朝下贴到板上,用刀把文字和图案刻出来;然后在刻成的版上涂以水性油墨,把纸张盖在版上,用刷子轻匀地揩试,揭下来,文字和图案就转印到纸上成为正字或正确图案。
木刻印刷“同庆号”大票
这一时期的普洱茶包装印刷,一般都是单面印刷,亦称“一枚印”。这种印刷技术,就是一张包装纸只印一面。通常保存时无须折迭,如古代的瓦版报纸、街头告示、商业广告等。印刷油墨大都采用“植物油性油墨”、“水溶性油墨”和民间自制的油墨。
“印字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印字茶”时期,普洱茶票号的设计、印刷及包装,渐渐加入了一些少量的艺术色彩,印刷技术已开始采用了小规模的平压印刷机,实施单色机器印刷。普洱茶的设计、印刷及包装的外包装用纸,除了沿用传统手工土制绵纸以外,渐渐开始采用了一些机械抄纸,即机制纸。机械抄纸是手工抄纸的对称。适合于大量生产,费用较低。与手工抄纸相比,重量、厚度较为一致。“印字茶”时期,普洱茶的包装设计元素,主要是与“八中茶”字为核心,向外辐射出制茶厂家名称,由此构成“印字茶”茶品的设计理念,以及简洁、大方的设计美学思想。“印字茶”茶品的平面设计十分简单,设计元素主要集中体现在茶品外包棉纸中央的一个30mm美术体“茶”字上。“茶”字周围再由八个20mm的扁体隶书“中”字围绕,设计创意俗称“八中茶”。外包棉纸“八中茶”的商标外围是由大半圈,上方从右至左书写“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宋体字组成,下方从右到左书写,“中茶牌圆茶”繁体美术字,设计分为繁体字版和简体字版两种。
“七子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七子级”时期,普洱茶的设计、印刷及包装,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设计无风格,商标无头序,包装也混乱,印刷我行我素,人称这一时期是普洱茶包装文化的战国时期。令人头疼的混乱包装,让人难以辨认的茶品就多达数千种之多。这是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的苍白时期。
“改革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改革开放”时期,普洱茶的设计、印刷及包装,添加了一些视觉艺术元素,印刷技术采用了压凸印刷、浮雕感印刷,打造出了压凸烫金套印的代表性茶品,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生产的“普洱方茶”等。“改革开放”时期,普洱茶的外包纸,除了沿用传统手工土制绵纸以外,一般是根据茶叶外贸出口的要求,一些外销茶品除外包纸外还加了硬纸盒包装。普洱茶包装也开始使用一些现代包装材料,如,硬纸箱、袋装和盒装,硬纸外包装最为流行。
“现代茶时期”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
“现代茶”(当代茶)时期,普洱茶的设计、印刷及包装,都加入了更多的时代特征、企业文化和现代艺术元素,印刷技术也采用了高保真彩印法、自动套准彩印法,借助现代先进的彩色印刷机械,实施彩色印刷。这一时期,普洱茶的票号图案、设计包装除了新颖、考究以外,品种繁多。
茶品的包装印刷仍保持着传统手工绵纸单面或双色印刷工艺。茶品的外包装(硬盒)、手提带,都选用了铜版纸、特种纸、轻型纸、纤维布料,采用现代彩色凹印技术,凸版烫金套印等高科技印刷工艺。设计五花八门,包装琳琅满目,印刷光彩夺目,体现出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原因?
生长环境
澜沧江中下游是古今普洱茶的原产地及集散地,这一带年平均温度在17~22度,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土壤ph值为4~6,属亚热带湿度气候类型.在这种海拔差异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地方,地杰物灵。这些优越的条件为该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
地表接受日光辐射量较多,就有利于茶叶多酚类物质的积累,还有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会明显增加,光照能调节茶叶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等)的形成,水分会影响糖类物质的代谢等等,这些物质对普洱茶的后发酵形成越陈越香的原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越陈越香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好比红酒一般需要时间的洗礼与沉淀,并与其中的微生物发生氧化聚合,达到苦尽甘来的功效。
其实普洱茶越陈越香只是一个代名词,这代名词(越陈越香)的过程与渥堆很少有人去注意,影响普洱茶的品质最主要还是存放的“温度”与“湿度”及“阳光”。
存放在湿仓的普洱茶就是要利用温度和湿度来“泡”茶品,达到快速的发酵,使其与微生物在渥堆下一定比例的滋生,促使茶的氧化速度与频率更快些。然而,这样的做法也会使原茶性,原茶味(快速改变)变失真,此时原茶性的碱性,收敛性就会失去,茶品表面油光性会消失。
温度如果太高或太低对普洱茶品的存放有一定比例的影响。低温下存放的茶香味,不扬,形成一种所谓半休眠状态,对越陈越香是时间的要求更长。然而,若在高温下存放的话,茶体本身的含水量就会被高温吸收,此时在脱水下后发酵也是不利的。
普洱茶成品后非常排斥放置在阳光可以照射的地方,因茶体内的茶多酚与茶碱会因阳光直射而挥发加速。
阳光嫩芽
冬天的月光已慢慢淡去,当万物复苏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时,凝聚在大自然,森林里,树木上,叶面里的蒙蒙白纱,慢慢升空远去以至消失,从而更换上更为动人的如金稠子般的薄雾。
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悄悄来临,所有的树木都争先恐后地绽放自己的美丽,茶树嫩芽也不甘落后,它像刚出生的婴儿,还是那么的贪睡,不想睁眼地依偎在母亲的怀抱,应该醒了。母亲的精心照料,大自然的怜惜,因为它们的宠爱,所以它娇嫩可爱,在幸福阳光的沐浴下慢慢成长。母树知道小芽终究会长大而离开,要送它的就是如何去爱世界。轻风慢慢爱抚着小芽的身体,时间已滴答滴答的走过,离开爱它的母树,甘露和微风当它在次醒来时,已经是在甘甜的泉水中起舞了,它在这里将会明白,当初母树,微风,阳光所教的奉献,是让它将美丽带给自己身边的人。
年复一年,茶树,微风和甘露就这样一批批的送走自己心爱的宝贝,让更多的人爱它,时间也会为茶树穿上一层一层的外衣。
在干净,通风,干燥的环境里存放的茶,能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这样环境里出仓的普洱茶宛如出水芙蓉,大家闺秀,它的点点滴滴无不说明它的内涵。它的回甘,回味,更恰似“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无颜色”般的韵味。
关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普洱茶的“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物质概念。“越陈越香”实际涉及了普洱茶三方面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一是时间
这是普洱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包括云南茶业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任何物质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可能无限期发展。其焦点就在于品饮的最佳点位(时间),也就是说:普洱茶的“越陈”到底是多长时间,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乃至更长,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定论,因为它与原料的好坏、工艺的优劣及贮藏条件都有直接的关系。但也绝不象某些人认为的二、三十年。
今年云南普洱建市从北京故宫迎接的“万寿龙团”就有一百年,从外观上观察,从色泽到表面裸露的条索没有出现霉变与碳化的迹象。因此,“越陈”这一时间概念不仅是普洱茶与绿茶等茶类的最大区别,同时它也是普洱茶核心价值之一,没有“越陈”就不是普洱茶了。反过来,“越陈”这一时间的延长,也为普洱茶内在物质的持续降解与转化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二是物质的转化
既如何理解“越香”,以普洱茶芳香类物质为例(即表现出的香气),新加工出的普洱茶(生饼)其芳香类物质约有四、五十种,杂气很重。但对存放五十年的普洱茶进行检测,其芳香类物质却只有七至九种。
这说明普洱茶的香气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在普洱茶的后发酵中,它的香气的演变有向单一化方向转化的趋势。这其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芳香类物质,是氧化沉香醇(英文名称Linalool.oxide,分子式:C10H18O2),它属于具有特殊香型的芳香类物质,也常常被称为香气典雅,有通关开窍之说。
或许正是因为它的通关开窍,极易在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中产生记忆。这就使得很多茶客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一旦暂停,哪怕是仅仅几天,再次品饮普洱时,会立刻有久别重逢之感。这种奇特的香型会使人记忆深刻,具有极强的排它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陈香”——更准确地说应当是“沉香”。
这类物质是普洱茶在漫长的时间中,由茶多酚、茶皂甙、咖啡碱等多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缓慢络合与转化所得。是普洱茶真正意义的“越陈越香”。
三是营养物质及药用价值
茶多酚相对茶叶化学而言,是个大概念。毕竟茶多酚内含物质太多,至今还有大量物质未被发现与证实。
茶多酚不是药,只有被适当的降解与转化后而产生新的衍生物,这类衍生物才可能产生药用机能。而这个过程恰巧属于生物科技的范畴。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就是典型的生物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表述。生物的降解与转化需要时间,是“越陈”的过程,而“越香”不仅仅代表某种特殊的香气,更多地赋予品质的概念。
没有好的品质,也不可能出来好的香气。
为什么普洱茶会“越陈越香”?为什么普洱茶会“越陈越香”?
关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这是普洱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包括云南茶业界在内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物质概念,“越陈越香”实际涉及了普洱茶以下三方面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时间的魅力
普洱茶的“越陈”可以陈到多久呢?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乃至更长。在其茶制品的包装上,常有这样的字眼,在存储条件为“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无污染条件下长期保存”。
关于普洱茶的“越陈”,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定论。这主要与茶制品的原料、工艺、存储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越陈”这一时间概念,不仅是普洱茶与绿茶等茶类的最大区别,同时它也是普洱茶核心价值之一,没有“越陈”就不是普洱茶了。反过来,“越陈”这一时间的延长,也为普洱茶内在物质的持续降解与转化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物质的转化
“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物质概念。“越香”,便是茶叶本质上的体现,以普洱茶芳香类物质为例(即表现出的香气),新加工出的普洱茶(新生茶)其芳香类物质约有四、五十种,杂气很重。但对存放五十年的普洱茶进行检测,其芳香类物质却只有七至九种。
这说明普洱茶的香气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在普洱茶的后发酵中,它的香气的演变有向单一化方向转化的趋势。这其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芳香类物质,是氧化沉香醇,属于具有特殊香型的芳香类物质,也常常被称为香气典雅。
因此,普洱茶真正意义的“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其内含物质,如由茶多酚、茶皂甙、咖啡碱等多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缓慢络合与转化所得。
营养物质及药用价值
茶多酚相对茶叶化学而言,是个大概念。毕竟茶多酚内含物质太多,至今还有大量物质未被发现与证实。
茶多酚不是药,只有被适当的降解与转化后而产生新的衍生物,这类衍生物才可能产生药用机能。而这个过程恰巧属于生物科技的范畴。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就是典型的生物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表述。生物的降解与转化需要时间,是“越陈”的过程,而“越香”不仅仅代表某种特殊的香气,更多地赋予品质的概念。
对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我们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解读,不难得出:普洱茶,除了品饮属性外,同时兼具收藏价值和金融价值。当然,其重心还是在于其品饮价值。对于过度追求普洱茶(特别是具有一定年限的老茶)的茶友,还需理性的选择哈。建议如下:
1、不要盲目的追求“山头茶”
云南普洱茶品种繁多,野生茶、古树茶、台地茶、新茶、陈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晒青、烘青、渥堆发酵、干仓、湿仓、饼、砖、坨、柱名词众多,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短时间内很难弄明白。加上茶区大小山头多如牛毛、知名山头量越少价高。即使是江湖老手有时也难免会被挨一刀。
2、不要盲目的追求“老”“古”
普洱茶虽说“越陈越香”,但在市场流通的老茶,存放二三十年的普洱茶目前已是很少存世,四五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普洱茶更是微乎其微。现在市面上有部分卖价达千元的所谓“陈饼”,并非老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香自哪里
普洱茶,越陈越香!这已经是一句老茶话了。它经过时间的沉淀,茶性更加温润柔和,陈香悠悠,茶人对它迷恋不已。那么,普洱茶的这些香气是从何而来?又为什么可以越陈越香?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庐山真面目!
最原始的香气:清新怡人
“优越的家庭背景成就普洱茶的原始香气”。大家都知道,优质的普洱茶出自原生态的云南芳野深山,土壤肥沃、海拔高、阳光充足等条件,孕育出十分丰富的内含物质,大叶种普洱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等物质,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也是造就普洱茶陈年香气的基础。
锻造只为更好绽放:花香满盈
“杀青”给予普洱茶香气第二次生命。杀青之后的普洱茶,焕发出来的香气与原始的香气完全不一样,它是花香满盈的。杀青,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普洱茶的杀青,锅温不能太高,不像绿茶一样将叶片中的“酶”全部杀死,为了后期的转化和发酵,普洱茶杀青只是为了暂时缓解酶活性,同时散发鲜叶中的青草气,提高茶叶香气;并蒸发一部分水分,便于揉捻成形。
岁月沉淀:越陈越香
“陈化”是普洱茶酝酿香气、升华品质的关键。陈化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多酚类等内含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自动氧化;芳香化合物含量下降,同时产生丙醛、戊烯醇等,使茶叶陈香显著,汤色红褐;随着时间的延长,多酚类的氧化,咖啡碱含量减少,使得苦涩味降低,茶汤中浸出物的含量也会增加,可溶性糖与果胶及其水解物大量产生,进而提高茶汤的滋味与厚度。这就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主要原因。
一片普洱茶叶从萌芽到绽放,再到沉淀,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了普洱茶的精华。茶人以敬茶之心藏茶,茶亦以越陈越香回馈茶人,这就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
普洱茶越陈越香,香自哪里?
普洱茶,越陈越香!这已经是一句老茶话了。它经过时间的沉淀,茶性更加温润柔和,陈香悠悠,茶人对它迷恋不已。那么,普洱茶的这些香气是从何而来?又为什么可以越陈越香?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庐山真面目!
最原始的香气:清新怡人
“优越的家庭背景成就普洱茶的原始香气”。大家都知道,优质的普洱茶出自原生态的云南芳野深山,土壤肥沃、海拔高、阳光充足等条件,孕育出十分丰富的内含物质,大叶种普洱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等物质,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也是造就普洱茶陈年香气的基础。
锻造只为更好绽放:花香满盈
“杀青”给予普洱茶香气第二次生命。杀青之后的普洱茶,焕发出来的香气与原始的香气完全不一样,它是花香满盈的。
杀青,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普洱茶的杀青,锅温不能太高,不像绿茶一样将叶片中的“酶”全部杀死,为了后期的转化和发酵,普洱茶杀青只是为了暂时缓解酶活性,同时散发鲜叶中的青草气,提高茶叶香气;并蒸发一部分水分,便于揉捻成形。
岁月沉淀:越陈越香
“陈化”是普洱茶酝酿香气、升华品质的关键。陈化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多酚类等内含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后自动氧化;芳香化合物含量下降,同时产生丙醛、戊烯醇等,使茶叶陈香显著,汤色红褐;随着时间的延长,多酚类的氧化,咖啡碱含量减少,使得苦涩味降低,茶汤中浸出物的含量也会增加,可溶性糖与果胶及其水解物大量产生,进而提高茶汤的滋味与厚度。这就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主要原因。
一片普洱茶叶从萌芽到绽放,再到沉淀,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了普洱茶的精华。茶人以敬茶之心藏茶,茶亦以越陈越香回馈茶人,这就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
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
2018年6月29日上午,云南茶叶流通协会“2018年第三次会员双月活动——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仓储论坛——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在西双版纳茶仓有限责任公司茶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主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茶仓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此次活动还受到了云南省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等多家单位的共同支持。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杜寒冰女士;原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先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鲁成银先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杨秀芳女士;以及关心普洱茶发展的领导、茶叶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各大主流媒体。
本次双月活动的主题为“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仓储论坛——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普洱》杂志2018年4月刊曾推出深度报道——独家关注《普洱茶原产地仓储能成气候吗?》,以不同的企业案例深度阐释了“原产地仓储”的理念。其中科学家陈杰先生通过《普洱茶原产地专业窖藏的生物学意义》一文科学分析原产地仓储的生物学意义。从非产茶区的昆明、下关,到普洱茶主产区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云南本地普洱茶仓储已呈四处开花之势,甚至万吨级的仓储大鳄已经呼之欲出。本刊与茶界同仁一起探讨、分享原产地仓储的实践、价值、意义。
面对同一款普洱茶,因储藏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在时光的浸染下会慢慢呈现出不一样的品性。正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是澜沧江两岸秀美的连绵山峦,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普洱茶。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需要有高质量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甚至有行家总结出“热藏熟、冷藏香”的经验。虽然原产地的自然仓比人工控制的现代仓转换速度要慢,但有赖于优异而又庞大的生态系统,加工好的普洱茶在母亲的环抱中自然地舒展、呼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时光相伴一起成长,使得其口感更丰富、更饱满。
会议开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杜寒冰说,“茶叶在种植、加工过程中,仓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此次论坛对在仓储环节提升普洱茶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本场论坛由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主持,以下为论坛嘉宾发言摘录:
问: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功能物质和呈味物质具体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
刘仲华:茶叶储存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这是我们茶叶科学中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但目前还处在研究之中,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最令人信服的办法是对同一厂家、同一批次产品在不同地方的仓储进行追踪、检测。但是茶产业发展太快,目前的科研还跟不上市场,暂时还没有做到科学的引领,只能在普洱茶存放中进行研究,样本可能来自不同茶园、不同茶厂,所以我们只能从趋势上进行研究。
简单来讲,茶的品质和功能成分是重叠的,影响存放品质的三大物质是多酚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在存放过程中,多酚类物质随着时间不断氧化、衰减,总量在下降。氨基酸成分,在我们的样本中发现,一方面是游离氨基酸的减少,另一个方面是蛋白质从不可溶变成可溶。生物碱类比较稳定,变化规律不是特别明显。另外,糖类从多糖变成双糖,变成单糖。果胶从不溶变成可溶,大分子物质会变成小分子,增加可溶物质。我们对不同年份普洱茶的水浸出物的分析,水浸出物总量基本没变,但是物质组合发生了变化,所以存放得当的普洱茶会让我们感受到浓、醇、厚、滑……
问:如何建立“仓储品控”?
鲁成银:当一个企业选择一个/几个参数,就要严格控制。入仓就要做感官审评,按照一定的参数不断取样,存放一段时间后检测,感官审评还可以结合化学指标来分析。我感觉现在仓储还是比较乱,还没有出现逻辑完整的系统,我希望企业可以更完整的建立系统。
霉变和吸味的问题我来处理的话先需要做风险评估,测定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我会做感官审评,如果汤色已经变暗,有酸馊味,茶叶完全腐败,就可以放弃了。如果茶汤滋味浓醇回甘、茶汤红艳,只是表面霉变,我会想办法挽救。可以再进一步进行微生物分析,做霉菌的鉴别、做真菌的色谱。
问:政府部门有没有可能制定仓储的国标?
杨秀芳:茶叶储存的国家标准有相关规定,包括产品包装、水分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普洱茶关系大的是对黑茶和紧压茶的储存标准,比如温度小于25℃,湿度小于75%,但是还需要相应的细化标准。普洱茶仓储标准2016年下半年已经正式立项,但还在推进,还需要时间。绿茶的储存主要是保鲜,而普洱茶在储存过程中有转化和提升,这依赖于仓储环境和时间,环境不当的话不利于品质,甚至出现有害,香醇厚滑顺是消费者心中好的品质。
普洱茶仓储量越来越大,全国各地都有仓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仓储方式不一样,我们需要从行业的角度进行引导。储存了5年、10年的普洱茶以后上市,没有标准的话,消费者可能会很迷惑。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仓储标准还要细化。如果按照科学研究的角度,10年,15年都不够,但是市场等不到那么久。所以我们目前在调研不同的仓储模式,如果在座的有不错的模式可以推荐,我们去调研。我们的底线是安全和品质……
问:请分享一下东莞仓的仓储经验及营销理念。
卢树勋:东莞以前是消费、流通普洱茶的小城市,为什么成为藏茶之都,这是业界、媒体界的认可。东莞在10年前是物业过剩的地方,有物业来放茶。广州房价贵,广州是流通仓,中转仓。东莞是标准仓储。东莞的气候和温湿度比较适合普洱茶的后发酵。这几年南茶北调,临沧茶、版纳仓,西北东北我都走过,可以说无仓不成普洱茶,区域不一样,普洱茶口感不一样。普洱茶要定国标,但是可能时间要很长。我觉得可以先做区域仓储的地方标准。版纳仓的建立对我们有没有影响?有影响,但也不是很大,我们每个仓可以多做交流。我们可以广东放几年,昆明放几年,可以叫旅行仓……
问:六大茶山做过哪些仓储实验?
阮殿蓉:我们在昆明、临沧、版纳、东莞都有标准仓,我们做过实验,昆明香高,临沧甜爽,西双版纳韵足、东莞醇厚。我们今天喝的茶——“窖藏”,是四个仓的拼配。今年我们也推了旅行仓。我们做成的成品在旅行、我们的原料也在旅行。
问:云南是否能成为普洱茶仓储交易的集散地,让税收回到云南。
卢树勋:我觉得流通还是交给大流通市场,原产地提出原产地仓储没问题,我认为不违背经济大环境,怎么都可以。原产地做仓储有它的好处,法国的葡萄酒都是存放三五年之后再出厂。原产地还可以做原料的仓储,成品的仓储可能要交给大流通市场。
刘仲华:我觉得在国家标准的条件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从产业经济来讲,如何从原产地走入消费群体,我觉得可能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原产地应该有原产地风格。我觉得可以厂仓联动,最终走向消费环节。
阮殿蓉:我觉得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了解西双版纳。
最后,原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对此次双月活动给以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次活动的主题‘仓储论坛’,根本就是要我们探讨普洱为什么会越陈越香?仓储是普洱茶加工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仓储要首先符合茶叶仓储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对普洱茶来说就要有符合普洱茶转化的条件。我认为对普洱茶的仓储来讲,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不同消费者有不同喜好,只要他们喜欢就是佳品。但基本前提就是符合标准、安全卫生、没有异味、没有有害物质,所以我不主张讲哪里的仓好。仓储的过程中,我希望科研单位可以研究出不同仓储条件下茶的最佳品饮期,来扩大消费量。最大量的茶我们要推荐给消费者在最佳品饮期喝掉,回到普洱茶的基本属性“饮品”。让更多的人接受“喝到才能得到健康”。
会议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西双版纳茶仓公司的标准化茶仓。版纳茶仓在2017年建成投运时,令业内大为惊异。西双版纳乃古六大茶山雏形之地,茶马古道源头,当仓储这一体现了成品销售的模式始现规模时,业内人士莫不驻足观望。版纳茶仓总计60亩,极具现代感,立体化空间、流水线运作,让人眼前一亮,它体现了普茶界中激流勇进的姿态,集文化、茶旅、商业为一体,六大茶山掌舵者阮殿蓉借版纳茶仓的实体,挥洒毕生志向抱负,她自己承认,把买珠宝的钱都用于普洱茶收藏了。版纳茶仓富于个人色彩,网罗阮殿蓉半生收藏,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它的魅力不在于藏了什么茶,多少茶,而在于,你对这些茶的态度。
普洱茶为什么可以越陈越香?普洱茶为什么可以越陈越香?
我们经常将“普洱茶越存越香”挂在嘴边,到底普洱茶越存越香的原理是什么?不仅百度上没能找到答案,在不少普洱茶书籍、论文中也没有普洱茶越存越香的解析,更没有普洱茶越陈越香完整而准确的论述。
为什么普洱茶能越存越香?为什么其他的茶类就不能越存越香呢?是工艺上的差异还是原料上的结果。
不知道,爱茶的你,有没有这样的疑虑?
普洱茶为什么会越存越香?
在很多茶企的宣传文案中,经常把普洱茶比作红酒,越存越醇。“爷爷存茶孙子卖”“存新茶卖老茶”的说法随处可见。却极少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普洱茶越存越香。很庆幸,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普洱茶越存越香是由普洱茶发香原理决定的。
在茶叶的内含物质中,香味物质属于挥发性物质,其释放会较明显,会比较容易感知到。可,我们看不到的能力释放,不代表不存在。如果普洱茶越存越香得到只是香味,那口感,汤色,茶底的变化又该如何解释?
普洱茶越存越香的可能
先来说说,为什么普洱茶能越存越香,而其他茶类不能。
普洱茶的后期发酵,不管是有菌发酵还是无菌发酵,都需要酶的参与。
就拿红茶来讲,为什么红茶不能越存越香,红茶渥堆发酵后会有一个高温烘培干燥,在高温烘培时茶体内水分大量减少,同时高温使茶叶细胞大量死亡,酶的活动减弱或中止,茶叶能量释放也相应减缓或中止,茶叶的香味释放也就减缓或中止。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红茶的原料不具备越存越香的条件。
而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不会中止茶叶的内分解过程,可以让普洱茶的香气释放时间变得比较长久,成为普洱茶可以越存越香的重要条件。
为什么不说普洱茶越存越红?
以生茶为例,经过存放后的生茶其口感汤色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大家会以“香气”,作为普洱茶存放转化的标准?为什么不说普洱茶越存越“红”?
在实验中已经发现,凡是经过不同程度微生物发酵的茶叶,其能量释放加速,茶叶变化加快,香气释放则减弱。如果阻止微生物的参与,让茶叶靠内分解进行,茶叶的能力释放会以香气释放等方式进行,这时茶叶的香气释放会比较强烈而持久。显然,普洱茶后期发酵是属于后者。
普洱茶香气是茶叶分解时能量的释放。随着时间的转移,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身上积攒的香气愈发浓郁。这是普洱茶越存越“香”狭义的解释,因为这个香,不仅仅是指普洱茶香气,也是指普洱茶整体的品质更上一层楼,是对普洱茶后期转化品质提升的概述与认可。
但,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存越香。就拿散茶来说,刚开始的时候,普洱散茶的香气会比紧压茶的浓郁,因为晒青茶制成后香气开始大量释放,若不做密封存放,很快,散茶的香气会消失匿迹。
所以,普洱茶要越存越香,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比如特定的存放环境条件。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历史上“越陈越香”的演变过程》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茶文化演变过程”专题进行查看。